简论事件通讯写作的特点——评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万里跨国

合集下载

优秀电视新闻的共通性浅析—23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解读

优秀电视新闻的共通性浅析—23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解读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他的评选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对获奖作品优秀特质的分析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诸多新闻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盘棋 解河南 之 “ 难 ” 》 聚焦河南 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探 索 出一条 以新 型城镇 化 为 引领 的 “ 三 化 ” 协
调 发展 之路 ;《 东莞 首创 “ 四方联 网”3天业 务 2 0分 钟搞定 》 则是涉 及到政府 等有关部 门 的管 理体制改
革 ,备 受海 内外关 注。 习近平 总 书记在全 国宣传 思想 工作 会 议 上提 出 了 “ 胸怀 大 局 、把握 大 势 、着 眼大事 ,讲 好 中 国故 事 ,传 播好 中国声音 ” 的总要求 。尽 管 重 大主 题报 道 或者 成 就报 道存 在 一定 的机 缘 性 ,但 是媒 体 并不
新 闻的质量往 往决定 于记 者对新 闻素材所 确立 的 主题 的认识 是否 正确 、深刻 。 ¨ 而所谓 的重 大 主题 ,就 是指媒 体通过 对客 观事实 的报道 来揭 示 事物 的本 质 属性 与 发 展规 律 ,昭示 社会 前 进 的方 向,反映 时代 的精 神 ,鼓舞 人 民 、教育百 姓等 。在这方 面 ,有 的 “ 以小 见 大 ” ,“ 滴 水 见 阳光 ” ;有 的 “ 吃 透两 头 ” 、 “ 星火 引燎原 ” ;有 的针砭 时弊 ,直指人 心 。纵 观 2 3届 中国新 闻奖获 奖 电视 作 品 ,无 不展露 了事 实背 后 所 蕴含 的价值 观念是 作 品脱颖 而 出的核 心竞争力 。《 神 舟九号返 回舱 成功 着 陆 四子 王旗 草原 三名 航天 员平安 归来》 反映 了我 国载人航 天技术领 域 的又 一重大 突破 ;《 记者 目击 :兰州桃 树坪 隧道 五名被 困工 人获救 瞬间》 凸显 了在大 型隧道塌 方 中一个负责 任 的政 府 以及对 生命 至上 的尊 重 ;《 中原实验 :“ 三化 ”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作为中国新闻界的顶级奖项,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

这些作品在新闻传媒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那么,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进行浅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

优秀的评论作品往往是基于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这种独特的视角通常是基于作者对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能够对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观点和思考。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准确的事实依据和客观的立场。

一篇优秀的评论作品首先要有准确的事实依据,不能生搬硬套或者虚构事实,必须以真实的事件和数据为支撑。

评论作品要以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和评论,不能带有太多主观情绪和个人偏见,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解读。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

评论作品的语言要精准准确,表达要生动具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优秀的评论作品通常能够以简练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表达得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评论作品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评论,更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引导舆论、塑造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分析和思考,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的评论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启发读者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社会认可。

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往往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这些作品往往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对社会舆论和公众思潮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准确的事实依据和客观的立场、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社会责任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泛的影响和社会认可等特点。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科技经济导刊 2016.27期浅析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郭明杰(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体现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要手段。

和消息一样,广播电视新闻专题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比消息类新闻更丰富、更详尽、时空跨度大、背景材料充足。

怎样安排结构,怎样为作品开好头,都是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写作中的难点。

1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要求1.1题材结构故事化在广播电视初步发展的阶段,借鉴了许多报纸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倒金字塔结构方式。

但随着创作者对广播电视特性的挖掘,发现故事化的叙述越来越受受众的喜爱。

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CBS的《60分钟》。

正如《60分钟》主持人华莱士所说:“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故事”。

在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专题中同样有许多擅长讲故事的作品。

比如《隆林停尸堵路事件调查》,开头就将一个离奇的事件现场呈现出来;《鸿雁信使的高原邮路》则选择了葛军冰上行车、突遇爆胎、险登天梯等不断变化的情节中推进作品。

1.2叙事方式感情化王国维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又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强调的是作家要有生活阅历和思想感悟。

同样,在新闻采制过程中,拥有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作品的情感才能自然而然地得以表达。

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广播专题《我把光明献给你》,记者在现场真实地记录了珍贵的感人的同期声,如笪秋香在病重时留下遗言,捐赠器官,父亲的哽咽;巴依拉重获光明后与江苏妈妈亲切的交谈……记者在现场,但没有干扰现场,而是及时精心选择、记录同期声。

正是因为这些真实、感人的同期声,让作品饱含深情,自然而然地感动了听众。

1.3人物展示个性化不管是事件类专题,还是人物类、调查类专题,都离不开对人的叙述、塑造。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和评选标准,旨在表彰和推荐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优秀作品。

在新闻评论作品方面,中国新闻奖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思想深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深度。

新闻评论作品要求对社会、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

在表述问题时,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辨和分析。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价值感。

二、观点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还要求作品在观点独特方面有所突破。

不能一味的重复传统观点或者简单地引用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对待问题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应盲从或道听途说。

观点独特是新闻评论作品的精髓之一,仅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让作品站得住脚、有说服力。

三、语言准确新闻评论作品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存在语病或用词不当。

评论作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因此对于描述事物、分析问题时需要使用准确的文字和术语。

在用词上不仅要准确,还要丰富多样、富有艺术美感,在表现作者立场和态度的同时,还要将文章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文风优美新闻评论作品的文风必须要优美,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调抑扬顿挫、修辞手法等等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文风的优美是文章达到艺术高度的重要体现之一。

写作风格要流畅自然、感人肺腑,使人愉悦地领略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文风也要与作品的主旨相适应,既不能过于文雅,也不能低俗庸俗。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

评论作品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打磨,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才华和专业水准,真正成为优秀的作品。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评价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评价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评价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项重要奖项,致力于表彰在新闻报道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新闻从业者。

其中,通讯作品是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一个重要类别,旨在评价和奖励在新闻通讯领域具有卓越价值和影响力的作品。

通讯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深入的报道和优秀的写作技巧,传递、解读和分析重要新闻事件,为读者提供了权威的信息和有深度的思考。

这些作品常常揭示了社会问题、质疑现象、探索真相,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对关键问题进行关注和思考。

在评价通讯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其质量和价值。

首先,通讯作品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报道和解析重大事件,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和期待。

其次,通讯作品应该具有深度,可以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三,通讯作品的写作技巧也很重要,在表达方式、语言运用和结构安排等方面要求高水平,使作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条理清晰,并具备一定的叙述力和感染力。

优秀的通讯作品不仅具备新闻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价值。

它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独特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和现象以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展现给读者,激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通讯作品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评价这类作品时,我们需关注其在新闻报道中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以及其写作技巧和艺术表达的水平。

希望通过这一奖项的评选,能够鼓励更多从业者创作出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的通讯作品,并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新闻奖作品评价

中国新闻奖作品评价

中国新闻奖作品评价
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新闻奖项之一,致力于表彰在新闻报道
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该奖项的评选标准严格,旨在鼓励和推动
新闻行业的发展,促进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和创新。

评价一篇优秀的中国新闻奖作品,需要综合考量其新闻价值、采编执行、文风表达以及公共影响力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具有较
高的新闻价值,即报道内容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读者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其次,采编执行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信息的收集和核实、
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等。

作品的文风表达应清晰凝练,符合新闻写作的原则,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传达信息。

最后,一个优秀作品的评价还需考虑
其公共影响力,即报道是否引起社会关注和广泛反响,是否对社会舆论产生
积极影响。

中国新闻奖作品评价取决于作品在新闻价值、采编执行、文风表达和公
共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

优秀的作品应当不仅在消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上具
备优势,也能够以高水平的写作和独特的视角吸引读者。

通过评价和表彰这
些杰出的作品,可以促进新闻行业的进步,推动优秀作品的产生,为社会提
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

民 众 完 成 ,实现 新 闻 碎 片 化 形 式 的传 播 。
1 、视 频 新 闻 的主 要 类 别 结 合 电 视新 闻 的 内涵 ,视 频 新 闻被 分 为 以下 三 类 : ( 1 ) 消 息 类 新 闻 。 指 的 是 迅 速 、简 要 、 覆 盖 面 广 地 报 道 国 内 外 新近 发 生 的 事件 的新 闻报 道 。消 息 类新 闻 充 分 体 现 了 电视 新 闻 的 时效 性 、真 实性 的特 点 。 ( 2 ) 专 题 类 新 闻 。 是 对 新 闻 事 实 作 归 纳 的 、具 有 深
广 电 时 空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
以第 2 3届 中国新 闻奖获 奖电视 新 闻解说词为例
口 刘 梁 超
2 0世纪 3 0年代 出现 的电视技 术 ,不仅 改变了以往 的
电视 新 闻 报 道 呈 现 形 态 , 同时 也 提 升 了 受 众 对 新 闻 的接 受 拓 展 和 内容 生产 的 丰 富 ,视 频 新 闻 的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有 如 下
息 ,传 统 新 闻媒 体 只 有 改 变 单 一 的 形 态 内 容 生 产 方 式 ,进

本 文 中所 探 讨 的视 频 新 闻 写 作 ,从 基 本 的 电视 文 本 写 作 角度 切 人 ,进 而 探 讨 视 听 语 言 的写 作 要 求 ,最 后 落 实 到
视 频 新 闻写 作 的结 构 安 排 上 ,重 点 讨 论 叙 事 手 法 。
的 新 变 革 .同 样 也 应 当 列 入视 频 新 闻 。综 合 所 述 ,视 频 新 闻 的 定 义 应 当 为 : 以互 联 网 为 传 播 手 段 ,以 视 频 为 载 体 。 对 新 近 或 正 在 发 生 的 事 实 进 行报 道 ;新 闻 的 采 集 加 工 可 由

第23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分析

第23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分析
传统新 闻或是突发新闻 的处理上 , 需要经 过一系列采播发 的过程才能与观众见面 ,
但新媒 体则会 在事件发 生最短 的时 间内
播出, 这 与新 媒体 的特性有关 。 网络媒体 自主性更强 , 开放性更 广 , 迅捷性更灵敏 。 诸多 的优势 给网络媒体 的发展 提供 了更
音的多元化 , 发 表 的 时 效性 和 自 由度 等方
奖作 品看 , 评 奖的角度更多的是单单 的新 闻评论的角度, 很 少结合 网络媒介的特质 。
【 关 键 词 】中 国新 闻 奖
中国新闻奖创办于 1 9 9 0年 ,是 由中 华全 国新 闻工作 者协会创 办 的全 国综合 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 , 也是经 中共 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 的全国性新闻奖。 自 1 9 9 1年开始 评选 , 每年 1 届, 至 2 0 1 3年
大。 参与性更强是指 网络媒体相 比传统媒 成为 网评者 。 新媒体最大 的特点之一就是
它的互动性 。 可 以说新媒体 的发展加强 了 受众 的话语权 。 网络新 闻评论可分为记者
评论 、 专家评论 及普通 网民评论 。 评 论 主
2 0 0 5年 ,美 国最高新 闻作 品奖普利 策新闻奖开始评选互联网新闻作品 , 成为 当年美国新闻传媒业的十大新闻之首。 网
N E W S W O R L D I 业务探索
第2 3届 中国新 闻奖 网络 评论 获奖作 品分析
。董晓玲
【 摘
要】中国新 闻奖评选办法在评选标准 中明确指 出网络评论要 有鲜明的 网络特 色。 但从 第 2 3 届 中国新闻奖 网络评论作 品获
网络评 论 网络 特 色
自己 “ 特色 ”:
刊发 的评论 ,首发 的时间是 1 1 月2 2日, 前后相差几个小时。 其次, 参与性更 强 , 舆论监 督力 度更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新闻作品中的优秀报道、评论和新闻写作。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重要一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进行浅析。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深入犀利的观点。

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评论作品往往需要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做出深入犀利的观点分析,其观点需要具有独立性和前瞻性,在评论中展现出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这种观点的深入犀利,不仅需要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的思维,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阅历作为支撑。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评论作者对不同事件和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分析,展现出观点的深刻和犀利。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

评论作品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它更注重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因此在写作风格上更加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中,不乏一些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点评时事,或是以文学性的笔法展现观点。

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给评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魅力,使得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

在评选中国新闻奖的过程中,这种立意新颖的写作风格也往往能够吸引评委的眼球,从而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三是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

评论作品作为新闻奖评选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评论,引导公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在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上有着突出的特点。

评论作品需要深入报道的事件和问题,为社会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而这种立足现实的价值追求也往往能够成为评选中国新闻奖的重要评价标准,评论作者需要通过自己深入的观点分析和把握,提出对社会问题的建设性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年由中国新闻界评奖委员会颁发。

评奖的核心是评选出在宏观报道、深度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新闻评论等方面具有卓越表现的新闻作品。

新闻评论作品是观点明确、深度分析的特殊类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事实依据。

评委会在评选过程中,要求所有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必须有明确的事实依据。

评论作品要求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调研,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观察和了解,准确把握事实并加以分析、评论。

在进行评论时,需要参考公开的数据、报道、文献等,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注重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

评论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客观性和独立思考的体现。

作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不盲从于权威,也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他们应该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避免走向偏激或片面的情绪化表达。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要求思想深入,观点明确。

评委会在评选过程中,对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观点的明确性有较高的要求。

评论作品必须通过对事件本质的研究和思考,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逻辑和根本原因,可以从宏观的视野来考察问题,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

作品的观点必须明确,表达清晰,以让读者可以准确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见解。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强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评论作品不同于新闻报道,更注重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表达。

在语言表达方面,评论作品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性。

作者需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品在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精炼简练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鲜明生动的比喻,都是评论作品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是一种观点明确、思想深入、有事实依据的特殊类型。

这些作品通过对事件的深刻观察、客观分析和独立思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本质和背后原因。

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评选和表扬这些优秀作品,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新闻界的发展,并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好的参考和借鉴。

用讲故事手法写出的一篇通讯佳作——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用讲故事手法写出的一篇通讯佳作——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

理, 催 促读 者往 下看 。《 老红 军和他 的三个 兵》 这 则标 题, 无 疑对 读者 有着 强烈 的 吸引力 。老红 军是 谁 ?他 的三个 兵 和老 红军 是 什 么关 系 ?他 们 有些 什 么 样 的 事迹 为众 人 所 不 知 ?这 个故 事 在题 目上就 先 卖 了一 个 又一 个关 子 , 吸引 读者 往 下 阅读 全 文 、 听作 者 讲 这 个故 事 以解心 中的疑 团 。 第二 。 要 有一 个精 彩的 开头 。 个 记 者 必须 要 用 导语 引起 读 者 和 编 辑 的 注 意 … …无 论 涉及 哪种体 裁 , 这一 原则 都是 相 同的 。第
读 者 打开 报 纸都 是先 浏 览 文章 的标题 ,才决 定 看 哪 篇 报道 的全 篇 内容 。可见 标题 制作 得精 彩生 动 , 对 于 吸 引读 者至 关 重要 。这篇 通讯 的标题 采 用 的是 悬 念 式 标题 。悬 念式 标题 就是 像说 书人 一样 , 先卖 一个 关


个字 、 第一 个短 语 、 第一个 段 落至关 重 要 。” 这 是美 国作 家 、 自由撰 稿人 罗 伯 特 ・ 奈特 说 的。在 西 方 的新 闻培 训 中 , 下功 夫 最多 的 , 就 是讲 述 导语 的写 法 。而
“ 我 就 是 余 新 元 !” 犹如 洪钟 响过 , 一 双 大 手捂 住 了记
子 。悬 念 , 调动 起读 者关 切故 事发展 和人 物命 运 的紧 者 的手 。落座后 , 记 者 同余老 像 多年 未见 的老朋 友 一 张心情 。为 了增 强 感染 力 , 在 制 作标 题 时 , 对有 些 事 样 。 亲热地 唠 了起 来。 的 主人 或原 因 、结 果 不直 接 点 明 ,而是 利 用 巧妙 手 短 短 的一 段 现场 描 写 ,从 侧 面刻 画 出老 红军 的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

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一篇: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赏析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评析2013年10月25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它的评奖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媒体和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1、首先,我们来看一则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由杭州文广集团刊播的《最美司机吴斌》,这是一则连续报道,由三篇报道组成。

可以说这组连续报道是突发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媒体主动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与担当。

报道准确、迅速的判断和把握了新闻事件潜在的价值,并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性,用画面、声音,用真实、真诚、真情来吸引人、感动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三篇作品。

这一组连续报道中,第一篇作品《76秒8个动作司机吴斌临危保护24名乘客》播出于2012年6月1日18点。

5月29日吴斌驾驶大巴在无锡返回杭州的途中被对向车道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

事发后,他立即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

期间,杭州长运集团考虑到吴斌还在抢救,暂时未向媒体通报消息。

直到6月1日凌晨,吴斌去世,杭州长运才将他的事迹以及76秒视频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二篇是把镜头对准了普通民众的《全城挥泪送别“平民英雄”吴斌》,全城送别,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

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场景。

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

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

用讲故事手法写出的一篇通讯佳作——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

用讲故事手法写出的一篇通讯佳作——评第2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
郭 叫 义 有 哭 有 笑 ,讲 老 儿 子 神 情 严 肃 , 充 满 张 力 的 描 述 将 红 军 精 神 刻 到 了 余 老 的 骨 子 里 ,真 实 地 反 映 了 一 名 共 产 党 员 的浩 然 正 气 。
就 是像 说 书 人 一 样 ,先 卖 一 个 关 子 。 悬 念 , 调 动 起 读 者 关 切 故 事 发 展和 人 物 命 运 的 紧 张 心 情 。 为 了 增 强 感 染 力 。
在 制 作 标 题 时 。对 有 些 事 的 主 人 或 原 因 、 结 果 不 直 接 点 明 ,而 是 利 用 巧 妙 手 段 .先 给 读 者 制 造 一 个 又 一 个 的 疑 团 ,调 动起 紧 张 心 理 ,催 促 读 者 往 下 看 。 《 老 红 军 和 他
信 度 同时 ,直 接 引 语 也 改 变 了 文 章 的 行 文 结 构 ,使 文 章 行 文 富 于 变 化 。 当然 ,使 用 更 富 有 个 性 的 引 语 效 果 更 佳 。 这
篇通讯在 运用引语 讲故事上是成 功 的。全文一共运 用了 7 句 直 接 引语 讲 述 了 4个 人 的 故 事 :全 篇 以 主 人 公 自述 的 形
余 新元 家。走进客厅 ,一幅雷锋 的照 片 出现在 眼前 ,雷锋
的嘴 角挂 着微 笑 ,像 是 在和 我们 打招 呼 。 “ 我 就 是余 新
元! ” 犹 如 洪 钟 响 过 ,一 双 大 手 捂 住 了记 者 的 手 。 落 座 后 ,
方法 写新 闻更能打动读者 。讲故事力求使人物有血有 肉 ,
引 读 者 的 眼 球 和 阅 读 欲 望 ,第 2 3届 中 国新 闻 奖 通 讯 一 等
奖 《 老 红军和他 的三 个兵》 ( 载 《 辽 宁 日} 艮 》2 0 1 2年 1 2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首先,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立足于基本事实。

新闻评论
作品是在对新闻事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因此作品必
须以基本事实为依据。

在评选过程中,作品的事实性和客观性是评委们考
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会对事件的过程、背景、影响等进行
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评论观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其次,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二是言之有物。

新闻评论作品是
以评论者的主观观点为基础,因此注重个人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但同时,好的评论作品也需要注重事实和逻辑的支持,避免空泛、主观的评论。


秀的评论作品会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数据、清晰的逻辑和推理,以及准确的
论证手法等来支撑观点,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并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
示和体会。

最后,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之四是思想深入。

新闻评论作品不
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描述和评论,更要在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对事
件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可以是对事件发生根本原因的分析,也可以是对
事件背后道德、社会或文化层面的探讨。

优秀的评论作品因思想深入而引
发读者的共鸣,并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思考视角和观点。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具有立足于基本事实、言之有物、立场明
确和思想深入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新闻评论作品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和启发思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要求评论者具备扎实的专
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只有具备这些特质的作品才能
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脱颖而出。

试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试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试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2019·8(上)《科技传播》62作者简介:蓝歆旻,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

试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蓝歆旻摘要在通讯作品中,人物通讯是一类重要的通讯。

人物形象能否成功刻画,关键在于细节描写。

文章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总结出在人物通讯获奖作品中,运用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的形象、运用语言细节提升人物的思想境界、运用神态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运用场景细节渲染事件氛围是其四大特点,并得出当下人物通讯的写作要选择真实、有感染力、表现人物特征细节的启发。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细节描写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40-0062-02在通讯作品中,人物通讯是以人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类重要的通讯。

人物形象能否成功刻画,关键在于细节描写,优秀的细节描写不仅是人物能“立起来”的有力支撑,而且是人物通讯深入人心的点睛之笔。

本文以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试图通过分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总结出其写作的特点,以对当下人物通讯的写作有所启发。

1 细节是人物通讯中最精彩的闪光点细节是什么?在一篇新闻通讯中,细节是那些具体的场景,换言之,细节就是读者读罢文章后在脑海中留下的一个深刻的情景。

正因如此,细节描写不可能对所有场景做全面的描述,细节可以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可以是一个人物的动作,可以是一段对话,也可以是一个表情[1]。

一般来说,细节描写包括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外貌细节、环境细节等。

著名记者穆青说过:“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人物通讯中,准确、细致、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可以生动表现人物性格、身份、地位、情感,还能够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1]。

在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如何应用细节描写,如何传神地描写细节,记者均作了很好的示范,为我们提供了细节描写在人物通讯中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新闻奖是怎么炼成的——什么样的作品更有机会获奖——25、24、23届中国新闻奖纸媒获奖作品简析

中国新闻奖是怎么炼成的——什么样的作品更有机会获奖——25、24、23届中国新闻奖纸媒获奖作品简析

中国新闻奖是怎么炼成的——什么样的作品更有机会获奖——25、24、23届中国新闻奖纸媒获奖作品简析
应霁民
【期刊名称】《传媒评论》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的是新闻媒体的最高业务水准。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什么是主流媒体应该追求的
新闻价值?好新闻的标准是什么?本期,我们邀约第25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者,
聊一聊他们的获奖作品是怎么炼成的。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应霁民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2
【相关文献】
1.融媒体时代广播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兼论第25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获奖作品特点 [J], 王宇
2.互联网时代纸媒编辑力的提升之道——以近5年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获奖作品
为例 [J], 艾诚
3.什么样的作品更有机会获奖——25、24、23届中国新闻奖纸媒获奖作品简析[J], 应霁民
4.简析人物通讯中的叙事方法
——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J], 宋苗
5.问题意识成就新闻精品——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江西余江:"1元门诊"免费医疗》简析 [J], 欧阳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解说词为例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解说词为例

全媒体下视频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探析--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
获奖电视新闻解说词为例
刘梁超
【期刊名称】《采写编》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电视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呈现形态,同时也提升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在全媒体时代冲击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视新闻同样在经历变革:视频新闻越来越成为播报主流。

本文中所探讨的视频新闻写作,从基本的电视文本写作角度切入,进而探讨视听语言的写作要求,最后落实到视频新闻写作的结构安排上,重点讨论叙事手法。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刘梁超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国际宣传片解说词英译探析——以中国共产党国际宣传片为例 [J], 邵卫平
2.全媒体环境下音频新闻导语的撰写--以第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广播消息导语为例 [J], 刘梁超
3.新媒介生态下融媒短视频新闻的叙事方式与价值取向——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短视频”获奖作品为例 [J], 谢晗
4.融合语境下新闻价值转变与思考——以中国新闻奖获奖短视频新闻作品为例 [J], 刘艳
5.浅谈全媒体背景下报媒新闻标题制作方向——以中国新闻奖文字类获奖作品为例[J], 刘雅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任务一新闻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第3课时)

《任务一新闻阅读》核心素养教案2(第3课时)

第3课时教学准备布置预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阅读这两篇新闻作品,想一想,如果将相关内容写成消息,会侧重报道什么。

教学过程一、比较异同参考教材第9页的补白、第16页的表格,整理三种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并填入下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认识三种常见新闻体裁各自的特点。

二、关于新闻特写的学习1.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评析《“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从标题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吗?如果是消息,标题可以如何拟定?这篇新闻特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如果是消息,会这样安排详略吗?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如果是消息,会运用它们吗?设计意图围绕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区别来设题,利于学生进行学习迁移。

【明确】(1)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吕伟“凌空”的瞬间,符合新闻特写的报道对象。

如果是消息,标题应该强调吕伟夺魁这一结果。

(2)这篇新闻特写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而略写的是观众的反应。

如果是消息,不会详写吕伟的跳水动作。

(3)这篇新闻特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正侧面描写等描写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果是消息,一般而言,以记叙为主,文学手法的运用不会太多。

2.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截取了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层次鲜明地再现了一秒七的“飞天凌空”的动人瞬间,是非常典型的新闻特写。

三、关于新闻通讯的学习1.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评析《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从篇幅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通讯吗?如果是消息,会集中报道什么内容?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你的看法呢?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通讯的主要任务是“记述新闻事件”。

浅析中国新闻奖和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以二十三届新闻奖特等奖和国际传播奖为例

浅析中国新闻奖和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以二十三届新闻奖特等奖和国际传播奖为例

浅析中国新闻奖和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以二十三届新闻奖特等
奖和国际传播奖为例
张彤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中国新闻奖自1991年至今已评选23届,奖项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刚开始的消息、通讯、评论、报纸版面和新闻摄影五个奖项,慢慢增加了新闻漫画、节目编排、副刊、新闻论文、网络新闻奖以及国际传播奖等奖项。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舆论的产生、发展、消失变得更加频繁。

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业最权威的奖项和媒体界的标杆,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的舆论方向,所以研究其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彤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
【相关文献】
1.新闻采访中如何做到打动人心--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老兵,回家》采访体会 [J], 张琳玥
2.主动叙述中国故事软性传播中华文化——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作品评
选有感 [J], 彭伟步;
3.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环境新闻报道现状——以第十六届至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为例 [J], 璩卉慧;卢明芬;莫惘
4.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 [J],
5.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维度——以第30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例 [J], 冯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详 细 的交 代 ,写 出 了迅 速 、精 确 的抓 捕 行 动 开 展 的过 程 和结
把事件的过程 如流水账式 的平铺直叙。【 2 ] 事件通讯 的写 时 .这个题 材的重要性和新鲜性决定 了其可 以作 为事件通讯进 澜 起伏 ,

深刻 的主 题
事 件 通 讯 并 不 是 只 展 现 事 情 的 发生 发展 过程 即 可 ,还 需 向
读者揭示事 情的前因后果 和社会 意 义,因此需要提炼 出一个深 刻 的主题 。主题能够起 到提纲挈领 的作用 , 将所有感性 的材料 串
果. 这部分也是读者最想看到的。
四、 精彩 的细节 描写
细节是使写作生动 的一 大法宝 ,全过程 的叙述 虽然能使 通 讯详尽 , 但是通讯写得生动形象 , 还是要靠 细节。通讯要具 体地 描述 过程 、 情景 , 给人 以如见 其人 , 如 闻其声, 如临其 境 的真 实感 受, 这就包括 了各种描写( 人物 、 景物 、 环境 、 过程) 和叙述 、 说 明、 议
事件 通讯 , 是指 以报道社 会上发生 的新 闻事件为 主的通讯 。 其报道 主体是事件 ,主要功能在 于向读 者展示事件发生发展 的 全 过程 以及前 因后果 、 来龙去 脉 , 并通过生 动 、 形象 的语 言 向读
分 的写作 . 现场感便很强 , 记 者写出了警察是在何 时何地 如何 抓 捕罪犯 的 , 而且细节也交代 的很清楚 , 读者 能在脑海 中勾 勒出一 幅清 晰的抓捕罪犯图 , 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 。 三、 典型 的场 景描写
万里跨国大追凶这篇通讯通过对特派工作组与安哥拉警方行动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一幅恢弘的追凶场景读者读完能够感受到行动中的惊心动魄也能够感受到人民警察的英勇无畏这一主题在这篇通讯中很好的反映出来了显得这篇通讯不再平凡
传 媒 研 究
2 0 1 4年第 6 期
简论事件通 讯 写作 的特点
评析第2 3 届 中国新 闻奖作 品《 万里跨 国大追 凶》
李 梦
( 中国传媒 大学 新闻学院 ,北京 徜徉 区 1 0 0 0 0 0 )
【 摘 要】 事件 通讯 , 是指 以报 道社会上发生的新 闻事件 为主的通讯 , 它的写作报道主体是 事件 , 因此在写作手法上具备一些 由体裁 决定的特 点, 在 此文 中, 我们 以第2 3 届 中国新 闻奖获奖作品《 万里跨 国大追凶》 这一事件通讯来进行 分析 。
联起来并进行理性 的升华 , 让人感受到精神的鼓 舞和震撼 。何谓
好 主题 ? 一个是政治上正确 , 思 想上积极健康 。 就是说 。 通讯 主题
应符 合党 的路线 方针政策 , 符 合时代 精神 , 有利 于安定 团结 , 有
利 于改革开放 , 有 利于发展 经济 , 有利 于精神文 明建设 , 有 利 于 社 会 进 步 。再 一 个 是 准 确 、 鲜 明 。[ 1 ] 现 在 有很 多通 讯 写 得 平 平 庸
【 关键词】 事件通讯; 写作特 点; 万里跨 国大追凶
【 中图分类号】 G 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6 — 3 0 1 — 1
间被反锁 的屋子里 , 同样涉嫌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王某 、 张某 被抓获 , 警方在其躲藏 的屋子里搜查到大量犯罪证据 。” 这一 部
典 型场景 是最 能够体现 事件通讯 主题 的部 分 ,也是整个通
者描述富有感染 力的情节 、 细节 , 使读者 获知事件 真相 的同时 , 也了解其 背后的社会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事件通讯的 三个类型之一 突发 性事 件通讯是指事先无法 预 知或没有预知而突然发生 的事 件。《 万 里跨 国大追凶》 这篇 通讯

黑色小轿 车突然挡在前面。楼某还未做 出反应 , 就被一名不 明身 份 的匪徒用冲锋枪打死。” 其中如红色三菱皮卡车 、 黑色小轿车、
冲锋枪这些描写都显得生动形象 , 如同一个个 电影镜头 。
参考 文献:
【 1 】 杨锦章. 事件通讯写作提要( 上) [ J ] . 新闻知识 , 1 9 9 6 , ( 1 0 ) . f 2 】 杨 立华. 浅议 事件 通讯 的采 写技 巧f J 1 . 黑龙江 生态工程 职业 学 院学报, 2 0 1 3 , 2 6 ( 3 ) : 1 4 3 — 1 4 4 .
便是典型 的突发性事 件通讯 ,它的写作背景是在 中国公 安部特 讯 的精华部分 。采写 事件通讯 。 必须选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 派工作 组与 安哥拉 警方 联合 摧毁 了盘踞 在安 哥拉 的犯 罪 团伙
行写作 的价值 。这稿事件通讯《 万里跨国大追 凶》 获得 了第2 3 届 中国新 闻奖 ,我们 将借助对这篇通讯 的评析从 四个方 面对事件 通讯写作的特点进行探讨 。
论抒情 、 正面侧面 、 集 中分散 以及 各种 不违 背生活真 实的其它艺 术手法 的大量运用 。《 万里跨 国大追凶》 开篇对 浙江金华 人楼某
遇害的细节写得很细致 , “ 同往常一样驾驶着一辆红色三菱皮时 卡车前往某工地运送材料。车辆行驶至一条偏僻 的小路时 , 一辆
庸, 有个重要原 因就是主题提炼得不深刻。《 万里跨 国大追凶》 这 篇通讯通过 对特派工 作组 与安哥拉警 方行动 的叙述和 描写 , 展 现了一幅恢弘 的追 凶场景 ,读者读完能够感受到行动 中的惊心 动魄 , 也 能够感受到人 民警察 的英勇 无畏 , 这一 主题在 这篇通讯 中很好 的反 映出来 了 , 显得这篇通讯不再平凡。 二、 强烈 的现场 感 对事件具有现场感 的描述很能吸引读者 。使读者 被作 者的 文字带 入到事 件发生现 场 。 实现“ 事件一 记者一文字一读 者” 这

主要 的场面 、 情节来写 , 写事件通讯的大忌 , 是不分 主次 , 没有波 作一般不会面面俱到 , 而是 会在交代事件发生 全过 程的同时 , 注
意突 出几个典 型 的精彩 情节 , 如《 万里跨 国大追凶》 中共有六个 部分 : 案发 、 决策 、 出证 、 合作 、 行动 、 凯旋 , 这六个部 分并没有对 每个部分都 进行详尽 、 生 动的叙述 、 描写 , 而是对行 动部分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