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效的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指利用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而做的课堂练习。

如何才能实现呢?
一、题目精心设计,是课堂练习有效的前提
课堂练习的内容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没有合适的、好的练习内容就不会有好的练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前,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题目。

设计课堂练习时需遵循目标性原则、阶梯型原则、多样性原则。

六年级毕业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案例1】如图,长方形被平均分成10份,用“m”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用“n”表示空白部分的面积。

基础练习:
(1)m与n的最简比为:_______________。

(2)m相当于n的。

(3)m比n少。

(4)n比m多。

(5)m占(m+n)的__________%。

(6)(m+n)与m的比为__________。

比较练习:
1.若长方形的面积(m+n)为60平方厘米。

(1)m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2)n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2.若阴影部分面积(m)为60平方厘米。

(1)(m+n)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2)n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3.若空白部分面积(n)为60平方厘米。

(1)(m+n)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2)m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深化练习:
若m的面积比n的面积少60平方厘米。

(1)(m+n)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2)m的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运用一幅几何图形,融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于一体,直观鲜明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题量小,知识容量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积极参与,是课堂练习有效的保障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要有学生主体参与。

课堂练习也是如此,教师设计的练习再好,如果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从练习的内容、练习的形式、练习的评价等方面吸引学生,让
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之中:
(一)练习的内容具有趣味性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维持、内驱和强化的作用。

练习的内容注重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练习,获得知识。

练习的内容以新引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以动引趣,尽可能让学生动一动,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以赛引趣,适当设计竞赛式的练习,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二)练习的形式具有新颖性
目前,课堂中的练习几乎都是由教师出题考学生。

换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出题的权利下放给一些有能力出题的学生,搞个学生出题考老师、学生出题考学生、男生出题考女生等,使练习尽可能生动活泼,常练常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练习的评价具有人文性
课堂练习中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对与错的一种评判,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与引领。

相信,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有你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有你“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的想法很有创造性”等沁人心田、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性的话语。

学生能不被你征服吗?
三、资源充分利用,是课堂练习有效的关键
“做对的举手”……“好,放下”,便结束练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随堂课中。

有效的课堂练习在关注正确资源的同
时,也要关注错误资源。

让学生在反思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丰厚课堂练习。

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可组织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纠正错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如我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运用手中的纸片折出1/2时,发现一个学生把纸片对折了两次,展示了新分数1/4,我没有像一般的老师那样批评这位孩子,而是说:“你很棒,很有创造性。

”听了老师的评价,这位同学开始有点不解,转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之其他同学从他那里受到启发,也创造许多分数1/8、1/16、1/32……这一所谓的“错误”信息中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为全体学生抛出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创造激情。

从而让学生感悟“出错”并不可怕,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出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