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3. 细胞的功能4.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5. 细胞的适应与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概念和结构。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讲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展示细胞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4. 讲解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各项功能,如代谢、遗传、生长等。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观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适应与变化。
7. 课堂作业:布置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功能,明确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细胞质的流动对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七、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2. 细胞质的流动3.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4. 细胞膜的透过性5. 细胞质与细胞膜的关系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流动及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4. 能够运用细胞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3.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遗传、代谢产物的排泄等4. 细胞分裂的过程及意义5. 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概念、结构、功能及分裂过程难点: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的复杂结构及其功能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细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
2. 课堂讲解:a. 讲解细胞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 讲解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性等。
c. 讲解细胞核的作用,如储存遗传信息、控制细胞代谢等。
d. 讲解细胞器的作用,如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内质网的蛋白质合成等。
e. 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a. 提问:细胞有哪些结构?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b. 提问: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意义?c. 讨论: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农业等。
4. 课堂练习:a.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绘制细胞结构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细胞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细胞结构图的绘制,评价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设计 教案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科学家胡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
(2)正是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才有了细胞的发现。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才有了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显微镜一节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教师提问: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有什么关系?
(1)阐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从17世纪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放大300倍),到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1 500倍),再到电子显微镜(可放大上百万倍)。
(2)哪几位科学家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列文虎克,于17世纪自制成功由2块镜片构成的“显微镜”,能将微小物体放大300倍,为显微镜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
教师提问: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哪组镜头?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P23,说出细胞学说的创造者,背诵细胞学说的内容;2.通过阅读课本P3思考讨论,复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3.通过阅读课本P4说出细胞学说的意义;4.通过阅读课本P5说出归纳法的定义及其分类,举例说明什么是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重点难点】重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难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领悟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导学流程】一、初步学习(一)认真阅读课本P23有关细胞学说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背诵细胞学说的内容2、细胞学说第一条中“一切动植物”是不是指“一切生物”?为什么?不是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病毒,而细胞学说只研究了动物植物。
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怎么理解“独立”和“相对”?独立:有自己的生命相对: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4、新细胞的来源是什么?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二)认真阅读课本P3思考与讨论,思考并完成以下连线1、复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列文虎克和马尔比基提出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的活细胞耐格里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魏尔肖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三)认真阅读课本P4有关细胞学说意义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细胞学说揭示和阐明了什么内容?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说出细胞学说的意义有哪些?(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促使积累已久的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3)生物学研究随之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了基础(4)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组成。
•能够描述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培养学生对细胞重要性的意识,以及对科学研究中使用细胞的理解。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讨为什么将其称为基本单位。
•分类讨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 细胞结构与功能•组成部分:核、质、膜、器官(线粒体、内质网等)。
•功能:代谢、自我复制、生长发育等。
3. 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生命周期: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4. 细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图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等问题。
•视频展示:播放精选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细胞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方式•口头回答问题: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问,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根据回答的准确度和全面性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细胞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评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来评价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
通过评估报告质量和展示表现来评价小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教案附注•教案可以根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根据教师的喜好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显微结构,学习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细胞基本概念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显微镜操作和细胞样本观察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细胞的短片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结合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作用和意义,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化学生对细胞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细胞基本概念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细胞观察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改进建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提出改进教学策略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的结构特点;(3)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细胞的结构特点;(3)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演示法:展示细胞模型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3. 实验法:进行细胞观察和实验操作;4. 小组讨论法: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图像资料;2. 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染色剂等;3. 教学软件:细胞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本课主题——细胞。
2. 新课讲解: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
3. 演示实验: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外观和结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细胞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内容: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基本功能安排: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细胞如何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以及信号传递的过程。
2. 第七章: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内容: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分裂的机制安排:利用模拟实验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理解细胞周期的意义。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理解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作用。
2.了解归纳法,理解其优点及不足。
3.列举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指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基础梳理】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2.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
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从器官到组织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揭示了;法国的比夏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
(2)显微观察资料的积累——认识细胞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把“小室”称为cell ——;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广泛观察了。
(3)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形成理论德国的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提出细胞是构成的基本单位。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1858年,德国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细胞学说的意义(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
(2)打破了横亘在之间的壁垒,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
(3)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进入水平打下基础。
(4)为埋下了伏笔。
4.归纳法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和。
完全归纳法需要无遗漏地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实现性。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更多的是。
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动植物以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以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又是构成的组分,组织是构成的组分,器官是构成的组分。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4.能够描述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过程。
二、教学内容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4.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差异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来介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引入“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导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认识到人体组成部分中最小最基本单位——“细胞”。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什么是细胞?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讲解细胞的定义、形态和结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核、质、膜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3)细胞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以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的差异。
第三步:实验(30分钟)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并记录下所见所闻。
2)染色体分裂过程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来展示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运动轨迹。
第四步:互动式教学(25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细胞进行讨论,探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
2)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五步: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差异及其特点。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章:细胞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第二章:细胞膜与物质进出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2. 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2. 物质进出的方式: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物质进出的方式。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膜和物质进出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物质进出的方式。
第三章:细胞质与细胞器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质的概念。
2. 掌握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内容:1. 细胞质的概念:细胞膜内部的液体部分。
2.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质的概念和细胞器的功能。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质和细胞器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质的重要性和细胞器的功能。
第四章:细胞核与遗传信息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核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概念:细胞内的控制中心。
2. 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DNA、RNA、蛋白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核的概念和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核和遗传信息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核的重要性和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内容] 细胞学说的内容与意义;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理论依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1.阐明细胞学说的内容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依据2.讲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教学难点] 细胞学说的意义[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概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教学导入驱动性问题: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小组合作,探讨寻求可行性方案初步认识实践和逻辑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细胞学说初步讲述细胞学说,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从哪些方面揭示动植物的统一性结合初中所学知识,阅读教材内容初步建立起对动植物统一性的认知基础3归纳法运用归纳法举例认同基于观察实验的归纳概括是上升到理论的必经之路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在生命活动、生命系统层次的区别;展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图片列举单细胞生物、动植物在构成层次上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构建各层次间关系链条,简要表示层次间关系以例类推体会细胞与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能描述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能够进行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包括细胞的显微镜图片、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动画。
2.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
3. 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复杂性和生命活动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讨论及师生互动,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教学。
具体如下:(一)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有关细胞图片,包括动植物、真菌和细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同时介绍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
接着提出问题:“细胞为什么成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又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基础知识通过展示各种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细胞的基础知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概念。
(三)探究实验:观察细胞结构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如显微镜、装片、染色剂等,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同时提出疑问和困惑。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过程,如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分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如何通过基因表达和调控来实现这些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含答案)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
2.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阐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4.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2)细胞学说中关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3)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判断正误(1)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2)人体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可以说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均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4)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1)×(2)×(3)×(4)×解析(1)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人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只能独立完成部分生命活动,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但不一定是通过分裂产生,细胞融合等也可以产生新细胞,如受精作用。
(4)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任务一: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及意义(1)科学家是如何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提示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 细胞的分类:细胞根据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5. 细胞的研究:细胞学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6. 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各种生物现象均源于细胞。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理解。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制作细胞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细胞的基础知识。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细胞如何支持生物体的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观看PPT和视频,对细胞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 思和疑问。
3. 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4.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教学互动工具:准备一些教学互动工具,如提问卡片、小组讨论题目等,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7. 教学反馈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准备一份教学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建议,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细胞结构图、细胞器功能图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切片等。
3. 准备案例素材,用于解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4. 布置学生预习课本,提前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关于细胞作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渴望了解细胞是什么,如何存在,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2. 基础概念讲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定义,描述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单位,是生物体结构与代谢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他们明白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细胞类型和功能。
3. 实验展示:进行一些基础的细胞实验,如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等,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的生命力和特性。
这些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如何参与生物体的代谢和生长的。
4. 讨论与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疾病和衰老。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更多关于细胞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7. 延伸阅读:推荐一些关于细胞研究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科学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发现历程,认识细胞学说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2)通过讨论细胞学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及其结构;(2)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器的作用;(2)细胞学说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相关知识;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细胞学说的发展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细胞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各个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阐述其功能。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生命科学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细胞结构模型、细胞图像和相关视频资料;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3. 准备课后作业的题目和要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 细胞分裂和生长4.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5. 实验操作: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分裂和生长。
2.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细胞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图像。
3. 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胞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显微镜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讲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
4. 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深入了解细胞研究的相关设备和技术。
2. 开展细胞主题的科学报告活动,鼓励学生分享细胞相关的研究成果。
十、课时安排:1. 理论讲解:2课时2. 实验操作:1课时3. 作业布置与拓展活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六、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作用3. 细胞核的功能4. 细胞质的作用七、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
3. 讨论:分组讨论动物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细胞学说的内容,初步建立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观点。
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初步体会“归纳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初步建立系统观。
【基础梳理】1.建立: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和共同建立的。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产生的。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营寄生生活,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像细菌、草履虫等,依赖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繁殖等。
(3)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如:缩手反射。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细胞是;______ 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病毒(是/否)是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易错提示】(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3)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4)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5)水、空气、阳光是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6)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又层层相依、相互联系()(7)动物与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构成相同()【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B.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 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案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课题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1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学目标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程序以及相关性能参数4.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5.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课堂导学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者: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发展过程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植物______________.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_________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细胞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1958年:德国着名的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__________”。
3、内容:一切___________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_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4、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1、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1)光学显微镜最早由荷兰科学家_________发明,其放大倍数只有______倍。
(2)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等利用__________的特点,制造出能放大10000倍的高分辨率_________________。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1)结构⎪⎩⎪⎨⎧准焦螺旋等细粗镜筒光器准焦螺旋等细粗镜筒聚光器压片夹载物台镜臂镜柱镜座机械系统反光镜等光学系统)()(__________________、、、、、、、、、:、、: (2)成像过程:在观察细胞样品时,被视察的物像通过_______和________,物像被________次放大,物体的总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的放大倍数乘以_______的放大倍数。
3、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和成像原理(1)类型: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者被用于观察细胞内部的___________,后者被用于观察样品的_______________。
(2)成像原理①透射电子显微镜:让_________穿透用样品制成的超薄切片,经过____________放大成像。
②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___________在细胞等样品的表面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如被人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的___________(二次电子)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最终形成反映样品_____________的图象。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生物体的组成:除________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1)____________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2)同一生物体不同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3)在同一生物体的___________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
(4)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
3、维持细胞形态的因素(1)细胞内在的__________________。
(2)自身的_______________。
(3)外部的________________。
知识归类一、光学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二、显微镜相关性能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1、表示显微镜性能的几个参数(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被观察物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分辨率:是指能够分辨清相近两点的最小距离,能够区分的两点间距离越小,表明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非常高,因为电子流波长非常短。
(3)视野及镜像亮度①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②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需注意的问题(1)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原因是: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到目标;易调节,防止镜头与装片挤压。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将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某观察对象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4)放大倍数的扩大、缩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化的关系: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中看到的实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5)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的工作距离指观察到物像时,物镜距玻片标本的距离。
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放大倍数成反比。
三、细胞的大小以及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1、细胞的大小(1)一般来说,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2)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不同,有的用肉眼可观察到,如鸟卵;细胞直径在10μm~100μm的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直径≤1μm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如细菌。
2、细胞形态和大小与其功能相适应(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O2和CO2的气体交换。
(2)动物的肌肉细胞呈长条形,与其具有收缩功能相适应。
(3)神经细胞的突起很长,提高传递冲动的效率。
(4)卵细胞较大,含有营养物质多,有利于个体早期教育。
课堂检测: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A.荷兰列文虎克B.德国施旺和施莱登C.英国胡克D.德国魏尔肖2、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意义是()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C.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D.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3、一个细小的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4、①②③④⑤是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5、换上高倍镜,不应出现的操作是()A.调节光圈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D.调节粗准焦螺旋6、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在视野中央有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几个完整细胞( ) 个个个个学业达标训练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提出者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C.有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在观察细胞装片时,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细胞的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依次是()A.多、大、亮B.多、小、亮C.少、大、暗D.少、小、亮3、用显微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为使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作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是(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40×C.目镜10×,物镜10×D.目镜10×,物镜40×5、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策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B.光学显微镜借助于可见光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C.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D.最精确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000倍6、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理解有偏差的是()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B.精子具有鞭毛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神经传导功能相适应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强大的再生功能相适应7.如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上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1)若要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为________(用标号作答)。
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倍。
2)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