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诊治规范

合集下载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的研究进展

摘要:消化系统早期癌症通常包括胃肠道的早期癌症,主要的诊断方法是以

手术切除疗法为主,但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微创手术越来越被应用到癌症诊断中,内镜下切断法(ER)是根治无淋巴结转移消化系统早期癌症的最新方式,和

传统外科医学相比,有着损伤小、并发症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

少的优点,逐渐成为诊断消化系统早期癌症的标准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消化道

早癌的概念,之后探讨了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最后分析了消化道早癌的内镜

治疗相关内容,旨在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研究;进展

消化道早癌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和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其

中包括早期食道癌、早期胃癌以及早期大肠癌[1]。那么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

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早期食道癌如果是早期的原位癌,可以在单纯的内镜下

进行微创的治疗。也就是黏膜下切除,并且在内镜下操作,可以避免切断病人的

食管,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对病人的创伤小[2]。因此为落实消化道癌早期诊断,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目的,进行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常规内镜检查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次就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就如下综述。

1.消化道早癌的概念

消化道早癌指的是消化道早期癌症,主要包括了食道和胃部等上消化道早期

癌症以及十二指肠、小肠、直肠、结肠等下消化道早期癌症。消化道早癌可能出

现以下症状:1、食欲减退、消化不良;2、偶尔有腹胀、腹部不适;3、经常腹

泻或便秘、有时出现还带有鲜血;4、进食感觉不顺畅,有时还有受阻的感觉;5、不明原因的消瘦;6、感觉乏力、疲惫以及气短等[3]。消化道早癌的病因当中,

消化道早癌科普知识

消化道早癌科普知识

消化道早癌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3-03-09T10:33:09.1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黄智[导读]

消化道早癌科普知识

黄智

(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300)

有相关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首要疾病,在经过统计和计算分析后,结果证实人一生中患癌症的概率大约高达25%。现如今随着全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而如今发病率在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其中有4种癌症均是消化系统癌症,那么本文就带大家了解关于消化道早癌的相关知识。

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重要性

消化道作为人体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大家对消化道的认识程度也很深,在临床医学中,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肌性管道,指的是从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和最后肛门的一条消化途径,根据其分布位置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再加上食物、环境和饮用水方面的污染,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但由于很多消化道疾病在早期发病时并无明显的特征,所以大多数患者均是在体检时或有明显的症状时,经过检查后直接被告知为中晚期癌症,这也就说明对消化道早癌进行准确筛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才能够真正的挽回患者生命。

二、消化道早癌的特征

消化道早癌指的是发生在消化道管壁上的一类肿瘤,只局限于消化道黏膜内或者黏膜下层的浅层来。无论任何一种癌症,在临床治疗中均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但大多数消化道癌症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病灶范围也比较小,无其它器官转移,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早期筛查,一旦被早期发现,则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的方式将癌症包括完整切除,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变其生活质量,阻碍病情发展,避免早期癌症发展成晚期癌症。

消化道早癌标本的标准处理和报告规范

消化道早癌标本的标准处理和报告规范

消化道早癌的诊治规范、共识
消化内镜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规范化检查
• 标本的标准处理
– 病理处理前期 – 病理取材
• 规范化病理报告
病理处理前期 要点
• 用针:不生锈的细针 • 10%中性福尔马林,足够的固定液,12-48小时 • 保持粘膜及其病变的平展 • 避免粘膜过度干燥
A D
B
B0459050
适用于具有固有肌层的病变 Dis Colon Rectum 1995; 38: 1286–1295.
浸润深度的绝对数值(从粘膜肌层至癌组织前锋)
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内容
(1)肉眼类型
(2)组织学分型 –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 浸润性腺癌
(3)肿瘤侵犯的深度(SM1 ) 胃:<500μm 食管:<200μm 结肠:<1000μm
ESD疗效评估
• 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
– 病变在内镜下一次性被整块切除
• 完整切除(Complete resection/R0 resection)
– 整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水平达到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阴性
• 治愈性切除(curative resection)
– 无或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完整切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脉管有无 癌栓等)
早期胃癌诊治率
2014年
中国 <10%
日本 70%

上消化道癌及早诊早治宣传资料

上消化道癌及早诊早治宣传资料

上消化道癌及早诊早治宣传资料

上消化道癌及早诊早治

宣传资料

随着经济发展、⾃然环境和疾病的变化,上消化道癌已成为威胁⼴⼤⼈民群众健康的恶性肿瘤之⼀。实践证明,“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上消化道癌防治⼯作的基本策略和关键。为提⾼⼴⼤⼈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减少⼈民群众因上消化道癌引起的死亡,国家设⽴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群众健康的重视和关怀。

我区是恶性肿瘤⾼发地区,根据多年监测的数据显⽰,我区的恶性肿瘤平均发病率达200/10万,多年来⼀直位于居民死因谱的第⼀位,是全区最主要的公共卫⽣问题之⼀。其中⾷管癌、胃癌的粗发病率分别达80/10万、40/10万,远⾼于全国癌症平均发病⽔平。2010年起,我区承担了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累计为9000多名符合筛查标准的群众进⾏了筛查,并发现了⼤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及早期病例,极⼤推动了我区的癌症防治⼯作;提⾼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提⾼⽣存率,降低死亡率,降低因⾷管癌、胃癌等引起的疾病负担。筛查在40-69周岁的⼈群中进⾏,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参加筛查。

有助于预防癌症的⽣活⽅式

1、远离烟草

戒烟是预防癌症最简单、最省钱、最有效的⽅法!

2、预防感染

接种疫苗:洁⾝⾃好,远离毒品尽量避免输⾎和使⽤⾎液制品;实⾏“分餐制”。

3、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成⼈正常的体重指数(BMI)为:18.5~23.9kg/m2,⼒求使体重维持在正常体重指数范围内的下限。

4、每天最少运动30分钟

任何运动都有助减低患癌风险;每天做60分钟中等程度的运动,或最少30分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一.疾病相关情况

消化道早癌定义为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突破肌层。消化道癌前病变定义为粘膜萎缩、肠化、非典型增生/异性增生/上皮内瘤变。早期消化道肿瘤多无症状,而许多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病变微小、内镜表现不明显,通过普通内镜观察容易漏诊。目前早癌诊断和癌前病变主要靠染色内镜技术结合病理检查。染色内镜分为特殊染料染色(如卢戈式液、美兰、靛胭脂等)及光学染色(如NBI)。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PMR)、多环粘膜切除术(MBM)及黏膜下剥离术(ESD)。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治疗后恢复期。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疑诊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治疗后伴有其他慢性疾病需要调养者。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确诊、需要内镜治疗。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2012年试行版)

上消化道癌症主要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我国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进行上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内镜检查时必须祛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黏液与气泡。在检查食管时,必须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对贲门癌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界线下2厘米内,10点至3点处)认真观察,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依次观察胃内的各个部位,必要时辅以靛胭脂染色,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及时予以治疗。

筛查对象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40-69岁的人群。对发现的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贲门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其他癌前病变,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技术方案的工作目标为:任务完成率≥100%,检出率达到相应地区的估算值,早诊率≥70%,治疗率≥85%,如有随访任务,随访率≥70%。

注:1.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任务人数X100%;

2. 检出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癌)÷实际筛查人数X100%。检出率由专家组估算确定;

3. 早诊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胃癌)÷(食管重度异型增生、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其以上病变)X100%;

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

在病理解剖学上,我国肝癌病理协作组1982年提出了如下分 类
(1)块状型:直径在5cm以上的单个肿瘤或多个癌结节融合而 成的块状肿瘤,如癌块的直径在10cm以上的为巨块型。瘤
边常伴有散在的子瘤,癌瘤生长快、中心多发生坏死,破裂 后引起腹内出血。门静脉系和肝静脉可见癌栓。
(2)结节型:单个癌结节的直径在3~5cm;或直径在5cm以下 的多个大小不等癌结节,癌结节可散在分布或互相融合。
小肝癌不完全等同于早期肝癌。有些小 肝癌早期就出现微小转移灶,或出现血 管侵犯,这样的小肝癌治疗效果不佳。
2021/8/17
26
2021/8/17
27
2021/8/17
28
2021/8/17
29
2021/8/17
30
2021/8/17
31
2021/8/17
32
2021/8/17
33
16
图2 CT增强扫描冠状位图像可见胃体小
弯前壁角切迹胃壁结节状增厚,表面可 见浅凹陷,浆膜面光滑(图2A);电子 胃镜示表浅凹陷型病变(图2B);CT仿 真胃镜所见与电子胃镜相仿(图2C,箭 头↑)。手术病理为早期胃癌(Ⅱc型)。
2021/8/17
17
2021/8/17
图3 CT增强横断位图像可见食管胃连接 部(贲门)黏膜明显强化,黏膜下可见 条状低密度带(图3A,箭头↑);电子 胃镜示食管胃连接部(贲门)黏膜粗糙, 可见白斑(图3B,箭头↑);CT仿真胃 镜示相应部位未见异常(图3C)。手术 病理为早期胃癌(Ⅱb型)。

关于消化道早癌,这些内容需要了解

关于消化道早癌,这些内容需要了解
b.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在国内,很多肿瘤患者基本都是在晚期才发现,这个原因是因为我们老百姓常常有以下几个误区:没有症状不就医,年轻不重视体检。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的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中国?为什么人家的5年生存率等等都比中国高?原因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例如,早期的胃癌,完全能治愈。局部发展期,5年的生存率为15%至30%,而到晚期,5年的生存率为零。确诊胃癌的黄金标准有胃镜和活检。出现问题时,医生会建议病人做胃镜检查,绝对不能拖延时间。
d.年龄50岁以上。
5、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现实中,大肠癌,胃癌,胰腺瘤等恶性肿瘤经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需要对其更多的重视。那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发现消化道肿瘤信号?
a.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症状
对于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忽略它,因为在发病早期消化道肿瘤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发病早期,患者首先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舒服症状,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但很多病人会认为自己只是消化道不舒服,就算去医院诊治,常常百度文库是以普通消化道疾病处理,从而耽误治疗。所以一旦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症状,医生和病人都要格外的重视。
b.不规则腹痛
由于消化道肿瘤的慢慢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的腹痛症状,表现出腹胀、腹部不适等。但是这样的信号"发射"出来以后,很多时候还是被患者过度的自信给"掩盖"住了,导致肿瘤越长越大,腹痛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了。

消化道早癌标本的标准处理和报告规范

消化道早癌标本的标准处理和报告规范
– 病理报告为了评估手术疗效:包括病变性质(肿瘤)、分级、分 期、脉管浸润、周围淋巴结、切缘;(TNM分期)
ESD疗效评估
• 整块切除(en bloc resection):
– 病变在内镜下一次性被整块切除
• 完整切除(Complete resection/R0 resection)
– 整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水平达到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阴性
切缘
直乙交界2-重新包埋
降乙交界
切缘 切缘
降乙交界-重新包埋
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内容
(1)肉眼类型
(2)组织学分型 –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 浸润性腺癌
(3)肿瘤侵犯的深度(SM1 ) 胃:<500μm 食管:<200μm 结肠:<1000μm
(4)脉管有无侵犯 (5)肿瘤出芽分级 (7)其他病变 (8)绘制粘膜病变谱系图
• 癌的定义
– 西方:浸润 – 日本:细胞/结构的改变,无论有无浸润
• 早癌的定义
– 西方:早期浸润癌( pT1,LN+/-) – 日本:包括西方的异型增生(癌前)和早期浸润性癌( pT1,LN+/- )
• 治疗
– 西方: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可以临床治愈 – 日本:早癌可以临床治愈
• 男性,69岁,胃 窦后壁1cm病灶,
A D
B
B0459050
组织不平整,不易判断切缘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于消化道黏膜上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如果及时

发现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都较高。内镜诊断和治疗是消化道早癌的主

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行科普介绍。

一、消化道早癌的分类和分布

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结直肠早癌,其中以胃早癌最为常见。根据组织学类型,消化道早癌可分为腺癌、粘液癌、平滑肌瘤等。根据病变

形态,消化道早癌可分为隆起型、扁平型和凹陷型。不同形态的早癌治疗方案也

略有不同。

二、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

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的首选诊断方法。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深度,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内镜

检查还可以同时进行活检、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等治疗操作,一次检查既可

以明确病变,又可以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内镜检查前的准备

内镜检查前,患者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是空腹检查,患者应在检

查前6小时内禁食,并在检查前2小时内禁止饮水。其次是肠道准备,如果是结

肠镜检查,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是采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液进行清洗。最后是

心理准备,内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2.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内镜检查包括进口镜检查和出口镜检查,进口镜检查是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出口镜检查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下面以胃镜检查为例介绍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

(2)给患者喉部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减轻喉咙疼痛感。

(3)将内镜插入口腔,顺着食管进入胃部。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4年,试行)》-排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4年,试行)》-排版

目录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1)

第一节筛查人群 (2)

第二节知情同意书 (4)

第三节筛查程序 (7)

第四节筛查流程图 (9)

第五节内镜检查技术说明 (10)

第六节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 (16)

第七节治疗原则 (21)

第八节随访原则 (23)

第九节并发症及处理 (23)

第十节质量控制 (33)

第十一节筛查工作用表 (34)

第十二节进度报表 (49)

第十三节小结 (71)

第十四节附录 (72)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2014年版试行)

上消化道癌症主要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我国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进行上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内镜检查时必须去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黏液与气泡。在检查食管时,必须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对贲门癌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界线下2厘米内,10点至1点处)认真观察,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依次观察胃内的各个部位,必要时辅以靛胭脂染色,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及时予以治疗。

筛查对象为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40-69岁的人群。对发现的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贲门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其他癌前病变,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基层医院如何规范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报告书写

基层医院如何规范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报告书写

基层医院如何规范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报告书写放下浮躁,淡看世事,心静自安。

食管病变描述:距门齿cm食道前、后、上、下壁见* cm,0-Is 型、0-Ip型、0-IIa型、0-IIb型、0-IIc型、0-III型黏膜病变,表面粗糙,血管网消失或不清,边界清楚,,充、吸气试验(阳性、阴性),NBI+ME示:背景色(阳性、阴性),日本食管学会AB分类:IPCL:typeA型、typeB1型、typeB2型、typeB3型,AVA(小于0.5mm、0.5-3mm、大于3mm),卢戈氏液染色呈负染,粉色征(即碘染色后几分钟内负染区变粉红色)(阳性、阴性),银色征(即使用NBI观察碘染后病变区呈闪亮银色改变)(阳性、阴性) ,取活检块组织送病理检查。

碘染色模式分为4级: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急慢性炎症;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VS分型

胃病变描述: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大、小弯,前、后壁见* cm发红、褪色,或0-Is型、0-Ip型、0-IIa型、0-IIb型、0-IIc型、0-III型黏膜病变,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充、吸气试验(阳性、阴性),NBI+靛胭脂+醋酸+ME示:DL(有、无),IMVP(规则、不规则、消失),IMSP(规则、不规则、消失),取活检块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肠病变的描述:距肛门cm结肠见扁平、锯齿状粘膜隆起、血管网中断/模糊或广基、短蒂、宽蒂、长蒂息肉,或0-Is型、0-Ip型、0-IIa型、0-IIb型、0-IIc型、0-III型黏膜病变。NBI+靛胭脂+结晶紫+ME示:JNET分型:type1型、2A型、2B型、3型。工藤分型:pit pattern I型、II型、IIIs型、IIIL型、IV型、V型,取活检块组织送病理检查。

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2020完整版)

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2020完整版)

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2020完整版)

摘要

如何提高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出率?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精准、规范的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流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已逐渐走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新时代。

据统计,我国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50%,仅胃癌就造成每年约49.8万人死亡,其中超过85%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1]。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还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

我国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出率目前仍不满意。以早期胃癌为例,2005年日本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已达70%,而我国多数地区仅为5%~20%[2]。另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1年内复查胃镜,其上消化道肿瘤的漏诊率为6.4%[3]。2015年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3.5%结直肠癌患者在近3年内做过结肠镜检查,且结果为假阴性[4]。如何提高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检出率,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建立并严格执行一套精准、规范的消化道早癌筛查的质量控制流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案,具体包括内镜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后个体化长期随访3个方面。

一、内镜检查前准备

2014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已经对我国的胃癌高危人群进行了详细定义,同时阐述了胃镜检查前祛泡、祛黏液剂的使用规范[5]。2017年发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提出"早癌筛查的李氏量表",依据评分结果将受检者罹患胃癌的风险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3个等级,强调对高危和中危人群进行内镜精查[6]。《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和《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亦分别定义了我国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高危人群;《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共识意见》则明确了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规范化方案[7,8,9]。然而,如何保证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评估,规范检查前准备,提高消化道黏膜清洁程度,真正实现内镜精查呢?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10]。

消化道早癌——这样诊断要慢一点

消化道早癌——这样诊断要慢一点

消化道早癌——这样诊断要慢一点

上一回咱们聊了聊内镜切除标本的组织处理过程,这一回咱再聊聊相关的病理诊断报告格式和内容,还是那句老话各位看官各取所需、多提意见。

一、消化道早癌诊断报告须包括以下内容:

1. 肿瘤解读: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大小,癌前病变;

2. 生物学行为描述:是否浸润/浸润层次/深度(如SM1、SM2,仅在垂直切缘阴性时测量深度),是否侵犯脉管(血管、淋巴管);

3. 切缘情况:水平(侧切缘)和垂直切缘(基底)情况;

4. 继发或伴发病变:有无溃疡形成或溃疡瘢痕,周围黏膜的其它病变。

二、大体检查文字描述规范和模板:

文字描述内容应包括:

1.标本送检部位、术式;

2.标本描述:数量()块;大小 cm* cm* cm /最大径 cm— cm/蒂部长 cm,宽 cm;

3.病变描述:肉眼分型0-Ⅰp(隆起型-带蒂)、0-Ⅰs(隆起型-广基)、0-Ⅱa(浅表隆起型)、0-Ⅱb(浅表平坦型)、0-Ⅱc(浅表凹陷型)、0-Ⅲ(凹陷型)、混合型(病变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肉眼分型,如0-Ⅱa Ⅱc);病变范围(cm* cm* cm),距标本侧边缘最近距离(cm);

例如:送检贲门ESD切除黏膜组织一枚,大小3.5cm*3cm*0.2-0.3cm,未见明确食管黏膜。黏膜面局部见一1.8cm*1.3cm的浅表隆起-凹陷型(0-Ⅱa Ⅱc)病变区,该区域距标本侧边缘最近距离0.2cm。

三、诊断报告规范和模板:

1. 送检部位和术式;

2. 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类型(参考WHO肿瘤分类标准,不同组织学类型混合时应注明各区域所占的百分比)、分化程度、肿瘤大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331-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331-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331-2019年

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31-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结直肠微小病变的内镜下诊治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期癌发生原因的是()

A、结肠镜下漏诊

B、检查方式不适当

C、新发癌

D、饮食不当[正确答案]

E、结肠镜下切除后残留

2、提高结肠皱襞后方病灶检出应(),使用()的内镜

A、拉出式退镜,广角

B、螺旋式退镜,广角[正确答案]

C、直接拿出,广角

D、拉出式退镜,窄角

E、螺旋式退镜,窄角

3、结直肠微小病变的内镜下诊治容易遗漏病灶的部位不包括()

A、结肠袋皱襞的后方

B、回盲部

C、回肠[正确谜底]

D、直肠近肛管处

E、结肠肝曲和脾曲

4、约30%间期癌与()有关系

A、息肉不完整切除有关系[正确答案]

B、结肠镜下漏诊

C、饮食不当

D、新发癌

E、检查方式不适当

5、退镜时间应大于()分钟

A、1

B、2

C、3

D、6[正确答案]

E、5

(二)食管鳞癌的内镜表现与病理联系

1、下列选项中关于胃黏膜异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发生在远端食管

B、常施展阐发为粘膜下肿物

C、与18染色体三体,13染色体三体和食管畸形相关

D、大多数无症状,少部分可有吞咽困难,烧心症状[正确答案]

E、组织学见胰腺腺泡和导管,无胰岛2、食管壁厚约4mm,由内向外依次是()

A、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基层、外膜[正确答案]

B、粘膜层、固有基层、粘膜下层、外膜

C、外膜、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基层

D、粘膜层、粘膜基层、外膜固有基层

E、粘膜基层、粘膜层、固有基层、外膜3、以下选项中对于糖原棘皮症的说法中禁绝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规范(讨论版)

一、诊断规范:

(一)消化内镜检查:

1.检查前准备:

(1)胃镜:患者禁饮食8小时以上,检查前常规服用咽部麻醉剂及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如果行染色内镜术前同时口服去粘液剂(链霉蛋白酶)。如无上述产品检查时如有泡沫、粘液一定要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推荐有条件单位推广无痛胃镜检查,不仅减少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检查质量。

(2)结肠镜:检查前一天少渣饮食,检查当天口服泻药,推荐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或硫酸镁做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时间为4小时,多让患者活动。如检查时肠腔内残存粪质和泡沫,尽量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检查前如无禁忌症常规应用解痉剂如丁溴东莨菪碱。

2.胃镜检查规范:进镜前检查内镜是否正常,是否打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如有NBI 功能,用NBI进镜,观察咽部、食管,至贲门调为白光,如患者反应较大,进镜观察咽部困难,可在检查结束退镜至咽部时观察,常规留取咽部声门照片。胃镜检查时充分注气,手法轻柔,避免盲区,尤其是胃体小弯侧近贲门、贲门粘膜嵴、胃体中部小弯、胃角前后壁等,十二指肠注意球部后壁及降段乳头。胃镜至少要采集35张左右白光照片,包括口咽部1张、食管4张、贲门胃底4张、胃体14张、胃角3张、胃窦5张、十二指肠球部2张、降段2张、取活检部位2张。具有NBI功能胃镜加咽部及食管5张。

3.结肠镜检查规范:进镜前检查内镜是否正常,是否打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结肠镜检查推荐单人操作,进镜至盲肠后充分注气,清洁视野,缓慢退镜观察,遇到弯曲时缓慢通过,必要时对同一部位反复进镜、退镜观察,退镜观察时间不少于6分钟。如进镜过程中发现小于5毫米息肉,可先行活检后再继续进镜。结肠镜照片数量无严格限制,但应该在20张以上,对每段结肠都应留取照片,如回肠末端、阑尾开口、回盲瓣、回盲部远景、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及直肠倒镜。

4.可疑病变内镜检查规范:

(1)白光内镜:如果发现可疑早癌病变,先用白光内镜把病变的远景、近景、直视、侧视、充气状态、吸气后照片留取,照片图像要求清晰,病变部位位于图像中央,内镜前端与观察部位距离适当。

(2)电子染色内镜:因电子染色本身不会对病变造成任何影响,因此白光观察后先用电子染色观察,主要是近景观察,如病变较大时要全面观察病变,尤其要注意病变的边缘、明显隆起及凹陷处,分别留取各位置照片。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时,先非放大状态观察完毕后,再用低倍放大观察,后逐步增加放大倍数,直至最高倍放大,在逐步调整、增加放大倍数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病变最严重位置,留取各放大倍数及位置照片。放大内镜观察时因可能对病变造成摩擦、损伤,因此对胃和结肠可以在染色内镜观察后再进行放大内镜观察,但食管碘染后难以放大观察,所以食管须先放大内镜观察再碘染。

(3)染色内镜:应用特殊染料使消化道黏膜结构更加清晰,加强病变部位与周围黏膜的对比。常用染色剂有靛胭脂,浓度0.5%;复方碘(卢戈氏液),浓度1.5%;冰醋酸,浓度1.5%;结晶紫,浓度0.05%。

①复方碘在染色内镜中主要用于对食管黏膜的染色。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糖原丰富,遇碘呈棕色,当黏膜发生恶变时,其中糖原的含量发生变化,使染色后食管呈现深着色、浅着色、不着色等情况。染色前冲洗掉食管表面粘液,用花洒式喷洒管沿齿状线喷洒至距门齿20CM,立即吸引抽出食管腔内残留碘剂,后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食管,胃镜进入胃内吸引抽

出胃底残余碘剂,后退镜观察。

②靛胭脂为非黏膜吸收染色剂,其采用力学原理,即低凹部位色素潴留,较为凸起的部分色素消退较快来进行对比,观察其在黏膜间隙的分布情况显示黏膜微细变化和病灶立体结构,补充肉眼观察的不足。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范围,后吸气,等待2-3分钟后充气观察。

③冰醋酸刺激黏膜血管收缩,喷洒后黏膜变白,腺管结构更加清晰,肿瘤组织由于血管丰富,会比正常黏膜更早恢复血供而比周围组织发红,内镜下容易识别。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范围,喷洒时记录喷洒时间,持续观察病变处3分钟左右,记录病变颜色变化及时间。

④结晶紫可以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而腺管开口处无染色剂,能凸显腺管结构。用直喷式喷洒管对准病变缓慢喷洒,如病变边缘不清要扩大喷洒范围,后吸气,染色后2分钟左右观察腺管开口形态。

(二)消化内镜诊断:

1.病变部位

2.病变大体形态,巴黎标准

3.病变大小

4.病变类型,结合染色、电子染色、放大内镜等方法,初步判断性质(鳞癌、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5.病变TNM分期,结合超声内镜(N)及超声小探头(T)

二、治疗规范:

(一)内镜治疗适应证

1.食管早癌内镜治疗适应证:

EMR适应证:小于15mm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ESD适应证:①大于15mm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②早期食管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内镜(EUS)等检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浸润深度,局限于m1、m2、m3或sm1且临床没有血管和淋巴管侵犯证据的高、中分化鳞癌。③伴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的Barrett食管。④姑息性治疗,适于侵犯深度超过sm1、低分化食管癌、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及拒绝手术者,并需结合放疗。

2.胃早癌内镜治疗适应证:

EMR适应证:小于10mm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分化型粘膜内癌。

ESD适应证:①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②肿瘤直径≤30mm,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0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

④肿瘤直径≤20mm,无合并溃疡存在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⑤大于20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⑥EMR术后复发、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⑦高龄、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ESD相对适应证。

3.结肠早癌内镜治疗适应证:

EMR适应证:小于20mm的腺瘤和结肠直肠早期癌症。

ESD适应证:①无法通过EMR实现整块切除的>20mm腺瘤和结肠直肠早期癌症。术前需通过抬举征、放大内镜或EUS评估是否可切除。②抬举征阴性的腺瘤和早期结肠直肠癌。③大于10mm的EMR残留或复发病变,再次EMR切除困难的病变。④反复活检仍不能证实为癌的低位直肠病变。

(二)内镜治疗禁忌证: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凝血功能未纠正前严禁行ESD。病变浸润深度超过sm1则为ESD的相对禁忌证。

(三)ESD操作规范:

1.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

ESD 操作时首先进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结合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范围、性质和浸润深度。

2.标记

确定病变范围后,距病灶边缘约3-5mm 处进行电凝标记,标记点间距3mm。对于上消化道病变常规进行标记,而对于界限清晰的下消化道病灶,可不标记。

3.黏膜下注射

注射液体有生理盐水(含少量肾上腺素和靛胭脂,肾上腺素体积分数约为0.005‰)、甘油果糖、透明质酸钠等。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ESD完整地切除病灶,不易损伤固有肌层,从而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4.切开

沿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再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周围全部黏膜。首先切开的部位一般为病变的远侧端,如切除困难可使用翻转内镜的方法。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应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采用电凝止血。

5.黏膜下剥离

在进行剥离前,要判断病灶的抬举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黏膜下注射的液体会被逐渐吸收,必要时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术中反复黏膜下注射可维持病灶的充分抬举,按照病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内镜和附件。如在剥离过程中,肿瘤暴露始终很困难,视野不清,可利用透明帽推开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以便更好地显露剥离视野。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和术者的操作习惯,选择不同的刀具进行黏膜下剥离。剥离中可通过拉镜或旋镜沿病变基底切线方向进行剥离,还可根据不同需要改变体位,利用重力影响,使病变组织受到自重牵引垂挂,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