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
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格局与分析景观的三个特征:1、格局: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2、功能: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组分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物种流3、动态:斑块镶嵌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3.1 景观发育景观格局的形成,受到生物与非生物两个方面的影响3.2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包括景观斑块、廊道、基质,以及附加结构3.2.1 斑块(patch)空间的非连续性以及内部均质性1. 斑块起源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1、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异质性导致,稳定,与自然干扰无关,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镶嵌规律2、干扰斑块由于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引起,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3、残存斑块是动植物群落受干扰后基质内残留的部分4、引进斑块人们把生物引入某一地区后形成的斑块1)种植斑块2)聚居地2. 斑块面积1、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2、对物种的影响1)岛屿,面积效应——生境多样性(habitat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2)陆地,基质异质性高3. 斑块形状斑块的形状和走向对穿越景观扩散的动植物至关重要1、圆形和扁长形斑块,内缘比(interior ratio)2、环状斑块3、半岛4. 斑块镶嵌相似的斑块容易造成扩散不同类型的斑块镶嵌,能够形成对抗干扰的屏障、5. 斑块化(缀块性,patchiness)与斑块动态1、斑块化机制斑块化: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边界特征对比度(contrast):斑块之间以及斑块与基质之间的差异程度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通过斑块化、对比度以及梯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变异性生物感知(organism-sensed):生物对于斑块化的反应最小斑块化尺度(smallest patchiness scale):粒度(grain)最大斑块化尺度(largest patchiness scale):幅度(extent)斑块化动态: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斑块化产生的原因:物理的和生物的,内部和外源的2、斑块化的特点1)可感知2)内部结构,时空等级性,大尺度斑块是小尺度斑块的镶嵌体3)相对均质性4)动态特征5)生物依赖性6)斑块的等级系统(patch hierarchy)7)等级间的相互作用8)斑块敏感性(patch sensitivity)9)斑块等级系统中的核心水平:最能集中体现研究对象或过程特征的等级水平,相应的时空尺度称为核心尺度(focal scale)10)斑块化原因和机制的尺度依赖性3、斑块化的生态与进化效应3.2.2 廊道(corridor)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合阻隔的双重作用1. 廊道的起源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2. 廊道的结构特征1)曲度:廊道的弯曲程度,影响物质、能量、物质的移动速度2)宽度3)连通性: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4)内环境:较大的边缘生境和较小的内部生境3. 廊道分类1)线状廊道:全部由边缘物种占优势的狭长条带2)带状廊道:较丰富的内部种的内环境的较宽条带3)河流廊道:分布在河流两侧3.2.3 基质(matrix)1. 基质的判定1)相对面积2)连通性3)控制程度4)3个标准结合2. 孔隙度和边界形状孔隙度(porosity):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3.2.4 附加结构(add-on)异常景观特征,在整个景观中只出现一次或几次的景观类型3.3 景观格局特征目的:从无序的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3.3.1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3.3.2 景观对比度1. 低对比度结构自然形成的,热带雨林,相邻景观要素彼此相似2. 高对比度结构自然、人工3.3.3 景观粒径(landscape grain)粗粒(coarse grain)和细粒(fine grain)生物体粒径(home range):生物体对其敏感或利用的区域粒径大小取决于整个景观的尺度3.3.4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格局、功能和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反映景观的复杂性程度1)斑块多样性:数量、大小、形状的多样性2)类型多样性:景观类型的丰富度3)格局多样性:景观类型空间镶嵌的多样性3.3.5 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多样性——斑块性质的多样化异质性——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景观结构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非随机性1)空间异质性2)时间异质性3)功能异质性梯度分布镶嵌结构3.4 生态交错带与生态网络3.4.1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景观单元之间的空间联系:生态交错带、网络结构1. 边缘效应(edge effect)边缘地带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边缘物种:仅仅或主要利用景观边界的物种内部物种:远离景观边界的物种2. 生态交错带(ecotone)描述物种从一个群落到其界限的过渡分布区,由两个不同性质的斑块的交界及各自的边缘带组成生态过渡带(transition zone)景观边界(landscape boundary)1)特征:生态应力带(tension zone)、边缘效应、阻碍物种分布(半透膜)、2)描述:结构:大小、宽度、形状、生物结构、限制因素、内部异质性、密度、分形维数、垂直性、外形或长度、曲合度功能:稳定性、波动、能量、功能差异、通透性、对比度、通道、过滤、屏障、源、汇、栖息地3)尺度效应:某一尺度上可以明辨的交错带在另一尺度上可能模糊不清4)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迟滞(lag)5)生态交错带与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把异质的自然景观变成大范围同质的人工景观,消灭了自然生态交错带,扩展了人为生态交错带3.4.2 生态网络与景观连通性生态网络(network)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连接起来两类物种:生活在网络包围的景观要素内部的物种,廊道是一种障碍;生活在廊道内、沿着廊道迁移的物种1. 廊道网络由节点(node)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形式:分支网络(branching network):树状的等级结构环形网络(circuit network):封闭的环路结构1)廊道网络的结构特征网络交点、网状格局、网眼大小、网络结构的决定因素(历史和文化的)2)廊道网络描述连通性:在一个系统中所有交点被廊道连接起来的程度,指示网络的复杂度,用r指数方法来计算r指数:连接廊道数与最大可能连接廊道数之比r=L/Lmax=L/3(V-2),V为节点数环度:用α指数衡量,表示能流、物流、物种迁移路线的可选择程度。
景观生态学第1-2章
1983年在美国 Allerton公园召开的景观生态学讨论 是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里程碑。会议参加人都是美 国著名生态学家,会议对当时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强调空间异质性和尺度 的重要性。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后来 也成为了国际景观生态学的主流。 1986年, 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景观生态 学”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1987年,国际“景观生态学”杂志在美国创刊,成 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
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landscape)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有多种表述。“景观”一词最早来 源于希伯来语的《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 的景画。 风景:景色,景致,一般指自然风景。 自然地理区域:是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和 植被的综合体。 生态学定义: FORMAN “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 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区域。“
景观生态学
彭世揆编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仅供学习参考
参考书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肖笃宁主编 1991科学 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 2000 高 教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 2002科学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徐化成 1996 林业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2006年 余新晓等 高教出版社
Troll(1968) 对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的、综 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可以从明确的 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各大小不同等 级的自然区划表现出来。 R.Forman和 M.Godron( 1986)在合著 《 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 学探讨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 村庄 ——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生态学:第九章 景观生态学系统
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理解 一般是指反映地形地貌景 色的图象,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 泊等; 或是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 征;或是人们放眼所映获的自然景色。
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景观(Landscape) : 由若干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
等级理论
等级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 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 动态的系统理论。根据等级理论,复杂 系统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一般来说, 处于等级系统中高层次的行为或动态常 表现现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特征; 而低层次行为或过程常表现出小尺度、 高频率、快速度的特征。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 念和理论
尺度及其有关概念 尺度 ( scale ):一般指对某一研究对
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 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粒度( grain )和幅度(extent):尺 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 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
景观连接度(landscape connectivity):是 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 量度,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前者指在空间上直接表现出的连续性, 可通过卫片、航片、或视学器官确定。
渗透理论(percolation theory):当媒介的 密度达到一临界值时,渗透物突然能够 从媒介一端达到另一端。在生态学中, 有许多临界阈值现象,如植被覆盖度达 到多少时流动沙丘得以固定?生境面积 占整个景观面积多少时,某一物种才能 幸免于生境破碎化作用而长期生存?
种-面积关系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景观中斑块面积的大小、形状以及数目对生物 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都会有影响。 物种丰 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 阶段、基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 一般来说, 斑块数量的增加常伴随着物种的增加。 岛屿生 物地理学理论将生境斑块的面积和隔离程度与 物种多样性联系在一起,对斑块动态理论及景 观生态学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景观生态学讲义1
第二节 自然等级理论与尺度效应
(一)自然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等级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皆属于一定的等级,并 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复杂性是景观的一 个内在属性,等级理论能够解释存在于某一尺度 内的不同组分是如何与另一分辨率尺度上的其他 组分发生联系的。 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多重等级层次系统的有序整体: 原子—分子—细胞—有机体—种群—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区域—人类地球生态 系统
的普遍现象。生态系统的 亚稳态性只有在一定的约束体系里才能实 现,也就是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当干扰超 过一定阈值,生态系统就会改变其性质, 失去恢复能力。
⑤等级理论的最根本作用在于简化复杂系 统,以便达到对其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理 解和预测。
28
29
30
(二)尺度效应
时间和空间尺度包含于任何景观的生态过程之中, 景观格局和景观异质性都以我们测定的时间和空 间尺度变化而异。
观察异质性景观在不同尺度上的动态,还可以了 解景观的空间等级结构,如叶片的生态过程一般 发生在平方毫米或平方厘米的空间尺度,以及秒 及分钟的时间尺度上,而景观的动态过程则多发 生在平方公里的空间尺度和几十上百年的时间尺 度上。
景观由异质性要素组成,异质性是景观生态研究 的基本问题之一,可以理解为景观要素分布的不 确定性,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
34
(二)景观研究的尺度性
格局与过程的时空尺度变化是当代景观生态学研 究的重点之一,尺度分析和尺度效应对景观生态 学研究十分重要。尺度分析是将小尺度上的景观 要素格局经过重新组合而在较大尺度上形成格局 的过程;尺度效应则表现为:随着尺度增大,景 观出现不同类型的最小斑块。
22
(二)景观生态学与系统论的关系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③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
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⑤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有在景观水平上在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⑥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论述题:简述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准确地理解景观的概念,必须把握景观的以下4个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
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
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
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
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
1:100万。
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景观生态学实验一 景观斑块类型与特征分析
实验一景观斑块类型的数据采集处理一实验目的: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高度的综合性。
与自然保护、规划、景观设计、野生生物学、土地评价、地理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尤其是目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与景观生态息息相关,有着广阔的前景。
每个人都处于景观中,其质量好坏息息相关。
同学们通过本次实践学习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一区域的景观类型和斑块特征。
二实验基本原理:景观景观类型和斑块特征计算分析方法:斑块类型面积(CA),CA等于某一斑块类型中所有斑块的面积之和(m2),除以10000后转化为公顷(ha);即某斑块类型的总面积。
生态意义:CA度量的是景观的组分,也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
它有很重要的生态意义,其值的大小制约着以此类型斑块作为聚居地(Habitation)的物种的丰度、数量、食物链及其次生种的繁殖等,如许多生物对其聚居地最小面积的需求是其生存的条件之一;不同类型面积的大小能够反映出其间物种、能量和养分等信息流的差异,一般来说,一个斑块中能量和矿物养分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为了理解和管理景观,我们往往需要了解斑块的面积大小,如所需要的斑块最小面积和最佳面积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数据。
景观面积(TA),等于一个景观的总面积,除以10000后转化为公顷(ha)。
生态意义:TA决定了景观的范围以及研究和分析的最大尺度,也是计算其它指标的基础。
在自然保护区设计和景观生态建设中,对于维护高数量的物种,维持稀有种、濒危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区或景观的面积是最重要的因素。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LAND),等于某一斑块类型的总面积占整个景观面积的百分比。
其值趋于0时,说明景观中此斑块类型变得十分稀少;其值等于100时,说明整个景观只由一类斑块组成。
生态意义:%LAND度量的是景观的组分,其在斑块级别上与斑块相似度指标(LSIM)的意义相同。
由于它计算的是某一斑块类型占整个景观的面积的相对比例,因而是帮助我们确定景观中模地(Matrix)或优势景观元素的依据之一;也是决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等生态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2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④ 等级系统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 种: 垂直结构又可分为:巢式和非巢式两种。 巢式:每层次均由其下一层次组成,二者 具有完全包含和被包含的对应关系。例如: 植物分类系统的界----门----纲----目----科----属 ----种----亚种;军队组成单元系统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非巢式:不同等级层次由不同实体单元组 成的,因此上下层之间不具有包含和被包含 的关系。例如:军队官衔等级系统司令----军 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
因此,景观现象是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都受到尺度的 制约。离开尺度去讨论景观的异质性、结构、 功能、格局是没有意义的。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④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一般认为,一定事物过过程的时间尺 度和空间尺度是密切联系。凡在空间上属 于宏观尺度的事件,在时间上也属于宏观, 在空间上属于微观尺度的事件,时间上具 有同样的属性。 例如:地球的形成与发展、气候变化 等,在空间上是几百平方米到几百平方化 里,时间上可能是几十年到几百年;相比, 火干扰、树冠干扰等,在空间上为几平方 米到几十平方米,时间上为几年到几十年。
率来实现景观的定向演变和发展。 按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的不同,景观可分为: 自然景观、管理景观、人工景观(农田、城郊、城市等), 但无论是哪一类景观中,人类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人工景观是一种自然界原先不存在的景观,如农田、 城市、工矿和大型水利工程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 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景观外貌,人类成为景 观中主要的生态组分。这类景观多表现为规则化的空间 布局,以高度特化的功能与通过景观的高强度能流、物 流为特征。 人类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判别直接作用于景观, 同时也受着景观的影响;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人工景 观和管理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的外貌可反映出不同民 族、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如:我国东北的北大荒地 区就是汉族移民在黑土漫岗上开发活动所代创造的粗粒 农业景观,而朝鲜族移民在东部山区的宽谷盆地中所创 造的是水田为主的细粒农业景观。 由于景观具有自然性和文化性,因而景观生态学的 研究也就涉及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
1景观生态学重点
1景观概念: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3尺度推绎通常是指把信息从一个尺度转译到另一个尺度上4景观格局概念: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景观格局好似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的尺度上作用的结果5斑块概念:是外观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9斑块动态:斑块结构是指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
干扰、环境资源的异质性以及人为引进都可能产生生物斑块。
斑块化普遍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
森林、农田、草地、湖泊等生态系统通常镶嵌在一起,形成景观,而每一景观内部又由大小、内容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斑块组成。
许多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都由斑块和斑块动态来决定,斑块动态是将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核心概念。
13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14河流连续体概念:从河流到河口,生态条件逐渐变化,存在生态梯度。
18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25景观破碎化过程定义: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30斑块的基本原理:①斑块大小原理②斑块形状原理③斑块数目原理④斑块位置原理31廊道的基本原理:①廊道数目原理②廊道构成原理③廊道宽度原理④廊道连续性原理32景观镶嵌体的基本原理:①景观阻力原理②粒度大小原理③景观变化原理33整体格局原理:①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②必要格局原理34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①自然优先原则②因地制宜原则③持续性原则④异质性与多样性原则⑤综合性原则2对景观的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这个地域空间范围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④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⑤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⑥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1
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8、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二者之间的相互关 系: 全球气候变化会显著改变现有地球植被的类型 和比例, 亚热带森林,极地沙漠、面积增加;气 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将改变沿海生态系统, 造 成一些物种的局部就地灭绝; 全球气候变化还会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模式等 长生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或改变人类的未来发 展。 (1)海平面升上对海岸景观的影响:气候变化 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高山 冰川和两极冰盖的融化以及海水体积的膨胀。 随 着冻原和北方森林的面积将大幅度下降, 而热带 稀疏草原、 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会大海平面的上 升, 沿海地区高出海平面的弟弟将官有可能被海 水淹没,也影响延安的岛屿景观。 (2) 景观单元中物种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热别是气温变化, 物种的 分布有岩海拔和纬度梯度移动的趋势。 全球气候 变化会显著改变现有地球植被的类型和比例。 由 于吴中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而以不同的速度迁移, 景观单元中的物种流可能会分离成为若干个单 一的物种, 从而影响整个景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10 斑块类型,特点,形状,意义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 区域, 具有相对同质性, 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元 类型: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异质 性、 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 根据起源可以将其分 为①环境资源斑块(特点:寿命较长,周转速率 很低,板块与本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可能很宽, 常形成逐步变化的阶梯) ②干扰斑块(特点:形 成和发展伴随群落的演替过程, 如干扰斑块的演 替过程反复受阻斑块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较 长的保留期。 )③残存斑块(特点:具有较高的 周转率, 残存斑块形成后版块内物种有一段变动 速率增高的时期, 本底干扰和也进入松弛期) ④ 引入斑块 (特点: 它的存在取决于人的维护程度 和持续时间, 明显的具有不稳定性) ①种植斑块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1.名词解释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景观生态学(083020).
景观生态学(083020)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景观生态学学科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科学,其研究内容广泛且方法多样。
我校景观生态学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招收了相关的博士生。
景观生态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该学科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研究领域。
在我校该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与该学科有关的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近年来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数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要实验室有“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要设备有有机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计算机工作站等。
景观生态学在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应用,在土地利用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区域发展规划中都涉及景观生态学。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景观生态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本学科学生除了掌握数理化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扎实的地理学、生态学和景观规划与设计知识,掌握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最新成果。
能够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和进行景观规划。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学
2、景观生态模型
3、土地景观生态
4、景观管理与规划
三、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景观生态学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景观生态学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特点与发展现状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大尺度地理空间上的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的是景观结构、功能、过程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有:1.综合性:景观生态学综合了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理解和解释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尺度性: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大尺度的地理空间,涉及从局部景观到区域尺度的多个尺度层面。
它强调了景观层级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性。
3.系统性: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网络。
它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关注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4.应用性:景观生态学不仅关注理论研究,还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管理和规划决策的应用价值。
它为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科学支持。
目前,景观生态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关注。
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统计方法等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对大尺度生态过程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2.跨学科合作的增加:景观生态学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和理论,因此跨学科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社会科学家、规划师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推动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3.理论框架的完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从最初的景观格局与过程模型到现在的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不断丰富了对景观结构与功能、景观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和解释。
4.应用领域的拓展:景观生态学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为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子系统由二大部分和四种基本成分 组成 二大部分: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四种基本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还原者。
3.1 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是生物生活的场所,物质和能量的 源泉,也是物质交换的地方。 非生物环境:气候因子,如光、温度、及其它 物理因素。 无机物质:如碳、氧、氮、水及矿质盐分等。 有机物质:如糖、蛋白质、脂类、腐殖质等。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1997在日本京都签署的《京都协定书》,是 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的第一步,是人类 有史以来通过控制自身行为以减少对气候变 化影响的第一个国际文书,是国际社会为保 护来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所达成 的重要结果。然而由于美国布什政府最近在 《京都协定书》上开倒车,引起了国际社
3.4 还原者
还原者也属异养生物,是小型消费者,主要是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功能: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 物而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同时, 自己也得到食物和能量。由于还原者的功能是分 解作用。故也称为分解者。 如果没有还原者,地球表面将堆满动植物尸体。组 成生态系统的是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二大部分, 缺一不可,但生物是核心,而绿色植物又是核心 的核心。因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固定和转化光能, 将无机物合成供自己需要和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进入九十年代后,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集 中在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方面。 1996 年 美 国 生 态 学 会 主 席 Judy L.Meyer在美国生态学会年会上提出生 态学的5个前沿领域是生态工程、生态经 济学、生态设计、产业生态学、环境伦 理学。
一、生态学的定义Fra bibliotek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生态学知识的累积阶段:生态现 象描述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 Theophrastus 植物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古罗马 Pliny(公元23~79年)将动物分为陆生、 水生、飞翔三大生态类群。 公元前200年 我国古籍《管子.地员篇》水分梯 度与植物组成的关系——《管子,地员篇》中, 有关《管子,地员篇》中,有关江淮平原上沼 泽植物种类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关系。
学、个体生态学、细胞生态学、基因生态学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 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1935-1962)
林德曼的老师是耶鲁大学的Hachinson教授 林德曼27岁因长期患病去世,发表文章前 后 观点:能量传递在高营养级更有效,呼吸 消耗比例越高级别越大,生态演替早期过 后生产效率急剧上升(如水体富养化)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五)社会需求推动生态学向定向、定量、控制、模拟和 应用方向发展的新阶段 五大危机:污染、 资源、能源、粮食、人口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寂静的春 天》用通俗的文笔,描述了一个受到人造化学品危害的悲 惨世界。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生态学 开始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出来,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态问 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BM(1964),MAB(1971) 世 界 环 发 大 会 :〈 人类 环 境 宣言 〉( 斯 德哥 尔 摩 ,1972);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 林问题的申明〉、〈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热内卢宣 言〉(里约热内卢,1992)
1851 Vonpost(瑞典)样方法——种群定量研究 1863 Kerner 介绍研究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方法
生态学一经诞生,立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学等,出现 了生态学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学科与学派的分化阶段
植物生态学:1895 Warming(丹麦)《以植物生态地理为 基础的植物分布学》; 1898Schimper《以生理学为基础 的植物地理学》。 动物生态学:Jennings(英)——动物行为;Adams and Shelford(美)——动物生态演替;Davenport(美)——动 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 1930年前后 : 英美学派 以北美冰川地貌为研究对象 动态生态学 法瑞学派 阿尔卑斯山脉为研究对象 静态生态学 北欧学派 北欧森林为研究对象 分布规律 俄国学派 生物地理群落为研究对象
田园主义观点:简单与和谐的生活 帝国传统:通过理性实践和艰苦的劳动 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近代生态学的创始阶段:实物观察记载
Reaumur(1683-1757)《昆虫自然史》 1749 Buffon (法,1707-1788) 《生命律》 1803 Malthus 《人口论》:食物与人口的关系 1807 Humboldt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与气候条件的规律性 1859 Darwin《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学说创立 1866 Hackel定义生态学
会的广泛关注,各方纷纷谴责美国这种 不负责任的态度。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加利福尼亚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金星和火 星的生命,发现生命与大气共同进化现象。 1969拉夫洛克提出大地女神“盖亚”假说— “一个地区的动植物及其周边环境组成了一 个能够单独地自动抵制不利生存变化的内在 平衡系统” 。生命的最基本规则是合作与 共生,而不是各自竞争。
3.2 生产者
生产者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 成有机物(食物)物绿色植物,也包括光 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生产者属于生物中的自养生物,如森林中的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海洋和湖泊中的 浮游植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将太阳能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成为消 费者和还原者的唯一的能源。
3.3 消费者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四)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1935 Tansley 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 , 生态平衡 1941 R.L.Lindeman“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 1952 E. P. Odum 《生态学基础》 H.T.Odum , Hutchinson 按研究对象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组织水平分: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生态学在应用中产生了很多应用性分支,如农 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环境生 态学、经济生态学等。生态学还与其他学科广 泛交叉,产生如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化 学生态学等。生态立法、生态工程、生态设计 发展迅速。 我国马世骏先生于1985年就提出生态工程概 念,并于1987年主编出版《中国的农业生态 工程》。1989年Mitsch和Jorgensen出版 《生态工程》。1991年召开第一届国际生态 工 程 会 议 , 并 于 1992 年 出 版 刊 物 《 生 态 工 程》。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1966-1967实验性小岛,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得到 “岛屿理论” 麦克阿瑟认为提不出可以验证的预言的生态学还 不算是一门科学,“预言、预言、再预言”,他 认为IBP是失败的,认为科学总是“倾向机械论” 的。 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是平衡?还是不稳定?“从历 史看,生态学家认识干扰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异 质性(镶嵌)总是太迟。” “因为主导思想是 平衡论”
景观生态学
1. 生态学知识
§1-1-1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 Ec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是一门宏观生物学。 勒特(Reiter)1865年合并logos(研究、学科)和oikos(住所) 构成Oikologie(生态学)一词。 赫克尔(Ernst Hackel,1834—1911,德国生物学家) 1866年第一次提出并定义Ecology。
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 段(1962- )
自然界高度组织严密、整然有条、自行 调节、状态稳定的生态系统 转到 生物圈中大多数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出现 的变化都显得是内在的和必然的 合作—竞争,整体—局部,种群—生态 系统,秩序—混沌,多样性—稳定性 “混沌学”—“蝴蝶效应”初始状态的敏 感性,系统的非线性
(一)生态学知识的累积阶段
国中:
二十四节气(实质是气候与生物关系的表述):立春、雨
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齐民要术》
《本草纲目》
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
西方:18世纪初,机械的自然观
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 (1866-1935)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亨利.考克斯,从水边到陆地 的植物系列,演替关系。他的学生谢尔福德、 亚当斯都是动物生态学权威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弗雷德里克.克莱门茨1916年 《植物演替:植被发展的探讨》单顶极理论, 1939年与谢尔福德一起研究 《生物生态学》(1941出版)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麦 价格下跌。1934年美国大尘暴
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 (1935-1962)
相对论、物质的不确定性原则、量子力学出 现 哈佛大学的惠勒研究群居的白蚁、蚂蚁自我 克制和利他主义的生存竞争。 层创进化理论:物质—生命—人类意识。 H.T.Odum,E.P.Odum 1953年出版《生态学 原理》,父亲是区域社会学家。 E.P.Odum 是伊 利诺斯大学谢尔福特的研究 生, H.T.Odum是耶鲁大学的Hachinson教授 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