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

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迅速的急救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详细描述了应该采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确认症状:急性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和焦虑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怀疑心梗,并启动急救流程。

2. 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120),向调度员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到达。

3. 让患者休息: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位置上,让他们保持安静。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空气供应,解开紧身的衣物,提供支持和安慰。

4.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 给予急救药物: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如舌下含服片)和阿司匹林(如嚼碎)等急救药物,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给予患者。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减轻心脏负荷。

6. 提供氧气:如果有氧气设备可用,可以给予患者低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气供应并减轻心脏负荷。

7. 准备急救设备: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准备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急救箱等急救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在需要时提供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8. 与急救人员合作: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

配合急救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运送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9. 就近送往医院:急性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需要尽快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急救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状况决定送往哪家医院。

10. 继续治疗和康复: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疗团队将继续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手术等。

康复阶段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计划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以上是急性心梗的急救流程,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记住,及早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

急性心梗抢救流程

急性心梗抢救流程

急性心梗抢救流程急性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

一旦发生急性心梗,需要立即进行抢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梗的抢救流程。

1. 确认症状。

患者出现急性心梗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怀疑急性心梗,并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

2. 呼叫急救车。

在确认患者出现急性心梗症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急救车前来救治。

同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3. 给予急救药物。

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嚼服阿司匹林,以减轻心肌缺血,预防血栓形成。

同时,可以给患者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绞痛。

4. 心电监护。

一旦急救车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将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以了解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心电监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

5. 快速转运。

在确认患者出现急性心梗后,急救人员将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急诊科或心内科进行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将继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随时准备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6. 心肌再灌注治疗。

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生将立即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这些治疗措施可以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生命。

7. 住院观察。

在急性心梗抢救流程结束后,患者将被转入心内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医生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总结,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正确的抢救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和普通人来说,了解急性心梗抢救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急性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胸痛、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院前急救的关键性护理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一、保持患者平静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慌和不安。

这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病情。

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应该耐心劝慰患者,帮助其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二、确保患者舒适心绞痛患者需要保持体位,可供应氧气,避免活动。

患者应该脱下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有胸部不适,可让患者用放松自如的姿势坐着或者卧着。

患者若服用硝酸甘油后,没有减轻胸痛,可让患者坐着休息,每隔5分钟给患者一颗硝酸甘油含化片, 直至3次若效果不明显可继续给药,直到急救车到来。

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性心梗突发时,家属或周围人员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和地址。

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中心,并告知医院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对心梗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家属或旁人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急救人员应该将患者平放在坚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秒钟,每个周期呼吸15次 - 20次。

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压迫1.5-2英寸,每按压后松开,但不要断续的或急促的进行胸部按压。

五、监测生命体征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

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化,必要时调整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避免让患者吞服口服药物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由于疼痛难忍,有时会吞服过多药物,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一、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因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处理心肌梗塞患者。

二、应急预案流程为了有效应对急性心肌梗塞,以下是一份基本的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可供医护人员参考:2.1 呼叫急救•在发现患者有心绞痛或其他异常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并说明患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的程度、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2.2 确定基本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过去病史、过敏史、目前服用的药物等。

2.3 监测生命体征•使用急救设备,在患者的胸前或手臂上贴上心电图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4 给予氧气•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为患者供氧,以帮助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等适当的设备。

2.5 给予急救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可以给予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迅速缓解心绞痛、预防血栓形成等。

2.6 紧急心电图监测与解读•在急救人员到达后,及时完成心电图监测与解读,以确定心肌梗塞的范围和程度。

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心内科医生或心脏专家的意见。

2.7 快速介入治疗•如果急救人员确定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肌梗塞,建议立即转运患者到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等)的医疗机构。

2.8 病情观察与护理•在抵达医疗机构后,患者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监测结果。

2.9 转院或出院安排•当患者病情稳定,且经过医护人员的全面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作出转院或出院的安排。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病情解释、用药指导等,并嘱咐其注意生活方式改善及遵医嘱。

心梗 猝死应急预案

心梗 猝死应急预案
12、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科或院办汇报抢救过程结果。
【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6、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7、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8、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3、准备好器械及药物,如除颤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5、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应安慰患者和家属。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工作流程】
3、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4、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5、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同时向医务科和院办报告。
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必要时转院→记录抢救过
(二)、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我单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包括:医疗组长、护士长、医生、护士、药剂师、保卫人员等。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患者发病初期(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剧烈胸痛、胸闷、憋气、心悸、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患者发病初期,保持患者平卧,安慰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2. 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1)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呼吸、脉搏等。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如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给予硝酸甘油等。

3. 患者转运至医院(1)将患者平稳转运至医院,途中注意保持患者头部抬高,减少心脏负担。

(2)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及转运情况。

4. 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1)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等。

(2)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进行抢救,包括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药物。

(3)如需溶栓治疗,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5. 患者转入相关科室(1)根据患者病情,转入心内科或CCU等科室。

(2)科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护,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诊断和处理能力。

2. 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与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战能力。

5.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自我急救能力。

五、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单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脏疾病,迅速治疗对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供及时救治和护理,制定一个合适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适当的医疗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和呕吐等。

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的阻塞程度和梗死范围。

应急预案急救措施1. 立刻向医疗部门报告病情,并请求医疗救援车辆。

提供详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情症状等。

2. 让患者保持安静,不要让其运动或激动。

3. 让患者坐下并放松,提供氧气如有需要。

医疗干预1. 在来临医疗救援车辆的过程中,提供急救措施和舒适护理。

2. 在医疗人员到达前,最好不要给予患者任何口服药物,以免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

3. 医疗人员到达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会采取药物疗法、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等干预措施。

康复护理1.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干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提供患者持续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

3. 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生理指标。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应急预案。

本预案提供了急救措施、医疗干预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救治和护理。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以上措施应尽快实施,并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监督和执行。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急性心梗,也被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生命威胁。

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对于救治患者、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可行的急性心梗应急预案,以供参考。

一、拨打紧急电话当怀疑患者出现急性心梗时,首要步骤是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如拨打当地紧急救援号码(如911)或医疗救护车热线。

在描述患者情况时,务必明确报告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和当前所在地点,以便救护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和提供适当的援助。

二、保持安静与稳定在等待医疗救援到达的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相对安静与稳定。

避免激动、剧烈运动或任何可能引起心脏负担的活动。

鼓励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呼吸。

三、咀嚼阿司匹林如果患者无严重的过敏史和出血倾向,并且救援人员尚未到达,请考虑给患者咀嚼一片阿司匹林(一般为300毫克)。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减轻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但在应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获取医生或救援人员的指导。

四、监测生命体征在等待救援期间,即使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您也可以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请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脉搏以及意识状态。

这些信息将对救援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在其到达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五、提供基础心肺复苏术如果患者因心梗而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基础心肺复苏术(CPR)。

按照纵隔压迫的正确方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在口唇呼吸时注意正确的头位与气道通畅。

及时的CPR可帮助维持大脑供氧,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

六、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很多地方公共场所都设有该设备。

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如果有条件,您可以考虑安装AED并按照设备上的指示使用。

AED能够分析患者心律,并在需要时进行自动除颤,为患者提供关键的电击治疗。

七、避免延误救治请务必遵循救护人员的指导,尽量避免因等待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当救护人员到达时,相信他们会提供适当的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病症。

急性心梗是一种紧急的病情,一旦发生,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救治。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急性心梗的抢救工作至关重要。

一、应急预案内容1. 心梗急救知识:应急预案中应包括心梗的病因、症状、抢救措施等相关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做出正确判断。

2. 人员分工:明确各参与人员的职责和分工,例如急救人员、医护人员、家属等,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应该做什么。

3. 急救设备:确保备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氧气瓶、缺氧急救包等,以保证现场救治的有效性。

4. 抢救流程:建立明确的急救流程,包括通知急救人员、报警、初步抢救、转运至医院等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5. 医院协作: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与医院的协作方式,包括急诊科室的安排、手术室的准备、ICU的轮转等,以便于患者及时得到最佳治疗。

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提高抢救效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帮助抢救人员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抢救效率,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确保在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降低事故风险:应急预案规范了抢救流程和人员分工,减少了抢救过程中的混乱和失误,降低了事故风险,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传播急救知识:通过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更好地传播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为更多的急性心梗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三、结语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抢救的重要措施,也是救治心梗病人的紧急行动指南。

只有在我们有了预案,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有效地救治患者,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重视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出现剧烈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2. 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3. 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由心内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组成;2.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组长:由心内科主任担任;3.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副组长:由急诊科主任担任。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立即送至急诊科就诊;2. 评估病情: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3. 启动应急预案: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 争分夺秒救治:救治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包括:a. 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b.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硝酸甘油等;c. 迅速完成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d. 准备溶栓治疗;5. 运送患者: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心内科导管室;6. 导管室介入治疗:在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7. 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8.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培训,提高救治能力;2. 配备先进设备:购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溶栓药物等先进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与上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4.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5.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降低发病率。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1.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需求。

2.立即予吸氧4-6升/分持续,必要时予面罩吸氧。

3.立即行心电监护,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

4.将抢救车、除颤仪放置病床边,必要时遵医嘱行心脏电除颤。

5.迅速打开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保留用药的安瓿,控制输液滴速。

6.食清淡,少量多餐。

指导病人大便不能用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通便药。

7.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医嘱抽血监测心肌酶的变化,使用溶栓药者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9.慰患者,消除恐惧心理,防止情绪激动。

10.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补记护理记录。

【程序】
绝对卧床→吸氧→心电监护→抢救物品准备→遵医嘱用药→饮食及大便指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心肌酶→心理护理→及时记录。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2.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3.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能力。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抢救工作;2. 设立抢救现场指挥官,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3. 设立抢救现场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等。

四、应急预案流程1. 病情发现与报告(1)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属或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2)接诊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如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救治(1)现场指挥官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抢救小组;(2)医疗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1)保持患者平卧位,给予吸氧;2)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4)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5)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院内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2)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入抢救室;(2)医疗组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救治,包括:1)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2)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3)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抢救后评估(1)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抢救效果;(2)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抢救流程。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抢救技能;2. 完善抢救设备,确保抢救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3. 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六、应急预案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处理以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和心肌损害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1. 心肌梗死的症状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冷汗、乏力等。

这些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并持续不减。

患者可能会感到沉重的胸痛,这种疼痛可以向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放射。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立即怀疑心肌梗死,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 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原则2.1. 呼叫急救车辆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医疗救治。

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请求救护车。

同时,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他们尽快到达现场。

2.2. 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氧气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氧,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戴上氧气面罩,调整氧流量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但要注意,患者对过多氧气的反应可能会不同,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2.3. 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和损害。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或将硝酸甘油片置于舌下,并让患者保持舌下含药片,直至完全溶解。

同时,记得询问患者是否有硝酸甘油过敏史,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4.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的损害。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嚼服一片阿司匹林,以加快吸收速度。

剂量通常为儿童75毫克,成人162-325毫克,如果患者有阿司匹林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应避免使用。

2.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这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概述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

心梗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应对突发心梗事件,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突发心梗事件处置工作。

2. 医疗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治、转运、医院救治等工作。

3. 通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传递、发布等工作。

4. 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全、秩序维护等工作。

5. 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后勤服务等工作。

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1. 发现心梗患者(1)发现心梗患者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告知患者家属病情,请求家属配合救治。

2. 现场救治(1)现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等。

(3)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2)在转运过程中,持续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救治。

4. 医院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等手术。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评估和护理。

5. 后续处理(1)对心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属对心梗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总结本次心梗事件处置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

2. 完善急救物资储备,确保急救药品、设备充足。

3. 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 加强与周边医院的协作,提高救治能力。

5.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心梗预防意识。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确保在突发心梗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情况应急预案一、前言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一种以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为主要病变的心脏疾病。

在突发情况下,对于患者的紧急处理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响应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二、发病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疼痛持续不减等症状表现。

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三、应急预案1.呼救与报警当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事发地点及患者症状。

同时,向周围的人求助,确保有人为患者提供援助。

2.确定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并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则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

3.保持患者舒适将患者安置在平稳且安静的环境中,确保患者身体的稳定性。

松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身物品,保持患者体温的适宜。

4.氧气给予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提供氧气面罩并调节氧气流量,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血氧饱和度的正常。

5.监测心电图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心律状态和心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将检查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6.迅速送医院在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前,迅速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就诊。

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位,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等必要的急救操作。

7.药物治疗在医疗机构到达后,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具体措施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

8.心肺复苏若患者在运送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维持心脏的供血功能。

9.心脏介入治疗在医疗机构到达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四、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应急响应的能力,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是必要的。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救治小组,包括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护人员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等。

2. 确诊与分诊(1)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查体,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2)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通知救治小组。

3. 急救措施(1)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尽快进入导管室。

(2)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

4. 介入治疗(1)导管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根据病变情况,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5. 术后观察与护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指标。

(2)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6. 转诊与出院(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上级医院。

(2)患者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手续。

四、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2. 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设备,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救治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各相关科室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工作。

3. 本预案的修订与完善情况应定期向救治领导小组报告。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突发心梗的护理应急预案

突发心梗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了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2. 急救小组:由心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心梗患者的急救、转运和护理。

3. 信息联络组:负责与患者家属、上级医院、120急救中心等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 对有冠心病病史、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梗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

- 对疑似心梗患者,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 急救措施- 现场急救:患者发病后,立即就地平卧,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缓解症状。

- 转运: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床单位整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如翻身、拍背、吸痰等。

- 并发症预防:预防便秘、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 应急预案实施- 启动预案:一旦发生心梗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迅速到位,协同作战。

- 紧急救治:急救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急救,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信息报告:信息联络组及时向上级医院、家属等报告患者病情,确保信息畅通。

- 预案评估:预案实施结束后,对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预案。

四、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梗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心梗的识别、急救和护理能力。

2.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梗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一、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救治工作。

2. 设立救治小组,负责具体救治措施的实施。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师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如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院内救治(1)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

(2)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硝酸甘油等药物。

(4)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5)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治疗。

3. 介入治疗(1)如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立即安排手术。

(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术后观察与护理(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进行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预防复发。

四、应急预案1. 通讯保障(1)确保医院通讯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救治信息及时传递。

(2)与上级医院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请求支援。

2. 医疗资源保障(1)确保抢救室内设备齐全,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耗材。

(2)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

本预案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护理

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护理

一、背景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护理措施。

二、应急预案护理措施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发现患者疑似心梗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医护人员、家属及相关部门。

(2)患者病情稳定后,迅速将患者送至心内科病房。

2. 保持呼吸道通畅(1)评估患者呼吸道情况,必要时给予吸氧。

(2)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减轻心脏负担。

3. 心理护理(1)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平静,避免过度紧张。

(2)告知患者及家属心梗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

4. 生命体征监测(1)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5. 药物治疗护理(1)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甘油等药物。

(2)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6. 饮食护理(1)给予易消化、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

(2)控制患者进食速度,避免过量进食。

7. 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休息与活动指导。

(2)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8. 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9. 预防并发症(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2)发现并发症迹象,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三、总结突发心梗的应急预案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突发心梗急救方法护士应急预案

突发心梗急救方法护士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在心梗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心梗急救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护士对心梗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2. 建立快速、有效的急救流程,缩短抢救时间。

3. 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特别是胸痛、胸闷等症状。

(2)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

(3)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 急救措施(1)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抗凝药物、止痛药物等。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溶栓准备。

(4)进行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梗类型。

3. 心肺复苏(1)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按照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若患者出现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

4.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监测心电图,观察心梗演变情况。

(3)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压等治疗。

(4)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5. 预防并发症(1)预防感染,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2)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3)预防心力衰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尿量等。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与评估1. 护士应熟悉本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2. 加强与医生、家属的沟通,确保急救流程的顺利进行。

3.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护士在心梗急救中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应急措施
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多见于45岁以上患者。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在年青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5岁及以下患者。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初步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应急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应急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以吸烟和肥胖为主(P<0.05)。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0.01)。结论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3 讨论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当狭窄达70%—80%时,心肌供血明显减少,临床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当发生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时,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已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使冠脉痉挛危险性分别增加4.2倍和2.3倍。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作用。
[4]江时森,黄浙勇,汤沂.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介入心丙这杂志,2005,13:309—211
2 结果
危险因素:30例患者中有23例(76.6%)是当前吸烟者,吸烟量15支/天。高血压4例(13.3%)。高脂血症2例(6.6%)。糖尿病仅1例(3.3%)。3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5例(46.6%),急性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7例(23.3%)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7例(53.8%),急性下壁并后壁心肌梗死6例(46.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无明显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1978年WHO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7—40岁(36±3.23)岁。分析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以管腔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判定标准:高血压和糖尿病按WHO标准高脂血症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显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见。提示可能与中青年男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另外还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
AMI大多发生在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有报道吸烟,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中青年AMI危险因素以吸烟和肥胖为主。吸烟已成为中青年AM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 发展 [3—4]。现已证实,吸烟可使内皮细胞增加血管细胞粘附因子表面,同时降低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从而促发AMI。肥胖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资料显示在中青年AMI中肥胖因素最为突出,高BMI值与AMI显著相关。老年AMI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血糖为主。因此中青年AMI应早期预防,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老年AMI需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有多数人出现胸痛,达90.3%,而老年人由于痛阀升高、敏感性下降、脑循环障碍等引起感觉迟钝而致胸症状不典型,有较大差异。
综合上述,应提高对AMI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尤其是随着的近年来AMI发病率日趋上升,对患者出现的持续性胸痛,应立即作心电图检查。同时更应强调针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中青年人做好预防工作,把重点放在健康 教育 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上,如戒烟,良好饮食习惯,运动,减轻体重。对老年AMI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参 考 文 献
[1]梁文生,姜德谦,刘启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J]. 中国 心血管杂志,2007,12(2):118—123
[2]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规范化 治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7
[3]Guthikonda S,Sinkey C,Barenz T,et al.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 rever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eavy smokers[J].Circulation,2003,107:416—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