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最终版PPT课件
按结构分
.
游离胆汁酸---CA,CDCA,DCA,LCA
结合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
12
1.胆汁酸的代谢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概念: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 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 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正常人体内胆汁酸总量3-5克,每天约6-12次循环, 有18-36克胆汁酸排入肠道,并有12-32克重吸收。 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 要,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正常代谢: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分 解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脂类消化吸收不良
2.脂肪肝:
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合成增多,磷脂合成障
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脂肪在肝细胞内
沉积而形成脂肪肝。
3.酮血症:脂肪动员增加。
4.血清胆固醇增高
.
10
四、胆汁酸代谢异常
1.胆汁酸的生成
(1)胆汁酸的概念 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细胞
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检测指标 二、反映肝脏合成储备功能的检测指标 三、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检测指标 四、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检测指标 五、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
37
应用价值
反映肝细胞损伤
反映肝脏合成储 备功能
检测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胆汁酸TBA
1.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概念:碱性磷酸酶(ALP)分布广泛,肝、骨、肾较多。 经肝脏排泄。
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实验室多采用连续检测法进行测定 临床意义:胆道阻塞、骨骼疾病、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
肝癌等患者血清AL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生理状态下升高见于骨骼发育期的儿童。
生化检验(肝功)PPT课件
ALT <42U/L(37℃) (酶速率法) AST/ALT 1.15左右
.
9
.
10
.
11
谷丙转氨酶(ALT)
检测原理 ALT+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丙酮酸+L-谷氨酸
丙酮酸+NADH
L-乳酸+NAD+
LDH
在340nm处检测NADH的吸收峰来推算 血清中ALT的浓度
.
12
谷草转氨酶(AST)
并伴有高脂血症
.
15
3、肝硬化
取决于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
肝硬化病变累及线粒体时,多数AST升高 程度可超过ALT(肝细胞中,AST80%存在于线粒体中)
4、原发性肝癌
ALT可轻度升高或正常,提示可能并发 肝坏死,预后严重
5、其他疾病
AST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右心
功能不全、肌营养不良、溃疡性结
.
25
附注:
应空腹采血,避免脂血引起反应液浑浊, 轻度溶血对本法无影响,但是明显溶血可 使测定结果偏低。血液标本和标准液应避 免阳光直照,防止胆红素的光氧化。胆红 素对光的敏感度与温度有关,血标本应避 光置冰箱保存。标本保存冰箱可稳定3天, -70℃暗处保存可稳定3个月。
.
26
总蛋白(TP)测定
检测原理 AST +天门冬氨酸 + 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L-谷氨酸 草酰乙酸+NADH MDH L-苹果酸+ NAD+
在340nm处检测NADH的吸收峰来推算 血清中AST的浓度
.
13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AST均升高, 急性肝炎早期,AST/ALT<1 重症肝炎临终期会出现“酶胆分离”
.
9
.
10
.
11
谷丙转氨酶(ALT)
检测原理 ALT+L-丙氨酸+α-酮戊二酸
丙酮酸+L-谷氨酸
丙酮酸+NADH
L-乳酸+NAD+
LDH
在340nm处检测NADH的吸收峰来推算 血清中ALT的浓度
.
12
谷草转氨酶(AST)
并伴有高脂血症
.
15
3、肝硬化
取决于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
肝硬化病变累及线粒体时,多数AST升高 程度可超过ALT(肝细胞中,AST80%存在于线粒体中)
4、原发性肝癌
ALT可轻度升高或正常,提示可能并发 肝坏死,预后严重
5、其他疾病
AST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右心
功能不全、肌营养不良、溃疡性结
.
25
附注:
应空腹采血,避免脂血引起反应液浑浊, 轻度溶血对本法无影响,但是明显溶血可 使测定结果偏低。血液标本和标准液应避 免阳光直照,防止胆红素的光氧化。胆红 素对光的敏感度与温度有关,血标本应避 光置冰箱保存。标本保存冰箱可稳定3天, -70℃暗处保存可稳定3个月。
.
26
总蛋白(TP)测定
检测原理 AST +天门冬氨酸 + 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L-谷氨酸 草酰乙酸+NADH MDH L-苹果酸+ NAD+
在340nm处检测NADH的吸收峰来推算 血清中AST的浓度
.
13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AST均升高, 急性肝炎早期,AST/ALT<1 重症肝炎临终期会出现“酶胆分离”
肝脏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原理:
PH6.5
结合胆红素+重氮盐试剂
加速剂
游离胆红素
+重氮盐试剂
次级键断裂
偶氮胆红素(紫色)+ 碱性酒石酸钾钠
吸收峰530nm
直接胆红素
偶氮胆红素(紫色)
间接胆红素
偶氮胆红素(紫色)
偶氮胆红素(蓝绿色)
吸收峰600nm
波长600nm下比色分析,求出血样中总胆红素的含量。
重氮试剂:亚硝酸钠与对氨基苯磺酸的混合液
§ 食物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如谷 氨酸加热环缩而成为Glu-p-2。
§ 由肠菌作用所产生的致癌物质例如肠 菌作用产生的胺类与亚硝酸盐生成亚 硝胺类等。
§ 药物的生物转化
大多数药物经不同途径被摄入人体后都要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
药物的生物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催化 下完成的,反应也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通过生物转化, 常引起药物药理活性的变化
加速剂:咖啡因-苯甲酸钠-醋酸钠、二甲亚砜
(2) 方法评价: 推荐的常规方法,线性范围较宽,在342µmol/L(200mg/L)
浓度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高浓度时准确性和精确性降 低。因此,建议浓度过高时减少血样用量测定。
测定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斑点免疫结合法、火箭电泳放 射自显影法、酶联火箭电泳法等
【参考范围】成人 10~30µg/L >400µg/L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
(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标 准 : 血 清 A F P测 定 值超过400µg/L(400ng/ml) ; (2)活动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其它肝病病人的诊断.
(3)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ppt课件
药理活性不变
甲基安非他明------安非他明(N-脱甲基)
觉醒作用
(苏醒作用)
ppt课件
37
肝损伤类型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
典型药物或毒物
肝细胞死亡 脂肪肝 胆汁淤积 胆道损伤 肝硬化 血管损伤 肿瘤
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基甲酰胺、乙醇 四氯化碳、乙醇、丙戊酸钠 氯丙嗪、环孢素A、乙醇 阿莫西林、二苯氨基甲烷 乙醇、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维生素A 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雄激素、黄曲霉素
18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类型
氧化
第一相反应(改变某些基团) 还原 水解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增加极性基团)
某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某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 不大,还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 进行 第二相反应,才能最终排出。
ppt课件
19
1. 第一相反应
未结合胆红素 (UCB)
细菌(还原) 中胆素原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胆汁
95%
10~20% 80~90%
肾 (尿胆素原)
尿胆素 (尿排)
体循环
肝
5%
门V
胆素 (粪排)
ppt课件
48
胆红素代谢
ppt课件
49
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定义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
药物(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区域 总量的% 70kg人的体液(L) 给1g化合物后血浆浓度(mg/L)
血浆
4.5
3
总细胞外液 20
14
总体液
55
38
组织结合 ---
医学课件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血浆蛋白↓, A/G↓
Serum[NH3]↑,[urea]↓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二)糖代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肝脏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机制:
(1) 合成、分解糖原 (2) 糖异生
(3) 糖转化脂类
肝功能障碍时: * 调控血糖能力降低
空腹低血糖(hypoglycemia) 饭后高血糖(hyperglycemia)
生理意义:使大部胆红素可排出。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门静脉
重新吸收 胆素排泄 10% ~ 20%
80%~90% 胆素原
生理意义 胆红素可大部排出
胆红素代谢通路
(二) 黄疸 (Jaundice)
主要内容
• 黄疸的概念 • 2.Classification 分类 •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
衰老的RBC
网状内皮系统
肝、脾、骨髓 (微粒体、胞液)
珠蛋白
Hb
血红素
氨基酸
O2、NADPH 血红素加单氧酶
胆红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胆绿素
CO和铁
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3.白复合体(主要) 胆红素-α1-球蛋白(少部分)
竞争结合剂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制 • 4.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1. 黄疸的概念(Definition of jaundice) 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高可扩散入组
织,导致组织被染黄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黄疸。 隐性黄疸:< 34.2 mol/L,外观看不出。 显性黄疸:≥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
三黄:目黄,身黄,便黄
Serum[NH3]↑,[urea]↓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二)糖代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肝脏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机制:
(1) 合成、分解糖原 (2) 糖异生
(3) 糖转化脂类
肝功能障碍时: * 调控血糖能力降低
空腹低血糖(hypoglycemia) 饭后高血糖(hyperglycemia)
生理意义:使大部胆红素可排出。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门静脉
重新吸收 胆素排泄 10% ~ 20%
80%~90% 胆素原
生理意义 胆红素可大部排出
胆红素代谢通路
(二) 黄疸 (Jaundice)
主要内容
• 黄疸的概念 • 2.Classification 分类 •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
衰老的RBC
网状内皮系统
肝、脾、骨髓 (微粒体、胞液)
珠蛋白
Hb
血红素
氨基酸
O2、NADPH 血红素加单氧酶
胆红素
胆绿素还原酶
胆绿素
CO和铁
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
3.白复合体(主要) 胆红素-α1-球蛋白(少部分)
竞争结合剂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制 • 4.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1. 黄疸的概念(Definition of jaundice) 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高可扩散入组
织,导致组织被染黄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黄疸。 隐性黄疸:< 34.2 mol/L,外观看不出。 显性黄疸:≥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
三黄:目黄,身黄,便黄
第八章试讲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2ppt课件
女(U/L) 20-105 75-316 82-383 104-345 93-309 86-315 53-362 74-390 52-171
12/29/2019
男 (U/L) 20-115 48-406 124-341 108-317 96-297 69-325 51-332 50-162 47-199
12/29/2019
Thank You!
12/29/2019
疾病因素
呆小症 ALP过少症
维生素C缺乏症
12/29/2019
五、小结
1.概述 2.组织分布 3.ALP测定方法 3.参考范围 4.临床思路
12/29/2019
下节预告。。。。。。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第八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2/29/2019
内容提要
血清酶类
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γ-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 血清5’核苷酸酶 α-L岩藻糖苷酶 单氨氧化酶 脯氨酰羟化酶
12/29/2019
一、概述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pH9-10.5的碱性环境中催化有机磷脂水 解的酶,并且有转磷酸基作用。
ALP由肝细胞合成,胆道排泄。
12/29/2019
主要居住地
12/29/2019
二、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磷酸酶的检测
对硝基苯磷酸为基质的速率法 对硝基苯磷酸盐+H2O ALP 对硝基苯酚+磷酸盐
黄色的对硝基苯酚在410nm波长吸光度增加的速率即可测定 ALP的活性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
临床意义
升高
Ø 肝硬化,阳性率在80%以上 Ø 爆发性重症肝炎、急性肝炎伴随肝坏死时 Ø 严重脂肪肝患者 Ø 甲亢、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衰等 47
二、蛋白质合成功能
Ø 总蛋白(TP) Ø 白蛋白(ALB) Ø 前白蛋白(PA) Ø 凝血酶原(PT) Ø 胆碱酯酶(ChE)
48
三、血清胆汁酸(TBA)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 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 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使有限的胆汁酸能最大限度的反复利用,促进
脂类物质消化吸收。
18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正常成年人胆 红素约80%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素, 约20%来源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分解。肝脏是 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称结 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 称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人血液中主要是 未结合胆红素,胆汁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
39
2、乳酸脱氢酶(LD)
LD有五种同工酶,LD1,LD2,LD3, LD4和LD5。肝脏以LD5为主,其次是LD4。 肝病时血清中LD虽然升高,但敏感度远不 及转氨酶。许多肝外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梗 死、溶血时也会升高。故LD的监测对肝病 的诊断缺乏特异性。
40
3、谷氨酸脱氢酶(GD)
GD是线粒体酶,集中分布在肝小叶的中 央区域。在不侵犯线粒体的肝细胞损伤时, GD正常,当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受损而 释放出大量GD,血清中该酶活性显著升高。 所以GD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的轻度损害, 而GD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
Ø急慢性肝病 Ø胆汁酸淤积 §3.肠道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异常 降低 § 4.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PPT课件
NADPH+H+
NADP+
19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I
“加单氧酶” “混合功能氧化酶” 2. 胺氧化酶系催化的反应: 场所:肝细胞线粒体 成分:黄素蛋白 反应: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
O2, H2O R-CH2-NH2
RCHO+NH3+H2O2
20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I
3.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
8
代谢中枢—维生素和激素代谢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酸盐)
维生素的转化
维生素A原
维生素A
维生素D3的25羟化
激素的灭活
类固醇激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
9
肝细胞损伤后代谢障碍—蛋白质代谢
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 Alb ,肝合成下降 γ-球蛋白 ,免疫刺激作用 A/G比值 ,甚至倒置
总蛋白
活性 解除(灭活) 毒性 下降或解除,也有增强的情况(两重性)
所以,不能笼统地将生物转化视为“解毒作用”
18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I
第一相反应(非结合反应): 氧化作用 1.加单氧酶系催化的反应(最主要): 场所:肝细胞微粒体中 酶系:P450系统(Cyt P450、PL)
O2
H2O
RH
ROH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1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结构 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
2
解剖结构特点
结构基础:
双重血液供应: 进:肝动脉
门静脉 出:下腔静脉
胆道系统
3
结构基础:
丰富的肝血窦 肝细胞表面积大,肝细胞膜通透性强 丰富多样的细胞器:线粒体
内质网 溶酶体 特殊的化学组成:酶种类多,含量高 肝特有的酶类 贮存糖类、脂类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第一节
肝脏的结构特点
概
述
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脏疾病的代谢紊乱
肝功能试验的分类
下腔静脉
左肝静脉
肝门静脉
肝动脉
总胆管 胆囊
一、肝脏结构
(一 )解剖学特点
腹主动脉的分技肝动脉 双重血液供应 门静脉 肝静脉 双重输出管道 胆道系统 营养
代谢降解物
氧
下腔静脉
脂溶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体外
(二)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 ---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 ---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
26
3)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胆红素形成过多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18
2)转化
部位: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GA) 酶: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
目的:既有利于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又限制其通过生
物膜而起到解毒作用。
19
3)排泄
结合胆红素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 运载体,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 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转运形式:逆浓度梯度的能量依赖的主 动转运过程。
30
代谢特点
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 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 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 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 胆素原减少。 ------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类型:--脱氧胆酸(DCA) 、石胆酸(LCA)及相 应结合型胆汁酸
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
38
2. 胆汁酸肠肝循环
概念: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
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 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
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 理需要,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单核-吞噬细胞 血红蛋白
血液
肝细胞
胆红素
胞液
珠蛋白
血红素
2O2
NADPH+H+
胆红素-清蛋白 复合物
配体蛋白
胆红素-配体蛋白 复合物
Fe3+
H2O +CO
NADP+
胆绿素
NADPH+H+
NADP+
胆红素
大部分
胆素原(少量) 小部分 (10% ~ 20%)
内质网
UDPGA UDP
葡糖醛酸胆红素
肾 胆素原 O2
别名
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未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 慢或间接反应
溶解度
小
经肾随尿排出
不能
细胞毒作用
大
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结合 迅速、直接反应
大 能 无
20
4.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及其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游离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还
原
胆素
氧化
胆素原
﹡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 -尿胆素原 ﹡胆 素:i -尿胆素,粪胆素, d -尿胆素
【参考范围】成人 10~30µg/L >400µg/L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
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
38
2. 胆汁酸肠肝循环
概念: 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
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 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
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 理需要,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单核-吞噬细胞 血红蛋白
血液
肝细胞
胆红素
胞液
珠蛋白
血红素
2O2
NADPH+H+
胆红素-清蛋白 复合物
配体蛋白
胆红素-配体蛋白 复合物
Fe3+
H2O +CO
NADP+
胆绿素
NADPH+H+
NADP+
胆红素
大部分
胆素原(少量) 小部分 (10% ~ 20%)
内质网
UDPGA UDP
葡糖醛酸胆红素
肾 胆素原 O2
别名
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未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 慢或间接反应
溶解度
小
经肾随尿排出
不能
细胞毒作用
大
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结合 迅速、直接反应
大 能 无
20
4.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及其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游离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还
原
胆素
氧化
胆素原
﹡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 -尿胆素原 ﹡胆 素:i -尿胆素,粪胆素, d -尿胆素
【参考范围】成人 10~30µg/L >400µg/L作为肝癌诊断标准 【临床意义】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二、肝胆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
(一)蛋白质代谢异常
• 急性肝损害时,血浆蛋白质浓度变化不大; • 慢性肝病时
----血浆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升高,出现清蛋 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血浆尿素水平呈低值。 ----血氨增高。 ----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下降。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 代谢特点
– 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 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 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 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 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
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 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 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 胆素原减少。
正常或增高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延长,VitK不能纠正 降低,尤其CHE明显降低
﹤1
延长,VitK可以纠正 增高 ﹥1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四)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
1.胆汁酸的类型
按结构分 按来源分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CA,CDCA,DCA,LCA
应结合型胆汁酸
部位:--小肠下段和大肠
PPT文档演模板
•---Y蛋白和Z蛋白
•肝内运输
•以“胆红素-Y蛋白”(胆红素-Z蛋白) 形式送至内质网。这是一个耗能的可逆的 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2)转 化
部位:滑面内网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红素含量与肺癌的关系
34
肝脏疾病的主要代谢功能紊乱
• 蛋白质代谢异常 • 糖代谢异常 • 脂质代谢异常 •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胆汁酸代谢异常
胆汁酸
36
胆汁酸(bile acid, BA)是胆汁中的主要有机成分,是 几种结构类似的类固醇酸的统称。
在肝细胞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 胆汁中,胆汁酸以钠盐或钾盐形式存在,简称胆盐
胆红素分类
27
δ-胆红素
又称为胆素蛋白 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在血中存在时间长(半衰期21天) 主要存在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中 用于黄疸的鉴别 判断肝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
肝炎恢复期的可靠指征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而δ胆红素相对百分比显著增高,最后可达80 ~90%以上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间接反应(慢) 直接反应(快)
脂溶性
水溶性
无
白蛋白可逆结合
易
难
大
小
不能
能
1.7-10.2μmol/L 0-6.8μmol/L 可以用于黄疸类型的鉴别
δ-胆红素 直接反应(快)
水溶性 白蛋白共价结合
难 小 N/A - 判断肝病预后
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30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形成高血红蛋白血症 (Hyperbilirubinemia),因胆红素呈金黄色,其在组织细 胞中沉积造成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jaundice)。
32 肝细胞性黄疸
17.1-171
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尿胆红素定性 尿胆素原 粪胆素原 血清蛋白电泳 脂蛋白X ALT ALP LAP γ-GT 胆固醇
N -
N - N N N N N
+ N/A 白蛋白,γ-球蛋白 - 肝炎急性期 N/
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40
病理性升高
急性肝炎:肝细胞摄取减少 慢性肝炎:肝细胞摄取障碍和肝内胆汁淤积 肝硬化:肝细胞分泌总量下降,血中浓度升高 胆汁淤积:胆汁淤积,血尿量上升 高脂血症:合成胆汁酸增加
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41
肝、胆、肠是胆汁酸的合成、分泌与重吸收的主要场所 是目前临床唯一个可以同时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
溶血性 非溶血性
胆红素摄取障碍 胆红素结合障碍
胆红素转运障碍
临床原因
先天性:红细胞膜、酶或血红蛋白遗传性缺陷 获得性: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 化学药品等
造血系统功能紊乱: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铅中毒 先天性代谢异常: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Crigler-Najjar综合征
(15-20%新生儿肝损伤原因)
肝脏疾病的主要代谢功能紊乱
• 蛋白质代谢异常 • 糖代谢异常
• 脂质代谢异常 •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胆汁酸代谢异常
血糖的调节
18
insulin glucagon glycogen glucose pancreas
/02+Homeostasis
肝脏疾病的主要代谢功能紊乱
• 蛋白质代谢异常 • 糖代谢异常 • 脂质代谢异常 •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胆汁酸代谢异常
胆红素代谢异常
24
胆红素(bilirubin)是卟啉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产 物
来源
衰老红细胞 无效红细胞生成 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
脂溶性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具有生物毒性 大部分在肝内被代谢清除
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在肝内加工成为机体所需物质
贮存糖原
生物转化(排泄)
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氨、半乳糖
外源性:毒物、药物
凝血
激素灭活
调节激素水平
解毒
Hale Waihona Puke 合成肝脏代谢 免疫
分泌
肝脏疾病的主要代谢功能紊乱
• 蛋白质代谢异常
• 糖代谢异常 • 脂质代谢异常 •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胆汁酸代谢异常
血浆中浓度>34.2μmol/L时,显性黄疸;血浆中浓度 17.2μmol/L-34.2μmol/L时,隐性黄疸
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后可与脑部基底核脂类 结合,导致核黄染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与分类
分类
发生机制
高未 肝前性 胆红素形成
结合
过多
胆红
素血
症
肝性 肝细胞处理 胆红素能力 下降
31
46
血清蛋白 急性肝炎 肝硬化
白蛋白
N/
总球蛋白
N/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N
蛋白质代谢
8
合成自身蛋白质 合成血浆蛋白质并分泌 氨基酸代谢 合成尿素
合成自身蛋白
9
特点
含量大:占肝干重57% 构成肝细胞各种细胞器的膜; 更新快:半寿期7-10天,比肌蛋白快20倍
意义
蛋白质与肝功能关系密切; 肝具有强大的再生与代偿能力,局部或轻度损伤时,并不引起肝功能障
22
脂质的消化吸收异常
肝脏分泌入胆汁中的乳化剂-胆汁酸盐量减少
脂质分解、合成和改造异常
肝脏是脂肪酸分解的主要场所,也是合成脂肪酸、脂肪和胆固醇 和磷脂的重要器官
肝功能不全时,肝内脂质氧化分解降低,合成增加,形成脂肪肝 慢肝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增加 胆固醇合成减少,LDL合成增加
蛋白代谢异常
15
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
MW=54000,肝细胞合成,半寿期2天 组织修补、载体和营养指标 在肝功能不全(合成障碍)时下降
蛋白代谢异常
16
α-抗胰蛋白酶(α-antitrypsin, AAT)
MW=51000,肝细胞合成 是机体主要的蛋白抑制酶 中和毒素、清除毒素,控制感染、炎症,阻止自身消化 肝功不全时合成AAT减少,可造成起呼吸困难(肺气肿)、肝损伤
难溶于水,属非极性 脂溶性物质,但对血浆白 蛋白有很高的亲和力
胆红素结构
25
胆红素的分子内氢键
胆红素分类
26
未结合胆红素
在单核巨噬系统中生成 游离状态 分子量小(584),极性小,脂溶性 易穿过生物膜 不易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 在外周血中与白蛋白结合
结合胆红素
在胆内合成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 极性增强,水溶性 不易易穿过生物膜 易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
分泌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的敏感血清学指标,比ALT更 敏感
在餐后可出现一过性的生理性升高,动态监测餐后 TBA水平可以评价急性肝炎的过程和慢性肝炎的纤维 化过程
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42
病理性下降
小肠疾病(切除、炎症或造瘘等),吸收障碍,血清浓度下降
妊娠性胆道淤积综合征
妊娠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点的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 胆小管内出现胆栓,TBA升高
严重肝病预后的指征
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常<35%,死前可降至20%以下
胆红素代谢
28
胆红素的肠肝 循环
还原 UDPGA: 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c acid)
胆红素分类
29
与重氮试剂反应 溶解性 与蛋白结合 通过生物膜 生物毒性 经肾随尿排出 参考区间 主要临床意义
蛋白质代谢异常
14
合成尿素(利用氨)
血浆尿素水平下 降,氨浓度上升, 易导致肝性脑病
合成与分泌蛋白质
血浆蛋白浓度下降,球蛋白 上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出现腹水;部分凝血因子生 成减少,患者易出血。
转化和分解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转化障 碍,与支链氨基酸比 例失调
色氨酸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昏迷
意义
肝病时降低, 如Ⅱ因子(凝血酶原)、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
移酶(LCAT)、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
肝内酶
13
特点
种类多(多达数百种)、含量高 独特分布、区域分布
意义
肝细胞损伤时,血中酶活性↑; 定位诊断
肝细胞损伤:ALT、AST 胆道梗阻:γ-GT、ALP 肝纤维化:MAO
细胞间质成分:结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管道系统——输入输出途径
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静脉系统 胆管系统
/images/body3.jpg
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
6
合成与分泌
除γ-蛋白外的大部分蛋白质
合成并分泌胆汁酸
加工与储存
肝脏疾病的主要代谢功能紊乱
• 蛋白质代谢异常 • 糖代谢异常 • 脂质代谢异常 • 胆红素代谢异常 • 胆汁酸代谢异常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 血清蛋白质
• 血浆胆红素 • 血浆胆汁酸 • 血氨 • 血清肝酶
总蛋白测定 白蛋白测定 特种蛋白测定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质测定
45
肝病时血清蛋白异常(电泳)
碍
合成血浆蛋白
10
特点
种类多:200余种 含量大、产量大
来源
肝脏:PA、Alb、α/β球蛋白、凝血因子 肝外组织:γ球蛋白
意义
营养……
酶代谢
11
血浆固有酶/血浆特异酶 肝内酶:属血浆非特异酶
血浆固有酶
12
特点
由肝细胞合成分泌, 血浆是他们的正常活动场所, 含量高于其它组织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
学习要点
2
了解肝脏的基本结构 熟悉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 掌握肝脏相关的代谢紊乱及主要生化检验指标 掌握肝脏疾病时项目的选择 病例讨论与分析
肝脏的解剖位置
3
最大的实体器官,几乎参与所有体内物质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