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社会现代性及其建构——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视角
S c a o e n t n t n t a to o i lM d r i a d I s Co sr c i n y
— —
Vii n r m a x’ ii so o r iy s0 f o M r SCrtc fM de n t
F ANG fn ag
( ri td g Cn r A hi oma U i rt, h 40 0 C i ) Max m Sui et , n u N r l nv sy Wuu2 10 ,hn s n e ei a
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 的扬 弃, 实现包括 经济现代性在 内的政治、 以 文化 、 社会与人 的现代 性的协调发展 为 根本 目标。在 " 中国现代性 建构 中, 3代 - 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 , 建构全面协调发展 的社会现代性。
关 键 词 : 代 性 批 判 ; 本 现代 性 ; 会 现代 性 ; 的 现 代 性 现 资 社 人 中图 分 类 号 :4 3 F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5 2 1 ) 1 0 4— 4 10 2 1 (0 2 0 —09 0
方 芳
(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心 , 安徽 芜湖
摘
2 10 4 00)
要: 资本 现 代 性 的 生 成 , 开启 了世 界 历 史性 进 程 , 动 了 生产 力的 发展 , 来 了 经 济 现 代 化 , 由 于 只 注 重 人 的 推 带 但
物 质 欲 望 的 满 足 , 面追 求 经 济 现 代 性 , 片 资本 现 代 性 又 造 成 社会 片 面发 展 、 会 关 系对 抗 和人 的 物 化 等 问题 。社 会 社
第3 0卷
21 0 2年
总第 16期 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的启示
前的, 这使现代性 问题得 以充分展开。作为考察现代社 维护 资本 主义秩序 , 这就赋予 了惟一 、 限的个人 的理 有
会的一个思维范式 , 现代性 首先是一个表达与传统断裂 性 以超负荷 的使命 , 因而必 会 引起人 们 的怀疑 。黑
的概念。然而, 现代性既给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进步 , 同 格尔则把理性提 升为超 人 的客观 的绝对 精神 , 理性 但 将 时它也蕴含着 “ 欧洲 中心主义” 西方 中心主义” 或“ 的历 彻底本体化 , 图用这种无 限的、 试 绝对一体化 的理性来 史叙事 , 隐藏着独断主义的权力话语 , 面临着诸多现代人 设置 和安排 现代社会 生 活。他完成 了对 一切 的颠倒 , 完成 了对世界 的“ 理性 的颠倒 ” 。但 是 , 黑格 尔的绝对 生存 的深层 困境和危机 。
起 来 。 ’ ’
现代性 的发 端从 一定 意 义 上 说就 是对 主 体 的发 现, 强调人 的尊严 、 个性 和选择 。但是 , 蒙运 动 以来 启 现代性 的理论 支 撑是理 性形 而上学 , 以马克 思 所
[ 收稿 日期]0 1 0 2 1 — 2—1 5 [ 作者 简介] 张恒( 92一) 男 , 17 , 山西太原人 , 河海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博士研究生 , 南京审计 学院政 治与行政 学院讲 师 , 研
西方的现代化历史实践表 明, 作为对现代化反思和 精神 已经 向启蒙运 动所批判 的超 人 的客观 精神——上
从 暴露 出其 批评的现代性 , 始终与其相伴随, 而这一点也是我们讨论 帝靠拢 , 而使现代 性陷入 自相矛盾 的困境 ,
“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史根据。利奥塔曾经指 出,资本 理论 的局限性。正如马克思所指 出的 : 在黑格尔天才 “ 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 。马克思虽然没有提 出 地把 1 7世纪的形 而上学 同后来的一 切形而上学及 德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富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同时,它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有些甚至具有根本的挑战性,需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丰富和发挥。
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1.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人们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也不过是在拒斥传统本体论的同时所实现的一种当代的“本体论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不仅是研究本体论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
这里首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本体观。
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与本体论的关系,学者们见解不一。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有其“本体论”(“存在论”)。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就源于对传统本体论首先是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
这一本体论构成整个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同时,它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具有下述三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了生产力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其二,它揭示和展现出物质对象与人类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内在关联,即将物质和实践这两者视为同构一体和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作为客体的物质则是实践化的物质。
因此,就此而言,物质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物质在马克思那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三,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称为“存在论”,不仅符合“本体论”一词的固有含义,而且也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主旨和本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多数场合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仅仅是考虑到既有的通行习惯用法)。
人们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颇具歧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摘要:从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人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成为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将中国现代化建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进行有效衔接,既可以化解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困境,又可以联系实际,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因此,着眼于当前发展课题,了解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溯源,通过历史方位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切入点,明确中国现代性建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现代性建构;具体策略引言: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来讲,既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快速迎接发展挑战,使中国现代性构建与相关理念的优化达到了相互统一的状态。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现代性追求曲折的发展历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重要驱动力,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本文在探讨过程中,主要结合现代思想启蒙等相关内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基本发展动向,从而明确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理论概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研究内容,深入研究各项切入点,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有效研究: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分析从历史进程研究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充分顺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可以在追赶现代化、优化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同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历史一同联系起来。
在对现代思想和观念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起点任务方向的明确,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性。
因此,要对我国现代性观念和历史方位进行全面反思,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完善最新成果的巩固,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更加科学全面。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与发展的条件。
后来他们又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地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强加给人们的、使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的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活动。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能力、个人活动、个人交往。
1、个人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是衡量人最基本的标准。
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突出的领域,这正体现了不同个体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促进人的能力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找准个体所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来,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人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生命是被各项活动贯穿着的。
生命活动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
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劳动,因此我们的最初目的是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全面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做准备。
其次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要怀有对共产主义坚定地信念,逐渐发觉自己的潜质并质的尝试超越。
3、个人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要得到发展。
社会交往在个体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占有很中的地位,在我们从中学走到大学,将来又要步入社会的这一个个阶段中,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的发展也由片面走向全面。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启示危机应对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和批判, 为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提 供了重要启示。
对发展中国家影响与启示
要点一
指导现代化进程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发展中国家实现 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有助 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要点二
揭示全球化陷阱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全球化进程中的 资本主义扩张和剥削进行了深刻批判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陷阱提供 了重要启示。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
现代性的进步性
马克思肯定了现代性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 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揭示 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共产主义与现代性超越
扬弃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扬弃私有 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逻辑下的现 代性困境,即资本追求无限增 殖的本性导致了对自然、社会 和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的阶级斗争是现代性的主要矛 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 能实现现代性的超越。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现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代性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所决定的。
形成过程与发展阶段
0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初步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本质,为其现代性思想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02 03
《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为 其现代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摘要:作为一个彻底的辨证论者,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本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现代性所造成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世界历史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过程,并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人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问题和全面把握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历程的亲历者,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恰恰是现代化在西欧迅猛发展时期。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这一概念,但他看到了现代工业的兴起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且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相关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把当时的19世纪称为现代,并频繁地使用“现代”这一概念,如“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的工人”、“现代工业”等等。
现代一词并非是当时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现代社会特指资本主义社会。
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机器化大生产的采用和社会分工的广泛推进,这一系列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
从中世纪手工业者到“现代工人”,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等级资本到“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从中世纪国家到“现代国家”,资产阶级时代最终得以确立下来并首次开创了现代社会的历史。
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并宣布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即现代时期。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原有的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
随着世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革命的不断升级,现代大工业又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现代资产阶级逐渐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与世界意义上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构建
【 基金项 目】 教 育部人文社科研 究专项任务《 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与世界性研 究》 1J 1O 1阶段性成果 (O7 O 3 )
【 作者简介】 章仁彪 , 同济大学政 治与国际关 系学院教授( 上海 ,00 2 ; 2 0 9 )朱哲恒 , 同济 大学马克 思主 义学院博士研 究生
( 海 ,0 0 2 。 上 2 09 )
程 中, 在西 方 现 代 文 化 的外 在 冲 击 下 , 法 多 于 创 方 文 明开 始 了具 有 世界 意义 的文化 再 造 , 最终 导 效 并 新, 虚无 压过 守成 , 极端 者则鼓 噪 “ 文化 的革命 ” 。应 致 了世 界 重 心 的转换 ,东 西文 化 的 民族 性差 异 , 演
・
2l ・
创新
2 1 年 第 4期 总第 4 02 0期
证 的基 础 , 种 “ 胜 于 古 ” 这 今 的线 性 历 史 观 , 空 间 在
表现形态则是“ 西方强于东方” 的空间布展。在强势
的西 方现 代 性 文 化 的冲 击 下 ,历 史 悠 久 意 味 着 历 “ 史停 滞 ”“ ,荣耀 也就 成 了耻辱 ” ・ 。【 ]
在 长 达数 千 年 的前 现代 时期 , 应该 说 中 国文 化 叙事中 , 中国文化的标签是野蛮。作为现代性精神 是一 个理 论 体 系完备 、 思想 特质 卓 异 的 自民族文 化 的最重要观念——历史进步观 , 成为现代性 自我确
【 收稿 日期】 2 1- 4 1 02 0 — 0
【 摘
要】 在“ 现代性” 目标 下, 的 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 转型是以批判 和解构 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 当代市场经济确立过
程 中, 文化思想市场的建设滞后 , 文化创新与发展 的紧迫性 凸显。在 当代 文化 的创 新和发展 中, 坚持传统与 时代的结合 、 应 民 族性与世界性 的统一。西方文明在基本 完成现代 化的历程后 , 重新寻求“ 世界 意义” 的新路径 时, 目光更多地投 向中国文化 将
【韦伯】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不同境遇透视
【韦伯】现代性话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不同境遇透视古典社会学理论2010-12-23 11:00:06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现代性话语: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不同境遇透视岳梁摘要:在全球化竞争与发展和中国迅速走向全球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马克思和韦伯的现代性话语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现象,这就是:关于现代性话语的皇冠属于马克斯·韦伯,而于具有原创性地位的卡尔·马克思无缘。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与韦伯在现代性话语中不同境遇的原因,认为当时人和后来人不仅误读了马克思,而且有意歪曲和肢解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这是造成马克思关于现代性话语缺场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化马克思韦伯不同的境遇透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地球上的一切似乎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所谓的后现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处充满着后现代发展的话语是不奇怪的。
但是,不管人们多么热衷于发展的全球化转向、发展含义的转向与发展模式的转向的时代话语,有一个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话语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现代性和现代化问题。
但奇怪的是,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只要人们一提到现代性和现代化问题,必然追述到马克斯·韦伯,不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学术界,认为没有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就不会有中国的五四运动;“在现实和未来的时代里,德国也好,各国也好,社会科学任何一个领域的学者,都能够从韦伯那里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寻求思想和方法论资源,找到研究的出发点。
”[1](p.2)当今没有人或很少有人把现代性和现代化问题追述到马克思。
这是极为不公平的,也是极为不客观的。
马克思是千年伟人,按照法国著名思想家雅克·德里达的话说:“对社会的无情的批判精神”与“对未来的强烈的憧憬”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这样的世纪伟人如果没有涉及时代的核心问题和主旋律那是不可思议的。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与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
一
等现代 性 的基本 元 素 , 为 现代 价 值 秩 序 提供 了合 法
性基 础 。
经历 了早期 资本 主义 的快 速发 展和 财 富的不 断
现代性 危 机与 马克 思现代 性批 判的 回归
、
增加 , 这种 作为 现代 性 精 神 支 柱 的禁 欲 主 义 逐 步退 化为 片面追 求 利润 的工具 , 失 去 了价 值 理 性 的 导 引
寻人 类走 向解 放 的符合 各 自意识 形态诉 求 的逻辑 路 径 。 自启蒙运 动 以来 , 西 方 现 代 性 进程 已走 过 了数 百年 , 但 现代 性始 终是无 法终 结 的命题 , 对 现代性 批 判 的思 想洪 流也从 未 间断过 。现 代性 的悖论 不仅 没 有 因为 批判 理论 的层 出不 穷 而 得 到根 本 性 的解决 ,
现代性是指西方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 中所形 成 的文化 模式 和社 会 运 行 机 理 , 它是 人 类 社 会从 自
然 的地 域性 关 联 中“ 脱域 ” 出来 后 形 成 的 一 种 新 的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2 0
和支撑 , “ 大获 全胜 的资本 主义 , 依 赖于机 器 的基 础。 已不再需要这种精神 的支持了” … “ ‘ 在现代
代性 的理 性化 , 人 的独 立价 值 即 自由丧失 了 , 世界 的
祛魅与 自由的丧失成为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现代 性在完成 了把人从传统社会解放出来并创造 了辉煌 的现代文 明之后 , 又使人类的精 神世界 陷于风雨凋 零之 中, 引发 了一系列信仰缺失和价值危机 , 两次世 界 大战更 是 将高扬 理 性 主义 和主体 主义 的现 代性 危
生存 的全 部意 义 , 现 代性 也 无 从 谈 起 。启 蒙 运 动 实 现 了现实 生活 的“ 祛魅 ” , 这 种超 越 性 整体 逐 步被 还 原成 自我 决 定 、 自我 负 责 、 自我 实 现 的 主 体 “ 人” 。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分析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了解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以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对马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与解决方案
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球气候变化
马克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思 考。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各国共 同努力解决。
解决方案
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鼓 励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全球 可持续发展。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政治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政治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政治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文化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04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在当代的挑战与回应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 主义运动的发展。
0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现代性
总结词
现代性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之一,指涉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和 发展。
VS
详细描述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现代性是指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一概念涉及到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01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市场( 至少是一个轮廓) 和以这种市场 为基 础的生
产” I 。H因而 ,现代生产对现代性具有决定性 意义和基 础作用 ,现代性源于现代生产 。在 马克思看来 ,现代 性说到底是在 现代生产基础上资本运动 的产物 ,是随
又 是它的结果 。可见 ,工 业化是现代性产生 的基 础 , 市场化是现代性 的交往特点 ,全球 化是现代性的拓展
场域。
第二 ,全球性赋予 了现代性的流动特性及其 双重 效应 。在马克思看来 ,全球性的形成和发展史 ,并不 是一部 田园式 的和谐发展史 ,而是一部充满矛盾 、冲 突的历史 。他指 出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趋势实质上 是资本无 限增殖本性的外在表现 ,它要求 “ 生产 的不 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不停 的动荡 ,永远的不安定和
马 克 思 主 义 论 苑 T E RTC L O I N HO EI R O AH Z
马 克 思 的 现 性 思 想 其 当 代价 值 代 及
■张 琳
【 提
要】马克思在 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肯定与否定 中,在 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与追求 中,极其深刻地指明
现 代 性 内 源 于现 代 生 产及 其 资 本 的 逻 辑 之 中 , 处 于历 史 的 流 变 和 矛 盾 裂 变之 中 ,存 在 于全 球 性 的视 阈之 中。 历 史观 点 、矛 盾 学说 以及 全球 化 眼光 ,构 成 了马 克 思 分 析 现 代 性 问题 的 基 本 视 角 ,形 成 了他 关 于 现 代 性 的 辩
进行 了深刻揭示 。至今看来 ,在所有关于现代性 理论
巾,马克思关 于现代性 的思想无疑最为深刻 、辩 证和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结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过程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化建设;现实意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来阐述我们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但是我个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是从以下以方面认识这个问题的。
现提供给大家。
中国是一个大国,因为地域广,人口多,人民生存状态呈现多层次,人民的思想意识和素质也呈现多层次性,这要求有一个最高的统一的指导思想,它尊重现在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意识,又要通过积极的指导教育,使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其基础是认识论中的革命性。
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的思想否定了思想的绝对性。
这种思想对于“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是一种完全的否定,在有几千年封建思想传统的我国,各阶层还具有较深的封建思想观念,如官本位思想,尊卑观念,家长作风等等。
其次从1840年后,尤其是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思潮也在一定的阶层流行。
这样在我国的现实社会基层中存在着三大思想观念的相互作用,一种是传统封建思想,一种是机械马克思主义,一种是资本主义思想。
而能够统领这一切自发存在思想意识的只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些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这要求有一个能够统领各种思想文化的大中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放眼世界的理论,其思维的力度从基本的生命要求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联合,从人的思想意识到信仰理念,都有唯物的,历史的,科学的论述,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丰富的文化融会的思想,这就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我们能够科学认识民族信仰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尊重不同民族的信仰和民族文化传统。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摘要:马克思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其对现代性的诊断对于今天的中国现代性建构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内在矛盾,然后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最后着重论述了在中国现代性建构中需要克服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现代性;内在矛盾;中国现代性建构;困境与对策前言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体系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哲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参考框架。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内在矛盾,探讨马克思哲学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困境与对策。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包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又包含了人类面临的各种安全性与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内在矛盾的存在所引起的。
首先,马克思概括了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认为现代性是由于资本积累带来的市场化、自由竞争等因素所导致的。
这一过程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使得人类面临了种种危险,如剥削、压迫、异化等。
其次,马克思关注到了人类自身存在的矛盾,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这导致了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异化,自由竞争的结果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利益分配不均,而这些矛盾最终会引致社会增长的不平衡、社会组织结构的崩溃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扭曲。
因此,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涉及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
马克思哲学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意义在中国现代性建构中,马克思哲学充满了启示意义。
首先,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种对不平衡发展、贫富分化的深刻洞察,这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说起马克思主义,人们是即陌生又熟悉。
熟悉的是从很小开始就知道马克思,听说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认证贯彻并实践马克思主义后,取得了抗战与革命的最后胜利。
除了少数研究哲学与历史等体系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很是了解外,在当代,可以说,很多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在当代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重要的角色,对当代中国究竟有什么作用,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如何发挥它在中国经济,民生,国力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提出的,在当时它只是一种思想,是一指导当时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传至我们当代,在经过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修补与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已成为我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瑰宝。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革命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
马克思思想经过不断的进步、发展、与扩充,在当代中国已成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哪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与发展的条件。
后来他们又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地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是指消灭社会分工强加给人们的、使人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的状态,也就是能够自主活动。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个人能力、个人活动、个人交往。
1、个人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能力是衡量人最基本的标准。
马克思曾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就是要拥有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突出的领域,这正体现了不同个体自身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促进人的能力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找准个体所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可能的发掘出来,为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个人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生命是被各项活动贯穿着的。
生命活动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
人类的实践活动基于劳动,因此我们的最初目的是要实现物质生产的全面发展,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更高层次的人类需求做准备。
其次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活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要怀有对共产主义坚定地信念,逐渐发觉自己的潜质并质的尝试超越。
3、个人交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特有的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要得到发展。
社会交往在个体的生存发展进程中占有很中的地位,在我们从中学走到大学,将来又要步入社会的这一个个阶段中,随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的发展也由片面走向全面。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文化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升华。
因此,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一方面,要保持与当代人文精神富有成效的对话,通过与西方当代学术(文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乃至后现代思潮)的融通,激活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和价值维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问题,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出发,对具体的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总结和方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思想具有开放性和现实性,使之成为时代发展之活的灵魂。
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国家、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与环境危机等。
这些研究具体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面向当代社会生活,又是如何思考现实社会生活的,也表明中国学者正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入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具体地说,2005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1.现代性问题现代性毫无疑问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焦点性话题之一。
在当代哲学界,西方许多著名思想家们关于启蒙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现代国家等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都可以概括为现代性批判,相比之下,人们迄今为止对马克思学说与现代性问题的关系阐发得不够充分。
事实上,现代性问题的兴起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对现代工业制度的考察,以及关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命运的理解都是对现代性问题的一种思考。
因此,探寻马克思学说与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特别是考察马克思对于现代性问题的价值判断,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丰子义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多维透视,用资本逻辑、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眼光看待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基本立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菅强
【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7)001
【摘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依次经历了追求“启蒙的现代性”、批判“异化的现代性”和批判“资本的现代性”三个阶段,其发现了与现代性交织共生的资本逻辑,回答了是什么推动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转变是为了什么、人应当如何面对等一系列问题.社会转型恰恰代表的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要实现的是人对“现代”生活的美好期盼.然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存在着“以物为本”的倾向,面临着资本由工具层面向价值层面渗透的风险.因此,以人为中心、以资本批判为主线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菅强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相关文献】
1.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的启示 [J], 张恒
2.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J], 林爽
3.社会转型:现代化还是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述评 [J], 吕敬美;韦
岚
4.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J],
5.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剧本演示中国现代性故事——《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评说 [J], 孙来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摘要:作为一个彻底的辨证论者,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本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现代性所造成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世界历史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过程,并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人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问题和全面把握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现代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31-02作为现代化历程的亲历者,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恰恰是现代化在西欧迅猛发展时期。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这一概念,但他看到了现代工业的兴起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且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相关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把当时的19世纪称为现代,并频繁地使用“现代”这一概念,如“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的工人”、“现代工业”等等。
现代一词并非是当时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现代社会特指资本主义社会。
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机器化大生产的采用和社会分工的广泛推进,这一系列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
从中世纪手工业者到“现代工人”,从历史上自然形成的等级资本到“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从中世纪国家到“现代国家”,资产阶级时代最终得以确立下来并首次开创了现代社会的历史。
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并宣布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即现代时期。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原有的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
随着世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革命的不断升级,现代大工业又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现代资产阶级逐渐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并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276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工业的兴起以及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传统农业社会彻底解体,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已经逐渐生成并日益壮大,这实际上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变革的现代化过程。
其次,资产阶级在现代社会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使,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277最后,从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视域探寻现代社会,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互动中解读现代社会。
世界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历史推动了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解体和现代社会的形成。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马克思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88世界历史的形成促进了全球的普遍交往,过去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所取代,交往的普遍性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世界历史和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并加速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现代化历史进程。
二现代社会是世界历史的产物,是新时代开启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渗透在对现代社会的剖析过程中,且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动力的认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并运用生产方式的概念来阐明社会发展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是划分新时代的重要标志,生产方式的变革促成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这种转变实质上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首先,马克思在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作了阶段性的划分,提出了现代社会有机体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依照欧洲人文主义的三分法,把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现代。
在《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即亚细亚社会形态、古代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形态。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的角度剖析现代社会,进而突出现代社会的有机结构和总体性的历史进程。
其次,马克思运用矛盾的观点来解读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了内在矛盾的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更高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短暂性。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成果,产生了以往任何人类历史上都不可想象的工业和科学力量。
另一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裂变给予了无情地批驳,并指明资产阶级是在血与火的历史中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它是一个充满曲折和矛盾的历史过程。
最后,马克思从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批判,并指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等性。
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角度入手,重新解读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并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市民社会的出现为西欧现代化兴起提供了重要条件。
19世纪40年代以后,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本质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出现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商品经济使社会得到重大变革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发展招致一系列的严重扭曲,如社会关系的物化和异化的灾难性影响等等。
此外,马克思还对非洲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探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行为对殖民地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性理论,不但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也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体现了理性与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既是资本主义最为激烈而深刻的批判者,也是现代性概念最为科学的阐释者。
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性所导致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状态,并积极提倡走向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通过矛盾的合理解决以实现现代性的正常化发展,为清晰地把握现代性问题和人的发展境遇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现代性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人类应当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反思和审视现代性,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追赶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现代性是一种尚未完成的现代性。
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引领下积极构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对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应保持清醒而理性的态度。
第一,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应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并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现代性建设的历史复杂性和现实艰巨性。
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历史课题,当中国高举现代性大旗的时候,后现代主义思潮则高举着解构的大旗对现代性予以批判,在中国语境中探讨现代化问题的处境较为尴尬。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追赶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过程中,应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构建现代性的历史经验,在摆脱现代性困境的历程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性之路。
第二,在建构当代中国现代性之路的过程中,运用理性和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来辩证地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
在中国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效率与公平、功利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现代性的发展既带来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又引发了深层的社会危机。
“理性主义的泛化使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又使人类陷入生态、资源、环境等严重困境;科学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现代人所引以自豪的‘现代性成果’,又使人类面临价值、情感、信仰等方面的危机;市场原则促使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社会公正、伦理规范、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挤压。
这一切都标志着现代性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
”[2]145-146因此,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在对中国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之中,积极探寻中国现代性之路的突破点与创新点,从而使中国迈向一种理性的现代化之路。
第三,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把握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现代化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国家都不能走完全抛弃民族文化传统的全盘西化道路;但如不敢突破传统也不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可能创新。
”[3]542因此,在积极借鉴和利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应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现代化基本规律来指引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在积极借鉴和总结现代化国家历史经验的同时,应用批判的眼光来反思西方现代性的历史经验,尊重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求同存异,优势互补。
应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把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现代化有机结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构建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现代性理论。
第四,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应把精神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在现代性构建中彰显人文关怀。
现代性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概念,它蕴含着人、自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现代性的构建需要把自觉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关怀作为精神支撑,并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并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具有前瞻意义的现代性之路。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而理性的态度,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