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重点 三栏[1]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教育类专业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和讲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供大家考前复习和备考使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际规律的学科,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教育学研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目的,即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

3. 学科性:教育学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基本含义与分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2. 教育目标论: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包括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和实现途径等。

3. 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学的学派与理论家1. 教育学的学派: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个学派,如进化论教育学派、实验心理学教育学派、人本主义教育学派等。

2. 代表性理论家:教育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家,如杜威、皮亚杰、芒罗、弗洛伊德等,他们的理论对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和探索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与内在联系。

2.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手段,如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验证和检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所有的“第一”1.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问题的论著:《学记》2.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论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3.世界上第一部详尽地论述教学法:《大教学论》4.中国和西方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孔子、苏格拉底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大量著作流传的人:柏拉图6.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培斯泰洛齐7.第一位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8.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9.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凯洛夫《教育学》10.首次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11.首次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12.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4.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15.首次将“课程”一词作为教育学的专门术语来用的.:斯宾塞16.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专著:博比特《课程》17.课程评价模式首先是谁提出的:泰勒18.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拉特克和夸美纽斯1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二、所有的“之父”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科学/现代/传统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现代课程之父/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心理学之父:冯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三、“中心”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上课教学——领会知识——理解教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课程标准的中心: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材——教科书——课文个性——性格——态度——情绪情感——需要四、大人物。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点教育理论是指对于教育活动的探讨和研究,它主要包括理论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来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知识点。

一、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教育是指社会对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个体的智力、道德、文化和身体等方面的素质。

二、教育的类型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侧重于传承和继承,强调知识传授和道德教化;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2. 形式教育与非形式教育:形式教育指在正式的学校或机构进行的教育;非形式教育指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3.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的阶段;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后提供更加专业和深度的知识教育。

三、教育理论思潮1. 保守主义教育思潮:强调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纪律和权威。

2.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强调个体发展和人的自由,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3. 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对社会进行改革和重建,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批判意识。

四、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

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问题导向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促进知识与实际结合。

五、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1. 标准化评价:通过标准化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育质量保障: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的保障,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六、教育改革与实践1.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三栏

教育学三栏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互补性4.差异性5.不均衡性6.稳定性与可变性7.统一性与相互联系性终身教育的特征:1.民主性2.连贯性3.自主性4.形式多样化。

素质教育的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学生管理权4.薪酬待遇权5.进修培训权6.参与管理权教师的义务:1.遵守法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6.提高水平义务教师的职业素养:1.政治思想素养2.教育思想素养3.职业道德素养4.业务素养学生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2.受教育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安全的权利5.人身自由的权利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3.加强自身修养课程目标的特点:1.整体性2.阶段性3.层次性4.独立性课程目标的分类:1.行为取向性目标2.生成性课程目标3.表现性课程目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感知课程内容3.理解课程内容4.巩固知识和技能5.应用知识和技能6.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现代教育的特点: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逐渐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目的的依据:1.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2.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中学生学业评价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道德品质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5.专业的技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岗位建设2.班级规则建设3.学习型团体建设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得好5.师生互动得好6.教师要求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5.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1.教育教学能力2.班级管理能力3.道德反思能力4.精神关怀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1.树立教师专业意识,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2.做勤奋的学习者3.做有效的研究者4.做主动的教育教学反思者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教育法3.道德叙事法4.交往实践法5.道德讨论法班级授课制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学习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1.知行统一的原则2.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5.爱和民主原则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学生品德的培养: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师生关系:1.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2.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3.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4.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良好的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2.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教师劳动(职业)的特点:1.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2.劳动手段具有主动性和示范性3.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4.劳动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延续性5.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6.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课程改革的理念:1.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学习困难的辅导: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教育目的的类型:1.从制定主体分为:国家、社会团体、个人2.从实现与否分为理想的、现实的3.从表现形态分为:外显的、内隐的4.从层次上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2.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适当地展开学习竞赛活动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为题的习惯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的示范性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四个任务:1.创造性地设计班级建设目标2.合理为班级成员进行角色定位3.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4.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主要观点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原则等方面。

综合知识主要观点如下:
1.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学生是知识的主体。

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研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3.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教育需要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5.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这些素养。

6.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考点教育理论基础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涵盖了教育的定义、目标、原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综合讨论教育理论基础的几个重要考点。

一、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是教育理论基础的起点,不同的教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对教育的定义有所差异。

然而,教育的核心概念通常指向一种有目的性的个人发展过程,旨在提高人类的智力、道德、体魄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可以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并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二、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教育理论基础中最基本且核心的要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标可以有很多方面:知识的获取与传承、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发展等。

教育的目标旨在使个体在多个层面上实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三、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是指教育活动所依据的基本规律和普遍性原则。

其中,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哲学原理等都对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比如,社会学原理中的合作与分享原则提示着教育中鼓励学生间相互协作与共享资源的重要性。

教育的原理旨在增加教育的效果和效益。

四、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了多种教学策略、模式和技巧。

在实践中,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效果。

例如,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判定和评估。

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发展、品德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在评价中,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六、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变化的需求,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理念改进教育。

现代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化教育所需的基础是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考点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综合讨论了教育的定义、目标、原理、方法、评价以及现代化等多个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从事教育工作和参加相关考试所必备的重要内容。

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方法以及提升教育实践能力都具有关键作用。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重点背诵,能够为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教育学部分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核心之一。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部分中,要牢记教育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论等。

同时,要掌握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在考前,需要重点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以及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了解感觉的特性、记忆的分类和遗忘规律等,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很大帮助。

此外,还要熟悉不同心理学流派的观点和主张,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则是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在这部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等内容是重点。

要明白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掌握不同的学习策略,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教育法律法规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要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了解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和构成要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法执教,保障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背诵这些知识时,要有方法和策略。

可以采用分类整理的方式,将相似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便于对比记忆。

例如,将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教育理念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教学理论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教学理论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教学理论复习重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估一个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标准。

而在教育教学理论这一考试科目中,复习重点的把握是确保顺利通过考试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四个方面,总结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2.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准则,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和情感教育等。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内部或外部驱动力,如兴趣、需求和目标等,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倾向的方式和方式偏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原则: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和教学评价全面客观等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步骤:合理的教学步骤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讲授、巩固与拓展、复习与训练和课堂总结五个环节。

3.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的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术,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

四、课堂管理1. 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家校合作等,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引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通过教学和学习来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的学科。

本文将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如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每个时期的教育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影响。

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受到启蒙时代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如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和让·雅克·卢梭的教育理论。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塑造和加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知识。

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包括个体发展性、社会性、整体性和个性化。

个体发展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会性指的是教育应当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

整体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个性化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创造、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的进行。

在教育环境的创造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文化的思路。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来设计合理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大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动机和动机的来源。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和记忆等过程,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判,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三、教育学家1.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孟德尔松孟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育是生活本身”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展开,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3. 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的重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一)

教育教学理论笔记摘抄2023版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一门科学。

2. 认知发展理论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

3.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是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机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方法1. 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教师角色与教学管理1.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2. 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同时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评价与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改进不足,激励学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学派、教育目标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社会对个体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思想流派2.1 教育主义教育主义是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庄子、孟子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质需求、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弗洛伊德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强调以社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2.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学派3.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强调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沃特森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技能。

3.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强调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3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归纳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归纳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知识点归纳《教育理论》是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主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理论体系、教育方法与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教育理论》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教育学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人的教育过程和现象、教育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

教育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培养教育工作者,指导教育实践,研究教育问题等。

2.教育学的学派和流派:主要包括杂交学派、实证学派、唯心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等。

3.教育学的分类:主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内容教育学、形式教育学、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理论体系1.教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结构。

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结构、教育内容的准备和安排等。

3.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的种类、选择和运用、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层次性结构、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准备和安排等。

4.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的概念、内容、作用等。

5.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教育方法的种类和特点等。

三、教育方法与教育实践1.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的认识活动、教育者的情感活动和教育者的意志活动。

2.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种类、形成和转变。

3.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定义、目的、方法等。

4.教育计划:教育计划的内容、制定和实施等。

5.教育变革:教育与发展、教育变革的内容、教育变革的主体和途径等。

以上是对《教育理论》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和总结,这门科目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涉及面较广,复习时需要注重理解基本概念、掌握理论体系和方法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备考,建议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

教育理论重点三栏

教育理论重点三栏

.P6★古代中国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P8★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P9★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P1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P15★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P2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P2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P3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39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P4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47★旧中国的学制沿革P4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P59★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P61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P62★★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P70★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P7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式1.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校体育学教案三栏是哪三栏

学校体育学教案三栏是哪三栏

学校体育学教案三栏是哪三栏
学校体育学教案三栏是: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目标:
在学校体育学教案中,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
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要求相一致。

在撰写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学习阶段,设定适当的目标。

例如,对于小学生,目标可能是培养基本
的体育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中学生,目标可能是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目标可能是培养专业运动员或体育教师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理念。

在学校体育
学教案中,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进行选择和安排。

例如,
对于小学生,教学内容可能包括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掷等)和体育游戏规则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教学内容可能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技能
训练和战术应用;对于大学生,教学内容可能包括专业体育项目的深入学习和
研究。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活动和方法。

在学校体育学教案中,教
学活动应该有针对性、多样化,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通过示范、练习、比赛等方式进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户
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总之,学校体育学教案的三栏包括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合理的设
计和安排,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全面教育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6★古代中国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P8★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P9★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P1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P15★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P2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P2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P3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39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P43★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47★旧中国的学制沿革P4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P59★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P61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P62★★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4.职业心理健康P70★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P7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式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P7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P83★主要课程理论流派P87★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计划P89★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P9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P94★(课程设计)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P10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P113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P117 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4)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P139 学生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P142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P158★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体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P160★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P194★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P195★★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P203★观察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P207★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P208★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P21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P216★再造想象的含义和产生条件1. 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3.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 强烈的创造愿望2. 丰富的表象储备3.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 原型启发P218★言语的种类1.内部言语2.外部言语(1)书面言语(2)口头言语①对话言语②独白言语P223★科学概念的掌握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P234★动机斗争P235★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㈠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㈡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P2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P246★★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P248★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P251★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P256★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P28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2.前运算阶段(2岁-7岁)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P28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5.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6.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7.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8.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9.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P286★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性与抽象性4.发散型与辐合型P302★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的学业成就动机)1.认知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2.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和认可P30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304★成败归因理论P30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P307学习策略的分类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⑴记忆术⑵做笔记⑶提问⑷生成性学习⑸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3.组织策略⑴归类策略⑵纲要策略①主题纲要法②符号纲要法关系图P308★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主要包括: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体验3.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P310★学习迁移的类型P311★学习迁移理论P312★★学习迁移与教学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注重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