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合集下载

深度剖析庄子的哲学观点

深度剖析庄子的哲学观点

深度剖析庄子的哲学观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庄子的哲学观点进行深度剖析,探讨他的思想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观点可以概括为“自然主义”和“虚无主义”。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存在,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反对人为的规范和束缚,主张放弃欲望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他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概念。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本质。

他主张通过顺应道的变化,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对外在世界的执着,追求内在的真实和自由。

庄子的哲学观点与儒家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儒家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主张通过道德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

而庄子则主张放弃人为的规范和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庄子的哲学观点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是深远的。

他的思想提醒人们要放下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陷入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的泥沼中,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真实和自由。

他的思想对于人们的心灵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庄子的哲学观点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顺应自然的变化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反对人为的规范和束缚,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政府和社会组织常常过度干预和规范个体的行为,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审视这种干预和规范的合理性,追求自由与和谐的社会。

总之,庄子的哲学观点是深邃而复杂的,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思想提醒人们要放下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的思想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剖析庄子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中。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文阅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围绕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解读。

1. 庄子的自由观念庄子提出了自由观念,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其自然。

他认为,人应当放下一切束缚和执着,以达到心灵的自由状态。

他以自然界为榜样,主张追求无为而不争的境界,摆脱一切烦扰和纷争,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2. 庄子的虚无观念庄子对于人生的虚无观念也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生之所以活得疲惫和无趣,是因为过于执着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他倡导人们舍弃这些功利观念,追求思想的纯粹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的虚无观念并不是悲观消极的,而是提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态度。

3. 庄子的矛盾统一观念庄子的哲学追求矛盾的统一,他主张相反的事物在某种层面上是相互依存和平衡的。

他在《逍遥游》中提到蝴蝶和周而复始的梦境,以此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处不在的联系。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绝对的对立和矛盾。

庄子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倡导和谐统一的世界观。

4. 庄子的自我超越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强调通过超越自我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境界的提升。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身心的执着,超越个人利益和欲望的限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高。

通过自我超越,庄子认为人们可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越尘世纷扰,获得返璞归真的心灵解脱。

5. 庄子的反思主义观念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反思主义观念。

他主张人们应该反思现实和自我,超越主观和客观的局限,以达到境界的升华。

他以逍遥游的境地为例,在梦里觉醒的他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进而提出反思和怀疑的观点。

庄子认为,反思和怀疑能够打破既有的框架和常规,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和认识。

总结起来,古文庄子中的哲学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庄子强调自由观念、虚无观念、矛盾统一观念、自我超越观念和反思主义观念,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领人们超越尘世的困扰和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中的虚无思想与人生观启发教学方案

《庄子》中的虚无思想与人生观启发教学方案

庄子中的虚无思想与人生观启发教学方案1. 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本文将探讨庄子在其中所阐述的虚无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思想来启发并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2. 虚无思想的核心概念解析庄子主张虚无,他认为世界万物皆是一种变幻幻化的存在,并指出人们应该放弃对于固定事物的执着和欲望,而去追求真正自由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其核心概念包括:2.1 自由自足庄子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寻内心真正意愿,超越外在束缚和社会期许。

2.2 身心统一庄子认为身体与心灵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只有当身心合一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与平衡。

2.3 审时度势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环境,以不强求和从容自持的态度面对一切。

3. 应用于教学的思考在教育领域中,可以借鉴庄子的虚无思想来启发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与变化。

3.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超越传统桎梏和陈旧观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3.2 引导学生身心统一通过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身心统一,使他们能够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外平衡。

3.3 鼓励灵活应对变化培养学生随遇而安、善于调整自己心态和行动方式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事物本质上是变化多端的,并且乐于接受并适应这种变化。

4. 教学实施方案4.1 教学目标设定根据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身心统一和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安排•引入庄子的虚无思想,介绍其核心概念;•分析庄子思想与现代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的关系;•探索如何将庄子思想融入到学科相关教学内容中,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感悟并互相启发;•扩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并进行比较分析。

4.3 教学方法选择•鼓励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互动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

庄子的政治哲学及其价值观

庄子的政治哲学及其价值观

庄子的政治哲学及其价值观庄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涉及到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境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政治哲学及其价值观。

一、庄子的政治哲学庄子的政治哲学在《庄子》中分布较为广泛,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即把政治行为与自然相融合。

“无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做,而是指不要轻易地操纵自然,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家们能够像自然界一样,不操纵不干预,只是观察、适应,就能够取得成功。

2. 反对权力的滥用庄子反对权力的滥用,主张以“道德”来征服人民的心灵。

他认为,道德是可以征服人民的最高武器,只有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取得长远的成功。

他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长道不孤,民之所欲。

”3. 强调人的平等庄子强调人的平等,反对爵位贵族的存在。

他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爵位和贵族的存在,只会伤害人们的自尊心和尊严感。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以性格来判断一个人的贵贱,而不是以他的出身或者地位。

二、庄子的价值观庄子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庄子强调自由的价值,认为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束缚和专制,认为人类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

2. 和谐和谐是庄子价值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身之间都应该保持和谐。

只有和谐的状态下,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3. 自然庄子视自然为至高无上的东西,他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源,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去抵抗它。

他强调自然与人类是互相依存的,并提出了“大道寂然,有物而不为”的概念。

4. 知行合一庄子的价值观也包括了知行合一的概念,即在人生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真正去做。

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智慧,否则就只是空谈。

总之,庄子的政治哲学及其价值观强调人性的自由、自然、和谐和知行合一,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庄子》: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

《庄子》: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

庄子: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1. 概述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其代表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思想内容涉及到虚无主义和自我超越等重要议题。

2. 虚无主义的概念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人生和世界的本质是没有固定意义和价值的状态。

在《庄子》中,庄子通过寓言、对话和讽刺等手法探讨了虚无主义的思想,并试图以此来解构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评价。

3. 虚无主义的核心思想庄子提倡人们要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满足,摆脱外界世俗追求带来的束缚。

他认为人们常常陷入烦恼中,是因为过分追求名利地位而失去了内在真实的自我。

只有在放下这些执着后,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喜乐与安宁。

4. 自我超越的概念庄子的自我超越思想强调要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放弃个人欲望而达到心灵的宁静。

他认为世界本身是变化无常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道,实现心灵与自然之间的契合,而不是纠缠于虚无主义所传递出的空虚和失落。

5. 庄子对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关系的思考虽然庄子深信世界和生命本身并没有固定意义和价值,但他同时也倡导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

他认为虚无主义并非要颓废消极或放弃责任,而是给予个体更多选择、解脱束缚,并通过自我超越来寻找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和幸福。

6. 庄子影响与当代价值庄子对于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他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观念,并探讨了人性、道德、宇宙等众多哲学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但从庄子哲学中汲取智慧,以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困难和矛盾,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加平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7. 结论《庄子》中的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是庄子哲学中关键而重要的部分。

通过理解和运用虚无主义与自我超越的思想,人们可以摆脱世俗追逐、寻求内心真实和平静,从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品质。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

古文名篇庄子中的哲学思考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庄子》这部经典之中,他运用富有诗意和幽默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寓言和故事,深刻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庄子的哲学思考:虚无主义、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1. 虚无主义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齐物论”和“逍遥游”这两篇文章中。

庄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归结出“天地之间,其犹大浮浮者,似无所停,其犹危丝之上高者”这一观点,指出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不存在永恒和不变。

他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现实世界中的众多矛盾之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他推崇的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2. 自然观庄子的自然观念贯穿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瑰宝之一。

庄子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而自由的存在,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顺应自然的道德伦常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他在《逍遥游》中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庄子通过比喻和寓言,让人们体悟到了自然的阴阳平衡和宇宙万物的变化,以此启迪人们以宽广的胸怀来对待人生和自然。

3. 人生态度庄子的人生态度主要体现在《齐物论》和《南华经》等篇章中。

庄子认为,对于人的生活和追求,应该以无为而治的心态,通过超越一切物质欲望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他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认为人若能舍弃功利和名利的追求,能够达到心静自然的境界,即能摆脱生活的烦恼和纷争,体验到无穷的欢愉和快乐。

综上所述,庄子的哲学思考可概括为虚无主义、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他以独特的寓言和幽默的笔触,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揭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心灵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思想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

总结庄子的主要思想及观点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观点体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庄子主要强调了自然无为、自由自在、心境淡泊的思想,与儒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庄子看来,人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追求,通过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来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庄子的思想主要以“无为而无不为”为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达到无为的境界。

庄子认为,自然界中没有人为的行为,万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

人们应该效仿自然,不要强求,不要过度干涉。

只有顺势而为,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庄子提出了“大道至简”的观点,认为真实的境界是简单而自然的。

他通过比喻胡蝶与朱雀的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摆脱烦恼和欲望的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庄子认为,只有心境淡泊,才能摆脱生活的烦恼,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庄子对人性的看法与儒家有所不同。

儒家强调人性本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就是邪恶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通过修炼和心灵的觉醒,人们可以超越自我,达到无为而自然的境界。

庄子还提出了著名的“梦蝶”理论,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或者是在别人的梦中。

他认为,现实与虚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世界的真相很难被人们完全把握。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放弃对对象的判断和执着,而是心无所执,保持开放和平等的心态。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无为而遇、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无为而遇强调顺势而为,倡导尊重自然规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

无为而治则是要求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社会,尊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自由,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和应用。

无论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还是东方的佛教禅修,都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启发。

庄子的观点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掌握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找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古代文言文解读庄子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被尊称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中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文言文的解读,探讨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要点和对今人的启示。

一、自由无为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以逍遥游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自由无忧的境界。

他认为人应当放弃人为的努力,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他不认同尘世间的功利和名利,主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一思想启示了现代人,在追求成功和财富时,应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自由,不被外界的物质所束缚。

二、相对主义思想庄子主张辩证思考和相对主义。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庄子·达生》中,他以抱朴子和樵子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万物之生不可离于生与死的相对,萌芽与衰败的相对。

这一思想表达了庄子对于世界的宏观观察和深刻思考,也给予我们启示,要超越表面现象,看待问题的多面性和相对性。

三、虚无主义思想虚无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无为而治的观点。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以大鹏鸟的形象来形容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追逐,以及这种执着带来的束缚和痛苦。

他通过描述鸟飞无边、鲲跃九万里,来表达他对于自由无拘束的美好憧憬。

这一思想揭示了世俗名利的虚无和束缚,强调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自然观念庄子的自然观念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通过描绘花草树木以及万物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界的赞叹和崇敬。

他认为人类应当像自然界一样,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珍爱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孔子批判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对当时流行的儒家学派提出了批判。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

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以虚无主义为核心,对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在解读庄子的虚无背后的哲学真谛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虚无的本质庄子的虚无观念并非是对世界的否定,而是对世界的超越。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流动的,没有固定的本质和形态。

人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是表象,背后的真实本质是虚无的。

虚无不是没有,而是超越了有的存在状态,是一种更为真实的存在形态。

二、自然与人生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然的流动,而不是刻意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追逐外在的名利。

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使人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三、道德观念庄子对道德的看法与传统儒家的道德观有所不同。

他认为,道德是一种人为的规范,是对人性的限制和约束。

庄子主张放弃对道德的追求,而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道德所束缚。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对道德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四、人生的意义庄子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即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超越世俗的束缚。

庄子认为,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虚无与现代社会庄子的虚无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追逐功名利禄,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真实的自己,超越物质的追逐。

只有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的过程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庄子的虚无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真谛。

他通过对虚无的思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庄子的虚无观解析

庄子的虚无观解析

庄子的虚无观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庄子》是一部思想深邃、意境丰富的文集,其中包含了他对虚无观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从庄子的虚无观的内涵、作用以及对人生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虚无观的内涵庄子的虚无观是他对人生和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无常、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存在,而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放弃对现实的固执执着,超越对事物的表象和局限性的认识,追求超越感性认识的境界,即“道”。

庄子通过一系列的寓言和比喻来阐述虚无观的内涵。

例如,他用“蝴蝶梦”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短暂;用“大鹏展翅”来比喻人们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境界;用“无为而治”来表达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放下执着的态度。

这些比喻都体现了庄子对虚无观的深刻理解。

二、虚无观的作用庄子的虚无观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虚无观有助于人们超越对世界的局限性认识,追求更高的境界。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以往的观念和经验,摆脱对事物的固有认知,达到超越感性认识的境界,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智慧和境界。

其次,虚无观有助于人们摆脱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庄子认为,人们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往往导致内心的不安和困扰。

而虚无观则提醒人们,世事无常,一切都是虚幻的,追求外在的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只有摆脱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能真正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虚无观有助于人们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

庄子认为,人生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和挫折。

而虚无观则告诉人们,一切都是虚幻的,困境和挫折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必过分执着和纠结。

只有超越这些表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能真正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虚无观对人生的启示庄子的虚无观对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庄子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

庄子思想总结评述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

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之一。

庄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庄子》中。

他的思想核心是“道”。

他认为宇宙万物皆有其道,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而生活。

他通过寓言和譬喻的方式,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庄子的思想主张虚无主义,认为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切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主观赋予的。

他用许多寓言和故事来说明,人若能跳出固有的观念和价值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就能找到真正的意义和幸福。

庄子的思想还主张道德相对主义。

他认为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他以各种故事和比喻,告诉人们要看待事物和行为的好坏,要从多角度和多层次来看待问题,不能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一切。

庄子的思想偏重于自由主义。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追求,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恢弘,不受外界的束缚和限制。

他用很多譬喻和寓言来告诉人们要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要摆脱生活的琐碎和困扰,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响。

他的思想对儒家学说、佛教和道教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深刻而广泛,对后世的文化、哲学和伦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庄子的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观念和思考方式,他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寓言和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

他的思想主张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响,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庄子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中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思想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尊敬,尤其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庄子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庄子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观点,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自然和自由。

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反对拘束和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在他看来,人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而无拘无束。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人们应该学会释放自己,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密切相关。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灵性和道德的价值,而不是功利与名利。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修养,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

他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而在于个体的心灵和思想的自由。

他认为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只会迷失自我,束缚内心。

相反,通过放下欲望,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背自然。

他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比喻,说明人类应该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

他认为人类与自然具有共性和相似之处,只有与自然相和谐,才能体验到真实的人生。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所困扰,而忽略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只有通过修炼和调节内心,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此外,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不是过度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

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借鉴庄子的思想,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供了对当代社会的一些重要启示。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和追求道德与精神上的满足。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后世影响,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庄子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不是被外界的规范和束缚所限制。

庄子的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

他以自然界的变化和流动为例,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抗拒和改变自然的本性。

他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自由,不受限制地流动,而不是像石头一样僵硬固执。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人的心灵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宁,不要被外界的纷扰和欲望所困扰。

他主张人应该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空灵和自由。

庄子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功利行为,不要追求权力和物质的欲望。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道德的修养和内心的自由,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成就和名利。

他认为人应该放下对外界的执着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空灵和自由。

庄子的价值观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互相尊重和包容,不要争斗和争夺。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和谐与共享,而不是追求竞争和占有。

他主张人应该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和谐共生,不要争夺和破坏。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追求也有重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和物质的欲望所困扰,追求名利和成就。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名利,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告诉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告诉我们要尊重和包容他人,追求和谐与共享。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陷入竞争和争斗,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价值在于与他人和谐共生,而不是争夺和破坏。

庄子的虚无观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

庄子的虚无观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

庄子的虚无观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观点。

本文将从庄子的虚无观出发,探讨其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之间的关系。

一、庄子的虚无观庄子的虚无观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世界是由无为而生的,万物皆是虚幻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弃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他以“无为而无不为”来描述他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

二、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的社会,奢侈消费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不断追求更高级、更昂贵的商品。

奢侈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三、庄子的虚无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庄子的虚无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提供了一种启示。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追求更高级、更昂贵的商品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庄子的虚无观提醒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要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四、庄子的虚无观与可持续发展庄子的虚无观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庄子的虚无观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庄子的虚无观中汲取智慧,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能够更好地实现。

五、结语庄子的虚无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奢侈消费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考角度。

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内心的需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庄子的虚无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提出了一种特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庄子的人生观庄子的人生观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提出了“道”的理念,他认为“道”是超越一切的绝对真理,是宇宙本源的唯一存在。

在庄子看来,人与自然界内在联系着,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界的统一。

庄子通过讲述“大鱼吞小鱼、小鱼吃虾子”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观的理解。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鱼游于水,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权势和财富,要实现身心的自由。

二、庄子的价值观庄子的价值观也与他的人生观密不可分。

庄子主张人应当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他认为人们过度追求权势和物质财富会带来纷争与痛苦,而真正的幸福和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通过讲述“南辕北辙”、“胡箩卜”等寓言故事,强调了放下名利、放下欲望的重要性。

庄子认为,人应当超越名利的追求,超越欲望的驱使,以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他主张人应当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不被外在的诱惑所牵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和价值。

三、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意义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于我们当代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状态,要放下功名利禄的追求,要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与现代的“简约生活”理念相契合。

他主张人们要舍弃繁杂的欲望,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庄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与之相对的生活理念。

总结: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浅谈庄子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浅谈庄子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值, 同时 也 不 否认 多元 论 。
【 关键词】 审美观 ; 伦理观 ; 虚无主义; 心灵 自由
价值观是 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 事物( 包括人 、 物 ) 事、 的意义、 重 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 法。尽 管价值观 有不 同的划分方 法 , 究其 核心问 题, 是审美和伦理 问题 。相对于认识论的客观标准 问题 , 价值观在本质
哲 学 研 究 ‘
浅谈庄子的“ 虚无主义” 值观 价
浅 谈 庄 子 的 “ 无 主 义 ’ 值 观 虚 ’ 价
李 汉 兴
( 吕梁高等专科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校山西吕梁 0 3 0 3 00)
【 摘
要】 对于价值现问题 , 庄子从 否认主流价值开始 , 最后否认 一切价值 , 走向 了虚无主 义。而理性 主义的态度应该是既承认 主流价

朴 素 , 天 下 莫 能 与之 争 美 。( 天道 》 而 《 )
从摆脱感性形 式走 向心灵体 验 , 本质上是 一种 精神 超越 , 庄子哲 学, 是纯粹的心灵哲学 。然而 , 离开感性 形式 , 不能谈 美的。一旦走 是
上是主观的标准。对于 庄子在认识论 上的怀疑 主义 , 们的看 法比较 上纯粹的心灵体验 , 人 审美 问题则走 向虚无主义。不 抛开功利 主义和形 致。怀疑论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 这一问题只能在认 识论范围 内解决 。 式主义 , 我们是无 法理解 庄子 的美学 思想。庄 子讲审 美 , 不是 为美 而
如果用价值观来佐证庄 子的怀疑论 , 会使 问题 变得似 是而 非。只有将 美 , 更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试图通过审美上的不确定性 , 论证审美 问 庄子的价值观 和认识论分 离, 我们才能厘清庄子的思想体 系。 题上的虚无主义 , 最终让 心灵从审美 的陷阱上解 脱 出来 。因此不难理 解, 庄子为何不单独谈论美的 问题 , 更不象孔子 , 热衷于音乐和诗。

庄子的虚无观与情感调适

庄子的虚无观与情感调适

庄子的虚无观与情感调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的虚无观和情感调适的思想尤为重要。

虚无观是指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皆为虚幻,人们应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情感调适则是指庄子主张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情感,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的虚无观与情感调适的思想。

首先,庄子的虚无观认为世界万物皆为虚幻,人们应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他以逍遥自在的心态来表达自己对于虚无的理解。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

他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庄子还通过“大梦”来比喻人生的虚无,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其次,庄子的虚无观对于情感调适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情感,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他通过“大悲”和“大乐”来表达他对于情感调适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喜怒哀乐的情感波动,达到超然的境界。

他说:“大悲不哭,大乐不笑”,强调了人们应该超越情感的波动,保持内心的平和。

庄子还通过“忘情”来表达他对于情感调适的理解,他认为人们应该忘记外界的喜怒哀乐,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此外,庄子的虚无观与情感调适还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炼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通过“无为而治”来表达他对于个人修炼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顺其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强调了人们应该超越功利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还通过“自得其乐”来表达他对于个人成长的理解,他认为人们应该从内心寻找快乐,而不是依赖外界的物质。

他说:“人皆有不自得之乐,人皆有不自得之苦”,强调了人们应该从内心寻找快乐,而不是依赖外界的物质。

庄子虚无与自由哲学的探索

庄子虚无与自由哲学的探索

庄子虚无与自由哲学的探索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之一,而他对于虚无和自由的探索亦使得他独特的哲学思想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学派之一。

本文将探讨庄子在虚无与自由哲学方面的思考和贡献。

一、庄子的虚无观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虚无被看作是一种解脱和自由的境地。

庄子强调个体应超越客观世界的所见所闻,通过放下执着和欲望,达到超脱人事的自在境地。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弃对现实存在的执着,摆脱对权力、地位、名誉等虚幻的欲望与束缚,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庄子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阐述了虚无观的深刻内涵。

他比喻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广阔空间中,与万物和谐共处。

他相信虚无境地中的自由与宽广,可以使人解放心灵,放下对世俗的追求,从而达到德行的深化和内心的宁静。

二、庄子对自由的探索自由在庄子的哲学中是追求的目标之一。

庄子认为,个体应该摆脱社会和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他主张个体应该超越社会和权力的压力,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

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是他对自由的一种具体表达。

他认为个体应该“无为而治”,即个体在内心的自由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并非与他人、事物的冲突,而是一种超越个体自己的存在状态。

只有在内心的自由状态下,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真理和道义的存在。

三、庄子对自由实践的启示庄子的虚无和自由哲学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充斥着争斗、利益和压力,庄子的哲学思想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寻求自由的路径。

首先,庄子的虚无观可以帮助人们超越物质欲望的追求,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物欲操控,庄子的虚无观提醒我们要摆脱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状态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庄子的自由观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争斗和竞争,以和谐的姿态面对社会和他人,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

庄子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庄子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庄子哲学与人生的思考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生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庄子的哲学观点以自然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为核心,他提出了“无为而治”、“太平无象”等著名论述,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人生、面对人生问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虚无观与自然主义庄子的哲学观点以虚无观为核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由自然而生,没有绝对的真理。

他主张通过放弃一切外在的束缚,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的本真自我。

他以自然界的演化和变化来解读人生,将人生和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条河流,顺着自然的走向流淌,不要人为的干预,享受自然的奔流与变化。

二、相对主义与主观价值庄子提出了相对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念都是主观的,没有绝对的公正和客观标准。

因此,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时,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要以自己的心境和主观感受来判断。

从庄子的角度来看,人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意义,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去寻找和定义人生的意义。

三、怀疑主义与思辨精神庄子的哲学观点中又蕴含了一种怀疑主义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和认知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绝对相信所见所闻,要怀有怀疑和审慎的态度。

在人生的思考中,我们应该用思辨的精神来面对世界,不要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审视和辨别。

四、无为而治与生活智慧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强调人应当顺从自然的变化,不要强迫自己去追求功名利禄,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他反对人们过于追求功利,倡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认为人生应当有所为,但并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个体的心灵安宁。

五、自由与放逐庄子主张人们追求自由和放逐的生活状态。

他认为社会的束缚和约束会使人失去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只有摆脱这些束缚,归回到本真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他以蝴蝶为例,认为蝴蝶在自由飞翔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真正的自由与快乐,而不会被外在的规则和约束所拖累。

庄子人生观解析

庄子人生观解析

庄子人生观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人生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认为人生的真正境界在于与自然同归于尽。

以下是对庄子人生观的解析。

庄子人生观的核心是追求自由和自在。

他相信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不受外界的束缚和约束。

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意味着人应该像自由自在的游鱼一样,舒心自在地生活。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超越形式和限制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劳累和追求功利,而是顺其自然地生活。

他提倡“无为”并不是指消极面对生活,而是要让自己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随遇而安,不做刻意的追求和抗拒。

这样才能在人生中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境地。

庄子人生观中的一大特点是虚无主义。

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名利、权力和社会规范的追求,追求无为而治的宁静和自在。

他通过借助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认为人生没有固定的规则和真理,一切皆是虚幻而无常的。

他的虚无主义观点不是消极的否定世界,而是超越世俗的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庄子的人生观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摆脱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和束缚。

他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借助于蝴蝶梦、胡蝶之梦等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和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总之,庄子的人生观强调追求自由、自在、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基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人生是一种无常和虚无的存在,人应该超越名利和功利的追求,追求无为而治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的人生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和生活方式,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庄子的“虚无主义”价值观
作者:李汉兴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06期
【摘要】对于价值观问题,庄子从否认主流价值开始,最后否认一切价值,走向了虚无主义。

而理性主义的态度应该是既承认主流价值,同时也不否认多元论。

【关键词】审美观;伦理观;虚无主义;心灵自由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尽管价值观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究其核心问题,是审美和伦理问题。

相对于认识论的客观标准问题,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主观的标准。

对于庄子在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

怀疑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一问题只能在认识论范围内解决。

如果用价值观来佐证庄子的怀疑论,会使问题变得似是而非。

只有将庄子的价值观和认识论分离,
我们才能厘清庄子的思想体系。


人的内在需求是构成一切审美的基础,所以说,审美问题属于价值问题。

对于一个审美对象,究竟美与不美,是以人的内在标准为前提的。

人的内在需求会因人而异,因而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

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1]在一定程度上,鲁迅在审美问题上是坚持相对主义的。

和相对主义不同,不乏有人在审美上坚持绝对主义,典型的就有形式主义美学和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

比如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在几何关系中寻找美,18世纪英国艺术理论家荷迦兹提出,美是由形式的变化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相互制约产生的,启蒙运动时期德国艺术家文客尔曼声称,真正的美都是几何学的。

形式主义美学在本质上是把价值问题真理化、科学化,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符号论美学试图探索跨文化、跨历史的审美形式,最后被证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用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来归类庄子的美学观,毫无疑问,庄子的美学观首先属于相对主义范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至乐》)
价值问题本身就是多元和主流的统一,所以,庄子在审美问题上以相对主义立论,有其合理的一面。

如果放在具有东方专制文化的背景下,庄子的相对主义更是难能可贵的。

在庄子看来,既然审美意象不具有绝对性,那么在这一方面的偏执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得意忘象”是庄子审美上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德充符》)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是之谓才
全。

”(《德充符》)
在现实的人生中,声色犬马确实是一种陷阱。

超越“形式”走向“心灵”,也可以说成是一种解脱。

由此而引发,庄子的“以丑为美”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无论是美的执著还是丑的执著,皆停留在皮相层面。

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德充符》)
这种矫枉过正的走向,不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不期精粗、不期美丑才是庄子的核心思想。

如果我们能够从庄子审美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出发,避开“以丑为美”审美观对问题分析的纷扰,我们就不难理解庄子在审美问题上的最终归宿。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山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知北游》)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天道》)
从摆脱感性形式走向心灵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超越,庄子哲学,是纯粹的心灵哲学。

然而,离开感性形式,是不能谈美的。

一旦走上纯粹的心灵体验,审美问题则走向虚无主义。

不抛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我们是无法理解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讲审美,不是为美而美,更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他试图通过审美上的不确定性,论证审美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最终让心灵从审美的陷阱上解脱出来。

因此不难理解,庄子为何不单独谈论美的问题,更不象孔子,热衷于音乐和诗。


庄子在伦理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态度,和老子是不同的。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第十九章)老子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批评道德教化的脆弱。

如果说,老子在伦理问题上的虚无主义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的动机,那么庄子的伦理虚无主义则走向超功利。

庄子比孔子晚一百五十年,以周礼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进一步沦落。

孔孟时代,人们多少有一些救世心理。

到了庄子,人们渐渐绝望了。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时恣纵而不傥,不以奇见之也。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人世间》)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胠箧》)
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仅仅是庄子对伦理价值思考的起点,抑或是庄子反思伦理问题的原动力。

如果仅仅停留在社会批评问题上,老庄的伦理观区别就不大了。

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堕落是少数人的问题,人们不会去反思道德问题。

如果整个社会发生群体性的道德堕落,人们会反思道德价值的有限性。

如果以积极的态度以救时弊,人们很可能采用严刑峻法整治社会。

然而庄子走的是一条相反的路径。

他不仅仅批评当时的道德沦丧,进而怀疑、否定一切道德价值的意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鲁迅说过:“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

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2]魏晋的道德沦丧,人们批评的仅仅是名教。

不过魏晋时期,人们还是有期许的,更没有彻底否定道德价值本身。

在某种程度上,庄子和尼采相似。

尼采从批评基督教的道德开始,最后否定一切道德价值。

然而,庄子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批评者,也不仅仅是一个非道德主义者。

他最终要说的,乃是道德评判是心灵的负累。

超越道德评判,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
乎?(《大宗师》)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

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骈拇》)
如果从道德的起源看,道德确实是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道德是以人的内在价值需求为基础,最后异化为外在的规范。

道德评判不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

人们必须面对社会舆论和自己的良知,人生的痛苦和世间的纷争往往也由此引起。


胡适说:“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

”[3]在庄子看来,人生是一场悲剧。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摩,其形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夫!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
在现实中,人们要面对自己的生活。

在悲剧性的人生中何以找到幸福,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追求。

在庄子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怀疑一切价值,否定一切价值。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恶乎可?可于可。

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齐物》论》)
面对现实的苦难,庄子以一种绕口令的语言来排解。

当人们对现实无可奈何时,寻求心灵的解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使置身于当今的现实人生,也不可过分谴责!
综上所述,对于价值观问题,理性主义的态度既承认主流价值,同时也不否认多元论。

在这个问题上,庄子从否认主流价值开始,最后否认一切价值,走向了虚无主义。

对于真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两个无可回避的问题。

庄子在对待真理问题上的怀疑主义和对待价值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是并行不悖的,两者服务于一个目的:心灵的逍遥。

同时,这也是整个庄子体系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2]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3]胡适.人生大策略.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李汉兴(1968-)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