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和pc机历史和结构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组成结构

1879: 一个调查委员会开始研究分析机是否可行,最后他们 的结论是:分析机根本不可能工作。此时Babbage 的结论是:分析机根本不可能工作。此时Babbage 已经去世 了。调查之后,人们将他的分析机彻底遗忘了。但Howard 了。调查之后,人们将他的分析机彻底遗忘了。但Howard Aiken 例外。 1885: 这时期更多的计算机涌现出来。如美国、俄国、瑞典 这时期更多的计算机涌现出来。如美国、俄国、瑞典 等。他们开始用有槽的圆柱代替易出故障的齿轮。 1886: 芝加哥的Dorr E. Felt (1862-1930),制造成了他的计算 芝加哥的 (1862-1930),制造成了他的计算 机。这是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而且速度非常快,按 键抬起,结果也就出来了。1889: Felt推出桌面印表计算器。 键抬起,结果也就出来了。1889: Felt推出桌面印表计算器。 1890: 1890美国人口普查。1880年的普查人工用了7年的时 1890美国人口普查。1880年的普查人工用了7 间进行统计。这意味着1890年的统计将会超过10年。美国人 间进行统计。这意味着1890年的统计将会超过10年。美国人 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的效率。 Herman Hollerith,建立制表机公司的那个人,后来他的公 Hollerith,建立制表机公司的那个人,后来他的公 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 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 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仅用了6 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仅用了6个周就得出了准 确的数据(62622250人)。Herman Hollerith大发其财。 确的数据(62622250人)。Herman Hollerith大发其财。 189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William S. Burroughs (1857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 (18571898),制作成功了一台比Felt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真正开创 1898),制作成功了一台比Felt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真正开创 了办公自动化工业。 1896: Herman 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微机原理的发展史

总的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自从1964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
根据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发展已经历了四代,现在正向第五代计算机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
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与案件。
第二代:晶体管时代。
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开始使用磁盘,并提供了较多的外部设备。
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
计算机采用了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用半导体存储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技术。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计算机全面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开始向巨型和微型发展。
微型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开发和使用,将计算机的生产和应用推向了新的高潮。
2.8255A的实验设计概论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因为其输入和输出电平与TTL完全兼容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通过8255A并行接口可连接两个或多个系统构成相互之间的通信或系统与外设之间通过8255A交换信息等。
交通灯的实验可以让我们在掌握8255A 典型应用电路的接法、工作方式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以致用。
3.8259A的实验设计概论8259A的中断管理功能很强,单片可以管理8级外部中断,在多片级联方式下最多可以管理64级外部中断,并且具有中断优先权判优、中断嵌套、中断屏蔽和中断结束、中断触发等多种中断管理方式。
通过运用其中断特性,进行简单的单级中断控制实验。
在实验中掌握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4.典型的输入输出芯片1.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8251A是一种可编程的通用同步/异步接受发送器,用于CPU与外设之间的串行通信接口,通过编程可选择同步和异步的工作方式。
2.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8255A是一个40个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采用单一的+5V 电源供电,其输入和输出电平与TTL完全兼容。
3.可编程技数器/定时器8253A8253A是一种外围电路,它可以通过软件方式设定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各种形式的时间延迟信号,一满足各类系统提出的不同时间的要求4.DMA控制器:8237A8237A是一种高性能可编程的DMA控制器,每个集成电路上有4个独立的DMA 通道,可分别独立编程,实现外围设备与内存、内存与内存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5.中断控制器:8259A8259A是一种专门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而设计的集成电路。
微机原理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总结词
集成电路计算机
详细描述
第二代微型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采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体积 减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
第三代微型计算机
总结词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详细描述
第三代微型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体积进一步减小,性能和可靠 性得到显著提升。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 总线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速度和可靠
线三类,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 性等,带宽越大,传输的数据量越大;
总线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 速度越快,传输效率越高;可靠性越高,
传输控制信号。
数据传输越稳定可靠。
03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
微型计算机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 用非常广泛,如天气预报、地震 数据处理、航天器轨道计算等。
智能化
微型计算机正朝着具有更多智 能功能的方向发展,例如机器 学习、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 。
便携化与移动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微型计 算机正变得越来越便携,满足
人们在移动中使用的需求。
微型计算机的未来展望
量子计算
神经网络计算机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微型计 算机可能会采用量子处理器,实现更强大 的计算能力。
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未来的 微型计算机可能会具备更高级的智能处理 能力。
生物计算机
可穿戴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利用生物技术的优势,未来的微型计算机 可能会采用生物材料构建,具有更低的能 耗和更高的运算效率。
随着可穿戴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普及,未 来的微型计算机将会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型计算机与pc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配上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存储器、输 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 机。微型计算机自出现以来,便以其集成 度 高、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价格廉、 灵活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防、 航空航天、海洋、地质、气候、教育、经 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
什么是微型计算机 (PC机)
微型计算机(PC机) 的结构 微型计算机(PC机) 的历史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也叫做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简称微机或 PC机。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1.易于使用 2.技术简单 3.价格低廉 微型计算机的用途 1.一般用作桌面系统 2.个人事务处理 3.网络终端
主板 用途: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 位置:主机箱内 特点:基于总线的扩展槽 主板的配置: CPU插座 芯片组(南桥、北桥) 储存器插槽 AGP插槽 总线插槽 串、并行口 电源、键盘、鼠标、硬盘、软盘、 CD-ROM等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CPU) 用途:通过对数值的处理和各种逻辑、控制运算实现计算机的功能。 位置:主板CPU插座 CPU 的组成部分 算术逻单元ALU 寄存器组 控制单元 处理器系统 CISC RISC Pentium处理器
输入设备 用途:将外部信息转变为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位置:外部设备,通过外接端口与计算机相连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触摸屏,光笔
输出设备 用途: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 位置:外部设备,通过外接端口与计算机相连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
1946
1958
现今
1964
1971
内存条 用途: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位置:主板上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小编推荐你不可不知的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让你更加了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的名称叫ENIAC(埃尼阿克),是电子数值积分式计算机(The Electronic Numb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的缩写。
它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虽然它还比不上今天最普通的一台微型计算机,但在当时它已是运算速度的绝对冠军,并且其运算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以圆周率(π)的计算为例,中国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利用算筹,耗费15年心血,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
一千多年后,英国人香克斯以毕生精力计算圆周率,才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
而使用ENIAC进行计算,仅用了40秒就达到了这个记录,还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误的。
ENIAC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ENIAC诞生后,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进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的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摘要自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便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小型、廉价、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换代,先后经历了80286、80386、80486乃至当前的80586(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阶段,并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性以及易用性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的飞跃,便携式计算机更是以小巧、轻便、无线联网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现状发展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Ⅰ。
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
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
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和PC机----历史和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历史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 Intel4004,以其为核心组成了一台高级袖 珍计算机。随后出现的Intel4040,是第一 片通用的4位微处理器。随后又制成8008微 处理器及由它组成的MCS—8微型计算机。 第一代微型机就采用了PMOS工艺,基本指令 时间约为10~20µS,字长4位或8位,指令系 统比较简单,运算功能较差,速度较慢,价 格低廉。
PC机的历史
三年后,1984年IBM推出了PC AT 5170,当时配置了6MHz的Intel 80286处理器,最高配置512KB ARM, 1.2MB、5.25英寸的软盘以及改进后 的键盘输入系统,更实用的操作方 式,更高效的运行速度,使个人电 脑开始流行于商务市场。
PC机的历史
与此同时,伴随硬件的发展,笔 记本电脑也相继出现、并且发展迅 速。在1986年IBM公司发布了PC convertible 5140笔记本,虽然重 量达到5.5Kg,作为世界上首台可通 过内置电池工作的计算机,最业界 影响甚为广泛,从此笔记本内置电 池便成为设计标准使用至今。
结构
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的最重要特点是总 线(Bus)结构。它将信号线分成三大类, 并归结为数据总线(Date Bus)、地址总 线(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这样就很适合计算机部件的模块 化生产,促进了微计算机的普及。微型 计算机的总线化硬件结构图如图所示。
未来发展趋势Biblioteka 结构计 算 机 系 统
硬件 系统 软件 系统
处理器系统(主机) 存储器系统 外部设备 系统软件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 编程语言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 办公软件 其他应用软件
结构
按传统定义,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大部 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 和输出设备组成,其中存储器又分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和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 备统称为外围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 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 展,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中的运算器和控制 器已经能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就 是微处理器(Microproeessor),又称微处 理机。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

微型计算机发展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自1981年美国IBM 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微型机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怏捷、性价比高、轻便小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快速换代,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还是易用性等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飞跃。
便携机更是以使用便捷、无线联网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CS-4诞生后,一直到现在,微机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一般以字长和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为划分标志,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1~1973)主要是字长为4位的微型机和字长为8位的低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的典型微处理器有: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及随后的改进版4040,它们都是字长为4位的。
在随后的第二年,Intel又研制出了字长为8位的处理器芯片8008,集成度和性能都有所提高。
8008采用P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48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0~50uS,时钟频率为500KHz,集成度约为3500晶体管/片。
第二个阶段(1973~1978)主要是字长为8位的中、高档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I8080、I8085、Motorola公司的M6800、Zilog公司的Z80等。
以I8080为例,I8080采用NMOS工艺,字长8位,基本指令70多条,基本指令周期为2~10uS,时钟频率高于1MHz,集成度约为6000晶体管/片。
第三个阶段(1978~1985)主要是字长为16位的微型机。
这一阶段典型的微处理器芯片有:Intel公司的8086/8088/80286、Motorola公司的M68000、Zilog公司的Z8000等。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和PC机比较 ENIAC PC机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2 计算机特点 1、具有逻辑判定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 2、运算速度快 3、计算精度高 4、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3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 5、办公自动化 6、人工智能§4 计算机组成一、PC机硬件基本配置 1、主机:机箱、电源、主机板、CPU、内存、接口卡、硬盘、软驱、光驱 2、显示器 3、键盘、鼠标 4、音箱、打印机二、PC机主要部件与技术指标1、 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做在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中,称为中心处理器CPU,也即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用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并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CPU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档次;反映CPU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主频与字长; 1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bit ,它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运行速度; 2主频: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单位是MHz;主频越高,CPU速度就越快; PC 机中用过的CPU CPU 字长位主频MHZ 兼容芯片 8088 准16 位 5 80286 16位 7~15 80386 32位 20~33 AMD、IBM、Cyrix 80486 32位 25~100 5X86 Pentium586 64位 66~166 6X86、K5 Pentium MMX 64位 166~233 PⅡ赛扬 64位 233~600 K6 PⅢ 64位 600~800 K72、主机板主机板上有CPU插座、内存插座、ROMBIOS、 CMOS及电池、输入输出接口和输入输出扩展槽系统总线等PC机的主要部件;不同档次的CPU需用不同档次的主机板;机板的质量直接影响等PC机的性能和价格;流行的主机板生产厂家有华硕、技嘉等3、内存储器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中的信息是用“1”和“0”组成的二进制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二进制位为1 bit比特 ; 存储器所能容纳的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度量单位是“字节”BYTE;八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 1 KB千字节 = 1024 字节 1 MB 兆字节 =1024 KB 1 GB千兆字节 =1024 MB 内存储器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PC机的内存做成内存条形式,目前流行的内存条容量有64MB,128MB;不同档次PC机的内存条不兼容引脚;4、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用来存储大量的暂时不处理的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在停电时能永久地保存信息; 最常用的外存储器是软磁盘、硬磁盘和光盘; 硬盘:其特点是固定密封、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磁盘片和驱动器做在一起;又叫固定盘;硬盘是PC机主要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用户数据等存放的地方;目前流行硬盘的容量有6、3、8、2、10、15GB等;闻名品牌有IBM、 Seagate 希捷、Quantum昆腾、Maxtor 钻石等软盘驱动器:软盘容量小、速度低,但价格便宜、可脱机保存、携带方便,主要用于数据后备及软件转存;目前PC机所用的软盘都是3.5英寸软盘,容量为1.44MB;在3.5英寸磁盘中写保护口打开时为写保护; 光盘驱动器:目前PC机所装的光盘都是只读光盘CD-ROM,速度为24速到40速;5、键盘和鼠标器 1键盘:键盘一般使用101~104键,有大小两种插口,某些品牌机使用小插口; 2鼠标: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一般使用比较便宜的机械式鼠标;插口有矩形COM 口和小圆形两种,某些主机板没有小圆形鼠标插座;6、显示器显示器:除了笔记本电脑使用液晶显示器以外,台式机一般使用与电视机相似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目前PC机都采用彩色显示器,大小为14、15及17英寸; 显示卡:显示器需要通过显示卡与主机相连,若用于图象处理或大型游戏,需采用较好的显示卡;7、打印机针式打印机:价格低,但噪声大,打印质量差; 喷墨打印机:价格低,噪声小,打印质量好,可打印彩色,适合家庭使用,但消耗费用高墨盒贵; 激光打印机: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噪声,价格高,难实现彩色打印;8、机箱与电源机箱有立式与卧式两种,目前PC机的机箱与相应电源及主板配套都是ATX机箱,具有节能功能,其开关为软开关按钮,关机时机内还带电;几年前的机箱则是AT机箱,采用硬开关;9.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技术是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各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 多媒体的硬件设备有光驱、声卡、音箱、图象采集卡、电视卡、触摸屏等;目前一般的家用机都有前三项部件,可以播放音乐和电影VCD;三、软件系统1、软件定义所谓软件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系统和文档资料;它和硬件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软件的硬件称为“裸机”,没有任何用处;同样的硬件,配置不同的软件,其功能也大不一样;如DOS与Windows;2、计算机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治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以及开发其它软件的软件;有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支持软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操作系统,它是控制和治理计算机的核心;用来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进行统一的治理和调度;它也是人和计算机的操作界面,我们使用计算机就是和操作系统打交道,我们学习使用计算机就是学习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等;目前普遍使用Windows 98/95; 应用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如财务软件、学籍治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可以由用户自己编制,也可以由软件公司编制;如 Microsoft office 就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包,包括字处理软件 Word、表格处理软件 Excel、演示软件 Powerpoint等;第二章 Windows98 §1 Windows98 入门一、Windows98的启动和退出 1、启动:打开电源开关后等待一分钟左右,系统自动进入Windows 98登录界面,用鼠标左击确定按钮或按键盘上的Enter键; 2、退出:先退出所有应用程序,再按Alt F4键或用鼠标依次左击:开始按钮→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是注重:不要在退出Windows 98以前直接关机或按“Reset”按钮二、Windows98基本界面1、桌面2、图标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3、开始按钮:程序、查找、文档、运行、帮助4、任务栏:任务按钮:快速启动栏中英文输入法标志时间标志§2 Windows98基本操作功能键盘区编辑键区打字机键盘区 fficeffice" /> ○○○一、键盘介绍 1、Enter 键:回车,确认命令、段落结束换行 2、Shift 键:换档,按下此键,可输入表示上档符号或改变字母大小写; 3、CapsLock键:字母锁定,按此键可切换字母大小写;注重对应的CapsLock 指示灯; 4、放弃键Esc:放弃操作; 5、空格键:产生一个空位置; 6、删除键Delete: 删除选中对象或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7、插入键Ins:插入/替换状态切换; 8、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9、PgDn/ PgUp:屏幕画面向下/上翻滚一页; 10、Tab键:输入制表符,使光标进一大格; 11、Home/ End :光标移到行首/行末; 12、光标键:光标上、下、左、右移动; 13、控制键Ctrl及变换键Alt :通常和其它键配合来实现非凡功能,如快速功能选择等; 14、功能键:F1~F12二、鼠标操作 1、左击单击:选中某个对象或启动按钮 2、双击:启动某个对象选中 Enter 键 3、右击:启动快捷菜单 4、拖动:按住左键不放,移动鼠标把对象拖到某个位置再松开;可改变对象位置或大小;三、开始菜单 1、程序:显示可运行的程序清单 2、文档:显示近段时间打开过的文档 3、设置:对计算机进行设置 4、查找 5、帮助 6、运行 7、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四、桌面图标的操作 1、排列图标:右击桌面→排列图标→按名称等 2、图标换名:右击图标→重命名→输入新名字 3、删除图标:左击图标→Delete 4、增加图标:右击桌面→新建→快捷方式 5、运行:双击图标 6、改图案:右击图标→属性→快捷方式→更改图标→选取合适图案→确定--------------------------------------------------------------------------------§3 Windows98应用程序简介一、Windows98应用程序 Windows98应用程序有记事本、写字板、计算器、画图、游戏等; 启动步骤:开始→程序→附件→应用程序二、窗口特性 1、控制菜单图标:窗口左上角,左击此图标有一菜单; 2、标题栏:窗口最顶端 3、最大化还原、最小化、关闭按钮:在窗口右上角,最大化按钮是三个按钮的中间一个,可把窗口扩大成跟桌面一样大,扩大后此图标变成还原按钮,还原按钮可把窗口还原成扩大以前的大小;最小化按钮是三个按钮的左边一个,它可把窗口缩小并放在任务栏上,要把最小化后的窗口还原,只要用鼠标左击任务栏上相对应的窗口;关闭按钮是最右边一个,用来关闭窗口; 4、菜单栏 5、工具栏 6、垂直、水平滚动条 7、状态栏三、活动窗口与非活动窗口: 1、活动窗口:可以在其中进行操作的窗口叫活动窗口,每个时间只有一个活动窗口,活动窗口标题栏为兰色; 2、活动窗口的切换:单击非活动窗口、单击任务栏、 Alt Tab 、 Alt Esc四、退出程序单击关闭按钮、双击控制菜单图标、文件→退出;五、计算器 1、启动步骤: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2、类型选择:查看→标准型/科学型六、游戏 Windows98的游戏有扫雷、纸牌、空档接龙、红心大战 1、启动:开始→程序→附件→游戏→游戏名 2、学习游戏方法:帮助→帮助主题→目标/规则/显示§4 记事本及中文输入一、进入记事本:1、进入: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进入记事本并新建一个”无标题“文档;2、记事本的文档:用记事本所写的文章称为文档;记事本的文档是一个纯文本文件.TXT,即只有文字及标点符号,没有格式;3、记事本的文档操作: 1新建文档:文件→新建 2打开文档:文件→打开→选择要打开文档的路径即文件保存在计算机里的位置→找到并选中此文档→打开 3保存文档:文件→保存→选择要文档保存的路径→在文件名一栏中输入文档的名称→保存;只在第一次保存时需进行后四步操作; 4另存为:操作跟第一次保存操作相同,另存为操作是把原文档更换文档名称或文档路径后重新存储;二、中文输入法1、中西文的切换: 1中西文的切换:按 Ctrl 空格键或则单击任务栏的文字切换按钮En →选择输入法 2中文输入法切换:按Ctrl Shift键或则单击任务栏的文字切换按钮En→选择输入法2、输入法状态图标 1输入法标志 2输入法切换 3全/半角切换 4中/西文标点切换 5小键盘三、智能ABC输入法 1、智能ABC输入法的两大特点:音形混合、智能词组 2、智能ABC输入法的帮助获得:右击输入法标志→帮助→双击输入法入门 3、智能ABC输入法的输入过程: 1小写状态 CapsLock指示灯不亮,输入法标志不是“A” 2按拼音或音形混合规则输入代码 3按空格键,从汉字列表中选择所需的汉字,若找不到可按“=/-”或“PageUp/Down”键翻页 4、智能ABC音形混合输入 1规则:汉字的声母加一到两个笔划代码八笔划; 2八笔划代码表笔形代码笔形笔形名称实例注解 1 一P 横提二、要、厂、政“提”也算作横 2 │竖同、师、少、党 3 ノ撇但、箱、斤、月 4 、è点捺写、忙、定、间“捺”也算作点 5 ┐折竖弯勾对、队、刀、弹顺时针方向,多折笔画,以尾折为准,如“了” 6 L 弯匕、她、绿、以逆时针方向,多折笔画,以尾折为准,如“乙” 7 十Î叉草、希、档、地交叉笔画只限于正叉 8 口方国、跃、是、吃四边整洁的方框取码时按照笔顺;含有笔形“十7”和“口8”的结构,按笔形代码 7 或 8 取码,而不将它们分割成简单笔形代码 1~6 ; 5、音形混合输入例宁 n44 波b44 山s2 国g8 家j44 地d71 6智能词组输入能用词组的地方,尽量用词组输入全拼音或音形混合;原来词组库没有的词组,可以自己创造,新词用过后,能自动记忆,可以和基本词汇库中的词条一样使用;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z’hrmghg 注重: 1当无法区分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时,两字之间用分隔符“‘”分开,如“中华”z'h;“平安”p'an; 2在新词输入选择过程中,假如结果与用户需要不符,可用退格“←”键进行干预后重新选择; 7、非凡符号输入方法右击小键盘→选择单击符号类→单击小键盘 8、智能ABC属性设置方法右击智能ABC标志→属性设置四、文本文档的修改 1、光标的移动: 1利用光标上、下、左、右箭头键可使光标移动一格; 2Home键:光标移到一行最前面; 3End键:光标移到一行最后面; 4PageUp及PageDown 键:上/下翻一页; 5鼠标单击字符位置; 2、滚行及翻页光标不动:鼠标单击滚动条 3、插入字符:可与输入一样在文本的光标前面插入任意字符; 4、删除字符:用退格“←”键可删除光标前面字符,用“Delete”键可删除光标后面字符;五、文本块操作—文本的选择、剪切、复制、与粘贴所谓文本块指的是把指定的某部分文本以反白显示选中,然后进行移动或拷贝; 1、文本块的定义选中: 1拖动鼠标:移动鼠标到要选的文字块头,按下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文字块尾再放开,使文本以反白显示; 2光标键移动到要选的文字块头,按下Shift键不要放,然后移动鼠标到文字块尾单击; 2、文本块操作 1文本块的移动:选中文本→编辑→剪切→光标移到目标位置→编辑→粘贴 2文本块的复制:选中文本→编辑→复制→光标移到目标位置→编辑→粘贴 3、关于剪贴板剪贴板是内存中一块非凡的区域,可以把选中的文本或其它对象保存到剪贴板中,再把它们粘贴到目标位置; 剪切:把选中对象移到剪贴板,原来内容消失; 复制:把选中对象移到剪贴板,原来内容仍存在; 粘贴:把剪贴板内容移到目标位置,剪贴板内容仍存在; 剪贴板中只能存放一个内容,新的一次剪切或复制,都会使剪贴板的内容改变; §5 画图一、画图程序的启动:开始→程序→附件→画图二、画图窗口 1、菜单栏 2、工具箱 3、颜料盒:在绘画中,我们经常要改变颜色;为改变颜色,我们可以移动鼠标到颜料盒的任何一种颜色,单击左键指定前景颜色或单击右键指定背景颜色; 4、状态栏:在上面会显示各种工具的作用及坐标位置; 窗口内容的隐藏与显示:查看→工具箱 /颜料盒 /状态栏三、利用工具箱画图 1、文字输入 1输入过程: 1单击“文字”工具工具框的“A”处 2用鼠标在绘图区中拉出一个虚线文字 3在文字框光标位置输入汉字或西文字符 2利用字体工具栏改变字体:字体、大小、加粗、倾斜、下划线、竖排 3改变其颜色:左击颜料盒的对应颜色注重:鼠标在文字框外面点一下,文字框消失,结束这次文字输入过程;字体大小及颜色都不能改变了; 2、画各种线条和图形 1单击工具箱的相应图标铅笔、刷子、直线、矩形、椭圆、多边形 2按下左键并拖动鼠标,使线条或图形足够大小,松开左键即可; 3单击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可改变线条粗细或图形外形设置; 4左击颜料盒的对应颜色可改变图形的颜色; 3、喷枪和颜料罐 1喷枪:用喷枪在绘图区中点一下,该处就会出现一簇彩色细点,其大小和颜色由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和颜料盒设定; 2颜料罐用颜色填充:用颜料罐在一个封闭图形中点一下,该图形就被颜料盒设定的颜色填充;若点在不封闭图形上,整个绘图区就会被颜色填充; 4、图形擦除 1利用工具框的橡皮,可擦除绘图区中的图象,橡皮的大小可用鼠标在工具箱下面的选择栏选择; 2橡皮擦除以后的颜色即“背景颜色” 3擦除绘图区中的全部图象:编辑→全选→Delete或图象→清除图象 5、对图形的细微处进行修正:利用放大镜放大图象后再用铅笔修正擦除可将前景色设成背景颜色后再修正; 6、取色:此工具可将现有图象中的某一点颜色设成前景色;四、块操作 1、块定义:单击“选定”或“任意外形裁剪”工具,绘图区的鼠标变为十字形;移动鼠标到要裁剪的矩形块的左上角,按下左键往右下角拖,会出现一个虚线方框,松开左键,方框里面的内容就被选定为图象块; 2、块移动与块复制将鼠标移到块内任意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图形块跟着移动,松开左键,图形块即固定在那里;在拖动鼠标时按Ctrl键,即可复制块内容; 或:编辑→复制→编辑→粘贴 3、块删除:按Delte键可删除所定义的块内容;五、图象变换利用图象菜单可以对已有的图象进行变换; 1、翻转/旋转选定图象→图象→翻转/旋转→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确定;若不选定图象块,则对整个图象翻转; 2、拉伸/扭曲:选定图象块→图象→拉伸/扭曲→水平/垂直→输入大小值→确定; 若不选定图象块,则对整个图象变换; 3、撤消前一次操作:编辑→撤消六、图象属性设置: 1、设置画面的大小:图象→属性→选择大小单位一输入宽度与高度值→确定; 2、设置图象颜色黑白或彩色:图象→属性→黑白/彩色→确定;七、把其它图象文件粘贴到画图窗口中编辑→粘贴自八、将图象设置为墙纸文件→设置为墙纸§6 资源治理器一、文件及其存放 1、文件:在 Windows 98中,所有信息程序、数据、文本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磁盘上的;文件是一组信息的有序集合; 2、文件名: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可以用英文或汉字取,最好不超过4个汉字8个英文字母多数文件还有一个扩展名,扩展名表示这个文件的性质:如.DOC是Word文档;.EXE或是程序文件; 3、文件夹:文件存放在文件夹中,在DOS中叫子目录; 4、树形目录结构:为了有效的组织文件存放,文件夹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每个磁盘的根部可以直接存放文件,叫做根目录;根目录下面还可放子目录文件夹,子目录下面还可再放子目录文件夹……二、文件及文件夹的治理——资源治理器文件及文件夹是PC机的重要软件资源,它们可以用资源治理器或“我的电脑”来治理; 1、资源治理器的启动鼠标右击“我的电脑”→资源治理器或:开始→程序→资源治理器或:鼠标右击“开始”→资源治理器 2、资源治理器窗口:除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外其工作区分为左、右两栏,左边为目录树窗口,右边为文件窗口; 3、目录树的打开与收缩:单击文件夹左边的“”或“-”; 4、文件的四种查看形式:通过“查看”菜单或工具栏选择 1大图标 2小图标 3列表 4具体资料:可显示文件名、文件大小、类型及修改建立时间;三、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和查找 1、浏览:可通过我的电脑或资源治理器查看文件太多时可使用滚动条; 2、查找: 1知道文件存放位置的可浏览我的电脑或资源治理器; 2只知道名称、不知道存放位置的,可使用开始菜单中的查找功能:开始→查找→选择搜索区域一输入查找名称→开始查找;名称不全面的可用“”或“”来代替;“”表示一串字符串;“”表示一个字符;如查找以“S”开头的文件即在查找名称框中打入S.四、对象文件或文件夹的选择单击对象,使它变成兰底白字,叫做这个对象被选中;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改名、删除、移动、复制等所有操作,都需要先选中对象; 1、选择对象 1单击对象,可选中一个对象; 2在单击对象时,按住Ctrl键,可选中多个对象; 3若要选中一片对象,可先单击最前面的对象,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的对象,也可按住鼠标左键在对象区的右上角拖到左下角放开; 2、当前目录:单击目录树窗口的一个目录文件夹,该目录被选中文件夹打开这个目录称为当前目录;当前目录也显示在地址栏中;五、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删除、改名 1、新建:选定新建位置→单击文件/右击文件窗口→新建→文件夹/文件类型→输入文件/文件夹名 2、改名选中改名对象→右击→重命名鼠标在改名对象上多按一会放开 3、删除 1选中对象→按Delete/单击工具栏上删除按钮 2选中对象→单击文件/右击→删除六、文件及文件夹的移动与复制 1.移动 1选中对象→按住鼠标左键把它们拖到目的地在同一盘中 2选中对象→右击/常用工具栏/编辑菜单→剪切→目的地→粘贴; 2.复制 1选中对象→按住Ctrl键并用鼠标把它们拖到目的地; 2选中对象→右击/常用工具栏/编辑菜单→复制→目的地→粘贴; 注重:复制、剪切以后都要使用“粘贴”才有效果; 例把硬盘上的文件或整个文件夹复制到软盘 1使用前面文件夹复制的两种方法中的一个; 2选中对象→右击→发送→3.5英寸软盘A七、文件及文件夹的属性 1、属性查看 1选中对象→鼠标右键→属性 2选中对象→工具栏的属性按钮 2、属性种类:存档;只读;隐藏;系统八、其它操作 1、工具栏中的其它功能按钮:向上、后退、撤消、查看; 2、在资源治理器中直接启动应用程序文件及文档文件; 双击需启动的文件; 若文档文件没有对应的应用程序,系统会提醒你选择一个可对它进行操作的应用程序;而且以后始终用此程序打开这类文档文件相同的扩展名; 3、创建快捷方式 1利用在资源治理器创建快捷方式:按住鼠标左键将文件或文件夹拖到桌面上; 2在桌面上创建:右击桌面→新建→快捷方式→浏览→找到文件所在位置文件夹→打开→输入快捷方式名称→完成 3快捷方式的删除:选中图标→按Delete键九、硬盘的文件组织目录治理 1、根目录下只存放必需的系统文件 , 2、系统软件和用户自己的文档文件要存放在不同的子目录文件夹中,不要把用户文档放在系统软件文件夹中; 3、每个用户都要有自己的文件夹,当文件很多时要建立多级文件夹子目录,各种文档分别存放;4、当有多个逻辑盘时,系统软件与用户文件应存放在不同的盘上;一般C盘只存放系统软件; §7 改变Windows98的设置一、总的设置方法:一般可通过“控制面板”设置,进入“控制面板”的方法是: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或:双击“我的电脑”→双击控制面板;二、日期和时间的调整 1、设置界面的进入双击任务栏右边的时间标志控制面板→双击日期/时间 2、调整日期:选择年、月、日 3、调整时间:用拖动鼠标方法选中小时或分,然后从键盘输入;三、显示器及桌面主题的改变 1、设置界面的进入控制面板→双击显示/桌面主题, 或:右击桌面→属性 2、桌面背景及墙纸选择:显示属性→背景→墙纸→选择HTML文档或图片→确定 1利用“浏览”可使用其它图片文件作为墙纸; 2“显示”有“居中”、“平铺”、“拉伸”三种选择; 3、屏幕保护:显示属性→屏幕保护程序→选择屏幕保护程序→确定 1可调整等待时间最小1分钟 2可使用密码保护四、键盘的设置:控制面板→双击键盘字符重复延时及字符重复速度调整:“速度”“语言”对话页:同“输入法”设置对话框。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基本操作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和PC 机比较ENIACPC机耗资100万美圆600美圆重量30吨10kg占地150平方米0.25平方米电子器件1.9万只电子管100块集成电路运算速度5000次/秒500万次/秒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2计算机特点1、具有逻辑判定能力,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地进行工作2、运算速度快3、计算精度高4、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3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5、办公自动化6、人工智能§4计算机组成一、PC机硬件基本配置1、主机:机箱、电源、主机板、CPU、内存、接口卡、硬盘、软驱、光驱2、显示器3、键盘、鼠标4、音箱、打印机二、PC机主要部件与技术指标1、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做在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中,称为中心处理器(CPU),也即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用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并使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CPU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档次。
反映CPU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主频与字长。
1)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bit),它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运行速度。
计算机发展历程简介

计算机发展历程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7年):这个阶段是电子计算机的初期,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其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
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
这时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阶段(1958-1970年):这一阶段被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
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1965-1970年):这个阶段被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由晶体管过渡到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四阶段(1970年以后):从1970年开始,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开始作为主要电子器件被应用到计算机中,这个阶段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了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概念,使得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
同时,操作系统的发展也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更加广泛,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和办公室,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五阶段(目前):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化的计算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强调机器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处理数值计算,还具备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更高级的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
微型计算机和PC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结 构
微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是先分成硬件和软 件两大部分,然后再根据每一部分功能进一 步划分,如下图。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结构图
1. 硬件和软件
(1) 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是指组成 计算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 包括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 元件等组成的各种部件和设备。 (2) 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Software)是指为了运 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 种程序的总和。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 和应用软件。
1. 第一代微机
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 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后来出 现了许多兼容机。
2. 第二代微机
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 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它采用80286为CPU, 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3. 第三代微机
司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 Pentium(中文名“奔腾”)。Pentium实际 上应该称为80586,但Intel公司出于宣传竞争 方面的考虑,改变了“x86”传统的命名方法。 其他公司推出的第五代CPU还有AMD公司 的K5、Cyrix公司的6x86。1997年Intel公司 推出了多功能Pentium MMX。奔腾档次的微 机由于可运行Windows 95,所以现在仍有部 分在使用。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 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 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 机器为AppleⅠ。1978年初,他们又为 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如下图所示。
APPLEⅡ(苹果2)机
最早的苹果电脑
3. IBM PC的诞生
1981年8月12日,IBM正式推出IBM 5150, 它的CPU是Intel 8088,主频为4.77MHz,主机 板上配置64KB存储器,另有5个插槽供增加内 存或连接其他外部设备用。 它还装备着显示器、键盘和两个软磁盘驱 动器,而操作系统是微软的DOS 1.0。IBM将 5150称为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不久,“个人计算机”的缩写“PC”成为所 有个人计算机的代名词。
微机发展历史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VLSI、LSI)
1976年苹果计算机:集成电 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了小型化 的历程。
计算机硬件制造技术(核心部件)
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SI
大规模、超大规模SI
计算机分类
计算机发展趋势(自己完善资料)
微型化 巨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多媒体化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 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 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 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 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76年,DJS-183、184、185、186、 1804机研制成功。
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外存储器。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为百万—几百万次每秒,半导体存储器逐步取代了磁芯存储器的
主存储器地位、磁盘成了不可缺少的辅助存储器,
第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为几百万—千万亿次每秒,主存储器均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主要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 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 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 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 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 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 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 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摘要自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XT以来,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便以其执行结果精确、处理速度快捷、小型、廉价、可靠性高、灵活性大等特点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且技术不断更新、产品不断换代,先后经历了80286、80386、80486乃至当前的80586 (Pentium)微处理器芯片阶段,并从单纯的计算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处理数字、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在内的强大多媒体工具。
如今的微型计算机产品无论从运算速度、多媒体功能、软硬件支持性以及易用性方面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的飞跃,便携式计算机更是以小巧、轻便、无线联网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人士的喜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关键词:微型计算机现状发展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4年,罗伯茨用8080微处理器装配了一种专供业余爱好者试验用的计算机“牛郎星”(Altair)。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设计成功了他们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装在一个木盒子里,它有一块较大的电路板,8KB的存储器,能发声,且可以显示高分辨率图形。
1977年,沃兹尼克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个人计算机—-AppleⅡ,并“追认”他们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展示的那台机器为AppleⅠ。
1978年初,他们又为AppleⅡ增加了磁盘驱动器。
从微型计算机的档次来划分,它的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微机-—第一代PC机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3所示.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
第二代微机——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机的诞生.它采用80286为CPU,其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能力都大大提高。
第三代微机——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硬件基础

04
微型计算机的常用外设
打印机
• 打印机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外设之一,用于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以纸张或
其他介质的形式输出。
• 打印机的种类繁多,包括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针式打印机等,每种打印机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 喷墨打印机使用墨水将图像或文字打印在纸张上,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景;激光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墨粉将图像或文字打
CPU的性能指标包括主频、缓存、核心数等,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快;缓存越大, 数据存取速度越快;核心数越多,多任务处理能力越强。
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包括硬盘、闪存盘、光盘等, 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
内存储器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ROM(只读存储器),RAM用于 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ROM用于 存储固件程序和启动程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第三代
第四代
1982年,IBM推出第一台采用32位微处理 器的个人计算机,标志着微型计算机进入 32位时代。
1993年,Intel推出第一台采用奔腾 (Pentium)微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标志 着微型计算机进入高性能时代。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01
02
03
台式机
体积较大,性能优良,价 格适中,适用于家庭和办 公场所。
数据恢复
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确保 数据安全。
防病毒保护
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保护计算机免受 病毒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06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进步
处理器技术
随着摩尔定律的延续,处理器性 能持续提升,多核处理器、异构
《PC机历史简介》课件

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
个人电脑将扮演重要角色,智 能家居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得到 更广泛的应用。
个人电脑的再创新
个人电脑将持续创新,为用户 提供更强大、便捷的工具。
结束语
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历
史进步的标志之一
2 个人电脑的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我们期待个人电脑在技术与应用上的进一
个人电脑的兴起造就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PC机历史简介》PPT课件
探索PC机的历史发展,从第一台计算机到个人电脑的兴起,以及未来的趋势。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2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和商业领
域的重要工具。
3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ENIAC诞生,开启了电子计 算机时代。
大型计算机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大型计算机的使用成 为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关键。
个人电脑的兴起
IBM PC的问世
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 个人电脑,开启了个人电 脑革命。
个人电脑硬件技术的 发展
处理器速度、存储容量、 图形性能等不断提升,个 人电脑功能日益强大。
操作系统的演变与发 展
从DOS到Windows、 macOS、Linu理与排版
个人电脑使得文字处理 和排版变得更加高效和 便捷。
2 数据处理与管理
个人电脑为我们提供了 处理和管理数据的强大 工具。
3 多媒体应用和互联
网的出现
个人电脑的普及推动了 多媒体应用和全球互联 网的发展。
个人电脑的未来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个人电脑将进一步融合虚拟现 实技术,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 验。
步突破与创新。
微型计算机和PC机——历史和结构共26页文档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