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艺术网络教程教学设计
《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2024
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引言:朗诵艺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演绎传递情感,展示语言的美感和韵律。
本文将针对《朗诵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从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朗诵艺术。
概述:《朗诵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处理、表达和情感沟通能力。
通过学习朗诵技巧、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口才表达和情感传递能力,培养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正文内容:一、朗诵基本技巧1. 发音准确。
学生需要通过正音练习和语音纠音,提高发音准确性,使朗诵更加清晰、流利。
2. 语调把握。
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不同语调的运用,如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等,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3. 声音运用。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和运用原理,通过音量、音色、音调等的控制,使朗诵更富有感染力。
4. 身体表现。
学生需要通过身体语言的运用,如姿势、眼神、手势等,使朗诵更加生动、形象化。
5. 节奏感掌握。
学生需要学习节奏感的培养,通过合理的停顿和速度,使朗诵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
二、文学作品鉴赏1. 选择经典作品。
学生需要学习选择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如经典诗歌、散文等,通过鉴赏经典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 文学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不同文学表达方式,如抒情、描写、叙事等,提高朗诵的准确性和韵律感。
三、情感体验与表达1. 文学情感的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学习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2. 情感转化与传递。
学生需要通过表演和演绎,将自己的情感与学习到的作品相结合,使情感能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四、朗诵比赛与演出1. 比赛技巧与准备。
学生需要学习参加朗诵比赛的技巧和准备工作,如舞台表演技巧、选材与排练等,提高演出的质量。
2. 演讲演技的培养。
学生需要借助比赛和演出的机会,不断培养演讲演技,如情感传递、声音把控、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口才线上朗诵课教案设计
口才线上朗诵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提高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并传达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2.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深度。
3. 朗诵节奏的把握和表现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线上环境中进行朗诵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2. 如何通过线上课程进行情感表达和表现力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师通过线上视频课程,向学生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点,包括语音语调的运用、情感表达的方法、节奏的把握等。
2. 教师通过示范朗诵,让学生能够听到标准的朗诵表现,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模仿和练习。
3. 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进行朗诵练习,然后上传至网络平台,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课堂进行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并获得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安排:1. 线上课程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点,包括语音语调的运用、情感表达的方法、节奏的把握等,以及朗诵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教师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听到标准的朗诵表现,并进行解说和分析。
3. 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可以选择课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然后上传至网络平台,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线上课堂进行朗诵比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并获得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诵练习成果,包括录音作品和线上比赛的表现。
2. 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3. 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自信和表现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反思:1. 线上朗诵课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学生对线上朗诵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意见。
3. 教师对线上朗诵课程的改进和优化方向。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我们可以在线上环境中有效地进行朗诵课程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才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朗诵技巧课教案
朗诵技巧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朗诵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诵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艺术感。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朗诵的表达技巧和要素
3. 研究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4. 掌握适当的身体语言和姿势
5. 提升情感表达和感染力
6. 发展良好的语言技能和音韵美感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理论知识并配以实例演示
2. 进行朗诵训练和练
3. 配合故事、诗歌和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实践
4.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和反馈
5. 组织朗诵比赛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步骤
1. 介绍朗诵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
2. 分析朗诵的技巧和要素(15分钟)
3. 演示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10分钟)
4. 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练(20分钟)
5. 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感染力的训练(15分钟)
6. 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实践(20分钟)
7. 学生互相点评和反馈(10分钟)
8. 组织朗诵比赛和表演活动(20分钟)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的朗诵表达能力和技巧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对于朗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感的培养程度
六、参考资料
1. 《朗诵艺术教程》
2. 《朗诵技巧手册》
3. 朗诵相关文章和视频素材
该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朗诵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技能。
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指导。
朗读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网络环境下朗读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朗读网络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对象本方案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
四、教学资源1. 互联网资源:包括网络朗读教程、经典文学作品、朗读技巧视频等。
2. 互动平台:如在线课堂、微信群、QQ群等,用于师生交流、作业提交、讨论互动等。
3. 朗读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朗读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朗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环节(1)教师通过网络视频、音频等形式,讲解朗读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
(2)教师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3. 实践环节(1)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自主朗读练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朗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评价环节(1)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的朗读作品,进行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5. 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作品的质量,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
3.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诵线上指导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2. 通过线上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声音表达情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展示自己的勇气。
二、教学对象适合初中及以上年级学生。
三、教学时长每次课45分钟。
四、教学准备1. 线上教学平台(如:腾讯会议、钉钉等)。
2. 朗诵文本若干(诗歌、散文、演讲稿等)。
3. 朗诵技巧指导视频或音频资料。
4. 学生朗诵作品反馈及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诵技巧入门1. 导入- 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 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2. 讲解朗诵基本技巧- 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节奏、停顿等要素。
- 朗诵时的呼吸、发声、共鸣等技巧。
3. 视频或音频教学- 播放朗诵技巧指导视频或音频,让学生了解朗诵的正确方法。
4. 实践练习- 学生跟随视频或音频练习朗诵技巧。
- 教师线上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停顿等问题。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朗诵。
第二课时:朗诵情感表达1. 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讲解朗诵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朗诵不仅要有技巧,还要有情感。
- 情感是朗诵的灵魂,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3. 情感表达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朗诵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情感表达朗诵。
4. 实践练习-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诵文本,进行情感表达练习。
- 教师线上指导,点评学生的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朗诵,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朗诵作品展示与评价1. 导入- 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学生朗诵作品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作品展示。
- 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讲解- 朗诵技巧、情感表达、语音语调、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朗诵,提升综合素养。
朗诵线上课程教学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朗诵艺术线上课程课程目标:通过线上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课程时长: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授课对象:朗诵爱好者、初学者、在校师生等教学平台:线上直播教学、录播回放、微信群答疑等二、课程内容1. 第一周:朗诵基础理论- 朗诵的定义与意义- 朗诵的类别与特点- 朗诵者的基本素养2. 第二周:发声技巧- 声音的共鸣与调节- 咬字、吐字与归音- 发声的呼吸与节奏3. 第三周:语调与语气- 语调的类型与运用- 语气的调整与变化- 情感表达与声音的协调4. 第四周:文学作品朗诵-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古典诗词朗诵技巧- 散文朗诵技巧5. 第五周:戏剧朗诵- 戏剧朗诵的特点与要求- 剧本朗诵技巧- 戏剧朗诵的情感表达6. 第六周:演讲与辩论- 演讲与辩论的区别- 演讲与辩论的技巧- 演讲与辩论的情感表达7. 第七周:朗诵实践- 个人朗诵作品展示- 小组朗诵作品排练- 课堂朗诵比赛8. 第八周:朗诵作品欣赏- 优秀朗诵作品赏析- 朗诵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 - 朗诵艺术的发展历程9. 第九周:朗诵创作- 朗诵作品创作技巧- 朗诵剧本创作- 朗诵诗歌创作10. 第十周:朗诵实践与总结 - 个人朗诵作品展示与评价 - 小组朗诵作品排练与演出- 课堂朗诵比赛与总结11. 第十一周:朗诵艺术交流- 朗诵艺术心得分享- 朗诵艺术发展趋势探讨- 朗诵艺术名家访谈12. 第十二周:课程结业与考核- 课程总结与回顾- 学生朗诵作品展示与评价- 课程结业考核三、教学方法1. 线上直播教学:教师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授课,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疑问。
2. 录播回放: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随时观看课程录播内容。
3. 微信群答疑:教师定期在微信群内解答学生疑问,提供个性化辅导。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练习等情况进行评分。
线上朗诵幼儿园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帮助幼儿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语速、停顿等。
3. 通过线上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准备:1. 线上教学平台(如Zoom、腾讯会议等)2. 适合幼儿朗诵的儿歌、故事或诗歌3. 朗诵示范音频或视频4. 互动环节道具(如小礼物、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与学生互动,询问孩子们今天的心情。
2. 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线上朗诵活动。
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停顿要恰当等。
2. 通过示范音频或视频,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朗诵方式。
三、分组练习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朗诵练习。
2. 每组选择一首儿歌、故事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巡视各组,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线上展示1. 每组轮流进行线上朗诵展示,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表扬。
五、互动环节1. 教师准备一些互动问题,如“朗诵时要注意哪些方面?”、“你喜欢朗诵什么类型的作品?”等。
2. 幼儿在线上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今天的线上朗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教师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线上朗诵活动的看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线上教学的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朗诵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2. 教师根据幼儿的互动表现,评价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注意事项:1. 确保线上教学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线上学习氛围。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朗诵艺术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诵艺术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
2. 情感表达与声音控制。
3.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情感与声音的协调统一。
2. 个性化朗诵风格的塑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 朗诵作品文本。
3. 录音设备。
4. 朗诵艺术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一个简短的朗诵表演作为开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朗诵?朗诵的意义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朗诵的定义与特点- 朗诵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语调、节奏等手段来传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 朗诵的特点包括:情感的真挚性、声音的感染力、节奏的韵律性。
2. 朗诵的基本技巧- 呼吸控制:学会腹式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
- 声音控制:掌握音量、音调、音色的变化。
- 节奏控制: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3. 情感表达与声音控制- 分析情感与声音的关系,如何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 举例说明不同情感下的声音变化。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作品。
2.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体验。
二、深入讲解1. 个性化朗诵风格的塑造- 分析不同朗诵者的风格特点。
- 探讨如何根据个人特点塑造独特的朗诵风格。
2.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讲解舞台表现的基本要素,如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优秀朗诵者的舞台表现。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朗诵作品的个性化演绎。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朗诵表演,全班进行点评。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诵艺术的内涵,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教学对象大学本科学生三、教学时间共8课时,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
四、教学内容1. 朗诵艺术概述2. 朗诵技巧训练3. 诗歌朗诵实践4. 散文朗诵实践5. 朗诵作品鉴赏6. 朗诵比赛组织与实施7. 朗诵艺术与心理素质的关系8. 朗诵艺术的未来发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朗诵艺术概述1. 导入: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视频,引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
2. 讲授:介绍朗诵艺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朗诵艺术在文学、戏剧、影视等领域的应用。
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了解一位著名朗诵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朗诵技巧训练1. 讲解: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声音调整、节奏把握等。
2.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朗诵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技巧,教师逐一指导。
4. 反馈: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诗歌朗诵实践1. 选择:学生自选一首诗歌,准备朗诵。
2. 指导:教师针对诗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朗诵。
3. 展示: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教师点评。
4. 讨论:学生分享朗诵心得,探讨如何提高朗诵水平。
第四课时:散文朗诵实践1. 选择:学生自选一篇散文,准备朗诵。
2. 指导:教师针对散文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朗诵。
3. 展示:学生进行散文朗诵展示,教师点评。
4. 讨论:学生分享朗诵心得,探讨如何提高朗诵水平。
第五课时:朗诵作品鉴赏1. 播放: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分析:教师分析朗诵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
3. 讨论:学生分享对朗诵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课时:朗诵比赛组织与实施1. 讲解:讲解朗诵比赛的组织流程、评分标准等。
2. 模拟:学生模拟朗诵比赛,教师点评。
朗诵线上指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对象1. 年龄:10-18岁2. 知识背景: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了解朗诵艺术。
三、教学工具1. 电脑或平板电脑2. 投影仪或大屏幕3. 音响设备4. 朗诵作品文本四、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朗诵技巧讲解及实践第二课时:朗诵作品欣赏及创作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2. 讲解朗诵技巧(1)呼吸技巧:讲解腹式呼吸法,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
(2)发音技巧:讲解字音、声调、语速等发音技巧。
(3)情感表达:讲解如何通过声音传达情感,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朗诵作品。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纠正发音、呼吸等技巧。
(3)学生展示朗诵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第二课时:1. 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朗诵技巧应用于创作。
(2)播放一段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创作的魅力。
2. 朗诵作品欣赏(1)教师选取一首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欣赏。
(2)分析作品的特点,如主题、情感、技巧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朗诵作品创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朗诵创作。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包括选题、构思、朗诵等环节。
(3)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诵创作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提高朗诵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诵作品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朗诵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朗诵作品的鉴赏和解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朗诵技巧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朗诵艺术资料,如朗诵技巧、经典朗诵作品等。
2. 学生准备朗诵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节选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朗诵艺术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学习朗诵艺术?二、讲授新课1. 朗诵艺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朗诵艺术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吟诵到现代的朗诵艺术。
- 分析朗诵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
2. 朗诵的基本技巧- 声音的运用:音量、音调、音色、节奏等。
- 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
- 朗诵的情感表达:理解作品内涵,传达作者情感。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作品进行准备。
2. 教师示范朗诵技巧,学生模仿练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哪些朗诵技巧?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讲授新课1. 朗诵作品的鉴赏和解读- 分析朗诵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
- 学习如何解读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
2. 朗诵的艺术表现力- 介绍朗诵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等。
- 分析优秀朗诵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作品进行表演。
2. 教师点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朗诵艺术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朗诵技巧的提升,如声音、表情、情感表达等。
朗诵教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节奏、停顿等。
(3)学会运用朗诵技巧表达作品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朗诵知识。
(2)通过模仿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朗诵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树立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诵的基本技巧。
(2)作品情感的表达。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作品的节奏和停顿。
(2)如何运用语气、语调、语速等技巧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节奏、停顿等。
(2)展示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朗诵知识。
3. 模仿练习(1)播放示范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模仿。
(2)分组练习,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 小组讨论(1)针对朗诵技巧和作品情感表达进行讨论。
(2)分享心得,互相学习。
5. 课堂展示(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诵作品。
(2)师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朗诵技巧和作品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根据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朗诵技巧和作品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2. 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指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朗诵技巧和作品情感表达方面的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制定计划。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朗诵艺术授课对象:大学生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1. 朗诵技巧的掌握。
2.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朗诵作品文本。
3. 朗诵示范音频或视频。
4. 学生分组用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朗诵的意义和作用。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朗诵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朗诵的要素:语音、语调、节奏、停顿、语气、情感等。
3. 朗诵的基本技巧:气息控制、声音共鸣、情感投入等。
三、示范与练习(30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诵作品,并讲解其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朗诵,注意呼吸、节奏和情感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朗诵。
2. 每组选择一首作品,进行简单的朗诵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0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
二、作品朗诵(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朗诵作品,进行完整的朗诵展示。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三、情感表达训练(20分钟)1. 教师讲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示范如何通过情感调整朗诵效果。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通过朗诵表达不同的情感。
四、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练习,下节课展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备注: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模板怎么写
课程名称:朗诵艺术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课时安排:共8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节奏把握等。
2. 作品的解读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情感与技巧的结合,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2. 适应不同题材作品的朗诵风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朗诵示范音频、朗诵作品选集。
2. 朗诵场地布置,包括音响设备、灯光设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基本概念讲解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朗诵艺术有什么了解?二、基本概念讲解1. 介绍朗诵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 阐述朗诵在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第二课时:气息控制与发声方法一、气息控制1. 讲解气息控制的重要性。
2. 指导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练习,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
二、发声方法1. 讲解发声的基本原则。
2. 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如口腔打开、共鸣腔运用等。
第三课时:节奏把握与情感表达一、节奏把握1. 讲解节奏在朗诵中的重要性。
2. 指导学生进行节奏把握练习,如断句、停顿等。
二、情感表达1. 讲解情感表达在朗诵中的作用。
2. 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如语气、语调、眼神等。
第四课时:朗诵作品解读与分析一、朗诵作品解读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2. 讨论作品的背景、主题、情感等。
二、作品分析1. 分析作品的朗诵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组进行作品分析,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五课时:朗诵实践与指导一、朗诵实践1. 学生自由选择朗诵作品,进行现场朗诵。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小组合作朗诵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朗诵作品。
2. 教师对小组合作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朗诵艺术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朗诵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和声音控制。
2. 朗诵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朗诵作品若干(诗歌、散文、小说节选等)。
3. 朗诵示范视频或音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朗诵吗?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讲解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声音、节奏、情感、形象等方面。
2. 介绍朗诵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中国朗诵艺术的发展。
三、示范与讲解1. 教师现场朗诵一首诗歌,展示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对朗诵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如呼吸、发声、情感表达等。
四、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取一位同学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分享上节课的朗诵练习心得,教师点评。
2. 教师选取优秀朗诵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其朗诵技巧。
二、拓展与提高1. 讲解朗诵作品的鉴赏方法,如主题、结构、语言、修辞等。
2. 选取一篇散文或小说节选,让学生进行朗诵,教师指导。
三、学生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同学评价。
2. 教师对每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2. 布置课后作业: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或小说节选,进行朗诵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大学朗诵艺术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巧。
2. 朗诵技巧的实践训练。
教学难点:1. 朗诵情感的把握。
2. 朗诵节奏的控制。
教学准备:1. 朗诵作品若干。
2. 朗诵技巧讲解PPT。
3. 课堂练习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朗诵艺术如此重要?二、朗诵技巧讲解1. 朗诵的基本技巧:呼吸、发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2. 结合PPT,详细讲解每个技巧的要点和练习方法。
三、实践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朗诵作品。
2. 学生按照所学技巧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回顾朗诵的基本技巧。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朗诵情感把握训练1. 教师讲解朗诵情感的重要性。
2. 学生选取一篇情感丰富的朗诵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情感。
三、朗诵节奏控制训练1. 教师讲解朗诵节奏的控制方法。
2. 学生选取一篇节奏感强的朗诵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控制节奏。
四、课堂展示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作品进行朗诵展示。
2. 教师点评,评选出最佳朗诵作品。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朗诵情感把握和节奏控制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口才线上朗诵课教案模板
口才线上朗诵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要求,提高他们的口才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
2. 学习如何通过朗诵表达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朗诵,保持高质量的表现。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
1. 选择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2. 准备好线上朗诵的工具和设备,确保音质清晰。
3. 提前安排好学生的朗诵顺序和时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朗诵产生兴趣。
2. 学习朗诵技巧(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的掌握、节奏韵律的把握等,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3. 学习文学作品(20分钟)。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和情感表达,然后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这篇作品。
4. 线上朗诵练习(30分钟)。
教师安排学生依次进行线上朗诵练习,要求学生在朗诵时注意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朗诵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5. 朗诵分享和点评(20分钟)。
学生朗诵结束后,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朗诵,提高口才表达能力。
六、课堂作业。
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家进行朗诵练习,并录制视频。
2. 学生观看录制的视频,自我评价并改进朗诵表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线上形式进行朗诵教学,学生在家就能参与其中,方便灵活。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设备音质不佳、网络不稳定等,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线上指导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使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气、节奏、停顿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语气、节奏、停顿等。
2. 诗歌朗诵的具体指导:以一首经典诗歌为例,讲解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3. 朗诵的实践与反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朗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以往朗诵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
二、讲授1. 朗诵的基本技巧:(1)语气: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运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诵。
(2)节奏:掌握诗歌的韵律,使朗诵富有节奏感。
(3)停顿:根据诗歌的结构和意义,合理运用停顿,突出重点。
2. 以一首经典诗歌为例,讲解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与反馈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2.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进行改进。
四、总结1.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并录制视频。
2. 将朗诵视频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与其他同学分享。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朗诵教程视频。
2. 经典诗歌朗诵音频。
3. 线上学习平台。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朗诵作品的质量。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
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培养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朗读语言艺术教案
朗读语言艺术教案教案标题:朗读语言艺术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流利度和表达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技巧的培养和提升。
2. 语音准确性和流利度的训练。
3. 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2. 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文学作品的选取,包括诗歌、散文等。
2. 录音设备和音频材料。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引起学生对朗读语言艺术的兴趣。
2.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朗读音频或展示一张吸引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朗读技巧讲解(10分钟)1. 介绍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和停顿等朗读技巧。
3. 示范朗读一段文学作品,重点展示朗读技巧的应用。
三、朗读训练(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每组选择一段文学作品。
2. 学生互相倾听并提供反馈,指导改进朗读技巧。
3.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个别帮助和建议。
四、文学作品理解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包括情感、意境、主题等方面。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朗读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朗读比赛或文学演出,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创作朗读作品,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艺术网络教程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eading Art Online Course朗诵艺术网络教程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章朗诵艺术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朗诵朗,即声音的清晰。
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
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
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
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⑵深刻。
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
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⑶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⒊用普通话语音朗诵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
接受。
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⒈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⑴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⑵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
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⑶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遵义会议”之后没有标点符号,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强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
“纠正了”、“团结了”、“使得”、“转到了”、“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但为清楚显示“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应用停顿,句中划“║”和“│”的都表示强调停顿。
如果不仔细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强调停顿,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⒉重音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⑴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
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⑵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
(回答“谁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我去过上海。
(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①从音量上看。
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
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
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
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
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⒊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如: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
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
鲁故意试探)周:不,不,不用。
(快速。
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中速)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⒋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
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
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
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⑴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
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⑵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
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⑶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⑷曲调。
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