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由两个以上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2、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3、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4、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5、①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败蚩尤。
②阪泉之野,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6、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的。
7、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是因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主体的历程。
8、尧→舜→禹,“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9、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
治水方法: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10、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11、如何评价禅让制?答:禅让是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从尧到舜再到禹,并不是个人之间的权力转移,而是反映了这些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关系。
要求:①请于星期六、星期天在家背诵。
②下星期二历史课,自备默写本,准备默写。
③本背诵提纲请保存好,期中考试复习时要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教案-word文档资料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地域特征。
能试着描述早期中华文明人们的生产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资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地,描述自然环境特征。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探讨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探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
2学情分析1、从学习心理分析:好奇性强,对未知事物探究心理强;好动,注意力专注度差,易分散;应多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
2、从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来自传说、故事、影视等,相关的知识储备较少,需教师补充教学资源,并注意引导。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
难点:为什么出现文明,并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至今。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中华文明探源观看视频《中华印象》师:如何要你以一个词来形容你对中华文明的印象,你会选择哪些词?生:神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师:你们知道,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活动2【活动】追溯文明1、将图8-32至图8-41的10件历史文物或遗迹的发掘地,在图8-31《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中相应的地名,标出下划线。
思考1:历史文物或遗迹的发掘地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2:这一分布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3:黄河、长江流域的早期农业生产模式分别是?生活动(略)【活动】图说文明2、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下列一组历史文物或遗迹,记录从中获取的信息并写出小组的发现或结论。
生探究交流(略)活动4【活动】文明探因师问:中华文明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生思考交流(略)师小结:随着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进步(1)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的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家庭(2)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财富和权力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国家(3)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原始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19张PPT)
北方 粟作农业区
南方 稻作农业区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兴起
1、中国新石器时代遗 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长江和黄河流域周 围分布着哪些重要遗址?
3、从自然环境条件分 析,为什么远古时期的 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地 区是先民们的重要聚居 地?
原始宗教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
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 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社会中宗教的最 初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即指一 个氏族的标记或图徽。处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 本氏族起源于某一动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类,并 认为这种物类是其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因而对之 加以特殊爱护并举行各种崇拜活动。而且,原始人 一般对这些物体持禁杀、禁食或禁止触摸等谨慎和 敬畏态度。原始氏族社会的这类现象即被称为图腾 崇拜。
文字的雏形
陶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说 明了什么?
文字的萌芽
半坡遗址出土的 陶器上的陶文
阶级的分化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 址出土。器形分为三部分,上 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 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 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 练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 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 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 极可能落 规模不断扩大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城市
原始宗教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 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 形式,有巫师专门负责宗 教活动。
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生
龙虎堆塑图,距今6000年左 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 1.84米,仰身直肢,头南足 北。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 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 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 米,高0.67米;虎位西,背 朝东,身长1.39米,高0.63 米。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 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史实成分,这些传说反映;饿转说时代的怎样的文明曙光,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爱国注意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以及坚强的意志和环保意识。
重点: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感。
难点:区别史事和传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这些古史传说并非纯粹的神话故事,向壁虚构,而具有一定的具体历史事实的成分。
古史传说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就是传说时代,本课所要学的就是传说时代的有关内容。
板书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2、讲故事让生自由发挥,不会或不完整的教师补充。
并从这些故事中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
师设问题,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被成为我们的人文始祖,那么你们知道他们二人的英雄故事吗?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你们该怎样向他讲述你们祖先的英雄事迹哪?让生讲炎黄2帝的故事。
不知道的让他们阅读课本,然后讲解。
师讲解部落联盟提问引导:炎帝与黄帝的故事是不是完全的传说?有没有真实的东西?可举农业和陶器的例子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两个神人发明的?师分析原因,可举集市的开辟,文字的发明为例,说明这些发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为什么要附会在他们的头上?特别讲解炎、黄被尊称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龙是什么样的?让生看图片并阅读说明文字。
3、表演尧舜“禅让”黄帝时,人们通过战争来夺得联盟首领的位置,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部落联合的趋势加强,人们以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
如尧年老了后,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又传给了禹。
我们把这种方式叫“禅让”让生看书准备后,三人分角色表演尧舜年禅让的情景。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八单元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已会人工取火。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3、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4、中国境内的原始聚落: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w W w .x K b 1.c o M1、四大文明发祥地: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欧洲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特里克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
5.中美洲出现的文明玛雅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一、中华文明的曙光: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会成为先民们的 重要聚居地呢?(温馨提示:从气候、水文、土壤、地形 角度)
文字 雏形出现
中华文明
……
“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 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 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 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 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蛋壳黑陶杯
“四千年前地球文 明最精致之制作”
陶制排水管 平梁台古城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钵 牛河梁出土的玉龙猪
简 介: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 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 规模大,墓主人必属部族酋 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 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 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 一切,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 财富与权势的程度。
通过今天的角色扮演,你觉得要 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研究员,要具备 怎样的素质呢?
史由证来,孤证不立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1. 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的早期农业大约距今 ( )前。 A. 五千年 B.七千年 C.一万年 D. 一万二千年 2. 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 这些玉器在古代是( ) A.代替货币用的 B.装饰用的 C.做器皿用的 D.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我是的小小文物研究员……
ysg
玉琮简介
你能解读出关于玉琮的什么信息?
研究员们能从以下文物中分析出什么历史信 息,从而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玉琮
浙江良渚遗址
舞蹈文彩陶盆 先民的歌舞活动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七年级新教材 中华文明的曙光
原始宗教
牛河梁的女神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 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 农业文化。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 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 “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 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 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 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 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 流域。
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结合所学过知识,分析下列遗址或出土文物属 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结合书本知识,说说以上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崇拜(宗教)
距今约5500多年的大型 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 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 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 似。“女神庙”是由北、 南两组建筑物构成的半地 穴式木骨泥墙建筑,南北 总长23米多,部分墙面有 彩色图案壁画。庙内出土 的人物塑像具女性特征, 保存的部位有头、肩、手、 腿等。
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 然力和自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 兽鱼虫、风雨雷电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 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 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 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一般以动物 居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 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结合所学过知识,分析下列遗址或出土文物 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目录页码
目录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p1第一课国民与人民p21、辽阔的疆域p2-42、行政区划p5-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介和省级行政中心p7)3、众多的人口p8 (黑河-腾冲为分界线,东密西疏)4、多民族的大家庭p9-10第二课山川秀美p111、复杂多样的地形p11-13(中国地形图见p1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2、季风的影响p14-16(中国气候类型图见p14)3、母亲河p17-21(中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见p17 )(1)黄河p18-19(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2)长江p19-21(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p221、秦岭—淮河分南北p22-25(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p26-p283、交流与互补p29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p30-33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35第一课北方地区p361、红松之乡p36-38 (东北三省、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p39-41(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省。
延安)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p42-44 第二课南方地区p451、水孕育的城镇p45-47(太湖流域)2、富庶的四川盆地p48-50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51-53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p54-56 第三课西北地区p571、丝路明珠p57-59(新疆)2、草原风情p60-62 (内蒙古)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p63-65第四课青藏高原p661、海拔最高的牧区p66-68(青海西藏)2、高原圣城—拉萨p69-71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p72-75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p77第一课规则的演变p781、规则之“源” p78-792、规则之“变” p80-81第二课传媒的行程p82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p82-842、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p85-86第三课生活的故事p871、生活的时代印记p87-892、生活的代际差异p89-91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p92-95第八单元文明探源p97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p98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p98-992、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p100-102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p1031、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p103-106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p106-108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p1091、中华文明的曙光p109-1112、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p112-113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p114-119。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 史。
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 然的史例。
中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轮廓:
• 神话传说(女娲造人等)
• 元谋人 约一百七十万年前 •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前 • 山顶洞人 • 河姆渡氏族 约一万八千年前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传说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 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 时代。
炎帝: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 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 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
制造衣裳,教人们打井。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那些内容?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 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看图说史
仓颉造字
尝百草,创医术
指南车
养蚕织布
指南盘
造
船
黄帝
建宫室
想一想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要的发明记到 杰出人物的名下? 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 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 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 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 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伴你学》—检测反馈—选择题
二、读图
右图是谁的塑像?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 么?人们为什么要 为他建立庙宇,为 他树碑立传?
判断的依据是 大禹像和图中 的对联歌颂了 大禹的治水功 绩。因为大禹 治水有功,使 人们能够安居 乐业。
作业:
1、完成《伴你学》之“体验探究”。 2、完成《伴你学》之“检测反馈”。 3、自学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4、预习“夏商西周的更迭”。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 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 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 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中国人为什么称 自己为“炎黄子 孙”?除此之外, 还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什么?
二、尧舜禹“禅让”
什么是禅让制?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学习目标
(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
(2)了解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3)正确认识尧舜禹 “禅让”的含义 。
(4)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和
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教案 人教版 教案
中华文明探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文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文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文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2学情分析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3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设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同学们还记得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几个文明吗?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解释:为什么说那是文明的出现?是因为这些流域不仅诞生了早期农业,而且出现了文字萌芽、阶级分化、早期城市及原始宗教等,这些的产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标志。
在上节课的内容中,我们也知道了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明。
那今天,随老师一起回到新石器时代,去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设计意图:回顾大河流域孕育文明的知识,切入黄河和长江流域,直入主题。
教师解释文明诞生的标志,抛出引子,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探究与学习。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2、自主阅读,提炼归纳。
阅读书本109-111内容,对照文明出现的标志,找出证明早期中华文明出现的历史证据。
早期农业:北方粟作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文字萌芽:有刻划符号的陶器。
阶级分化:浙江余杭出土的玉棕。
早期城市:平粮台古城。
原始宗教: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罗列与归纳,以便下个环节的进一步探究。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框 中华文明的曙光同步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第一框 中华文明的曙光 [见学生用书P92]1.早期农业的发展(1)时间、地区:距今__一万年__前后,__黄河流域__和__长江流域__的一些地区开始进入__新石器时代__,并出现了__早期农业__。
(2)表现: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__粟作__农业区和__稻作__农业区。
(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2)表现:__陶器__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①最初的陶器都很简朴、粗糙,以__实用__为主。
②渐渐地,一些陶器的质地越来越细腻,造型越来越精巧,器表的图案越来越丰富,体现了高超的__制造技术__和非凡的__审美情趣__。
如在某某日照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4 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3.文字的雏形的出现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__刻划符号的陶器__,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__文字的雏形__。
4.阶级分化(1)原因:生产发展带来了__剩余产品__,社会分工推动了__商品交换__,这一切打破了原始聚落的宁静生活。
(2)表现:①生产关系: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制慢慢解体,__私有制__出现了。
②社会关系: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__财富__和__权力__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__社会阶层__。
如在某某余杭__良渚遗址__的一处墓葬出土了玉琮等大量玉器。
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与某某权力于一身的显赫人物。
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__早期国家__。
5.古代城市的出现(1)原因:伴随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__城市__演变。
(2)表现:在黄河流域就发现了一些距今约__5__000年__的古城遗址。
(3)特点:古城由城墙围起来,__城墙__既是城市的__管理边界__,也是城市的__防御设施__。
城里分布着__住宅区__、__手工业区__、__墓葬区__等,具有明显的__城市规划__的痕迹。
2020-2021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2《中华文明探源》之《中华文明的曙光》
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我是小小考古家:早期中华文明有哪些重要的表现?
翁牛特旗 牛河梁
大通
半坡
濮阳
日照
淮阳
含山 良渚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任务: 1.仔细阅读课本109-111页的文字与图片,以
及补充资料。 2.各组选择一处远古文化遗迹或一件文物进
蛋壳黑陶杯
谢谢大家!
玉
玉
琮
璧
早期城市
排水沟
陶质排水管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原始宗教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 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 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一般以动物居多,作为氏族 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文字萌芽
刻划符号
手工业的发展
简朴、粗糙 实用为主
质地细腻、造型精巧、图案丰富 体现社会地位、审美情趣
“黑如漆,亮如 镜,薄如纸,硬 如瓷”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蛋壳黑陶杯Fra bibliotek阶级分化
良渚墓葬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 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 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 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 量的琮、璧。分布于余杭境内的 “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 心。良渚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 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行讲解。 新石器时代3重.说要遗说址这分一布考图古发现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宗教的形式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 和自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 风雨雷电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 的宗教形式。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 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 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 一般以动物居 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 蛇……),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 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 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走进中华文明的源头
大河文明
长江和黄河流 域是中华文明 的发祥地。
(1)中国早期农业 主要分布在哪里?
(2)长江和黄河中 下游地区有哪些条 件适合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出土的水稻种子和骨耜
早期农业
半坡出土的粟
半坡出土的人面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钵
猜一猜: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在墓
阶级分化 原始宗教
玉琮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阶级分化?
生产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 制慢慢解体,私有制出现 了;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 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为 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 为不同阶层。
猜一猜这些刻划符号的用途是什么?
表达信息,用于记忆和交流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刻划符号: 文字的雏形
早期城市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平粮台古城遗址
陶质排水管
垃圾箱
原始宗教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舞蹈纹彩陶盆
河南濮阳 龙虎堆塑
内蒙古翁牛特旗 出土新石器时代 玉器
安徽含山出土的新 石器时代玉器
对照图8-31,说一说以下这些文物是从哪些流 域发掘的。你能从这些图案中观察到什么共同 的信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发现,但并非在普通规格的墓葬内发掘 出土,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 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 杂,可见其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 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 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 器,而且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 器……” ——《半岛晨报》 蛋壳黑陶杯 思考:蛋壳黑陶杯哪些人能享用? 这说明了什么? 阶级分化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