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贯沟回采工艺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浅谈百贯沟新副斜井通过老空火区处理实践

浅谈百贯沟新副斜井通过老空火区处理实践

浅谈百贯沟新副斜井通过老空火区处理实践摘要:资源整合中进行老井技术改造,施工新井巷时,多数会遇到老空巷、老火区,资料不全,火区不明,处理方法的好坏不仅影响井巷工程质量,而且还威胁安全生产。

总结这次百贯沟副井筒过老空火区经验,仅供参考。

一、问题提出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是徐州矿务集团在甘肃省收购的一座煤矿,原为地方乡镇小煤窑,经营期间多次私人转包经营,采掘顺序混乱,资料不清,煤炭自燃一直困扰着公司的发展进程。

2009年10月矿井实施60万吨/年改扩建,由兰州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新建两条新主副斜井,原主副斜井报废下半段并联入暗斜井作为回风井使用。

新副斜井设计斜长1042m,倾角24°,2009年10月开工,2010年7月27日夜班施工至Ko+621m处时遇一巷道贯通,1小时后现场出现明火伴随CO,同时老生产系统车场高冒控制火区也出现CO,施工被迫停止,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后采取直接灭火法临时消除了现场火源。

二、问题的分析为了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公司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题小组,通过走访当地老工人,还原了该区域巷道位置关系,认定井筒是掘透了一处废弃的井底煤仓斜巷,且该斜巷遇车场高冒火区有巷道联通。

该车场高冒火区一直为公司长期监控的重点火区,2006年收购初期为了确保安全,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对该火区实施了三相泡沫灭火,火区得到了控制,但没有彻底根治火患,每年都不同程度反复出现复燃,一直长期困扰着矿井正常生产,成了主要安全隐患。

施工井筒为公司60万吨/年改造项目设计副斜井,主要承担人员、材料提升及矿井进风,已经完成设计工程量的60%,改变设计方案可能性不大。

三、处理方案1、堵塞下部老系统漏风通道在矿井老系统+960m水平井底车场高冒段进行100mm厚的C20喷射混凝土喷浆,堵塞下部漏风通道及CO溢出。

堵漏措施实施后,新副井侧温度及CO都下降到了人员可工作状态,自燃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2、钻孔探测根据现场观察穿通巷道情况,安排施工队由贯通点Ko+621m处后退式施工探测孔,探测孔平均间距2m,探测孔布置见下图。

百贯沟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百贯沟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百贯沟矿井施工组织设计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百贯沟副斜井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九年六月十五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其说明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施工组织 (8)第四章施工准备及场区布置 (10)第五章工程测量 (17)第六章施工方案及方法 (19)第七章作业指导书 (20)第八章防治水措施 (29)第九章施工辅助设施及布置 (30)第十章施工进度、工期及保证措施 (33)第十一章质量保证计划及措施 (37)第十二章安全、技术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6)第十三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53)第十四章避灾路线 (55)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百贯沟副斜井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甘肃省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百贯沟煤矿改扩建工程施工图S1159-116.1-1, S1159-116.2-1;2、现行的国家、行业验收规范及质量标准:《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等;3、《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版);4、我公司ISO9000:2000质量体系文件、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二、编制范围副井:斜长1042.5m,倾角24°,净断面10.29m2;+1000m主副井井筒联络巷:长度53.4m,净断面5.9m2。

三、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部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充分分析了本项目施工特点,认识本工程组织的难度,我单位将根据多年来工程施工积累和经验,认真作好施工组织方案,做到布局合理、结合现场实际、切实可行、科学合理部署和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各工序既要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又要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我单位将严格按照ISO9000: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和项目法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质量保证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工程施工的顺利、高效、高质创造良好条件。

2-607回采工作面钻探设计及成果报告

2-607回采工作面钻探设计及成果报告

2-607回采工作面钻探验证设计及成果报告工作面在开口前编制了《2-607正、副两巷超前探测设计》,掘进期间根据物探情况,对预掘区域进行了超前钻探,根据掘进期间地质资料,掘进期间巷道揭露断层均无涌水。

一、工作面钻孔布置工作面掘进期间,根据巷道揭露情况,对回采面每50m进行钻探探测,探明回采面内的煤(岩)情况,为工作面回采提供数据。

本次探测共设计钻孔27个,探测距离1360m,钻探深度210m(工作面切巷长215m),探测成果具体参数如下表:二、工作面物探成果及异常区钻探设计工作面圈出后, 集团公司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于2019年4月12日至17日对2-6071回采工作面进行了无线电坑透、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探测,并生成报告。

根据物探异常区圈定范围,编制《2-607回采工作面面异常区钻探设计》,对物探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

本次共设44个钻孔,探水队于2019年4月22日-4月30日施工,验证三处物探异常区。

探测使用ZDY-2000S型探水钻机,结合探放水钻孔,设计及成果如下。

⒈1#、~28#孔针对坑透块段E1异常区,瞬变异常区s1异常区进行钻探,位于2-6071巷27#点前51-33#点前107、2-6072巷34#点前46m-42#点前24m 之间,靠近2-6072巷一侧,异常范围内场强衰减约10-20db。

分析该异常区受断层H=3.5∠45°影响所致。

底板探测富水异常钻探具体参数见表(附2-6071巷S1瞬变电法探放水钻孔表):2-6072巷S1瞬变电法探放水钻孔表:2-6071巷E1坑透探测异常区探放水钻孔表:2-6072巷E1坑透探测异常区探放水钻孔表:2、29#--40#钻孔针对坑透块段E2异常区,瞬变异常区S1后半段异常区,进行钻探,位于2-6071巷33#点前124m至37#点前30m、2-6072巷44#点前10m-130m 之间,靠近2-607切巷一侧,异常范围内场强衰减约10-20db。

81071工作面回采安全评价

81071工作面回采安全评价

一、沟流下开采的可行性分析百子沟河沟均流经8107工作面,该支沟在81071工作面流经长度大约232m ,沟流下煤层埋深421~442m ,煤层平均埋深473.25m ,根据2014年10月2日实测,沟流宽度1.2~2.0m ,测深0.18~0.27m ,水流量约695.13m ³/h 。

该支沟为一季节性支沟,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沟流下煤层埋深421~442m ,煤层平均埋深646m 。

8107采煤工作面开采的8煤层为燕家河煤矿的主采煤层,能否在沟流下实施综采放顶煤安全开采,保障矿井采煤工作面正常接续,提高矿井资源利用水平,就成为十分关注的问题。

2014年12月,受燕家河煤矿委托,西安科技大学编制完成了《旬邑县中达燕家河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回采覆岩运移及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该研究报告采用理论计算、UDEC 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8煤层开采后上覆围岩运移及地表沉陷进行了研究,提出8煤层回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一 般不会贯通到直罗组底部砂岩含水层和白垩系砂岩含水层。

该研究报告工作面回采覆岩运移规律采用了以下二种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方法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推荐的经验公式。

M H 4c =式中 H C ——冒落带最大高度,m ;t H ——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含冒落带最大高度),m ;M ——采厚,m ;1.58.33.3100t ++=M M H Σ99.681.1033.0-100t ±+=M M H ΣM ——累计采厚,m 。

方法2(综采放顶煤):不同的倾角,不同岩性的岩层及其不同组合的覆岩,其移动及破坏规律不同。

对于缓倾斜及倾斜煤层,当煤层顶板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冒落带最大高度c H ,裂隙带最大高度t H ,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覆岩岩性为中硬:覆岩岩性为软弱: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对8107工作面及附近Y4号钻孔的导水裂隙带计算结果分别为方法1:31.40m ;方法2:96.96m 。

浅谈百贯沟新主斜井通过老系统煤仓处理方案

浅谈百贯沟新主斜井通过老系统煤仓处理方案
3 . 4 . 2近 矿 围岩 蚀 变 现 象 可 见 硅 化 、 褐铁矿化 、 绿
Hale Waihona Puke 帘石化 , 其中硅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3 . 4 . 3因矿 体规 模 较 小 , 且严格受 构造控制 , 很 少 有夹 石 出现 , 仅 在 局 部 构 造 的舒 缓 波 状 变 陡 处 沿 走 向 变化时 , 矿体 内有夹石 出现 , 夹石成分 主要为变质岩 , 但均有不 同程度的绿帘石化和绿泥石现象 , 一般夹石 长度小于 3 . 2 m, 宽不足 0 . 8 m, 对矿体完整性不大影响 。
4结论
小水 泉 沟地 区 处 于 大 兴 安 岭 多 金 属 成 矿 带 中 , 具 备很好的地质成矿条件 , 区 内经开展物探、 地质 、 坑探 、 钻探等综合勘查评价工作 , 地表 发现 了多条铜多金属 矿化体及含矿构造蚀变带 , 且矿化体深 部矿石品位有 增高趋势, 矿 化体与已圈定的物探激 电异常具有较好 吻合 性 。 因此 预 测 , 在 小 水 泉 沟地 区 具 有 很 好 的 找矿 前景 , 很有希望 找到一处 中温热液充填 式脉状铜 多金 属矿 床 。

3 . 5 . 1 矿 床 成 因类 型 矿 体 产于北 西 向 的张 扭性 和 北 东 向压 扭 性 构 造破
碎带 中, 严格受构造控制, 围岩蚀变也沿矿 体所处的构 造呈线状展布 , 说明矿 体是 由含矿热液沿早期 构造 空 间充填而成 , 矿床围岩蚀变主要 为硅 化, 绢云母化 、 绿 泥石化 、 绿帘石化 、 黄铁矿化 , 属于一套 中温 热液蚀变 组 合 。矿物 成 分 为 方 铅 矿 、 黄铜矿 、 黄铁 矿 , 极 少 的 闪 锌矿 、 白铁 矿 , 据此 推断 该 矿床 成 因为 中温 热液 充 填 式 脉 状 多金 属矿床 。 3 . 5 . 2成 矿控 制 因素 构造是本区最重要 的控矿 因素 , 目前所 控制的一 条 矿 体均 受 北 西 向 压 扭 性 构 造 控 制 , 构 造 为 矿 体 形 成 提供有效 空间 , 矿液沿 构造充填 , 矿 体产 状同构 造产 状。 倾向上呈舒缓波状 , 倾 角变缓处矿体厚度增大 , 矿 化增强。 3 . 5 . 3找矿 标志 找矿 标 志主 要为 中细 粒 黑 云 母二 长 花 岗岩 中 的构 造 破碎 带 , 并 在 破 碎 带 中有 较 强 的硅 化 、 绿泥石 化、 绿 帘石 化 、 黄 铁 矿 化等 。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一、概况3008回采工作面南为实体煤,北为3010采空区,西部为矿界,东面为轨道大巷;工作面中部距顺槽开口处254米处为原轨道巷空巷,与工作面切眼近似平行,与两顺槽夹角93°,斜交工作面。

工作面煤层为3号层煤,走向长720米,倾向长150米,倾角4~6°。

煤层厚度在2.50~3.20米之间,平均煤厚2.8米,局部发育夹矸、断层构造,夹矸厚度0.10~0.20m,根据已有地质条件分析,本工作面施工范围内偶有断层构造发育。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根据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可能影响回采的水文因素有:1、大气降水对工作面的影响,2、地表水体对工作面的影响,3、地下水对工作面的影响,4、采空积水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5、构造水对工作面的影响,6、奥灰水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

1.大气降水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采区,成为采区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给来源。

采区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水害评估:3008工作面地面标高较高,无低洼积水情况,所以大气降水对本工作面充水情况影响不大,约0.2m³/d。

2.地表水体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3008工作面内无沟谷,不会出现水体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3008采区。

水害评估:3008工作面地表无沟谷、无地表水体,不会对采区充水有影响。

3.地下水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多层中细粒砂岩,局部裂隙较发育,该含水岩组砂岩裂隙水为3008采区主要直接充水水源。

3008采区巷道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井巷,成为3008采区充水的主要来源。

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含多层中、粗、细不同粒级砂岩构成,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上部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渗透补给,该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层一般构成3008采区的间接充水水源。

处理矿井涌水技术应用

处理矿井涌水技术应用

处理矿井涌水技术应用摘要:工作面排水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保证工作面排水能力;运输道施工排水巷,防止工作面涌水淹没转载机,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工作面两道压风管路和注氮管路作为应急排水管路,以满足工作面排水能力要求。

关键词:应急供水管路;排水巷;涌水0前言百贯沟煤矿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赤城乡及黄花乡境内。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

全井田划分为4个采区,一采区为首采区,已完成回采。

近期主要回采二采区。

二采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一般认为综放开采条件下的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较高。

与缓倾斜煤层开采相比较,倾斜煤层采后的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更高。

在这种特定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采用综放采煤方法回采巨倾斜煤层,极有可能出现局部地段或者大部分区域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较高,充分波及志丹群含水层。

基于二采区的现实条件,出现较大涌水的可能性较大,排水系统是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关键。

一、预测2501工作面及二采区涌水量1、解析法采用承压转无压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渗透系数,m/d;M——含水层厚度,m;H——疏降水头高度,m;R0——引用半径,m;——预测区折算半径,m;R——影响半径,m;h——潜水含水层水位,h=0m。

2501工作面形状为矩形,因此:其中工作面宽度为100m,回采长度为545m,因此b/a的值约为0.1835,取值1.1101,179.00m解析法预测2501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89.44 m3/h。

2、比拟法通过分析,一盘区各工作面涌水量均较小,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与工作面开采面积的无正相关性,即涌水量不随工作面回采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本次比拟法预测时比拟因素不考虑工作面回采面积。

与一盘区相比,二采区东翼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二采区东翼煤层更厚,采用综放采煤方法的煤层采高更大;二是煤层倾角更大,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更高;三是二采区东翼缺失直罗组,煤层与白垩系志丹群含水层间距更小,同样导水裂隙带高度情况下波及的含水层厚度更厚。

回采过贯穿采面倾向断层的实践与研究

回采过贯穿采面倾向断层的实践与研究

图1 2022西工作面钻孔施工及采面素描图
回采过程中,组织人员对采面进行现场跟踪观测,绘制采
图2 2022西工作面采面素描图
该工作面贯穿采面的倾向断层走向与推采方向基本一致,回采过程中从一盘直接整体进入另一盘,揭露断层面后造成采面大范围割底,甚至局部全岩,且断层上盘煤层厚度受断层影响变薄,造成采面大范围割顶底板,同时,断层上盘煤层上山角度较大,且该区域为古河流冲刷带影响区域,造成伪顶、直接顶板变薄,上覆灰白色细砂岩,易冒落,严重制约着采面飘溜子的有效性,导致贯穿断层对工作面回采造成极大影响。

126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2月下。

百贯沟井田煤层赋存调查与沉积古地理分析研究

百贯沟井田煤层赋存调查与沉积古地理分析研究

87能源技术1 矿井概况 百贯沟井田位于崇信县赤城乡及黄花乡境内,距崇信县城约27km。

井田范围西起崇信县赤城乡后埫,东终赤城乡水磨村的南沟,北起黄花乡的油府庄,南终赤城乡史家沟门,东西长约为6.3km,南北长约为1.7km,面积为7.5707k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延安组,含煤地层总厚度128.82m,含煤2~3层,分别为煤2①、煤3、煤5,煤层总厚度13.02m。

2 井田煤层特征2.1 煤3层 (1)煤层赋存情况。

本煤层位于延安组的第二段中下部,下距煤5 28m,上距直罗组底部含砾粗砂岩84.5m,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

(2)煤层厚度及稳定性评价。

依据矿井井田内钻孔揭露地层情况,全区穿层点48个,见煤点27个,沉积缺失点21个。

见煤点中,可采点25个,不可采点2个。

见煤点两极厚度0.15~16.52m,平均4.95m。

煤层变异系数r=99%,可采性指数km=0.93。

按照煤层厚度频率分布、变异系数和可采率等项指标衡量,煤3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中厚煤层。

(3)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煤层厚煤带(>5m)与薄煤带(<2m)呈相间排列或孤岛式显现,且煤厚等值线总体呈NE向,与古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相符合,反应了古河流三角洲成煤环境的特征。

煤厚横向上具有南厚北薄的趋势,井田北部煤厚可以从0.51m(12-1孔)—2.53m(10-1孔),一般厚度为1—2.5m,表现出煤厚较薄,但变化不大。

而南部煤厚由2.14m(7-3孔)—12.38m(313孔),一般厚度在3—6m之间,表现出煤层厚度较北部大,但变化亦大的特点。

另外,煤厚自西向东有递增的趋势,因此,煤3层煤厚在平面上总体反映为由北东向南西递增的趋势。

垂向上煤厚具有浅部薄(一般煤厚都在1—2.5m之间),深部厚(一般煤厚都在3—6m之间)的特点,这与区域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2.2 煤5层 (1)煤层赋存情况。

本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中上部。

百贯沟煤业公司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百贯沟煤业公司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百贯沟煤业公司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百贯沟煤业公司二0一四年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一、矿井通风概况(一)通风方式和方法百贯沟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二)进、回风井筒数量矿井现有进风井筒2个,回风井筒1个,主井、副井作为进风井,暗斜井作为回风井。

(三)矿井瓦斯涌出量及瓦斯等级根据2013年甘肃省煤矿灾害预防测试分析实验室所做鉴定,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属Ⅱ类自燃煤层。

相对瓦斯涌出量1.8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92m3/min。

矿井为瓦斯矿井。

(四)矿井进风量、需风量、有效风量目前矿井总进风量为2712 m3/min,矿井需风量2600 m3/min,有效风量为2440 m3/min。

(五)主通风设备及运行参数,风量、风压、通风阻力、等积孔矿井安装有两套型号为BD-Ⅱ-8-NO:18的轴流式对旋防爆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75KW,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风机排风量1800-3900m3/min,通风阻力为623.4Pa,等积孔为1.02m2。

二、计算过程及结果:(一)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办法百贯沟煤矿为瓦斯矿井,目前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因此矿现有通风系统能够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包括按规定配备的备用工作面。

Q ra≥(∑Q cfi+∑Q hfi+∑Q uri+∑Q sci+∑Q rli)×k aq式中Q ra—矿井需要风量, m3 / min;Q cfi—第i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 / min;Q hfi—第i个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 / min;Q uri—第i个硐室实际需要风量,m3 / min;Q sci—第i个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 / min;Q rli—第i个其他用风巷道实际需要风量,m3 / min;k aq—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k aq取1.15~1.20,压入式k aq 取 1.25~1.30)百贯沟煤矿采用抽出式通风,故取K=1.15。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轿子山煤矿生产技术部年月日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签字生产技术部:机电部:安监部:调度室:地测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会审意见XX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1. 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于二水平运输巷、二水平回风巷南面,地处d采区西南部,为d采区的第f个采面。

工作面大致沿煤层走向方向布置,倾斜方向长179.8m,走向长684.7m,水平投影面积123109.1川。

工作面北面为二水平大巷,东面为已开采的aa06工作面,南面为矿井边界,西面为未开采区域。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高山及丛林,地表范围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植被茂盛,第四纪黄土覆盖较厚,地面标高1420m- 1620m工作面对应地表地处高坡东南部,螺丝坡西北部。

2.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工作面总体上为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根据掘进期间巷道揭露煤层及顶板情况、防突队打钻情况及以往地质资料,工作面范围内存在4条小型正断层,断层稀少。

工作面断层情况详见下表:表2-1 xx 工作面断层统计表工作面掘进期间未见陷落柱、“天窗”及岩浆侵入等构造,揭露顶板平整,完整性较好,构造带范围内顶底板破碎。

3. 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煤层厚度 1.481.74m,平均煤厚1.59m。

煤厚变异系数丫= 8.0 %,可采指数K^= 1整个工作面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软分层,软分层厚0.012〜0.06m。

工作面M9煤层属块状暗亮煤,煤层内部节理裂隙发育,为中〜高强度煤。

工作面煤层大部煤体结构介于原生结构~碎裂结构之间,即I类〜H 类之间,断层构造带内煤层煤体结构由碎裂结构向碎粒结构、糜棱结构过渡。

4. 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M9煤层所处煤系地层厚度大,地层内隔水层与含水层交替分布,含水层补给差、富水性弱,整体上为一弱富水含水层。

地表为中低山地形,山体坡面较陡峭,山体表面及沟谷内第四纪隔水黄、粘土分布广泛,山谷内汇水下渗量较少,对下覆含水层补给较差。

QC成果提高高压区矿石回采率

QC成果提高高压区矿石回采率

中深孔装药密度情况统计表
表14
水平 序号 装药长度m 装药量kg 实测装药密度kg/m 装药密度标准kg/m
1
116.5
448.53
2
75.6
300.13
-384米水平 3
162.6
624.38
4
159.7
611.65
5
74.5
321.84
1
68.5
275.37
2
119.4
456.11
-400米水平 3
深孔合格率≥95%
现场测量分析 2011.05
确认人
薛义军 夏纪国
夏纪国 李加博
夏纪国 薛义军
徐世英 李加博
冯玉健 夏纪国
小官庄铁矿
XIAO GUAN ZHUANG TIE KUANG
要因确认
序 号
原因
确认标准确ຫໍສະໝຸດ 方式确认日期 确认人6
未间隔装药
空口距离1.5~3.0m,相邻差 值≥0.7m
7 炮泥填塞厚度小
填塞厚度0.8~1.44m
现场测量验证 现场测量分析
2011.05 2011.05
薛义军 夏纪国
徐世英 夏纪国
8 装药密度低
装药密度≥3.8㎏/m
验证分析
2011.06
徐世英 夏纪国
9 联线绑扎不牢
重叠长度≥150mm, 包扎7层以上
现场调查、测量 2011.06
徐世英 李加博
10
起爆顺序有误
分时段爆破,存在时差差异 ,中间先于两侧
69.00
平均
/ 148461.68 102438.56 69.00
制表:徐翠红 2011.04.10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xxxx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综采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部门经理:审核:编制:xxxxxx地质测量部2013年6月22日一、工作面概况xxxxx工作面位于凉水井煤矿井田中部,所对应的地表经过响水河区域和神锦大道,从2012年3月开始初采到2013年3月完成末采。

xxxxx工作面为111盘区第8个工作面,也是我矿回采的第8个工作面。

切眼以东为高压线保安煤柱,工作面以南为11107采空区,工作面以西为大巷保安煤质,工作面以北为11109未采工作面。

xxxxx工作面走向长度为4380m,倾向长度为240m。

整体地质条件稳定,位于延安组第二段顶部,距3-1煤层底板层距34.99~43.00m,。

最大埋深为180m,煤层底板标高1124~1156m,未出现断层构造,局部区域存在沙梁冲蚀和伪顶,大部含1-2层夹矸,煤层倾角小于1°,煤层厚度平均为2.76m,煤层视密度为g/cm3 。

二、采煤工艺对资源的影响1、倾向长度变长111盘区实行东侧单翼开采,首个工作面11101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00m,由于经验的积累和采煤工艺的提升从11105工作面开始倾向长度变为了240m,面间煤柱厚度仍为14.6m,这一变化提升了工作面的回采率,杜绝了对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巷道二次利用前一个工作面的辅助运输顺槽,将变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

以xxxxx工作面为例,24107工作面采完后它的辅助运输顺槽将作为xxxxx工作面的回风顺槽进行重复利用。

此种方法即节约的开采成本,同时做到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了煤炭资源损失。

3、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xxxxx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为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顶板自然垮落发。

xxxxx工作面位于的42煤层属于中厚煤层,在回采的过程中采煤机一次性采全高。

根据储量规程,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大于95%,而xxxxx工作面的回采率为97%以上。

4、控制水文地质因素的损失xxxxx工作面距离切眼以西的500m处的地表上为响水河沟谷区域,我矿在过沟区域采取了专门的措施,井上修建拦水坝通过管路排水,井下提前施工探放水工程,在过沟区域并未由于水文地质因素造成明显的煤炭资源损失。

回采率分析

回采率分析

石港公司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
保护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

必须从政策上、制度
在六个月的回采中,我公司回采已经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对于近六个月的回采工作,进行一次详细的总结,不仅用来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而且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工作,方便于以后的回采工作,并且服务于生产,以期达到更高的水平。

4月10日,在公司领导的不懈努力下,在广大职工的密切配合中,我公司15102工作面正式开始了回采,回采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得到的是收获。

4月份回采煤量达到了30000吨,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7.26%,采区回采率达到了75.61%。

5月份回采煤量达到了65000吨,工作面回采率87.15%,采区回采率达到76.37%。

6月份回采煤量达到了68298.85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7.27%,采区回采率为75.01%。

7月份回采煤量达到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回采率标准。

在工作中,我们要总结经验,强化管理,理清思路,开拓创新,把公司做新、做大、做实、做强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生产经营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紧紧围绕制定的工作目标,务实奋进、开拓创新,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回采工作,在生产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取得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困难,为公司的发展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产地质技术部
2008.7.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1501综采工作面概况 (1)2.1501面回采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4)2.11501面进刀方式 (4)2.21501面放煤工艺 (5)3. 设备下滑及防治措施研究 (6)3.1 概述 (6)3.2 调整1501面设备下滑防治措施 (8)3.2.1调整向上拉移后部运输机下滑量措施 (8)3.2.2调整向上支架及前部运输机下滑量措施 (10)4. 煤壁片帮及防治措施研究 (14)4.1 煤壁片帮机理分析 (14)4.2安全措施 (17)4.2.1防止片帮伤人措施 (17)4.2.2注马丽散注意事项 (18)5.1501综采工作面阻力监测及支护质量监测分析与研究 (19)5.11501综采工作面阻力监测分析 (19)5.21501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分析 (20)5.31501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 (22)5.3.1监测指标选择 (23)5.3.2支护质量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3)5.3.3加强综放工作面矿压监测 (23)6.“三机”技术经济指标优化研究 (24)6.1 概述 (24)6.2 综放开采主要设备配套选型原则 (25)6.2.1放顶煤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 (25)6.2.2总体配套对支架要求 (27)6.2.3总体配套对采煤机要求 (27)6.2.4总体配套对工作面输送机要求 (28)7. 主要结论 (28)1.1501综采工作面概况1501综采工作面为百贯沟煤业的首采工作面,其工作面概况见表1—1所示。

表1—1 1501综采工作面概况1501综采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1—2所示、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3所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见图1—1所示。

1501综采工作面煤样单轴抗压实验数据见表1—4所示。

表1—2 煤层情况表1—3 煤层顶底板情况图1—1 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综合柱状图图1-1:工作面综合柱状图表1—4 1501综采工作面煤样单轴抗压实验数据表1501综采工作面的煤样粘聚力为1.52MPa ,内摩擦角为35.75°。

可见,1501综采工作面开采的5#煤为软弱煤层。

1501综采工作面沿煤层伪斜方向布置,回风巷平均倾角7.5°,运输巷平均倾角9°,最大倾角17°;开切眼平均倾角11°,工作面倾角0~32°,仰斜角平均为12.3°。

1501综采工作面布置图如图1—2所示。

图1—2 15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1501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⑪ 工作面顶煤松软,顶板控制难度大,易片帮、冒顶。

⑫ 前后部输送机下滑并带动支架及其它设备下滑。

⑬ 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差,存在倒架、“咬架”等严重现象。

⑭ 工作面回采仰采角度大,进刀、移架困难。

⑮煤壁片帮,采煤机割煤时容易飘刀,采高难以控制等。

2.1501面回采工艺存在问题分析2.11501面进刀方式1501综采工作面生产条件较为复杂,且工作面采用中部斜切进刀的方式,需对工作面的进刀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表2—1为中部斜切进刀和端部斜切进刀的煤机运行速度对比,表2—2为中部斜切进刀和端部斜切进刀的综合对比。

表2—1 中部斜切进刀和端部斜切进刀的采煤机运行速度对比表2—2 中部斜切进刀和端部斜切进刀的综合对比从上述对中部斜切进刀和端部斜切进刀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中部斜切进刀方式不能及时移架,工作面中部空顶时间20~40min,对端面顶煤控制和架后顶煤破碎不利。

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循环割煤时间较短,可及时移架,有利于端面顶煤维护和架后顶煤破碎放出,可实现采放平行作业,故应选择端部斜切进刀方式。

2.21501面放煤工艺松软煤层综放采煤工艺,要严格制定合理放煤工艺措施和放煤质量管理,不能超放抽放支架顶梁上部煤岩,放煤既要保障放煤回收率又要保障支架顶梁上部顶煤不片落抽放,保证支架有较高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工作面工程质量。

通过相关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以达到最佳资源回收效果。

合理放煤方式的确定原则,不同的矿井及地质生产条件,放煤方式也不相同。

因此,每一种放煤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不能照搬套用,要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来合理确定,择优选择。

所采用的各种放煤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见表2—3所示。

确定放煤方式的原则是顶煤采出率高,煤质好,易操作,易高产。

但无论采用哪种放煤方式,实际操作中都要由底板放向顶板,否则放煤时,上部矸石便流入放煤口,隔断上部顶煤,造成提前见矸影响煤质和采出率。

表2—3 各种放煤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单轮顺序放煤操作简单但容易混矸。

间隔放煤方式操作简单,煤岩界面扰动少,混矸少,顶煤放出率高。

根据顶煤采出情况和煤炭含矸情况,确定采用一采一故单轮间隔放煤。

在放煤结束后,放煤工应检查支架支撑压力,使支架达到初撑力。

在片帮漏顶处应严格控制放煤量,根据顶板情况少放或不放煤。

3. 设备下滑及防治措施研究3.1 概述仰采条件下,工作面设备易发生下滑。

保持单个支架稳定的计算模型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单个支架稳定的力学模型由上图可知,保持单个支架稳定的初撑力N 应满足下式:)arctan sin(122122μαμμμ-++≥G N式中:N —— 支架初撑力;G —— 支架及与支架相连的设备(包括前后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重力; α —— 仰斜角; μ 1 —— 支架与顶板的摩擦因子; μ2 ——支架底座与底板的摩擦因子。

根据上述分析,应使得支架有较大的初撑力。

1501面作业规程中规定支架初撑力≥24M Pa ,泵站额定压力为31.5MPa 。

可见,1501面所要求的支架初撑力较小。

图3—2和图3—3分别为1501面2014年9月4日早班和2014年9月5日早班的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曲线图。

从图3—2和图3—3中可以看出,2014年9月4日早班,在1501面的20条测线上,有8条测线的工作阻力小于31.5MPa ,占比为40%。

2014年9月5日早班,在1501面的20条测线上,有11条测线的工作阻力小于31.5MPa ,占比为55%。

图3—2 1501面2014年9月4日早班的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曲线图图3—3 1501面2014年9月5日早班的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曲线图初撑力对于预防采煤工作面的压垮型、推垮型及漏冒型顶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应从预防顶板压垮型事故和推垮型事故出发,进行支架初撑力的计算。

预防采煤工作面的压垮型、推垮型及漏冒型顶板事故的初撑力计算公式为:αγcos '01z a hL L P =)(2cos 02'02l L hL L P z z a -=αγ )sin 1(cos '03ααγfL h L P z x a += 式中:L a —— 支架宽度;γ —— 顶煤及直接顶的平均容重; h —— 顶煤及直接顶的厚度;L z ’—— 直接顶岩梁的长度,L z ’=L d +L h +L zx ,L d 为端面距,L h 为顶梁和前梁长度之和,L zx 为支架后悬顶长度;L z —— 直接顶岩梁的长度,L z =L d +L h ; l 0 —— 支架立柱至支架后端的距离;x h —— 下位岩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于2.5~3m ; f —— 顶板岩层中下位岩层与上方岩层的摩擦因子。

对于1501面的初撑力的计算应根据上述4个公式进行计算,取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作为1501面的设计初撑力。

3.2 调整1501面设备下滑防治措施由于1501面设备下滑严重,制定了工作面支架及前、后部输送机防倒、防滑的防治技术措施。

3.2.1 调整向上拉移后部运输机下滑量措施(1)材料准备,2~4个Φ30×108连接连接环,2~4挂9环或11环连接链。

(2)后部运输机要拉空运输机上的浮煤,并停电闭锁,设专人看管,施工期间禁止开启后部运输机。

(3)使用支架后部运输机拉移千斤顶,每间隔6~8架改拉移千斤顶连接链,连接至下节后部运输机溜槽拉移槽内,连接要可靠牢固。

(4)人员进入架后施工,必须有现场干部及安全员现场指挥及监督,并设有专人监护。

(5)人员进入架后前,必须关闭施工处上下2架(即至少5架)的进液截止阀,并且施工处上下15m内严禁操作支架,支架手把全部归零,使用手把护栏闭锁手把。

(6)人员进入架后施工前,对架后及架间顶板严格检查,顶板破碎或金属网破损的采取措施,保证顶板安全,经现场指挥人员及安全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

(7)架间及架后积煤积矸影响人员进入时,要由外向里清理积煤积矸,整理架间管路,吊挂整齐,保证人员进出畅通。

(8)后部运输机停电闭锁后,人员方可进入支架后方工作,先敲落不稳定煤岩,留有安全退路,并设用专人在架间看护。

(9)人员施工要站位合适,站在安全位置,避免支架尾梁出现波动使施工人员受到伤害。

(10)人员进入后溜清出的煤矸要及时外运,不得堵住出口,必须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11)工作面坡度超过15°时,施工地点上下5m内,必须设置严密牢固的遮挡,保证人员安全。

(12)选择改拉后部运输机支架时,应选择支架的架间隙不应过大,防止漏煤伤人。

若平行作业,应制定相应挡矸措施。

(13)施工时由下向上依次进行,防止后部运输机上方有块煤滑落。

(14)在施工时禁止施工上方调整操作支架。

(15)改连完成后,有专人指挥,确认人员安全离开支架后部,方下达后部运输机送点指令。

开启后部运输机。

(16)开启后部运输机,再次拉空后部运输机上落煤。

(17)后部运输机拉空落煤后,停止运转,后部运输机开关打到反转状态。

(18)有专人指挥,开启后部运输机,并依次由下向上拉移改连后部拉移千斤顶。

(19)拉移千斤顶时,要防止拉移千斤顶液压管路无破皮损失或挤压,若有损失或挤压应及时更换或排除。

(20)拉移时千斤顶换向手柄始终应在供液工作位置。

(21)调整以后,在拉移后部输送机时,应由下向上一次拉移到位。

禁止分段拉移。

(22)一次拉移上升量大约为400~600mm,拉移上升完成后,应以上述工序严格操作,把改连千斤顶连接到对应位置。

3.2.2调整向上支架及前部运输机下滑量措施(1)材料准备,安装前部输送机防滑千斤顶,需要安装材料20~24根“MA”标准的高压进液管Φ10—1800mm,5T U型吊环40~48个,支架前部输送机防滑连接耳套10~12副,10~12挂15环或17环Φ30×108连接链,10~12个连接链环,40~48个U型卡Φ10,20~24个Φ10高压软管弯头。

(2)防滑千斤顶安装时,应间隔8~10架支架间距。

(3)前部防滑千斤顶换向阀,安装在支架备用片阀上。

(4)安装时应先安装防滑连接部分,后连接管路。

(5)连接管路时,应停止相应支架供液截止阀,泄压后方可拆下片阀阀堵,再安装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