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导学案表格式
厘米和米(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厘米和米(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2. 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3. 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引入厘米和米的学习。
2. 新课学习:(1)学习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量。
(2)学习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的关系。
(3)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以及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正确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长度测量工具,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确认长度单位米的含义。
2.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对长度进行测量。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米”。
2.学习测量工具“米尺”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绳子,并问学生:“大家知道一个米是多长吗?”引导孩子们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一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2. 讲解专业术语•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是指现实生活中带有数量和形状的对象在数学中的对应形式。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于量度物体长度的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等。
3. 学习测量工具•什么是“米尺”?米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何使用“米尺”?1.将“米尺”平放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使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2.向另一端移动“米尺”,直到另一端贴近物体的另一端。
读取这个位置的刻度线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4. 练习时间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观看视频练习实操,通过实操练习,让孩子们掌握使用米尺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 练习册上的题目。
5. 落实和延伸•延伸:学生可以把米尺和擀面杖、拖鞋等进行比较,感受不同物品的长度,自己动手实践体验测量。
•落实:教师提出一道小练习,要求学生用米尺对教室宽、教室长等进行测量,并互相对答案进行检查和讨论。
四、教学思路学生从小到大都需要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1.1 一米有多长|北京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长度单位“米”的概念,更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测量工具“米尺”,用最准确的方法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并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和长度单位的差别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小练习和延伸性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测量长度》导学案
《测量长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2. 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3. 进行长度的加减法运算;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入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长度的测量,比如说测量桌子的长短、绳子的长度等等。
那么,你们知道长度是如何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测量长度的知识。
三、理论讲解1. 长度单位概念:长度是物体最长一段的大小,我们通常用米(m)来表示长度。
除了米之外,还有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2. 测量长度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长度。
使用尺子时,要将物体放在尺子的起点上,然后用视线正视尺子,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即可得到长度。
3. 长度的加减法:当我们需要对长度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要保证单位相同,然后按照正常的数学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实例演练1. 例如,现在有一根绳子长15厘米,另一根绳子长2分米5厘米,那么这两根绳子加起来的长度是多少呢?解:先将2分米5厘米换算成厘米,得到:2分米=20厘米20厘米+5厘米=25厘米然后将15厘米和25厘米进行相加,得到总长度为40厘米。
2. 再例如,如果一条路长3千米8百米,另外一条路长4千米2千米,这两条路一共有多长?解:将3千米8百米换算成米,得到:3千米=3000米8百米=800米3000米+800米=3800米将4千米2千米换算成米,得到:4千米=4000米2千米=2000米4000米+2000米=6000米然后将3800米和6000米相加,得到总长度为9800米,即9千8百米。
五、拓展练习1. 用尺子测量你的书包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2. 练习计算不同长度的物体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3. 根据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练习应用长度测量知识进行解决。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两端之间的距离。
2. 常见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3. 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 长度测量: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及其换算,长度测量。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准确测量长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的概念、长度单位及换算。
2. 演示法:展示长度测量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
4. 小组讨论法:讨论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入长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的概念、长度单位及换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演示与实践:演示长度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长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直尺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完成教材P24页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长度测量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直尺、物品等测量工具。
3. 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十、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数学教案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导学案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理解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2. 掌握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猜它们的长度,引出长度测量的话题。
2. 新知讲解:(1)介绍米的概念: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符号为m。
(2)演示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并强调正确的测量姿势和读数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发一把米尺,让学生测量身边的物品,记录并汇报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 深化理解:(1)讲解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设计一些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
5. 小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对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 回家找一些物品,尝试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测量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长(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单元第3课时 1米有多
长(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1米的长度;
2.能够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
3.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点
1.理解1米的长度;
2.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
三、教学难点
1.估算物体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让学生看一下教室的长度,询问大家教室有多长;
2.提出长度单位“米”并解释含义;
3.带领学生标出教室的长度,让学生感受一下1米的长度。
2. 学习新知识
1.准备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让学生把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拿在手里感受一下,让学生确认1米长具体是多长;
2.引导学生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对课桌、椅子等物品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
3.让学生猜测自己的身高和班里最高的同学的身高,然后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看看猜测的结果是否准确。
3. 拓展练习
1.让学生找到教室里最长和最短的物品,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与同桌或班里其他同学交换测量的结果,比较物品的长度大小,使用“比……长”和“比……短”等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的方法,强化了对1米长度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了估算物体长度大小的方法,并可以使用标准化的语言进行相应描述。
六、作业
1.制作一张海报,介绍1米的长度概念,并画出常见物品的长度,标注单位;
2.完成教材相关练习,并根据练习内容列举至少3个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1米长的直尺或绳子进行测量的场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
导学案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记录长度,而长度的单位有很多种。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单位是厘米和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吧!
二、认识厘米和米
1. 厘米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厘米的大致长度相当于我们使用的铅笔芯或者小糖果的宽度。
•使用尺子或者卷尺可以测量长度,而单位是厘米。
2. 米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米是我们经常用来衡量较长距离的单位,比如房子的长度、操场的宽度等。
•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长度,单位是米。
三、实践练习
1.**测量】
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和一把尺子。
分别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用厘米为单位
记录下来。
2.**判断】
对于以下物体,请判断应该用厘米还是米来测量: - 铅笔长度 - 教室长度 - 餐桌宽度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途。
通过实践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使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程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提出。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3 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3 米有多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学习用米尺进行测量。
3. 学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米”的概念,学会用米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准确读取数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长度测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2. 认识“米”- 介绍“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 利用米尺或卷尺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3. 学习用米尺进行测量-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强调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测量身高、桌子长度等,巩固测量方法。
4. 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桌子等。
-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如何放置米尺?如何读取数据?5. 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长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 请学生用米尺测量家中一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 拓展作业:- 请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 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完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米尺,注意安全。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呈现这份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2)认识米和用米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的第2课时,即认识米和用米量。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长度的单位——米,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如何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2. 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米,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实物模型、PPT等;学具:每人一把米尺,若干个长度不同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认识米: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加深对米的长度单位的理解。
3. 学会用米尺量长度:讲解如何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示范操作,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米的长度单位2. 1米 = 100厘米3. 如何用米尺量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米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测量结果,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份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长度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用米做单位长度(4)-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用米做单位长度(4)-西师大版一、知识目标1.掌握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方法;2.学习用米和分米来度量长度;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测量教室及学校的长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用米和分米来度量长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使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大小,比如厨房里的油、盐和米等。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准确使用米和分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米、分米刻度尺,引导学生了解米、分米的长短关系;2.学生讲述测量教室长度的方法和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回顾,并让学生选一名同学来演示;3.学生实地测量教室长度,记录测量结果;4.学生小组合作,找到班级里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并记录;5.选取若干名学生来进行演示,让其他同学猜测物品的长度,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6.教师将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订正,纠正同学在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7.学生自主测量校园里的一些场所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四、课堂互动环节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教室里最长的地方,并估测出它的长度;2.个人发言:让一名学生来黑板前演示用米、分米来度量一件物品的长度的过程,其他同学评论其优缺点;3.问答交流: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答案,并且让学生自己采用米或分米来回答问题。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方法和技巧。
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理解米、分米的长短关系。
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笔记;2.小组合作,分别测量校园里的两个场所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使用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均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3、长度单位(3)认识米导学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3认识米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2、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实际感知1米,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制作1米长的绳子。
2、、亲身感知1米。
用1米长的绳子与自己身高、双臂展开等相比较。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大约是1米。
……二、自主预习看我的,我会量。
(先估计再测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例4:一名用学生格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
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米尺)“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米尺)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米尺。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把用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用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观察刻度。
学习例5: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2认识米,用米量(导学案)
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4,例5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测量的过程,知道1米=100厘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熟记1米=100厘米。
导学案设计
(1)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我们的食指宽约( )厘米。图钉长约( )厘米。
2.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 )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二、探究新知
1.用米尺量一量
2.1米=( )厘米
(2)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米
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知识点二: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
1米=( )厘米 100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3)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3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2、拓展练习
课后动手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和宽。
(4)自我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3 测量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3 测量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使用长度单位“米”进行测量并作出相应的估计。
2.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一般化写出测量结果。
二、学习内容1.探究测量长度的方法与技巧;2.学习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3.练习测量长度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三、学习重点1.学习与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2.能够使用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物体;3.理解测量结果的意义,并能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四、学习方法1.听讲、观察和实践;2.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3.完成课堂练习并自行解答。
五、学习过程1. 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学习了什么?•你们会使用什么单位来测量长度?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2. 观察与分析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看法。
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3. 实践操作为了更好地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实践操作。
请:•拿出一把直尺;•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如铅笔、橡皮、书、树木、墙壁等;•利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下结果;•通过观察、估计和对比等方法,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实践操作,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4. 总结反思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自行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认为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如果测量结果存在误差,你们将采取什么措施?•你们觉得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有哪些好处?5.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对“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并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出自己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搜集关于“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资料,并自行撰写一份短文;3.学习复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案(表格式)
二年级数学认识米教案(表格式)科目:数学第2 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熟悉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培育同学概括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预备: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预备提问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可补充人身上的三把尺的介绍,丰富同学的感性熟悉,感性材料的积累)(二)学习新课1.熟悉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看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同学观看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老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老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同学观看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同学观看1米有多长。
让同学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相互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老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操作发觉)1米=100厘米老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头,由同学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精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1.两人相互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沟通.3、选择恰当的单位名称一棵树高15()一本书的厚度约为2()一张床的长度是2()铅笔盒的长度约是20()(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问?有哪些收获?修改看法:备注。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3 用米做单位量长度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3 用米做单位量长度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认识其重要性;2.掌握用米做单位量长度的方法;3.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1.确定量长度的方法;2.正确地读数并记录结果。
三、课前准备1.提供米尺等测量工具或者自制米尺模板;2.粘贴米粒图片或其他米粒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讲师出示大米粒或粘贴米粒图片等实物,问同学们是否知道米的单位是多少;2.探讨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米来标识长度的优点。
2. 引入新知(10分钟)1.讲师向同学们展示米尺,讲解用米做单位量长度的基本知识;2.做简单展示,让同学们亲自尝试使用米尺模板进行测量。
3. 体验(10分钟)1.同学们组成小组,使用提供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对;2.以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和活跃度。
4. 讲解(20分钟)1.在游戏结束后,讲师介绍读数方法,即数出米和数出分米,并去掉尾部无意义的零。
2.讲师讲解计量单位最大和最小之间应该有多少数值,并提供举例,加深理解。
3.讲师在黑板上画出米和分米两个长条,以图示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5. 评价(10分钟)1.按照教师要求,让同学们回答几个基本问题,督促掌握重要知识点,检查学习效果;2.评价同学们在测量中表现出的耐心和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同学们认识了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如何用米做为量长度的单位,并掌握了简单的长度测量方法和读数方法。
同时,同学们还加深了对计量单位最大和最小之间数值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数学素养。
六、作业1.进行亲身实践,使用米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标识出测量结果;2.背诵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时长适中,教学过程紧凑,涉及的知识点简单却重要,同学们对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我在授课过程中不够耐心,有一些同学还没有完全理解计量单位最大和最小之间数值的含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五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2节第2课时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西师大版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应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测算长度。
一、应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到了使用米作为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应用米作为单位量长度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分米、米等。
下表列出了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厘米1厘米 = 0.01米分米1分米 = 0.1米米1米 = 1米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例如,在测量教室的长宽高时,我们通常会选择米作为单位来测量,因为教室的长度通常都比较长,使用米作为单位可以更方便地计算。
二、测算长度对于长度的测算,我们通常使用尺子等工具来进行。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演示如何使用米作为单位来测算长度。
示例一比较两张纸的长度,A纸长7dm 3cm,B纸长8dm 2cm,哪张纸比较长?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将A、B两张纸的长度都转换为厘米,这样才能进行比较。
•A纸的长度为 7dm 3cm = (7 × 10)cm + 3cm = 73cm•B纸的长度为 8dm 2cm = (8 × 10)cm + 2cm = 82cm因此,B纸比较长。
示例二某段路的长度为2800cm,将它表示成用米作为单位的长度。
解析:根据上一节学习的知识,我们可以将2800cm表示为用米作为单位的长度,即:2800cm = 2800 × 0.01米 = 28米因此,这段路的长度为28米。
三、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应用米作为单位量长度,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测算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注意进行单位转换。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数学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只有通过多次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设计(表格式)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跳远的距离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它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米尺来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知道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米长度的感知和用米尺测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米到厘米的换算,我会通过教具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升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对长度量纲的敏感性和准确度。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物体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技能。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的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学生们在换算米和厘米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直观、生动地展示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或许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这个知识点。
其次,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读取数据时出现误差。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读数训练,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准确性。同时,要强调测量时要保持尺子垂直,避免因角度问题产生误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 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导学案
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
(二)新知自主探究
学习活动一:1.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米。
4.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达标测评
课本第6页练习一4——6题。
学习过程
(四)加油站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小组测试立定跳远的成绩,并作好记录。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 )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五)质疑评学
1、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评学:
(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
(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
课外延伸
填空
【素材积累】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3)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
3.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学习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再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这条1米长的绳子,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四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
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
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X Kb1. C om
教学重点认识1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
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
“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
长度。
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
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
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
度。
)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
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
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
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
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
度] w W w .x K b 1 .c o M
学生实际量,思考
目标
展示
1.认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
概念。
2.掌握米和分米,厘米间的坦率。
3.会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
度。
引导自学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用
什么作单位?
2.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
米。
3.1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划1米。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1米。
5.用米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
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
62、63页上的例1。
探究交流
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
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
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
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
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
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要用米作单
位,明白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两臂比划一米的
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再让学生
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
最后让学生
正确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
检测练习完成书64页的课堂活动新| 课| 标|第|一| 网
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米(m)
1m=100cm
1m=10dm
教学反思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