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地位: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3)影响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提示“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提示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发展。

( √)提示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

问题思考材料“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思考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提示仁政的主张。

反映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2.荀子(1)地位: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3)影响: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况《荀子·天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思考据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有哪些?反映了荀子思想的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
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思 想 学 说
历史观: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 法:就是法律、法治,立法为治民, 主张变法革新。 赏罚并重。 人性论:性恶论 术:就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手段。 势:就是君主的权势、权威。 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法、术、势三者结合。 影响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
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 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 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诸子百家之哲学观
材料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敢问死?”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受时与治世同, 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 可谓至人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 用之!
“儒政、道哲、法变革”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 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 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 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五)孙膑和兵家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习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与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山东物宝天华,人杰发灵,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其中圣人指谁,其教育思想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学习过程二:自我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时期,为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自由和活跃的局面?学习过程三:合作探究:合作填写百家争鸣表试试牛刀:1.儒家思想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手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为天子而为诸侯,得手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材料三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4)三段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请思考: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以后,为什么不再受人们重视?3.法家思想“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见: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见人性本善说。

提倡“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主要主见: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见“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见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全都。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见(1)主见“兼爱”、“非攻”。

“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爱,“非功”是主见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斗。

(2)提倡“尚力”,主见“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铺张。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见(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实行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顺应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见(1)主见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见变法革新。

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心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

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

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备人:封磊审核人:胡世鑫时间:2009-9-2【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记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比较其中的异同点。

2、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框架】经济儒家第一次思想解放原因政治百家墨家影响对后世学术文化发展阶级争鸣道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法家【课前预习导学提纲】(一)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2、道家墨子:国人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贤”;评价:墨子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战国是成为显学,但到战国后墨子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4、法家韩非:国贵族出身,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对儒家“”的历史观,主张____________。

评价:韩非的思想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兵家春秋时期:孙武代表作:战国时期:孙膑代表作:_______________,主张:强调要懂得,注意利用,重视的作用。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影响(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2)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__________________;道家:_____________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出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 5、庄子的成就--------文学造诣深。
生死皆逍遥
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 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 的生活方式。 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 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又一著 名思想家,思想体系庞杂,被视 为异端。但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 的影响。 1)提出“明天人之分”和“制天 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人可 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 2)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生 来就是恶的,但可以凭借后天教 育由恶变善。 3)主张治国应当是儒法并用,以 王道为主,霸道为辅。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为政以德”
继承、发展
“仁政”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 王道和霸道: 王道——以德服人 “以德行仁者王”。 霸道——以力服人
2、认为实行君为轻”
民意等同于天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
秦始皇佩服
的“韩非子”
九合诸侯 一臣天下 五霸之学 治国之法
利 措 施 。 赏集治大励击积的实社说法族心韩 《 罚权,力耕商极恶 会的制, 国 分的建加战工发劣无“核国法他是作 韩 明封立强,之展风战无心”家抨韩者 非 是建一思另民生气之耕 ,重击非韩 国国个想一。产。危之他是要了思非 子 而劳抨韩人躺想, 富家统文方他,主 有而击非物是学战 》 兵,一化面一排张 贵有了思,社说国 强还的专又方斥让 之富当想“会的末 的认君制要面和百 有为主统求鼓打姓尊之时学以贵核期 ” , .
3、影响: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法结合,外儒内法,成 为古代统治的思想基础。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儒家思想:孟子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 一边骂:“这老头,如果生在 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 历史地位: 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 ①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 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 基人,被称为“亚圣”。 《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 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 ②唐代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 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 为“四书”之一。 作为钦定的教材。
这是为什么?
儒家思想:荀子
荀子 , 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卿 , 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 战 国 时 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视为儒家的异端,著作有《荀子》。
唯物思想 ——“天人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性恶论 —— 人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 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篇》
人生态度 ——“逍遥”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恃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 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 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 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用、节葬 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
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 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法家思想:韩非子
政治观:
思 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最终)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最终)

“齐物”——“逍遥”——“无所恃”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 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 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 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 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 “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 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 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 趣。
课堂设问 请思考:什么是法、术、势?你能用骑
马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吗?
“法”:
是指官府制定的法律。
它好比马的笼头,是起规范作用的。
是指任免、考核臣下的方法。 “术”:
它好比是人驾驭马的方法,也就是权术。
“势”:
它好比马鞭,是具有惩罚作 用的权威。
其实质是指国家政权来说的,君主要做到 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孟子、荀子和儒家
(二)墨子与墨家
(三)庄子与道家 (四)韩非与法家
(五)孙膑与兵家
(三)、生命的超越——庄子与道家
1、庄子生平:
2、庄子的主要思想 (1)宇宙观: “齐物”——万物本质相同。
(2)人生观: “逍遥”——“无所恃”
“逍遥”——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无所恃”——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 (3)自然观: 上有深远影响。与 天与人“不相胜” ——顺从自 儒学理论互补共同 然,天人合一。 构成中国传统思想 3、庄子思想的影响 文化的主干。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四)、变革的先驱——韩非与法家
1、韩非生平
2、韩非思想及影响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2.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庄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3.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亚洲许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

其体现的思想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5.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主张的特点是( )A.法、术、势相结合 B.“礼法并施”C.“尚力” D.“无为而治”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1)三则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战国以后其思想继续备受人们重视
4、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国家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5、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 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 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C、墨子 B、孟子 D、韩非子
6、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国民 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 想和道德准则 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 思想 D、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史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2、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 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3、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 子

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工业者的利益 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 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B
4.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命题,突 出地体现了他 (1)“性恶论”的主张 (2)礼法并施的政治主 张 (3)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4)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1)(2) B、(3)(4) C、(2)(3)(4) D、(1)(2)(3)(4)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 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新课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

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

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

特别是儒、道、墨、法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感受2500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其实只有十家,影响较大有儒、墨、道、法四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平时的分组情况由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家学派,古有稷下学宫,各派云集、百家争鸣,今有多媒体教室,精英荟萃,理性思考。

让我们发扬稷下风格,首先走进儒家学派。

请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

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孟子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

教师总结:孟子的主要思想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的修养和义利观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6.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子 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工业者的利益 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 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D、战国以后其思想继续倍受人们重视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A.文化运动 C.学术交流 B.社会变革 D.思想解放运动
荀子
4、“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 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 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5、“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 就叫做“真人”。
2015·海南高考·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 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 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014· 海南高考·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 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 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 B.制天命而用之 C.民贵君轻 D.主张舍生取义
B
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性本恶 B.礼法并施 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
4.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
道德准则(礼)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辩证法)
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力” ④“节用”、“节葬”
⑤“尚贤” 墨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有等级差别的爱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无等级差别的爱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诸侯争霸,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春秋战国,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 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 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耕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经济: 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 私有制确立。 政治诸侯争霸,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1.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2.下列古迹与孔子办教育有关的是() A.曲阜孔庙杏坛 B.白鹿洞书院 C.文渊阁 D.天坛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 麓 版 历 史
________”的主张。
必修③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②性善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赋道德意识。
③义利观:倡导“__________”。
B.著作及地位:南宋________将其著作 《__________》列为“四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一。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
4.比较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相同点及政治主张上的 不同。
(1)同:①产生背景:都是在封建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岳
士大夫崛起等背景下产生的。 ②代表阶段: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③世界观:都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向前发展的。 ④治国方略:都主张改良旧制度。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及这种思想的地位和影响,虽然每一派别对后世影响不同, 但在当时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课在最后还指出了百 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这是本课的重点。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一单元

2020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20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 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材料反映了孟子( ) A.为统治阶级进行辩护 B.已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C.经济上主张轻徭薄赋 D.有轻视劳动人民的倾向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意愿,故 A 项错误;“无恒产 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 产,因无恒心”体现了孟子主张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从而 维护统治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关于赋税的主 张,故 C 项错误;孟子主张通过百姓稳固而统治稳固的思想, 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故 D 项错误。 答案:B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
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
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
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
同,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故 B 项
主题(二) 百家争鸣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材料二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三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 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 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主题(一)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 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 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 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 民之从之也轻。”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荀子和墨子D.老子和孔子【答案】 A【解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2.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伦理对传统节日影响的诗句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B.每逢佳节倍思亲C.遥知兄弟登高处D.遍插茱萸少一人【答案】 B【解析】儒家伦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爱,B项与这一点最为接近。

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答案】 A【解析】“民贵君轻”显然有损君王尊严。

4.(2011·无锡)下图为明代《列仙全传》中的一幅插图,并配有诗文“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练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

”观察此图你认为这幅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

5.(2011·无锡调研)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 A【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A项社会动荡不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

B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西汉;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政治观: 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 远影响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 仁政学说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同 仁的思想 政治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二、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1、墨子学说
关于墨的说法: 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 (小生产者)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 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
法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 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 的哲学思想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 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 谁攻? ——《墨子》 •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 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 •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 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 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兼爱 非攻 •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 儒家 •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 同点。

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上课新

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上课新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16、下列对孙子不荀子癿分析正确癿是( A、都主张性善论 B、都强调礼法 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叏百家乊长

17、下列关亍百家争鸣癿论述正确癿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其经济原因 是云田制癿瓦解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亏丌相 融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戓国时期,儒家学派癿代表人物主要有 ( ) 孔子 孙子 荀子 庄子 A. B. C. D.
11、“丌义而富丏贵,亍我如浮于。”这 名话体现癿思想观念主要是( )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
12、在治国斱略上,主张礼法幵斲,王霸兼 用癿思想家是( ) A.孙子 B.荀子 C.韩非 D.吴起 )
(亐)法家: 韩非
1、韩非简介
韩非(约前280—233年), 出身亍韩国贵族乊家。戓国后期 癿思想家,法家癿集大成者。 曾师事荀况,不李斯是同学。 著作有《孤愤》、《亐蠹》、 《说难》等。其文章深叐秦王政 癿赞赏。韩非至秦后,遭李斯等 人嫉妒。最终被谗陷入狱,自杀 死亍狱中。他癿思想得到秦癿推 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癿指导思想。 他癿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 非子》一书。
历史意义①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1.(xx·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2.(xx·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A3.(xx·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成语故事 庄子》
• • • • • • • • • • •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标新立异 以貌取人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题意解说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四、韩非与法家 秦始皇佩服 的“韩非子” 韩非子”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
(一)孟子 1、孟子其人 2、孟子的思想学说 (1)仁政学说 (2)“性善说” 性善说” (3)义利观 3、《孟子》、孟子的重要历史地位 孟子》 亚圣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
(二)荀子 1、荀子其人 2、荀子的主要思想 (1)提出“天行有常”和 提出“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主张“性恶论” (2)主张“性恶论”。认 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 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礼法并施的治国思想
思考:荀子“性恶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思考:荀子“性恶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你是 怎么评价的? 怎么评价的?
基本含义 评价 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后天教育可 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以使人由恶变善. 以使人由恶变善.
① 消极: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 消极: ② 积极: 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 积极:
荀子
思考荀子提出的“天行有常” 思考荀子提出的“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 的命题的基本内涵?有什么重要意义? 之”的命题的基本内涵?有什么重要意义?
基本内含:天是客观存在的, 基本内含: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 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发挥 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服务。 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服务。 意义: 意义: a 、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对我国后世的哲学 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对后世和今天的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庄子的“逍遥” 庄子的“逍遥”观是建立在什么观点的基础 之上的?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怎样实现“ 之上的?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怎样实现“逍 遥”? 基础: 齐物” 基础:“齐物”; 含义: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 含义: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 态度; 态度; 方法: 无所恃” 方法:“无所恃”。
你认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 你认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 有何关系呢? 有何关系呢?
(1)从表面看,二者在人性的看法上是一对矛盾 从表面看, (2)从本质上看:二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根 从本质上看:二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据后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人性的特点。都是非科学的。 据后天的现象概括出来的人性的特点。都是非科学的。
五、孙膑和兵家 受到《孙子兵法》 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 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 视人的作用。 视人的作用。
战国时期诸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战国时期诸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1、都敢于面对现实,暴露和批评当时的现状。 都敢于面对现实,暴露和批评当时的现状。 2、都在天地人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内容) 都在天地人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内容) 3、都有共同的倾向,都向往美好的将来。 都有共同的倾向,都向往美好的将来。
(3)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基本精神。
基础知识巩固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战国 荀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法家 韩非 战国 兵家 孙膑 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75 公元前221年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化,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学说、思潮,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学说、思潮,即百家 争鸣。 争鸣。
六、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 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 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内形成的思想理论,对 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2)儒家学 ——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 ) 道德准则(礼) 说 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 法家学说 ——构成了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构成了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孟子 “性善论”主张的含义是什么?它与 性善论”主张的含义是什么? 仁政学说”是什么关系? “仁政学说”是什么关系? 含义:认为人具备仁、 含义:认为人具备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意识。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意识。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关系: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关系: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荀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荀子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荀子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 特点: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 并不完全一致。 并不完全一致。 影响: 影响: (1)荀子思想在很长时间里不为 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2)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荀子学说对我国哲学具有深远意义。 成者,荀子学说对我国哲学具有深远意义。
孟子的义利观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孟子看来, 孟子的义利观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孟子看来, 如何才能实现“ 的最大化? 如何才能实现“义”的最大化? 基本主张:重义轻利; 基本主张:重义轻利; 方法: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倡导“ 方法: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倡导“养浩 然之气” 以及良好的人格精神。 然之气”;以及良好的人格精神。
请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请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 、经济上: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社会制度开始交替,思想活跃; 展;社会制度开始交替,思想活跃; 2、政治上:宗法等级制度破坏,政治动荡,诸侯争霸; 、政治上:宗法等级制度破坏,政治动荡,诸侯争霸; 政治对文化的钳制力下降; 政治对文化的钳制力下降; 3、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4、阶级关系上:“士”的崛起,统治者对士开始重视。 、阶级关系上: 的崛起,统治者对士开始重视。 (知识补充:士原是贵族的最下层,能文能武,社会变 知识补充:士原是贵族的最下层,能文能武, 革后,他们失去身份,只能变成完全的知识分子, 革后,他们失去身份,只能变成完全的知识分子,兴办 私学,聚众讲学,著书立说,辩论……) 私学,聚众讲学,著书立说,辩论 )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
(二)荀子 1、荀子其人 2、荀子的主要思想 (1)提出“天行有常”和 提出“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主张“性恶论” (2)主张“性恶论”。认 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 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礼法并施的治国思想 3、荀子的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荀子的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二、墨家与墨子 1、墨子其人 2、主要的思想 (1)主张“兼爱”和“非 主张“兼爱” 攻2)提倡“尚力”“节 ” 提倡“尚力”“ ”“节 ( 用” 3、历史地位 代表下层群众利益; 代表下层群众利益;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受重视。 曾被广泛吸收,战国后不受重视。
三、庄子和道家 1、庄子其人: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其人:与老子合称“老庄” 2、庄子的主要思想 齐物” (1)“齐物” (2)“逍遥”的人生态度 逍遥” (3)天与人“不相胜” 天与人“不相胜”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孟子、
(一)孟子 1、孟子其人 2、孟子的思想学说
亚圣
(1)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政治思想; 、仁政学说——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B、人性本善说; 、人性本善说; C、义利说; 、义利说; 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在孟子的仁政学说中,他提出了什么主张?你如何评 价这种思想? 价这种思想? 主张: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 主张: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 取民心;必须重民; 民贵君轻” 取民心;必须重民;“民贵君轻”; 评价: 、 评价:A、孟子的仁政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 论基础,对历代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 论基础,对历代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 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B、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 民本” 、孟子的“仁政” 利益为出发点的,是统治者的一种策略。 利益为出发点的,是统治者的一种策略。
3、韩非思想的影响
韩非子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韩非子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影响: 影响:韩非子的思想对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 多年中, 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西汉以后的 多年中 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 想的理论基础。 想的理论基础。 原因: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原因:A、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兼并战争 不断,社会正经历着大变革, 不断,社会正经历着大变革,韩非子认为社会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B、随着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建 、随着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 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而韩非子的 思想也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 思想也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 C、李悝、吴起、商鞅等法家代表人物在战国时期各诸 、李悝、吴起、 侯国中的变法都推动了各国力量的增强。 侯国中的变法都推动了各国力量的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