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讨

合集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高校积极探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提出了“三化”思路,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其实践探索。

一、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实习实训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某校组织学生参与农村支教活动,让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体验基层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一些高校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载体,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体验,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在线课堂、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

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实际上,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已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

以网络教育为例,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多门网络思想政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得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作者:王玉梅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5期[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探索在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新途径。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当今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此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确保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因此,深入探究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大学生素质水平,探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的管理机制是所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教育途径是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

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教育途径主要有:一、思想理论教育教育离不开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它所提供的政治、思想、道德、历史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政策水平、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科研活动的教育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科学知识作为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结晶,既是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也是陶冶心灵、完善人格的好教材。

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越高,越易于理解和接受科学的世界观。

广大教师从政治立场、治学态度到道德品质,都有向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的责任。

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3-11-06•引言•高校课程思政概述•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案例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优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路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02高校课程思政概述高校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高校课程思政的概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现状: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课程思政的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

问题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一些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难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情况。

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010*******03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路径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运用思政理念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等。

略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三化”建设

略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三化”建设
的研 究 尤 其 值得 进 一 步 深 入 。在 “ 势 与 政 策 ” 教 学 实 践 形 课 的基 础 上 , 多 身 居 教 学 一线 的教 育工 作 者 深 感 主 管 领 导 是 许
某些人 的苦难的时候 , 或者仅仅从收音机上 听到而没有直观 地想象其灾难性的情境 的时候 , 我们一般不会 自发地和衷心 地去回应那些要求救 助这些不 幸受苦的人 的呼吁。让我们 去同感并因此而趋 向于帮助的最好办法 , 是在 电视上展示其

收稿 日期 :09— 20 5—1 2 作者简介 : 吴欲波( 93一) 男 , 17 , 江西景德镇人。博士 、 师, 讲 主攻思想政治方 向。本文为 20 07年江西省教 育厅教改课 题 《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 程建设研究》 课题号 :XG一 7— 2 ) ( J. 0 9— 3 成果。 J
第2 4卷第 3期 20 0 9年 9月
景 德 镇高 专 学报
Jun l f ig eh n C l g o ra n d z e ol e oJ e
V0. 4 N0 3 12 . S p 0 9 e .2 0
略 论 高 校 “ 势 与 政 " 教 学 的 “ 化 ” 设 形 策 课 三 建

教 学信 息 的“ 观化 ” 直
远 在 战 国 时 期 。 国 著 名 教 育 家 孟 子 ( 前 32一前 我 约 7
29 就谈及 “ 8) 直观” 观者心灵 的 巨大 冲击力 量。某 1 梁 对 3, 惠王见堂下有人牵牛祭新钟, 因不忍看到牛在恐惧中战栗的
如 , 新农村建设 ” 在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 的讲授 中, 自农村 的同学 因为亲 来
在孟 子看来 , 梁惠王对 牛和羊 的不 同态度 , 根源于 梁惠

“三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视角

“三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视角

“三生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视角“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统合而成的一个复合概念,“三生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三生教育”若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将其理念寓于实际中。

从“三生教育”理念出发,分析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三生教育”理念来探寻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角、新途径,加深教师对政治课教学观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标签:三生教育;政治教学;教学新视角解读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和总体培养目标,政治课的宗旨,不是为高考服务,而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思想不断进步,并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文明的知识体系,关注生活,增强社会忧患意识。

努力将政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讓国家的政治不断发展。

就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生理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不平衡,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多变。

各自生活、学习等知识方面的局限,一些不良社会价值观的干扰,处理事物和分析事物往往是片面的,所以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而要达到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认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取一些符合学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理念以教育贴近学生本身、贴近生活,有利于提升政治课教学效果,使教育本真地回归生活。

一、“三生教育”概念解读“三生教育”把生命、生存、生活三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1]它是云南省教育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结合我国学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理念。

可以说是教育的一个新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在校园文化节中设置思政教育主题展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历史纪录片等,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了解。

二、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鼓励教师开展创新的思政教育方法,例如将核心素养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教育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法治道德教育。

在学生会选举中设置政治理念考核环节,开设课外读书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方向。

四、加强校本化课程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

在校本课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并通过开展校本化的思政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

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鼓励家长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以上途径的探索,可以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提出了“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强调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课程思政实践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加直接的实践体验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的探索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实践应当贴近实际,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可以引入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引导他们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可以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产生对社会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注重课程设置,融入思政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的探索也需要注重课程设置,融入思政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实践,让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在工程类专业中,可以设置“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创新与创业”等课程,通过教授这些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不同学科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可以设置“计算机伦理与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发挥导师作用,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导师制,发挥导师作用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的重要探索方向。

导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思想引导者和人生导师。

基于“三化”模式的德育实践探索

基于“三化”模式的德育实践探索

些工程不仅 能满 足和丰富完善德育 内涵及 外延 , 而且 形成 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 在 每个 工程下面按照德育
目标 需要设 置相应 的活动项 目去组 织实施 , 这些项 目 的设置 与 目标 实现 的过 程则充分 遵循 “ 生活化 ” 的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l 一 2 O
念、 情感 、 意志, 进 而形成 内在相对稳定 的道德 心理指 向和道德 人格要求 。在 目前我 国的道德教育 中, 普遍 存 在着重道 德认 知 、 轻道 德实践 的问题 , 导致 了在学 生 中出现大量 的知行不一 的现象 。过去 , 我 国道德教 育领域存在着一种根深 蒂 固的观念 : 只要掌握 了现有
赵 宏梅 ( 1 9 6 9 -) , 女, 黑 龙 江讷 河人 , 黑龙 江科 技 大 学机 械 学 院 教授 。
第 2期
刘 华利 等 : 基于“ 三化 ” 模式 的德 育实 践探 索
1 0 1
互促互 进 , 不断提升学生思 想道德素质和工程 实践 能 力, 进 一步彰显 了“ 一高一强 ” ( 思想道德素质 高 、 工 程 实践 能力强 ) 的应用 型人才 培养特 色。 从 实践 层面讲 , 它又是一项 系统工程 。随着人类 社会 的发展 进步 , 传统意义上 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 人才观 已不 能作 为评价现代人才 素质的基 本概念 , 经 济社会 的发展促使 人才竞争愈趋激 烈 , 对 人才的素质
论, 结合大众化教育 背景下 道德教育 的丰 富内涵 和功 能实 现 , 我们 把德育 实践划分 为若 干个 工程 , 并使 这
途径 的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 体系 , 使德育 与工 程 实践互 通互融 、 互促互 进 , 融 知识 、 能力 、 素 质于一 体 。学生在“ 大工程 ” 实 践环境中 , 把德育 与工程实践 有机结 合 , 体 验吃苦 耐劳 、 诚 信合作 、 责任奉 献 、 热爱 祖 国、 服务社会等 , 使 思想道德与工程 实践互融互通 ,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

高校辅导员“三化”建设微探本文提出了辅导员“三化”即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阐释了辅导员“三化”的涵义,从学生思想变化和思想教育工作两方面分析了辅导员“三化”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问题角度提出提升辅导员“三化”建设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社会大环境在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不断在变化,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

高校辅导员“三化”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备要求。

一、“三化”的涵义“三化”即为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

专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很多人眼里,辅导员工作是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不需要较高的学历要求,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辅导技巧等,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工作。

近年来,高校所发生的多件轰动且不可思议事件,如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都体现了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也极大了凸显了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专业化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也需要辅导实践技巧,如处理学生间事务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等。

这些都要求辅导员们在工作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职业化是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的明确界定,但又不单单指角色界定,它是对自身职业的一种认同。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思想工作的专家,通过岗位的长期锻炼进行经验的积累。

同时,它又是其一种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方式,且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专家化是指辅导员需擅长且深入研究辅导工作。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通过各种技巧高效地完成学生辅导工作,并且要对工作创新,且有深入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专家化就要求辅导员需摆脱原有的事务型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并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手段,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以向学生介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给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形势以及党的理论知识。

另外,还可以组织专题研讨,让学生深入探讨当前社会问题、热点话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读书分享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周、主题展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同。

五、加强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与压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化”
但是 , 我们只要认真领悟马克思 的这段经典论述 , 就不难发现检验 的一些定性的标准。这些标准形 成一个系统 , 至少包含三个层次 : 一是从终极的标 准来看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衡量就在于是否能促 进人的 自由全 面的发展 ; 二是从现实的标准来看 , 就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促进其他一切工作 , 促进
激励 已成 为现代领 导的主题。查考《 辞海》 , “ 激励” 意思是“ 激发使振作” 即“ , 振奋, 奋发” 。通 过激励 , 在某种内部或者外部刺激的影响下, 使人 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从广义而言 , 激励就 是调动人 的积极 性 ; 狭义 而 言 , 励就 是一 种刺 从 激
尽管马克思关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的经典论述不足直接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而阐发的但是通过研读我们会发现它事实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目标与任务功能范围得失成败的检验等进行了很好的说明既提供了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已有合法性的有力辩护也可以为我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合法性自身的进化开掘了丰富的资源
维普资讯
的发展 上 来 。 再次 , 圈定 了思想政 治教 育的功 能范 围。所 谓
强机制建设 ,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j 佑度化、 1 科学化。


强化运行 机 制 建设 . 实现 思想政 治工 作 组
织 的规范 化
建立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 是整个思 政治工作 的基础和条件 , 其主要 内容应 由以下五方面构成 : 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能覆盏全社会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网络 、 阵地网络 、 侮息网络 、 载 体网络 , 使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责 任化 的领导体制。党委负总责, 主要领导做第一责 任人 , 一级带一级 , 层层抓落实。社套化的工作手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日益多元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现实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有效途径的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1.教育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化和抽象化,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实践性等方面的需求。

大部分思政课程局限于简单介绍理论知识,而大学生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

2.教师过于教条化,课程不能为学生成长贡献。

一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课本,使得思政教育仅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影响学生。

在这种局面下,大学生不但不能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关爱,而且还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程难以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意性。

3.创新意识和知识技能的融合被忽视。

现代大学生对于科学的认知远比以前更加深入,因此,除了传统的思政教育知识,大学生也更需要在学(实践)中思考,创新,吸收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当前,缺乏创新意识和知识技能的融合,无法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

二、有效途径1.实践与即时反馈相结合为了克服第一种存在问题,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领悟理论,了解社会,促进升学、就业以及个性成长。

而同时,对于参加或组织的实践活动,及时给出反馈,及时分析优缺点,推动其进一步的改进。

这样的沟通和应用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权利为了克服第二种存在问题,教育者应理解到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递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建构适宜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必须是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交换理念、发现事实、探究新的问题和答案的,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育者的责任也在于指导和启发学生,以及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反馈,并以此来进一步完善课程。

3.教育应融合知识技能与创新意识。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本文系2021年度院级研究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1XYKYYB17)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需要利用各种具体路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而且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从而让青年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路径一、学校层面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思政教育应该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为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可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比如思政教师可以以专题方式在课堂进行授课。

专题也可以分为理论专题、实践专题、学生自学专题、学生自讲专题、结课专题等。

思政教师可以外出学习或是邀请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进行理论专题授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通过实践专题。

学生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博物馆、重走长征之路、观看红色纪录片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英雄事迹,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通过自学专题,锻炼学生自学和思考能力。

通过结课专题,思政教师可以掌握学生这一学期学习的效果,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保持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2.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高校可以及时表彰宣传实践育人先进典型,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

比如有的高校定期召开社会实践“十大明星”表彰大会,表彰在实践过程中优秀个人、优秀干部、十大明星等优秀事迹;通过学院网站、学报等平台对实践活动、突出事迹进行及时报道,在学校树立良好的实践育人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利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比较好的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化”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化”建设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成长特点 , 针对 的载体 。 级的不同阶 十 出适合所属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并针对每一内容模块设计出相应的实施途径 , 形成菜单式 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眭和实效眭。其他课程 的工作内容,使教育内容相对程式化 、模块化 , 便于实际 的课堂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如专业课程 中的辩证 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的贯穿和渗透 ,教师 操作 , 体现出同样的教育内容有不同的实施途径 、不同的 法 、人文精神 、 教 育阶段有不 同的教育重点 的特 点 ,以便有针对 性地开展 人格 言行 的示范教 育等等 ,教师要 把德育教学 目标 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 , 提高教育的实效陛。 作为课程教学 目 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设计和考虑。重视 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三个 发挥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德育功能,通过实践教学的组 基本的层次模块 :人学后第一年的养成教育阶段 ,是新生 织,着重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勤学苦练 、吃苦
76
耐劳等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重视学生课堂上的行为养成 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潜 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 ( 二 )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 动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 的过程 中受到教育 , 提高觉悟 ,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 机统一。活动载体大致可分为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各类活动的开展要根据学校对学生各阶段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的统一规划进行 ,围绕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确定活 动主题 ,各系部每学期要根据学校对学生各阶段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的统一规划制定活动计划,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 要结合部门情况和本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有针对 性的活动计划。活动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 生在活动中的积} 及} 生 和创造洼。各类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目 的性 、参与 陛、实践陛、趣味陛,努力寻找那些既富有时 代气息 ,又与教育内容相 融合的活动载体 ,以增强吸引 力,提高教育效果。 ( 三) 管理载体。把教育内容与管理结合起来 , 渗透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命题 的 内涵意蕴 , 的着力点是 最终
培养什 么样 的人 , 用什 么培养 人的 问题 , 就要 不断 这 推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理论创新 和实践创新 , 让 大学生们对 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学 以致用 。 2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理 .
念创新 在 理论上 ,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是指 大学 生思想政
况问题 , 系到如何 应用 马克思 主义普 遍真理于 中国 关
治教育 工作者 , 运用 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 观 、 法论 、 方 认
识论 及其基本原理 ,结合 中国大学生 的思想困惑 、 现 状 追求等 具体实 际 , 创造 出具 有 中国思维 、 中国影响 的马克 思主义思想政治教 育 , 中国化 马克思 主义思 即 想政治 教育或中 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换 句话说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在 指导思想教育理 论创新 包括 了两个方面 的内涵 : 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在指 一 导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核心地位 ; 二是用 马克思主
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的意蕴 。一般说来 , 没有先进 的科 学理论就没有积极 的实践行动 。从这 个意义上来谈 ,
“ 理论 ”意蕴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 治教育 中国化 即中
会群体 的经 济利益和政 治诉求 ,有着明显 的社会意识 形态倾 向。 在这样 的背景下 ,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必
定受到社会上各种社会意识 的影响 。 因此 , 研究并思考
大学生 思想 政治教育 的立场必须 要更加坚定 明确 , 思
路必须进一步清晰 , 领域必须切实有效地拓宽 , 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 时代化 、 大众化 的最新成果对大学 生进 行宣传 、 解 , 讲 尤其是 对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理论 进 行创新 , 具有其 内在 的必然性 、 必要性及重 大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作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平等的教育关系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起平等、尊重、关心、关爱的教育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相关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也要鼓励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不仅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坚定正确的思想立场。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活动不同地区、不同学院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文化沙龙、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根据不同学院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一些专题研讨会,就当前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进行深入讨论,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和综合素养。

三、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

可以邀请社会名人、学者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接受学生的质疑和探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辩证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篇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两次会议分别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培养人?这两大摆在高校面前重大课题。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思维最为活跃、感知最为敏感、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

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就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要任务。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壅堵为因势利导、变说教为潜移默化、变理论为实践体验,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当前互联网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资讯高度丰富、多元化思潮交织混杂。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已经超过报刊、电台、电视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青年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汲取知识营养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隐蔽性、欺骗性和无约束性,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身心健康受损,尤其是网络中凶杀、色情、谣言等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 1 -价值和道德观。

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学生信息传递的权威开始滑坡、来源渠道变得狭窄,这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变化,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质,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扩招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社会分化造成家庭条件反差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有时难以凑效。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要依托校园各种组织和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一) 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学习成绩优秀,在其他同学中具有较好的声誉。

他们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在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对促进其他非党员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确立“一年级着手培养、积极发展,二、三年级广泛培养、重点发展,四年级继续培养、不断发展”的原则,把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通过党建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从而加强自我教育的深度、拓宽自我教育的广度、增强自我教育的力度,发挥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 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教育和联系学生的作用大学生中大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在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是党组织的后备军。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相信团员、依靠团员,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的领导,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基层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三)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是学生自发组成的自律组织,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所就读学校学生会的会员,学生会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与纽带。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路径分析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路径分析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 "的路径分析摘要:自国内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逐渐关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传统高校教育多会忽视学生德育教育,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结合高校思政工作现状,文章就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三全育人””路径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全面开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路径前言:传统教育教学期间,高校多存在轻德育重智育的情况,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重视。

随着“三全育人”体系的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日渐科学,目标越来越明确,积极落实思政工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还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1 “三全育人”体系构成1.1.人员““三全育人””需要高校所有成员都要肩负起自身责任,便于在育人期间发挥作用。

所以,人员要素特点多为人员主体发生改变。

全员育人关注所有人员整合,而非单纯的关注某科目教师的改变。

1.1.时间教育史发展中终身教育作为新的里程碑,育人工作应融贯学生成长全过程,而非单纯为应付评估检查而采用的某种形式。

““三全育人””多关注全过程育人,保证育人工作融贯大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三全育人”延伸了育人期限,与此同时,育人阶段还应结合教学现状,妥善采取相应教育手段。

1.1.空间育人工作开展应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在不同空间上开展,便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期间,培养学生最佳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推动学生不断向前。

2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焦点2.1结合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越来越多,为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学生除了要用先进的价值观、思想与道德观提升自己,还应努力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

为与新形势相互适应,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应与之相互适应,将课程思政当做核心,确保不同教育工作和思政工作相互一致,便于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最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探讨
作者:张璐阳
来源:《决策探索》2019年第08期
【摘要】除了文化课教学以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备受关注,目前,高校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三化”运用到课堂中,即实现教学的“生活化”“系统化”以及“现代化”。

本文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含义,还探讨了如何将“三化”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三化”理论的教育实践课堂,创造一个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化”;路径;实践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教育的核心。

国家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以,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对课堂进行创新。

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三化”运用到思想教育课堂中,可以形成完善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从而使思想教育能够有新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高校中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贴近生活,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政治思想理论,这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大多数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需要学习纯理论知识以及当下国家领导人所传播的政治思想,这些理论往往比较广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不能学习和吸收,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理想效果。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正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改革的第一步。

只有将教学内容转换成为贴近生活的实践知识或者通俗易懂的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并且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不仅遵循了教育的理想性,还遵循了生活的现实性,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并不代表生活中的思想和理论就能够完全体现思想政治的核心,也不代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完全脱离了其本质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以正确有说服力的理论作为基础,从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比较规范且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
教育是一项长期且需要坚持的工作,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根据年龄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层次,需要因材施教。

学生只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引导,才能真正明白教育的含义并且接受所学的知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教学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
往作为副科,不会像语数外文化课一样,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案,学生所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来自新闻或者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大多数时候老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这些理论知识,而不会进行深入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解得并不深刻,不能够吸收其中的重要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开始慢慢忽略对这方面的学习。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对课堂进行创新,还需要对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调整,最主要的是改变学校领导人的思想,让他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教育会跟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教育所涉及到的不仅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典知识和理论,同时需要吸收时代变化的产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顺应时代变化,教育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方面,需要对课堂的模式进行调整,比如从以前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转向如今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将翻转课堂新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老师只是进行引导,教学效果比以往要好很多。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教学内容不仅需要保留原有的知识,还需要结合现代的先进思想,不管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转型。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比较快,需要突出时代的主题以及时代的精髓。

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尊重学生的个性,保留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

(一)“生活化”的路径和实践
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入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生活化”。

高校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教学资源转化成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采取措施,发现和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元素,比如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背景等,并且灵活地运用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重新调配和规划新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生活化”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理论知识。

有些高校采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休息以及交际等方面,从而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

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式的学习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不仅如此,有的高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一学生公寓体系。

主要目的是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和学生生活在一起,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学生老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并且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思想问题。

(二)“系统化”的路径和实践
系统化教学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系统化,还包括教学计划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材料作为教学的载体,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化。

其中教学内容需要以当前社会的核心政治思想为主要教学依据,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教学内容转换成为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

明确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学生仅仅了解一个浅显的道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神,以及给自身带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所在。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老师施教的主要对象,更应该明白学习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不能存在学科认知上的偏差,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课的学习同样归纳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中。

在优化了教学内容之后,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基本以老师讲课为主,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地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所以这样的课堂效果并不好。

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课堂模式也在改变,形成了一种新的翻转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讲练,老师只是起到简单的引导作用,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就教学手段而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通过多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将系统化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和课程,可以让学生重视并且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只有具备一套完善的教学系统,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加规范。

(三)“现代化”的路径和实践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的现代化。

每个时代都会有当前社会的思想政治和核心价值观,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优化,虽然每个时代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都需要学生学习和理解,但是教学上需要突出重点,让学生思想符合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也是学校的教育工作之一。

二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支持高校,比如会给学校提供相关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辅助。

多媒体的出现,更新了高校的教学手段,既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又方便了课堂教学,发达的互联网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更新教学内容的手段之一。

三是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教学模式的更新代表了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更新。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思想政治教学课堂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取得成效,这也是教育研究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理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定位,通过结合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对教学整体进行改革和完善。

要利用当下的热点政治话题以及媒体和网络,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教学的模式和体系,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系统化”和“现代化”,明确教学目标,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让高校学生通过“三化”实践课堂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收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小青,张春和,韩绍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化”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
[2]张春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61).
[3]刘秀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路径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8).
[4]谢璐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化”研究[J].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7,8(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