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导语】《⽐的意义》是在学⽣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题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理解⽐的意义,学会⽐的读写法,掌握⽐的各部分名称及求⽐值的⽅法。

2、弄清⽐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较、分析、抽象、概括和⾃主学习的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红粉笔、五⽀⽩粉笔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1⽇是祖国⼏周岁的⽣⽇吗?56年前的10⽉1⽇,五星红旗第⼀次在天安门⼴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位中国⼈为之⾃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出⼀⾯国旗: 3、判断:⼩强⾝⾼1⽶,他的爸爸⾝⾼173厘⽶,⼩强和爸爸⾝⾼⽐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排在⾸场⽐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排风采。

这⾥的3∶0表⽰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的3∶0是表⽰两个队各赢了⼏局,不是相除关系,⽽今天学的⽐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何⽐——黄⾦分割,它的⽐值⼤约是0.618,⽐⼤约为2∶3。

介绍:黄⾦割应⽤⾮常⼴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是2⽐3,接近黄⾦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活中还有很多地⽅⽤到黄⾦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长与腿长的⽐符合黄⾦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分割运⽤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课本第⼗⼀册“⽐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第1篇】"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48页,是该单元的开端。

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

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

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

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具体做法是:1.回答:(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板书"比的意义")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到理*的飞跃;一次从理*到实践的飞跃。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教案《比的意义》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吗?看熊二和光头强也在玩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他们的体重悬殊太大了,光头强高高的被挂了起来。

看吉吉和图图也来了。

光头强和吉吉涂涂坐在一边,熊二坐在另一边,怎么样?对呀,跷跷板正好平衡了,那你们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就是,对,熊二的体重等于光头强+{吉吉+图图的体重,其实在跷跷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究方程的意义。

活动一:根据翘翘板的这种现象呀,科学家就设计出了天平。

看老师面前就有一个天平,天平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之前我们认识克的时候就认识了她,那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呢?请你来介绍,你介绍的可真全面,请坐,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天平中间有一个指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重量相等的时候,天平就平衡,我们一般是左物右码。

那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天平,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先将右盘上放上100克砝码,再在左盘上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

谁来用一个式子的来表示呢?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坐,50+50=100。

活动二:那我们一起观察这个算是它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来说目光非常敏锐等号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

接下来再来认真观察,老师将左边两个50克的砝码拿下来,在重新在天平的。

左边放上一个杯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是100克,同学们是这样的吗?那老师带往杯子里倒一些水,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呀?对呀,天平朝向杯子这边倾斜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加水的重量大于100克。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1.1《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2.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

3.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与除法的关系比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除法运算,比的两个数相除,就是它们的比。

例如:a:b = a÷b2)比与分数的关系比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比的两个数分别作为分子和分母。

例如:a:b = a/b4. 比的应用通过讲解比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

1)比的性质比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a:b = (a×c):(b×c) = (a÷c):(b÷c)2)比的应用比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楚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同时,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

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出示出一面国旗:3、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

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篇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5篇比的好处教学设计(一):《比的好处》教学设计教学资料: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资料。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好处,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好处的本质。

[由整理]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潜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好处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播放神舟五号杨利伟展示国旗视频这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我们此刻看到的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上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视频。

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这天看到这段视频仍然是我们感到十分自豪与骄傲。

2、看完这段视频,你的情绪怎样样?过度:杨利伟叔叔展示的这两面旗里,其实还蕴含了一个些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状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能够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好处)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好处(一)同类量的比1.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能够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2.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能够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教案:《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篮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比较的方式描述这两个篮子的大小关系?2.探究与讲解(30分钟)(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上面的导入,学生通常会意识到需要找到一个量化的方法来描述这种大小关系,这就是比的概念。

(2)讲解比的定义和意义:-比:指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由大数除以小数所得的商称为两个数的比。

-比的意义:比可以用来比较和描述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大小关系,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问题。

(3)讲解比的运算方法:-相比较数字的大小,即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如果两个数的分母相等,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确定比的大小。

如果两个数的分母不等,则需要进行分数的化简来比较大小。

3.拓展与应用(40分钟)(1)练习1:计算下列比的值,并比较大小:-2/3与1/2-4/5与8/10-3/4与6/8(2)实际应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平时生活中找到两个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并用比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如:比较家里早餐桌上的食物和午餐桌上的食物的多少,或者比较不同班级的体重情况等。

-学生展示比较的结果,并总结比较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

4.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学生进行小结和巩固:-提问学生比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比的运算方法。

-回顾学生进行比较与分析的过程,并总结出比较的思维方法。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意义板书设计:-比: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比的意义: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问题-比的运算方法: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进行分数的化简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比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运用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比的意义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较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小黑板或投影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三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10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10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执教者:庐山一小丁微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过程:一、引探准备口答: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引导过程㈠引导探索,使学生由比较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有谁知道,今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金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雅典奥运会上多少次庄严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多少次在雅典上空率先升起。

“五星红旗啊,我们为你自豪”。

同学们,你知道国旗的制作标准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投影:这面国旗,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

⒈引导再学。

出示初学思考题: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⒈讨论回答思考题师:长是宽的几倍,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什么?生:长是宽的3/2倍,我们还可以把长和宽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3÷2=3/2 或3比2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把宽和长的关系说成什么?生:宽是长的2/3,我们还可以宽和长的关系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板书2÷3=2/3 或2比3师:由上可知,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㈡再次探索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除法关系。

投影: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

出示初学思考题,引导再学。

① 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可以求出什么问题?怎样求?② 这两个量间的关系用比怎样表示?讨论思考题: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怎么说?生: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100÷2=50 或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师:那么汽车所行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是什么?能用比表示吗?引导学生弄清谁与谁比,比的结果、意义不同。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课堂主题:比的意义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定义与意义;2.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比的定义和基本形式;2.比的意义和作用;3.比较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1.比的定义;2.比的意义;3.比的作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的深层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思维导图法;3.问题解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比?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比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比的定义和意义。

二、讲解比的定义和基本形式(15分钟)1.概念:比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基本形式:a比b,可以表示成a:b或a/b,读作"a与b的比"。

三、探讨比的意义和作用(20分钟)1.比的意义:通过比的运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和分析。

2.比的作用: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四、分组讨论比较方法和步骤(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和步骤。

2.汇报讨论结果: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家共同讨论和完善。

五、案例分析(20分钟)1.老师给学生出几个比较题目,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师生共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六、操练和检测(15分钟)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操练和自测;2.老师抽查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总结提高(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起回顾比的定义和意义;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比较和分析。

板书设计:比的意义-定义:a比b-基本形式:a:b或a/b-意义和作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运用比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

《比的意义》教案设计(5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

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

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

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比的意义》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案 1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比的意义教案【8篇】

比的意义教案【8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8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书第68-69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二、教学例1(一)、呈现例1:1、利用旧知进行比较:(1)图中提供了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

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2)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认识的比就是专门对这后一种关系进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学:(1)(指板书:)“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

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

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1)师介绍:2比3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2比3记作2∶3(板书:2∶3,先写2,再在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读作“比”,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不同,最后写3。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课设计范本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课设计范本一一、教材及学生状况剖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课要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经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单能够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对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率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琐,学生缺少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知识内容特色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课过程中,我采纳组织学生环绕“比”的问题,自主、研究、合作沟通、剖析、归纳、比较、总结的教课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课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课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课目的:“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

记着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经过主动发现的议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可以为零的道理。

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育学生比较、剖析、抽象、归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育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识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课要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课方法的设计1、用创建情境法,激发学生对照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平时生活中,培育学生能够发现数学识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沟通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稳固,当堂反应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纳激励、评论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舞学生多比较、多思虑,擅长研究与协作沟通,培育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课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 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一则信息惹起学生对照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信息进行议论、沟通时,不只能够遇到思想教育获取感情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育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比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求比值。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国旗、照片、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2、讲授新课比的意义举例:一面国旗长 5 米,宽 3 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学生计算:5÷3 = 5/3,3÷5 = 3/5。

引出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的写法和读法以“5∶3”为例,介绍比的写法和读法。

“∶”是比号,读作“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在 5∶3 中,“5”是比的前项,“3”是比的后项。

比值计算 5∶3 的比值:5÷3 = 5/3 。

明确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3、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小组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并展示表格:|名称|联系|区别||||||比|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商相当于比值。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分数值相当于比值。

|分数是一个数。

|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值的求法。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定义及其意义;2.掌握比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比的定义和概念;2.比的计算方法;3.比的意义及应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比的定义和概念(15分钟)1.引入例子:小明喜欢吃水果,他买了5个苹果和3个梨子,请问苹果和梨子的数目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比的概念。

3.引导学生定义比:比是指两个量的对比关系,通常以冒号“:”表示。

在上面的例子中,苹果和梨子的比可以表示为5:3。

4.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不同的比,并要求学生判断比的大小。

步骤二:比的计算方法(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比的值。

2.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除法知识,并通过例子解释比的计算方法。

3.将各种计算方法总结成公式:–比的值 = 前项 ÷ 后项–前项 = 比的值 × 后项–后项 = 前项 ÷ 比的值4.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比的意义及应用(2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比的概念。

2.引入例子:小李和小红两人在比赛中跑步,小李用了8秒,小红用了12秒,请问小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多少?3.解释速度比的意义:速度比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两个人的速度快慢。

4.引导学生计算速度比,并进一步探讨比的意义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面积比、价格比等。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创编其他实际问题,利用比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讨论。

步骤四: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小结: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意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并写一个200字的作文,描述比在他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答题的准确性等;2.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他们对比的理解和应用的程度;3.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
师:看来大家对比的意义已经初步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把数学数翻到50页,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50页中间的这个算式,了解一下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待会儿我请同学上台来讲解。

请学生上台讲解、板书,其他学生对讲解员提问。

师问:你们是如何区分前项和后项的呢?(位置)
问:怎样求比值?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到的商,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三、练习巩固
1.课本50页“试一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刚才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

做完后,同桌交流以下,看看你们的答案是否一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4个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思考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问: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师:刚才这几个小组都说到了一些,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

(1)张丽和李兰所行路程的比240:200,李兰和张丽所行路程的比200:240,能不能任意的将比的前项和后项交换位置?
说明: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这就是比的性质。

板书:比的性质:有顺序
(2)问:第1小题中的4分钟、5分钟表示的都是什么?(时间)
师:4分钟、 5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板书:同类量)
问:第2小题和第3小题的两个比是同类量的比吗?
第4小题的两个比是同类量的比?是谁和谁的比?
师:第4小题的两个比是不同类量的比,那路程比时间的比值应该是什么呢?(速度)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板书:不同类量)
2.课本51页“课堂活动”
(1)小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问:你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
(2)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

哪一杯糖水更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3.课本50页“议一议”:(1)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的意义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来“议一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学生汇报,师小结)
思考(1):刚才我们得出:比的后项不能为0。

那为什么老师看到过这样一个信息:“在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选手以2︰0击败西班牙选手,勇夺冠军。

”这里的2︰0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学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里的解释,全班齐读:体育比赛中的“:”号,只表示两个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个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比的意义不同。

思考(2):表示时间的8:30是比吗?
4.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的意义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思考一下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5. 实际应用:
师:理解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之后,现在,老师要对我们六一班的同学做一个小调查。

我们班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看看我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吧!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4)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6.求比值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

谁能说说怎么求比值呢?
练习:52页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在草稿本上解答,然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比值不仅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还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意义: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特征:
有顺序的
比:同类量
不同类量
↓↓
(不能为0) (分数、整数、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