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食品科技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李其鸿(黔南州检验检测院,贵州黔南 558000)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农作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农药残留问题也日渐严重,加大了食品安全威胁。
本文从农药残留危害、农药检测的意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及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策略4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Research 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Food DetectionLI Qihong(Qianna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 Qiannan 558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ood testing. At this stage, the variety of crop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and the problem of pesticide residu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creasing the threat to food safe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azards of pesticide residu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sticide detection,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Keywords: food detection;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technology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和降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药残留在食品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本文将就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
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作物、土壤和环境的喷洒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会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定期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然而,由于农药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部分农药无法完全降解或清除,最终残留在作物表面或内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食品中存在的农药残留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
尤其是对于孕妇、婴幼儿等易受伤害群体来说,更需要警惕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健康带来的潜在危害。
2. 环境污染除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外,农药残留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当农药残留进入土壤、水源等环境中时,不仅会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平衡,还可能危及水资源安全。
长期大量使用农药还可能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3. 食品质量下降食品中存在大量的农药残留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一方面,过多的农药残留会改变食材本身的味道和营养成分;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含有农药残留的食材可能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从而降低食品的品质。
如何减少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合理选择适合作物和病虫害类型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避免滥用、过量使用农药是减少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2. 定期监测检测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检测机制,对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选择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方式来减少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农药残留是近年来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备受关注的一项。
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不当施用和管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
本文将探讨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控制措施。
一、农药残留的影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许多农药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癌、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和生殖毒性等作用,长期摄入这些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农药残留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对作物本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长期积累的农药残留会对生态系统带来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最后,农药残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当农作物长期暴露于农药的使用中,不仅对土壤资源造成负担,还会导致农作物的抗性增强,从而降低农药的效果,使得农作物更容易受到害虫和病害的侵袭。
二、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农药残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1.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不合规的农药使用是农药残留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完善并执行科学的农药使用管理规定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农药使用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水平和安全性。
2. 提高检测监控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监测系统,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检和检测,以保证市场上农产品的安全性。
发现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应及时下架或销毁,并对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追责。
3. 鼓励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是减少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可以降低农药残留的风险。
4. 提升消费者意识。
消费者应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安全食品,关注食品标签上的农药残留限量等信息,避免长期摄入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
5. 强化监管和法律规范。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规范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安全管理论文》之农药及其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及其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阐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食品安全;对策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的数量为残留量。
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途径农药残留有三个途径。
1. 施药后直接污染。
农作物,农产品,畜禽直接施用农药而被污染,以蔬菜和水果受污染最严重。
a. 农业生产中,农药直接喷洒于农作物的茎,叶,花和果实表面,部分农药被作物吸收进入植株内部,以皮,壳,根茎残留多。
b. 兽医临床上,使用广谱驱虫和杀螨物时,若用量过大被动物吸收。
c. 农产品储藏中,施用农药造成食用农产品直接污染。
2.从环境中吸收。
农田,草场和森林施药后,有40 %-60%农药降落至土壤,5%-30%的药剂扩散与大气中。
a.从土壤中吸收;植物通过根茎部从土壤中吸收,胡罗卜,马铃薯等块茎或根用食物的可食部分。
b.从水体中吸收;水体被污染后,鱼,虾,贝和藻类等水生生物从水体中吸收农药。
污染水灌溉,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c.从大气中吸收;虽大气中农药含量甚微,经大气飘浮,降雨等污染土壤和水源,进而污染生物。
3. 通过食物链污染,农药污染环境,经食物链传递时可发生生物浓集,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致使农药的轻微污染而造成食品中农药的高浓度残留。
4.其它途径 a. 加工和储藏重污染;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引起。
b. 意外污染;如伊拉克,因食入用农药处理过的小麦磨成粉制成面包而因起中毒。
农药残留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农药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无疑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药残留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药一旦进入土壤,会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的生物降解速度慢,会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污染: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农药通过土壤渗漏或冲积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大量使用农药会破坏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残留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农药对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影响会导致农作物的传粉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农药残留超标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过量的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如致癌、致畸等。
2. 食品链累积: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使得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无法避免。
一些高毒性农药的使用会导致食品链中农药的累积现象,使得人们摄入更多的农药。
3. 农药抗性产生: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害产生抗性,进而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来控制害虫,形成恶性循环。
这不仅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还会加剧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
三、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以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为原则,采用自然生态等方式来保护作物免受害虫病害的侵害。
推广有机农业有助于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残留问题的风险。
2.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农药使用登记和追溯制度,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加强对农药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标农药残留问题。
3.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如昆虫性天敌、微生物制剂等,通过利用生物学的原理来控制农害,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性,减少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过度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农产品中存在残留物,这对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探讨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影响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农民在作物生长期间使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如果农药使用不当,如过量使用、使用不适当的农药类型或在禁止使用的阶段使用农药,就会导致农产品残留农药。
2.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农药接触: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农药,尤其是在不正确储存或运输条件下,例如在容易受污染的环境中进行运输。
3. 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时,如果未完全清除残留的农药,就会导致加工食品中存在农药残留。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农药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潜在的危害。
2. 呼吸系统问题:农药残留也可能导致空气中的污染,从而对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农民等从事农药施用工作的人员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影响。
3. 环境污染:农药的残留会渗入土壤和水源中,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源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应对农药残留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加强监管和标准制定: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监测和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
同时,对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减少农药残留的发生。
2. 促进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通过采用自然的农业管理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以扩大有机农业的规模。
3. 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鼓励消费者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中残留有害物质,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展开论述。
1.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不同种类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毒性,长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作用,例如引发癌症、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尤其是儿童和孕妇,对农药残留更为敏感,一旦摄入超标食物可能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2. 农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对农田和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农药残留会随着农田的灌溉和降雨排入土壤和水源中,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污染,对水生生物和各种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此外,某些农药残留还会引发土地生态退化,破坏土壤微生物平衡,影响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农药残留对农民收入和市场形象的影响食品中残留农药若超过国家标准,将影响农民的销售和收入。
农民若未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出售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食品,将受到市场监管的处罚,甚至可能被迫停产。
此外,农产品中增加的农药残留问题会影响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信誉,损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降低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
4. 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农药残留监测和防控措施。
监测措施包括对农产品和环境样品进行采样和检测,确保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标准以下。
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要求农民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农药,并在使用后遵守相应的施药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的可能性。
5.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使用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推广绿色农业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绿色农业强调使用绿色环保农药或者替代农药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此外,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农业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自然抗性,降低农药使用率,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浅谈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科技浅谈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杨宝娟(莒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莒县 276599)摘 要:农业中农药的使用对食品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农药残留的基本概念,食品中常见农药残留的种类及危害,分析了目前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和途径,阐述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检验检测方法以及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和食品安全在我国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病、虫、草害,目前在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化学药物依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果蔬的杂草、病虫害以及用于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因使用农药而在农产品、动物饲料中残留的特定化合物,包括农药本身的残留以及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的衍生物、代谢物和其他杂质的残留。
1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的种类农药按照其组成及作用原理,主要分为有机磷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1.1 有机磷类农药有机磷农药属于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可抑制生物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体内乙酰胆碱的分解过程,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有机磷农药因种类繁多、药效明显,而被广泛用作杀虫剂。
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包括对硫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拌磷、马拉硫磷、倍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等。
1.2 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又叫氯化烃杀虫剂,是农作物杀虫剂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农药。
有机氯农药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类化学合成农药,我国过去使用的农药,60%是有机氯农药。
常见的有机氯农药有滴滴涕(DDT)、六六六(BHC)、敌百虫、艾氏剂、七氯等。
其中滴滴涕(DDT)、六六六(BHC)因其高残留和高污染,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相继限制和禁用此类农药[1]。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光和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易分解的化合物,不易造成污染,近年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趋势有所增加。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农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研究焦点。
本文将探讨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保障食品安全。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谷物等)中存在的超出安全标准的农药残留物。
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农药在食品中残留,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与农药的毒性、使用量、使用频率、施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农药残留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使人体器官功能受损,增加患病风险。
(2)神经系统影响:某些农药残留物质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3)内分泌干扰:部分农药残留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生育问题、免疫系统异常等问题。
(4)致癌作用:某些农药残留物质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各国普遍建立了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与监测体系。
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农药残留监管的基础,包括对农药毒性、人体摄入量、最大残留限量、暴露风险等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农药的安全使用剂量和限量。
2. 监测体系监测体系包括对农产品、农药使用、农药残留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对问题食品进行追踪、召回等处理措施。
三、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的对策和建议为了降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下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严禁使用高毒性农药,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检测力度,对超标食品进行及时处理。
浅析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包括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风险。
本文就农药残留现状、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影响;对策;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手段,但随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我国食品农药污染的监管不只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点工作,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食品中农药残留现状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在铲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农药使用而增加的粮食产量可多达3千万吨以上,若以每人每年平均消耗250千克粮食计,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多养活1.2亿人口[1]。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农药普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导致的原因有农药产品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不适应,农民违规使用、误用或超剂量使用农药,农药毒性强等等,由此导致农药中毒、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以及环境污染等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社会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强以及化学合成技术的提升,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断面世,农药残留超标的状况得以减轻。
2016-2017年广西市售产品抽检结果表明,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7.1%,其中蔬菜、水果类合格率分别为96.5%、98.9%,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不合格原因,占比50%[3]。
2018年重庆市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结果表明,蔬菜、水果、生干坚果等食品总体的合格率达99%,其中不合格原因包括农药残留超标(占比34.9%)和非法使用禁用农药(占比5.6%)[4]。
2018年山东泰安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显示总体合格率为96.7%,绿叶类蔬菜超标严重[5]。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问题在食品安全领域中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 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残留物,它们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而使用的农药在蔬菜、水果、谷物等农作物上残留下来的残余物质。
农药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而且一旦经常长期摄入,就会产生慢性中毒,严重的会导致癌症、畸形儿、免疫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损伤等。
2.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2.1 健康影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饮食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物的农产品,可能造成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过多的摄入农药残留物可能给人体带来头痛、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癌症等严重疾病。
2.2 环境污染由于农民使用农药污染了土壤、空气和水源,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外溢,进而危害到生态平衡。
农药残留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形成生态危机。
2.3 经济影响农药残留可能导致农产品受到禁令限制,进而造成洪水冲击型的污染事件。
这种污染事件会给当地的农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当地收入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防止卫生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3.1 加强农药监管要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管理,切实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保护农民的健康和人们的饮食安全。
3.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基因种子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3.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长期食用农药污染的农产品。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摘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食品中几种主要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字: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现状危害控制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传染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无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在农作物、土地、水体、食品中残存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溶解物等的总称。
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这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加强我国食品农药使用和残留控制的监管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1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现状1.1 有机氯农药该类农药应用最早,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和六六六。
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并不断地迁移和循环,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
但是目前仍是食品中重要的农药残留物之一,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中均有检出。
1.2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是现代农药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品种之一,其使用量占全部农药的70%以上,并且广泛用于蔬菜。
在这一类农药中, 有些对人畜有高毒,如对硫磷、甲胺磷和甲拌磷等;而后逐步开发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等。
有机磷农药发展较快、品种多、使用广,至今已有60余种。
一般来说,这类农药在施用后,大多数能迅速分解,残留期较短,对大自然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很突出。
但由于有机磷类农药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施用量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之一。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广谱、低残留农药。
农药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近一个世纪以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的广泛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也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保证了人口增长的基本需求。
特别对我国来说,农药的使用,在农业上的作用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在我国,可以说是有农业生产的地方就有农药的使用,所以相对而言,农药残留也显得普遍且难以控制了,同时其对人们的健康安全也产生了相当巨大的影响。
故而,农药残留无论是农业生产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在此,本文就农药残留中的DDT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从多方面叙述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关键词:DDT 药性残留原料污染累积持久性食品安全人体健康1.DDT的基本情况1.1 DDT简介:DDT,又名滴滴涕,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它为20世纪上半叶防治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起了巨大作用。
然而由于其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这除了与疟原虫对氯奎宁等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外,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1.2 DDT的毒性机理:据研究表明DDT可能是由于使神经轴突产生兴奋而显示毒性。
DDT 分子的苯环部分可和膜蛋白的分子相结合,三氯乙烷基则可在膜的类脂部分开启一个Na+阀门,不仅如此,还观察到K+通道也受到影响。
DDT 造成的这种通透性的改变引起了神经传导的混乱,从而导致昆虫死亡。
DDT 中毒的昆虫表现为过度兴奋和肌肉痉挛随之以麻痹而死亡的现象可以证明这种毒性机理的合理性。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1. 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农药对农作物的施用可能导致一些营养物质的流失,例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长期以来,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积累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使得产品的品质下降。
2. 影响农产品的口感和外观:农药残留可能改变农产品的口感和外观,使得蔬果的颜色不鲜艳,口感变差。
这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会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增加农产品的有害物质含量:部分农药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降解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农药残留超标可能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风险。
二、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潜在风险:人体摄入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长期摄入高残留食物可能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食品中农药残留也可能对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2. 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会引起消费者的担心和质疑,对食品行业形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公众对农产品的信心。
三、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措施1. 加强农药的合理使用:农药的施用应该在合理的时间、剂量和方式下进行,遵守农药的使用说明。
同时,推广生物防治等无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
2. 提高农药残留检测与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农药残留检测与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确保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督,提高农药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3. 增加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我国果蔬农药残留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
现代经济信息我国果蔬农药残留现状研究的文献综述刘 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 雪 山东省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摘要:果蔬农药残留一直以来威胁着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减少农药残留刻不容缓。
我国作为果蔬的生产消费大国,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还影响到我国果蔬出口贸易。
本文通过对农药残留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果蔬农药残留现状研究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用安全;影响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328-03引言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粮食(原粮)类产物人均消费148.7千克、蔬菜及菌类97.5千克、干鲜瓜果类40.7千克。
2017年,粮食(原粮)类人均消费130.1千克、蔬菜及食用菌类99.2千克、干鲜瓜果类50.1千克。
从以上数据看出,粮食类消费量不断下降,果蔬类消费量不断上升。
国务院2014年1月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指出,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就是到2020年,果蔬消费量将远远超过粮食消费量[1]。
为契合需求,国家在2019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指出,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产地建设。
此政策可极大的拓宽果蔬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及销售数量,带动消费者消费。
果蔬产业迅速发展,数量上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者对于果蔬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
“一号文件”中还指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因此理清污染源,配合国家相关政策,科学的认识农药残留现状有助于果蔬食用安全。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其中,农药残留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但其残留在食品中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许多农药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这些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导致慢性病的风险增加。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对儿童和孕妇尤为危险。
因此,减少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水平,保障人体健康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农药残留还会对食品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各种虫害和疾病的发生,但过量的农药使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土壤和水资源的健康。
同时,农药残留过高会对食品的口感、香气和色泽产生影响,使其失去天然的风味。
农药残留还可能导致食品的营养成分流失,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为了解决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法规。
这些标准和法规根据食品种类和不同农药的毒性制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农药使用方面,许多农民和农业机构开始采用可持续农业的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同时,农田的轮作和间作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该有所了解和注意。
有机食品和无农药食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这些食品来避免农药残留的风险。
此外,正确的食品加工和烹饪方法也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的程度。
例如,削皮、洗涤和烹饪等方式都可以帮助消除部分农药残留。
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农药残留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可以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1.研究不同农药对不同食品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农药的吸收和分解能力有所差异,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农药在不同食品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2.研究农药的累积效应。
目前的农药残留监测主要关注单个农药的残留情况,而忽视了多个农药在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和累积效应。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检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2012,2(06):65-67Journal of Agriculture0引言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1-2]。
而农药残留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2-4]。
为了控制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检测农药残留。
刘冰等[5]介绍了农药残留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的关键环节及其应用;刘腾飞等[6]介绍了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颜振敏等[7]从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的定义出发,论述了使用农药的利与弊以及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农药残留的措施。
但这些研究缺乏对新技术的总结及探索,本研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检测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及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中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危害及来源1.1中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危害农药是农业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生产资料之一,在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加上农民对农药的认识不足,使得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2,5-9]。
中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有些地方的农民仍然使用[10]。
DDT 等一些严重影响健康和环境的农药,虽然早就禁用,但由于其降解缓慢,且对环境的污染是持久的,因而至今在土壤中仍可检测到其残留。
根据笔者对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当地农药市场销售及农户用药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杀虫剂类农药是中国主要使用的农药,也是造成农药残留的最主要元凶。
中国杀虫剂类农药的施用量占农药总施用量的第一作者简介:吕萍萍,女,1984年出生,黑龙江甘南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通信地址:157300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沿河路13号,Tel :0453-*******,E-mail :pingping_3003@ 。
(整理)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
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1.1 农药残留的现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
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
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残留极少量的农药,长期食用或接触这种带有残留农药的农副产品对人畜所产生的毒性,称之为残留毒性,简称残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
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1.1 农药残留的现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
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
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残留极少量的农药,长期食用或接触这种带有残留农药的农副产品对人畜所产生的毒性,称之为残留毒性,简称残毒。
有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需几年,甚至10 多年方能消失。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国家之一,历史记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当前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普遍且比较严重,几乎遍及各地各类作物,例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作物品种,都能普遍检出。
下面以残留比较严重的蔬菜和水果为例,说明农药残留的现状。
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却是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案例。
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连作面积大幅度提高,温室、大棚等种植面积较快增长,这些都为病虫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水果的生长期越来越短,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蔬菜水果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目前农村基本上仍然以小面积家庭式种植为主,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种植户缺乏知识素养和整体意识,为了确保农产品收入的稳定,随着蔬菜、水果病虫害的逐渐加重以及超剂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和范围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2]。
1.2 农药残留的种类1.2.1 有机氯农药残留有机氯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2cides,OPPs)具有高残留性。
我国虽已停用很久,但有机氯农药杀虫效果好、价格低,所以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广泛应用。
有机氯脂溶性强,不易水解和降解,非常稳定,聚集于人体脂肪,在自然和食物中能长期残留,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 年才能复原。
果蔬、粮、谷、薯、茶、烟草都可残留有机氯,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污染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不会因其贮藏、加工、烹调而减少,很容易进入人体积蓄[3]。
1.2.2 有机磷农药残留。
有机磷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2cides,OCPs)的发展较有机氯农药晚一些,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品种。
它具有品种多、防治对象多、应用范围广、使用方式多、在环境中降解快、残毒低等特点。
我国有机磷农药使用已有近40 年的历史,已生产的品种近40个,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年产量均在1万t 以上。
有机磷不稳定,挥发性强,在自然环境下容易分解,进入生物体内易被酶分解,故不污染环境,在食物中残留时间也短,因此慢性中毒少,急性中毒多。
有机磷是神经毒物,人们吃了施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1.2.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arbamatepesticides)是继有机磷类农药之后发现的一种新型农药,也是我国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杀虫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各种农作物。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西维因、呋喃丹和速灭威等。
此类农药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低毒、高效和选择性强等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品种相继被不同国家禁用或者限制使用,以及抗有机磷类农药的昆虫品种的日益增多,氨基甲酸酯类药的使用量正逐年增加[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服了有机氯类农药高残留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耐药性的缺点,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等特点,但降解产物通常具有与母体化合物相同或更强的活性,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后,其代谢产物常常残留在土壤及水体中[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体的急性毒作用与有机磷类农药相似,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功能,造成组织内乙酰胆碱的蓄积而中毒[6] 。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此类农药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问题,研究较多的是西维因的致畸作用。
据报道,该类农药对某些动物可表现出致畸性,例如狗在全部妊娠期每日摄入超过 3125mg/kg的西维因可导致畸胎,每日摄入量大于300mg/kg对小鼠也有致畸性。
另外,在致癌作用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乙基氨基甲酸酯可引起小鼠和大鼠的肺肿瘤,但这类农药对人能否致癌尚未确定[7]。
1.2.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pesticides)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常见的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
该类农药是模拟天然菊酯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大多以无色晶体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为较粘稠的液体[5],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
人类短期内接触大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肌肉跳动、甚至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由于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和贝类等水生动物毒性较大,一些国家已对其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因此,对在农作物、食品和环境基质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分析非常重要[8]。
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2.1 样品前处理技术2.1.1 溶剂萃取(LLE)液体样品最常用的萃取技术之一是溶剂萃取,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的目的,通常又叫做液-液萃取。
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气萃取(溶液吸收)。
现在的液-液萃取技术已经发展到连续萃取和逆流萃取,有利于处理含有低分配系数物质的样品;微萃取技术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溶剂用量;萃取小柱技术模仿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而且使样品收集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避免了样品乳化问题;在线萃取和自动液-液萃取等方式能够减小人为误差,有利于处理大体积样品。
2.1.2 固相萃取(SPE)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使其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与液—液萃取等传统方法相比,固相萃取具有如下优点: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数;使用的高纯有毒有机溶剂量很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分离富集方法;无相分离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分,能处理小体积试样;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
应用固相萃取可以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以及环保水样中各种污染物等。
2.1.3 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样品量少、无需萃取溶剂、适于分析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重现性好等优点。
影响固相微萃取灵敏度的因素很多,但萃取头涂层种类和厚度最为关键。
SPME在食品与生物样品上应用日趋增加,如酱油中氯丙醇的检测和血液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检测等[9]。
2.1.4 微波萃取技术(SAE)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萃取速度快、试剂用量少、回收率高、灵敏以及易于自动控制的前处理技术。
它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物料中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萃取。
微波萃取是将样品放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样品杯中,加入萃取溶剂后将样品杯放入密封好、耐高压又不吸收微波能量的萃取罐中。
由于萃取罐是密封的,当萃取溶剂加热时,由于萃取溶剂的挥发使罐内压力增加。
压力的增加使得萃取溶剂的沸点也大大增加,这样就提高了萃取温度。
同时,由于密封,萃取溶剂不会损失,也就减少了萃取溶剂的用量。
微波加热过程中萃取温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
2.1.5 衍生化技术(derivatization)衍生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难于分析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定量转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后者的分析检测对可疑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
衍生化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将一些不适合某种分析技术的化合物转化成可以用该技术的衍生物;提高检测灵敏度;改变化合物的性能,改善灵敏度;有助于化合物结构的鉴定[10]。
2.2 检测方法2.2.1 色谱法2.2.1.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并将分析物质的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然后送到记录仪记录下来的方法。
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且作为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目前已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
自20世纪60年代气相色谱应用于农药和药物残留分析以来,大大提高了农药和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水平。
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 P D)、氮磷检测器(N P D)、电子捕获检测器(E C D)等[11]。
2.2.1.2 气相色谱-质谱法(G C-M S)G C-F P D和G C-NP D法虽然以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但当遇到组分不明的干扰物与被测物的色谱峰相重叠或两者的保留时间非常接近时,则难以判断。
而G C-M S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它既有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又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的目的,在农药代谢物和降解物检测方面具有突出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