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残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农残快速检测操作流程农残快速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下面将介绍农残快速检测的操作流程。
1. 样品采集首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采集农产品样品。
样品应当代表批次内的农产品,而非个别样品。
采集样品时,要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同时,为了减少外部污染,采样器具和容器应该是干净的。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为了提取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
首先,将样品进行粉碎或切碎,以增强提取效果。
然后,将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溶剂中,使用振荡器或超声波处理样品,以促进农药残留物的溶解。
接着,样品经过离心或过滤,去除固体颗粒和杂质。
3. 提取液的准备为了进一步提取农药残留物,需要准备提取液。
提取液的类型和配方会因所要检测的农药种类而异。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提取液包括酶解液、溶剂和缓冲溶液。
提取液要事先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提取效果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样品提取将处理后的样品与提取液进行混合,促使农药残留物从样品中迁移到提取液中。
可以采用摇动、振荡或超声波等方法进行提取,提取时间和条件需要根据农药种类和样品特性进行调整。
完成提取后,使用离心机将样品与提取液分离。
5. 净化和浓缩提取液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杂质和干扰物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凝胶色谱和液液萃取等。
这些方法可以去除干扰物质,提高农残检测的准确性。
之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或氮吹仪将提取液浓缩到一定体积,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分析。
6. 检测分析将浓缩后的提取液进行农残的定量分析。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等。
这些方法根据农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准确地检测和分析农残残留物的种类和含量。
7. 结果分析和报告最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将得到的数据与国家标准或指导标准进行对比,如果超出标准限值,即表示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
根据检测结果生成报告,向相关责任方提供详细的分析结论和建议。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或者在收获、运输、加工等环节中,由于农药的施用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的现象。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首先,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之一是色谱法。
色谱法是利用气相色谱仪或者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农药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成分,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农药成分进行区分和定量分析。
色谱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领域。
其次,免疫学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免疫学检测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快速筛查和初步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生物学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胞毒性检测、生物传感器检测等。
这种方法具有对样品中的整体毒性进行评价的优势,可以全面、综合地评估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
生物学检测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对复杂样品的检测和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色谱法、免疫学检测法和生物学检测法是目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方法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为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农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的量,农药残留的存在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风险。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农药残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可以通过
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来分离和定量农药。
色谱
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2.质谱法:质谱法可以通过测量农药分子的质量来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质谱方法包括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LC-MS)等。
3.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利用农药与抗体之间的特异结合
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
疫层析法等。
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4.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体(如细胞、酵素)对农药进行特异识别和反应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等。
5.微生物方法:微生物方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农药进行降解或
转化的能力,通过测量微生物生长或产物生成来定量分析农药残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残留特点,因此在农药残留检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和农药设置相应的残留限量。
正规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或实验室都会使用科学、准确的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农残快速检测原理及操作流程

农残快速检测原理及操作流程农残快速检测是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基础的方法,将农产品样品与检测试剂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信号强度来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残快速检测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一、农残快速检测的原理:1.化学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特定的反应产生变色或发光等信号。
常见的化学反应方法有酶促反应、免疫反应等。
-酶促反应:利用特定酶对农药进行催化反应,生成可观测的信号。
如酯酶对乳胶颗粒的催化分解,使溶液变浊,可根据浊度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免疫反应:基于特异性抗体与农药残留物的结合,产生特定信号的原理。
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通过将抗体与农药结合后添加酶标记的二抗,使得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与反应后的酶产物生成颜色或荧光等信号。
2.生物法:利用生物体对特定农药残留物的识别和反应机制,通过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来检测农药残留。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酵母菌生物传感器、细菌生物传感器等。
-酵母菌生物传感器:利用酵母菌的生物反应对农药残留物进行识别与检测。
当样品中存在特定的农药残留物时,酵母菌的生长状态或代谢产物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细菌生物传感器:利用细菌的生物反应对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
细菌在检测过程中会产生特定的物质,如荧光、发光或溶解酶等,通过测量这些物质的变化来判断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二、农残快速检测的操作流程:1.样品的准备:将待检测的农产品样品进行处理和准备。
通常包括样品的打碎与均匀混合,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反应试剂的制备: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准备好反应试剂,包括特定酶、抗体、底物等。
3.反应过程:将样品与反应试剂混合并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接触一定的时间,使反应发生。
具体的反应条件与时间根据不同的农药和检测方法而定。
4.信号检测:通过仪器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并判断含量。
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如光度计、荧光仪等。
农残快速检测方法

农残快速检测方法
农残是指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粮食等)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物。
农残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色谱法: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HPLC)。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分离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农残,并且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2. 免疫技术:免疫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层析检测(IC)。
这些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与农药残留结合,并通过颜色反应或凝胶形成来定性或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农残。
3. 质谱法:质谱法包括质谱-质谱(MS-MS)和嗜热飞行时间质谱(HR-MS)。
这些方法可用于农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4.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反应器件来检测和测量特定分析物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农残。
以上方法在农残的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和改进。
综合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农残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步骤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当前重要的农业环境问题之一、农药残留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而且对环境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是通过人工检查农产品外观和触感,观察是否存在异物或异常现象。
例如,通过外观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施用不当导致的污染现象。
2.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来判断是否存在农药残留。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析样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及种类,可以对多种不同农药进行同时检测。
3.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利用生物体对特定物质的生物反应来进行残留物的检测。
例如,用酵母菌或细菌来检测样品中农药的毒性,或者通过对植物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来判断样品是否受到农药的污染。
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步骤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从农田或市场选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性,以确保样品的检测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同时,样品需要保持新鲜,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2.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农产品样品进行加工制备。
这一步骤可能涉及样品的剪切、研磨、浸泡等处理方式,以提取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3.样品提取: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萃取,以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水浸提取等。
4.提取物净化与浓缩:由于样品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物,需要对提取物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液液分离、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净化等。
之后,将净化后的提取物通过浓缩,以便后续的检测。
5.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农药的特性和需要检测的农药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如前所述,常用的方法有HPLC、GC、MS等。
6.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估:将检测结果与相应的卫生标准或法规进行比较,以评估样品的农药残留情况。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主要农药是一些国家禁止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
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容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控制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力度。
常用的农药残留理化分析方法不但要有昂贵的气相色普等分析仪器,而且分析方法手续复杂。
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开发研制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
目前,国内外化肥污染物硝酸盐快速测定方法主要有硝酸盐电极法、硝酸盐比色法、硝酸盐试粉试纸法。
硝酸盐现场快速测定法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其特点是快速、稳定、灵敏、准确定量、携带方便。
我国研究者在研究硝酸盐快速测定方法上已有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硝酸盐试纸快速测定法。
现在主要是仪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出极限特别低,痕量都可以。
主要是气象色谱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方法(也就是常说的试剂盒)。
另外针对不同的农药,也有紫外比色,显色剂等方法。
第一部分种植业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GB/T 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0770-2008粮谷中486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0-2008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8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1-2008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1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2-2008食用菌中44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6-2008果蔬汁、果酒中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16-2008食用菌中50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第二部分养殖业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GB/T 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9650-2006动物肌肉中47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0771-2008蜂蜜中486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0772-2008动物肌肉中461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7-2008河豚鱼、鳗鱼和对虾中48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8-2008河豚鱼、鳗鱼和对虾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10--2008牛奶和奶粉中511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11--2008牛奶和奶粉中49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三部分饮用水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GB/T 23214--2008饮用水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附录GC-MS和1C-MS-MS检测10类农产品和饮用水中812种农药化学品索引首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的重点是农药使用。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文将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1.传统检测技术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仪器昂贵等缺点。
而且这些传统检测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快速检测。
2.快速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微生物、酶等生物材料快速识别农药残留。
这些方法不仅检测速度快,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新趋势。
3.智能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领域。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
这些智能检测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检测成本,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
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多样化检测技术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趋向于多样化发展,结合传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等不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体系。
通过多样化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2.简化化检测流程未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趋向于简化化发展,不断提高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和操作性。
目前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检测,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检测成本,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第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操纵的重点是农药使用。
一是品种操纵,二是安全间隔期的操纵。
其次,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检测的重点是农药残留(种植业产品)。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类不
1.农药残留的生物测定技术
利用指示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判定农药残留及其污染情形。
例如,能够用实验室养的敏锐性家蝇为测定材料,以其接触待测样品后的中毒程度来表示该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以病菌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杀菌剂的残留,以玉米或其它指示植物根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等。
该方法无需对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快速或无需进行前处理,但对指示生物要求较高,测定结果不能确定农药品种,同时可能显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形,该方法可作为快速检验方法用于农产品引起中毒或在现场使用。
2.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
用于农药残留的化学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原子吸取光谱法、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质联用法等。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已进入有用时期,如毛细管电脉仪技术(CZE),色质联用技术(GC-MS、HPLC-MS)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直截了当光谱分析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农药残留分析的灵敏度,简化分析步骤,提升了分析效率。
然而,这些分析方法有的灵
敏度不高,如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等。
有的需要昂贵的仪器,如色质联用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还有的需要专门的设备,如同位素标记法等。
因此,目前,普遍采纳的依旧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它们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以及稳固性和重现性好,线性范畴宽、耗资低等优点。
(1)气相色谱法(GC)
采纳气体作流淌相的色谱法,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快速和特点,是农药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检测器要紧有电子捕捉检测器(ECD)、微池电子捕捉检测器(u-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氮磷检测器(NPD)等。
(2)液相色谱法(HPLC)
采纳液体作流淌相的一种色谱法,它能够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可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农药的检测。
近年来,采纳新型高效固定相、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和柱后衍生技术、以及运算机联用等,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
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是紫外吸取检测器(UV)、两极管阵列检测器(D AD)和荧光检测器(FLD)
(3)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
气相或液相与质谱联用,它既具备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优点,而且具备了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同时达到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专门适合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的检
测和多残留检测等,只是此法需要贵重仪器且操作纷杂困难,不适合于经常性的检测。
一样可用来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4)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淌相的色谱体系,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状态,介于气、液态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物理特性,因此,超临界流体色谱既有气谱的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又有能检测对热不稳固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液谱的特点。
(5)毛细管电泳法(CE)
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及高电压(15-30KW)分离各种农药残留物,专门适合于一些难于用传统色谱法分离的离子化样品的分离和分析,比HPLC有高10-1000倍的分析能力,而且所需之缓冲液具有不危害环境之特点,在短时刻(30分钟)内就能够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
3.常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1)酶抑制法: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共为神经系统乙酰胆碱脂酶抑制物,因此能够利用农药靶标酶-乙酰胆用碱酯酶(AChE)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该方法目前已开发出了相应的各种速测卡和速测仪。
该方法检测时,蔬菜中的水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等物质可不能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造成干扰,不必进行分离去杂,节约了大量预处理时刻,从而能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前处理简单、无需仪器或仪器相对简单,适用于现场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目前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确实是用了该方法,已上升为农业部行业标准。
但该方法只能用于测定有机
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灵敏度和所使用的酶、显色反应时刻和温度紧密有关,经酶法检测出阳性后,需用标准仪器检验方法进一步检测,以鉴定残留农药品种及准确残留量。
(2)免疫分析法:有放射性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多组份分析物免疫分析、免疫传感器分析等。
最为常用的是酶联免疫法(ELISA法),它要紧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该法利用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先将小分子农药化合物与大分子生物物质结合成大分子,做成抗原,并使之在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对抗体选择制成试剂盒,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依靠比色来确定农药残留,它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试剂盒可广泛用于现场样品和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准确定性、定量。
但由于受到农药种类多,抗体制备难度大、在不能确信样本中的农药残留种类时检测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抗体依靠国外进口等阻碍,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畴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上酶联免疫法成品试剂盒依靠从国外进口。
(3)化学法—速测灵法
“速测灵”法应用的原理是具有强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催化剂,使各类有机磷农药(磷酸酯、二硫代酸酯、磷酸胺)在催化作用下水解为磷酸与醇,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使显色剂的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
要紧针对的是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专门是甲胺磷、对硫磷农药。
这种方法采纳化学反应原理,幸免了通常所使用生化方法(酶法)的缺点(酶的制备、储存以及反应需比较严格的条件),灵敏度也达到一定的要求。
然而
此方法要紧针对的是甲胺磷、对硫磷等较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检测。
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廉价、检测速度快,通过进一步改善试剂性能,规范测定技术,可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从而为当前宽敞城乡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者所青睐。
二、几种检测农药残留方法的比较
气相色谱仪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方法,能够精确定量,可测出多种不同种类农药。
但检测成本高,仪器操作须专业人员,前处理要求较高,时刻长。
活体生物检测不需要仪器,无须前处理,对各种毒物都能够测定。
但难以找到与该产品同时种植的未施农药产品做对比,只能估算,不能精确定量分析,受专门多因素阻碍。
免疫法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可准确定性,定量,适用于现场检测。
但抗体制备比较困难,不能确信试样中的农药品种时,有一定的盲目性,易显现假阴,假阳性现象。
酶抑制法检测使用残毒速测箱,无须大型设备和专业人员,成本较低,酶片储存时刻长,灵敏度低,不能定量。
比色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可检测多种残毒综合量,酶易失活,不易储存,检测时受温度阻碍,需要操纵的条件较多。
传感器灵敏度高,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响应时刻短,适合现场检测。
但方法选择性有限,原理单一(仅限于胆碱酯酶的功能被抑制)生物材料固定化易失活。
化学法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针对性强,专门适合于现场检测。
但适用范畴小,仅限于果蔬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
三、农药残留检测进展趋势
农药残留分析是分析化学中最复杂的领域,其缘故要紧是:
1.需分离和测定的残留农药量往往是在ng(10-9g)、pg(10-12g)甚至在fg(10-15g)级,一次成功的分析需要有许多操作条件的正确结合和选择,专门是萃取和净化方法的成功应用;
2.分析样品用药历史的未知性即污染源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
3.一次样品测定能分析多种农药残留,即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农药残留的萃取、净化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关键。
1.固相萃取(SPE)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3.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4.凝胶萃取技术(GPC:凝胶渗透色谱);
5.快速溶剂萃取(PSE)。
随着高新分析技术引入农药残留检测之中,发达国家目前经常采纳如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定性能力和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畴。
采纳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或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第一对样品中的农药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对确定的农药残
留量再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此种方法能够一次排除样品中许多农药,节约了大量的时刻和操作。
而我国目前的检测方法正好与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