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思考
作者:郭咏萍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5期
摘要:居民储蓄不仅可以转化为投资,还可以通过消费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因此,历来被视为国家经济循环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利率政策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实施手段,直接影响着储户的经济利益。

利率的调整常会引起储户储蓄的变化,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情况,因此,银行利率调整是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从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方式的影响、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了银行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影响甚微的原因。

关键词:利率下调;居民储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确立央行体制以来,货币政策就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银行利率逐年调整,利率调控机制和方式也日益灵活完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二十多次利率调整,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试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率调整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利率的调整直接关系着储户的经济利益,能够引起储户消费与储蓄比例的改变。

因此,从经济理论看,通过利率调整可以调控居民的消费比例,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率调整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研究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结构的影响
储蓄结构主要是针对储蓄存款的期限而言的,通常情况下,银行下调利率,储户就会增加短期存款,转而减少长期存款。

因此,从经济学理论上看,利率水平与长期存款通常呈正比关系。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利率调整更多的影响了定期储蓄。

银行利率下调时,定期储蓄数量的增长就会逐渐减缓。

定期存款主要取决于储户的投资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而受这两类动机影响的主要是长期存款。

利率下调对依赖于周转性动机和生活性动机的短期存款影响则相对较小。

由此可见,由于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定期储蓄影响较大,对活期储蓄则并无太大影响,因此,银行利率下调就会促使居民的储蓄形式发生变化,致使居民更倾向于活期储蓄。

2.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
银行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储户的存款收益,因此,利率的调整对居民的储蓄存款有着重要影响。

银行下调利率,居民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通常会将存款用于消费,或重新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进而减少存款数量。

因此,从理论上看,利率的下调一定会使我国居民的存款数量
减少,储蓄增长速度减缓。

但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居民储蓄在世界上处于首位,储蓄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

到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额度已达到18万亿,人均储蓄余额超过万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加强对银行利率的调控,利率经历了多次的上升和下降阶段。

至2008年定期存款利率由9.18%下调至2.25%,定期存款利率由2.16%下调至0.36%,但居民储蓄情况并未发生较大变动。

即使银行下调利率,居民储蓄总额仍在持续增长。

只有活期和定期的居民储蓄增加额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二、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甚微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银行利率下调并未对居民储蓄产生较大影响,调控举措收效甚微,这显然影响了银行的经济调节功能,因此,若要提高银行的经济调控能力,就必须探究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影响甚微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流动性抑制了居民消费
总体而言,我国居民消费受流动性约束较多。

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摆脱流动性约束的最佳方式就是消费信贷。

目前,我国居民的日常耐用生活品消费已趋于饱和状态,日常的吃、用、穿等的消费额度逐渐减小,娱乐、休闲、文化、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多。

汽车、住房等耐用品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健身、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支出也逐渐加大,但多数居民对这部分的消费能力还需积累。

若居民家庭无法获取信贷或其他经济支持,就只能依靠储蓄,当存款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进行该部分消费。

在欧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所占比重高达40%。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这不仅是由于我国信贷消费额度小、门槛高,还由于消费信贷的利率与风险不成正相关,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经济的流动性促使居民更加倾向于储蓄。

2.居民整体收入增加
利率只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外生变量,居民总体收入的增加才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内生变量。

理论上看,居民的消费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但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用于消费的比例却日趋减小,大部分居民将收入用于储蓄存款。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经济稳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总收入的增长使我国居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也为居民存款提供了根本来源。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人均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增长,人均占有量也迅速增加,日常耐用生活用品的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居民的边际消费也随之减少,边际储蓄则逐渐增加,大部分居民将可支配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

3.馈赠性储蓄增多
所谓的馈赠性储蓄主要是指为了赠送他人而进行的储蓄行为。

影响这种储蓄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内容。

主观因素主要源于心理偏好或传统的道德、经济理念。

我国居
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大部分父母认为自己拼搏奋斗是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致使许多孩子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依赖状态。

客观因素则是贫富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居民的总收入已经超出生活必要支出量,可支配收入增多,这为馈赠性储蓄提供了可能,而目前我国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则为馈赠性储蓄提供了动机。

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在这种竞争激烈、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主动消减个人消费,将大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馈赠性储蓄。

参考文献:
[1]孔德刚.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模式及风险评析[J].财经政法资讯,2007.
[2]汪小亚,卜永祥,徐燕.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款及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究[J].经济研究,2000.
[3]贾德奎,施红俊.收入分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理论解释[J].商业研究,2004.
作者简介:郭咏萍(197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化中路分社,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