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合用专业】商品经营专业前言1.1课程性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商品经营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强调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分析、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方法和技术。
让学生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掌握其应对措施。
能独立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普通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晰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略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职业能力目标: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类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类型第二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现代健康观和教育观的影响和要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二、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三节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我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二、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三、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任务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讲授,谈话,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练习,2 第二章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途径。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教案
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情绪识别
学会识别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情绪,了解情绪产生 的原因。
压力释放
提供有效的压力释放方法,如深呼吸 、冥想、运动等。
人际关系与团队沟通
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同事沟通
学会与同事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将更加注重跨 学科合作,包括心理学、教育学 、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以提供更
全面和系统的支持。
技术应用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心理健康 辅导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 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在线辅导 、虚拟现实辅导等,以满足教师
多样化的需求。
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自我关爱与调节
持续学习与成长
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我 调节和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和辅导技能,以适应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 化。
积极心态与应对挑战
寻求专业支持与帮助
教师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和压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需要了解并利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辅 导资源,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获 得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三:某教师在专 业发展过程中,通过 参加学术交流、研究 课题和撰写论文,逐 渐在领域内取得了较 高的学术地位。
05
总结与展望
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化发展
随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 显,未来将有更多专业化的教师 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和认证体系出 现,以提高辅导的专业性和有效
性。
跨学科合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讲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讲义培训学科:《心理健康》培训时间:2017年7月9日——7月20日学时: 8学时第一讲心理健康的概述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7月日授课内容:心理健康的概述教学过程: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就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广义的心理健康不仅包括正常心理,还包括异常心理状态,是所有心理状态的统称。
二、心理健康的界定(一)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过去人们将健康与疾病看成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无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无病。
而现在,人们将健康看成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
心理健康也是一个连续体;可分为心理健康状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
1、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是指个体的认知、情绪、态度和行为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
主要是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1)本人评价是:不觉得痛苦,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评价是:不感觉到异常,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状况是: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族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能利用现有条件或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指的是正常心理下的心理问题,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程度比心理障碍要轻,性质也不同。
打个比方来说,一般心理问题就像平常的感冒发烧,心理障碍就好比脑膜炎,如果感冒发烧不进行治疗就有引发脑膜炎的可能。
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障碍的关系也是如此。
心理健康辅导就是感冒药,治好感冒预防脑膜炎。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老师职业心理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无心理疾病和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 自我意识正确;2. 人际关系协调;3. 性别角色分化;4. 社会适应良好;5. 情绪积极稳定;6. 人格结构完整二、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到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疾病模式和健康模式;(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1.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2.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
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又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和补充;(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途径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以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2.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2)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3)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4
庆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自学辅导资料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涵义【识记】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
个体乃至大众的健康状况,标志着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由此,健康的观念也逐渐由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根据此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识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
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第二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第三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从第三层面上说,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意义相同。
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维护、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种活动。
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纲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国内外学校工作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人的素质按其发展水平或发展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类。
这样的划分与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看作“生理—心理—社会”统一体的观点是一致的。
心理素质包括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人性观人性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问题,涉及人性假设、人的发展等诸多哲学层面的思考。
(二)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困扰关于学生的心理困扰的看法,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工作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奉行“无病假设”,在对学生的心理工作中,涉及的问题是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原因,产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其范围也包括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其程度为学生在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只是教师、家长等成人无法理解,或某种心理失衡、情绪困扰、认知和行为偏差。
不能用心理病理学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但需要对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心理帮助。
总的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需要专门心理帮助的成长困扰或课题。
而且“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工作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各种心理品质发展属于心理发展层次,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合金”。
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各育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性的教育活动,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和智育、德育、美育之间不应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具有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同时有相互交叉重叠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障碍 • 精神障碍
• 心理疾病
• 心理变态
• 心理异常
• 心理失调
• 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持久的病理性的变化, 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
心理失调又叫心理失衡,是指心理失去平衡,致使
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下降,出现暂时的适应
不良。如焦虑、压抑、担心、矛盾等。
他们的心理是否异常?
• 1、一个65岁的老公公, 想当老奶奶,一身女性装 束,是否为异常?
• 2、一个女生坚持认为被一位男老师所钟情,每天 给老师发几十条短信,打手机,尽管老师一再否 认.该女生的行为是否为异常? • 3、一位女生,每次上男老师的课时,脑子里都会 闯入与性有关的内容,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控制 这种意念。她感到非常痛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各市反应
• 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意见 /Template/govMana ge3.aspx?id=862 • 关于加强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台州市) /vb233/showthread. php?t=671 • 温州市教育局文件 /Showsinfo.asp?id=16 4
专题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 • • •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如何认识人类的心理世界? • 世上最浩瀚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比海洋还要浩瀚的 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比星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一、心理健康ຫໍສະໝຸດ 心理异常途径专门 途径
参透 途径
支持 途径
心理 健康 教育 课程
心理 辅导 与咨询
学科 教学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讲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
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一)宏观意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型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
(二)微观意义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学科和活动课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现代课程思潮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2.有利于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改变传统课程弊端的根本出路。
(2)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3)传统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将社会文化和知识传递给学生,以社会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
3.有利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凭借课程有可能将这种目标较为全面地实现。
因为学校具备教师、设备、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条件,这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从课程结构形式来看,可以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两大类: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
其中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可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三种类型;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型课程也可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能够教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发展知识,有助于实现对自身心理的认知。
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前辅导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内部环境保持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
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第一是平衡;第二是有序;第三是和谐。
当前,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依据:1 、统计学标准。
2 、社会学标准。
3 、医学标准。
4 、年龄阶段标准。
(1)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2)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教师在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问题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应避免把学生截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部份。
此外,处于发展中的中小学生容易浮现一些这个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阶段性,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而且,是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浮现的必然的、暂时的、具有一定年龄特点的心理行为特征。
我们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具备现实适应的良好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两个维度。
第一、智力正常第二、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三、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标准。
第四、意志标准。
第五、行为反应协调。
(行为反应适度,行为反应符合年龄特征。
)1、学习艰难2、人际关系障碍3、自我意识偏颇4、行为障碍(1)生理因素(2)家庭因素(3)学校因素(4)社会因素(5)个人心理因素(6)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匡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一类教育活动。
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的。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正常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的,也就是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全体学生得到教育与发展,这是主要任务。
我们可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亦即消除心理疾患、预防心理疾病和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培训课件PPT
(2)改变身体状态,改变情绪
深呼吸法 放松(冥想、瑜珈) 运动 饮食
五 如何调控情绪?
深呼吸法
1、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好,一只手放在你的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你的目标是用你的腹部呼吸,所以,在你 吸气和吐气的时候,只有在你腹部的手才会跟着你的腹部一起动,而在你胸部的手保持静止。同时数你呼吸的次数。 2、一旦适应了这种呼吸节律后,把你的手平放于你的大腿上,然后继续做绵长有力、有节奏的深呼吸。允 许你自己每做一次深呼吸后就感到更加的放松(一次比一次放松)。 3、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保持住。如果你的思想有一点点开小差,轻轻地把你的注意力带回到你的 呼吸上来。慢慢的呼,慢慢地吸,并一次比一次更深。 4、持续这样呼吸2-5分钟。你的深呼吸要有节奏,你可以保持5-8次呼吸循环每分钟,也可以保持一次呼吸循环8-10秒 钟。 5、在几分钟后,慢慢地打个呵欠、伸个懒腰,回到意识状态
行为症状
比平时更容易出事故 工作表现不良 自我忽视 性欲降低 没有食欲或过食 言语不畅 同好友疏远 爱忘事 富有攻击性 过分忙碌不能放松 抽烟喝酒加剧
一 压力过大的后果
美国
美国人因心脏病而死最经常发生在星期一。心脏病发病的年轻人中, 91%的曾经经历过度的工作压力,每星期工作60小时以上。
中国
七成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边缘
能提供资源范围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一种状态或体验。
一 什么是压力
有压力是正常的
正常人都有压力 沒有压力的人是不正常的 压力不会消失,它不是变成动力,就变成阻力
压力无好坏,关键如何看待它
➢ “压力”这个词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如同 一把刀,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伤害我 们,关键是看我们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3第三章教师心理
二、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与作用
(三)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 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的特点、人 际关系等。研究表明,工作发展的条件和学校 的客观条件对一般教育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 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风气和师生关系对教师 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一)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 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另外对课堂教学 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 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教师的四种领导方式(强制专断型、仁慈专 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中,相比较而言,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将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学术新材料上,为学生提供学 习机会;
常用结构式评论组织、介绍和明确诸多活动、
站在许多不同的认知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 综合和评定)上提出问题并给予解释;
较少采用批评性意见;
指定难度适当的材料。
(三)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会产 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4、对学习成绩不良学生做出的反馈比较简单,包含 信息不多;
15、在与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交互作用中较少有眼光的 接触,或使用其它非言语方式来传递注意与反应,如 身体向前倾、点头表示肯定;
16、对学习成绩不良学生较少使用有效但又耗时的教 学方法;
17、较少接受和利用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想法。
(五)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 响
扩展:有效教师普遍出现的行为
美国学者罗森夏因和弗斯特曾将有效教师普遍出现的 行为概括如下: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 12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题、问答题等三、主要参考书《体育心理学》刘淑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四、考查内容绪论[本章重点]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三、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四、掌握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五、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方法第一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第一节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一、学校体育新理念二、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三、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二节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一、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二、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本章重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征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三、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和交往四、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二节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二、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第三节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二、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三、自治需求四、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五、高中生健康性心理的维护第四节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育教师应当是一名教育家和心理保健医生二、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三、体育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朋友四、注意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完善孩子的性格五、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意识,指导和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六、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七、学会运用心理训练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三章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本章重点]有关问题的定义、种类、及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或转变第一节体育学习动机一、体育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二、体育学习动机的种类三、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二节体育兴趣一、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二、体育兴趣的作用三、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四、体育兴趣的培养第三节体育态度一、体育态度的概念二、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三、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第四节体育学习心理动力调节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育学习心理动力调节系统二、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第四章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本章重点]运动技能的定义、形成阶段及特征,运动知识掌握的过程;运用有关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第一节学习的理论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理论的派别第二节运动技能学习一、什么是运动技能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三、运动知识的掌握四、练习及其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五、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第三节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认知-运动能力的影响二、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情绪和意志的影响三、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性格和社会化的影响第五章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章重点]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的特点;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节田径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田径运动的特点二、田径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二节体操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体操运动的特点二、体操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三节球类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球类运动的特点二、球类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四节武术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武术运动的特点二、武术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五节游泳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游泳运动的特点二、游泳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节滑冰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滑冰运动的特点二、滑冰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七节登山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登山运动的特点二、登山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章学校体育比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自我效能;体育比赛与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赛前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及表现,学生赛后心理调整的必要性、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第一节学校体育比赛的心理价值一、体育比赛与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和自尊二、体育比赛与竞争意识培养三、体育比赛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四、体育比赛与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第二节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一、唤醒二、运动焦虑三、唤醒水平、焦虑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四、学生(运动员)参赛过程心理分析五、赛后心理归因第三节学校体育比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身体活动需要满足,能量释放,情绪宣泄二、展示体能和技巧、满足追求成功的需要第七章游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课上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心理教育与社会培养作用第一节体育游戏概论一、游戏的概念二、体育游戏的分类三、体育游戏的特点第二节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激发兴趣二、开发智力三、培养品德和情操四、磨砺意志五、提高认知六、完善个性七、培养社会能力八、消除心理障碍第三节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一、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二、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三、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内容在反映时代的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四、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品德教育五、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六、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第四节体育课上如何发挥体育游戏的心理教育与社会培养作用第八章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问题[本章重点]学校体育中的人际交往、学校体育与团队精神第一节学校体育中的人际交往一、学校体育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二、学生之间的交往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团队精神一、团队精神的体现——凝聚力二、影响发展凝聚力的因素三、凝聚力发展所产生的结果第三节学校体育中的攻击性行为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二、攻击性行为的特征三、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四、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九章心理技能训练[本章重点]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一节心理技能训练概述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三、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第二节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二、表象技能训练三、注意集中训练四、应激控制技能训练第三节心理技能训练与学生心理健康一、心理技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身心调控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三、心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迁移效应第十章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本章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二、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三、教师的职业倦怠四、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分析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及维护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三、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上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本章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是以后各章节学习的基础。
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概念的演变心理卫生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的概念是由心理卫生演变而来的。
“卫生”一词是保健的意思,心理卫生便是心理保健。
心理卫生是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心理卫生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
但近年来有人认为,最早提出心理卫生思想的先哲并不是西方人,而是东方的中国人。
我国人民早就知道要注意“身心健康”,讲究“心理卫生”。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著名思想家如管仲,孔子、老子、荀子等人,都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
比如管子把人的心理状态分成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不同层次,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养心之术。
我国三国时著名的养生家嵇康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
”但是,以上这些思想和论述只是较为深刻的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当代心理卫生思潮的形成是从正确认识精神病并从主张给精神病人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开始的。
1792年,法国医生比奈提出,不受束缚的精神病人不仅容易康复,还能从事有益的劳动,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
比奈被后人认为是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心理卫生运动于1908年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一位名叫比尔斯(C·Beers)的大学生,他哥哥患癫痫病,他害怕自己也心理失常,终因精神负担过重而患病,住了三年精神病院。
由于他目睹病友们的非人生活和所受的种种粗暴待遇,在出院后就积极开展预防精神病和改善精神病人待遇的活动。
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了一本名为《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的书,于1908年出版。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讲座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较轻型的抑郁症。 它表 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状态,常伴有神经衰弱的 许多症状,其预后较良好。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 完美主义者、A型人格
工作压力大
2.学校因素 工作任务繁重
★一个摆脱情绪困扰的良方:
合理情绪疗法(RET)
由埃利斯(A.Ellis)在
美国创立,通过不断摸索和实 践,他逐步发展了自己独特 的、主动的、指导式的心理 咨询理论与治疗方法。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错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正确的认知导致适当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调整对事件的认知可改变情绪和行为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案例6 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案例7 今年7月22日,河南桐柏县村级
教师杨某因强奸猥亵多名女生被公诉。自2012 年春季至2013年5月,杨某先后在出租房内强奸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四分。
2011年宁波教育局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结果
教学方面的压力源: 经常统考、统测,考教分离有压力 69.2%
很担心自己班级在学校中的排名 66.2%
工作时间长: 73.6%的教师自评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13.8%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44.8%的教师在双休日工作时间超过3小时 13.7%的教师在双休日工作8小时以上
评价体系单一
3.社会因素:工资待遇偏低 公众对教师的期望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何谓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
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
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
(什么职业的人生气最多?)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 运动适量+ 饮食合理/ 懒惰+嗜烟+嗜酒。
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很重要的一条是及时调节心理,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
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 )与( )的关系。
”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
)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课事件)。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
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
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
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教师要学会自我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想办法让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第二节教师的压力和挫折与心理健康一、压力与应激1、何谓压力?这是一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指的是心理压力。
2、何谓应激?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等不同寻常的心身反应。
应激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反应。
3、压力与应激对健康的影响积极作用:压力引起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
消极作用:这些超常的表现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久,而且对身体有害。
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经消耗掉短时间是很难补充的。
经常动用潜在能量,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
如果在应激过程中出现整体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可能出现心理崩溃。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猛虎、火灾等强烈的应激情境不多,但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却是经常的。
这种应激虽然强度较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
其主要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
即所谓的“心理感冒”,进入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
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居第二!《南方日报》5月23日报道:《知识越多越短寿》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的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
上海一家医疗保健中心对985名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健康体检显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将近一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咽炎和鼻部过敏,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三分之二。
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
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的53至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
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
今年春节前短短4天,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溘然辞世,接着就是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
重要原因:工作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应激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
他们可能进入以下不良循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
4、应激是怎样产生的?应激源(负性事件)——中介机制—→应激反应面临同样一件外部事件(应激源),有些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小应激而已,片刻之间烟消云散,还有些人则安然无恙,波澜不惊。
四个中介机制:认知评价:主体对外部事件(应激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
个性特征:同一事件在内向或外向的人心中引起的感受截然不同。
社会支持:来自亲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物质、精神上)应对方式:应激产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应对风格采取适当的应付方式以减轻痛苦。
四个因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知评价。
所以说,只有解决认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心理问题。
二、压力状态下如何使自己轻松起来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一半以上教师因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工作心情,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要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减轻压力。
有人认为,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非能给教育增加投入,给学校增加人员编制,给教师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否则一切免谈!问题是,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也解决不了,我们既不是制订政策的人,也不是掌握经济大权的人,但是我们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我们是为祖花朵塑造灵魂的人,我们至少可以统帅自己的灵魂。
既然我们无法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就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既然压力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来想办法排遣和减轻它。
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又总是多变的。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痛苦,就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如果你有能力或条件,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现实;如果你办不到,则想办法改造认知,从心理上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如进不了城,职评失败,经济拮据……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做到这一点,就能从许多无谓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
给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回信:教师工作又累又苦,报酬和地位不太理想,这都是事实,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鲜花和掌声也很少会光顾。
但是还有一种事实,教师工作能得到其他许多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发奋努力出类拔萃,鲜花和掌声也可能会环绕你,这是其一。
其二,当年你高考填报师范院校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不过现在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也越来越趋于多元选择,假如你有机会和能力,可以重新选择,假如你没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那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心平气和地走上教师岗位,既随遇而安,又不甘沉沦,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尽可能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