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说课稿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望岳》公开课说课稿1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教学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具体来说,我会这样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我国跟泰山有关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望岳》教案(通用16篇)
《望岳》教案(通用16篇)《望岳》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望岳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望岳》说课)
望岳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望岳》说课)下面是收集的望岳说课稿3篇(《望岳》说课),欢迎参阅。
望岳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五首中的《望岳》。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
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
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
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望岳》〈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望岳》说课稿参考模板-精选5篇
《望岳》教案学习目标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
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唐杜甫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泰山。
从“岳”“岱宗”“齐鲁”得知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
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三、名句赏析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
杜甫的愿望是什么?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
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
望岳(杜甫)说课稿
望岳(杜甫)说课稿望岳(杜甫)望岳一篇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篇诗歌作品,该作品是以咏唐朝著名将领李广为主题的,通过对李广事迹的赞美和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主题、形象描写和意境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诗歌结构望岳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四句八个字,每句两个字为对仗。
二、作品主题望岳的主题是赞美李广将军及他的壮丽事迹,表现了杜甫对国家仁人志士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通过写李广将军,杜甫表达出自己对国家、军人以及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形象描写在本诗中,杜甫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其思想感情。
首先,诗中以“岱宗夫如何”作为开篇,岱宗指的就是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用这样一句门径问,表达了杜甫对泰山的景色和李广的壮丽事迹充满好奇和向往之情。
其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一句描写了李广的英武形象,雄州指的是李广的故乡幽州,这里的雾列和星驰用以形容李广的英勇形象。
接下来,“台隍玉佩,聪明剑锋”一句则描写了李广手中的宝剑和佩饰,以展示他的非凡气质和独特魅力。
最后,“夜光瑰秀,月色朦胧”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表现出李广将军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
四、意境构建望岳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构建了一幅壮丽的意境。
诗中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李广将军的英勇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崇高和豪情,给人一种气脉山河的美感。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形象,同时也 implied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总之,望岳是一首以李广将军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杜甫对李广将军壮丽事迹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创造出了一个令人回味和感受到壮丽意境的诗篇。
望岳一诗的优秀之处在于其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杜甫的才华和艺术实力。
这篇诗歌作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学设计 3篇
《望岳》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讨论: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望岳》说课稿
《望岳》说课稿一、教材信息•课文名称:《望岳》•作者:杜甫•课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式2.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分析课文的寓意和主题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活动1:观察图片请学生观察一张描绘秋天的山水画,并想象自己置身其中。
活动2:导入课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并思考“岳是什么?”“为什么要望着它?”等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环节活动3:背景知识讲解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写作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情感。
活动4:阅读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朗读。
老师可以结合重点词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活动5: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与其他组交流。
活动6: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3. 实践环节活动7:写作练习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或其他事物进行描写,尝试运用杜甫的修辞方式和描写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4. 总结与拓展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及时反馈。
拓展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赤壁赋》、《滕王阁序》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增加见识。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理解程度、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等。
•收集学生写的文章,并进行评阅,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代诗词欣赏不够热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更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困惑的部分,需要更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对于写作练习,我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熟练,需要我们设置更多的环节和提供更多的范例,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古代诗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借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导入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在众多景物之中,中国人对山是情有独钟。
而群山之首当属五岳。
古人曾说“王岳归来不看山”。
师:你知道五岳指哪五座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师:五岳之首呢?泰山的确,我国自汉代确立“五岳”之说以来,泰山就以它五岳之首的独有风姿卓然屹立在世人面前,留下了无数经典传说和美词佳句。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
二、板书课题:望岳三、教学过程:1、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一首是咏东岳泰山,一首是咏西岳华山,还有一首是咏南岳衡山。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望岳》是咏东岳泰山的。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
题解:什么是岳?(高大的山)标题是“遥望泰山”之意。
作者简介:(屏幕)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屏幕)3、指导朗读:师:要理解一首诗,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怎么来读呢?大家一定还记得:“凡读书必须要做到字字响亮,不可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全诗。
4、整体感知诗意: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5、内容品析。
“诗联赏析法”来品析这首诗。
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屏幕)第一步:解说注释(借助书下注释,无注释的补充资料。
字典等工具书)第二步:描述诗联(将零散的字词解释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第三步:品析字句(哪个字用的好,用的准,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第四步:揣摩情感(全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前两部分内容6、串讲四联意思(借助书下注释)7、赏析:师:杜甫被称为“诗圣”。
小学古诗《望岳》教案设计(通用11篇)
小学古诗《望岳》教案设计小学古诗《望岳》教案设计(通用11篇)咏泰山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望岳》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小学古诗《望岳》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简介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四: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谈谈你的理解。
六,合作探究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望岳》教案优秀6篇
《望岳》教案优秀6篇《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杜甫《望岳》赏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望岳优秀教案3篇第一篇:望岳优秀教案《望岳》优秀教案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岳》说课稿及教案
《望岳》说课稿及教案一、说课稿: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诗,了解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介绍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
(2)诗歌内容:解析《望岳》诗的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诗歌翻译:翻译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内涵。
3. 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诗歌背景介绍:简述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3)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
(4)诗歌翻译:翻译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内涵。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诗,了解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1)诗歌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的分析。
(2)诗歌背景的了解。
3. 教学难点:(1)诗歌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的理解。
(2)诗歌背景与诗人情感的关联。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
(2)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教学步骤:(1)导入: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诗歌背景介绍:简述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3)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炼字、抒情手法等。
(4)诗歌翻译:翻译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内涵。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望岳》诗,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的分析文章。
语文课《望岳》说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望岳》说课稿
《望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体会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精神境界。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提问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
《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望岳》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说课稿篇1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拓展阅读诗词九首中的第四首。
由于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前三单元是现代文,后三单元是文言文,考虑到学生接受的问题,我们调整了上课的顺序,第一单元上完,我们就上了第四单元。
说学生我们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正所谓是参差不齐,程度好的也有,什么也不知道的学困生也不少。
但整体中间学生较多。
我本节课的设计完全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的。
说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
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背诵诗歌。
说教学重难点1、训练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在朗读、解读、赏析的基础上领会诗歌大意和品味重点字句。
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结合诗人经历及背景资料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说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说教学设计(总体构想)我的这堂课着重是想引导学生朗读、赏析诗句,感受泰山的神奇秀丽高俊等特点,激起学生和作者一样的志趣,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抱负。
具体设计教学环节如下:激趣导入、走近作者、朗读感悟、探究赏析、明确主旨、链接拓展、作业布置。
一、导入新课(3分)(课堂上我喜欢给学生在一开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所以这节课我采用以图片导入。
)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下面老师为大家出示我国名山的图片来欣赏,询问学生看了这些名山之后有什么发现、感受。
(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对此诗人又产生了什么独特的感受。
《望岳》说课稿及教案
《望岳》说课稿及教案一、说课稿1.1 教材分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本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追求。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树立远大理想。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理解及表达技巧的分析。
(2)教学难点:诗文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二、教学方法2.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培养语感。
2.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3 实例分析法:以诗中的意象为例,讲解表达技巧,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泰山吗?你们对泰山有什么印象?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望岳》,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人的创作动机。
(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讲解表达技巧。
(3)讲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如泰山象征国家命运等。
3.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6 作业布置(1)背诵《望岳》。
(2)写一篇关于《望岳》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5分钟)完成。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望岳》,并理解诗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说课稿
望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
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本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
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
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㈠回忆激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答,从而有成就感,激发了本课的学习兴趣)
㈡情趣读文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作者,在那柔美的月光下去用心倾听他们甥舅二人的对话。
在哪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画一画写一写(老师的语言渲染对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着直接的联系,优美有目标性的导语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在贝多芬的《月光曲》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通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
同学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
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
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
月亮不仅叫醒了我的身体,还叫醒了我的心。
我
沐浴着这美丽的`月色,陶醉在月的遐想中。
此刻的情感该是多么的愉悦。
学生们才真正明白了我与月的关系的密切,也更深刻感受了月亮的美好,大自然的美好。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㈢紧扣我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
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
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
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
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
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
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㈣在引导孩子们积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深入体会和探究月和与诗人关系密切。
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我先采用朗读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调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
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
由此,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㈤进行拓展延伸,启发同学们对月的无限幻想,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
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月光让我们幻想,让作者幻想,我们今天在这里望月,也一定让我们幻想了,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想象,写下来(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师总结: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作家都喜欢月夜的幽静、美丽。
老师这儿有几位作家写月亮的段落,来同学们读读。
课件出示段落。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三、拓展延伸。
(1)在诵读文本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风、雨、春夏秋冬的诗句,培养浓厚的主动积累的兴趣,并在班内开展一个古诗诵读交流会。
(2)内化语言,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24望月
江上之月诗中之月想象之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