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的正骨推拿疗法
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运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
该类手法具有活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是正骨推拿、骨伤推拿的重要手法。
其共同特点:手法动作节奏明快,操作时间短,技术要求更高,疗效显著。
本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定义】沿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起始至最大病理位或至功能位的运动区位(即摇动区位)之间,所进行的使四肢关节前后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脊柱俯仰、侧屈、左右旋转以及环转等被动运动的一类手法称关节摇动类手法,称摇法。
【动作要领】用一手握住或按住患者某一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转动。
动作要和缓,手力宜适度,不可用力过猛,活动范围的大小须在各关节生理功能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逐渐加大旋转范围,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自慢而快。
颈椎摇法:【定义】沿颈椎各运动轴方向,在摇动区位之间摇动颈椎的手法,称颈椎摇法。
【要领】1、摇动的幅度宜小,由小渐大,速度要慢,就尽量避免摇动到极限位置。
2、摇颈时,应嘱患者睁开眼睛,以免产生头晕。
【操作】1、俯仰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身后,双手捧握住其头的两侧,沿颈椎额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前俯、后仰运动,在矢状面内反复摇动颈椎。
2、侧屈摇颈法:体位与双手握法同前,沿颈椎矢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侧屈运动,在额状面内反复摇动颈椎。
3、旋转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握住颁部,另一手握住枕部或顶骨上方,沿颈椎垂直轴方向,从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旋转运动,在水平面内摇动颈椎。
4、环转摇颈法:体位与术手握法同前,术者双手反相用力引导其头颈做由左向右的反复环转,或由右向左的反复环转运动。
【应用】主要用于恢复颈椎各方向的运动功能,可整复颈椎椎间关节,牵伸与舒展颈部的软组织。
脊椎按摩手法教程
脊椎按摩手法教程脊椎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它通过按摩脊椎,对身体进行调理和保健。
正确的脊椎按摩手法可以缓解腰背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脊椎按摩手法,以供参考。
一、揉推手法1.准备阶段:请被按摩者平躺在平坦的床上,双腿自然伸直,身体放松。
2.按摩背部:按摩师将双手手掌从背部下方向上移动,用力均匀、缓慢地揉推脊椎两侧的肌肉组织,由上至下,反复进行数次。
3.按摩腰部:按摩师用双手掌分别按住腰部两侧,进行对称的揉推,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同时可结合深呼吸,缓解腰背疼痛。
二、拍打手法1.准备阶段同上。
2.按摩背部:按摩师使用掌面或拳头轻轻拍打被按摩者背部肌肉,从上至下,由左至右进行,力度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以避免伤害。
3.按摩腰部:按摩师将双手掌贴近腰部,用力拍打腰部两侧,可结合深呼吸,帮助放松腰背肌肉。
三、揉捏手法1.准备阶段同上。
2.按摩背部:按摩师将双手手掌贴近背部,用力均匀的揉捏背部肌肉,从上至下,由左至右进行,力度适中,以被按摩者感到舒适为宜。
3.按摩腰部:按摩师用双手手指分别进行揉捏,集中在腰部两侧的腰大肌上,用力均匀,往复进行数次,有助于缓解腰背肌肉的疲劳。
四、推拿手法1.准备阶段同上。
2.按摩背部:按摩师将双手手指贴近脊椎两侧,用力均匀、缓慢地向下推拿,力度适中,以被按摩者感到舒适为宜。
3.按摩腰部:按摩师用双手手指贴近腰部两侧,进行有节奏的推拿,力度适中,主要集中在腰部两侧肌肉上。
总结: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脊椎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拍打、揉捏和推拿。
每种手法都可以根据被按摩者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力度要适中,手法要得当。
脊椎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缓解腰背疼痛等不适症状,但请确保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按摩,避免受伤。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保持健康!。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
总结79种中医正骨手法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中医推拿正骨手法、具体操作应用讲解!
中医推拿正骨手法、具体操作应用讲解!骨手法在骨伤科尤其是中医骨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整复、固定、药物和功能锻炼)之一。
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正骨手法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医骨伤界泰斗尚天裕尚老融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精华为一体,自1958年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他们研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骨五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八法,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和现代医学手法,总结出正骨十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回旋、屈伸收展、成角折顶、端挤提按、挟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
目前中医骨伤,中西医结合骨伤常用的正骨手法有八种。
即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正骨八法具体操作应用1.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拔伸牵引主要引用是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
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一般而言,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拔伸牵引力应较大;相反,老幼及女性患者,所需牵引力不宜太大。
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骨折应结合骨牵引;但肱骨干骨折,虽肌肉发达,若用力过大,常使断端分离,以致造成不愈合。
3.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
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
正骨整脊的的10个手法一、正骨整脊的介绍正骨整脊是指利用手法,以手触及身体的外表,作用于脊柱及其它关节,牵引拉伸和刺激肌肉,以调整或恢复脊椎和关节正常功能的一种手法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病痛的目的。
二、正骨整脊的10个手法1、按压。
按压是指使用手指、拇指或手掌,以稳定的力度按压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2、拉拽。
拉拽是指以轻微的拉力,从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力量,以调整关节的位置,促进关节的活动和维持关节的正确姿态。
3、拍打。
拍打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地拍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弹性,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4、摩擦。
摩擦是指以手掌或手指,用缓慢而均匀的力度摩擦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改善肌肉的状态,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5、搓揉。
搓揉是指以拇指、手指或手掌,用均匀的力度,沿着脊椎或关节的曲线运动,以刺激肌肉,增加肌肉的弹性,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6、拉拔。
拉拔是指以手掌、手指或拇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由脊椎或关节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加一定的拉力,促进肌肉的放松,以改善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7、捏拿。
捏拿是指以手指或拇指,用持续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按摩、揉搓或拉拔,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8、滚筒。
滚筒是指以手掌或手指,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以轻微的力度,进行转动滚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9、拨动。
拨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拨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弱肌肉紧张状态,促进关节的活动,以调整脊椎和关节的状态。
10、抖动。
抖动是指以手掌或手指,以轻到中等的力度,在脊椎或关节的表面进行节奏性的抖动,以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脊椎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教程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教程中医推拿按摩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手法的运用,调理人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和疏通气血,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推拿按摩手法。
1. 推摩法:双手齐掌贴在被推拿者的身体部位上,以手臂为支点,用身体的重量向前推动,通过推动能够促进经络的畅通,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劳损,舒展筋脉。
2. 揉捏法:双手掌心平贴在被按摩者的皮肤上,以指骨为支点,用揉捏的方法进行按摩。
一般来说,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来揉捏更为常见,可以沿着经络或者筋脉的走向进行揉捏,以刺激身体的穴位和促进气血运行。
3. 搓揉法:双手掌心互相搓热,然后用掌心和指腹轻柔地以回旋的方式搓揉被按摩部位。
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背部、手臂等较大的部位,可以放松身体,舒缓疼痛。
4. 捏压法:双手指腹互相并拢,掌心向上,然后用指腹对准人体穴位,以适当的力度进行捏压。
捏压主要起到刺激穴位和经络的作用,促进气血的流通。
5. 按揉法:手指腹按照一定的方式施加力量,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并促进筋脉的通畅。
一般来说,按揉可以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来进行,也可以用掌心进行。
这些是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部位和病症。
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推拿按摩手法需要搭配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进行,所以最好由专业的中医按摩师进行操作。
总的来说,中医推拿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手法的运用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治疗各种疾病。
无论是体育损伤、慢性疼痛还是内科疾病,中医推拿按摩都有其独特的疗效。
当然,为了确保安全和效果,最好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医按摩师进行操作。
龙氏治脊疗法之——颈椎正骨十法
龙氏治脊疗法之——颈椎正骨十法正骨推拿的核心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
正骨手法的目的是纠正关节错位,消除骨性压迫或刺激。
一般选1-4种正骨手法即可,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
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开始、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故又称调整手法。
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强强壮手法。
颈椎病正骨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拇指贴在环椎横突侧方(贴上去不是顶上去,主要是感应力的传导),一手托其下颌。
复环枕和环枢要领不同!复环枕时,a 要仰头到生理极限;b 保持仰头状态转头;c 约转到30°时,停止转动,改为向怀里兜,闪动3-5下。
复环枢时,a 仰头到极限后,低头退回约10°;c 保持这个仰头角度,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c 略带往怀里兜的力继续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闪动3-5下。
此法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其余四指并拢轻贴于后颈部(主要限制颈椎转动时发生后伸活动);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头始终不要离开枕头),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腕力行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但是定点手不能主动推顶发力,只是限制定点处的横突不后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侧摆加旋转式错位、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侧方,将头搬起使颈椎侧屈到生理极限,保持侧屈,作摇头活动,在由侧屈到摇头的动作转换时,定点手拇指由错位横突侧方顺势滑到横突后方定住,动点手也相应下滑到面颊部,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闪动2-3下。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一种常见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等问题。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指按摩、揉捏、推拿患者的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疼痛。
二、牵引手法
牵引手法是一种通过拉伸膝关节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或者特殊的设备将患者的膝关节拉伸,以减轻关节压力,改善关节间隙,促进关节液的循环。
三、扭转手法
扭转手法是一种通过扭转膝关节来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减轻疼痛的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用手将患者的膝关节扭转,以增加关节间隙,促进关节液的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疼痛。
四、推拿结合松解手法
推拿结合松解手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正骨手法,结合了推拿和松解两种手法。
具体操作时,医师会先用推拿手法按摩、揉捏、推拿患者的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然后再用松解手法松动关节,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以上是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症和操作要点,需要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正骨推拿疗法
正骨推拿疗法, 【概述】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
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
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
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1 主治法: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
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3 wo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
0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
膝关节常用的正骨手法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对于人体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因此,保护膝关节健康非常重要。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
1. 拉伸手法拉伸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拉伸肌肉和韧带来缓解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拉伸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拉伸和损伤。
2. 按摩手法按摩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按摩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按摩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按摩和损伤。
3.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推拿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推拿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推拿和损伤。
4.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按压肌肉和韧带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按压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按压和损伤。
5. 扭转手法扭转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正骨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扭转肌肉和韧带来缓解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扭转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扭转和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正骨手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不适。
在进行正骨手法时,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以避免过度拉伸、按摩、推拿、按压和扭转,从而避免损伤。
如果您有膝关节疼痛和不适的问题,建议您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正骨治疗。
简述正骨八法
简述正骨八法
正骨八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疗法,主要用于调整人体骨骼结构、纠正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
以下是对正骨八法的简述:
1. 推法:通过手掌、拳头等部位对患者的关节、肌肉进行推按,以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度。
2. 按法: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3. 拉法:利用手部和身体的重量对患者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拉伸,以增加关节的灵活度和伸展性。
4. 针法: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可以使用针灸技术来治疗骨骼肌肉疾病,比如针刺关节周围组织来缓解疼痛。
5. 扭法:用手部或身体的力量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扭转,以调整骨骼结构和改善姿势。
6. 摇法:通过摇晃患者的身体来缓解肌肉疼痛和增强运动能力。
7. 颤法:使用手掌或手指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震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8. 按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揉捏和按摩,以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
- 1 -。
正骨十四法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5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2021/5/152021/5/152021/5/15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52021/5/152021/5/155/15/2021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2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3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4
整复前
整复后
手法整复5
整复后
整复前
手法整复6
整复前
整复后
“正骨十四法”优点
1、操作简单 2、规范合理 3、副作用小 4、临床疗效好 5、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52021/5/15Saturday, May 15, 2021
----提按升降----
把下移的骨折段向 上提、上移的骨折端同 时向下按、矫正骨折端 的前后、上下移位。术 者利用手指、手掌或前 臂的交叉、对向用力, 以达到“突者复平、陷 者复起”的目的。
利用手掌或手指, 分别置于骨折两端的隆 突处,进行向移位的相 反方向内外用力推端, 把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 的骨折复位。
正骨十四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战 胜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我、 改造自我的过程。在劳动、生活 中、在纷乱战争,创伤骨折是不 可避免的。为了繁衍发展,随着 文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就总 结了一整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正骨十四法”概述
佛山中医院的“正骨十四法”是陈渭良院 长继承已故岭南骨伤名家李广海的疗伤技法精 华,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加以发展、创新 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完整的正骨诊疗方法。经过 五十二年的临床实践,疗伤数百万例,收到了 良好的疗效。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7、俯卧冲压法(1) 又称分压法,适用于颈胸椎交界处前后滑脱式和 左右旋转式错位。 也常用于胸椎错位。 本手法缺乏准确的“定点”力,有一定盲目性和 危险性,应认真注意冲压时力点应尽可能准确地 落于隆起的棘突上,以免造成新的损害。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四步: 1.放松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滚法。
2.正骨手法:正骨十法中选用。 3.强壮手法:(分筋、理筋法)、调和阴阳:弹(拨) 法、拿(捏)法;推(擦)法、点(穴)法。 4.痛区手法: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揉(捏) 法、抚(摩)法、搓(擦)法,点(穴)法,叩(打) 法、震(颤)法、运动法。 快速复位法:适用于青壮年(闪动力)。 缓慢复位法:适用于老年人,小孩,体弱者(生理运 动)。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三、正骨推拿手法分四步十法进行:第一步放 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 第四步痛区手法。病情较轻或初次患病的人, 只作放松和正骨手法即可。手法重点是正骨, 放松手法保证正骨顺利而避免人为的损伤;强 壮手法是正骨后进行软组织治疗和点穴治疗, 对慢性久病的人十分有效;痛区按摩有良好的 安抚镇痛作用,是推拿的传统方法,但在正骨 推拿中只作为辅助治疗和结束手法。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9、牵引下正骨法*推正法 前后滑脱式错位者,术者 双拇指按于其后突的棘突 旁, 左右旋转式错位者两拇指 分别置于左、右偏向不同 的两个棘突旁, 当向前运动时双拇指加力 推正之。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9、牵引下正骨法*摇正法 选用复位角度时先将病人向后拉 至某一角度时,嘱病人双手抓住 牵引椅后脚上,以保持颈椎前屈 角度,然后术者选好“定点”, 进行摇头或摇肩手法复位。以颈4、 5错位为例,触诊横突C4偏右C5 偏左,牵引角度30度,术者左拇 指按C4右偏横突后侧,右手托其 左颊摇向右方达最大角度时稍加 “闪动力”而复正。重复2~4次。 再以右拇指按C5左偏横突后方, 左手托其右颊摇向左方,重复2~4 次。亦可用摇肩法达一定角度作 一闪动力来复位。
正骨秘法
看他高骨方为定, 高骨偏时骱必偏,高骨正时骱必正, 高骨非是诊脉骨, 手骱底边高骨起, 医人看处要分明,
治法无非用拽直, 且将其骨将上抬,活动频频要仰抑, 将他大拇指来伸, 又伸大拇指下骨, 方才筋骨得和平,
要好且须半月日。 近骱臂骨悬半寸,此骨若损如折骨, 治用薄杉板绑之, 扎缚须教他挺直, 近手扎缚莫太紧,
重用气力只一拽,拽上之时痛不凶。 中臂臼出最难识,屈则难伸伸难屈, 且将好臂比别他,骨子若出自然屈,
令人用手捏上臂,我将下臂用拽直, 举手之中要用巧,须向内边略一侧, 随手屈之又要伸,放手叫他自伸屈,
若还肿胀难屈伸,其中消息要详精, 向内向外频转侧,须审骨节无砖声, 无声无碍好之音。 近手骱出也难认,
按其骨节听其声, 按着之时须用绑,绵絮加之急裹身。 臀髀骨出最难看, 坐得平时无大患, 扶他好足平直立,
放下患足自然见, 膀出侧外骨出里,若内里侧出外面, 令他仰卧端正身, 两手举足用一伸, 随将脚按其内踝,
一拽仍须要屈伸。 惟有膝盖骨无臼,跌失之时难依旧, 用药围定用圈箍, 总然成疾也无咎。 膝盖骨下中臼骨,
正骨秘法
正骨秘法 2009-07-11 04:53 P.M.接骨一道手 中出,须看出臼与折骨, 肩骨跌出最易见,上肩骨子自耸出, 举手不能 上至头,疼痛难熬全无力,
若遇此症要医他,手法妙中好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令人两手骑跨抱,坐正其身莫偏侧, 一手将来拽下臂,一手推其肩上骨,
两手一时齐拽动,自然入臼陷充溢。 若用此法未见功,肩下须当用竹筒, 两头随力略抬起,我举两手如上弓,
轻轻拽出向上搀,随用一拽自平复。 如觉指下叽然声,不须放手目暂停, 试看入臼未入臼,妙法无机在性灵。
单落一边用指治,治法无过悉如此, 若医此疾漫心机,心性鲁莽徒然耳。 此诀传来百有年,倭寇烧烬无遗编,
正骨推拿手法各派简介
中医正骨推拿在发展过程中,广布民间,以其实用性而著称。
不如中医内科、针灸、儿科、妇科等科目那样“专业性”强,表现出了正骨推拿独特的景观。
直至解放初期,正骨推拿还广泛地存在于民间。
理发匠也会推捏几下,而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独成一门,享誉天下的。
中医正骨推拿以手法为特点,吸收了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在中医中独成一门,分派庞杂,现在已很难分清有多少门派。
从现存门派看,大致分析,多由明清时期四大派别演化而来,其代表门派必带有当年的行业特点。
上驷院派,上驷院既御马圈。
给皇帝养马的人,在养马、骑马过程中,多见脱臼之伤,故善于脱臼、伤筋之类的手法治疗。
又有接近皇族的机会,生活条件也相对优越,可以潜心研究医术,在伤科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最正统。
其医术之精湛,可谓“叹为观止”。
只可惜基本功要求太高,已很难传承。
戳班派,中国古代衙役中手戳杀威棒的人,故称戳班。
戳班以诊疗棒伤为最,多见红伤、骨折。
大清解体后,衙门的饭吃不了,就拿起医术,救命活人。
戳班派的人依靠在衙门中练就的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广泛发展,成为中医推拿正骨中壮观的一支。
据老中医说,现在北京学院派推拿由两支发展而来。
一支是练家南派,解放初期在上海举办中医学校,全国中医学习,编写教材,回各地后开课教学。
另一支为北京中医药学院聘请刘寿山传授,刘寿山剃头匠出身(现在叫美发师),为戳班派正传,戳班派手法从此具有正统的学院派地位。
学院学生学成之后,大多进入医疗单位,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其地位被国家承认。
所谓练家是指练功,包括道教、佛教、杂技三个派别。
正骨推拿在中医技术里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与传统武术有紧密的联系,正门传授都有站桩等武术动作要求。
中华文明的整体观也体现了武术的医药部分,均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各家武术自身的特点。
武术从拳种上分,有太极、形意、八卦、大小红拳、通臂、戳脚翻子等拳种,从实际应用上分有技击、戏剧、杂技等,练家正骨按摩也就分出派系来了。
正骨推拿疗法疗法
正骨推拿疗法疗法正骨推拿疗法疗法(颞下领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腕骨脱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髌骨脱位、膝关节脱位、跖跗关节脱位、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脱位、锁骨骨折、腰部扭伤、颈部扭伤、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腰部拉伤、股部拉伤、跟腱拉伤、撕伤、震伤、陈旧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症、风寒湿筋骨痛)伤科、正骨推拿疗法包括王子平医师的伤科推拿法、刘绍南的伤科十七法、黄乐山教授的正骨推拿法、葛长海老医师的中医正骨手法、扳法推拿和伤科背法等六种疗法。
这些疗法皆适于临床伤骨科治疗。
然而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治疗特点。
伤骨推拿法的特点有:手法与练功相结合;推拿按摩与正骨相结合;手法中重视经穴,注意点、面、线相结合;在软组织手法中强调:理顺经络、舒筋活血;注意手法力度;手法时要求心明手巧与“寸功”;强调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推拿正骨医生要强调练功;强调中西结合,重视解剖生理等知识;赞成“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的观点等。
伤科十七法的特点有:使用独特的“一指禅”伤科推拿整骨法;强调手法用力机巧,会其标节,理正错骨等。
正复位并固定,上述症状即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如由于长期慢性劳损引起的患部血供不足,神经营养失调,从而造成长期慢性疼痛不适,这时如能给以适当的手法治疗,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有的甚至可以消除。
中医伤骨推拿手法就是使异位的骨折、关节、肌肉等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背法对脊柱新产生的牵、伸、上下震动旋转和左右摇动等动作,可使本来紊乱的脊柱小关节的功能恢复如常。
二、伤科、正骨推拿疗法的作用手法1.伤骨推拿法手法矫正性旋转摇晃、摇、拔伸、捺正、背、托、斜、扳腿、按压踩乔等。
2.伤科十七法(一指禅伤科推拿整骨法) 旋臂抬举法、对肩法、旋后屈肘法、缩颈牵臂法、足抵上臂法、屈肘牵拔法、缠肘法、双手扣腕法、拔指法、屈髋牵引法、叠膝法、扳踝法、扳颈法、拔颈法、屈膝双提踩伸腰法、抬腿屈腰法、三人牵腰理脊法等。
正骨手法有哪些
正骨手法有哪些正骨是中医治疗骨伤的手法,属于祖国医学中“十三科”之一,通过推、拽、捺、揉、拽等手法对脱臼以及骨折等进行治疗。
还可搭配针灸、艾灸、敷药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
以下就带领大家走近中医正骨,对常用的正骨手法进行如下科普。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枕颈、寰枢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伤者采取坐位,也可以是仰卧体位,低枕接受治疗。
医师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托起患者的头部向上仰,之后再侧转,提醒患者要放松脖颈,缓慢动两三下,当患者头部转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有限度的“闪动力”,能够使错位的关节实现复位,这种操作复位时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低头摇正法此种手法适合颈椎2-6后关节的旋转复位,伤者可选择侧卧、平枕以及低头的位置接受治疗,医师一只手轻握患者的后颈,通过木质按压到错位部分的横突隆起下端,当成定点,另外一个手托住患者的面部并当成动点,并将枕部当做支点,以此进行头部的转动,当摇动头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动点部位的手快速施以“闪动力”,与此同时定点部位的拇指压住,形成阻力。
使关节在动点和定点的互相作用下复位,根据这种方法重复约2-3次进行复位治疗。
侧头摇正法适合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错位和侧弯与侧摆型错位。
伤者采用侧卧、头前屈,医师一只手扶着患者的头耳区,另外一个手扶着伤者后颈。
拇指置于错位横突的下放,作为定点,将伤者头部抬起呈屈状进行摇头,接下来的操作和低头摇正法相同。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适合枕颈与枕寰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患者以仰卧、坐位以及低枕的体位接受治疗。
医生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个受托住患者的下颌,让患者的头部朝上,这能够让患者C2-7颈椎的后关节形成一个定点,之后侧转,嘱咐患者要放松颈部,慢慢转动二三下,当患者头部转为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闪动力,就能够帮错位的部位实现复位,这种方式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俯卧摇肩法这种方法适合从第5颈椎到第2胸椎范围的旋转错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骨推拿疗法【概述】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
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
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
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
“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
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
“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
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
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
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
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
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 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 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
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则归纳为“按摩十二法”,可分为普通手法、特殊手法、强化手法三类。
“普通手法”包括按、摩、推、拿及点穴法,这类手法是其他各类手法的基础手法,具体应用于各类手法的临床操作中;“特殊手法”包括分筋(深压痛点或筋结之上,横向按揉,移上时不用力,移下时用力)、理筋(顺筋缓缓按压移动)、弹筋(提弹筋脉)、拨络(左右拔动)等法,常用于筋络的绞结痉挛及粘连硬缩;“强化手法”包括滚摇(旋转运动)、升降(屈伸运动)、镇定(在行使其他手法后,将伤部固定于某种有利于其功能恢复的姿态,停待片刻)诸法,常用于因软组织痉挛僵化或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有升降气血、舒展筋脉、镇定止痛之功效。
二、以手摸心会、离拽分骨、旋转捺正、交错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顶,抖颤扣挤和理肢顺筋为正骨八法者,适用于整复骨折和关节脱位。
1.手摸心会:是骨伤科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即通过手摸心会,以了解伤痛情况,确定治疗方法。
2. 离拽分骨:是使骨折或脱位的关节在异位状态下经过牵拉而复原位,所谓“欲合先离”;然后对双骨或多骨并列处骨折在牵引状态下,先进行分骨,再作整复,以保持正常间距。
3.旋转捺正:是在牵引下徐徐转动骨折远端,以矫正骨折的旋转畸形。
4.交错捏合:是用拇指及其余各指捏定骨折两断端,按其远段移位的方向,相对交错用力捏合。
5.推拉提按:是矫正骨折成角畸形及大骨干的骨折或大关节脱位的手法。
6. 屈伸折顶:主要用于关节附近部位的骨折,在牵引下利用关节的屈伸活动矫正骨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
7.抖颤扣挤:是在骨折已经基本复位后,再用双手紧紧捏定骨折部位,作轻微的快速颤抖,以进一步矫正残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在夹板固定后,再用掌根在肢端沿骨干纵轴方向轻轻扣击,使骨折断端吻合更为紧密。
8.理肢顺筋:是在骨折整复后,用拇指及食指沿骨干上下轻轻推理数次,使筋肉舒展,气血畅通。
另一种是软组织推拿手法,可归纳为:捏、弹、按、压、揉、点、推、疏、摇、牵、搬、盘十二法。
无论何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要重视轻重结合,以轻为主;动作简洁,以巧代力;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整体观念,全面端详。
要做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轻巧灵活,动作正确,重点突出,远近兼施,由轻到重,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深透沉实,发收迅妥,力度适当。
三、侧重于治疗骨关节错缝及软组织扭挫伤的正骨推拿,常用手法分为推拿手法和正骨手法两类。
1.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肘压法、提捏法、弹拨法、屈伸牵引法、扳法、抬腿法、足背屈法等。
这类手法主要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
2.正骨手法有颈椎摇转法、颈椎侧屈法、绞腰法、前俯牵拉掌(指)压法、膝顶法、仰扳过伸法、提腿压腰法、揿压法、踩踏法等。
这类手法主要适用于颈腰部损伤,如腰椎问盘突出症、小关节紊乱症、滑膜嵌顿、继发性脊柱侧弯、颈椎半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疾病。
【适应证】正骨推拿疗法在治疗骨伤科疾患方面具有重要的整复治疗作用。
一、肩关节周围炎:将拇指端垂直紧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沿肌腱走行的方向作横向弹拨,自下而上移行,待至遮盖的三角肌时,用拇指端将皮肤向上推移,在三角肌内缘深处弹拨,并移至喙肱韧带。
弹拨法操作后,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施以相应的肩关节的各种被动运动。
二、颈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术者一手按住患椎棘突,另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作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偏歪的椎骨复位。
或患者仰卧,肩后用枕垫高,术者站于床头,用右手紧紧托住患者枕部,左手托住颏部,将头自枕上提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持续牵引,然后轻轻将头部左右、前后摆动和旋转,使错缝复位。
复位后,患者取坐位,术者在两侧颈部用轻柔的按、揉、拿等理筋手法治疗。
三、胸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双手手指扣拢后置于项后,肘关节朝向前方。
术者站其背后,双手由患者的腋下伸向前,握住患者的腕部,再用膝关节顶住错位的一节胸椎椎突,然后作向上、向后方的拔伸牵拉,将患者从凳上拉起。
或患者俯卧于床头,头及上肢伸于床缘外,胸前垫薄枕,使患椎后凸。
术者立在患者侧方,一手掌心按住患椎棘突,先徐徐用力,待患者呼气之末,瞬间用力按压,即可复位。
四、腰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术者作腰椎旋转复位法。
若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取坐位或坐后不能弯腰,则整复方法可改为患者取侧卧位,作腰部斜扳法。
若患者疼痛剧烈,侧卧位斜扳也无法完成,则先作腰部拔伸法,复位后用整理手法。
五、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将患侧足踝部夹于腋下,并用此侧的手托住患者的小腿后面,另一手按在患侧下肢髌骨上方,此时用力夹持患肢,向后拔伸牵引1~2分钟。
拔伸后,作整复手法。
如向前移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侧髋部,另一手强力屈曲患肢的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然后在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动作。
如属向后移位,则整复方法为:(1)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于90屈曲位。
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牵拉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作相反方向推拉。
(2)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另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使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再稍用力作骤然扳动。
(3)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
术者站在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后固定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髋部,向前推动至最大限度,使扭转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后两手同时对称用力斜扳。
在施以拔伸、牵引及整复手法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
治疗后,患者症状可立即缓解.因骶髂关节囊及韧带均有损伤,稍一扭错易再复发,所以在整复治疗成功后2周内,腰及下肢不宜作大幅度活动。
最好在两髋膝屈曲位状态下卧床休息。
六、腱鞘囊肿:先将患部关节伸展或屈曲,使囊肿隆起,周围肌肤绷紧;然后术者在肿块四周施以揉法,继而在肿块上施以深刻有力的按法。
手法治疗后可用硬纸板固定,绷带包扎,24小时内减少活动。
七、胸部迸伤:患者正立,术者站在背后,背对背,用手穿过患者腋下挽住双臂,弯腰用臀部顶起患者腰部,使其双足离开地面,这时嘱患者咳嗽,术者在患者咳嗽时抖动臀部。
八、跟腱挛缩:患者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术者以拇指按揉患侧承山穴2~3分钟;再以两手拇指分置跟腱两侧,先以一手拇指按揉合阳穴,向下经昆仑至仆参穴,再以另一手拇指按揉复溜穴,经太溪至水泉穴,2~3分钟;接着以两拇指按揉承山穴,自上而下,经足跟转向足底涌泉穴,1~3分钟。
患者再取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握住患侧足前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内踝下水泉穴及外踝下仆参穴处,两手协同作踝关节被动背伸及左右摇动,2~3分钟。
九、软组织损伤:一般先点揉邻近穴位,再理筋、分筋、弹筋、拨络、理筋,再作适度的被动运动。
理筋是顺肌束、肌腱方向用手指或手掌作推、摩、揉、按等动作,使歪曲、扭转或出槽的肌束、筋脉复正,并有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等作用。
分筋即用指尖在痛点或筋结处点按,并向四周揉、搓、推、擦,或向肌束、肌腱间隙处深按,以分离粘连和消除筋结,并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
弹筋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将局部肌肉、肌腱拿起,又让其迅速在指间滑落弹回,快提快放,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剥离粘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拨络是以拇指或其余四指的指尖或指腹紧按于局部皮肤上,作与肌束、肌腱、韧带等走向相垂直的单向或往复推拨,或两拇指交叉推拨,从指上可感到肌束、肌腰、韧带等披牵拉又滑弹的感觉。
此法可缓解痉挛,并能使其因伤损而致的翻转、移位得以复原,还可剥离粘连,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拨络后常再以理筋手法理顺肌筋。
【禁忌症】本疗法仅适用于有骨错筋歪的伤科疾病,其他病症不宜采用。
【注意事项】正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轻重得当,外柔内刚,稳妥连贯,要施法于外,受力在里,做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按语】正骨推拿手法在骨伤疾患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着重指出手法是“正骨之首务”。
正骨推拿手法的运用要以正确的诊断为基础,掌握时机,应用熟练的手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