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雨说》,主要围绕教材第二十二课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诗歌语言、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雨的图片,让学生分享关于雨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创作诗歌。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模仿例题,尝试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6. 交流分享(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说》2. 生字、生词3. 诗歌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创作一首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雨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交流分享。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答案的指导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拓展延伸。

《雨说》说课稿

《雨说》说课稿

《雨说》说课稿引言概述:《雨说》是一部描写雨水的美丽与力量的作品,通过雨水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本说课将从作者背景、作品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者背景1.1 作者简介:《雨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张三,他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作家,擅长以大自然为题材创作文学作品。

1.2 作品背景:张三在创作《雨说》时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通过雨水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1.3 作品风格:张三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作品概述2.1 内容概述:《雨说》以雨水的视角讲述了雨水的形成、下落和作用,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给大地带来的清洁和滋润。

2.2 结构概述:作品分为雨水的形成、下落和作用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3 主题概述:作品主题突出雨水的美丽与力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雨水的形成、下落和作用,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重要性。

3.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雨说》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重点4.1 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4.2 理解作者通过雨水的视角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5.1 阅读分析:通过导读和分段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5.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3 创作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结语:通过本说课,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雨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愿我们的学生能够像雨水一样,滋润大地,传递爱与希望。

谢谢!。

(初三语文教案)《雨说》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

(初三语文教案)《雨说》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

雨说教学设计6-教学教案教学设想这首诗接受了拟人的手法,赐予了春雨一种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

要求同学在学习时,留意朗读、争辩,了解诗歌的内容,捕获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步朗读全诗,生疏课文内容1.老师范读全诗。

2.同学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寒浅锢踪迹留滞喑哑温声细语喧嚷知悉抗拒洗礼油膏襁褓安眠三、同学自由朗读全诗四、争辩沟通,理解诗歌内容四、接受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同学逐步深化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通过这一组问题,意在把握诗歌的根本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根底。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2)同学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消灭的画面。

(3)同学自由朗读其他章节的内容,然后仿照老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想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

(4)指名同学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并为自己所描述的画面取名。

(5)老师引导同学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2.问题组合二:这一组问题,意在引导同学理解诗歌中的美丽文句和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朗读“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英勇地笑啊……大地的期望就有了〞。

体会:这两节中,“英勇地笑〞反复消灭,诗人为什么这样写(3)最终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欢快地安眠〞,你如何理解3.问题组合三:通过这一组问题,探讨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1)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2)最终一节写道:“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愿的心愿〞,明显,“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愿,你晶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 雨说》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  雨说》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2、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田圃 禁锢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鱼塘 滞留游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地 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哑调子(暗示了社会生活的艰辛)
3、“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 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 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 (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白云——自由的象征。 (1)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 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 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3)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 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 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5、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 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 么?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 安息”。 作者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 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地笑,才有希 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 生态度。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 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 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 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 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踩——田圃——润如油膏 看——牧场——抽发新苗 绕——池塘——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洗谣 柳条——笑弯 腰 石狮子——笑出泪 小燕子——笑斜翅膀 旗子——笑得哗啦啦响 人(儿童) 大地 复苏的景象 教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4、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 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红旗——双关语意。红旗是国家的象 征。 春天——双关语意。春天是万物的开 始,是青少年的象征。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们都做过些什么?2.导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雨的课文——《雨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三)深入解读,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雨的哪些特点?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4.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四)仿写训练,提升写作能力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雨的描绘。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雨的认识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雨说》。

2.相关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如关于雨的诗歌、散文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

4.学生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仿写训练中的表现,以及作文的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课文中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生:我觉得作者很喜爱雨,他觉得雨很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_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_49年随家人去台湾,_51年开始发表作品,_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_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_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雨说》教案【优秀12篇】。

《雨说》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 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人教版《雨说》教学课例

人教版《雨说》教学课例

人教版《雨说》教学课例【课文分析】《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

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在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诗的风格是清新,欢愉,思想感情蕴藉而深厚。

【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运用联想想像和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展开想像,掌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调动学生写诗的积极性,学习写新诗。

一、导入课文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歌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如何的内涵(生依照收集的资料回答)。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春雨的诗《雨说》。

二、整体感知1、让生先自行朗读。

2、教师放一些音乐(钢琴曲),让学生自行选择朗读的乐曲:参考乐曲:《命运》、《摇篮曲》、《爱的谐奏曲》、《土耳其进行曲》、《茉莉花》。

学生选择《爱的谐奏曲》做为配乐朗读的乐曲、理由:本诗的基调是亲切、喜悦、轻快、柔美的。

3、生伴随音乐《爱的谐奏曲》自读。

将自己读诗的感受说出来交流、4、师举例指导: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推向高潮;第九节计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5、师生合作:分节读诗。

三、探讨研究将整体感知的内容整理归类,师分别就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您从中读出了什么?) 探究问题:(学生生成问题设计)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什么意思?2、作者如何描写春雨特点?找出几个词、句说说您的体会、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4、“我要教您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分析、鉴赏。

有重点地评价,鼓舞不同的见解。

四、自主欣赏欣赏诗歌主要是欣赏语言。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雨说》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雨说》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诗歌《雨说》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雨说》。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2)学生合作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 欣赏诗歌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学特点,如音韵、意象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美学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等。

(2)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2)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问题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雨说》。

2. 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八、课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背诵情况以及读后感的质量。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欣赏诗歌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雨说》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的主题和意象的分析。

(3)诗歌的语言特点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象和主题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雨说》。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学生对比其他类似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雨说》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板书设计《雨说》郑愁予意象:雨、孩子、春天、大地主题: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珍惜时光、奋发向前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雨说》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会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雨说》的诗意理解和情感体验。

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特点。

2.2 教学难点:诗人深入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深层含义。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对雨的感知和记忆,引发学生对《雨说》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3.3 深入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创意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词语运用、句子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延伸活动5.1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5.2 诗歌展览:将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第六章:教学作业与家庭作业6.1 教学作业:让学生整理《雨说》的诗句和修辞手法,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让学生准备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雨的作文,用于课堂讨论和分享。

6.2 家庭作业:让学生背诵《雨说》全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精彩纷呈的《雨说》主题教学教案

精彩纷呈的《雨说》主题教学教案

精彩纷呈的《雨说》主题教学教案。

一、教学背景《雨说》是一篇闽南语小学生作文,以小学生的视角讲述了雨的形成过程、对人类的重要性等内容。

这篇小作文生动形象、语言简洁,在闽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一篇优秀的小学作文。

此外,《雨说》也是小学生学习气象变化和天气状况的重要资料。

因此,我们选取《雨说》作为主题教学素材,既能增强学生对气象知识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2.掌握闽南语书写方法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自主创作一篇小学生作文,表达自己对雨水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1.雨水知识普及课: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介绍雨水的形成过程、作用及对人类的重要性等内容,引导学生对雨水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雨说》阅读理解课:教师先给学生分发《雨说》的闽南文本、中文翻译、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再进行讲解和答疑。

3.注意点:语音训练、语言表达教学:教师通过朗读、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语音训练和语言表达教学,鼓励学生多说多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精读与模仿:教师分别选取《雨说》中“落时候风晚霞,黄昏时候灯光沐”、“当雨水打在大树的叶子上时,是那么的“叮咚作响”,仿照该句式,设计语言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模仿和创新能力。

5.写作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小作文创作,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撰写,不限于形式、风格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先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作文。

6.作文评价与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对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

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一次《雨说》主题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了多个亮点和优势。

这个教学主题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雨水的知识;教师在语音训练、语言表达方面给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互动教案展示:借助打造《雨说》精彩课堂

互动教案展示:借助打造《雨说》精彩课堂

互动教案展示:借助PPT打造《雨说》精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而借助PPT来打造互动教案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以教学实例为主,向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借助PPT打造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引领学生逐步领悟《雨说》这篇文章中的深刻寓意。

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雨说》这篇文章,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华。

2.能从文章中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与美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雨说》这篇文章中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与美丽。

2.教学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从而深入领悟文章主要内容和精华。

三、教学准备1.PPT展示件2.课堂收音机3.小学语文6年级《雨说》课文及课文图片4.雨滴模型等课堂小道具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引入雨的话题,带领学生感受雨的美妙与神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分析《雨说》: 把课文中的图片展示在PPT上,并通过情境化的分析,引导学生成为诗人,提出自己对图片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

3.讲授文章寓意: 借助PPT上的图片和文字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的意义。

如图片文字对雨的听觉资源作用:大家获得的视觉信息是三分之二,听觉信息却能占到五分之三,人类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五个感官,除了视觉,还都需要声音帮助。

同时,教师通过模拟雨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雨的美妙,运用小道具模拟雨滴,通过让学生感官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寓意易于领悟。

4.核心展示:针对文章中的精华部分,结合PPT演示及课堂小道具,多角度讲解,并辅以实例演示去领悟含义。

如:图片文字黄山、泰山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荣誉的天然庇护伞× 镇静了山水的斗大的“雨”,斗小的“云”,众多的“水”。

雨,是一种天然的庇护,它给了万物生命生存的保障,更是保护了人类的生态环境和文明遗产,植被它滋润,“寒门”也能神奇地变为“贵族派”。

《雨说》教案:读懂精彩描写,体味大自然之美

《雨说》教案:读懂精彩描写,体味大自然之美

《雨说》教案:读懂精彩描写,体味大自然之美体味大自然之美《雨说》是伟大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以雨水为主题,展现了雨的美丽与奇妙。

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细致、真切丰富的描写,去了解自然,懂得珍惜生命。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雨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细腻情感。

2、启发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获得美好的人生感悟。

3、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文学作品《雨说》的基本情境和主旨思想。

2、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理解作品中出现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形式和常用修饰语。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技巧,理解其中的语言美感,并初步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说课法2、讲授法3、互动式教学法4、听课法五、教学流程1、教师导入——朝霞飘渺、薄雾升腾,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曾经看到过那美丽而神奇的雨吗?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2、教师讲述——通过音、形、色、香、味五感去描述雨,启发学生深入感受各种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欣赏感和感受能力。

让学生从中获取更丰富、更真实的人情、自然、文化、生命的信息。

3、学生阅读、剖析文章——学生阅读时,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体味文章,例如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哼唱,这样既能够吸收文字中的内容,也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4、教师互动——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对学生的发言和提问进行点评和解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发挥手工、手绘、游戏和表演的作用——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橡皮人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自己的表演技巧,将文字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模拟、情景创设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艺术认识和感性鉴赏力。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残疾”、“荒野”、“寂寞”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3)培养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之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雨说》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雨说》的作者郑愁予及其背景。

b.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发音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b.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的主题和情感。

3. 朗读和表演(15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b. 学生进行表演,将诗中的场景和情感表现出来。

4. 诗歌解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 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加深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明相关的写作话题,如“描绘一场雨的景象”。

b. 学生进行写作,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6. 分享和总结(10分钟)a.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b. 教师总结学生的写作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7.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技巧。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雨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雨说》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感悟、讨论、分析等方法,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雨说》。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雨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5 朗读练习学生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6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布置熟读并背诵《雨说》。

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内容。

6.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情境。

6.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7.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3 课后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和同行的意见反馈,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推荐学生阅读郑愁予的其他诗歌,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雨说公开课教案

雨说公开课教案

雨说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雨说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雨水的形成原理和作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促进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冰块、热水等;3. 学生实验记录表;4.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一段有关雨水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雨水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形成的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探究(15分钟):1. 分发学生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温水,然后在杯口放置一个冰块,观察杯壁上的现象;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壁上会出现水滴?这和雨水的形成有什么关系?”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讲解(10分钟):1.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讲解雨水的形成原理:水蒸气在空气中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不断增大,最终形成雨滴;2. 解释雨水的作用:滋润大地、补充水源、促进植物生长等。

拓展(15分钟):1. 分发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材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展示一个有关雨水的小实验或模型;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或模型,展示给全班;3.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互相交流,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5分钟):1. 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雨水的形成原理和作用;2. 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雨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次雨水的过程,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记录表的完成情况;2.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展示和评价;3. 学生对于雨水形成原理和作用的理解程度;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教学扩展:1. 邀请当地气象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雨水现象;3. 鼓励学生开展环保活动,关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式。

《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雨说》1.《雨说》篇1——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课文简析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

全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真情倾诉,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创意说明根据这首诗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把握诗歌春雨形象的特点,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同时领会诗作所歌颂的春雨牺牲自我、伟大无私的崇高精神,让霏霏细雨飘进读诗人的心田。

教学预设一、把握雨踪(从结构上分析雨之形象)听读诗歌。

思考:1、从诗中找出春雨的行踪涉及了哪些地方。

2、从诗中找出春雨“亲近”了哪些事物?自由读。

然后理清诗歌行文线索1、春雨来临之前大地上是怎样的?2、春雨到大地之后做了些什么?大地上有什么变化?3、雨后。

春雨为什么说“我来了就不再回去”?4、探究:作者为什么在诗中反复出现“雨说,我来了……”二、品味雨韵(从语言上分析雨之形象)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品味诗人笔下描述的“春雨”。

2、为“春雨”建个履历表。

示例:雨的性格:温声细语雨的问候:呼唤乳名,别将我拒绝。

雨的任务:到大地上亲近你们的。

雨的希望:勇敢地笑雨的祝福:大地拥有希望三、体悟雨情(从主旨中分析雨之形象)1、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说说“这是的雨。

”2、介绍北京,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四、吟咏雨语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

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示例,供朗读教学时参考:(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成一篇小散文。

雨说优质课教案

雨说优质课教案

雨说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注重朗诵,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情感。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明白得诗情。

教学安排:1课时。

学生预备:1.搜集刻画“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诵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述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如何的内涵。

让同窗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诞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五湖四海,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深造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客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现在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咱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诵,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轻巧、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

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 Day In Spring》《春日》《Ear 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 of Hope》(《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期望到春雨悄但是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愿,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受诗情,体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冲破。

利用朗诵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体味。

1.反复朗诵,整体感知(1)文章题目为《雨说》,请归纳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能够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雨:三读,读出大意
思考: 文章题目为雨说,每一节中雨说了些什么?
急切盼雨 雨来了(轻柔) 来自哪里 别拒绝雨到来 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诉说使命 最终归宿
迎接春天
品雨:四读,读出美感
欣赏: 题目为《雨说》,雨是怎么说的?结合诗 歌中你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试着品析其 语言特色。 解疑: 题目为“雨说”,雨对谁说?为什么要 说?
《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
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
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以满腔的热忱关
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
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绘雨:想象,绘出美图
)
留滞( zhì) 襁褓( qiǎng bǎo ) 蓑衣( suō ) 喧嚷( rǎng )
读雨:二读,读准节奏
1.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 2.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 / 3.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 4.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5.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 / 6.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为 生 活 在 中 国 大 地 上 的 儿 童 而 歌
雨 说
读雨:一读,读准字音
田圃( pǔ ) 禁锢( jì n gù 枯黄( kū ) 喑哑( yīn )
当堂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技巧(拟人、诗化语言、口 语等),改写诗歌的第一节(要求深刻理解 诗歌内容,展开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