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4.设计创意写作、课文仿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雨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关爱、友善、勇敢等美好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帮助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作业点评: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逻辑、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评价。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作业反馈:
-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互相传阅优秀作业,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雨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结合课文《雨说》,分析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2.作业要求:
-作文内容要充实,语言表达要流畅,注重情感的真实体现。
-分析现代诗歌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泛泛而谈。
2.学பைடு நூலகம்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观点,达成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如填空、翻译、分析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练习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5篇教学教程:篇一一、复习旧课(5分钟)(小组抽签派1人上前听写,其余在组内听写。

当堂批改)1、听写词语: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顿失滔滔、红装素裹、江山多娇等。

2、小组指派代表朗读课文。

《雨说》教案篇二教学设想由于本诗的内容不艰深难懂,可以在加强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评析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从而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寒浅禁锢踪迹留滞喑哑温声细语喧嚷知悉抗拒洗礼油膏襁褓安息三、再读诗歌,评点诗歌。

写作思路1.提出评点要求。

在学习《梅岭三章》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评点的方法,对评点应该不感到陌生。

因此,此处教师不必对学生传授关于评点的知识,只需提出评点的相关要求即可。

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

写作思路。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写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教师小结: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四、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1.教师示范。

以“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为例。

(1)评析句子的意思。

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这一节意思的理解,教师加以指点归纳。

这一节的关键词是“勇敢地笑”,而有了“春天的声音…‘大地的希望’’就是“勇敢地笑”带来的良好结果。

第2课《雨说》教案4(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课《雨说》教案4(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课《雨说》教案4(鲁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郑愁于教学目的1.学会细致观看景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明白得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看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圃〔PO〕锢〔go〕滞〔Zhl〕喑哑〔tn〕〔yo〕嚷〔rang3 〕蓑〔suo1) 笠〔li4) 膏〔gao1〕耸〔song3〕绕〔rao4〕襁褓(qiang3〕〔bao3〕呼啦啦〔hua1〕2.讲明以下词语:〔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暗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晰。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讲。

〔6〕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8〕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读课文。

二、导入1.导语:我们学了艾青的«清晨的通知»一诗,那是〝清晨〞要诗人向人们传达它的话。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雨讲»,和艾青的诗歌不同的是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截了当以〝雨〞的身份向人们进行述讲。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雨讲——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2.作家作品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

台湾当代诗人。

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

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

1968年赴美留学。

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精选1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说》篇1一、通读全诗,借助注释和字典,读准每一个字音1、读准字音。

2、重点词语的解释。

3、熟悉诗的内容:借助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二、反复朗读,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1、借助注释和字典,逐句理解,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八节,雨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2、教师解决疑难问题: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区别: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三、仔细品读,熟读成诵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

诗人海子说过:诗是抒情,抒情是血。

朗诵能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从而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意象美、语言美。

1、品析语言,感受艺术美: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入手,体悟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

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人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等,将无形的爱,形象化,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2、揣摩,体味意境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每首诗词的意境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意象包括“薏”和“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虚实相生。

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涵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雨说》教案设计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雨说》教案设计 鲁教版

《雨说》(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3、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二、重、难点分析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手法。

三、预习指导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圃()锢()滞()喑哑()嚷()蓑()笠()膏()耸()绕()襁褓( )(2) 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2)寒浅:(3)留滞:(4)喑哑:(5)喧嚷:(6)蓑衣:(7)润如油膏:(8)安息:3、反复诵读课文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一节:急切(企盼);二~四节:轻柔、温和(雨之关爱);五~七节:欢快(喜悦之情);八节:高昂(感情推向高潮);九节:欣慰(显示主旨)。

4、了解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雨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寓意。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分析诗歌的结构。

(2)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朗读、背诵和练笔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享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诗歌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 教学视频:关于诗歌的解读、作者访谈等。

3. 相关文章:介绍诗歌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等。

4. 作业练习:布置诗歌朗读、背诵和练笔任务。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歌。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2)简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把握。

(2)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解释。

(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雨说》。

2. 收集其他描写雨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课文《雨说》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参与度、合作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性等。

3. 朗读和背诵:学生的朗读水平、背诵熟练度等。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雨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课文《雨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 理解课文《雨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掌握课文《雨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雨说》中的象征手法。

2. 深入领会课文《雨说》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春》的内容,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

(2)简介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雨说》,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雨说》中的象征手法,如“雨说”象征什么,“春天”象征什么等。

(2)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深化理解。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雨的景象,感受课文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课文的情感美。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雨说》。

2. 分析课文《雨说》中的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雨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雨说》所表达的情感。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是现代诗人郑愁予1979年创作的诗歌。

此诗清新而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咸宜的童歌,是郑愁予的优秀作品之一。

它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繁华昌盛的景象。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雨说》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画和歌颂,领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取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顺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充满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味。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当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进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2.说明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雨说》重点难点及难点解析重点难点1.知道这首诗的主题。

2.体会这首诗的清新的情味。

3.知道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

难点解析师:请同学说说作者的情形。

生:郑愁予,1933年生,中国台湾诗人,诗集有《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雪的可能》《孤寂的人坐着看花》等。

这篇课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写在1979年。

师:第一段写的是什么?生:这一段写的是春雨到来的时间、环境。

四月,早春,还有淡淡的余寒。

田圃冷冻,牧场枯黄,雨塘寒浅,小溪暗哑。

师:这首诗采取第几人称?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生:这首诗采取的是第一人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雨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雨的特点。

(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分析课文。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生活,回顾所学。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许多关于大自然的课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你们能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吗?2.引导学生关注雨,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雨说》。

请大家带着对雨的印象,自由地朗读课文,感受雨的美。

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雨的特点?师:课文中描绘了雨的温柔、细腻、滋润等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雨的美好。

三、深入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师: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师: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雨说,我是温柔的/我是细腻的/我是滋润的”,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雨的特点,使课文更具美感。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修辞手法。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雨说》,谁能谈谈对课文的理解?二、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师: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雨的短文,题目自拟。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第2课时) 教学步骤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雨说》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雨说》。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雨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和情感。

难点:1. 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雨说》。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雨说》,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难点解析。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雨说》,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雨说》,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雨说》。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雨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和对作者写作特点的体会。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把握。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雨的图片和音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九年级语文上册 2《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九年级语文上册 2《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

而春天,是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下面,我请同学们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

“春雨”代表着希望、欢乐、美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三、研习课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蓑(suō)衣润如油膏(gāo )(2)释义留滞:停留,不流通。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雨的现代诗歌,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进行阅读、分析,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课文《雨说》,掌握生字、词语和成语,为下次课堂默写做好准备。
4.结合课文学习,观察生活中的雨,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雨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5.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每组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
7.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雨,激发他们对雨的兴趣。
3.逐句解析课文,讲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雨说》中的雨具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探讨作者如何通过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波动较大,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与雨相关的诗词和成语。

学生分享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4.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5.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题目自拟。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雨说》word教案 (1)

鲁教初中语文九上《2雨说》word教案 (1)

《雨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修辞手法,体会其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2.展开联想与想象,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反复诵读;探究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语言的鉴赏探究。

学法:主要是通过诵读,准确把握本诗喜悦、轻快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运用的拟人手法。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课文朗读带,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借助词典,掌握字词读音与释义;搜集关于春雨的诗篇;根据课后练习预习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学生定会回答“雨”。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学生背诵有关写春雨的诗句,教师适时点评。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谁能介绍一下作者?二、作者简介。

(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作者情况,教师再补充归纳,并让学生做笔记。

)郑愁予,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上世纪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课设计:《雨说》【学习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频频等修辞手法,领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可以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留。

3、经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述和颂扬,意会作者对小孩的关爱之情。

4、经过学习诗作,培育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要点】赏析诗歌意象境界 ,掌握诗歌内涵 ,领会作者感情 ,提升审美情味。

【学习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巧的诗歌语言。

教课过程一、导入:“我是海洋的惋惜,是天空的泪水,是野外的浅笑。

”我不只灌溉了禾苗,荡涤了尘埃,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雨。

那么,此刻我们就一同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野外带来浅笑的?二、整体感知:1、教师朗诵课文,学生注意: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雨说:我来探望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密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尝:(逐个的议论以下几个问题)1、既然“雨说,我来探望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何要来探望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述了如何的一幅画面?(注:齐读第一节诗后,议论板书以下)田圃监禁种子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鱼塘滞留游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地枯旱的情形小溪喑哑调子(示意了社会生活的艰辛)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密你们的”。

“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如何来亲密它们的?作者又描述了如何的画面?从中揭露了如何的思想意义?(要点商讨:第5、7、8 这三节诗。

)踩——田圃——润如油膏看——牧场——抽发新芽绕——池塘——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洗衣谣物柳条——笑哈腰石狮子——笑出泪小燕子——笑斜翅膀大地复苏的情形教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形旗帜——笑得哗啦啦响人(小孩)注:(1)、联系上边的内容,求情对照手法的运用。

(2)、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露中心。

(3)、仔细领会第五节诗中采纳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足的联想,谈谈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如何的新芽?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如何的洗衣谣?(4)、想象第七节诗所描述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
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
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