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过程,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内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恩诺沙星50 mg/kg混饮,用药3 d,病情得到控制。

关键词雏鸡;关节炎;沙门氏菌;诊治

1 流行病学调查

询问养殖户有关饲养管理,饲养数量,发病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程序及发病鸡的精神状况、食欲、粪便的颜色、治疗情况等。该鸡场6 d前开始发病,病初鸡只喜卧,随后跛行,一侧或两侧腿关节肿大。已死亡30只,并且近几天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发病率为2%,死亡5只/d。发病后畜主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噻脘、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零星死亡。

2 病理剖检

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病鸡的关节腔、腹腔和胸腔,观察其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6个病例一侧或两侧胫关节及附近的滑液囊高度肿大,相连接的肌健发炎肿胀,关节腔内有少量透明的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液,键鞘显著水肿,囊臂增厚。

3 实验室诊断[4-6]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发病鸡肿胀关节的关节液划线接种于血培养基中,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特征。选取可疑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中,于37 ℃培养24 h。获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及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7-8]。结果发现:①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呈圆形、微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或灰白色、边缘整齐,直径为小于1 mm的针尖大小“露珠状”小菌落;②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无色透明,直径为1 mm的圆形小菌落;③在鲜血琼脂上不溶血;④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灰白的透明小菌落;

⑤营养肉汤培养物呈均匀混浊,管底有少量沉淀物;⑥三糖铁斜面划线培养,斜面上为红色;⑦底层穿刺培养,底层多数产生H2S为黑色,少数为黄色。该研究结果与邓树轩和叶朗光关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菌株培养特性研究结果相似[9]。

3.2 生化试验

3.2.1 糖类的分解试验。取经24 h培养的分离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微量鉴定管,37 ℃培养24~48 h,观察并记录结

果。产酸变黄色为阳性以“+”表示;不产酸不变色为阴性以“-”表示;产酸产气以“⊕”表示;弱阳以“-/+”表示。糖类分解试验结果见表1,据此初步判断该菌株与雏沙门氏菌相似。

3.2.2 甲基红试验。取分离菌纯培养物接种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 ℃培养48~72 h,加入甲基红试剂3~5滴,观察颜色变化。培养液呈红色者为阳性以“+”表示;橙色为弱阳以“-/+”表示;黄色为阴性以“-”表示。结果表明,培养液变为红色,呈阳性。

3.2.3 吲哚(靛基质)试验。取分离菌纯培养物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 ℃培养24~48 h;沿试管壁向培养液中柯凡克试剂0.5 mL,阳性者于试剂层呈红色。结果发现,培养液产生淡红色,结果为弱阳。

3.3 沙门氏菌PCR鉴定

3.3.1 热裂解法提取DNA。将培养基上长出的细菌菌落用三蒸水洗下,取150 μL菌液于离心管中,100 ℃煮沸10 min后,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为DNA模板。

3.3.2 PCR产物分析。取5 μL 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含0.5 μg/mL 溴化乙锭)在80 V电压下电泳40 min,进行电泳检测分析,在凝胶成像仪上观察、拍照,记录相关结果。

经过上述步骤后,从采集的病料分离出来的细菌均扩增出457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一步证明所分离出来的细菌为沙门氏菌。分离菌PCR产物分析见图1。

3.4 血清型诊断

血清型鉴定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型鉴定,具体步骤参照王伟[1]的研究方法。首先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化菌落至于玻片上用少量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再用微量加样器吸取沙门氏菌A—F多价标准诊断血清与之混合均匀,观察结果;然后用各群O抗原单因子血清对被检菌逐个进行凝集试验检查,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

结果表明,该研究选取的疑似菌株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结果表现为阳性,说明了分离菌是属于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又因与O9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因此可以判定为沙门氏菌属D群中的血清型。并根据该菌不运动的特点,结合生化反应结果可确认菌株属于沙门氏菌属D群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血清学型为O9,12,H1(d),H2(1,6),为塔西沙门氏菌。

4 药物敏感试验

将分离菌纯培养物致密划线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将各种抗菌药物

圆纸片,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各片距离要相等,37 ℃培养24 h观察结果。量取抑菌圈的直径大小,用毫米数记录。

由表2可知,沙门氏菌对硫酸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最为敏感,其次是恩诺沙星和氟笨尼考,而对其他几种药物则表现为敏感不良。该鸡场用恩诺沙星50 mg/kg混饮,用药3 d,病情得到控制。5 体会

(1)引起鸡关节炎病原的确诊。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和PRC鉴定,确认从病死雏鸡肠内容物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塔西沙门氏菌的09和012 2种血清型,并且这2种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在培养特性以及对雏鸡感染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均十分相似。因此,要重视2个或2个以上血清型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在检验过程中,应该尽量增加挑选疑似菌落的数量,逐一进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沙门氏菌病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2)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及治疗建议。药敏试验表明沙门氏菌对硫酸庆大霉素最为敏感,其次是诺氟沙星和青霉素钠,而对其他几种药物则表现为敏感不良。因此,养殖户应把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钠和诺氟沙星作为首选药物。由于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建议定期轮换用药,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后再进行有效治疗。

(3)消除带菌种鸡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最好是利用凝集试验等手段净化鸡群,建立无鸡白痢杆菌病的种鸡群,严把进雏关,保证不从鸡白痢杆菌病的种鸡场购进雏鸡或种蛋。

(4)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属之一。目前,沙门氏菌食物污染报道日益增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应加强该病菌的检测工作及其疫苗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的探索。

(5)该研究采用的PCR 技术快速、准确检测了多种血清型沙门氏菌,也说明了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 参考文献

[1] 王伟.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5):50,3.

[2] 焦新安,刘秀梵.禽沙门氏菌病流行现状与控制对策[J].中国禽业导报,1998,15(1):23-24.

[3] 马增军,芮萍,陈翠珍,等.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3(9):24-25.

[4]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