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核心素养目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核心素养目标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被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与发现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的运动规律而得出的结论。
学生需要了解牛顿是如何发现这一定律的,如何从观察事物运动的现象中总结出这条定律。
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要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要点包括: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有外力作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改变运动状态,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可以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要点,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何才能保持飞行中的飞机匀速直线飞行等。
三、具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解释现象的能力。
学生需要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如:为什么坐在公交车后面的人会向前倾斜?为什么拖拉机发动机在拧开油门前会颤动?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能够观察相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并最终解释现象。
四、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物理概念,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解释这些概念。
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公式,如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力之间的关系。
五、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推理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六、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学生需要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对科学的发现和实践保持敬畏之心。
学生需要明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学会将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以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些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发现过程,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并发展正确的科学态度。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条。
它的内容是: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个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
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一个小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小球将保持静止。
如果我们用手推动小球,小球将开始运动,并且会一直保持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停止。
这个实验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典型例子。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如何受到外力的影响的。
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有外力作用,物体将发生加速度,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这个定律还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在某个参考系中可能是静止的,但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可能是运动的。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设计各种机械装置。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设计各种交通工具。
在天文学领域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研究行星、恒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运用这个定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3篇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精选3篇(一)九年级物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性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1. 力:力是一种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惯性和质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受力改变其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由万有引力定律决定。
7.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8.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9. 空气阻力:物体运动时受到空气阻碍的力。
10. 秤的测量:通过弹簧秤或平衡秤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精选3篇(二)九年级物理电阻的知识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会遇到的阻碍,它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公式: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比值来计算,即R=U/I,其中R为电阻,U为电压,I为电流。
3.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常用的电阻材料有金属导体、半导体和绝缘材料。
4.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当电阻按照串联连接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当电阻按照并联连接时,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和的倒数。
5. 电阻的功率消耗:根据功率公式 P=I^2*R 或 P=U^2/R,可以计算出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6. 热效应:电阻在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热量,这就是电阻的热效应。
根据焦耳定律,电阻的功率消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
九年级全册书物理定义定理公式汇总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 表示,质量的标准单位:千克(kg)2、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m--质量,v--体积,33//cmgmkg 或单位:换算关系:水的密度: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v—速度,s—路程,t—时间。
单位:国际标准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换算关系:1km/h=10/36m/s 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速度保持恒定不变)的运动。
5、长度的标准单位:米(m),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单位换算法则:1、原数字不变照写,2、确定乘还是除(小单位化大单位除它们之间的进率,大单位化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Km m dm cm mm um n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能消灭,只可以减小。
而错误可以避免消除。
6、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7、力的作用效果:一、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问题【有答案】
第一部分中考重点基础考点专题篇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问题一、选择题1. (2022江苏泰州)如图所示,虚线是小华抛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运动轨迹,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皮球将()A. 保持静止B.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 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当皮球运动到最高点A时,还会向前运动,说明此时具有水平的速度,当此时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小球将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2022湖南益阳)“天宫课堂”上,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和叶光富做了“扔冰墩墩”游戏,冰墩墩被扔出后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B.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C. 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D. 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失去了惯性【答案】C【解析】ABC.冰墩墩离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冰墩墩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因为离手后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再受到手对其的推力,更不是因为自身有一个向前冲的作用力,故AB错误,C正确;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都具有惯性,所以用手接住后,冰墩墩并没有失去了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3. (2022湖南长沙)“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
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B. 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C. 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D. 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A【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无关,上升过程中毽子质量不变,故B错误;C.在最高点时,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毽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由于重力大于阻力,毽子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错误。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2.力的概念与力的合成: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6.惯性与非惯性观念:非惯性系中对力进行修正。
7.弹力:弹性体受到压缩或伸长时所产生的力。
8.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的力。
9.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二、质量和密度1.质量与重量:质量的概念及质量的测量、重力、浮力。
2.质量守恒定律:闭合系统内质量不变,质量的守恒。
3.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密度的定义、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三、力和压力1.压强: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压强的计算公式。
2.原理与技术:声学原理,压电技术等。
四、力的做功和机械能1.功的计算:工作、功的计算公式。
2.机械能的转化:引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五、功率与机械效率1.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机械效率: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
六、介质中的机械波1.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定义、波动的传播方向。
2.波速和频率:波速和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3.波长和周期:波长和周期的概念和计算。
4.声波特性: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
5.光波特性:光的传播、光的特性。
七、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照射方式。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的概念、光的全反射。
3.光的色散:白光经折射后的分离。
八、光的成像1.光的传播:光线的传播、像的形成。
2.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
3.凹透镜的成像: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
九、静电学1.电荷与物质结构:原子的电荷构成、与电荷有关的力现象。
2.电荷传导和静电:金属导体内的电荷传导、静电的产生。
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著名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
家。是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融会贯通了数学、天文学、 物理学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 略科学上的成就与他首创的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不 开。他对物理规律的论证十分严格,这个论证过程可概括为: 观察-假说-数学分析、推论-实验验证…… 他不但亲自设计和演示过许多实验,而且亲自研制出不少技 术精湛的实验仪器,例如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显微镜 等。他倡导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把实验事实与抽象 思维结合起来,用实验检验理论推导,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具 有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爱因斯坦为之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使用的科学 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 理学的真正开端。”
牛 顿 第 一 定 律
历史上对维持物体运动的不同解释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做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固有 的属性,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同 学 自 己 的 理 想 实 验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任何物体都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外部条件无关。 (3)、惯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由于惯性而显现出来 的现象。 能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时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 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 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一、重难点分析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用惯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材内容分析:讲解点1:牛顿第一定律详释:(一)提出问题地上滚动的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球在滚动的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如果物体不受力,它的运动会怎样?(二)设计实验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探究小车在受到不同阻力时的运动情况,进行比较推理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的量是“三同”: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即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初始速度相同。
要改变的量是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即让小车分别在毛巾平面、棉布平面、木板平面上运动,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
观察比较三种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三)实验过程1.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的运动情况。
2.撤去毛巾,换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棉布上的运动情况。
3.撤去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较光滑的木板上的运动情况。
4.实验现象:(四)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少得越慢。
从而推理可得: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此实验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五)注意1.斜面小车实验不能直接验证小车不受力的运动情况,其运动情况是根据实验科学推理得出的。
伽利略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因此此实验称为伽利略实验。
2.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初速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受到的阻力一次比一次小,这样便于推理出当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怎样的运动。
讲解点2: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是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的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惯性二、实验原理: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推理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纸板、玻璃板、惯性演示器四、实验步骤: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2、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纸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玻璃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4、假如水平桌面非常光滑,小车运动的情况将会怎样?五、实验记录:次数平面材料运动距离/cm1 毛巾302 纸板503 玻璃70六、实验结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同样条件”是指同一_________,同一_________,同一_________,这是为了保证小车的____________相同,“不同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不同,这是为了改变小车所受的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___________概括得到的,是一种_________情况,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______________来验证。
3、由实验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4、根据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越大,惯性就_________越大。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时期: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惯性二、实验原理: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推理三、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纸板、玻璃板、惯性演示器四、实验步骤: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2、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纸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玻璃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距离4、假如水平桌面非常光滑,小车运动的情况将会怎样?五、实验记录:次数平面材料运动距离/cm1 毛巾302 纸板503 玻璃70六、实验结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同样条件”是指同一_________,同一_________,同一_________,这是为了保证小车的____________相同,“不同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不同,这是为了改变小车所受的_____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基础知识】惯性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注意:①如何理解总保持“总保持”,特别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推理概括而来)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现象(1)理解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或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2) 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不是力。
不论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种性质。
(3)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知识补充物体质量大惯性大难改变运动状态呆笨物体质量小惯性小易改变运动状态灵活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物体受的力越大,运动就越快;物体受的力越小,运动就越慢,物体不受力,就要静止.【典型例题】例1.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个物体在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 突然撤去时,则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保持撤去时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2.烧锅炉时,用铲子送煤,铲子往往并不进入灶内,而是停在灶前,煤就顺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为什么?例3.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若m1<m2,则肯定相碰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中,与物理所说的“惯性”有关的是:A.绝大多数人用右手写字B.向日葵具有“向日”的特性C.脱离树枝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D.“助跑”有利于跳远的成绩2.下列现象中由于惯性造成的是:A.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上升越来越慢B.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最终落回地面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D.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3.秦动同学做物理小制作时,发现锤子的锤头与木柄之间松动了。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8.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
1
2 3
毛巾
棉布 木板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短 较长 长
最快 较快 较慢
推理想象 理想平面
无阻力
无限长
不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 物体在不受外 力作用时,总 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 态
牛顿 (Newton,1642-1727)
我们一起记:
BD
2.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接触面比较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 能匀速运动下去。 B.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 利用先进仪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 靠的实验基础上的。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问题四: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吗?
不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而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
1、交待研究对象原状态。 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甲图:静止的小车和木块 突然受到拉力时,小车和 木块的底部一起向前运动, 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 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后倾 倒。 乙图:运动的小车和木块遇到障碍物,小车和木块底部 突然停止,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所以小木 块会向前倾倒。
车启动或加速时往后倒 车刹车或减速时往前倒 人竖直跳起后落回原地
回
3、关于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任何时候 都有惯性. 3>.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惯性力、受惯性的作 用) 4>. 惯性大小只和物体质量有关,和其他因素 无关。质量大,惯性大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惯性与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解释惯性是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体的性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里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即包括静止的物体,也包括运动的物体。
都有是说没有例外,这就点明了共性。
或是指如果物体最初是静止的,它就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如果最初是运动的,它就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所以课本上给惯性的定义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不可避免,不可克服,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受力与否、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等均无关。
好比一口缸,装满水时可容纳水1米3,说明这缸有这样大的容纳的本领,还是这口缸,不装水时,同样还具有容纳1米3水的本领,并不因为不装水就没有容纳水的本领。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惯性小。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把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种种认识,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认识,人们得到这样的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定律,也称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
总是说没有例外和从始至终,这就点明了规律性。
没有受到外力是指明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
惯性定律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提示了物体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惯性是物理概念,惯性定律是物理规律,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凡是一个定律都揭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因此定律内容的构成总包含有两部分,条件及结论。
惯性定律的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结论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为突出物体仅在惯性支配下运动,故称惯性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
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