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生产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材料不合格等,这些异常情况对企业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生产异常问题,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二、目的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追踪、纠正并防止生产异常事件再次发生,以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注重预防生产异常事件的发生,通过完善的设备维护、材料质量控制等措施,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频率。

2.快速反应:一旦发生生产异常事件,要及时响应、快速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

3.全员参与:生产异常管理事关全员,每个员工都要参与到异常管理中来,共同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

四、管理流程
生产异常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异常发现、异常定位、异常处理和异常分析四个环节。

1. 异常发现
异常发现环节是生产异常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进行生产情况的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
- 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异常检测的精确度和效率;
- 建立员工报异常的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异常管理。

2. 异常定位
异常定位环节是对生产异常事件进行准确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异常事件进行定位;
-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异常事件的起因和相关因素;。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一、引言异常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有效的异常管理办法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识别、解决和预防异常情况,保证业务的稳定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的异常管理办法,以协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业务正常进行。

二、异常识别异常识别是异常管理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发现并确认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识别方法:1. 监控系统:建立全面的监控系统,包括网络监测、设备监测等,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测各项指标,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包括异常数据的检测、数据趋势的评估等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异常情况。

3. 用户反馈:倾听用户的反馈是异常识别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用户的反馈,能够获取到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预防类似异常再次发生。

三、异常解决当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解决异常是异常管理的核心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解决方法:1. 建立响应机制:设立专门的异常管理团队,确保在异常情况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 制定操作流程:针对不同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理步骤,以确保解决过程的高效执行。

3. 知识库管理:建立知识库,记录各类异常情况的解决方法和经验,便于团队成员及时查阅和应用。

定期对知识库进行更新和维护,保持其有效性。

四、异常预防除了解决已经发生的异常,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异常情况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预防方法:1. 质量控制:加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过程,从源头上预防质量异常的发生。

2. 培训教育: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加强他们对工作流程和任务的理解,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情况。

3.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五、异常管理的效益良好的异常管理办法能够带来许多益处:1.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快速发现、解决和预防异常情况,能够大大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异常管理办法--简版

异常管理办法--简版

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1. 异常的定义异常是指在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与正常情况不符的错误、故障、中断或其他不可预期的情况。

异常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管理和处理。

2. 异常分类根据异常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异常分为以下几类:- 技术性异常:由于技术原因引发的异常,如网络中断、服务器崩溃等。

- 逻辑性异常:由于程序设计或逻辑错误引发的异常,如空指针异常、数组越界异常等。

- 数据异常:由于数据错误或不一致引发的异常,如数据丢失、数据冲突等。

- 运营异常:由于管理或操作错误引发的异常,如人为疏忽、失误等。

- 环境异常:由于环境变化引发的异常,如天灾、设备故障等。

3. 异常管理流程为了有效管理异常,避免异常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流程来进行异常管理:3.1 异常监控和捕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监控机制来及时监测异常的发生。

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异常捕获等方式来实现异常的监控和捕获。

监控机制应具备实时性和灵敏度,能够快速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3.2 异常诊断和分类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对异常进行诊断和分类。

通过异常信息的分析和比对,确定异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将异常进行合理分类。

诊断和分类的结果将为后续异常处理提供依据。

3.3 异常处理和响应根据异常的分类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异常处理方案,并进行相应的响应。

对于技术性异常,可以采取自动化恢复、备份切换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逻辑性异常和数据异常,应及时修复错误、恢复数据。

对于运营异常,可以通过培训、规范操作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环境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4 异常跟踪和分析处理异常之后,应对异常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

通过对异常处理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异常管理的过程和方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异常管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异常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异常管理团队:建立专门的异常管理团队负责异常管理的规划和执行,保证异常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1. 异常管理的重要性异常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合理的异常管理可以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及时捕获并处理异常,可以避免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2. 异常类型在软件开发中,常见的异常类型包括编译异常和运行时异常。

2.1 编译异常编译异常是在代码编译阶段发生的异常,需要在代码中显式处理。

编译异常通常表示程序逻辑错误或外部资源异常。

常见的编译异常包括文件不存在、网络连接失败等。

2.2 运行时异常运行时异常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可以选择处理或者不处理。

运行时异常通常表示程序逻辑错误或不可预料的错误。

常见的运行时异常包括空指针引用、数组越界等。

3. 异常管理原则在进行异常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及时捕获异常在代码中合适的位置捕获异常,避免异常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

及时捕获异常可以保护系统免受异常的影响,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2 细致化异常处理对不同类型的异常进行细致化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细致化的异常处理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定位和解决问题,并提供更好的错误提示给用户。

3.3 记录异常信息在处理异常时,应记录异常的相关信息,包括异常类型、异常发生的位置等。

记录异常信息有助于开发者排查问题并进行错误分析。

3.4 合理处理异常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处理异常,包括恢复异常状态、重新尝试操作或者提示用户。

合理处理异常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异常处理的常见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和技巧:4.1 使用try-catch-finally通过使用try-catch-finally代码块来捕获并处理异常。

在catch块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异常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操作,并在finally中释放资源。

4.2 使用异常链在捕获异常并重新抛出时,可以使用异常链来保留原始异常的相关信息。

异常链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追踪和调试代码。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1. 异常管理的目的异常管理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异常情况,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和目标的达成。

2. 异常管理的原则异常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及时性:对异常情况应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 公正性: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 简明性:异常管理办法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操作。

- 有效性:异常管理的措施和处理方法应有效,能够解决问题并预防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3. 异常管理的流程异常管理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现异常:各部门和员工应密切关注工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质量问题、生产延迟、人事问题等,及时发现并记录。

- 报告异常:发现异常的部门或员工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分析异常:组织应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 处理异常:根据分析结果和应对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异常处理。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 记录异常: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的跟进和总结。

4. 异常管理的责任异常管理的责任分工如下:- 部门经理:负责监督和管理本部门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 上级领导: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异常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 员工:发现异常情况后,应立即上报并积极参与处理。

5. 异常管理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质量问题、进度延迟、人员冲突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 做好进度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延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 加强人员沟通和协调,解决人员之间的冲突,促进团队合作和有效的工作协同。

6. 异常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组织应对异常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异常管理的效果和持续改进。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质量异常管理办法一、引言质量异常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

质量异常的出现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客户投诉、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异常管理办法来及时发现、处理和预防质量异常的出现。

二、质量异常管理原则1. 及时性:发现质量异常后要及时报告和处理,防止质量异常扩大;2. 全面性:相关部门要全面参与质量异常管理,做好记录和信息共享;3. 责任追究:建立质量异常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处理流程;4. 持续改进:对质量异常进行问题分析,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升质量水平。

三、质量异常管理流程1. 质量异常发现员工发现质量异常时应立即上报;定期进行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质量异常报告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质量异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异常描述、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

3. 质量异常处理制定处理方案,明确处理责任人;跟踪处理进度,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4. 质量异常预防分析常见质量异常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开展质量异常预防培训。

四、质量异常管理工具1. 质量异常记录表:记录质量异常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2. PDCA循环:通过不断的PlanDoCheckAct循环,改进质量管理水平;3. 质量异常分析图:分析质量异常出现的规律和趋势,寻找根本原因。

五、经验与教训1. 经验:建立健全的质量异常管理制度,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员工质量意识;2. 教训:忽视质量异常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利益。

六、总结与展望质量异常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异常管理办法,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质量异常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以上是关于质量异常管理办法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生产异常管理办法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这不仅对企业的生产进程和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对企业形象和声誉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异常管理办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生产异常管理办法。

一、异常分类与评估在制定生产异常管理办法之前,首先需要对异常进行分类和评估。

按照异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异常分为以下几类:1. 设备异常:由于设备运转不正常或故障导致的异常情况;2. 质量异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超标或不合格的情况;3. 安全异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对人身安全或环境安全产生威胁的情况;4. 供应异常:由于原材料供应不及时或不符合要求导致的异常情况;5. 人员异常:对生产过程参与人员形成的各种异常行为进行分类;6. 其他异常:其他不符合上述分类的异常情况。

对于各类异常,在进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潜在危害等因素进行权衡,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二、异常预防与控制异常的预防与控制是生产异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降低异常的发生概率和减小异常带来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1. 设备维护与巡检: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导致异常的设备故障;2. 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原材料检测和产品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3. 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制定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4.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符合质量要求;5. 人员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对人员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异常行为及时处理,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素质。

三、异常处理与改进当异常情况发生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问题分析,以避免类似异常再次发生。

下面是异常处理与改进的基本步骤:1. 紧急处理:对于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2. 问题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4. 实施改进措施:按照改进计划进行实施,并监督改进过程的执行情况;5. 经验总结与分享:在改进措施实施后,及时总结经验并与相关人员分享,以提高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一、引言二、异常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1 异常管理的概念异常指的是超出正常范围或预期的情况或事件。

在项目开发和运营中,异常可能包括技术故障、系统错误、用户投诉、经营风险等各种情况。

异常管理即是通过对异常情况的识别、分析和处理,有效降低异常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2.2 异常管理的重要性异常管理在项目开发和运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风险控制:异常管理帮助企业减少和控制项目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减少损失和影响;效率提升:通过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运营的效果;质量保障:异常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口碑;经验:通过对异常情况的记录和分析,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和运营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制定和执行异常管理办法的步骤3.1 制定异常管理办法制定异常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如下:1. 分析异常的来源和类型: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异常的来源和类型,技术故障、用户投诉等;2. 确定应对策略和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异常,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3. 定义异常管理的指标和目标:制定异常管理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处理时效、客户满意度等,以便进行评估和改进;4. 培训和沟通:向相关人员进行异常管理的培训和说明,确保各方理解和执行异常管理办法。

3.2 执行异常管理办法执行异常管理办法的关键步骤如下:1. 异常识别和报告:及时发现和识别异常情况,并向相关人员报告,确保异常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2. 异常分析和处理: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及时处理,以降低风险和损失;3. 信息共享和沟通:在处理异常的过程中,要及时共享信息,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问题得到全面解决;4. 监测和改进:持续监测异常管理的效果和指标达成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异常管理办法。

2023修正版异常管理办法

2023修正版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1. 异常管理的重要性异常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异常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未知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中的异常不可避免,但是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则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良好的异常管理办法能够帮助团队快速响应异常情况并作出有效的调整,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异常管理的原则2.1 及时发现项目中的异常可能会在任何阶段出现,团队成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异常的早期发现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化,减少对项目的负面影响。

2.2 全员参与异常管理不是单个角色的责任,而是全员共同参与的过程。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了解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有能力及时处理。

2.3 透明沟通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透明的沟通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异常情况,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将相关信息传达给项目的相关方。

2.4 记录和分析对于每一个异常情况,团队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通过记录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原因及处理方法,可以为以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借鉴和经验总结。

3. 异常管理流程3.1 异常发现异常可能来源于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开发、测试等。

团队成员应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和沟通,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异常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记录。

记录应包括异常的时间、发生的环节、影响范围等信息,并尽量详细描述异常的具体情况。

3.3 异常分析对于记录的每一个异常情况,团队应进行分析。

分析可以从异常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相似异常的经验等方面展开,以便更好地应对以后类似的异常情况。

3.4 异常处理根据异常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

处理计划应包括责任人、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等信息,确保异常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5 异常跟踪异常处理后,应及时跟踪处理结果,确认异常是否得到解决。

如果异常没有完全解决,还需继续跟踪并采取相应措施,直到异常彻底解决。

3.6 异常总结在项目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时,对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

“安全异常信息”快速反应管理办法

“安全异常信息”快速反应管理办法

“安全异常信息”快速反应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异常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对,提高公司对安全异常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和稳定运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全异常信息,是指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变化、人员异常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和控股公司。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安全异常信息快速反应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信息收集、处理和应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安全异常信息快速反应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六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异常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及应急响应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第七条各部门、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安全异常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

第八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异常信息报告系统,确保安全异常信息的高效、准确、及时传递。

第三章信息收集与报告第九条安全生产管理员应当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巡查,发现安全异常信息应当立即收集并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员应当通过安全信息系统、报表、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部门、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发现安全异常信息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异常信息数据库,对收集的安全异常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安全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给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四章应急响应与处理第十三条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根据安全异常信息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要求,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应对安全异常事件。

第十五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对安全异常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第一章:引言为了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和案件,制定本办法是必要的。

第二章:定义和适用范围员工异常行为是指员工不同于寻常的表现,且可能成为操作风险隐患苗头,或诱发事故、案件的各种行为。

本办法适用于我社境内各级机构。

第三章: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职责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机构的第一负责人对所辖范围内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负总责,分管内控的负责人分管员工异常行为管理。

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协助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

各级业务主管或相应职级人员负责员工异常行为日常管理。

第四章:具体工作的落实具体工作的落实包括掌握员工基本情况、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组织员工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研究、关心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和困难、及时了解、发现员工异常行为,并查证分析和报告。

各级综合人员、事后监督人员、专兼职监察保卫人员等,应关注了解员工异常行为并及时向所在单位领导报告情况。

第五章:结论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是我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人为本,注重预防,实事求是,慎重处理。

同时,员工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应得到尊重。

各单位在处理需要领导决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或第一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员工下列异常行为需要逐级报告分行,必要时应报告总行:涉及案件或事故隐患、违纪违规、可能有不良后果、可能涉及群体行为、涉及非法组织活动或其他认为应报告的异常行为。

对员工异常行为的反映,一般应及时报告并经批准后再进行查证。

涉及员工异常行为的反映,应通过有关材料、相关人员了解查证。

必要时,员工异常行为的查证应取得并保存证据。

对员工异常行为表现,必要时应及时与行为人谈话,了解思想状况、行为动机及背景情况等。

员工异常行为谈话查证要求:认真听取行为人的说明和解释,如实全面记载,方法得当、合规,不得泄露异常行为信息线索及举报的反映人。

对员工异常行为的分析,应客观、审慎,结合员工长期和全面的表现分析,了解其行为的动机、原因,分析其行为的性质、后果。

异常上报管理制度

异常上报管理制度

异常上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规范企业内部异常情况的上报和处理,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员工权益,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

公司内部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事故、职业道德问题、员工谈话和投诉、风险管控意见等。

第三条公司成立异常上报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异常上报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不时修改。

第四条公司成立异常上报处理小组,负责接收、审核和处理各项异常上报,并对其行为进行跟踪和追责,及时做出合理处理。

第五条公司成立异常上报监督部门,监督异常上报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处理结果符合规定。

第六条本制度尊重事实,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对恶意举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条公司对参与本规定的员工进行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和培训,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其进行相关考核,合格者提供岗位调整,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第二章异常上报的程序第八条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规定不同情况的异常上报程序和渠道,明确异常上报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时间要求,制定相应的流程表。

第九条异常情况的发现者应及时向所在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异常上报管理小组或者其他指定的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配合上级部门、相关部门进行相关调查。

第十条具体的异常上报程序和渠道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网络报告等,其中书面报告应是规范的、格式化的报告表。

第十一条异常情况管理小组应当及时受理异常上报,并分派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二条异常情况管理小组在接到异常上报后应当及时进行初步核实,情形复杂的,应当在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预审结论或行动建议。

对于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异常情况,核实时间应当按实际情况合理延长。

第十三条异常情况原始报告应及时保存为公司内部文件,其中揭示的个人隐私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存。

第十四条被调查人、被举报人应予以配合公司的调查,包括提供相关证据和说明,不得拒绝。

检验数据异常管理办法

检验数据异常管理办法
修订履历表
制/修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页数
版本
修 订 说 明
制/修订
审核
审批
1.
为保证生产过程检测数据的合理利用及传递的及时、准确性,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于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制程能力指数不符合时,应对批次产品做再次确认与追踪。实际检验数据无明显异常时,对应批次产品可做监视放行。
6
6.3.1
6.3.2
6.3.3
6
6.4.1
6.4.2
6.4.3
7. 相关记录
7
7.2 《电镀检验基准书/记录表》
《不合格品与纠正预防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符合与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4.
4.1 数据异常:指测试结果样本中的个别值,其数值明显偏离它(或他们)所属样本的其余观测值。
5.
5.1
5.2
5.3
6.管理
6
6
6.1.2
6.1.3 过程能力数据:经对数据做综合汇总分析后得出的如Cpk、Ppk等不符合要求标准,工程能力不足。
7
7
7.5 《过程能力分析表》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一、概述异常是指与正常流程或预期结果不符的情况,它可能会对工作流程、项目进展或业务运营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及时应对和解决异常,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异常管理办法。

本文将提出一些常见的异常管理办法,以帮助企业应对各类异常情况。

二、异常分类与处理1. 人员异常人员异常指员工出现离职、请假、拖延、工作不配合等情况。

针对这类异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责;-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惑。

2. 设备异常设备异常是指企业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损坏或报废的情况。

为应对设备异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预防故障的发生;- 建立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及时修复故障设备;- 定期更新设备,逐步淘汰老旧设备。

3. 供应链异常供应链异常包括原材料短缺、供应商延迟交货等情况。

为了规避供应链异常,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预先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及时做好备货计划;-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供应链异常进行紧急应对。

4. 质量异常质量异常是指产品出现缺陷、出现批次问题或遭受客户投诉等情况。

为了有效应对质量异常,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对产品进行全程监控;- 建立售后服务团队,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质量问题。

5. 危机异常危机异常包括自然灾害、事故或重大突发事件等,对企业的运作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异常,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制定灾难应对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危机通讯等;-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公共机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异常管理流程1. 异常上报员工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行上报,包括异常的具体描述、发生时间和影响程度等。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

异常管理办法异常管理办法一、目的与合用范围为规范公司内部异常管理流程,确保公司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制定。

合用于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及相关岗位员工。

二、定义1. 异常:指公司运营业务中,突发或者超出正常业务范畴的事件或者事故;2. 异常报告:指针对公司内部异常事件所编写的详细汇报文件;3. 异常处理:指公司内部异常事件在上报后,进行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的过程;4. 责任人:指在异常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相关领域的人员,包括提出异常报告的人员及异常处理责任人员;三、异常报告的流程1. 异常报告的提出在公司业务运营过程中,任何人员都有权提出异常报告,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责任人员需及时向公司内部相关岗位人员通报异常情况,并在通报中描述具体的异常事件;2. 异常报告的审核异常报告需提交至指定的审核人员或者审核领导进行审核,并在审核过程中,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流转至下一级审核人员或者评审委员会;3. 异常事件的分类和评估审核人员或者评审委员会应对异常事件进行分类和评估,并在评估后,将结果纳入异常管理报告中;4. 异常报告的归档异常报告审核完毕后,需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及时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参考。

四、异常处理的流程1. 异常事件的甄别责任人员需对异常事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对异常事件进行正确的甄别;2. 异常事件原因的查找责任人员需根据甄别结果,对异常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查找,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3. 异常事件解决方法的选择选择在解决异常事件过程中的最优方案,并根据方案所需资源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及时调配资源;4. 异常事件解决的跟进对异常事件进行跟踪并不断优化方案,直至解决问题为止;5. 异常事件的记录针对每一个异常事件所采取的异常处理方案,均需要在公司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日后查阅;五、异常管理报告1. 异常管理报告的编写请编写详尽的异常管理报告,其中需包括具体的异常事件名称、产生时间、甄别结果、处理过程及结果、影响范围等相关信息;2. 异常管理报告的备案异常管理报告需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提交至公司备案,并及时更新异常事件处理发展。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

质量异常管理办法质量异常管理办法1. 引言质量异常是指产品或服务在开发、生产、交付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异常管理办法。

本文档旨在介绍质量异常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

2. 质量异常管理原则2.1 及时响应对于发生的质量异常,应及时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或影响其他相关环节。

2.2 责任追究针对质量异常,应追究责任,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惩罚或纠正措施,以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2.3 持续改进通过对质量异常的分析和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3. 质量异常管理流程3.1 发现异常质量异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发现:- 内部审核与检查- 用户投诉和反馈- 客户满意度调查- 外部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3.2 分类与评估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质量异常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异常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3.3 制定应对措施根据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进行原因分析- 确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制定担保措施,以确保问题不再出现- 定义相应的时间表和责任人3.4 跟踪与监控对实施的应对措施进行跟踪与监控,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在跟踪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异常是否得到解决,是否有新的异常产生。

3.5 审核与总结对质量异常的处理过程进行审核与总结,包括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异常处理的效果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改进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4. 质量异常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4.1 建立质量异常管理团队成立由质量管理、生产、工程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质量异常管理团队,负责质量异常的发现、处理和改进。

4.2 制定质量异常管理手册建立质量异常管理手册,明确质量异常的定义、责任分工、流程和操作方法,并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执行。

4.3 建立异常记录和分析系统建立质量异常记录和分析系统,及时记录和跟踪质量异常,对异常进行分类、评估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管理办法
1。

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建立各相关部门对生产异常的责任制度,以减少效率损失,提高生产力,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异常发生时,除另有规定外,均依本办法处理。

1.3.权责单位
(1)总经办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常务副总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生产异常报告单
2.1.定义
本办法所指的生产异常,系指造成制造部门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之无效工时,可称为异常工时。

生产异常一般指下列异常:
(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断料)导致的异常。

(3)设备异常:因设备故障或水,气,电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4)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发生,发现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5)技术异常:因产品设计或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常。

2.2.生产异常报告单内容
发生生产异常,即有异常工时产生,时间在十分钟以上时,应填具《异常报告单》。

其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
(1)生产批号:具发生异常正在生产的产品之生产批号或制造命令号。

(2)生产产品:填具发生异常时正在生产的产品之名称,规格,型号。

(3)异常发生部门:填具发生异常之制造部门名称
(4)发生日期:填具发生异常之日期
(5)起讫时间:填具发生异常之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6)异常描述:填具发生异常之详细状况,尽量用量化的数据或具体的事实来陈述。

(7)停工人数,影响度,异常工时:分别填具受异常影响而停工之人员数量,因异常而导致
时间损失之影响度,并据此计算异常工时。

(8)临时对策:由异常发生之部门和责任部门共同对策临时应争措施。

(9)填表部门:由异常发生之部门经办入员及主管签核。

(10)责任部门对策(根本对策):由责任部门填具对异常之处理对策。

2.3.使用流程
(1)异常发生时,发生部门之第一级主管应立即通知研发技术部或相关责任单位,前来研拟
对策加以处理,并报告直属上级。

若异常已造成停产,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派人到现场处理。

(2)制造部会同研发技术部﹑责任单位采取异常之临时应急对策并加以执行,以降低异常的
影响。

(3)异常排除后,由制造部填具《异常报告单》一式四联,并转责任单位。

(4)责任单位填具异常处理之根本对策,以防止异常重复发生,并将《异常报告单》之第四
联自存,其余三联退生产部。

(5)制造部接责任单位之异常报告单后,将第三联自存,并将第一联转总经办,第二联转生
管部。

(7)生管部保存异常报告单,作为生产进度管制控制点,并为生产计划之调度提供参考。

(8)生管部应对责任单位之根本对策的执行结果进行追踪。

3.相关规定
3.1.异常工时计算规定
(1)当所发生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部分或全部人员完全停工等待时,异常工时之影响度以100%计算(或可依据不同之状况规定影响度)。

(2)当所发生之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需增加人力投入排除异常现象(采取临时对策)时,异常工时之影响度以实际增加投入的工时为准。

(3)当所发生之异常,导致生产现场作业速度放慢(可能同时也增加人力投入)时,异常工时之影响度以实际影响比例计算。

(4)异常损失工时不足十分钟时,只作口头报告或填入《生产日报表》,不另行填具《异常报告单》。

3.2.各部门责任的判定
3.2.1.研发部责任
a)未及时确认零件样品。

b)设计错误或疏忽。

c)设计延迟。

d)设计临时变更。

e)设计资料未及时完成。

f)其他因设计开发原因导致之异常。

g)工艺流程或作业标准不合理。

h)工装夹具设计不合理。

i)其他因生技部工作疏忽所致之异常。

3.2.2.生管部责任
(1)生产计划日程安排错误。

(2)临时变换生产安排。

(3)物料进货计划错误造成物料断料而停工。

(4)设备故障后未及时修复。

(5)生产计划变更未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未发制造命令。

(7)其他因生产安排﹑物料计划而导致之异常。

3.2.3.采购部责任
(1)采购下单太迟,导致断料。

(2)进料不全导致缺料。

(3)进料品质不合格。

(4)厂商未进货或进错物料。

(5)未下单采购。

(6)其他因采购业务疏忽所致之异常。

3.2.
4.仓库责任
(1)料帐错误。

(2)物料查找时间太长。

(3)未及时点收厂商进料。

(4)物料发放错误。

(5)其他因仓储工作疏忽所致之异常。

3.2.5.制造部责任
(1)工作安排不当,造成零件损坏。

(4)作业未依标准执行,造成之异常。

(5)效率低下,前制程生产不及造成后制程停工。

(6)流程安排不顺畅,造成停工。

(7)其他因制造部工作疏忽所致之异常。

3.2.6.品管部责任
(1)检验标准﹑规范错误。

(2)进料检验合格,但实际上线不良。

(3)进料检验延迟。

(4)上工段品管检验合格之物料在下工段出现较高不良。

(5)制程品管未及时发现品质异常。

(6)其他因品管工作疏忽所致之异常。

3.2.7.业务部责任
(1)紧急插单所致。

(2)客户订单变更(含取消)未及时通知。

(3)订单重复发布﹑漏发布或发布错误。

(4)客户特殊要求未事先及时通知。

(5)船期变更未及时说明。

(6)其他因业务工作疏忽所致之异常。

3.2.8.供应商责任
供应商所致之责任除考核采购部﹑品管部等内部责任部门外,对厂商也应酌情予以索赔。

(1)交货延迟。

(2)进货品质严重不良。

(3)数量不符。

(4)送错物料。

(5)其他因供应商原因所致之异常。

3.2.9.其他责任
(1)特殊个案依具体情况,划分责任。

(2)有两个以上部门责任所致之异常,依责任主次划分责任。

3.3.责任处理规定
(1)公司内部责任单位因作业疏忽而导致之异常,列入该部门工作考核,责任人员依公司奖惩规定予以处理。

(2)供应厂商之责任除考核采购部门或相关内部责任部门外,列入供应厂商评鉴,必要时依损失工时向厂商索赔。

(3)损失索赔金额的计算:
损失金额=公司上年度平均制费率×损失工时
(4)生管部﹑制造部均应对异常工时作统计分析,于每月经营会议时提出分析说明,以检讨改进。

4.附件
【附件】《生产异常报告单》
生产异常报告单
客户投诉作业流程图(客诉异常)
进料异常处理作业流程图(供应商来料异常)
制程异常处理作业流程图(制程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