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和总结

合集下载

复习-1声现象知识点填空

复习-1声现象知识点填空

声现象知识点整理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一般地,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不能传播声音。

(如:听不到真空罩中的闹铃声,月球上宇航员得用无线电进行交流)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是用来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5、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6、人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8、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结构和材料。

(如:闻其声而知其人;通过敲来判断西瓜或瓷器好坏等)。

9、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叫,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

10、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噪声;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1、在物理学中,用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其符号为,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2、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1)在处减弱;(如:在机动车排气管上加装消音器)(2)在中减弱;(如:在城里植树,公路边的隔音墙)(3)在减弱。

(如:戴防噪声耳塞,捂耳朵)1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s,即与障碍物的最少距离不得少于 m,。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_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_声现象(期中考试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

2.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到。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word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声现象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声现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以及一些与声音相关的实际应用。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就会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振动的分子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的颗粒传播,例如,声音可以通过木头、金属等固体传播。

在液体中,声波也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的,声音可以通过水、酒等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当声波进入耳朵时,会导致耳膜振动,进而刺激耳朵内的听觉神经,最终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

除了耳朵之外,人类还可以通过皮肤等其他感觉器官感知声音,但这种方式相对较弱。

不同的动物也拥有不同的声音感知方式,例如,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感知周围的环境。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语音通信,例如,电话和对讲机等设备依靠声音传播进行通信。

此外,声音在音乐、广播、电视等娱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声音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听心音来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

在工业领域,声音也被广泛应用于声波测厚、水声通信等方面。

声音的保护由于声音的传播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因此在一些特定环境中,需要对声音进行保护。

具体来说,一些噪音过大的环境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因此,在一些工业和建筑环境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声音,例如,设置隔音墙、佩戴防噪耳塞等。

总结声现象是一个涉及物理、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多个方面。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能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敲鼓时发出声音靠的是鼓面的振动。

【重点提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重点提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外表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贸在舱外时,面对面也必须借助通信工具进行交谈。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

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在温度为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考点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的构造如下列图。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人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做骨传导。

【重点提示】正常人听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自己的声音那么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

听自己说话〔唱歌〕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的说话〔唱歌〕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4〕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不同,从而能区分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考点3声音的特性(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速:(1)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2)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时340m/s 。

(3)一般地,固v >液v >气v3.回声定义:人们把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产生原因:声音的反射。

辨别出回升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比原声更强。

回声的利用:回升测距。

测量原理:s=21声v t ,其中t 为发声到收到回声的时间,声v 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人耳怎样听到的声音外界发出的声音传到耳道中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例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A .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 .手掌吸收了声音C .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例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A .月球上噪声很大B .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C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 .月球上温度太低例3.小亮看到礼花绽放2s 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 )A .1kmB .680mC .1×910mD .1×910km 例4.将耳朵贴在长长的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打声。

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 .空气、水、铁管B .水、空气、铁管C .水、铁管、空气D .铁管、水、空气例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例6.小刘同学看完影片《流浪地球》后,发现影院的墙面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大响度B .降低音调C .减少回声D 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 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例7.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则小明距山崖( )A.1020 m B.2040m C.340 m D.510 m.通风换气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第一讲 声现象总复习

第一讲 声现象总复习

琴声的振动
牙齿
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结论:贝多芬耳聋后是通过 骨传导 听到声音的。
例2:《千手观音》的演员绝大多数是聋哑 人,他们通过 骨传导 感受音乐的节拍。
练习
(1)一切发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都在 振动
(2)声音必须靠 介质

真空 不能传播
传播,它在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米/秒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固体可以传声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隔墙有耳”,“悬丝诊脉”说明什么?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 声源处 传播处 人耳处
控制噪声举例: 1、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声源处减弱)
例:机动车辆装消声器、无声手枪装消声器、禁鸣喇叭等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例:城市道路旁装隔音板、 植树种草、关窗关门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例:戴耳塞、戴耳罩、耳朵塞棉花等
5、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响雷预示着下雨; (3)声呐捕鱼; (2)回声定位; (4)听诊器探病;
(5)超声波(B超)查病。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超声波清洗眼镜、钟表等 (2)利用超声波振动除结石;
例1: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利用牙齿 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进行音乐的 创作,你知道他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吗? 木棒
2、离发声体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的距离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的依据
音 声音的 发声体的 色 特色 材料、结 构
4、噪声:
(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扶植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需借助电子通信装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装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邻近流传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品种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反响:声音在流传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反响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5、121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分歧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音色的重要身分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分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物理意义决定身分相应关系相关联系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调与响度毫无干系,是基本分歧的两个特性。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
(2013 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 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 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本章核心考点
• 考点一 声音三特性的区分
(2014 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 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 声的(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016 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 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三 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2017 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四 防治噪声 (2019 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 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 .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 .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同学们再见!
2020中考备考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本章知识结构
音调
响度
音色
信息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能量
介质 振动
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噪声防治
声 现 象
三途径
核心知识点

中考物理复习第1讲 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第1讲 声现象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C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同 一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故B错误;人耳的听觉频率 范围是20~20000Hz,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见,故D错误。
举一反三训练
11.〈 中考·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 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举一反三训练
5.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音的波形。
拔尖角度二 声音与回声的综合
【例6】〈 中考·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音__调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能__量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 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1_5_3_1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是因为_超__声__波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_地__球__到__月__球__之__间__存__在__真__空__区__域__,__所__以__超__声___ _波__不__能__传__播__。
举一反三训练
61.“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 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
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 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 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B )
中考综合 • 应用 • 探究 培优拔尖
拔尖角度一 声波波形图
【例5】〈 中考·德州〉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在水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点一下水面就有波,水面(液体)也能传声,这说明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③真空不能传声)补充:雷声的介质是空气。

声速(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时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②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是340m/s;③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空气中快。

)声速:固体>液体>气体(空气)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知道什么是“骨传导”、“双耳效应”;骨传导:听到自己的声音,属于固体传声音。

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②鼓膜和听小骨是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器官。

双耳效应: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地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只有一只耳朵,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

当你堵住一只耳朵虽然也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能判断发声体的准确位置,而两只耳朵一起听则可以判断,这就是立体传声效果,扬声器就是因此演变而来的!第三节:声音的特性(里面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分清)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1000HZ=1KZ。

大多数人耳朵能听到的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小于20HZ的我们叫它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我们叫它超声波。

小知识:大象能发出次声波通知伙伴有食物、敌人等。

大象拥有非常复杂的语言。

大象用脚踩踏地面时就会发出次声波(一般是1--20Hz)。

地震、火山爆发、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都可以用次声波探测到。

动物在地震前总能做出行动,是因为它们接收到了次声波自然灾害信号。

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有:蝙蝠,鲸鱼,海豚,老鼠等。

响度:声音的音调不同,强弱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还是能分辨他们。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

声现象复习
[注意]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产生声音停止,但声音的传播并没有停止.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说明] 我们所说的声音的特性是针对乐音而言的.
[说明] (1)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乐音可以变成噪声.
(2)噪声是一种污染,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________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_________振动),在__________控制噪声(主要方法是________声、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考点4 超声波和次声波
[说明]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声波与电磁波
例1[2012·扬州]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然后打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如图1-1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跟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___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分贝( ) 单位为 分贝(dB)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人耳与发声体的距离有 关。
音调(高低 高低) 高低
赫兹( ) 频率的单位为 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音品) 音色(音品)
声音与众不同的原因
小结
音 调 响 度 小 音 色 结
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 危害: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噪声的物理效应 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 噪声 改变、 从声源处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改变 控制 隔声、 从传播过程 中 ——隔声、吸声和消声 隔声 戴耳罩、 从人耳处 ——戴耳罩、耳塞、头盔等 戴耳罩 耳塞、 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 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探测病灶 定向性好——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等 用于测距、 定向性好 用于测距 测速、清洗、 超声波 的特点 穿透能力 穿透能力——无损探伤(超声波诊断仪) 无损探伤( 无损探伤 超声波诊断仪) 人耳听不 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 产生恐惧、 对人体造成危害 产生恐惧 恶心、 到的声音 危害 对机器设备、 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 次声波 利用——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利用 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 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
令人厌烦的噪声 噪声的控制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 ;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隔声、吸声和消声) (隔声、吸声和消声) 在人耳处减弱 戴耳塞、头盔等) 。 (戴耳塞、头盔等)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能传播声音。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 50dB 和睡眠;大于70dB 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70dB, 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 90dB,会破坏听力。 90dB,会破坏听力。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 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 声的利用:(1 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 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 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 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 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 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 装置,医学上的“ 装置,医学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 原理。(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 原理。(2 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 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复习和总结 一、知识要点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 传声。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传声。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340m/s。 为340m/s。 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 0.1s以上 3、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 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17m。 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 4、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 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 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 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5、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 是赫兹,符号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Hz。 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 表示声音的强度。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 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 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噪声的含义: 6、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