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油菜缺素叶片特征提取_王访_廖桂平_王晓乔_李建辉_李锦卫_施
叶面阻控剂对黔中喀斯特地区水稻Cd富集特征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21,33(9) : 1710 - 1719 http ://www. zjnyxb
・ cn
王灿,付天岭,龚思同,等.叶面阻控剂对黔中喀斯特地区水稻Cd富集特征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
,2021,33(9)
:
1710-1719.
DOI: 10. 3969/j. issn. 1004-1524. 2021. 09.
15
叶面阻控剂对黔中喀斯特地区水稻Cd富集特征的影响
王灿1,付天岭2,龚思同2,娄飞1,周凯
3,代良羽
4,刘静
4,林大松
5,何腾兵
V
,*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25 ; 3.开阳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开阳
550399
;
4.贵州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贵州贵阳
550001 ; 5.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
300191)
摘 要:为优选适用于贵州喀斯特地区
Cd污染农田水稻生产的叶面阻控剂,在贵州中部典型Cd超标稻田开
展田间试验,于水稻分藥期、抽穗期喷施不同叶面阻控剂作为处理(编号分别为SI、SE、GWY、FE、
ZN),
以不
施叶面阻控剂的处理为对照(CK),
在成熟期采集水稻植株样品,探讨不同叶面阻控剂对水稻各部位Cd迁移
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叶面阻控剂对土壤pH、有机质、Cd含量无显著影响。SE、GWY、
ZN、SI处理下,水稻产量分别较CK显著(P <0. 05)增加13. 56%、5. 77%、5. 74%、7. 30%。与CK相比,
ZN处
理下糙米镉含量降幅最大(56. 5% ),其次是SE.GWY处理,降幅分别为52. 3%和39.4% 0与CK相比:
SE处
理下,水稻茎节的Cd富集系数下降44. 8% ;ZN处理下,水稻穗轴、糙米中的Cd富集系数分别下降55. 0%、 5& 0% ;SI处理下,水稻叶的Cd富集系数提高133. 7%。SE、SI处理下,枝梗-稻壳的Cd转移因子分别较CK 降低65. 8%、40. 8%。综上,SE、GWY、ZN能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糙米中的Cd含量
本刊已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020年1月第59卷第1期湖北农业科学(半月刊)贮藏·加工纳米材料Ce-ZnO 结构表征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染料研究……………徐家豪,陈柔霖,杨舒怡,等(119)东北红松蘑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金志民,柴军红,何婷婷,等(123)响应面法优化金花葵微波萃取工艺研究及香气分析………………………蒋美红,李仙,张勃,等(126)检测分析GC-MS 法对广西莪术不同种质类型高挥发油含量的测定………………………杨妮,王建,谢巍(131)HS-SPME-GC-MS 鉴别高良姜及大良姜……………………………………李锦周,杨红兵,刘毅,等(13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茶饮料中甜味剂和防腐剂………………………渠惠琳,窦凯凯,祁国烨,等(139)HS-SPME-GC-MS 分析青皮挥发性成分…………………………………………韩蔓,江汉美,马银宇(142)一种新的柱前衍生RP-HPLC 法测定渔产品中的生物胺……………………李素媛,喻玺,黄龙,等(145)生物工程卡其百合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李浩,刘玉超,黄子轩,等(149)工程大肠杆菌高效转化外源脂肪酸生成羟基脂肪酸的研究………………………………………王相伟(152)虾青素法夫酵母β-胡萝卜素转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张爽,许勇,童琳,等(156)经济·管理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金泽韬,刘平辉(159)负面报道对旅游目的地信任的影响———基于性格特征与感知背叛的分析…………………………………鄢志武,谢云虎,田琪,等(164)旅游产业集群视角下美食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程文谦(170)基于SEM 的城乡环城游憩行为机理研究………………………………………李江敏,柴亚朵,高洁(175)社会治理视角下困境儿童救助研究———以江苏省沭阳县参加春蕾计划的困境儿童为例…………………………………………何梦婷(182)重庆市土地流转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张维维,张理平,杨叶红(187)环境保护税征收对企业的影响及其筹划策略……………………………………胡井军,刘熙宇,沈晓梅(194)湖北幕阜山片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研究…………………………………孙志国,刘之杨,熊晚珍,等(198)广告·信息………………………………………………………………………………………………(31,封四)。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叶片氮含量及分布快速检测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油菜 ;氮素分布 ;偏最小二乘法 ;连续投影算法 中图分类号 :O657 ;S56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畅 3964 /j畅 issn畅 1000‐0593(2014)09‐2513‐06
引 言
氮(N )作为植物生长发育需求量最大的一种重要营养元 素 ,对一年生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有直接影响 。 油菜对养分 的需要量大 ,敏感性强 ,植株叶片的氮含量可以间接反映油 菜生长状况 。 实时准确的获取叶片氮素营养水平和分布状 况 ,有利于掌握作物动态长势 ,及时合理的进行氮素诊断和 施肥调控 。目前常用的植物氮素诊断有外观诊断 、 化学诊 断 、叶绿素计氮营养诊断和光谱诊断等[1] 。 其中 ,外观诊断 虽然直观方便 ,但容易出现混淆和误判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 明显局限性 。 传统的叶片化学分析方法一般需要破坏性取 样 ,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满足大范围农田进行全面 、 实时 、 快速的营养诊断要求 。近年来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植物氮 含量的检测[2‐4] 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 ,与传统化学分析方 法相比 ,具有快速 、低成本 、测量方便 、非破坏性等优点 。但 是 ,仅利用光谱信息 、多谱段的图像信息或者非成像式的高
高光谱数据包含的光谱信息量庞大 ,为减少模型的输入 变量 ,缩短计算时间 ,需要对全波段数据进行处理 ,提取出 对预测目标最有效的波长 。 连续投影算法 (successive projec‐ tions algorithm ,SPA )是在光谱矩阵中寻找含有最低限度的 冗余信息的变量组 ,使变量间的共线性达到最小 ,从而达到 提取特征波长的目的[9] 。 1畅 4畅 3 建模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是化学计量学 建模分析中最为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 ,在光谱数据的建模分 析中应用非常广泛[10 ,11] 。 其原理是同时对光谱矩阵 X 和样 本目标特征矩阵 Y 进行因子分析 ,将 X 和 Y 两个矩阵同时 分解成多个潜在变量 (latent variables ,LVs ) ,通过交互验证 方法选择最优潜在变量个数进行回归 。 PLS 的计算过程同时 考虑了光谱数据 X 变量和化学指标数据 Y 变量 ,交互验证 方法可以很好验证模型的精度以及是否过拟合 ,所建模型性
基于多重分形的遥感图像融合检测方法

基于多重分形的遥感图像融合检测方法
田微晴;程慧华;刘琼俐;周鹏;李津
【期刊名称】《四川兵工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3
【摘要】多重分形通过奇异指数和多重分形谱分别从局部和全局描述了图像的特征.研究了多重分形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别提取了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4个多重分形谱特征.为了提高聚类分割精度,将图像的灰度特征和4个多重分形谱特征组成特征矢量,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的输入,对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了分割.多重分形谱特征从全局反映了图像的全局特征,为此,选取两幅图像的多重分形谱特征为依据,对可见光图像和SAR分割图像进行“折中”融合,减小检测的虚警和漏警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结合两幅图像各自的优势,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度.【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田微晴;程慧华;刘琼俐;周鹏;李津
【作者单位】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武汉430075;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武汉430075;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武汉430075;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武汉430075;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武汉43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SAR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J], 张红蕾;宋建社;张宪伟
2.基于Curvelet变换与分形的遥感图像融合 [J], 马瑶;那彦;张守将;刘震
3.基于Z-ordering的多重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谱算法 [J], 闫光辉;马志程;刘利松;杜琳娜;杨霞霞
4.基于多重分形描述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J], 万中美
5.基于小波模极大值求取多重分形谱多重分形克里格算法探究 [J], 张庆敏;岳云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型油菜BnCNGC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核盘菌侵染和PEG处理下的表达特性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2, 48(6): 1357 1371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DOI: 10.3724/SP.J.1006.2022.14091甘蓝型油菜BnCNGC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核盘菌侵染和PEG处理下的表达特性分析陈松余丁一娟孙峻溟黄登文杨楠代雨涵万华方*钱伟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 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0716摘要: CNGC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 对植物的逆境响应有重要作用。
系统分析甘蓝型油菜BnCNGC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分布、结构、进化及其响应不同逆境胁迫的表达特性, 对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拟南芥和甘蓝CNGC蛋白保守结构域及特异基序氨基酸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甘蓝型油菜BnCNGC家族成员, 分析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
利用转录组数据, 筛选甘蓝型油菜逆境响应候选BnCNGC成员, 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核盘菌、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结果显示, 共鉴定到49个甘蓝型油菜BnCNGC成员, 分布于除A08、C06的17对染色体上, 含有5~10个内含子, 其上游1500 bp包含大量逆境胁迫响应元件。
BnCNGC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含413~801个氨基酸, 相对分子量(MW)范围47.62~110.58 kD, 等电点(pI)范围 6.10~9.88。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CNGC分为Group I、II、III和IV四类。
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 BnCNGC9、BnCNGC27和BnCNGC48均参与逆境胁迫响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甘蓝型油菜叶片中BnCNGC9、BnCNGC27和BnCNGC48均在核盘菌胁迫下表达下调, 下调量分别为48.2%~99.1%、79.4%~87.1%和39.7%~92.6%。
基于可分离扩张卷积和通道剪枝的番茄病害分类方法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8]RahmanCR,ArkoPS,AliME,etal.Identificationandrecognitionofricediseasesandpestsusing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J].BiosystemsEngineering,2020,194:112-120.[9]梁万杰,曹宏鑫.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虫害识别[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0):241-243,253.[10]ThenmozhiK,ReddyUS.Croppestclassificationbasedondeep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andtransferlearning[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9,164:104906.[11]郭 阳,许贝贝,陈桂鹏,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虫害识别方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1):99-109.[12]ChenJ,ZhangDF,ZebA,etal.Identificationofriceplantdiseasesusinglightweightattentionnetwork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21,169:114514.[13]王江晴,冀 星,莫海芳,等.基于轻量化VGG的植物病虫害识别[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4):25-31.[14]周 维,牛永真,王亚炜,等.基于改进的YOLOv4-GhostNet水稻病虫害识别方法[J].江苏农业学报,2022,38(3):685-695.[15]李衍照,于 镭,田金文.基于改进YOLOv5的金属焊缝缺陷检测[J].电子测量技术,2022,45(19):70-75.[16]马晓东,魏利胜,刘小珲.基于新型YOLOv5算法的磁悬浮球精确识别[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22,36(8):204-212.[17]张宸嘉,朱 磊,俞 璐.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20):64-72.[18]肖雨晴,杨慧敏.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交通场景目标检测[J].森林工程,2022,38(6):164-171.[19]郭 文,李 冬,袁 飞.多尺度注意力融合和抗噪声的轻量点云人脸识别模型[J].图学学报,2022,43(6):1124-1133.[20]WangZ,SunW,ZhuQ,etal.Facemask-wearingdetectionmodelbasedonlossfunctionandattentionmechanism[J].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Neuroscience,2022,2022:2452291.[21]孙丽萍,谭少亨,周宏威,等.基于YOLOv5的林业有害生物检测与识别[J].森林工程,2022,38(5):104-109,120.[22]付思琴,邱 涛,王权顺,等.基于改进YOLOv4的焊接件表面缺陷检测算法[J].包装工程,2022,43(15):23-32.姜晟久,钟国韵.基于可分离扩张卷积和通道剪枝的番茄病害分类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182-18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2.026基于可分离扩张卷积和通道剪枝的番茄病害分类方法姜晟久,钟国韵(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为了实现番茄病害的快速检测,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病害分类方法参数量大、对算力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分离扩张卷积和通道剪枝的番茄病害分类方法。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评价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品质与产量评价
黄华磊;李艳花;肖长明;石有明;刘涛;周燕
【期刊名称】《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为促进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对18个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不摘薹和摘薹后菜籽产量等性状,以及菜薹的粗纤维、可溶性糖、维生素C、钙、铁、锌、硒质量分数和食味得分等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开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并计算各品种的综合产值.结果表明:11个性状可综合为6个主成分,18个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基于产量和品质特征确定了3个总产值高的品种赣油杂8号、邡油777和沣油958以及1个优质高产品种渝南油683,结果可为重庆地区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种质基础和数据支撑.
【总页数】9页(P37-45)
【作者】黄华磊;李艳花;肖长明;石有明;刘涛;周燕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1
【相关文献】
1.“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研究
2.基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比较分析
3.油蔬两用型油菜不同采摘期下油菜薹的品质变化研究
4.赣北
地区油棉两熟种植和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比较5.播期与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环境中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的QTL定位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1, 37(8): 1398−1405/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1.01398不同环境中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的QTL定位曲存民1付福友2卢坤1谢景梅1刘晓兰1黄杰恒1李波1王瑞1谌利1唐章林1李加纳1,*1 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6;2 Plant Gene Resources of Canada,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Saskatoon SK, S7N 0X2 Canada摘要: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为亲本杂交, 后代通过“一粒传法”连续自交7代构建重组自交系, 2007年分别在重庆市北碚区和万州区2个试验基地种植重组自交系群体, 利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 对种皮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及QTL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2个环境中共检测到12个种皮木质素含量相关的QTL, 分别位于4个不同的连锁群, 单个QTL可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4.50%~8.79%; 在第3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QTL与同一标记EM19ME23/130连锁, 其余10个QTL位置不同; 在北碚检测到的QTL主要分布于第20连锁群, 在万州检测到的QTL主要位于第3连锁群; 部分种皮木质素的QTL与种胚类黄酮和种皮色泽的QTL位于相近区间, 在北碚和万州种皮木质素含量与种胚类黄酮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
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较大; 油菜种皮木质素合成和类黄酮的积累可能受相同关键基因调控或者具有部分相同的合成代谢途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皮; 木质素含量; QTL; 重组自交系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Lignin Content of Seed Coat in Brassica napus L.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QU Cun-Min1, FU Fu-You2, LU Kun1, XIE Jing-Mei1, LIU Xiao-Lan1, HUANG Jie-Heng1, LI Bo1, WANG Rui1, CHEN Li1, TANG Zhang-Lin1, and LI Jia-Na1,*1 Chongqing Rapesee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2 Plant Gene Resources of Canada,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Saskatoon SK, S7N 0X2 Canada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QTLs for lignin content of seed coat in Brassica napus using th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method. Th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black-seeded male parent cultivar Zhongyou 821 and yellow-seeded female parent line GH06 was established by selfing for seven successive genera-tions with single seed propagating from F2. The population was grown at Beibei and Wanzhou in Chongqing in 2007. The QTLsof seed coat lignin content in two environments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genetic map constructed in 2007. A total of 12 QTLs for seed coat lignin content were located on the four linkage groups, each of them explained 4.50–8.79%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One QTL located on linkage group (LG) 3 was linked with the same marker EM19ME23/130 in two environments, other QTLs had different locations between two environments. The QTLs found in Beibei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LG 20, and the QTLs de-tected in Wanzhou mainly distributed on LG 3. The QTLs for flavoid contents in embryo and seed color were located in the nearly region with some QTLs for seed coat lignin conten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e lignin content of seed coat had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lavoid content of embryo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conclution, (1) the seed coat lignin content is controlled by many minor-effect genes, with a genetic pattern of quantitative trait,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QTL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greatly; (2) the syntheses of lignin in seed coat and flavoid of embryo are probably controlledby the same genes or have the same pathway partially.本研究由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0050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9AA101105, 2011AA10A104)和西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ky200900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