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合集下载

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指标考评办法

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及指标考评办法
查制度,无制度扣5分,不完善扣3分。
提问科室成员。知晓率≤60,扣3分。
科室管理记录
首诊负责制度
6
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如患者病情属他科疾患,应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在未确诊接受科室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1、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现象,每发现1人次扣分。2、对疑难、危重病例或病情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有关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每发现1人次扣分。3、未按规定做好登记,每发现1人次扣分。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4
科室制定本科室人才培训计划
无计划不得分。
科内学习资料
6
科内学习课件、签到表、影像资料,每月至少一次。
无资料不得分,少一次扣分。
标识
2
手术部位标识
无手术部位标识或标识不准确不得分。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3
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查制度,无制度扣3分,不完善扣1分。
危急值报告制度
1
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登记不完善扣分。
科室设备管理
2
无科室仪器登记本扣分,仪器维护保养差扣分。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30分)
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10%
不足扣1分,每增加1%加1分。
中医特色
5
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每降10%扣2分。
5
中医证候准确率≥90%
每降10%扣2分。
5
中医治疗率≥80%
住院病历每降1%扣2分。

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

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

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___检验科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包括以下评价指标:一、科室管理(50分)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和技师必须注册、执业医师和技师不能超范围执业、禁止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实验室工作必须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及经济利益影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与处理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差错事故等级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检验报告审核与发放、检验结果登记等。

本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检验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分)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以上是___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评价指标。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会有相应的扣分或否定评价。

例如,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检测活动的将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发现医护人员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将酌情扣分。

同时,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的将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将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标准,定期评价质量控制效果,及时纠正偏差;2)实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3)建立标本追溯制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3、检验后质量控制:1)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完整的检验报告,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2)建立异常结果处理制度,对异常结果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3)定期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检验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 考核标准与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 考核标准与质量指标

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四、医院感染管理八、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医疗质量指标:过程控制指标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一套用于评价消化内科医疗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质量总结和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患者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一)患者满意度评价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团队的医疗技术、医患沟通、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患者满意度评价可以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电话随访、面谈等方式进行。

(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是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工作的效果。

常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治愈率、好转率、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

(三)合理用药评价合理用药评价是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消化内科疾病需要常规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合理用药评价可以测评医务人员是否遵循药物使用的规范和标准,是否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

合理用药评价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复查医嘱单、患者用药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等方式进行。

(四)医疗安全评价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来说,医疗安全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事件、术后感染、医疗事故等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方向。

二、考核标准(一)技术能力考核技术能力考核是对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评估。

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类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能够独立处理各类疑难病例,并具备常见疾病的手术操作技巧。

(二)医患沟通考核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顾虑和期望,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解答。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执行不到位视情况酌情扣分。
20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任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成立抢救小组的不得分。未随时对病情变化进行记录的酌情扣分。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四、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填写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科室,一份交医务科。
4
七、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50分)
50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未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分,不足3种识别方法者酌情扣分。
2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应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不符合护理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零分。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零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7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6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4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5
四、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的酌情扣分。
3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酌情扣分。
4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4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省级以上(含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6)转科、转院制度:需转科患者,应有转入转出记录;转入科室应按新入院患者标准进行处置;精神类疾病或特定传染病需转外院治疗患者,需经医务科同意执行。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扣完为止。
8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医院是人们生病时的重要去处,因此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医院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

下面将介绍医院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医院的设施和环境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的环境应该整洁、明亮,设施设备应该完善,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同时,医院的通风、消毒等设施也需要符合卫生标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其次,医院的医疗团队是考核的重点之一。

医院需要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他们应该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的医疗团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温暖、亲切的服务。

再次,医院的医疗质量是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

医院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标准化的诊疗方案,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医院还需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和质量问题,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最后,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院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服务,提供人性化、便捷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医院考核标准涉及医院的设施和环境、医疗团队、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

医院需要全面加强各项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希望医院能够不断完善自身,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4.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5.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6.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7.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8.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9.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1.处方合格率≥95%。

2.药品帐物相符率100%。

3.处方调配差错率<1/__。

4.取药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5.抗菌药物销售比率占全院药品销售≤25%。

6.药品报损率(按金额计):中成药与西药<0.2%,饮片<0.5%。

7.患者对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5分;无考核印证扣2分;《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分。

组织与制度独立设置调剂室、药库(含中西药库及特殊药品库)、临1处未独立床药学室、信息资料室。

2分。

建立药学专业人员健康档案且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的考核标准。

一、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系统化方法。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了解其服务水平,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以下是构建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素:1.1 指标选择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指标来度量医疗质量。

这些指标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护理等各个环节。

指标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

同时,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借助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以发现问题和趋势,并提供改进措施。

1.3 评价周期医疗质量评价应设定一个适当的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般而言,评价周期可长达一年或更长,同时也可以设定中期评价和自查等方式加强质量控制。

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绩效的依据。

良好的考核标准可以激励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下是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2.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进而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评价应综合考虑等待时间、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多个因素。

2.2 疗效与安全疗效与安全是评价医疗质量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合理性。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人卫出版社李元峰主编 16开 688页定价:¥98该书是进一步落实“医院管理年”、“医院等级评审”、“医疗质量万里行”的配套资料,首次引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规则与方法,遵循了卫生部近年来有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相关法规及评价体系与管理指南,参考了相关专业的行业规范、疾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或共识意见,对临床不同专业制定了适合本专科发展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主要内容有:科室管理、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急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专科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等10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对医技科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这套体系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内容,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了“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同时增加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

第一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一节急诊急救部分1、急诊急救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E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急诊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急诊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二节非手术部分1、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肾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感染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血液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内分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风湿免疫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儿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皮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肿瘤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康复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中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特需病房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老年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三节手术部分1、肝胆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小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胃肠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血管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泌尿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整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乳腺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心胸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神经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移植中心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妇产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眼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颌面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烧伤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SICU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四节医技部分1、麻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手术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核医学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放射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超声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心血管超声和心功能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检验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理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药剂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内镜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消毒供应室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营养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五节行政后勤部分1、后勤管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服务中心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3、设备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4、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5、人力资源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6、监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预防保健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8、病案统计科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9、信息研究所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0、院长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1、保卫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2、住院部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3、纪委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4、护理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5、车辆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6、科技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7、门诊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8、图书馆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19、基建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医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1、工会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2、教育培训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3、财务部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4、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总支、团委)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5、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第六节医技满意度调查6.1 病理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2 药剂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3 核医学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4 营养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5 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6 心血管超声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7 放射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8 检验科质量问卷调查表6.9 麻醉科质量问卷调查表第七节行政、后勤满意度调查(质量问卷调查)7.1 后勤管理部质量问卷调查表7.2 服务中心质量问卷调查表7.3 设备部质量问卷调查表…。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的系统体系。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刺激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水平。

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

其中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估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诊疗能力的重要指标,医疗护理质量评估医疗人员对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医疗安全评估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等。

2. 结果指标:结果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治疗效果是评估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服务对患者疾病的控制和康复效果的指标,包括疾病康复率、病死率等。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满意程度的指标,包括对医疗服务态度、环境卫生、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评价。

3. 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评估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质量。

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流程和操作,判断医疗机构是否遵循规范,减少操作风险,提升工作效率。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是指根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排名的标准。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的核心是量化指标和评分体系。

量化指标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根据指标的权重和评分规则进行评分,以确定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具体明确:标准要求明确,指标具体,可以衡量医疗机构的质量水平。

2. 全面综合:标准要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等,以全面衡量医疗机构的质量。

3. 可比较性:标准要求具备可比较性,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以便患者和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的质量进行参考和选择。

4. 动态更新:标准应根据医疗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更新,以适应医疗质量评价的需求。

总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医疗机构提升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评估和考核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促使医疗机构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晴隆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与考核标准
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保障诊疗工作需要。

2.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4.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5.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6.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三)重症监护室质量考核标准
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
三、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用血
五、医院感染管理
六、感染性疾病管理
七、病案管理
八、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2020版)

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2020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标准(2020年版)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呼吸学科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促进了呼吸学科发展、推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这也同样适用于卫生和呼吸疾病防治事业:呼吸疾病负担的增加、防治措施相对不足、呼吸病患者健康的紧迫需要和呼吸学科发展不平衡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由于我国长期没有建立起来规范的毕业后教育制度,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及学科建设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PCCM科)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不规范的问题。

因此,也导致在不同医院或地区呼吸病的诊治和处理不统一和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分级诊疗的突施。

推动我国呼吸学科发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呼吸疾病负担和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需要重视和解决下述几个问题: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做好内科住院医师、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构建素质优良的学科队伍;二是通过呼吸专科联合体建设,从医疗(包括会诊和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疗质控)、教育培训、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整合资源,构建体系,提高临床诊治的能力,推动学科发展;三是需要推进科室的规范化建设,从建制、设施、人员、业务能力、管理等方面设立学科建设标准,为医疗业务开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

医院考核标准医院是人们生病时的避风港,也是医生为病人治病救人的地方。

因此,医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制定医院考核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医院考核标准应包括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完善程度。

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以保证医生对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考核标准应包括对医疗设备的完好程度、更新换代的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医院具备良好的医疗条件。

其次,医院考核标准还应包括医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是医院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医院考核标准应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外,医院考核标准还应包括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是人们治病救人的地方,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院考核标准应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包括病历记录、手术操作、药品使用、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最后,医院考核标准还应包括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医院作为一家医疗机构,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运行效率和病人的就医体验。

医院考核标准应对医院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要求,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考核标准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院考核标准的制定应包括医疗设施和设备、医务人员素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按照医院考核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

xx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配套制度、考核标准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 90%。

3.处方合格率≥ 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0 分钟。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方法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门诊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院感一处布局不合理扣 2 分;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2.是否有分诊、导诊服务;无分诊、导诊服务每项扣 2 分;3.是否落实首诊负责制违反首诊负责制一次扣30 分;4.是否落实科间会诊制度。

科间会诊执行不到位一次扣10 分;5.是否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合理扣 2 分;业技术人员6.是否按规定设置普通门诊、专科门未按规定设置专科、专家门诊扣5 分;诊、专家门诊;7.是否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职责不到位扣 10 分;门诊职责;8. 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符合率是否低每低于一1%扣5分;于95%。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管理流程图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与管理流程图

考核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问卷调查、现场检查、患者访谈、专家 评估等。
考核流程
制定考核计划、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实施考核、汇总分析 考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监督改进措施的落实等。
考核结果与反馈
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和整改意见反馈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同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医 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药品管理质量
评估药品采购、储存和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处方质量
评估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用药安全性
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发生率。
患者用药依从性
评估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况。
感染控制指标
01
感染发生率
评估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耐药菌株发生率
评估耐药菌株的发生率和分布情 况。
03
02
感染部位分布
评估不同部位感染的分布情况。
医疗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与评估
01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对医疗文书的审核、临
床路径的评估等。
不定期抽查与专项检查
02
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和反馈。
患者满意度调查
03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
度,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医疗质量改进
问题分析与整改
问题识别与分类
对评估和反馈中识别出的 问题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 序。
原因分析
针对每个问题,深入分析 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并制 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整改实施

(2020版)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2020版)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定细则(2020年版)二级医院通常是地、市、县级医院,主要承担本地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比较危重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任务,同时也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

二级医院即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同时也接受三级综合医院的辐射,向上级医院转诊特别危重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卫生部(卫生计生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评分标准》制定,同时参照国际现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制和体系。

二级医院PCCM科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涵盖科室的部门建制、业务建制、人员建制、设施建制、管理建制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并根据我国国情,在二级医院PCCM科设立培育、达标、优秀和示范单位四级标准。

二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必须独立建制。

部门、业务建制至少包括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或抢救室、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并具有相应的管理架构和机制。

具体如下:一)医疗.硬件设施(1(1)呼吸病房:设立单独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床位数至少大于30张。

(2)呼吸门诊:设立呼吸专科门诊,附设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并配置专科护士,力争开设专病/专项门诊,用于哮喘、慢阻肺、戒烟等的规范化防治,有条件设立专家门诊。

((3)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或呼吸抢救室:设立隶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MICU/RICU 或呼吸抢救室,并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技术和人力资源(包括医师、呼吸治疗师、专科护士等)条件。

(4)呼吸内镜室:拥有独立的呼吸内镜室,能开展常规的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有条件的可开展内科胸腔镜。

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描述式和经验式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全面的评估,护理管理的开展中需要采取更精细的管理方式,将护理质量使用数据化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实现护理工作的有效评价,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管理中可以采取敏感性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确定核心要素,评价护理管理工作实践情况,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安全性,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开展质量的衡量标准。

国外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研究在不断的增多,我国也引入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当前护理管理评估中对于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还存在一定不足[1]。

本文是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对于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完善管理管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进行分析,患者信息如表1所示。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未做好无菌操作,酌情扣分。
5分
三、急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50分)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急诊确诊能力,保证急诊诊疗质量
1、科室严格执行《急诊医疗管理规定》,服从急救中心统一安排。
未按规定执行着不得分,不服从急救中心统一安排者视其情节严重,酌情扣分。
3分
2、急诊医师按时上班,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参与急诊工作。
无工作计划及总结各扣2分;护士长资料记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各扣1分。
10分
4、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标牌醒目。
物品放置不规范扣1分,物品放置与标识不符扣1分;标识不清扣0.5分。
5分
5、病房设施、设备性能良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病房基础设施、设备不全扣1分;设施、设备性能不好,不能确保使用过程中安全扣2分。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1~2名,不熟悉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4分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或护士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事科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护理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未成立抢救小组的不得分。未随时对病情变化进行记录的酌情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1、月门诊人次;
2、出院人次;
3、平均住院床日;
4、药品比例;
5、床位使用率;
6、处方合格率达95%;
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10、传染病报告率100%;
11、甲级病历率90%;
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压疮发生率;
2、跌倒发生率;
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5、24/48小时重返ICU率;
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
9、内镜诊疗质量检测指标(急诊内镜比率);
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
【三级重点专科】
1.经支气管肺活检技术;
2.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3.设备完善,管理科学的呼吸监护室;
4.各种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治(包括多种机械通气形式);
5.肺血栓栓塞的诊治(包括检查、血流灌注、通气扫描、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6.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7.起到高反应性测定;
8.气胸的各种处理;
9.支气管动脉插管诊疗技术(PAI);
10.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治(SAS);
11.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和血自身抗体检查;
12.军团菌抗体和支原体抗体的检查;
13.肺变态反应性疾病检查。

【三级一般专科】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2.肺功能检查:弥散,残气测定;
3.肺炎的正确诊断(病原学)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4.常见弥散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5.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及正确内科治疗;
6.肺脓肿的诊治;
7.肺结核病原菌及人型菌培养;
8.胸膜活检的应用;
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和呼气末正通气的应用。

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
一、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小时内,采集血、痰培养;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八)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健康辅导;
(九)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其余参见相关卫生部病种临床路径
附件五:呼吸专业参考项目
1.纤支镜支架植入;
2.支气管动脉造影术;
3.经气管镜激光治疗大气道占位性病变;
4.等离子射频治疗;
5.纤支镜介入治疗;
6.微波治疗;
7.冷冻治疗;
8.气道狭窄支气管球囊扩张术;
9.支气管肺泡灌洗术;10纤支镜氩气刀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