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之第一章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儿童个性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期。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观察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动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变量,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和情境,了解儿童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问卷调查则可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书面访谈的形式进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儿童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可以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促进家庭教育。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是促进学校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社会保护。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学前教育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心理学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他的综合性特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 美国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关心三个要素: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学习过程指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学习情境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包括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心理学。
法国实验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比纳和西蒙1905年制定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
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教奠基人。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主要研究学习理论。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60年代出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后逐渐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4完善期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教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逐渐走向完善。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2.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在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个阶段。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需求,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他们逐渐掌握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并开始培养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人格形成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性格发展等方面。
儿童的生理发展涉及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成熟,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分类、组织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从简单的感觉发展到复杂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言发展是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言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对情感的感受、表达和管理能力的逐渐成熟,包括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怀。
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包括幼儿园生活适应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性格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儿童性格形成过程的反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测量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儿童对其中一种刺激或任务的反应,来推测他们的特定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
访谈法是通过与儿童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态度。
测量法是通过量表或测试工具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于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 - (研究方法)
• 访谈法 • 活动产品分析法 • 情境法
情境法
• 活动情境法是指在教育活动 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控制一 定的条件,然后对幼儿在情 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测并 加以研究的方法。
• 问题情境法是向幼儿提供 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两难问 题情境,要求幼儿对情境 中的问题作出回答,以此 考察幼儿道德判断水平或 情绪反应。
个体差异 普遍规律
特征 常态化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横断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
混合研究设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 横断研究设计—特点时间,不同年龄,心理发展比较; • 纵向研究设计—长时间,同一对象,系统、定期、反复 地,心理变化规律; • 混合研究设计—聚合交叉研究,优点:揭示连续、动态 ,缩短时间与成本。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类型。
现场实验 • 优点:方便实用,结果在实
践中易于推广应用; • 缺点: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
制
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育心理学实验,绝大部
分是现场实验。
(二)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1.定义
•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预设教育 情境与条件研究幼儿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验形式,是 现场实验的一种特殊类型。
• 成就测验:主要测试个人在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 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习效果)。
• 能力倾向测验 • 人格测验
From:
1.时间抽样观察法 (1)定义 它是指观察在规定时间内(时间样本)发生的所有行
为。 (2)基本过程 时间单位分解 行为分类系统 记录表格的设计(封闭式)
(三)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方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一章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 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 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 验的心理活动。
喜、怒、哀、乐、爱、憎、 惧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有 目的活动中自觉地调 节自身的行为和情感, 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
基础
调控
情感过程
动力
意志过程
一、反映人的态度和活动积极性的个性倾向性。
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洛克和华生
洛克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 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 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环境决定论。其意义在儿童教 育和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延展。
心理学家华生[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等认为,个体 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 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关系。 ⑤小脑: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 ⑥大脑: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器官。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表面覆盖着 大脑皮层。皮层表面凹凸不平,约由150亿个 脑细胞分六层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 凹陷部分称为沟或裂,隆起部分 称为回。
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额 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 脑 皮 层 ——高级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表现在: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 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
2. 人的心理能够支配调节人的行动,能动地反作用于
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 种需要。
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改造世界.例如:三峡大坝的 修建、旅游景点的建设,还有为了得到玩具的小朋友吃自己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谈话法 例如,某班老师想了解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在提问时应该特别注
意孩子的表情,尽可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内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避免伤 害、吓唬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作品进行分
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是 对儿童的日记、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作品进行 分析。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思考: 你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
究意义有哪些?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儿童观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本课重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意义 4.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发展心理学
是基础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案例分析】
受虐女童笔下的《幸福的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特殊性原则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
(一)横断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混合研究设计
例如:瑞文测验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周 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
导航
26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 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 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 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 物体是分别存在的。
前运算阶段:2-6、7岁
•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
•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0.35
6.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7.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50
8.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60
9.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大者
0.75
10.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88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周:对T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
导航 15
• (二)社会因素 • 案例分析 • 1.双生子家庭变故 • 2.印度狼孩的例子
社会环境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变为现实。 第二,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第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导航 16
•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1.遗传决定论 • 2.环境决定论 • 3.二因素论 • 4.相互作用论 • 5.科学的观点
前运算阶段:2-6、7岁 局限3:不可逆的
2+3=5 5-3=2
右 左
右
左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
《学前心理学》教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第二章: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发展掌握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和过程分析感知觉发展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影响2.2 思维发展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探讨思维发展对儿童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影响第三章:情绪和情感发展3.1 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区别理解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和功能3.2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探讨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分析情绪和情感发展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第四章:社会性发展4.1 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化的定义和过程掌握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4.2 儿童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儿童社交技能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社交技能发展对儿童社交适应的影响第五章:人格发展5.1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人格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格发展的理论模型和过程5.2 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探讨人格发展对儿童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章:语言发展6.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语言的定义和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掌握语言发展对儿童认知和社会化的影响6.2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探讨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分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和应对策略第七章:游戏与发展7.1 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理解游戏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游戏的类型和儿童游戏发展的阶段7.2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探讨游戏对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影响分析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第八章: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8.1 家庭教育的概述理解家庭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 亲子关系的发展与影响探讨亲子关系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九章:幼儿园教育与教学方法9.1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掌握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技巧9.2 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和分组教学等方法分析教学方法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第十章:学前心理学研究案例分析10.1 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案例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0.2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实例分析儿童心理发展、情绪管理、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案例探讨案例分析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启示和应用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需要重点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包括认知、情绪、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一章
• 概况(1、2章) • 知、情、意、行(3-12章) • 发展规律(13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 2. 3.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2.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 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 的规律。
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4.儿童解剖生理学
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
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考虑到下列几点: 1.实验室内的布置 2.通过游戏 3.“预热”时间 4.实验指导语 5.考虑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背景 6.考虑幼儿表达能力
2.自然实验法
•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 特点: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 目的、有计划地控制的。 • 延迟满足实验
测验法注意事项
• 个别测验 • 专门训练 • 稳定性差,不可一锤定音
4. 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 者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调查法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作用,因为:
• 1.同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成人易于捕捉幼小儿童在日常生活 中偶然地自然表露的心理活动。 • 2.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变化大,研究人员与学前儿童接触的 时间毕竟有限,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一时一事。 缺点:比较费时间。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
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
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
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第1章儿童心理学-绪论
• When:这些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 Why:对这些变化进行解释,分析其影响因素,揭 示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 中世纪 “小型成人”
• 罗马时代 父母有权杀死残废、非婚生的婴儿 • 文艺复兴 态度发生转变
•
↗优点
• 评价
•
↘缺点
• 〔四〕个案研究法 • 〔五〕跨文化研究
二、发展的研究设计
• 〔一〕横向研究 •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
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 〔二〕纵向研究 •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 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 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三〕时序研究
• 连续与非连续之争的焦点,在于发展的本质是量变的过程还 是质变的过程。
• 连续性与阶段论的另一个争论,是关于早期经验与后期发展 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临 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
↗自然观察法
• 〔一〕观察法
•
↘ 结构性观察
• 评价
• 二、儿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
• 夸美纽斯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 洛克 白板说 • 卢梭 浪漫主义教育 • 达尔文 进化理论
三、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 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的《儿童心理》一 书的出版为标志。普莱尔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儿童心 理学的奠基人。
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形成 •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四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高教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概念: 2.研究对象:(
3.学科性质:(
) )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内涵)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自我意识
个Hale Waihona Puke 心理特征( )年,( )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 )在(
)大学建立了第(
)个心理学
(
)室。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独立标志: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 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 实验室。
1.1 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 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
1.学前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 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是 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 幼儿
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6.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意义?
(1)
发展观、教育观
(2)
合理开展教育工作
7.知识框架
(
)过程
心理过程 (
)过程
心理现象
(
)过程
个性(
)
个性心理
个性(
)
自我(
)
)的学科 )在( )
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概念:
2.研究对象:( 3.学科性质:(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
00384 学前心理学(专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 一、学习学前心理的任务 • (一)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
规律。 • (二)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
心理的变化。
• 二、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都可以是整体研究或分析研 究。纵向研究可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也 可以研究某一个方面心理的发展。横断研究也可 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专题的。
•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 相辅相成的。
•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 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
• (一)理论意义 •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
学根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 (二)实践意义
•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 根源。
• 科学的学前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 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 (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 为标志。
• 2.学前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 (1)首先是为培养人才的早期教育服务
•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2)学前心理学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很大意义 • 儿童医务工作方面
• 儿童文艺工作方面
• 想写儿童文学的作家应该估计到读者年龄 的一切特征。不然,他写的书会成为儿童 和成年人都不需要的无着落的东西。 ——高尔基《论主题》
•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 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 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 龄待点。
•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 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 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 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 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 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 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 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内 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
•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 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 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 婴儿。
• 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如果研 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 研究。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 进行。
• 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 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 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 儿童社会工作方面
• 如儿童广播电视工作、儿童期刊报纸工作、 儿童玩具设计工作、儿童服装设计工作、 儿童食品制作工作、动画制作工作、儿童 游戏软件设计者等。
• 通过对学前心理学的学习,可望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收获:
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 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 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二)发展性原则 • (三)教育性原则
• 二、学前心理研究的类型
•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 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 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 变化。
• 例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于1919年留学回 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对 他的儿子陈一鸣从出生到大约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作 了日记式的记录,而且还作了摄影记录[见陈鹤琴著《儿 童心理之研究》(1925)]。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有很多人 从事和这类似的研究,如葛承训的《一个女孩子的心理》、 费景瑚的《均一六个月心理的发展》等。
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律的科学。
•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 (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 (0—6岁), 而狭义的学前时期是一般专 指幼儿园阶段(3—6岁)。
•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从初生 到进入小学之前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 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学前心理学
主讲:宋健
第一章 绪 论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学前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前心 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识学前心理学 的任务和意义。
• 【重点难点】 •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心理学是研
• 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 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 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 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 系。
• 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 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不能说明关系的性质。
• 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一)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 (二)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 (三)解释和测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 差异
• (四)探究不同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影响
• (五)提出帮助和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具体方法
• 三、学前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
•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点。
•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 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 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 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 研究。
• 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 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 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