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海洋地质作用与地貌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地质作用
会计学第1页/共58页
海洋地质作用是由海水的运动和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一、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最主要的动力。造成海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度差、温度差、月 引力和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 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一 )波浪
——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
因地月系统绕太阳运行 , 当出现新月和满月
2天 , 月地日三者位于同一线上 , 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 , 形
潮时 , 潮水涌向陆地; 落潮时 , 潮水退回外海。
2天 , 月地的联线同地日的连线垂直 , 形成小潮
成大潮 。 当出现上弦月或下弦月
( 即农历初八 、九及二十二 、三
第35页/共58页
,得克萨斯泻湖的平均淤积速率为 每百年38厘米 。被堤岛或沙嘴分隔的潟湖水体 , 波浪作用微弱。沉积物多由细粒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来源既有陆源物质 , 也有海 域来沙 , 同时还有风吹物质沉积于潟湖之中 。潟湖被沉积物质填 满 , 便转化成潮滩或低平陆地。
离或半隔离 , 则形成了潟湖 。潟湖是短暂的地质现象 。现代潟湖 是第四纪冰后期海侵的产物 , 其形成仅6000
深海中波浪传播示意图第4页/共58页
2 、波浪向岸传播当波浪向海岸方向传播到达浅水区 , 水面波形的对称性会遭破坏 , 表层水质 点运动轨迹变成椭圆形 , 从水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大椭圆扁率也逐渐增大 , 在水底则变成水平的往复运动 。随着海水深度的变浅 , 摩擦阻力增大 , 水质 点运动的椭圆形扁率增大 , 表面水质点速度超过波速时 , 波峰破碎出现白色 的浪花 。波浪进入浅滩 , 波峰明显超前 , 涌上海滩拍打海岸形成拍岸浪 。拍 岸浪涌到海岸后 , 使海岸水面增高 , 可达数米 , 海水在重力作用下 , 顺着海 底斜坡形成底流流回海中。
海洋地质地貌
海地扩?长: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用地幔
对流机制来解释海底的地形标志, 他设想大洋
中脊是热流上升而使海底裂开的地方, 熔融岩 浆从这 U
里喷出, 推开两边的岩石形成新的海底
赫斯舍弃了早期大陆漂移模型中大陆排开洋底
u 更-、o
■ -■ *
1r到地壳下部对流作用的推动,产, '条.,-好-u像* 被- ■放* 置t*.在*t一*广* " 物活质动进传行 送运 带动 上的 运方 动式, 而认为大陆是被动地受
.U
构成海岭的火山只发生在洋底某一个位置上, 但 火山的岩浆源同样来自上=地幔软流圈, 以柱 状地 , -’ , U 幔流的形式上涌, 并穿破洋壳喷出。按威 尔逊 (Wilson, 1965)观点认为, 在岩石圈下 有一个
提供岩浆的固定源地s, 称为地幔热点
(E图Q 6. 8),当移动的洋壳经过热点时产生火 山, u
的出现由地质学和海洋学结合交叉衍 生 出的一门较新的边缘学科,产生于 上世 纪初。所以,海洋地质学的特点 是: 学 科年轻、多学科交叉、依赖于 高新技术、 发展前景广阔
♦ 主要是研究解决满足人类对矿产
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包括由此引发的军事 和国家权益方 面的需求中的科学问题。早 期,主要是军事需求;上世 纪中期后,人 类对矿产资源需求日益増加: 目前人类生 存环境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同时绿色国土、 海洋权益、 以及深海大洋的“蓝色圈地” 都对海洋地质学提出了新的 和更为迫切的 需求。
―-F—
U
岸 大
脊
火, 山
J\
软流层
囝e.3地曠物质对流与大洋中省、海盆、勾沟及S弧的生成(据刘以宣)
♦海岭
又叫海底山脉(海山)它是穿播子洋廉上 的山脉, 由火山链1: 组成, 規横远不如大洋 中脊那样庞大。这种火山只发生在洋底某 一个位置上> 但火山的岩浆源同样来自上 地輾软流圈, 以柱状地幔流的形式上浦, 并穿破洋売嘖出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占据了约71%的面积。
海洋地貌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床的形态、构造、地貌单元以及地质景观等。
了解海洋地貌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海洋地貌知识点。
1. 大洋地壳的构成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由于海底地壳在火山活动中持续形成,因此年轻而薄。
在大洋地壳上也存在着海底扩张中心,即海脊系统。
大洋中的海脊是地壳生成的地方,其特点是拥有高热流和富含矿物质的热液喷口。
2. 大洋地壳的结构大洋地壳主要由海底扩张中心以及大洋盆地和大陆坡构成。
其中,海底扩张中心被称为大洋中脊,是地壳和上层岩石融化的地方。
大洋盆地是指海底的大片平坦区域,它覆盖着大量的淤积物。
大陆坡是大洋底部距离大陆边缘的区域,地形较为陡峭。
3.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主要包括有机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有机物主要来自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了腐殖质。
碎屑沉积物是由大陆物质通过河流输入海洋形成的,包括沉积岩、砂质岩、粉质岩等。
化学沉积物则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盐类等。
4. 海底地貌特征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山、海沟、海岭和海台。
海山是海底隆起的山脉,其中的一些海山高出海平面,形成了海山岛。
海沟是指海底较深的狭长地带,是地壳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海岭是地壳展开和扩张的结果,沿海洋中脊延伸。
海台是距离大陆边缘较远的大片坡面。
5. 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海洋具有强大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海洋侵蚀主要通过波浪、洋流和海水的化学作用来进行。
海洋沉积作用则主要是指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物的运动、堆积和成岩。
6. 海洋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海洋地貌的影响不可忽视。
海洋石油开发和深海矿产资源开采会破坏海底地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也对海洋地貌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学习海洋地貌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功能和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海洋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等方面。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海底扩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等。
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据大洋地壳扩张理论,地球上的海底一直在不断扩展,而扩展的中心是海脊。
在海脊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冒出,形成了新的岩石。
随着新岩石的形成,老岩石向两侧移动,海底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称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造成了海脊系统的形成,也导致了地壳的运动。
海底扩张对于地球的演化和板块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海洋地质作用还包括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表上的运动和变形。
它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移等。
这些运动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的震动。
地壳运动不仅影响着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化,还会对地表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三,火山喷发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上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产生的。
在海洋中,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海脊系统和火山岛上。
火山岛是海洋中的一种地形,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例如夏威夷和日本的冈山。
火山喷发不仅对海洋生态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还对海底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海洋地质作用还涉及到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
海洋沉积是指海洋底部积累的各种物质,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通过沉降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沉积物质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搬运和沉积。
海洋地形是指海底的地形,它是由于海洋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海洋地形包括洋脊、海沟、海底扇等,它们的形成与海底扩张、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有关。
地质作用与地貌教案设计
地质作用与地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3)能够分析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地质作用过程,分析地貌的形成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地质作用的概念;(2)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2. 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1)内力地质作用:火山、地震、岩浆侵入等;(2)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3)地貌特征:山地、平原、盆地、高原、峡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3)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质作用的分类及判定;(2)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及实例;(3)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要地质作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实例;(3)小组讨论法:探讨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地质作用过程、地貌图片等;(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地质作用过程,分析地貌形成过程;(3)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成的实例图片;(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力量作用于地表?2. 讲解:(1)讲解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介绍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3)分析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一海洋地貌知识点
高一海洋地貌知识点在高一地理学科的学习中,海洋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海洋地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一海洋地貌的知识点。
1.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特定的地形特点。
海洋底部主要由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海山、海沟、海岭等组成。
首先是大陆边缘,它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
大陆边缘有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增生锥等形态。
大陆架是从陆地边缘向外延伸的平坦区域,水深通常在200米以内。
然后是大陆坡,它是从大陆架向海底的过渡区域,水深逐渐加深。
最后是大陆增生锥,它是由大量沉积物构成的,位于大陆坡与海盆之间。
其次是大洋盆地,它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
大洋盆地包括了海脊和海沟两个重要地貌。
海脊是在大洋盆地中央,呈走向延伸的山脉,而海沟是在大洋盆地周边,呈纵向延伸的深沟。
最后是海山和海岭。
海山是在海洋底部突起的山脉,通常高于周围海底地形;海岭则是指从大洋盆地中央向周围伸展的山脉。
2.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主要由陆源性和生物源性两类组成。
陆源性沉积物是由陆地搬运进入海洋的颗粒物质,包括了岩屑、泥沙、风沙等。
生物源性沉积物则是由海洋生物遗骸、贝壳等有机物残骸形成的。
海洋沉积物的分布和特点与海洋地貌密切相关。
例如,在河口附近和大陆边缘的海域,陆源性沉积物相对较多;而在海脊附近,生物源性沉积物较为丰富。
3. 海浪和海涌海浪是指由风力引起的海面起伏波动。
它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海洋地貌塑造的重要因素。
海浪的高度和形状由风力、风向和水深等因素决定。
海浪的影响远不止在海面上,它还能够侵蚀岸边的海蚀地貌,并将沉积物输运到远离海岸的地区。
与海浪类似的是海涌,它是由潮汐引起的海水上下波动。
海涌主要受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影响,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潮汐的高潮和低潮会对海岸线造成明显的影响,形成潮间带等特殊地貌。
综上所述,海洋地貌是地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海洋地貌,我们可以了解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理解海洋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以及海浪和海涌的影响等。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
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地质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海洋对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海洋的存在使得地球的温度变化更加稳定,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传热能力,调节了全球的气候。
海洋还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水循环和气候系统的运行。
它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温分布。
海洋的表层水体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导致了台风、风暴潮和沿海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其次,海洋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从微观生物到海洋巨兽,各种生物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食物资源,如鱼类、贝类和海藻等。
此外,海洋还为许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支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海洋也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库之一,承载着全球水文循环的一部分。
它接收来自河流和降雨的淡水,并且通过蒸发和降水来维持水循环的平衡。
水文循环是地表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的分配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海洋还参与了地质的造山作用。
海洋中的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海底地壳的扩张和收缩使得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成为可能。
例如,太平洋火山带中的火山活动就与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之间的俯冲带有关。
这些地质活动不仅对于地球的地貌和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物吸收和物理溶解等过程,将其储存在海水中。
这有助于缓解全球暖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综上所述,海洋及其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存在调节了全球的气候,支撑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且参与了水文循环和造山作用等地质过程。
普通地质学及地貌-海洋地质作用
碎屑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 滨岸带,按其性质可分为机械剥蚀、化学溶蚀和 生物剥蚀作用。它们共同对海岸地带进行改造, 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海蚀作用的主要动力是 海浪和潮汐。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普通地质学及地貌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总面积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海 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是指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 水体。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拥有人类所必 需的大量食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具有强大 的动力,不断雕塑着不同的海岸,对沿岸进行破 坏。海洋是沉积作用的最主要场所,大量来自陆 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海洋沉积。这些沉积物中保 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资料。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在海蚀的作用 下,使海岸线不断 向陆地方向后退, 形成海蚀凹槽、海 蚀崖、波切台。海 岸线变得平直,海 湾和海岬消失。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在海蚀的作用 下,使海岸线不断 向陆地方向后退, 形成海蚀凹槽、海 蚀崖、波切台。海 岸线变得平直,海 湾和海岬消失。
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温度: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水的热 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以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并且随着纬 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温度差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海水的密度:单位体积中海水的质量称为海水的密度。海水的 密度与盐度有关。盐度大,其密度也大。海水的的密度随着纬 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水密度差也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 力。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
海洋的地质作用名词解释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在海洋中,存在着许多地质作用,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海洋地质作用相关的重要术语,以便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是构成地球的岩石和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壳主要分为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其中海洋壳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壳相对较薄,由海洋地壳和上覆的海水组成,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海底扩张海底扩张是指地球上海洋地壳不断向两侧扩张的过程。
在海底中,存在着许多构造地形,其中最重要的是洋脊系统。
洋脊是一系列相对较长的海底山脊,沿着大洋中心产生,将海洋壳分裂成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块。
洋脊系统的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的基础,也是海底地壳增长的重要原因。
3. 断裂带断裂带是指地壳内部存在的断裂线或断裂系统。
在海洋地质中,断裂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洋脊系统中形成的新地壳分割成一系列块体。
断裂带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已经停止运动的。
断裂带的形成和运动经常伴随着地震和火山活动,对海洋地质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陆缘带陆缘带是指海洋地壳和陆壳的过渡区域,通常位于大陆边缘区域的水下。
在陆缘带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大陆边缘扩展、物质循环和沉积作用等。
这些作用是陆缘带地表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
海底地形丰富多样,包括海山、海沟、海岭等。
海山是由火山活动在海床上构建而成的地形,常常形成活动火山口。
海沟是地球表面最深的地质构造之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
海岭是位于洋脊系统上的山脉,是洋脊活动和海底扩张的结果。
6. 海底地层海底地层是指海底中各种岩石和沉积物层的堆积。
这些地层记录着海洋地质发展的历史,对研究地球演化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海底地层可以包括岩石地层、沉积地层以及生物地层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海底地壳的结构和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海洋中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海底地壳和地形的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构造物的形成。
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包括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壳断裂和隆起,这些运动导致海底地形的巨大变化。
板块构造演化指的是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和移动,如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扩张,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沟、海脊、弧形岛弧等特殊地形。
构造构造物是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例如海山、边缘山脉和隆起地带。
2. 沉积作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沉积物在海底堆积形成海底地层和沉积物的分布格局。
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的河流、风化物质、火山喷发和生物骨骼等,它们经过水的冲刷和重力沉积在海底。
沉积作用形成了海底的泥、沙、石和泥石流等沉积物,同时还形成了各种沉积地貌,如海底冲积扇、沉积盆地和海啸沉积。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海洋中的水流、波浪、潮汐等力量对海底地形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海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海床侵蚀和海岛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受波浪冲击和潮汐作用而被侵蚀和改变,导致海岸线后退和海峡、海湾的形成。
海床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和波浪对海底地貌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了海底沟壑和河道。
海岛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入侵和波浪冲刷等力量对海岛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导致海岛退化和消失。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1.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海洋中碎屑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在海底或海洋地壳表面沉积形成新的地层。
这些碎屑物质可以是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或有机物等。
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如沙岩、泥岩和砾岩等。
沉积作用是构造埋藏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沉积作用可以对构造和岩石性质进行解析和研究。
2.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海底扩张是指海洋中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
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岩石的熔融和上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进一步推动了古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壳运动作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中各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释放的过程。
在海洋中,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断裂和地壳抬升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海底地貌,形成海底山脉和洋中脊,并引起海底地壳的断裂和抬升。
4.拉开作用:拉开作用是指地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引起两个板块之间出现空隙的过程。
在海洋中,拉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海底地壳被拉伸,形成了裂谷和断裂带。
拉开作用是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不断的拉开作用,海底地壳得以向两侧扩张。
5.海洋腐蚀作用:海洋腐蚀作用是指海洋中水体和波浪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海洋的波浪和潮汐运动可以持续对海岸线进行侵蚀,形成海岸崖、海蚀地貌和沙滩等地形。
在海底,水体和波浪的作用可以抬升泥沙,形成悬浮质。
海洋腐蚀作用是造成海岸线持续变化和海底地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样,包括沉积作用、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地壳运动作用、拉开作用和海洋腐蚀作用等。
这些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地质的演变和变化。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作用的特征和机制,可以进一步认识海洋地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海洋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袤的地带之一,其中隐藏着神秘而壮丽的海底地貌。
海底地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构造运动、海水侵蚀、沉积作用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不仅仅为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提供了研究对象,更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演化的历程和未来走向提供了线索。
首先,海底地貌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活动的构造运动是海底地貌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海底地壳也因此发生变化。
正因为板块运动的存在,海底脊、断层和地震这样的海底地貌才得以形成。
海底脊是在构造板块运动的拉扯作用下,地壳断裂、海水涌入并产生热液喷口的地方。
断层则是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破裂带,其中地壳斷塊互相形成相对运动。
而地震则是大型断层滑动发生时,因地质应力产生的能量释放。
这些构造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地球内部的活动,为我们了解地球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海水的侵蚀和沉积也是海底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海洋中的波浪、潮汐和海流等水文过程会削蚀和改变海底地貌。
海洋波浪的冲击和侵蚀力可以造成岩石的剥蚀、坍塌和碎屑的沉积。
而潮汐和海流则通过周期性的搬运、沉积和改变河口形态等过程,改变着海底地貌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沉积作用还可以形成海底沉积平原、河口沉积扇、海岸沉积以及珊瑚礁等。
这些地貌既是海水侵蚀和沉积的成果,也是记录了地球历史演化的活地质档案。
此外,地球物理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测量海底地壳的磁性、重力和电磁场等物理量,科学家们发现了海底地壳的地磁条带和地壳均衡的构造特征。
这些发现不仅支持了构造板块运动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演化的独特视角。
地球化学研究则通过分析海底地壳和底部沉积物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揭示了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征和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海底地貌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和地质力学作用的结果。
它们不仅是海洋中独特而壮丽的景观,更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演化过程以及海洋环境变化的重要资源。
地质作用与地貌1
二、外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概念:由地球外部的风和水(能量来自太阳
辐射和地心引力)引起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不同形式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结果:将地貌形态磨蚀、填平,消弥相对高 低,逐步形成平原与滩地。
(一)流水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1、侵蚀作用及其地貌
层流
片蚀坡面
股流
树枝状冲沟
溪流
搬运使泥石滚出山口,淤积低地
冰川
形成 的地
貌
底碛丘陵地貌:一种洲堤或垄状的高地,一般高二三十米,宽 数十米,长可达数十公里,沿流向伸展。
终碛地貌:冰川把冰碛推向冰川的尾部和边缘,形成一个弧形 堤状或断断续续的环状地貌。
冰斗
唐古拉山冰川谷
(四)风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吹会带动泥沙滚动和飞扬,因而一
地质作用与地貌
地质营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和地表 形态等的不断形成和变化,这些作用统称为地 质作用。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分为内力地 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概念:由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引起的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和地震等。 ﹡对地貌的影响: 给地表塑造凹凸形态,增大相对高差,使高山 与海洋轮番出现。
(四)高原
概念:海拔500—1000米的广阔平原。 黄土高原的地形可分为:
塬:黄土堆积较高的地面,四周沟谷环蚀。 墚:塬被切割后,两条沟谷之间的长条状平地。 峁:沟谷发育的黄土上形成的孤丘,又称圆丘。
(五)盆地
四周为山岭环峙,中间为地势低平的盆状至数百公里,相对高差为数十至数
丘陵
(三)山地
高中地理知识速成大洋与海洋地质
高中地理知识速成大洋与海洋地质大洋与海洋地质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还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习大洋与海洋地质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大洋与海洋地质的基本概念、地质过程以及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一、大洋概述大洋是指地球上连续分布的较大面积的海域,在地理上主要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
它们相互连接,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巨大的连通水体。
二、海洋地质过程1. 海洋地壳形成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的形成分为洋壳和陆壳两种类型。
洋壳主要分布在大洋地区,由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
洋壳较为年轻,地壳中绝大部分是洋壳,在某些地区厚度可达数十公里。
陆壳主要分布于陆地上,它由各种岩石构成,形成时间较早,地壳中占比相对较小。
2. 大洋地质构造大洋中存在着大型地质构造,如大陆架、大洋中脊和深海平原等。
大陆架是大陆陆缘进入大洋的较为平坦的地带,大洋中脊是大洋底部中央的隆起,在太平洋中有着最长的大洋中脊系统,它是地壳扩张的主要地方。
深海平原则是大洋底部的平坦区域,同时也是沉积物的主要积聚区。
3. 海底地貌与地质作用海底地貌是指海底的各种地形特征,如海底山脊、海沟和海山等。
海底山脊是大洋中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沿着大洋中脊呈链状延伸,是地壳扩张的重要标志。
海沟是在大洋深海区域存在的长而窄的地质裂缝,是地壳收缩的结果。
海山是在海洋中突起的山丘,通常是由下方热的岩浆融化形成。
这些地形特征反映了海洋地质作用的过程。
三、大洋与海洋地质与地球环境1. 大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它在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洋中的水能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通过海洋循环和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影响和调节着地球的气候。
例如,海洋表面的海洋涡旋和洋流可以影响季风和气候的分布。
2.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和生物资源等。
地质地形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地貌
地质地形知识: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地貌地球上的海洋地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以上,海洋的深度和广阔程度使得我们尚未完全了解其中的奇妙景观和复杂生态系统。
对海洋地貌的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水循环和生命起源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海洋地貌的基本知识。
1.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岛、海山和海床沉积物等。
海底地形的研究对了解地球演化、板块构造和地震等现象非常重要。
在太平洋中部的东太平洋海山链上,可以看到一系列海底火山的痕迹,这些火山新生的玄武岩和玄武岩安山岩形成了厚达1千米的海山链。
这个海山链长约8,000公里,从阿拉斯加向东南延伸到夏威夷和马里亚纳岛附近。
这些海山的年龄随着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年龄最老的海山位于夏威夷,年龄为800万年,然而,最年轻的海山却在东印度洋靠近毛里求斯,它只有400,000年的历史。
2.海底地震海底地震是指海洋底部发生的地震。
海底地震是由于海底地壳上的应力积累达到破裂极限时引起的。
这些地震也会引起海冰突破和海啸等灾害。
海底地震是建立板块构造理论和现代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1960年3月27日,智利发生了一次里氏9.5级海底地震,这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3.海底火山海底火山也称海底盾状火山、海脊火山等。
它们是由海底构造运动和地幔热液活动等产生的新生火山,其喷发物主要是玄武岩。
海底火山是形成海山和海底山系的重要原因。
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一些数百万年前的海底火山逐渐升起而形成的。
4.海沟海沟通常是指深度达到6,000米以上的狭长海底峡谷,其形成是由于相邻板块的相对运动,其中一个板块通过深入地幔的方式被迫下沉,形成狭长的下沉带,沿此下沉带形成海沟。
日本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是世界最深的海沟,深度达到10,000米以上。
5.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指的是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浅海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物生态系统。
海洋的地质作用-25页文档资料
) 化学溶蚀物质搬运更远。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粗细、轻重,分析当时
距离海岸的远近。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为什么说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是因为大海的肚量 之大,是最大的大肚罗汉。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广阔 的沉积场所,因此海水的沉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1.陆源物质; 2.生物物质; 3.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及宇宙降落的陨石、尘埃。
8.1
①海水表层温度:赤道附近为25-28℃,两极地
海 洋 概
区为0℃左右。 ②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强而降低,到300米以下变
化极小,一般为-1~5℃。
况
(
海
水
的
物
理
性
质
)
2.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略大于蒸馏水,一般为1.021.03g/cm3随各地海水的盐分、温度变化而变化。
8.1
海 洋 概
3.海水的压力 海水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海底深部压力极 大,可达108Pa。
蚀 回流又搬回水下在离岸一
搬 运 作
定距离的水下沉积,成长为 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
磨 蚀 搬 运
用
如果波浪斜击海岸形成
( 沿岸流,常形成砂咀或砂坝
波 浪
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
) 隔离开来使其转变成湖泊,
称为泻湖。
二、潮汐及其侵蚀、搬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惯 性力的共同努力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8.2
海 水 的 运 动 及 其 侵 蚀 搬 运 作 用 ( 潮
汐 潮汐运动示意图
)
潮汐的侵蚀、搬运作用与波浪相似。
常使河口形成三角港。无三角洲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