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2届高三复习 专题卷 湖南省高考最新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8:古诗文赏析题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2012年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诗欣赏题一、基本知识(1)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意象、意境两个方面。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明确诗歌鉴赏中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以便能够迅速地找到试题切入角度。
(3)鉴赏诗歌的语言——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了解一些评价语言特色的术语。
(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不同诗歌内容,把握不同情感。
二、基本方法(1)理解诗歌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
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
读懂诗歌的几个技巧: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抓住情感语言,尤其要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的感情。
(2)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3)常见解题思路1.根据题材,把握内容,熟悉各类题材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根据物象、景物等加以判断。
2.抓住诗眼,领会观点。
3.阅读诗词内容,寻找意象,欣赏画面,分析画面的特点以及对诗歌的中心作用。
4.关注题目,理解内容,诗歌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暗示和指导性,根据题目去理解诗歌。
5.阅读注解,理解情感,诗歌的注解往往会说明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处境,有利于解读诗歌的情感。
三、考点归纳与基本题型(1)把握作品内容,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歌中的形象。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详解版)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详解版)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详解版)一、(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鉴赏】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
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
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
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pdf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2011年“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
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如2011年湖北卷3个小题,第(1)小题是填空的形式;北京卷2个小题,第(1)小题是选择。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
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
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
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湖南卷,2010年天津卷,2011年湖北卷以比较阅读的形式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
与前几年相比,比重有所下降。
【高考体验】(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 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
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
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
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201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共104张课件)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 情、议论、说明五种。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赋、比、兴、虚实结 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对比、映衬、联想、想象 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 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景、叠字、反复、 顶针、反语等。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 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 出骤雨声势之大。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 一句。(3分)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 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 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201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先高考真题引路
2011(江苏卷)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 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 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 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 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 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2011(四川卷)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 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 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 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 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九)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卷)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注]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词中所说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与精析1.C。
C句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为陆游等人的词句。
2.希望抗金报国。
岳飞“白首为功名”,这功名就是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
可是当时的形势、环境,不允许他为抗金复国建立功名,知其“心事”者“少”。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4.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前人对岳飞词的评论,其核心是“壮怀”和“蕴藉”这两个词。
“壮怀”指词的内容,即表达的情感;后者指词的风格。
2012高考语文十七套试题分类汇编整理:诗歌鉴赏专题 校对经典版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 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 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 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 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 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 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七、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 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 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 方?请简要分析.(4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 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 分)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 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 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 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 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 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 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二、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 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 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012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 • • • • •
7、(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䴙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䴙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 (2分) 〖答案〗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1 分)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 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苦。 (2分),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1 分),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 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2分)。
•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 思念。(2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 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 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3分)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能力。 •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 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 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 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 这一情感。
•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 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 •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 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 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 因而褪去了颜色。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 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 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 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泸源中学语文组暁段(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2012届高考第二轮专题卷(语文)专题07古代诗歌鉴赏答案与解析
2012届专题卷语文专题七答案与解析1.【参考答案】两个“自”字,都是“独自”的意思,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了解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人伤心”的主观感受与“江自流”的客观景象的统一,明确诗人是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
2.【参考答案】写法:以景作结,融情于景;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被贬途中的孤独,表现了整理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
【解析】结尾一句诗人联想出一幅“友人乘一叶孤舟在万里青山之中,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上顺流而下”的图景,将无限的怅惘与牵挂不舍之情巧妙地融合其中,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
可以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颇具李太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妙!3.【参考答案】抓住“露”“月”“泉”“竹”“鸟”等意象来写景。
这样描写一方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意境,一方面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解析】“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可以据此找出诗中的意象,对意象进行分析可以明确,“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4.【参考答案】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解析】从本诗的意象入手,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
5.【参考答案】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
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
“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解析】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2012湖南高考诗歌鉴赏题
(11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题思路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 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 的角度 ”“过”“知 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形象的角度 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 的角度: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 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表达技巧的角度 可分析白描、渲染、 的角度: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 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 思想内容的角度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 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 1)词多富情趣 , 而宋诗多理趣 。 请 从作品中作者对春 )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 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 的。(5分) 分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 理趣 认为春天固然美好, 留春” 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 情趣: 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 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 绿窗犹唱” 花落” 莺无语” 烟中树” 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 疏雨” 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 “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 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 留春” 问春” 寻春” 惘意绪。 惘意绪。 答题思路:要抓住区别点 “ 入手, 答题思路:要抓住区别点“理 ” 、 “ 情 ” 入手 , 结合具 体诗句 答题模式: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 答题模式: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 完整引用。 完整引用。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专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答案〙(1)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2)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
(孟子)(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____________,君子不齿,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唐散文《师说》)(3)四十三年,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宋词《永遇乐》)10.〘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题思路〙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易错点拨〙名言名句识记不能停留在之背上,要理解记忆,理解了才能避免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出现,本题难度不到,但得满分者不多。
〘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全国新课标卷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问题。
(8分)上海卷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湖南省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卷 古代诗歌默写分类汇编
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语文最新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默写(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瑞脑销金兽。
《醉花阴》(3)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归去来兮辞》11、(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薄雾浓云愁永昼(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4)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经》氓》)(2)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2)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归去,也无风雨也晴。
(《定风波》)(4),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11、(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中之以孝悌之义(3)回首向来萧瑟处(4)舞幽壑之潜蛟(衡阳市2012届高三12月六校联考)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
(1) 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①木欣欣以向荣,。
(陶潜《归去来兮辞》)(4)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11.答案:(1) 环珮空归夜月魂(2)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3)泉涓涓而始流(4)有暗香盈袖(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11.古诗文默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语文最新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0、(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分)(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1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背飞双燕”一语,在
词中的寓意是。
(2分)
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
(5分)
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
(2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
(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
(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
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
(1分)
(衡阳市2012届高三12月六校联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7分)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10、【答案】从语言的角度:抓住“邀”、“纳”二字,分析炼字的精彩;如:“邀”字采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这一联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作者的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写出心境的清闲;(分析第三联叠词的使用,可酌情给分)
从写景的角度:①可分析写景之时采用的手法——动静结合、反衬;如:夏日的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的小燕雀,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
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
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
因而,水到渠成的表达出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②也可从“写景顺序”这个角度入手,全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白天到夜晚,从视觉到听觉;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的生活的喜爱。
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lO.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7分)
羽林行①
王建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②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注】①羽林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
羽林,即羽林军;汉唐以来,用“羽林”称呼皇帝的禁卫军。
②九衢:纵横交叉的大道,代指京城。
“立在殿前射飞禽”这一细节刻画了羽林军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0.形象:刻画了有恃无恐,立在御殿前“射飞禽”的骄纵狂放的羽林军恶少形象。
(3分)思想感情:诗人通过揭露朝廷纵容羽林军作恶多端的事实,表达了他对得宠而骄的朝廷鹰犬的痛恨和对腐败朝政的极度失望的感情。
(4分)
(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7分)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祖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祖:古代官吏的服饰。
②榜:摇船的用具。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
10.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了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庆幸被贬谪,故言“不怨”。
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隐含着贬居时的抑郁之气,故言“怨”。
诗中字字句句都是写被贬谪之后的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又暗含忧愤之情,所以是“不怨而怨”。
【解析】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
如开头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自己久为做官所“累”,而以这次贬谪南荒为“幸”。
看似豁达开朗,实则暗含辛酸之意。
“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无所事事的寂寥,“偶似”说明诗人并非真正的淡泊、闲适的隐士。
“来往不逢人”一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也含有孤独、寂寞的味道。
(澧县一中、岳阳县一中2012届高三11月联考)(共2小题,共12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
南乡子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首句“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或结句“目断晴空雁字连”。
答:
10.【答案示例】
首句:这首词的首句写景,景中含情,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
“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
(3分)景物是壮观之景,情感是豁达之情。
(2分)貌似与词人离情别绪无关,实则为写离别做好铺垫。
(2分)结句: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
(2分)“目断晴空”这个特写镜头表达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突出自己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
(2分)“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反衬作者思念而不得与友人相见的惆怅。
(3分)(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只要紧扣诗句,重点抓住诗歌之“情景”两大方面,或是从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7分)
鹧鸪天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4分)
10.(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
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
(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