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初探
邓铁涛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一)
邓铁涛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一)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四邓铁涛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中医学家邓铁涛邓中光刘小斌邱仕君整理编者按邓铁涛,广东开平县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邓氏从事中医工作近60年,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他十分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都提出很多宝贵建议,作出贡献。
特别是在中医诊断学上用力尤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
他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抓住了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键。
对于争论较大的五行存废、寒温分合等重大问题,也较早撰文发表不少公允的见解,为中医学术界所接受。
邓氏是著名的临床家,所诊治的病种,除内科领域的各种病症外,对儿科、妇科、外科的某些疾病也颇有研究。
本文虽只重点总结了邓氏诊治心血管、消化系统几种疑难病症的经验,但足以反映出他善于补气、善治痰瘀的临证特色,同时也反映出邓氏既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又能融汇新知,中西医取长补短,务求切合实用的临证思路。
在科研方面,邓氏除对脾虚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进行研究获得重大成果外,在中药新药、新剂型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也作出贡献。
邓氏一生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医疗、教学、科研之余,他还勤于笔耕,著书4部,近百万字,发表论文50余篇,还参加编写中医教科书数种。
咏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
编完是篇,深受邓氏一生以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精神所感染。
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是需要这种精神的,否则,要像邓氏一样在中医药学的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成就是不可能的。
谅读者将与我同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邓铁涛,名锡才,广东省开平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_从五行到五脏相关(精)
[收稿日期]2007-04-02[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九七三”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项目(2005C B523502[作者简介]邓铁涛(1916-,男,广东开平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导,著名老中医,内科专家,国家“九七三”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邓铁涛,郑洪(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摘要]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
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为“五脏相关学说”。
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
[关键词]中医;脏腑学说;五行[中图分类号]R223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1742(200802-0007-071五行的起源和历史沿革谈中医离不开五行,谈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五行。
在人类的知识演化进程中,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们创造了五行学说。
先人们藉五行来归类万物,规划世界,为文化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学术界做过很多的研究。
从理论上来看,五行学说的要义有二,一是以“五”为基准的分类归纳法,并从具体事物抽象出“金、木、水、火、土”五类为代表;二是五“类”之间的关系律,主要是相生和相克,反映了事物间“利”与“害”两种基本关系。
经常有人会将五行学说与古代西方四元素说相比较。
四元素说探究事物的构成,从中可以看出以后西方注重分析、还原论的学术走向;而五行学说虽然也有构成的内容,但更出色的是以特性归类的思维和对“关系”的把握,它为中国带来比类析物、重视宏观和系统关系协调的学术传统。
世间事物无穷,归类则可限定,因此四元素说已随着物质科技的发展而消逝,而五行学说到今天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机理浅析
DD教 SCC IUF TA A T育 N程I CIN EO& N 远O
2第 总0 第年 ・4 0 6下 期 ll 第刊 12 半 期 月 0月 1 2 卷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机理浅析※
陈 坚雄 陈 琼 孙 海娇 邱仕 君 , ,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 0 0 ;2广州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铁涛研究所 ,』 5 0 0 1 14 5 I 州 14 5
d i 1 . 6  ̄i n17 —792 1 . .0 o: O3 9 .s.6 22 7 . 21 0 4 9 s 0 2 文 章 编 号 :17 —7 9( 0 2)一20 0 .2 6 22 7 2 1 1—0 80
中医 五脏相 关 学说是 基 于对 中医 五行学 说 的继承 和 发展的一种理论 学说 。 五脏相关学说 的提 出源 自 16 91 年 ,邓 铁涛教授在 《 如何研 究整理祖 国医学遗产》一文 中提 出可 以定 “ 五脏相关 学说 ”为题 来研 究 中医五行 学
间功 能相互制约 ,如 《 素问 ・ 五脏 生成论 》所言:“ 心之 合脉 也……其主 肾也 。 肺之 合皮也 ……其主心也 。 肝…… 其主肺 也。脾……其主肝也 。肾……其主脾也 。 ”脏系之 问促进和制约的关系 同时存在相反相成 ,是一个相关不
人体是一 个开放 的复杂 巨系统 ,其 中相 关性错综 复 一 杂 ,涉及 子系统 内部的联 系,子系统 之问的联系,还存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多脏 系之间存在 复合关联 , 素 问 . 《 五 运行大论》言:“ 气有余 ,则制 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 及 ,则 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己所胜 ,轻而侮之 。 ”说的 便是病理状态下一脏系功能失常 ,便 同时出现和 另两脏 的功能协调失常 ,从而至少置于两个关联之 中,而 且脏 系功能 的太过或不及影 响着它与他脏在制约关系 中的主 动权,而不是一成 不变 的。 1 气机相系 五脏各有脏气 ,脏气运动形成气机 ,五 . 2 脏气机协调互动形成脏腑信息传递和反馈 的网络 通路 。 五 脏气 机 分 工合 作 形成 人 体整 体 气机 调 节 体 系 。《 素 问・ 经脉别论》云:“ 饮入 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 四布 , 五经并行 。合于 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 以为常也 。 ”五脏 气机还 是五脏沟通 内外 ,加 强与内外环境联系的机理之 气机相系 关联是 五脏相通 的另一个机理 ,形成脏腑
从五脏相关学说试论阳痿的辨治
从五脏相关学说试论阳痿的辨治【摘要】传统中医已认识到阳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肝、心、肺、脾(胃)、肾等脏腑系统,但对其辨治多以单脏器为主,对阳痿从肺论治重视不足,且从多脏相关论治未曾有之。
认为若能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分别从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重新认识五脏的单脏、两脏及三脏与阳痿的关系,在整体的原则上认识和掌握阳痿的辨证论治,将为中医药治疗阳痿取得某些突破提供思路。
【关键词】阳痿五脏相关阳痿,一作阳萎,又称阴痿、不起、阳不举等。
阳痿在男科临床上既可为患者的主要病症,也可为五脏病变的症状之一。
阳痿历来被列为中医男科病症之首,而祖国医学对阳痿的认识较早,并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状况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1 阳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从肾论治为阳痿的基本治则肾藏精,主生殖,在窍为前后二阴。
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具自然痿软,故医家多将阳痿归咎于命门火衰,提倡用补肾壮阳法。
如段雪光等[1]用自拟强精汤治疗阳痿,总有效率为%;刘存志认为,肾虚阳痿非单为阳虚或阴虚,而是阴阳两虚。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云:"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
久不已,则阴痿弱是也。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列出了治痿四法:补肾壮阳、培养心脾、清火坚肾和滋阴补肾,其中三法是从肾入手,而培养心脾也是为了培补脾肾,因而认为阳痿当阴阳双补。
治痿独取阳明,脾胃之疾也可致痿《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阴器之用,以气血为本,而气血之盛衰受脾之运化功能的影响。
《圣济总录·补虚进饮食》曰:"脾播百物气泽,以埤诸脏腑者也……若中下气虚,内生寒冷,阳气不足,则不能腐熟水谷。
"脾阳不足,运化功能失职,则气血无以化,阴器不能得以充养而致痿。
石志超等提出了"阳痿治从阳明"的观点,并从生理、病理及治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略介
作 用 。 因此 , 临 床 角 度 出 发 , “ 脏 相 关 ” 个 学 术 名 词 从 用 五 这
较为合适 。
三 、邓 教 铁 涛 授 五 脏 相 关 学 说 的 临 床 应 用
近 二 三 十 年来 , 教 授 一 直 运 用 五 脏 相 关 学 说 解 决 临 床 邓
难 题 。 试 举 例 如下
防 等 方 面 , 可 概 括 于 五 者 之 中 , 在 医 疗 实 践 中 起 到 指 导 都 并
邓 铁 涛 教 授 自 2 纪 5 代 末 开 始 研 究 中 医 学 五 行 0世 0年
学 说 。有 几 篇 论 著 反 映 了 他 从 研 究 五 行 学 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 始 , 合 临 床 结
联 系 五脏 , 8 代 提 出 五 脏 相 关 学 说 的全 过 程 , 附 表 = 到 0年 见 附 表 邓 铁 涛 教 授 关 于 五 脏 相 关 学说 的 主 要 论 著
1 .冠 心 病— — 以心 为 本 , 脏 相 关 五 邓 教 授 认 为 , 心 病 其病 位 在 心 , 与 他 脏 相 关 密 切 , 冠 但 治
一
脏 可 以 调 四脏 , 四 脏 可 以治 一 脏 , 即 张 景 岳 五 脏 之 气 调 此
互 为相 使 之 意 。例 如 , 充 血 性 心 力 衰竭 ( 衰 ) 生 发 展 过 在 心 发
瑶 就 有 “ 脏 配 五 行 八 卦 说 ” 并 认 为 “ 脏 互 相 关 涉 ” l- 五 , 五 。 邓
导 临 证 用 药 。邓 教 授 说 :事 实 上 , 二 三 十 年 来 我 一 直 在 用 “ 近
五 脏 相 关 学 说 指 导 l 实 践 , 于 杂 病 之 辨 证 论 治 尤 其 如 临床 对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中医梦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20年第03期大师和人们仍然很近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敬重他的同事、爱戴他的学生,离开了无数被他治愈、感恩于他的患者!在当月16日举行的邓老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生前所在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把殡仪厅挤得满满的,怀着痛惜的心情为邓老送行。
但现场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是按邓老生前希望喜丧、丧礼从简,定下的曲子安排的。
中医讲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他从“遥远的地方”来,又回到“遥远的地方”去。
他在世是中医人,离世亦按中医思想办,践行了天人合一理念!现场悬挂的“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挽联,就是如实的写照。
邓铁涛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防治内科疾病、攻坚危急重症、探讨中医思想、振兴中医事业、倡导并践行养生等许多方面,都留下极为丰富、宝贵的遗产。
当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对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授予于载畿等75名同志、追授邓铁涛等5名同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邓铁涛的影响与作用在中医界将长期存在,他并没有在“遥远的地方”,和大家依然很近很近!当代“铁杆中医人”我与邓老相识已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曾得邓老教诲,受益至今。
其后三十余年间经常在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中聆听邓老的主旨演讲,2015、2016年两次拜见邓老,畅谈中医,实为幸事。
邓老一生,始终怀揣一颗中医赤子之心,可谓“铁杆中医”。
其情其行,着实令我辈中医人万分敬仰和向往。
踏着“父亲师父”的脚印奋进邓铁涛于1916年农历十月出生在广东省开平县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邓梦觉是近代岭南名医。
儿时的邓铁涛,目睹父亲为老百姓拔除疾痛,立志继承父业,钻研中医。
邓梦觉将儿子收为徒弟,可谓“亦师亦父”,古风盎然;同时叮嘱儿子若遇其他名医,一定要跟随学习,开拓眼界。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现代研究概况
关键词 : 五脏相关; 现代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1 R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8 0 ( 0 8 0 -5 3 10  ̄8 5 2 0 ) 71 8  ̄3
Th c ntRe e r h o e r b utCo r l to fFi e Vic r e Re e s a c n Th o y a o r ea i n o v s e a
t o w o s c e d d a d d v lp d te te r f v l me t a d e t i . R c n l ,ma y r s l e e o ti e n t e r b u a , h u c e e n e eo e h h o o e e e n s n nr l y i f as eet y n e u t w r b an d o h o a o t s y c reain o ie Vic r ,s c st e d s u so n C ie e me i a s in e t e r o lt fF v s e a u h a h i si n o h n s d c l c e c h oy.ci ia e e rh a d e p r n . o c l c lr s a c n x e i n me t
A b t a t T ete r fc reain o v ic r a nrd c d b a u eea ea otr fTC n me e gt sr c : h h oy o orlt ff evs ea w sito u e yfmo svtrn trnd coso M a d D n i o i e—
C E a-a LUXa.i, IOYn H NK ii,I i bn XA i j o g
【2016年】五脏相关学说:中医学术对五行学说的发挥和创新【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五脏相关学说:中医学术对五行学说的发挥和创新【关键词】五脏五脏相关学说是探讨五脏系统之间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疾病过程中互相影响的相关联系机制,并以这种相关联系的观念指导疾病辨证论治的学术理论。
邓铁涛教授自20世纪中叶首倡“五脏相关”学说以来,积五十年学术研究的深刻体悟和丰硕临床经验,结晶升华成为颇为完善的学术理论,既体现中医认识生命活动机制的独特观念,又有效指导疾病的辨证论治,堪称继承与发扬中医学术的典范。
学者有将五脏相关学说等同于五行学说在藏象理论中的运用,未免牵强、片面而不能把握其精义。
诚然,五脏相关学说渊源于《内经》与基于五行学说的“五脏相通”理论,但更概括《内经》之后两千年来中医学术的发展与创新,克服了五行学说呆板固定的模式,内涵更为丰富精湛、灵活生动,更贴切于临床辨证论治实践。
本文拟对五脏相关学说的学术渊源及其与“五行—五脏理论”不同之处作粗浅探讨,借以发现这一学说的蕴涵及其学术意义。
1 五脏相关学说的学术渊源五脏相关学说是对《内经》以后的中医学术理论的总结和升华。
《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不仅提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素问·玉机真脏论》)的理论原则,而且构建了以五行为框架、以五脏为主干的藏象系统,并根据五行生克理论说明五脏系统之间的资生制约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以五行为中介,建立了五脏与七窍、五体、五声、五志等以及与自然界五方、五味、五色、五音、五气(风、热、湿、燥、寒)的对应联系框架,指出了五脏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克(相胜)规律。
又如《灵枢·本藏》有“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三焦膀胱”之说,而《玉机真脏论》等篇则论述了疾病情况下五脏之间的生克传变关系,这些有关五行—五脏相关的理论奠定了中医藏象学说的学术理念和基本内容。
《难经》继承《内经》五行—五脏系统观,并通过五脏各主“声色臭味液”(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又各有“声色臭味液”(如:肝液泪,心液汗,脾液涎,肺液涕,肾液唾)等论述,提示了五脏配五行,而每一脏又各包涵五行的学术意蕴。
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研究邓铁涛,广东梅县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被誉为“国医大师”,其在中医领域的卓越贡献深受业界及患者的尊敬。
本文将重点探讨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影响。
邓铁涛(1912-2005),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曾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邓铁涛一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其在肝病、胃病、肾病等领域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邓铁涛的学术经验传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邓铁涛倡导“五脏相关”理论,认为人体五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治疗疾病时应整体把握、辨证施治。
他还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保健,提倡自然疗法,如针灸、推拿等。
邓铁涛在临床上主张“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他注重辨证施治,善于运用经方及民间验方,疗效显著。
同时,他还将现代医学成果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其独特的治病特点。
邓铁涛对中药材的选用非常严格,主张选用道地药材,强调药物的炮制与配伍。
他将中医传统药方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药配方,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近年来,针对邓铁涛学术经验传承的研究日益受到。
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多项研究表明,邓铁涛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运用“五脏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慢性胃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同时,其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对邓铁涛中药配方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证实其组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临床疗效。
研究人员还发现,邓铁涛的中药配方对某些耐药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邓铁涛在针灸推拿方面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传承。
现代研究表明,邓铁涛的针灸推拿手法具有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作用,对于缓解多种慢性疾病的症状具有良好效果。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
1963年邓铁涛教授在《广东中医》第3期发表"什么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核心"的谈话,针对当时有人认为"阴阳五行是玄学",提出中医学有其独特的中心思想,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生克关系有循环论和机械论倾向,但中医的五脏相生相克内容就不然。未来的祖国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之后,将会起到质的变化,可能不再用五行这一名称。邓铁涛教授在这里提出要用现代语言表述古代中医理论。
1988年邓铁涛教授在《广州中医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在该文中,邓铁涛教授提出宏扬中医五行科学内核,舍弃五行循环机械模式,解决中医五行名实不符,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矛盾,并回答了什么是五脏相关:指在人体大系统中,心、肝、脾、肺、肾及其相应的组织器官,分别组成5个脏腑系统,在本脏腑系统内部、脏腑系统与脏腑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多维联系。简而言之曰五脏相关。
2.2 五行互含 敦煌古医籍考释发现,《张仲景五脏论》有甲本、乙本、丙本、丁本4种。五脏论是古代以脏腑学说为中心撰写的医书总称,仲景以脏腑论杂病,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列卷首。《张仲景五脏论·甲本》:"天有五星,地有五岳,运有五行,人有五脏。所以肝为将军,脾为大夫,心为帝王,肺为丞相,肾为列女。肝与胆合,脾与胃通,小肠连心,大肠连肺,膀胱合肾"[2]。上述文献经考证虽为六朝末叶之产物,但反映自汉代至晋唐时期医家,对五脏所主病证与天地四时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相关的认识。《辅行诀》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3]。
【关键词】 五脏相关; 学术源流; 邓铁涛
什么是中医五脏相关?如何从五行发展过来?与目前藏象理论、脏腑病机有何异同?围绕当代以上中医学术界讨论焦点问题,我们开展了理论探讨、临床调研、实验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之经验总结
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之经验总结2011-05-20 21:48:35|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1、释病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邓老潜心于东垣脾胃学说之研究已达20余年,对东垣脾胃之论既重继承,又重发展且善融汇各家之说,故对重肌无力之认识,有其独到之处。
邓老熔《难经》虚损之说与东垣脾胃学说于一炉,认为重症肌无力与脾虚有关,但又与东垣所论之一般中气不足不同,而是因虚损致损,实为脾胃虚损。
因脾胃居中焦,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
脾胃健运则饮食水谷能化生精微,源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内而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外而四肢百骸、肌肉皮毛筋脉,皆得其养,形体始壮,神气乃昌。
然或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饥饱失节,或形体劳倦内伤,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于调养,均要导致脾虚,甚则由虚致损。
《难经.十四难》曰:"脏真濡于脾",此五脏相关之理也,先哲多引而未发。
邓老独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并论之甚详。
邓老认为:从五脏相关之观点分析,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此乃主要矛盾,亦为矛盾之主要方面。
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肝乃藏血之脏,开窍于目,化源匮乏,肝血不足,肝窍失养,故重症肌无力除眼睑下垂外,常见复视斜视,是为脾胃虚损累及于肝。
肾主藏经,"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大惑论〉〉),今脾胃虚损水谷饮食不化生精微藏于肾,肾精不足,精明失养,则视物易倦。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气出于肺而根于肾,需脾于中间乾旋转运,使宗气充足以司呼吸。
脾胃虚损则或枢机不运,聚湿生痰,壅阻于肺;或脾病及肾,肾不纳气,气难归根;甚或大气下陷,而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呼喘,或痰涎壅盛,气息将停,呈危在顷刻之肌无力危象。
可见此时乃脾胃虚损,累及肺肾两脏使然。
至若吞咽困难、构音不清,也莫不与此有关,个别重症肌无力患者尚有心悸、胸闷诸证。
晚近的研究揭示重症肌无力可能伴有心功能损害,则是由于脾胃虚损、心血不足所致。
试论肠易激综合征与五脏相关
间 、 系统 与 自然 界 、 之间 , 在着横 向 、 向 脏腑 社会 存 纵 和交 叉的多维联 系 。相互 促 进 与制 约 , 而发 挥 不 同 的功能 , 机体 的正常活 动 。在病 理情 况下 , 协调 五脏 系统又相互 影响 , 为五 脏相 关 。 五脏 相关 学 说是 此
IS B 患者焦虑或抑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说明焦、 抑郁情 绪在 IS发病 中起重要 作用 。进 一步研究 B
生腹痛 以及腹泻 等排便 异常 。而这种 感觉异常所 引
中枢神 直在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 对于杂病之 起 的动力 紊乱 是受 中枢 神经 调 控 的 。所 以 , 辨证论治尤其 如此 。 ” 经的状态也能够影响 IS B 患者的症状。与肠神经丛 (nei nros ytm, N ) 关 的许 多神 经介 质 et c evu s E S 相 r s e 2 IS与五脏 相关 B
28 7
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1 0 0年第 2 O卷第 5期
Z e ag IC hj n T WM( o 2 o52 1 i J V 1 0N . 00 .
・
硕博园地 ・
试 论肠 易 激综合 征 与 五脏 相关
李贺元 罗晓韵 劳绍 贤 关键 词 肠 易激 综合征 五脏 相关 学说 中 医 相 因为患 而发 病 。研 究 发 现 ,B IS患者 的 胃电活 动在 进餐前后 均 处 于节 律 紊 乱 的状 态 , 但进 餐后 紊 广州 中医药 大学 广州 5 0 0 14 5
(ert s ) 胃 动 素 ( oin 、 nuoe i 、 nn m ti) P物 质 (us ne l sbt c a
受纳腐熟水谷 , 其气降则和; 脾居 中焦与 胃相合 , 体 阴用阳, 喜燥恶湿 , 主运化水谷 , 输布精微 , 其气升则 健。长期饮食失调、 劳损内伤 、 久病缠绵可致脾 胃受 损 ,素问 ・ 《 调经 论》 : 有所 劳倦 , 云 “ 形气 衰 少 , 气 谷
104岁邓铁涛教授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组图)
104岁邓铁涛教授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组图)邓铁涛教授在长达90年的中医生涯积累丰富经验,以内科见长,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其他疑难病症如硬皮病、红斑狼疮、肾病等确有疗效特色。
邓老学术上融古贯今,提出“五脏相关”理论,开展一系列对现代中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研究,包括脾胃学说继承与发扬、痰瘀相关学说应用、寒温病融合中医热病理论、中医诊法与教材建设,以及岭南地域性医学研究开拓、近代中医史研究等。
邓老德高望重,是国内外闻名的中医学家。
他胸怀苍生,医者仁心,是医家、教育家的楷模,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医宗。
邓老毕生总结的62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国医大师邓铁涛百岁访谈录
国医大师邓铁涛百岁访谈录本文是《儒风大家》2017年采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内容节选。
邓老时年101岁。
邓铁涛(1916-2019)广东开平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
邓老精研中医七十余年,提出“五脏相关”理论,开展系列对中医药传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研究。
■:邓铁涛先生□:《儒风大家》□:“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而现在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有些神秘,还有人把它看成简单的循环论、机械论,主张在中医教学上废弃阴阳五行学说。
邓老您曾经撰文辨析藏象与五行的关系,能否请您谈一谈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有着怎样的价值?■邓铁涛:有人说:“中医治好了我,它也不是科学,因为说不出道理。
”其实比如免疫学,实际上它先出现在中医里,对于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中医很早就有了。
我们说,阴阳就是矛盾,五行就是系统。
钱学森先生曾断言“西医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中医理论是从中国文化而来,钱学森是搞系统论的,在他看来中医的基石恰是系统论,而西医的基石是原子论。
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代号。
有些人把代号抹黑,用来攻击中医不科学,这完全没有道理。
五行讲的本来就是五脏。
所以我提出用五脏相关学说代替中医五行学说,我们要认识它的本质,不能只看到外衣。
外衣往往反映那个时代的概念,而本质才是不变的真理。
过去曾强调中医要向西医学习,要以西医的标准为标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出“双向接轨”,就是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中医理论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因为这个,它就是有价值的。
一个理论能够指导临床治好病人,哪怕这个理论只有几句话,那也是科学的。
□:重症肌无力是世界性的难题,通过西医治疗,病人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还要承担感染以及复发的风险。
国医大师邓铁涛基于“五脏相关”学说辨治肥胖症经验
国医大师邓铁涛基于“五脏相关”学说辨治肥胖症经验
陈汉旭;刘家祺;杨水浩;李雪文;刘泽银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22(29)12
【摘要】临床上,肥胖症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
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肥胖症病机当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血瘀为主,并根据“五脏相关,以脾为本,他脏为标”学术思想,提出重在补虚,兼以祛邪,治以“邓氏益气化痰方”配合活血祛瘀药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临床取得良效。
本文总结邓老从“五脏相关”学说治疗肥胖症的经验,旨在为临床辨治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133-135)
【作者】陈汉旭;刘家祺;杨水浩;李雪文;刘泽银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92.5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辨治冠心病心绞痛验案赏析
2.国医大师李佃贵基于浊毒学说分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3.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治“非典”经验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思路
4.国医大师邓铁涛从五脏相关学说论治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5.曾辅民“三焦五脏法”辨治五脏相关性疾病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学说临床基础调研——附1200例病案资料分析
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学说临床基础调研——附1200例病案资料分析刘小斌;刘友章;王清海;刘泽银【期刊名称】《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04(22)2【摘要】五脏相关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学说。
目的 :探讨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学说临床基础。
方法 :随机抽样调研12 0 0例住院病案资料 ,分析中医诊断病名证型与脏腑相关联系、西医诊断与中医脏腑证候相关联系、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相关联系、诊疗计划中医治法相关联系、诊疗经过与转归相关联系。
结果 :中医病名证型涉及二至四个脏腑所占的比例为110 8例 92 .3 3 % ;西医诊断涉及中医两个脏腑以上所占比例为 1191例 99.25 % ;临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辨证方法 782例占65 .17% ;诊疗计划中医治法两项以上的病案为 110 9例占 92 .42 % ;转归第一诊断治愈、好转 110 4例 92 %。
结论 :五脏相关是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结合、解释疾病相关联系现象并用以指导临证诊疗的理论学说。
【总页数】3页(P211-213)【关键词】五脏;相关性;名老中医【作者】刘小斌;刘友章;王清海;刘泽银【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1【相关文献】1.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初探 [J], 陈树东2.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之间--对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考 [J], 邱仕君;吴玉生3.五脏元真通畅的实质是气血中和——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J], 郑勇强;陈瑞芳4.从邓铁涛五脏相关学说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 [J], 陈桂锋5.国医大师邓铁涛从五脏相关学说论治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J], 陶文祥;郑朝阳;孙海娇;尚宝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命在于运动!国医大师邓铁涛亲身讲解八段锦中的养生理论!
生命在于运动!国医大师邓铁涛亲身讲解八段锦中的养生理论!国医大师邓铁涛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家,而且也是一位八段锦的忠实爱好者。
邓老从50岁开始练习八段锦,几十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他认为,八段锦动作柔缓、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具有强身益寿、防治疾病的作用。
邓老在传统八段锦动作基础上改编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动作,人称“邓老八段锦”。
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四军教授与国医大师邓铁涛合影邓老早年提出了五脏相关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并综合脏象、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全面反映了人体五脏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一种理论学说。
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络其相应的腑、体、液、窍、声、神、志等形成心、肺、脾、肝、肾五个系统,五个系统既有相互之间的多种交叉,同时也存在与外界多维联系。
总之,五脏相关理论包含“三个层次”。
1、五脏系统内部的关联,即五脏的功能系统观。
2、五脏之间的关联,即五脏之间的联系观。
3、五脏系统与外界的关联,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本文通过解析邓老八段锦动作中蕴含的五脏相关理论,更深层次地理解八段锦的含义,为邓老八段锦运用于运动养生和防治疾病的推广及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1、“两手托天理三焦”——五脏与三焦相关动作要点:自然站立,两臂下垂,两掌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至面前翻掌向上托举,抬头目视手背,脚跟上提,挺胸吸气;稍作停顿,目视前方,两臂回落至体侧,脚跟下落,同时吸气。
《灵柩·营卫生会》云:“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邓老认为,该式涉及五脏与三焦,三焦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为气化之总司,五脏系统通过三焦气化相联系,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路径通畅,五脏系统功能才会正常活动。
常练此式可以帮助提升脏腑气机和运化水液,防治一些气机下陷和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下垂、水肿等。
2、“左右开弓似射雕”——肺与大肠相关动作要点:左脚向左开步,两掌交叉于胸前;右掌屈指,向右做拉弓状,与右肩平;左手成八字形,向左伸直,与左肩平,顺势转头向左,目视左手食指,同时马步下蹲;稍作停顿,重心右移,两手转掌,右手向右划弧,与肩同高,顺势转头右视;重心继续右移,同时收回左腿,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 铁 涛 教 授 “ 脏 相关 学 说 ” 探 五 初
陈树 东 广 州 中 医药 大学 第二 临床 医学院 ( 州 5 0 0 ) 广 14 5 摘要:五行学说” “ 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 但 五行学说” 本身具有局限性, 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邓铁涛教授于2 世纪5 0 0年代开始研究五行学说, 在继承前贤理论、 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 结合 自己的医疗实践, 历经 3 年, O 提出 “ 五脏相关学说” 起中西医学界关注。 ,l
世所行用 也 。 水 日润下 , 日炎上 , 日曲 直 , 日从 ” 火 木 金
的理论 指导 作用 , 但也 指出 “ 五行 学 说 ” 身具 有局 限 本
性 , 能全 面地反 映事 物间 的普遍联 系 。因此 , 老在 不 邓
继 承 的基 础 上 开 拓 创 新 , 出 中 医 的 理 论 ¨ 可 名 为 指 “ 五脏 相关 学说 ” 在 中医 理论 现代 化 中 , 以将 五 脏 , 可 之 间 的影 响 归纳为促 进 、 制 和协 同 3种关 系 , 多种 抑 从 角 度来 阐 明中医 的整体性 与联 系观 。
低 。头 颅 MR I平 扫未 见 明显 异 常 。李 教 授检 查 病 人 后 认为 此属颈 性 眩晕 , 辨证 为气 虚血瘀 证 。拟方如 下 :
Hale Waihona Puke 自术 1 g 当归 1g 党 参 2 g 茯苓 3 g 黄芪 1 g 远 志 5, 0, 0, 0, 0,
3 g 酸枣 仁 3 g 木 香 1 g 甘 草 3 , 芎 1 g 桃 仁 0, 0, 0, g川 0, 1g 红花 1 g 升 麻 1 g 0, 0, 0 。服 药 6剂 后症 状 明显 好转 ,
关键词: 五脏相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邓铁涛; 五行学说; 五脏相关学说
di1 .99 ji n 10 —94 2 1. 30 7 o:0 36 /. s .0 38 1 .0 0 0 .1 s 文 章 编 号 :038 1 ( OO - -5 50 10 —9 4 2 L )0 0 8 - 3 2
光明中医 21 0 0年 4月 第 2 5卷 第 4期
C G M A r 00 V l 5 4 J MC pi2 1. o 2 . l
・ 8 ・ 5 5
底动脉 血流 速度减低 。头 颅 MR 平 扫未 见 明显异 常 。 I 否认高 血压病 史 、 尿 病 病 史 。李 教授 辨 证 后认 为此 糖 属肝 肾阴虚 , 瘀 阻 络 证 。拟 镇 晕 汤 加 减 : 痰 天麻 1g 5, 石 菖蒲 1 g 薄 荷 1g 杜 仲 1 g 桑 寄 生 1 g 夜 交 藤 5, 0, 5, 0, 2 g 葛根 3 g 川芎 3 g 竹 茹 1 g 0, 0, 0, 0 。服 药 6剂 后症 状 明 显 好转 , 不更 方 , 服 6剂 , 晕 未再 发 作 。 嘱病 人 效 又 眩 注 意休息 , 劳逸 结合 。随访半 年 , 未复 发 。 案 2 某女 ,2岁 。2 0 5 0 9年 8月 1 日初 诊 。主 诉 : 0 发 作性 头晕 、 肢麻 乏 力 伴 心 慌 , 闷 , 心 7天 。7天 前 胸 恶 患 者突发头 晕 、 麻乏力 , 病时伴 有心 慌 , 心 , 视 肢 发 恶 无 物旋 转 , 当地 医 院做 颈椎 MR 示 “ 椎 病 ” 给 予 药 在 I 颈 , 物治疗 后症 状未 有好 转 , 求 系 统 治疗 遂来 我 院。就 为 诊 时情 况 : 神志清 , 精神 可 , 苦面容 , 色自 白 , 出 , 痛 面 光 汗 头晕 , 头痛 , 麻 乏力 , 慌 , 闷 , 肢 心 胸 纳呆 , 眠 不 宁 , 夜 舌 淡, 薄白, 苔 脉沉 涩 , 二便 可 。查体 : 颈 试 验 (+) 闭 转 , 目难 立 征 (+) C 。T D示 : 一基 底 动 脉 血 流 速 度 减 椎
1 五脏 相关 的促进 、 抑制 作用模 式
革, 土爰 稼穑 , 五行将 自然 界各种 事物 和现象 分归 为五
类, 并用 其学说来 解 释各种 事物 和现象 发生发 展 、 化 变
五脏 相关 学说是 对 五 行 学说 的继 承 和发 扬 , 脏 五 之 间递相 资生 、 助长 、 进 和递 相 克 制 、 约 的关 系 反 促 制 映着 五脏 之 间精 气和 功能状 态 。邓老将 五脏之 间 的生
《 左传 》 : 天 生 五材 , 日 “ 民并 用 之 , 一 不 可 。 五 废 ” 材乃指 天地 间木火 土金水 五种 基本 物质 。人 类 在生产 和生 活中 , 长期接触 这五种 物质 , 认识 到这 五种物 质 的 相互作 用和运 动变 化 还可 以衍 化 为宇 宙 万 物 , 即产 生 了“ 五行 学说 ” 的理性 概念 。《 尚书正义 》 : 言五 者 , 日 “ 各有材 干也 。谓之行 者 , 在天 , 为五气流 注 ; 地 , 若 则 在
应根 据疾病 特点 辨证选 药 , 这样 才 能收到 较好 的疗效 。
参 考 文 献
[ ] 范 永 升 ・ 匮要 略 [ . 京 : 国中 医 药 出 版社 ,0 3 1. 1 金 M]北 中 20 :3
( 文校 对 : 燕 梅 本 李 收稿 日期 :0 9— 9—1 ) 20 0 3
效不 更方 , 又服 6剂 , 眩晕未 再发 作 。嘱咐病人 坚持 体
育锻 炼 , 强体 质 。随访半 年 , 复发 。 增 未
5 讨 论
眩晕 为临床 常见且 反 复发作 之前不 见古人 症 。中 老年 人肝 肾易 亏虚病 及 心 脾 ,3久 可导 致瘀 血 、 浊 , 1 痰
治疗 上应重 视标 本 , 量减少 发病诱 因 , 尽 另外在 临床上
的规律 。《 灵枢 ・ 邪客 》 “ 与天 地相 应 也 。 人 类 是 日: 人 ” 宇 宙万物 之一 , 与天地 万物有 着共 同 的本 原 , 中医的 即 “ 天人 相应 ” 思想 。《 问 ・ 素 脏气 法 时 论 》 : 五行 者 , 日 “ 金木 水火 土也 , 贵更 贱 以知 死生 , 更 以决 成 败 , 定 五 而 脏之气 , 间甚 之 时 , 生 之 期 也 。 “ 死 ” 五行 学 说 ” 构建 了 以五脏 为 中心 的生理病理 系统 , 自然界 相联 系 , 立 与 建 了天人 一体 的五 脏 系统 。邓 铁涛 教授 在 深 人研 究 “ 五 行学说 ” 的基 础 上 , 肯定 了“ 五行 学 说 ” 祖 国 医学 上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