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数学广角 集 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7 ( 37 )人。
18
12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问题:只参观熊猫馆的比只参观大象馆的少多少人? 12-7=5(人) 答:只参观熊猫馆的比只参观大象馆的少5人。
6.三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写出带“春”字的成语多, 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小红写出了10个, 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小红写出的成语 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
求出A、B每组进行的场次, 再加决赛即可。
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 各有16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负者被淘 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 赛,两个小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6÷2=8(场) 8÷2=4(场) 4÷2=2(场)
2÷2=1(场)
一组
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 各有16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负者被淘 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 赛,两个小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既荣获“语文之星”又荣获“数学之星”的有( 6 )人。 (2)上光荣榜的一共有( 19 )人。
3.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 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 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15+11-20= 6(人)
答: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 各有16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负者被淘 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 赛,两个小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9 数学广角——集合Biblioteka 利用集合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 集合 讲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 集合 讲义

数学广角——集合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就是集合。

例题讲解例1、乐乐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心心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

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例2、期中考试时,聪聪班上语文及格的有48人,数学及格的有49人,两科都及格的有41人,没有双科不及格的,聪聪班上共有()人。

例3、一个数学测验只有两道题,结果全班有10人全对,第一题有25人做对,第二题有18人做错,那么两道都做错的有()人。

例4、三(1)班有43人参加兴趣小组,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8人,参加声乐小组的有27人,两样都参加的有()人。

例5、一个人用14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

外衣比帽子贵90元,外衣和帽子共比鞋贵120元。

一双鞋()元。

例6、可可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可可排第9,从后数起可可排第6。

这排小朋友一共有()人。

例7、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各有8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赛,两个小组赛一共进行()场比赛。

例8、三(1)班有共有48人,32人订阅了《小学生作文》,有24人订阅《少年科技》,每人至少订阅其中的一种,两种杂志都订阅的有几人?例9、有科技书的有28人,有故事书的有26人,两种都有的有10人,两种都没有的有2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课堂练习1、三(5)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5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人。

2、三(6)班有48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

订《故事大王》的有36人,订《红树林》的有28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3、在一次调查中,在语文和数学中至少要选一科喜欢的。

妮妮班有45人喜欢语文,有50人喜欢数学,语文和数学都喜欢的有35人,妮妮班上共有()人。

4、三(8)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有28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32人;两个兴趣小组共有45人;既参加书法兴趣小组又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人。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ppt课件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ppt课件

03
性质
差集运算不具有交换律,即A-B≠B-A。同时,差集运算也不满足结合
律。但是,差集运算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A-(B∪C)=(A-B)∩(A-
C)和A-(B∩C)=Leabharlann A-B)∪(A-C)。04
集合应用举例
生活实例分析
超市购物
在超市购物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商品的分类和集合。例如,水果区、蔬菜区、日用品区等,每个区域都可以看 作是一个集合,而每个商品则是集合中的元素。通过集合的概念,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商品的位置。
交集运算满足交换律和 结合律,即A∩B=B∩A ,(A∩B)∩C=A∩(B∩C) 。此外,交集还具有分 配律,即 A∩(B∪C)=(A∩B)∪(A ∩C)。
差集运算
01
定义
差集是指属于第一个集合但不属于第二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A-B。
02
示例
A={1,2,3},B={2,3,4},则A-B={1}。
2
化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中,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都 与数学中的集合论密切相关。例如,分 子中的原子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中的元 素,而化学键则是连接这些元素的纽带 。通过集合论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 描述和预测分子的性质和行为。
3
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市场供需关系、消费者行 为等都与数学中的集合论有着密切的联 系。例如,市场中的商品可以看作是一 个集合中的元素,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是 这个集合的子集。通过集合论的方法, 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市场的运行规律和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列举法、描述法等方式表示 集合,理解并掌握常用数集的表 示方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学广角-集合

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运用集合的元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理解。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卡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集合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具,识别集合的元素,并尝试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4. 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实物模型表示集合,并交流分享。

5. 活动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操作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集合元素的操作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集合现象,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达。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含答案)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复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含答案)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知识互联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

方法1:只参加A+只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方法2:参加A+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知识导航知识点一:容斥原理1.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统计一些数量,在统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数量重复出现,为了使重复出现的部分不致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既先不考虑重复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除出去,使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方法称为包含排除法,也叫做容斥原理或重叠问题.一般方法: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容斥原理1:两量重叠问题A类与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可表示成:A∪B=A+B-A∩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容斥原理2:三量重叠问题A类、B类与C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类、B 类、C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B∪C=A+B+C-A∩B-B∩C-A∩C+A∩B∩C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江西·定南县教学研究室三年级单元测试)用1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集合现象,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普遍性,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集合a.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集合现象,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b.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c.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集合的表示方法a.介绍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b.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集合,如家庭成员、水果等。

(3)集合的分类a.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b.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类集合的特点。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学习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表示集合的方法,并能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是集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介绍了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第9讲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人教版

第9讲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人教版

第9讲数学广角—集合(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集合: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

方法1:只参加A+只参加B+A、B都参加=总人数方法2:参加A+参加B一A、B都参加=总人数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运用集合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1)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先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集合图,再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2)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部分;方法二:一部分减去重合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运用集合图可以使重叠问题变得更加直观。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数学广角—集合1.李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才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会吹竖笛的有22人,会拉小提琴的有8人,其中既会吹竖笛又会拉小提琴的有4人。

被调查的同学至少会其中一种乐器,李老师调查了()名同学。

A.26B.37C.422.下图是三(1)班同学参加学校体育周运动员情况。

(1)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人。

(2)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人。

3.下图是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情况,请你根据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人。

②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4.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梅芳李莉王一鸣汪小涵王刚夏芳江帆李大柱肖芬张博李晓乔婷赵强王雪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夏芳李晓赵强姚静李伟王雪刘琪汪莉江帆徐亮王一鸣(1)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人。

(2)参加绘画小组和参加书法小组的一共有()人。

(3)根据题意在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人数。

四、易错专练一、选择题(满分16分)5.三(5)班全体同学去参观熊猫馆和海豚馆(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馆),参观熊猫馆的有28人,参观海豚馆的有40人,两个馆都参加的有20人,三(5)班有()人。

A.68B.40C.486.四年级(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集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

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课型】:新授【课时】: 1节【节次】:1节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章数学广角——集合简约ppt教案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章数学广角——集合简约ppt教案课件

课堂练习
2. 三(一)班第二小组中喜欢钢笔书法的同学有:王明、马晓、 宁林、王小东、罗红、徐洋、陈洋、刘婷婷,喜欢毛笔书法的同学有: 高丹、杨柳、宁静、马晓、徐洋、王明。
(1)既喜欢钢笔书法又喜欢毛笔书法的有( 3 )人? (2)喜欢钢笔书法或喜欢毛笔书法的一共有多少人?
8+6-3=11(人)
课堂练习
2.解决格,说一说喜欢画画的有多少人,喜欢 唱歌的有多少人。共有多少人?
画画 丁红 刘江 卢红 肖小 赵洋 李芳 汪洋 杨明明 唱歌 余敏 周伟 刘江 丁红 张军 杨婷 马超
解析: 喜欢画画的有8人,喜欢唱歌的有7人,一共有13人。
新知探究
思考一: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数学广角——集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汇报人:卡卡办公 汇报日期:20**年
目录 CONTENTS
01 复习巩固 02 新课导入 03 课堂检测 04 延伸拓展
ONE 复习巩固
新课引入
1.筋急转弯
(1)两位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 票便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解析: 应该是这样三个人去看电影:爷爷、爸爸和儿子。爷爷是
的统计表。
朗读比赛优 秀奖
何平
作文大赛优 秀奖
刘明
刘明 李红
陈冬 何平
张柳 赵同
周亮 王小乐 朱小东
米雪
周亮
周蕊
你能计算出获得朗读比赛优秀奖或作文比赛优秀奖有多少人吗?
新知探究
解答:7+7-3=11(人) 答:获得朗读比赛优秀奖或作文比赛优秀奖的共有11人。
解析: 获得朗读比赛优秀奖的学生有7人,获得作文大赛优秀奖的学生有7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课件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课件PPT

课后练习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课后练习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会游泳的 会飞的
①③⑤ ③
⑥⑨

②④⑧ ⑩
表示什么? (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课后练习
二、
1.既获“语文之星”又获“数学之星”的有(6)人。
课后练习
二、
2.上光荣榜的一共有(19)人。
课后练习
三、三(2)班的同学们到游乐园玩,坐碰碰车的有 18人,玩旋转木马的有22人,两样都玩的有6人, 去游乐园的有多少名同学? 18+22-6=34(名)
答:去游乐园的有34名同学。
重点总结本
记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材料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课本 都有很多,知识的难度是螺旋式上升的, 知识点有很大部分是重复的。针对这 种情况,我们必须学会对知识抓重点,而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另外,从知识体系来讲,把握重点是把握全局的关 键,只有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才能对细节问题产 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从记忆过程讲,重点记忆有利于把握整体 格局。然而,所谓的中考重点也就是每年中考必 考的“核心考点”“必考点”,认真复习中考核 心考点,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也提高了 学习效率,减小了复习压力。
跳绳的有9人, 踢毽的有8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比 赛的没有17人呀?
新知探究
怎样表示能清楚 地看出来呢?
我发现有的人两 项比赛都参加了。
我把两项比赛都 参加的人连起来, 有3个重复的。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数学广角—集合”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如Venn图)、集合的基本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以及集合的实际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人一份集合学习资料,包括Venn图和实际应用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集合现象,如班级里的学生、家里的物品等。

2. 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3. 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Venn图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Venn图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4. 团队协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Venn图表示给定的集合,并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里喜欢不同运动的学生人数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Venn图)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4. 集合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a. 喜欢篮球的学生b. 喜欢足球的学生c. 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学生d. 既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足球的学生2. 答案:a. 喜欢篮球的学生:{1, 2, 3, 4, 5}b. 喜欢足球的学生:{6, 7, 8, 9, 10}c. 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学生:{3, 4, 5, 7, 8}d. 既不喜欢篮球也不喜欢足球的学生:{1, 2, 9, 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运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
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1)统计出共有多少种水果。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1)如何把两项都会的很清楚地看出来(连线),填在什么地方?(2)解答问题。

(3)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
3.练习二十三第3题。

(1)尝试完成。

(2)组内交流。

(3)教师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

4.练习二十三第4题。

(1)适当点拨如何根据所提问题,从三组条件信息中选取合适的信息画集合圈。

(2)然后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5.练习二十三第5、6题。

(1)注意提示学生根据数形对应性填写。

(2)尝试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3)反馈,注意算理要清楚。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渗透集合思想。

在开课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碰撞擦出火花。

通过统计、连线引入到集合圈的出现,突显有层次的教学;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解题方法。

化解“重复部分”如何理解的难点,体现有价值的研究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