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课件PPT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2024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考点汇总课件

专升本 大学语文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提分点提分点【综述】考查类型1.2.3.备考策略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形近致误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2.音近致误例题实战【正确答案:C】例题实战【正确答案:A】解题锦囊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聘请】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遵照】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考查类型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1.望文生义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2.指代错位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3.褒贬误用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4.不合逻辑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5.重复累赘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6.轻重失度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7.搭配不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8.不够得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9.忽视语境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解题锦囊备考策略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2.搭配不当。
专插本大学语文复习必看

《大学语文》篇章知识简梳原创:湛师插本群2群主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孔子维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背诵: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民贵君轻》:出自《孟子》。
文体:论说文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被称“亚圣”,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税。
代表作是《孟子》。
3、《晏子对齐侯问》:出自《左传》。
文体:文言散文背诵: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大体上可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大多数篇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
4、《召公谏厉王弭谤》:出自《国语》。
文体:文言记叙文背诵: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⑶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历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说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时间从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之交。
《国语》偏重记言。
5、《秋水》(节选):选自:《庄子》。
文体:说理性议论文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河南商丘),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老子并称“老庄”,主要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也称《南华经》文章大多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采用语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背诵:且乎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6、《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专插本《大学语文》

复习策略
系统复习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复习各 个知识点。可以先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学习,建立 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多做模拟题
做模拟题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发 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做题也能提高 自己的应试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
注重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 活中,要多读、多写、多听,注重积累语言素材和文学素 养。
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
语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 容,分值约占30%;文学常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外文学史和文学名著的了解,分值
约占20%;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值约占 30%;作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分值约占20%。
详细描述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本质、特征、创作、接受和批评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 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批评 水平。
03
文本解读与鉴赏
诗歌鉴赏
总结词
诗歌鉴赏是《大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诗歌的节 奏、韵律、意象、语言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精读法
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语 言特点,适合经典文学作品。
略读法
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和结构,适用于快 速了解文章内容。
批注阅读法
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难点进行标注和注释, 有助于加深理解。
主题阅读法
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多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拓展思维和视野。
阅读理解
理解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理解作者 的意图。
专转本文学常识PPT

• 【特例:《吕氏春秋》,吕不韦,杂家,诸子散 文】
3、先秦小说:
• 神话寓言(远古时代)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
• 【神话寓言产生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 象征先人渴望战胜自然。】
• 【神话寓言富于想象,浪漫主义,是古典 小说的萌芽阶段—人物出现、情节简单、 环境交代。】
精神;八戒:最完整的人性:贪婪与恐惧;唐僧:“赶路 要紧”—梦想的坚守】 • 《红楼梦》:现实主义、由点及面:借四大家族的腐朽来 折射社会的没落。【借“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典故进 行加工,不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
13、明清小说
• (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刘鹗《老残游记》【不是传统的山水游记;
14、明清戏剧
• 【“传奇”在唐代指小说;在明清,指代 戏剧戏曲】
• 明·汤显祖·《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 浪漫主义】
• 清·洪升·《长生殿》【唐明皇、杨贵妃;爱 情悲歌】
• 清·孔尚任·《桃花扇》【侯方域、李香君】
现当代文学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散文:真 人真事真实情感
古代文学
两条线索,14个专题 【时代发展:先秦—两汉魏晋南
北朝—唐宋元—明清】 【文学四分法: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戏曲】
1、先秦诗歌:风骚
• 【风,《诗经》“国风”,取材地方民间,现实主 义】
• 【骚,《离骚》(罹,遭遇;骚,忧愁),抒发 个人胸臆,浪漫主义】
• “风骚并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共同发展 • 现实主义:诗经(源头)--杜甫(诗歌顶峰)--红
11、明清诗歌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主题—对人才、 民族、国家、时代的思考与感慨。
广东专插本《大学语文》精讲课件6(写人叙事·古文篇)

苏武传
内容简述: 《苏武传》是 一 篇 史传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 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开头两小节,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 第二部分共十一小节,写苏武在匈奴遇到意外情况而被扣 留及后被放回的经过。 第三部分为最后四小节,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 作者抓住了苏武在解决 层 层 难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刻画了 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贫 贱 不 能 移 ”的坚强个性
第二部分 教材精讲
写人叙事·古文篇
《考试写大人纲叙》事如·古何文读篇?
苏武传 张中丞传后叙 段太尉逸事状 枕中记 [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狱中上母书 梅花岭记 书鲁亮侪事 婴宁
《汉书》 【泛】✮✮
韩愈
【泛】✮✮
柳宗元 【泛】✮✮
沈既济 【泛】✮✮
睢景臣 【精】✮✮✮✮
夏完淳 【泛】✮
张中丞传后叙
随堂练习: 1.阅读文章第一、二段,概括作者为《张巡传》写本篇补 文的原因何在? 答:一是由于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有缺漏,没有写许远、 雷万春的事迹。二是张、许两家后代才智低下,不知事情 原委,被别有用心之人蛊惑,误认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 军,造成不良影响。
张中丞传后叙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 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于理矣!小人之好 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 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14.专插本《大学语文》-

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 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 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 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课本P.299)
2015年《大学语文》真题
句子翻译每题2分,共12分)-2015年(A卷)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物观物,无我之境。
练习:一、二、三
2013年《大学语文》真题
句子翻译每题2分,共10分)-2013年(A卷)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6.在这种隐逸生活中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即使想 辩说也忘记该怎么说才好了。
语出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多处用典。
练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所
叙写景色的节令是( C )P298
A.清明 B.端午 C.中秋 D.春节
题目源于课本,在“课文”或“作品评析”部分
与哲理性统一,江水、清风、明月。
练习:一、二、三、四
2015年《大学语文》真题
句子翻译每题2分,共12分)-2015年(B卷)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三、古文翻译题(本题共8小题,解释加点的字每题1分,
1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往。
语出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015年《大学语文》名句默写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7小题,任选5题,多选只按
前5题计分,每空1分,共5分)-2015年(B卷) 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路以目
大学语文课件讲解

《大学语文》(Ⅱ)
第20篇《世说新语》(P128-130)
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 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注释: 1、辄:(zhē) 2、.愀:(qiǎo) 3、戮:(lù)
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常常帮助恺。他曾经把一株高二尺左右的珊瑚树 送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叶繁茂,世上少有 能与之相类的。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石崇看过 之后,用铁如意敲击它,手一挥起,珊瑚树就碎 了。王恺感到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有这样 的珍宝,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石崇说:“不 值得懊恨。现在我就还给你,”于是吩咐身边的 人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高达三四尺的, 枝条美丽,世间绝无仅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株, 与王恺那株不相上下的珊瑚树有很多,王恺不由 得感到怅惘,心中若有所失。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 李广将军。
评析: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最著名的 是这首《燕歌行》。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复杂、深刻:
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
2、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 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 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 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 途,叹著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 什麼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 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 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 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於像 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 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 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 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 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 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等。
原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连词
——连接动词和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表并列 关系。译作“又”。
夫夷以近,而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
——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表目的,译为“来”。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固定结构——是以、以是、以故、以此,译为“因此”;
八、且
(一)作连词 1.表并列,一般可译为“又”。如: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况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2.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译为“的”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阿房宫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三)用作代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邵公谏厉王弭谤》 此数宝也,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谏逐
客书》
“所以”“何以”等。 余是以记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 到、对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 对”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 ”“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
如: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 陈仲子》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 介词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 子·许行》
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之” (一)用作动词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吾欲之南海 (二)用作助词 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点:去
掉“之”,句意不变)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 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 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 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
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 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 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 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 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 史书代表作)。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 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 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 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 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 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常见的文言虚词
组,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
表停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 …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 性,表示动作的对象。
一、者
1.代词“者”。
A 在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的人”、“…的 事物”。
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
B 数词后加“者”表几种人、几种事情或几样东西 如: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厮三者何先?” 《论语·颜渊》
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