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 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 费费、国防费、其他支出。 费费、国防费、其他支出。 • 这种分类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 这种分类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 文化 、 军事等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 府职能与活动范围的变化情况。 府职能与活动范围的变化情况。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3.2 财政支出规模
• 3.2.1 瓦格纳法则 • 瓦格纳(德国)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 瓦格纳(德国)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 国的资料分析后,认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国的资料分析后,认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 的比重将会提高, 政府支出占 的比重将会提高 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 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
• 早期阶段: 早期阶段: 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公共消费支出要 求不高, 求不高,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社会 基础设施、并生产某些资本品。 基础设施、并生产某些资本品。政府投资在投资 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 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 公共投资的份额不再一定占主导地位 ,用于满足 教育、卫生、 教育、卫生、安全等项目的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 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相应地提高。 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相应地提高。 •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财政支出结构就会从对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对教 医疗和福利的支出等方面。 育、医疗和福利的支出等方面。
• 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掌握瓦格纳法 则、公共支出梯度渐进理论和公共支出增 长发展模型;理解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 费用选择法。
3.1.1பைடு நூலகம்按支出用途分类
社会总产品价值 初次分配
补偿基金 1、补偿性支出:挖潜改造资金 、补偿性支出: 2、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行 、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 政管理费、 政管理费、国防费 3、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工交商 、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 部门事业费、 部门事业费、 支农支出 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 C V M
表世界各类型国家( 表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年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
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 尽管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由 1991 年的617.83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4465.86 亿元,增长了 3848.03 亿元;但是占 GDP比重 增加幅度很小,经过10来年的时间才从1991年的2.9%上升到 2004年3.3%,远没有达到 《纲要》的要求,即2000年我国政 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4%。 这严重阻碍了 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2)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 80年代后,世界主要西方国家都加大了对实行初等教育的投入, 初等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初等教育在校生人均政府拨 款占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欧洲国家平均为21.7%, 美国为18.5%,而中国为6.6%,差额在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 中国三级教育之间的公共教育投资分配比例不尽合理,高等教 育投入过高,挤占了部分中、初等教育经费,而基础教育投入 的不足通常又体现在农村义务教育上。
问题:你认为我国财政支出在那些方面有倾斜?
• 2006年财政支出流向 • (1)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 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2005年增加 422亿元,增长14.2%。 • (2)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 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 • (3)2006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 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 (4)2006年,中央财政将筹措财力,至少拿出1696亿元用来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财 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 (5) 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完成预算 的103.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6亿元,增长39.4%。
• 3.1.3 按经济性质分
•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出和转移性支出。 出和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 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 正常运转所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劳 务。 •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 之间重新分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 之间重新分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 源总量, 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可支配 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3.1.2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 3.1.2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
社会总产品价 值 初次分配 C 补偿基金 再分配 V 消费基 金
储 蓄
M 积累基金
补偿(重置) 补偿(重置)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消费
1、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 、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地质勘探费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支农支出 2、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费、 、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费、 行政管理费、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皮科克和怀斯曼作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皮科克和怀斯曼作 怀斯曼 出了如下推论: 出了如下推论: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收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 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 GDP的相对额也 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相对额也 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 GDP的上升成正向 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 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 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财政支出 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 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 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 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是财政支出 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 增长的外在原因。 增长的外在原因。 •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结构 (%) ) 类别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他 合计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61. 6 22. 5 16. 0 100
发达国家 45. 2 41. 0 13. 8 100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他
发达国家 0% 50% 100%
3.1.4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国家职能分类
•
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 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导致财政支 出的迅速增长: 出的迅速增长:
• (1)替代效应 • (2)审查效应 • (3)集中效应
3.2.3 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由美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 • 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分别 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 予以考察, 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 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措施: 措施: • 基础教育是一项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 承担,对教育支出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教 育上,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 对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采取财政适当 补助的形式,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 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多 形式办学的新格局
问题:你认为我国财政支出在那些方面有倾斜?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 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国家类型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中国: 中国: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2001年: 2001年 全部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预算内教育经费 初级:中级: 初级:中级:高级 1: 2.7: 3.0 2.7: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1.4 1 : 1.5 : 12.9
“五五”时 期
行政管理费其他 5.3% 4.0% 国防费 16.4% 社会文教费 14.4% 经济建设费 59.9%
“九五”时期
其他 行政管理费 10.5% 15.7%
国防费 8.3%
经济建设费 38.3%
社会文教费 27.2%
• 分析: • 1、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从拨款改为由 银行贷款; • 2、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 3、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科学等领域的投 入; • 4、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增多,行 政管理支出增加; • 5、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
(一)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 则”
3.2.2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 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 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 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 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 经济因素 ,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体制的选择 、 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政治因素,如政局稳定与否、政体的行政效率等; 政治因素 , 如政局稳定与否 、 政体的行政效率等 ; 社会因素,如人口状况、 社会因素,如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
• 2006年财政支出流向 • (1)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 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2005年增加 422亿元,增长14.2%。 • (2)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 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 • (3)2006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 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 (4)2006年,中央财政将筹措财力,至少拿出1696亿元用来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财 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 (5) 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完成预算 的103.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6亿元,增长39.4%。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 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开 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开 GDP的比重从1979 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1995和 始,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1995和 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这一趋势从1997 年甚至降到了11.7% 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这一趋势从1997 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重才逐步上升, 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重才逐步上升, 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 20% 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 • 改革开放初期,减税让利、放权让利; 改革开放初期,减税让利、放权让利; • 1994年财税改革,财权和事权划分稳定。 1994年财税改革 财权和事权划分稳定。 年财税改革,
–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 1967)提出。 )提出。
• 假设
–政府喜欢多花钱,公民不愿意多交税,存在一个可以容 政府喜欢多花钱,公民不愿意多交税, 政府喜欢多花钱 忍的税收水平即“税收容忍度” 忍的税收水平即“税收容忍度”。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3.2 财政支出规模
• 3.2.1 瓦格纳法则 • 瓦格纳(德国)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 瓦格纳(德国)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 国的资料分析后,认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国的资料分析后,认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 的比重将会提高, 政府支出占 的比重将会提高 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 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
• 早期阶段: 早期阶段: 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公共消费支出要 求不高, 求不高,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社会 基础设施、并生产某些资本品。 基础设施、并生产某些资本品。政府投资在投资 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 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 公共投资的份额不再一定占主导地位 ,用于满足 教育、卫生、 教育、卫生、安全等项目的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 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相应地提高。 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相应地提高。 •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财政支出结构就会从对基础设施的支出转向对教 医疗和福利的支出等方面。 育、医疗和福利的支出等方面。
• 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掌握瓦格纳法 则、公共支出梯度渐进理论和公共支出增 长发展模型;理解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 费用选择法。
3.1.1பைடு நூலகம்按支出用途分类
社会总产品价值 初次分配
补偿基金 1、补偿性支出:挖潜改造资金 、补偿性支出: 2、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行 、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 政管理费、 政管理费、国防费 3、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工交商 、积累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 部门事业费、 部门事业费、 支农支出 消费基金 积累基金 C V M
表世界各类型国家( 表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年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
我国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 尽管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由 1991 年的617.83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4465.86 亿元,增长了 3848.03 亿元;但是占 GDP比重 增加幅度很小,经过10来年的时间才从1991年的2.9%上升到 2004年3.3%,远没有达到 《纲要》的要求,即2000年我国政 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必须达到4%。 这严重阻碍了 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2)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 80年代后,世界主要西方国家都加大了对实行初等教育的投入, 初等教育的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初等教育在校生人均政府拨 款占当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欧洲国家平均为21.7%, 美国为18.5%,而中国为6.6%,差额在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 中国三级教育之间的公共教育投资分配比例不尽合理,高等教 育投入过高,挤占了部分中、初等教育经费,而基础教育投入 的不足通常又体现在农村义务教育上。
问题:你认为我国财政支出在那些方面有倾斜?
• 2006年财政支出流向 • (1)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 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2005年增加 422亿元,增长14.2%。 • (2)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 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 • (3)2006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 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 (4)2006年,中央财政将筹措财力,至少拿出1696亿元用来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财 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 (5) 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完成预算 的103.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6亿元,增长39.4%。
• 3.1.3 按经济性质分
•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出和转移性支出。 出和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 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 正常运转所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劳 务。 •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 之间重新分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 之间重新分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资 源总量, 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可支配 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3.1.2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 3.1.2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进行归类
社会总产品价 值 初次分配 C 补偿基金 再分配 V 消费基 金
储 蓄
M 积累基金
补偿(重置) 补偿(重置)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消费
1、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 、投资性支出: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地质勘探费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支农支出 2、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费、 、消费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费、 行政管理费、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皮科克和怀斯曼作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皮科克和怀斯曼作 怀斯曼 出了如下推论: 出了如下推论: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收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 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 GDP的相对额也 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相对额也 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 GDP的上升成正向 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 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 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财政支出 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 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 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 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是财政支出 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 增长的外在原因。 增长的外在原因。 •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结构 (%) ) 类别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他 合计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61. 6 22. 5 16. 0 100
发达国家 45. 2 41. 0 13. 8 100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他
发达国家 0% 50% 100%
3.1.4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国家职能分类
•
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 外在原因通过三方面的效应,导致财政支 出的迅速增长: 出的迅速增长:
• (1)替代效应 • (2)审查效应 • (3)集中效应
3.2.3 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由美国著名的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 • 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分别 将财政支出划分为投资支出、 予以考察, 予以考察,具体地探讨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 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措施: 措施: • 基础教育是一项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 承担,对教育支出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教 育上,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 对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采取财政适当 补助的形式,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 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多 形式办学的新格局
问题:你认为我国财政支出在那些方面有倾斜?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 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国家类型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中国: 中国: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2001年: 2001年 全部教育经费 财政性教育经费 预算内教育经费 初级:中级: 初级:中级:高级 1: 2.7: 3.0 2.7: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1.4 1 : 1.5 : 12.9
“五五”时 期
行政管理费其他 5.3% 4.0% 国防费 16.4% 社会文教费 14.4% 经济建设费 59.9%
“九五”时期
其他 行政管理费 10.5% 15.7%
国防费 8.3%
经济建设费 38.3%
社会文教费 27.2%
• 分析: • 1、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从拨款改为由 银行贷款; • 2、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 3、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科学等领域的投 入; • 4、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增多,行 政管理支出增加; • 5、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
(一)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 则”
3.2.2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认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 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 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 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 中,由于社会激变(如战争等)的出现,不时出现 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 经济因素 ,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 、 经济体制的选择 、 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政治因素,如政局稳定与否、政体的行政效率等; 政治因素 , 如政局稳定与否 、 政体的行政效率等 ; 社会因素,如人口状况、 社会因素,如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
• 2006年财政支出流向 • (1)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 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2005年增加 422亿元,增长14.2%。 • (2)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 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 • (3)2006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 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 (4)2006年,中央财政将筹措财力,至少拿出1696亿元用来促进区 域协调发展,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财 政实施的主要措施。 • (5) 2006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4752.7亿元,增长19.6%,完成预算 的103.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536亿元,增长39.4%。
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 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开 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开 GDP的比重从1979 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1995和 始,经历了一个迅速下滑的过程,1995和 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这一趋势从1997 年甚至降到了11.7% 1996年甚至降到了11.7%。这一趋势从1997 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重才逐步上升, 年开始得到扭转,此后该比重才逐步上升, 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 20% 到本世纪才重新超过了20% • 改革开放初期,减税让利、放权让利; 改革开放初期,减税让利、放权让利; • 1994年财税改革,财权和事权划分稳定。 1994年财税改革 财权和事权划分稳定。 年财税改革,
–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 1967)提出。 )提出。
• 假设
–政府喜欢多花钱,公民不愿意多交税,存在一个可以容 政府喜欢多花钱,公民不愿意多交税, 政府喜欢多花钱 忍的税收水平即“税收容忍度” 忍的税收水平即“税收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