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指示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检测要求
一、无菌操作要求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微生物学设计实验_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 根据Logistic模型可以求出与暴露时间相对应的菌体 含量:
图3-6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具体函数关系式,这 可较准确地得出一定范围内任意时刻的细菌含量。
23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 微生物指标
• 姜起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模型》,清华大学 出版社
• 当天平均温度14.1,当时的相对湿度82%,室外有 微风,近几天属阴雨天气。
实验步骤
• 本大组分为五小组,每组两人
• 五个小组依次测室外、实验室、厕所、大厅和超净台的微 生物含量。
• 具体步骤为:清洗双手—酒精清洁手部—用报纸包裹灭过 菌的平板到各个环境中—开盖接种半个小时—盖盖后报纸 包好拿回实验室—取出放入培养箱48小时—取出观察—对 比统计——结果分析
• 熊文山,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 与分析,2007年第10卷第6期
• /view/1262256.htm
24
25
4、相对于室外、大厅、厕所,教室内空气中的微生 物含量要少,教室内接种的平板里有五个菌落,这 可能跟教室内的空气相对不流通,人流较少等等因 素有关。
5、在超净台上做的实验产生了三个菌落,而且其直 径要小得多。这与其它的比较,微生物含量明显较 少。但是我们认为超净台上空气的微生物含量应该 没这么多,可能在操作中有少许污染。
• 3)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 白对照。
• 4)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 36℃±1℃培养箱内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 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
• 5)对每个样品都进行上面步骤并计数。
17
3、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 在对菌落进行计数时,需要参照GB/T5750.12— 2006中的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确定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以评估水质的卫生安全水平。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落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通过将待检测样品在适当培养基上培养,促使微生物菌落形成,然后用目镜进行观察计数。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别计数。
瓶子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是常用的微生物菌落计数方法。
实验步骤:1. 做好消毒准备,将取样瓶开盖,取适量水样。
2.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移取水样至含有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3. 均匀涂抹样品,覆膜,进行培养。
4. 培养后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用计数板进行计数。
5. 计算出每毫升水样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和计数,得出水样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分别为XXX CFU/mL和XXX CFU/mL。
实验分析: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水质中微生物的富集情况,评估水样的卫生安全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水样是否存在污染,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质。
结论: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样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质情况,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水质安全问题,做好水质检测和管理工作。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实验中发生意外伤害。
3. 实验后要及时处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整洁。
通过微生物菌落计数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水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水质,保障人们的生活健康。
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都能享受清洁卫生的水资源,健康快乐地生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标题: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微生物的不同生长方式以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实验原理: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进行繁殖和生长,而环境条件的变化则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以及营养物质的供给等。
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变化,观察微生物生长的情况。
实验材料:1. 不同温度下的培养基2. 酸性、中性和碱性培养基3. 含有不同营养物质浓度的培养基4. 无菌培养皿5. 微生物菌落样本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温度下的培养基。
分别将培养基装入无菌培养皿中。
2. 用不同pH值的酸性、中性和碱性培养基分别装满无菌培养皿。
3. 杆菌样本接种在不同温度下的培养基中,利用无菌棉签在培养皿中划线。
4. 酵母菌样本接种在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同样利用无菌棉签在培养皿中划线。
5. 将不同浓度的营养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用无菌棉签进行划线后接种微生物菌落样本。
6. 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较低温度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菌落数量较少。
- 在适宜温度下,微生物生长迅速,菌落数量明显增加。
- 在较高温度下,微生物生长受限,菌落数量明显减少。
2. 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酸性环境中,微生物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菌落数量较少。
- 在中性环境中,微生物生长适中,菌落数量较多。
- 在碱性环境中,微生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菌落数量减少。
3. 营养物质浓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营养物质浓度较低时,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菌落数量较少。
- 适宜的营养物质浓度下,微生物生长迅速,菌落数量明显增加。
- 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不利,菌落数量减少。
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
学习并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二、材料
1、仪器:显微镜、测微尺、挑针、装有蒸馏水的滴瓶
2、菌种:青霉、镰刀菌
三、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
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将透镜旋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注意刻度面朝下,旋紧透镜,施加镜筒。
○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刻度面朝上,并对准聚光器。
○
3标定目镜测微尺:先用低倍镜(4×)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台刻度后,转动目镜,使其目尺刻度线与镜台尺的刻度线平行,用推进器调动镜台尺,使镜台尺与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
然后找另外一条线重合线,分别数出并记录两者重合线间台尺与目尺各自的格数。
○
4计算:两重合线间目尺格数
两重合线间台尺格数目尺每格长度=10 台尺每格10μm 用相同方法计算出不同倍数(4×,10×,40×)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2、微生物大小测定
标定好后,移去台尺,换上待测微生物玻片,分别在10倍和40倍镜下测出待测微生物的大小。
微生物实际大小=所测格数×目尺每格代表长度
四、实训报告
表1 台尺校正表
物镜目镜格数台尺格数校正值(μm /格)10×
40× 表2 微生物大小测定记录表放大倍数
微生物的实际大小=
五、思考题:为何当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而改变物镜后,目镜测微尺所测定的微生物长度不同?。
usp62中文
<62>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学检查:指定微生物检查导言以下描述的这些检测将使确定特定微生物不存在或数量在限度内的测定得以进行,这些微生物可以在描述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这些测试主要设计用于测定某种物质或制备品是否符合已确立的微生物质量标准。
当用于此目的时,遵循以下所给的说明,包括待取样品的数量,并按照以下所述来解释结果。
可以使用替代的微生物规程,包括自动化方法,只要它们与药典方法的同等性得到论证。
通用规程按照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计数检查法<61>中的描述进行样品制备。
如果供试品具有抗菌活性,则按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计数检查法<61>中的描述尽可能将其去除或中和。
如果表面活性物质被用于样品制备,则必须按照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计数检查法<61>中的描述来论证其对微生物不具毒性以及其与所使用的任何灭活剂的兼容性,。
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和抑菌性能以及测试的适用性在存在供试品的情况下,此项测试检测微生物的能力必须得到确立。
如果在测试性能或产品中作了变更且这些变更可能影响测试的结果,则其适用性必须得到确认。
供试菌株的制备按下面所述,使用标准化的稳定供试菌株悬浮液。
使用菌种保存技术(种子批系统),以便用于接种的可萌发微生物从最初的主种子批开始不超过5代。
好氧微生物将每个供试细菌菌株单独置于装有大豆酪蛋白消化物肉汤培养基或者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中容器内,在温度30o至35 o之间培养18至24小时。
将白色念珠菌的供试菌株单独置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者(沙氏)葡萄糖肉汤中,在温度20o至25 o之间培养2至3天。
金黄色葡萄球菌如ATCC 6538, NCIMB 9518, CIP 4.83,或 NBRC 13276绿脓杆菌如ATCC 9027, NCIMB 8626, CIP82.118, 或NBRC 13275Es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如ATCC 8739, NCIMB 8545, CIP53.126, 或NBRC 3972沙门氏肠道菌,肠道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替代品如ATCC 14028沙门氏肠道菌,肠道血清型为阿邦尼沙门氏菌如NBRC 100797, NCTC 6017, 或 CIP 80.39白色念珠菌如ATCC 10231, NCPF 3197, IP 48.72,或NBRC 1594使用pH值7.0的缓冲氯化钠—蛋白胨溶液或pH值7.2的磷酸盐缓冲液来制备检测供试悬浮液。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是指在一定数量取样的样品中,允许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的最大值。
微生物限度检测是一项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可以用于净化水质、食品卫生、医药制品等领域。
检测原理微生物限度检测有两种方法:总生菌数和指示菌。
总生菌数法:常用于食品、医药制品等领域。
该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后,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经过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培养,根据生长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特征进行计数和鉴定,计算出每单位重量样品中的菌落总数。
指示菌法:常用于检测细菌和真菌。
该方法是利用一种易于生长、常见、广泛分布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来代表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
常用的指示菌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检测步骤1.准备样品: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采集工具的消毒、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还要考虑样品的保存条件。
2.制备培养基:根据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好培养基。
3.菌群扩增:将取样和培养基混合,通过摇床、温度控制等方式,使其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生长繁殖。
4.菌落计数: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单个菌落被认为是由单个微生物生长产生的。
利用计数板或显微镜等设备,对表面菌落数量进行计数。
5.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微生物限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常见反应溶液1.助溶剂:可使细菌快速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如:Tween80、Triton X-100等。
2.增殖剂:能够促进细菌的繁殖,加快菌落成长。
如:乳糖、葡萄糖等。
3.抑菌剂:用于防止不需要的菌落生成。
如:抗生素等。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制品、环境卫生等领域。
1.食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帮助食品厂家确定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医药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检测制药过程中的菌落总数、霉菌数量等指标,确保药品纯度和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3.环境卫生:微生物限度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水质和表面菌落数量,发现污染源,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指示微生物
指示微生物的定义与种类
定义:指示微生物或称指示菌是在 常规环境监测中,用以指 示环境样品污染性质与程度,并评价环境卫生状况的具有代 表性的微生物。
种类:1、一般污染指示微生物 2、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
3、其他指示微生物
一般污染指示微生物
细菌总数:是指环境中被检样品,在一 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的1ml或1g检样中所 含的细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数:是指环境中被检样品 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 的1ml或1g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 菌落总数 通过检测环境中的细菌总数与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指标, 并与《公共环境卫生标准》(GB9663-9673-1996)相比 较即可评判被检测环境是否达标。 例如我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标准规定3~5星级以下宾 馆、饭店通过撞击法测得的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0。
4、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的生物 变形虫属和简便虫属等肉足类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生物 球衣菌属、发硫菌属、诺卡菌属、各种霉 菌等丝状微生物
变形虫 栉毛虫
草履虫
线虫
游泳型纤毛虫
桡足虫
漫游虫
旋口虫属
吸管虫
喇叭虫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生物 贝日阿托菌属、扭头虫属、新态虫属等 7、过分曝气时出现的生物 肉足虫类和轮虫类 8、污水浓度和BOD负荷很低时出现的生
粪便污染指示菌
粪链球菌
是短链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作为粪便污染指示 菌的优点是在水中不会自行繁殖,但抵抗力弱于病菌。 由于人粪便中大肠杆菌群数多于粪链球菌,动物粪便中 则相反,因此,在水质检测中可根据两菌菌数比值不同 来推测粪便污染的来源。粪大肠菌群/粪链球菌的比值 大雨或等于4,则认为污染主要来自人类;如果小于或 等于0.7则认为污染主要来自温血动物的粪便;如比值小 于4而大于2,则为混合污染但人粪便为主 ;如比值小 于1而大于0.7,则为混合污染但以动物粪便为主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健康的问题。
因此,及时检测并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步骤。
2. 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a. 培养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生长的特性来检测和计数微生物。
例如,采用总大肠菌群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
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定抗体与食品中的微生物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测定光信号的强度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c. 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利用特定引物和酶来扩增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从而检测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三、实验步骤1. 样品的制备:选取一定数量的待测试食品样品,进行表面消毒,以减少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2. 对待测样品进行样品预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相应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如液体悬浮液培养法、表面刷拭法等。
3. 进行微生物检测:a. 培养法:将经过样品预处理的食品样品分别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菌落计数或荧光染色法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b. ELISA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选择相应的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利用ELISA仪器检测信号强度。
c. PCR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
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4. 结果分析与评估: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并评估其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
四、实验结果经过微生物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品A:采用培养法检测,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数量超标。
2. 样品B: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污染度较低。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采样和培养,观察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培养皿、琼脂培养基、标本采集工具、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采集样本,在实验室周围的不同环境中,如土壤、水源、空气等地方进行样本采集。
注意避免污染和混入外部微生物。
2. 培养微生物,将采集到的样本分别涂抹在含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 观察生长,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不同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数量、形态、颜色等。
4. 显微镜观察,将培养好的微生物样本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发现,在不同环境中采集到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土壤样本中,发现了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颜色。
而在水源中,微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但数量较为集中。
在空气样本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主要以细菌为主。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结果。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生长旺盛,形态各异,而水源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生长速度也较慢。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在土壤样本中,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出丝状、菌丝状,有的呈现出球状或梭状;而在水源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形态相对单一,多为球状或梭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特性。
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这为我们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此外,本次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性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数据,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参考文献:1. 马克思, 《微生物生态学导论》, 人民出版社, 2008.2. 李华,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 科学出版社, 2010.3. 王明,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5(3): 45-52.。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
实验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查13生物基地刘洋201300140059一、实验目的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4.掌握生理生化反应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一般方法步骤5.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琼脂7g、水350ml、pH 7.0~7.2、121 ℃灭菌20min。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架、煤气灯或酒精灯、记号笔和废物缸等。
三、实验原理通过培养的方法使肉眼看不见的单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个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标签纸上做好标记并贴在培养皿侧面。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准确称取牛肉膏1.05g、蛋白胨3.5g、NaCl 1.75g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所需水量为350ml),用玻璃棒搅匀,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350ml。
(3)调pH: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进行调节,直至溶液pH达到7.0~7.2。
(4)分装:将其中200ml溶液装入500ml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4.0克琼脂,向烧杯剩余液体中加入3.0克琼脂,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使琼脂溶解,将烧杯中溶液分装到10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试管总体积的1/5左右。
(5)加塞:在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造成污染。
(6)包扎:加塞后,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还有一支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同样的方法把三角瓶包好,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及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7)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MPa,121℃,90min高压蒸汽灭菌。
(8)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的总长的一般为宜。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责任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程序5.1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内容6.1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6.1.1.1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仪器及器皿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6.1.2.1消毒液A.0.1%新洁尔灭溶液B.75%乙醇溶液6.1.2.2稀释液、试剂及配制A.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D.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6.1.3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1.4操作方法6.1.4.1试验前准备6.1.4.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不同大小微生物的大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殊特征以及对它们的分类。
实验方法:1. 准备照相显微镜和放大物体;2. 将待观测微生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 加入少量染料并将其涂匀覆盖;4. 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下,红外线光源下控制光线的亮度,将微生物的图像放大至目标大小;5.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目标大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共分别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大小测量,并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 不同菌株微生物大小测量结果菌株 | 菌丝长度(μm) | 菌孢长度(μm) | 细菌长度(μm)-----------------------------------------------A | 50-60 | | |B | 30-40 | 5-6 | |C | 20-25 | 2-3 | 1.2-1.5 |D | | | 3.5-4.5 |以上数据表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范围。
其中,实验发现,霉菌的菌丝长度最大,而酵母菌和细菌则相对较小。
小结:本实验给出了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测量数据,并且证明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1] 桑巴斯瓦央蒂, 金钱龙. 显微镜下的电荷力显微镜图像微生物大小特征研究[J]. 桑巴氏微生物学报, 2015, 15(2): 56-63.[2] 李森, 许嘉宜. 微生物的分类[J]. 生物学知识, 2013, 18(4): 1-3.。
有关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实验设计
有关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实验设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9级12班李梦宇有关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由于空气中存在各种微生物,而微生物种类、含量是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本实验旨在抽测不同环境的空气样本,检测其微生物数目,间接反映其空气质量。
同时学习微生物培养及接种方法,了解不同微生物的菌落形态。
二、实验内容:实验空气样本取实验室,卫生间,楼梯口,室外四个不同场所离地面约70厘米处,接种统一为开盖25分钟。
接种温度为37度恒温,接种时间是48h(注:有通风口的地方平板放置于各通风口等距处)三、实验步骤:1、大组成员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四个场所的空气进行采样。
2、清洗双手,并用酒精棉球擦拭。
领取平板用报纸包好。
3、选好采样本的场所位置,并放置一张凳子,将平板放在上面,统一揭盖接种25分钟。
4、收回平板,贴上标签于37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后记录并分析。
四、观察结果五、实验样本的采集条件:温度:15.2℃~17℃湿度:70%~79%气压:980~986hPa六、实验结果分析:七、立项意义:在各种微生物的灭菌方法中,紫外杀菌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常规方法,但是由于空气的流动等原因,超净工作台杀菌后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洁净。
本实验分别测定紫外杀菌后不同时间段的空气微生物含量,以测定不符合所需无菌条件的临界时间,以此提供一个超净工作台工作的最大时间。
八、参考文献:1、黄秀梨. 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沈萍.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杨汝德. 现代工业微生物学.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5、杨颐康. 微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曹军卫等. 微生物工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7、李阜棣胡正嘉. 微生物学(第五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黄文芳, 张松.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9、沈萍, 范秀容, 李广斌. 微生物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微生物观察实验教案 幼儿园实验
幼儿园微生物观察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或透明塑料瓶: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2. 水:用于培养微生物。
3. 砂土:用于培养微生物。
4. 碎纸:用于培养微生物。
5. 棉签:用于擦拭玻璃杯口,避免外界微生物污染。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老师提前准备好玻璃杯或塑料瓶,将水、砂土和碎纸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
2. 实验过程:(1) 将透明玻璃杯或塑料瓶用棉签擦拭干净,保证无外界微生物污染。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或塑料瓶中。
(3) 分别将砂土和碎纸放入不同的玻璃杯或塑料瓶中。
(4) 将玻璃杯或塑料瓶放置在暗处,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2. 实验材料要保持清洁,避免外界微生物污染。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环境整洁。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让幼儿观察玻璃杯或塑料瓶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交流,共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微生物观察实验,幼儿们对微生物的存在和生长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对个人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微生物观察实验教案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扩写新内容七、实验延伸1. 在观察微生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比如将玻璃杯或塑料瓶分别放置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和阴暗潮湿的地方,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微生物适应的生存环境。
2. 可以邀请专业的微生物学家或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到实验课现场,给孩子们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让实验更具教育意义。
3. 设置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选择观察点并记录结果。
微生物限量检测实训报告
微生物限量检测实训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目的:
-阐明进行微生物限量检测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原理:
-介绍微生物限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解释所使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检测指标等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列出实验所需的试剂、培养基和设备等材料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样品的处理、培养和计数等
4. 实验结果:
-给出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
-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微生物数量和限量检测结果
5. 实验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可能的误差来源和实验局限性
-探讨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并给出合理解释
6.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的主要发现
-强调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的科学文献和参考资料,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能因不同学校或实验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确保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讨论。
祝您顺利完成微生物限量检测实训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学院实验课教案《卫生微生物学》
2015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实验教案目录
一、周历表
二、所带小组学生名册
三、教案内容(首页、讲义、电子版课件)
实验一指示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了解水样的采集与送检要求;
3.了解大肠菌群试验发酵法。
二、器材试剂
材料: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无菌平皿、TTC培养基、水样、待测样品(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液)、无菌水。
三、实验原理
大肠菌群类细菌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琥珀酸脱氢酶,它可以还原三苯四氮唑(TTC)使之成为红色,导致大肠菌群的菌落呈红色,这一反应时不可逆的。
计算红色菌落的数目并乘以稀释倍数即得大肠菌群数,红色菌落数加上非红色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四、实验内容
(一)水样的采集与送检
见实验指导P322-323
(二)菌落总数的测定(生活饮用水)
1.将水样用力震摇20-25次,使可能存在的细菌凝团得以分散。
2.以无菌操作法吸取1ml充分摇匀的水样,注入无菌平皿中,倾注15ml-20ml已融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营养琼脂于上述平皿中,并立即旋转平皿,使水样与琼脂充分混匀。
每个水样应同时做2个平皿,另取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作空白对照。
3.待平皿内琼脂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37℃培养24h后取出,计数平皿内菌落数目,两个平皿中平均菌落数即为1ml水样中的菌落总数。
(三)大肠菌群的测定
1.发酵法(自学)
见实验指导P326
2.大肠菌群一步法测定
(1)将待测样品用无菌蒸馏水作1:10,1:100,1:1000,1:100000稀释后,于每一平皿中加入0.1 ml,以无菌接种环铺平。
(2)待平板稍干后,置37℃培养10-15h,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计算
1.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10*红色菌落*稀释倍数
菌落总数=10*(红色菌落+无色菌落)*稀释倍数
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