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上课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及原文《拿来主义》课文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拿来主义》上课用
小结: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破 立
对 比 论 证
拿来主义
先破 错误的观 点,再提 出相对的 正确的观 点,先破 后立。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 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 是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 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学完本文后,你还有
什么感想
四 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 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 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对待文化遗产
孱头 害怕逃避
论证方法
错误态度 昏蛋 全盘否定 “拿来主义”
废物 全盘肯定
先 破 对 比 论 证 比 喻 论 证
占有
正确态度: 拿来主义者
挑选
后 立
•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 上文的对应关系。 •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 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 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 为新文艺‛。即‚拿来‛的目的是为 创 新 (限填两字)。 了________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思考练习一
一 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 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 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 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 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 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 “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 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 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相关推荐《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拿来主义》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3. 学习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拿来主义》;2. 多媒体设备,PPT等教具;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你们是否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拿来主义的现象?你们对拿来主义有什么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2:阅读文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并根据理解的程度在作业本上标注“?”,“!”等符号表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和感叹之处。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由教师引导进行整理。
Step 3:理解文章(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确保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Step 4: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理解上下文等,并在PPT上展示相应的示例。
2.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策略的练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阅读难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结果。
Step 5: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15分钟)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并在PPT上展示:“你认为拿来主义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是否存在其他的观点和解决办法?”2. 学生独立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鲁迅的杂文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
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民众的灵魂”。
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
《拿来主义》(公开课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著名文章《拿来主义》。
文章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送去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具体内容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观点,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浪费食物、盲目跟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送去主义”的概念。
2. 文章讲解:详细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包括送去主义的表现、拿来主义的内涵、拿来主义的具体实践等。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盲目跟风独立思考浪费资源合理利用贬低自己提高自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让学生明白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例子,加深学生对送去主义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思想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统编版必修 上册
• 现如今,我们听过许多“主义”,何为主义?《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①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的系统的 理论和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②思想作 风:本位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③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
• 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主义”?
• 从主张到主义,有什么“升华”?
• 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拿来主义
• 总结 • 中心: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
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 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 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 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
拿来主义
• 1.九十年前鲁迅就提出了“拿来主义”,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做得 如何,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2.鲁迅讲“拿来主义”,跟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跟《反对党八股》 中关于语言学习的论述也是相通的,试谈谈自己的感想认识。
• 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课文却先写“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 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 “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反面, “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 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清楚了。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1.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启发:如果将第8段内容改写为“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拿来’!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是逃避主义,盲目排斥、全盘否定是虚无主义,完全接受、全盘西化是投降主义,这些态度都是错误的”,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教师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8段和第9段都形象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同时,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但还分析了“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这种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第3段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本文的论证艺术总结如下:(1)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2)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2.学生活动:请组织语言,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网络不是毒”的观点五、阅读与品味——鉴赏语言特点教师示范赏析一个语言运用的例子,然后请学生选取自己感觉最有意味的句子加以品味,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学生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教师示例:“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卖国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教师小结: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这就是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展现这样强烈的感染力,来源于鲁迅先生对国家民族的赤心热肠,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透过跳脱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六、拓展与运用——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师总结:伟人的伟大,在于他能够透过烦琐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深刻的本质,更在于他所揭示的这种本质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有幸拥有了一位犀利睿智的伟人,也得以留存这样一篇至今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的指导性文章回忆课堂开始我们比较的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中国引进苏联战斗机的事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辟论断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有着怎样的意义处在高度开放、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的时代,作为承载着继承与创造重任的青年人,更应懂得智慧地“拿来”。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上课稿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 特点:
种文艺性政论
文,主要指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五四”以来, 以鲁迅为代表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的那种精辟、 犀利,带有浓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烈的文艺色彩 的议论文章。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鲁迅最 杰出的是杂 文创作。其 杂文“象投 枪,象匕首, 直刺向黑暗 势力”。
“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 面上颇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 人或施舍。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第5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哪些词语含有 讽刺意味?
过渡作用,由“送去”过渡到“拿来”, 提出“拿来主义”。
“摩登”: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 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
“磕头贺喜”、“讨”等词描绘出了亡国奴点 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残羹冷炙”勾画 出可怜可悲之态,这些词句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 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讽刺了“送去主义” 者的卖国求荣、欺世惑众。
如何理解“丰富”和“大度”
“丰富”、“大度”是说东西多而又慷慨 大方,鲁迅在这里尖锐的指出某些人不切 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有讽刺的意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自诩 xŭ
孱头 càn
国粹 cuì 孱弱 chán
吝啬 lìn sè 倘使 tǎng
脑髓 suĭ
徜徉 cháng
冠冕堂皇 guān miăn 蹩进 bié
残羹冷炙 gēng zhì 憋气 biē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 “送 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 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 锋相对,提出“拿来”。
《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谢谢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观看
-《拿来主义》
二、比喻生动形象,说理对比鲜明。
本文在批判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思想时, 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在批判 错误观点的过程中,阐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拿来主义》
三、讽刺辛辣,耐人寻味。
本文言辞尖锐、泼辣,语多讥讽。一是运用 反语,表面上似乎是在赞扬,实际上是在贬斥。 二是通过幽默的语言,达到讽刺的目的。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拿来主义》
这样写是为了使读者先认识两者的实质。“闭关主义”的实质是盲目 排外,“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卖国,两者都是祸国殃民。而“拿来主 义”不一样,是从我们自己的利益出发,有选择地“拿来”我们需要的东 西。
作者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先论述“送去”,以此与“拿来”进 行对比,更能鲜明地阐述清楚“拿来主义”的正确立场,这比直接阐述更 有理有据,更有说明力。为主论作了铺垫,使主论的论证更为稳健有力。
-《拿来主义》
封闭 落后
亡国 灭种
毒害 侵略
-《拿来主义》
03. 课文研读
KE WENYANDU
1. “送去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拿来主义》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的政策,导致 国力衰弱,在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枪炮之后, 开始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
2. “送去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
单是学艺上,就有下列表现: 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9.
“大宅子”比喻什么? “孱头”“昏蛋”“废物”“拿来 主义者”对它分别是怎样的?
“徘徊不敢走进门”,这是
“孱头” 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态度。
拿来主义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拿来主义
鲁迅
• 送去 —— 主动送去,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 送来 —— 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其害 • 拿来 —— 主动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因果论证)
•大宅子 —— 文化遗产
•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 昏蛋 —— 废物 ——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 ——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学习目标
〔1〕多角度了解文章思路结构 〔2〕学习比喻论证,理解各比喻的含义 〔3〕品位写作特色,感受反语手法之妙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思考:为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拿来主义”的 主
张,作者先从反面-----“送去主义”做文 章,
把“送去主义”批得体无完肤.所以,文章 可 分明为确明:(1显)-的(4两)段部批分评。“请送划去分主。义” (提示(:5注)-意(1过0渡)段段提) 出 “拿来主义”
写作特点1:
• 运用形象概括, • 闭关——抱残守缺(误国) 进行归纳推理 • 送去——取悦洋人(卖国) • 拿来——批评吸取(利国)
• 不可辩驳的说服 力和周密的逻辑 性
写作特点2:
• 选取具体典型, • 为三种对文化遗产的错误 取代抽象论述 态度画像: 孱头——愚弱无能 昏蛋——头脑发热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
态度
吸收
如何区分对待文化遗产中的不同内容:
喻体
本体
态度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 粕”互现
烟枪 烟灯
吸收
姨太太
如何区分对待文化遗产中的不同内容:
喻体
本体
态度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 粕”互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点1:
• 运用形象 概括,进行 归纳推理 • 不可辩驳 的说服力和 严密的逻辑 性
• 闭关——抱残守缺(误国) • 送去——取悦洋人(卖国) • 拿来——批判吸收(利国)
写作特点2:
• 选取具 体典型,取 代抽象论述 • 节约文 字,印象深 刻 • 为三种对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画像: • 孱头——愚弱无能 • 昏蛋——头脑发热 •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
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 积极作用? 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 提出了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何在?
拓展延伸: 本文所提倡的对文化遗产的正确 态度在我国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 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 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 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3、领会“拿来主义”的真 正含义,学会用“拿来主 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
问题引入: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7段): 批判“送去主义”, 树立自己的观点。 (1—2自然段): 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
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 提出“拿来”的主张。
(3—5自然段): 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 的主张。
(6—7自然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 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 论点。
第二部分(8—9自然段): 阐明“拿来主 义”的具体内 容。 第三部分(10自然段):
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 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 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思考2: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 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 问题:
(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文 中的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2).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 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 产的?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 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 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 叫做“发扬国光”
板书设计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 “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 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 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 读 . 2. “拿来主义”的思想,含义深远,对于我
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 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 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
小结: 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 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 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 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 言艺术。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 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 人格。
٭1.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 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 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
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 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 怎样说理的?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大宅子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拿来”! 辩证吸收
文化遗产的?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鱼翅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散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喻文化旧形式
大宅 鸦片 子里 烟枪 的遗 烟灯 产
姨太太
喻文化糟粕
比喻说理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 应提哪五个问题?
应提的五个问题是:
孱头 ——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昏蛋 ——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废物 —— 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写作特点3:
• 就近取 • 大宅子——整个文化遗产 喻,说明复 • 鱼翅、鸦片、烟枪、姨太太 杂道理 `````` • 突出本 体特征,平 实易懂
写作特点4:
• 讽刺辛 辣,妙趣横 生 • 诙谐中 见讥讽,憎 恶溢于言表 • 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