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选育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淀粉酶活力极强,多作糖 化酶使用;具有较强的蛋白质 分解能力,可用于制造腐乳。
华根霉 ( Rhizopus chinentis )
酿酒所必须的重要霉菌,也是 酸性蛋白酶和腐乳生产中的重要菌 种。
2、毛霉 ( Mucor )
鲁氏毛霉 ( Mucor rouxianus ) 能糖化淀粉且能生成少量酒精;能产生
6、醋酸菌 (Acetobacter)
➢ 不形成芽孢,G-,好气性 ➢ 可生产醋酸.
7、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 是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高产菌.
8、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氨基酸、核苷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菌种,也是酶法 合成生产辅酶A的菌种.
9、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5、假丝酵母 (Candida)
➢能形成假丝,液体培养时能 形成浮膜。 ➢可生产SCP、甘油、脂肪酶。
6、红酵母 (Rhodotorula)
➢有明显的红色或黄色色 素,很多种因生荚膜而形 成粘质状菌落。 ➢可由菌体提取大量脂肪、 -胡萝卜素。
7、棉病针孢酵母 ( Nematspora gossypii )
2、葡萄汁酵母 (Saccharomyces uvarum)
与酿酒酵母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葡萄汁酵母能发酵 棉子糖和蜜二糖。
3、汉逊酵母 (Hansenula)
此属酵母多能产生乙酸乙酯,从而增加产品的香 味,可用于酿酒和食品工业。
4、球拟酵母 (Toruiopsis)
此属酵母有些种能产生不同比例的甘油、赤藓 糖、阿拉伯糖;有的能利用烃类生产蛋白质。
复筛 不纯 第四次平板分离
第三次菌种保藏
第四次原种斜面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

菌种选育

菌种选育

菌种的营养特征独特
生长特征独特
选择性分离
无选择性特征
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
随机分离
选择性分离的关键:生长培养条件的选择与控制,
从而实现定向富集筛选。
选择性分离原理和技术

生长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原理
控制营养成分
控制培养基酸碱度
添加抑制剂
控制培养温度
控制通气条件

选择性分离技术
施加选择压力,进行定向筛选
个平板上铺上一种试验菌。
A.富集液体培养
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一种技术

技术特点: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目的菌株
生长或不利于目的菌以外的其他菌型生长的条件

培养方式 分批培养方式:以最大比生长速率 (μ max)筛 选,存在选择压力的控制、移种时间和次数等 问题
连续培养方式:以比生长速率( μ)筛选

高产培养基设计的几个原则
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 生长限制因素;
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
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防止分解代谢物
阻遏;
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Co2+,Mg2+,Mn2+,Fe2+); 使用pH缓冲剂以减少pH变化; 前体、促进剂及抑制剂的采用。
培养基中加入新生霉素(25µ g/mL)和亚胺环己酮(50 µ g/mL)
能分离出普通高温放线菌。
菌种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两方面,主要变量为时间。
培养温度:放线菌25~30oC,嗜热菌45~55oC,嗜冷 菌4~10oC。 培养时间: 是培养的主要变量,嗜温菌(链霉菌和 小单孢菌)7~14d;嗜热菌(高温放线菌)1~2d。

发酵学第2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发酵学第2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4、从突变到突变型
表型迟延: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的改变 分离型迟延 (基因杂合)
经诱变处理后,细胞中的基因处于 不纯的状态,突变型基因由于属于隐 性基因而暂时得不到表达,需经过复 制、分离,在细胞中处于纯的状态时, 其性状才得以表达。
生理性迟延
新的表型必须等到原有基因的产物 稀释到某一程度后才能表现出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选育 第三节 诱变育种 第四节 杂交育种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微生物 二、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三、菌种选育的目的 四、菌种选育的基本理论 五、菌种来源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微生物 1.细菌
2.放线菌(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属 地中海诺卡氏菌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CGMCC)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CCCCM——管理机构
订购程序
申请 生物安全性说明 确认 订货
第二节 自然选育
一、定义 二、方法 三、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 自然选育
一、定义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
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自发突变:就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下
第三节 诱 变 育 种
三、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
1.出发菌株的选择 2.诱变处理 举例 3.筛选 4.突变菌株高产基因的表达
1.出发菌株的选择
选择纯种菌株(排除异核体) 优良性状的菌株(产生孢子、生长速度) 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同时选择几株不同的优良菌株
2.诱变处理
1)诱变剂的选择
2、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1)异核现象--导致菌种这一微生物群体发生同
菌种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工业微生物菌种得分离与筛选来源:青岛海博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得要求(一)、微生物工业得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得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

其中生产菌种得性能就是最重要得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得要求就是:(1)菌株高产,在较短得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得能力;(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得副产品及其她产物;(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得生长速率,产孢子得菌种应该具有较强得产孢子能力;(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5)能利用广泛得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得波动敏感性小;(6)对需要添加得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得泡沫要少;(8)具有抗噬菌体得能力;(9)遗传稳定性,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得来源及选育(一)微生物菌种得来源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与分离筛选:(1)就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得菌株、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就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得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得分离1、野生菌株得分离、筛选过程(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得步骤菌种分离得流程如下:标本采集→标本材料得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①采样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得秋初为好。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得土约10g,盛入清洁得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

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得数量与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②标本预处理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⑤高产菌株得筛选:这一步就是采用与生产相近得培养基与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得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微生物菌种选育实验指导

微生物菌种选育实验指导

《微生物菌种选育实验》是一门涉及食品理化分析、微生物学实验且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集中三周时间开课。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环节训练,加深对发酵工程上游技术中菌种筛选的认识;学会常规选种方法;掌握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掌握常规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法;树立科学认真仔细的态度,培养科研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工业微生物菌种分离根据一定的生产目的如产酶、产酸、产酯等,建立不同的筛选模型,并从特定的样品如曲药、酸乳、土壤中筛选出高产适宜的菌株。

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2、无菌器材的准备3、菌悬液的制备4、接种5、培养6、初步鉴定(1) 菌落形态(2) 个体形态7、斜面接种培养实验二工业微生物菌种复筛通过摇瓶培养对实验一所得的菌株的生产性能进行精确的定量测定。

1、发酵培养基的配制;2、目的菌株的摇瓶培养;3、发酵液的生理活性测定。

实验三微生物的诱变育种用紫外线对实验一所得的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并测定诱变后的菌株的生产能力。

1、单细胞(或单孢子) 悬液的制备;2、致死曲线的测定;3、诱变处理;4、初筛;5、复筛;6、菌种保藏。

三、实验要求1.学生自行设计具体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2.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微型小论文。

论文的撰写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所做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认真、严格的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独立分析,不得抄袭他人的数据。

四、考核办法1、考核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

2、考核办法:按照实验方案、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内容综合考核学生,得到学生该门实验课程的成绩。

成绩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3、考核标准:以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为主,实验考核内容各单项所占分数比例为实验方案20%、实验态度10%、操作技能40%、实验报告30%。

微生物菌种选育概述微生物的菌种对进行微生物工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种”无法进行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没有良种,不能进行发酵工业的生产。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菌种的筛选和分离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来源:青岛海博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一)、微生物工业的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

其中生产菌种的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是:(1)菌株高产,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的能力;(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品相近的副产品及其他产物;(3)生长繁殖能力强,较强的生长速率,产孢子的菌种应该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4)能够高效地将原理转化为产品;(5)能利用广泛的原材料,并对发酵原料成分的波动敏感性小;(6)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且不能将这些前体物质作为一般碳源利用;(7)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要少;(8)具有抗噬菌体的能力;(9)遗传稳定性,二、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来源及选育(一)微生物菌种的来源一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收集菌种、采集样品和分离筛选:(1)是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2)从大自然中采集样品分离;(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目的菌株。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自然选用转向代谢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二)微生物工业菌种的分离1、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过程(1)新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菌种分离的流程如下: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①采样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

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②标本预处理④纯种分离:采用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等纯化方法获取单菌落。

⑤高产菌株的筛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获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还要对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⑥毒性试验: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PPT课件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PPT课件

代谢流量调控
通过调节代谢流量,改变代谢产物的合成途 径和合成量,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工程菌。
组合育种与高通量筛选
组合育种
将不同的育种方法进行组合,综合利用各种 方法的优势,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高通量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高效地对大量 菌株进行筛选,寻找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04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践与应 用
05
工业微生物育种面临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基因的干预引发了关于人类尊严 、生命伦理等方面的争议。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应 充分考虑伦理原则,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
法规问题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以规范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工业微生物育种 中,应遵守相关法规,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提高产率与生产效率
总结词
通过育种手段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目标产物 的合成效率。
详细描述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 造,优化其代谢途径,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从 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产率与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与资源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点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对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代 谢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定向改造和优化微生物,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和高效性。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生物的遗传改良,可以突破传统育种方法的限制,实现高效、精准的工业生产。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孢子丝盘卷成球形孢囊,内形成孢酵母菌
单细胞真核,主 分布于含糖质较多的 偏酸性环境中,如水 果、蔬菜、花蜜和植 物叶子上,以及果园 土壤中。
1、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又称啤酒酵母。细胞多为圆形、 卵形,能产生子囊孢子。能发酵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半乳糖 等多种糖类,但不发酵乳糖和蜜 二糖。
5、白地霉 ( Geotrichum candidum )
➢ 节孢子单个或连接成链。
➢ 白地霉菌体蛋白营养价值很高,可供食用和饲 料用,也可用来提取核酸,在废料废水的利用上很 用价值。
6、产黄头孢霉 ( Cephalosporium chrysogen ) 头孢霉素、先锋霉素
3、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球形,有时端生1-40 根鞭毛,能运动。 ➢ 济南游动放线菌生产创新霉素(creatmycin; 1964).
4、诺卡氏菌属 (Norcadia)
➢ 菌落较小,边缘多呈树根 毛状。 ➢ 生产利福霉素、蚊霉素等
5、孢囊链霉菌属 (Streptosporangium)
4、青霉 ( Penicillum )
产黄青霉 ( Penicillum chrysogenum ) 生产青霉素,也可用来生产葡萄
糖氧化酶、葡萄糖酸、柠檬酸和抗坏 血酸。
娄地青霉 ( Penicillum roqueforti ) 属不对称青霉组,具有分解油
脂和蛋白质的能力,用于制造干酪; 该菌孢子能将甘油三酯氧化为甲基 酮。
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第一节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 第二节 菌种来源 第三节 菌种选育 第四节 种子扩大培养 第五节 菌种保藏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
存原有菌种的优良性能,使菌种稳定,同 时也要考虑到方法本身的经济简便。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保存 方法,以便长期保藏。 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也可采用石蜡油封保 藏法。 霉菌:斜面保藏法和沙土管保藏法。 细菌和放线菌:一般细菌以采用冷冻干燥保藏法为佳。 放线菌可用沙土或冷冻保藏法保藏。短期可采用斜面保藏。
改变代谢通路的育种
改变代谢自动调节系统的育种
一、自然选育
采样 增殖培养 从自然界选育菌株 纯种分离 性能鉴定 从自发突变中选育菌株
二、诱变育种
按照生产的要求,根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论, 用人工的方法造成菌种变异,再经过筛选、而达到 菌种诱变选育的目的。 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物理、化学诱变剂使微生物 DNA的碱基排列发生变化,以使排列错误的DNA模板 形成异常的遗转信息,造成某些蛋白结构变异,而 使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如对芽孢杆菌(Bacillus),可先将菌液用沸水 处理几分钟,再用平板进行分离,从所剩下的孢 子中挑选出最优的菌体。 如果遇到某些菌株即使进行单细胞分离,仍 不能达到复壮的效果,则可改变培养条件,达到 复壮的目的。 如AT3.942栖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icola)的 产孢子能力下降,可适当提高培养温度,恢复其 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选择一种有利于高产菌株而不 利于低产菌株的培养条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噬菌体(phage)是病毒的 一种。 Q: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 体概念与区别。 噬菌体在寄主细胞中的生长 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浸入、增 殖、成熟和释放。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业微⽣物育种全解1.⼯业微⽣物育种在发酵⼯业中的作⽤如何?其⽬的是什么?⼯业微⽣物育种建⽴在:(1)遗传和变异(微⽣物遗传学)的基础之上;(2)物理和化学诱变剂的发现和应⽤;(3)⼯业⾃动化(⾃动仪表装置和微机)。

⼯业微⽣物育种在发酵⼯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该发酵产品能否具有⼯业化价值及发酵过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2.⼯业微⽣物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1)⾃然选育阶段2)⼈⼯诱变选育阶段3)杂交育种阶段4)代谢控制育种阶段5)基因⼯程育种阶段3.⼯业微⽣物育种的核⼼指标有哪些?1)在遗传上必须是稳定的。

稳定性。

2)易于产⽣许多营养细胞、孢⼦或其它繁殖体。

3)必须是纯种,不应带有其他杂菌及噬菌体。

4)种⼦的⽣长必须旺盛、迅速。

5)产⽣所需要的产物时间短。

转化率。

6)⽐较容易分离提纯。

7)有⾃⾝保护机制,抵抗杂菌污染能⼒强。

8)能保持较长的良好经济性能。

产率。

9)菌株对诱变剂处理较敏感,从⽽可能选育出⾼产菌株。

10)在规定的时间内,菌株必须产⽣预期数量的⽬的产物,并保持相对地稳定。

4.⾰兰⽒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何差异?它们对溶菌酶和青霉素的敏感有何不同?5.缺壁细菌有哪些类型和异同?制备缺壁细菌主要有哪些途径?原⽣质体:G+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球状体:G-菌,残留部分细胞壁。

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型细菌:⾃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菌株;6.原⽣质体制备时,为什么不同微⽣物要选择不同的酶?举例说明。

酶在原⽣质体制备中主要⽤来酶解细胞壁的,不同的微⽣物其细胞壁成分及含量可能不同,所以要⽤不同的酶。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有葡聚糖、⽢露聚糖蛋⽩质、⼏丁质。

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丁质、葡聚糖等。

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有纤维素构成结构⾻架。

7.基因组、基因、密码⼦、简并、同义密码⼦的概念是什么?⼀、基因组1. 原核⽣物就是它的整个染⾊体,原核⽣物的基因组较⼩,DNA的含量低,如E.coli的DNA分⼦质量为2.4×109Da,相当于4.2×106bp,含有3000-4000个基因,SV40病毒仅5个基因。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1.选择出发菌株
• 出发菌株是指用于诱变的原始菌种。 • 选择原则:菌种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强、变 异幅度大、产量高。 • 获得途径: (1)从自然界的土样或水样中分离出来的野 生型菌种; (2)生产中正在使用的菌种; (3)从菌种保藏机构购买
2.同步培养
• 培养中的细胞不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它们 的生理状态和代谢活动也不完全一样。 • 同步培养法:使培养的微生物比较一致, 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 • 在诱变育种前,最好选用生理状态一致的 单细胞或单孢界直接分离筛选菌种的步骤
• 1.采样: (1)选择采样地点 中性偏碱:细菌和放线菌多 酸性红土壤及森林土壤:霉菌多 果园、菜园、野果生长区(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沼泽池:酵母和霉 菌多。 (2)确定采样时间 秋初好:温度适中,雨量不多。 夏季或冬季土壤微生物存活量少,暴雨后显著减少。 (3)采样 5cm~15cm处取土。放在牛皮纸袋或玻璃屏或聚乙烯袋中,标明 样品种类、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处理,暂不处理应放在4℃保存。
机械法 (选择法) 离心沉降分离法
同步培养方法 诱导法 温度调整法
膜洗脱法
营养条件调整法
特点:同步生长只能维持几代
机械法
膜洗脱法
通过大小不同 的微孔过滤器
离心沉降分离法
小细胞 沉淀慢
• 主要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营养物质等来诱导同步生 长。 • (1)温度调整法 • 将温度控制在接近最适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缓慢进行新陈 代谢,但不进行分裂。然后再将温度提高到最适生长温度, 大多数细胞进行同步分裂。 • (2)营养条件调整法 • 控制培养基的浓度或培养基的组成以达到同步生长。例如限 制碳源或其他营养物,使细胞只能进行一次分裂而不能继续 生长,从而获得刚分裂的细胞群体,然后转入适宜的培养基 中,它们便进入了同步生长。 • 另外有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如氯霉 素)诱导一定时间后再转到另一种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或用 紫外线处理;对光合行微生物的菌体可采用光照与黑暗交替 处理法等。 •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诱导因子,都必须具有以下特性:不影 响生物的生长,但可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分裂,当移去(或消 除)该抑制条件后,微生物又可立即同时出现分裂。

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

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

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一、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化学诱变剂等,诱导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变异频率,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二、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人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其导入到微生物中,从而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这种方法可以定向地改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表达出所需的性状。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高度定向性和可预测性,是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代谢工程育种代谢工程育种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其代谢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代谢产物的性质,从而获得所需的菌株。

这种方法需要对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精确地调控其代谢网络。

代谢工程育种在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组合生物合成育种组合生物合成育种是通过构建多个基因的组合文库,并筛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菌株。

这种方法类似于基因工程育种,但具有更高的遗传复杂性,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变异类型。

组合生物合成育种在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五、定向进化育种定向进化育种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育种方法。

它通过对大量随机突变体进行筛选和选择,以实现所需性状的定向进化和优化。

定向进化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度适应特定条件的优良菌株,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六、菌种保藏与复壮菌种保藏与复壮是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保藏方法,可以保持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稳定性;而复壮则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保藏的菌种恢复活力,以保证其用于生产的性能。

七、基因组编辑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造,以实现定向改良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ZFNs和TALENs等。

基因组编辑育种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可控性,为现代工业微生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菌种的选育

菌种的选育

土曲霉 土曲霉 链霉菌
金色链霉菌
35.9
54
5、后培养
表型迟延现象
生理性
分离性

遗传物质经诱变处理后发生的突变,必
须经复制才能养才能稳定
变异,使菌株表现出高的突变频率。
55
6、变异菌株的筛选
由于经诱变处理后提高产量的变异株仍属少数,
必须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才能得到需要的菌株。
5
分离某种产生有机酸的菌株时,也通常采用透
明圈法初筛. 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碳 酸 钙 ,使平板呈混浊
状,产酸菌能够把菌落周围的碳酸钙水解,形成 清晰的透明圈.
6
透明圈的大小不能完全作为选择高产菌的依据, 因为在 深 层 培 养 中 的 产 酶 单 位 与 平 板 上
圈的大小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
24
4、自然选育的特点
自然选育简单 易行,可以达 到纯化菌种、 防止菌种衰退、 稳定生产、提 高产量等目的。
自然选育的最 大缺点是效率 低、进展慢, 很难使生产水 平大幅度提高。
25
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性状变异并通过
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
29
光复活作用
切补修复
损伤修复
重组修复 SOS修复系统 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
30
前 突 变 ——诱 变 剂 所 造 成 D N A 分 子 的 某 一 位
臵的结构改变。
31
光复活作用
具有校正差错 切补修复 的性质,不利于 突变的诱发。
DNA多聚酶校正 作用
32
重组修复
具有引起差错的 性质,利于突变

微生物育种[整理]

微生物育种[整理]

工业微生物育种第一章绪论1.工业微生物菌种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2)目的产物的产量较高且稳定3)生长快,易繁殖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5)微生物的发酵培养基来源广,价格低6)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7)目的产物易分离纯化。

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及作用:遗传与变异改良微生物并培育出各种有娘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3.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发酵工业提供合适的菌种,还可不断提高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可培育出全新的菌种以生产新的发酵产品。

4.工业微生物育种的方法: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通过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去掉不良细胞,使优良基因不断增加)2)右边育种(通过人工诱变剂)3)代谢控制育种(先诱变破坏微生物正常代谢)4)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1.原核微生物产生变异的方式:转化,转导,结合,原生质体融合。

2.真核微生物产生变异的方式:有性杂交,准性生殖,原生质体融合。

3.核基因:细胞核内的DNA即染色体上的DNA,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基因,直接控制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间接控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4.核外基因:是细胞质中的DNA,是微生物的非必需基因,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有关。

5.表型延迟:有些基因发生突变后,要经两代以上的繁殖复制,表型才能相应的改变。

6.基因突变的类型:1)碱基的变化(碱基置换,移码突变)2)染色体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结构变化)3)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单条的变化和整倍的改变)4)遗传信息的变化(同义突变,中性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7.基因突变的修复机制:光复活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

8.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基因突变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表型的变异。

同义突变与中性突变表型不变,错义突变与无义突变表型改变。

9.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特点:通常只有部分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形成部分二倍体再进行重组。

如何选育微生物高产菌种

如何选育微生物高产菌种

如何选育微生物高产菌株要选育出一株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高产菌株大概的方法有:常规育种法,诱变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和代谢控制育种法。

无论是那一种方法,都是以微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为育种的基础,只有微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有利于工业生产的突变才有可能选育出高产的菌株。

事实上在选育某种高产微生物菌株的过程中,不同的育种方法常常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目的性强、劳动强度低、效果显著是我们的育种原则。

目的性强,就是指我们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来进行。

要利用微生物生产一种目的产物,首先就要对我们要生产的物质要有充分的了解,这就包括掌握目的产物的生理生化性质,组成结构,那些微生物会产生或可能产生这一物质,这些微生物会在哪里采集的到。

有可能的话还有必要了解微生物产生这种物质的代谢途径和必要的的一些代谢网络的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在后面的菌种选育的过程中有目的性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得所有的步骤和方法都是围绕着我们选育高产目的产物的菌株而服务的。

劳动强度低,就是在掌握了菌种选育的必要信息之后,要对选育高产菌种的选育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选育工作的劳动强度降低。

这一步骤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确定了一个好的选育的方案以后,后续的选育工作才有保证。

实验方案的优化设计还是要基于前面的信息准备,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方案。

在这里很大程度要依赖代谢控制发酵的原理和思路来对所要选育的高产菌株进行选育方案的设计。

虽然菌种选育的大致框架都差不多,但是能不能选育出某一高产菌株还是要看有没有一个有很强针对性的筛选思路,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降低菌种选育的劳动强度。

效果显著,就是选育出的菌株确实是提高了产量的菌株。

这是检验一个育种试验设计是否正确和高效的最直接的标准。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要有一个快速高效的筛选机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筛选高产菌株的方法,就算在正确的育种思路指导下,菌株发生了正向的突变,筛选不出来前面的努力也是白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糖操纵子

色氨酸操纵子
3.1.2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酶活性调节是通过改变已存在的酶分子活性来 调节代谢速度,包括在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 能够激活的物质称为激活剂,抑制酶活性的物 质称为抑制剂。 调节酶活力比调节酶的合成更迅速、及时而有 效。

受反馈抑制的调节酶一般都是变构酶。 变构酶分子由活性中心和调节中心组成,是一 种变构蛋白。
(2)KNF模式 T态和R可以共存于一个寡聚体中。 一个亚基与底物或效应物结合后,可以使相邻亚 基对后继底物分子的亲和力提高或降低。顺序递 变,直至酶分子中所有亚基都发生同样的构象变 化。
3.1.2.2 动力学性质

协同作用:是配基在酶蛋白的一个部位的结合,会影响 同一分子的另一部位的配基的结合,于是促进作用便为 正向协同,相反使进一步结合受阻则为负向协同。


cAMP可促进诱导酶的大量合成,它是大肠杆 菌可诱导的操纵子转录mRNA时所必须的。 cAMP通过一特殊的蛋白质-cAMP结合蛋白结 合在启动基因上,从而增加该基因对RNA聚合 酶的亲和力,增加转录的频率。

当葡葡糖耗完时,cAMP浓度上升,它与CRP(CAMP 受体蛋白)结合后一起去激活启动基因(P),提高 RNA聚合酶与P的亲和能力,同时由于乳糖的诱导作用 ,乳糖操纵子的转录开始,从而诱导酶的合成。


酶合成的诱导对于微生物是十分有意义的。 从营养的角度看,微生物可以根据所提供的生 长底物,诱导合成相应的酶,以分解生长底物 ,吸收营养,进行代谢活动,从而加强微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细胞经济的角度看,微生物仅在需要时才合 成某些酶,在不需要时便不合成,这就避免了 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的浪费。
2.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育


微生物资源不仅十分丰富,可挖掘的潜力很大 。 菌种工作包括不断发掘新菌种,还包括围绕提 高产量、改进质量、改革工艺等目的,对现有 菌种进行的改革。
2.1菌种的分离
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 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实例
3.1.3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性
(1)酶活性调节与酶量调节的区别与配合 区别:酶量的调节是在转录水平上阻遏或诱导 酶的合成,但这种措施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比 较迟缓;反馈抑制不涉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这种调节比较直接、迅速和灵活。 配合:当酶量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两者共存时, 就能获得最大调节效果。前者称为粗 调,后者 称为细调。

3.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微生物分解和合成代谢都是由酶催化反应的。 通过对酶进行协调控制,微生物可最经济地利 用其营养物,合成出能满足自己生长、繁殖所 需要的一切中间代谢物,并做到既不缺乏也不 剩余任何代谢物的高效‚经济核算‛。 微生物细胞具有高度严密的自我调节能力,这 对于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则有利也有弊。


变构酶正协同作用的S形动力学意味着存在底 物及效应物对反应速度发生影响的阈值,这在 代谢控制上具有很大的生理意义。 既可以快速调节细胞内底物浓度和代谢速度。 又能保证细胞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



与正协同相反,负协同具有表观的双曲线动力 学特点。 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变化相对不敏感,这一 点对于细胞内那些和多条代谢途径有联系的酶 反应来说,保证其能恒定正常地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 例如,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对底物NAD+的结合 具有负协同效应。

这种阻遏机制对微生物是很有利的,只要有一 个容易同化的底物存在,细胞就不必耗费能量 和原料去合成效率较低的途径的酶系,而使其 代谢作用能更多地用于产生生长所必需的组分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微生物中起分解 代谢物阻遏作用的化合物可能在另一种 微生物中不起作用。
大肠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机制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物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使环状3′,5′-腺苷单磷酸(cAMP)不足 所致。
2.1.1 分离思路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 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 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 的菌种挑选出来。 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一般为:定方案 、采样、增殖、分离、发酵性能测定等 。
2.1.2菌种纯种分离技术

平板划线分离法
将经增殖的含菌培养物少许于盛有无菌水的试管中 稀释,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做规则的划线,密集的含菌 样品经多次划线稀释,最后得到由单细胞发育成的菌 落。
变构酶的作用程序如下: 专一性的代谢物(变构效应物)与酶蛋白表面 的特定部位(变构部位)结合→ 酶分子的构象 变化(变构转换)→ 活性中心的修饰→ 抑制 或促进酶活性。 变构中心具有独立性,因此,变构酶经特定处 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 感性,即为脱敏作用。
3.1.2.1 变构酶的模型

稀释分离法
1 ml含菌样品于9 ml无菌水中做一系列稀释,分别取 一滴稀释液于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棒涂布器均匀 涂布,形成单菌落。
2.2菌种的选育


选育目的:提供质量优异的菌种,生物 合成目的产物的能力高,能抵抗不良的 培养条件,生产周期短,能简化发酵和 下游处理工艺,方便管理及综合利用。 选育的基本内容: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 的理论,用人工方法造就菌种变异或形 成新的杂种,再按生产要求筛选得到新 的品种或杂种。
实例

③合作反馈抑制又称增效反馈抑制,系指两种 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着比一种末端产 物大得多的反馈抑制作用。
实例

④顺序反馈抑制
实例
⑤同功酶调节 同功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蛋白 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它们虽同存于一个 个体或同一组织中,但在生理、免疫和理化特 性上却存在着差别。 在一个分支代谢途径中,如果在分支点以前的 一个较早的反应是由几个同功酶所催化时,则 分支代谢的几个最终产物往往分别对这几个同 功酶发生抑制作用。
(1) MWC模式 其要点如下: 变构酶是寡聚酶,由多个相同的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在酶分子中 对称排布。 每个亚基对特定的配体都各有一个结合部位,这些结合部位都是 相等的。 亚基有两种不同的构象状态,分别称为R态(催化状态)和T态( 抑制状态),R态对底物和激化活剂有较大的亲和力,T态对抑制 剂有较大的亲和力。 酶分子中所有亚基都处于相同的构象状态。当一个亚基从T态转 变为R态时,其它亚基也都同时转变为R态,即所有亚基的构象转 变是同步的。 当酶分子由一种构象状态转变成另一种构象状态时,其分子对称 性保持不变,T态和R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末端产物阻遏 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而引起的 阻遏。对直线式反应途径来说,末端产物阻遏 的情况较为简单,即产物作用于代谢途径中的 各种酶,使之合成受阻遏。

对分支代谢途径来说,情况就较复杂。 多价阻遏作用:每种末端产物仅专一地阻遏合 成它的那条分支途径的酶。代谢途径分支点以 前的‚公共酶‛仅受所有分支途径末端产物的 阻遏。
3.1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代谢调节

3.1.1诱导酶的产生与反馈阻遏 3.1.2酶活性的反馈抑制
3.1.1诱导酶的产生与反馈阻遏

3.1.1.1 酶的诱导合成 3.1.1.2 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3.1.1.1 酶的诱导合成



组成酶:细胞所固有的,经常存在于细胞内,以恒定 速度和恒定数量生成,不随微生物的代谢状态而变化 的一类酶。 诱导酶:在一般情况下细胞内不生成或数量很少,这 些酶只有在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存在时才生成的一类 酶。 组成酶和诱导酶是相对的概念。 酶的诱导合成现象是微生物普遍存在的,许多分解代 谢的酶属于诱导酶类,有些合成酶(如细胞色素)也 是诱导酶类。

积累阻遏:每个分支合成途径的终产物仅部分 地阻遏初始酶的合成,且各阻遏的百分数,不 管第二个阻遏物存在与否,都是一样的。
(2)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简称分解阻遏,在微生物代谢中普遍存在,是 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代 谢调节方式。

二次生长现象




‚葡萄糖效应‛:葡萄糖干扰其他碳源利用的现 象。 随后的研究表明,葡萄糖效应并非由葡萄糖直 接造成,而是其某种分解代谢产物所引起的。 分解阻遏不仅仅限于葡萄糖,其他碳源和氮源 也能起相同作用。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指代谢反应链中,某 些中间代谢物或末端代谢物的过量累积而阻遏 代谢途径中一些酶合成的现象。
3.1.1.3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的机制

酶的诱导和阻遏以相反方向影响酶的生物合成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可以用操纵子模 型来解释,并已得到实验上的证明。
操纵子学说 要点:在染色体的DNA链上有调节基因和操纵子。操纵子 包括一串功能相关联的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子。 结构基因携带遗传信息 ;操纵基因不编码蛋白质,是与调 节蛋白结合的部位,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启动子不编码 蛋白质,是与RNA聚合酶结构的部位,只有RNA聚合酶与 启动子结合后,才能启动结构基因转录。调节基因编码一 种变构蛋白,有两个位点,一个位点与操纵基因结合,另 一位点与称为调节物的特殊小分子物质结合,这种结合是 可逆的,当调节物与调节蛋白结合后,便引起调节蛋白变 构,变构了的调节蛋白能增加或降低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 力。
3.1.2.3 代谢调节的激活作用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前体激活,即指代谢途径 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 中间产物所促进。

二是代谢中间产物的反馈激活。
3.1.2.4反馈抑制的类型

(1)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2)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 控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 端产物又对整个途径的第一个酶有部分 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