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为(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现代文明时期答案 C解析该景观图反映的历史时期为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时期,C项正确。
2.该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答案 C解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支配、改造环境的能力增强,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征服自然,C项正确;崇拜自然是在采猎文明时期,A项错误;改造自然是在农业文明时期,B项错误;谋求人地协调是在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文明时期,D项错误。
考点二环境问题考向1 环境污染2016年8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2016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
在高污染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
高污染燃料主要是指原(散)煤、煤焦油、石油焦及各种可燃废物等。
本通告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该通告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 )A.大气污染问题B.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C.臭氧层破坏问题D.海平面上升问题答案 A解析市区高污染燃料燃烧会排放大量的废气,故该通告实施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缓解大气污染问题。
A项正确。
2.该通告实施后,为解决市区高污染燃料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③大型锅炉按规定安装除尘设施④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C解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措施可以从减少排放量和增加吸收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污染物吸收量;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型锅炉按规定安装除尘设施、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故选C项。
考向2 生态破坏一些干涸湖底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原来平坦的湖底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雾霾频发②水土流失③全球变暖④森林被破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阶段Ⅰ是农业社会,人类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森林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是该阶段主要的环境问题;雾霾频发、全球变暖主要是阶段Ⅱ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答案] D2.阶段Ⅱ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D.天人合一论[解析] 阶段Ⅱ是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产生了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 B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覆盖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
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D.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到保热保水作用[解析] 北方地区降水少,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能起到保水作用,A项正确;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腐烂后起到给土壤增肥的作用,在土壤中不能起到保水作用,B项错误;南方湿热,秸秆覆盖土壤表面,容易发生霉变,使作物产生病虫害,C项错误;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能增肥,但起不到保水作用,D项错误。
[答案] A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最合适的是( )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C.大量用于发酵沼气D.用于发展畜牧业[解析] 秸秆焚烧会产生大气污染,A项错误;东北地区气温低,秸秆粉碎后不易腐烂,无法在短期内增加土壤肥力,B项错误;东北气温低,秸秆难以发酵,C项错误;秸秆可以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D项正确。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男)”“你耕田来我织布(女)”。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史前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等,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
2.C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4.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生物污染3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
4.A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生态系统②社会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5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6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回答1~3 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2.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3.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及其分布可知,①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③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可知③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
第2题,②为酸雨危害,与D项(扬尘)无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
第3题,①为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1.B 2.D 3.B“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4~5题。
4.“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5.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中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4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同步练习题 含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陕北黄土高原上三水村的故事。
下图为黄土高原农业劳动的场面。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追求人地协调2.该剧照所示人类活动给当地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雾霾增多B.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D.环境污染“光盘”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据此,完成3~4题。
3.“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D.生活可持续发展4.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5.近年来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其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2017年我国完成快递数量401亿件,快递包装用纸不断增加。
因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
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 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据此,完成6~7题。
6.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环境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发展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7.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会 (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②增加快递发送速度③减少森林破坏④减少快递垃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3)
[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
第2题,这个时期是工业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答案:1.A 2.D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2011·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4.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3题,依据题图分析,首先确定图中全国平均水平所处位置,然后比较可知广东与福建两省区的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产量大,且是我国主要的火电基地,因此煤炭消耗量大,CO2排放量高,且两省人口较少,因此人均CO2排放量高。
答案:3.B 4.C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B.7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C.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6.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A.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B.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C.90年代入黄泥沙量比70年代有所减少D.90年代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解析:第5题,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是自然原因;70年代打坝淤泥会保持水土;80年代至90年代,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建设是黄河增沙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教材第92页活动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
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起什么作用,目前未知。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
例如,水稻种植中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甘草、发菜、牧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二、教材第97页活动1.略。
2.有必要。
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不可避免。
这种做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3.(1)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3)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基础达标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l~2题。
1.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下图是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完成3-4题。
3.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4.哈尼族人的村寨位于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为了().A.减轻劳动强度 B.避免洪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57.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这主要是因为 ( )。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作业提升16 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提升1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B.乙C.丙 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答案】 1.A 2.B 3.B【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读漫画《危险》,回答4~5题。
4.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答案】 4.D 5.D【解析】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
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6~7题。
近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2021
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男)”“你耕田来我织布(女)”。
据此完成第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
史前文明B。
农业文明C。
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
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解析第1题,由歌词中灌溉、耕作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等,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出现了局部的环境问题。
答案1。
B 2.C“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
大气污染C。
温室效应增强 D.破坏性地震4。
2022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新人教版必修2 (1)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3.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2010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无车日”活动。
据此完成4~5题。
4.近年来,拉动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科技B.跨国公司C.市场D.生产成本5.“无车日”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活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研究兴趣,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6~7题。
6.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环境属性7.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8.下列说法符合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的是(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9.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间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降低农业用水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10.下面一些观点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①在保护全球环境过程中,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②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转嫁污染③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控制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④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③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策。
3.理解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内涵、原那么。
4.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 ,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5.树立可持续开展观 ,明确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开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课前预习1.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 ,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 ?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开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认真阅读课本P 90~P 91文字,完善识记下面表格。
人地思想开展阶段 人类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环境问题不严重 改造自然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谋求人 后工业环境和开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地协调 化时期2.环境问题的产生(1)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索取,超过资源时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超过时形成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城乡 城市主要表现为差异 乡村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局域性兴旺国家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国家的分布差异开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等4.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问题,在开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开展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开展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开展。
(3)可持续开展的内涵: 、 、 。
(4)可持续开展遵循的三个根本原那么 : 、 、。
[问题思考]1.开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兴旺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2.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其公布的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开展的哪一原那么?3.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关键是什么?课堂探究探究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忆[典型例题一]下面是“人类不同开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A级抓基础]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处所示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第2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答案:1.A 2.D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读图,完成3~4题。
3.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川融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措施能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第3题,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
故选B。
第4题,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A、C两项不现实,分散城市人口也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故选B。
答案:3.B 4.B5.近年来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其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解析:我国东部大城市经济发达,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多,雾霾天气频发。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课练 新人教版必修2(20
江苏省江阴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课练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江阴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课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江阴市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课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6。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图10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11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10中的景观反映了图11中的环境问题是( )A.② B.③ C.④ D.⑤2.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A.①② B.①④ C.④⑤ D.②⑤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4.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2009年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5~6题.5.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能体现公平性原则的是( )A.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的环境7。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必修2
第6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解析】1.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2.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
【答案】1.B 2.A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5.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
4.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5.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地运动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出现矛盾
D.后工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2.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
C.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3.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下列文字能反映该种思想的有( )
①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②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③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④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工业化后期在地区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资源要素是
A.智力资源
B.信息网络
C.自然资源
D.人工合成原料
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天人合一”思想
6. 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明显不协调
C.矛盾尖锐
D.由紧张走向协调
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据此回答7-8题。
7.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
①大量砍伐森林,修筑梯田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③跨流域调水④在海南山区种植橡胶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
阅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瓷源(主要指区位条件)。
据此完成下列9-10题。
9.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10.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
11. 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12.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其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回答下题。
“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可能论思想
D.和谐论思想
13. 下图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a、b、c、d曲线与对应的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14. 下图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图中abcd与以下①②③④搭配符合的是( )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人口质量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
相适应
A.a一①b一④c一②d一③
B.a一①b一②c一④d一③
C.a一②b一①c一④d一③
D.a一①b一④c一③d一②
15. 有关后工业化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B.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影响加强
C.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将逐渐缩小
D.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二、综合题
16. 下图为“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
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
些。
(3)下列问题属于乙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属于箭头
②引起的是。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现象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7.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地思想”的变化,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社会阶段,由于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等问题。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2)下列问题属于右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多选)。
A.太湖蓝藻污染
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
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
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
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D
2.C
3.C
4.C
5.B
6.A
7.A
8.B 9.D 10.C 11.B 12.D 13.D 14.
B 15.D
16.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3)BCEF AD
17.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自净(3分)
(2)BCEF;AD(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