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探析
关于“政府行为外部性”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政府行为外部性”若干问题思考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学者将传统外部性的理论运用于政治领域及政府行为分析。
提出了“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概念。
政府行为外部性不但具有外部性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独特的经济内涵。
研究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部性;市场外部性,政府行为外部性;政府失灵在现代经济学中,外部性是一个出现较晚但越来越重要的概念,经济学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从广义上讲,“经济学曾经面临和正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
前者是或许已经消除的外部性,后者是尚未消除的外部性”。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学者突破经济学的传统视线,将外部性的理论运用于政治领域及政府行为分析,提出了“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概念,但还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概念及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文就“政府行为外部性”的若干问题,如“政府行为外部性”提法是否科学,“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否等同于政府失灵。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提出是否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
毕竟,对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进行持续且深入的探讨。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提法是否科学1关于外部性的传统观点自1890年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Marshall A,1842-1924)在其经典之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
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r研究。
关于外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只要一个人或一家厂商实施某种直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而且对此既不用赔偿、也不用得到赔偿的时候,就出现了外部性。
本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及收益被称作“外部性”。
2第二种观点: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觉察的利益(或蒙受可察觉的损失)。
3第三种观点:外部性是某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物品及服务的行为不以市场为媒介而对其他的经济主体产生的附加效应的现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的问题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的问题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失灵产生的原因可以是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因素所引发的。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的角度探讨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问题。
一、外部性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中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的非自愿性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育的正外部性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负向外部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市场失灵。
这是因为市场无法正确衡量外部性所带来的影响,个体行为只考虑了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其他人的利益。
例如,工厂的污染排放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市场机制无法将这一影响纳入考虑,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针对外部性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成为必要的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实施环境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罚款或强制停产;也可以通过征收排污费用来内部化外部成本,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二、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一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消费的机会。
公共物品具有不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不竞争性使得私人企业难以提供公共物品,因为私人企业难以从中获利;非排他性使得无法排除任何人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机制无法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私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公共物品。
这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针对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补贴提供者或鼓励公众参与等方式来纠正市场失灵。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公园、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以提供人们共同享受的公共物品;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或奖励来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所有人且一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这类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
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来负责,以确保公众能够充分享受到这些物品的好处。
然而,公共物品的存在也带来了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参与者以外的人或利益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产生正面效益的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教育。
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受益,还会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和生产力水平。
通过提供公共教育,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负面外部性是指产生负面影响的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造成的损害。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环境污染。
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和废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和生态破坏。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并确保能源和工业部门采用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实现内部化。
通过对负面外部性活动征收税款,政府可以增加其成本,鼓励企业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
相反,政府可以对产生正面外部性的活动提供补贴,以激励企业和个人从事教育、科研等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来规范市场行为。
例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以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这样可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发生,并促使企业转向更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
除了政府的角色外,公众也应该对外部性问题负起一定责任。
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和社会责任行动来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影响。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社会福祉至关重要。
总之,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地方政府的外部性行为
试论地方政府的外部性行为邱 艳(广州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按照规范的经济理论,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作用,提供公共产品,如果地方政府过多地介入经济生活就会影响市场调节的效率。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地方政府的很多行为具有市场性。
地方政府不仅提供公共产品,还要为社区民众提供福利,为市场化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企业的收入。
这种状况决定了地方政府必定要介入经济生活,承担起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能。
地方政府要追求自身财政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保证本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从这一点来说,地方政府同本地的企业实际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地方政府行为的市场性,也即是地方政府的外部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阶段,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发挥了市场的作用。
这种行为被称为“发展中政府行为”。
第二,政府帮助本地企业与地区外企业竞争。
第三,政府维护本地企业取得利润最大化。
如地方政府组织区域内的企业调整结构,组建企业集团;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确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加以扶植;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对进入本地区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批。
这种地方政府的外部性的存在是有着现实基础的。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的产生不是自然发展过程,而是由原来的中央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是要通过自觉的行为对市场经济进行培育和建设。
“破”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会自然而然的“立”起来。
破和立必须同时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政府的规划和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改革本身是要“革”中央计划经济的“命”,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要弱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加强政府的作用,只能是地方政府。
其次,在现阶段,市场发育不完善,面对不完全的市场、不完全的信息,企业寻找市场的费用必然很大。
计划体制的取消,市场竞争的引入,自然会给社会、企业、个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刚刚离开计划环境的企业是无法适应这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的。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帮助收集并处理信息的成本要小得多。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市场外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共物品指的是供给给社会的物品或服务,这些物品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市场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展开探讨。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社会大众的物品或服务,无论个人是否愿意消费,其供给量都不会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
例如,公园、道路和防洪设施等都是供给给社会的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排斥他人的使用。
2.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无法排除任何潜在的受益者。
这就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不支付费用,他仍然可以享受公共物品。
例如,空气和公共安全都是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供给方式与普通商品存在不同。
以下是公共物品的几种常见供给方式:1. 纳税制度:政府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由纳税人共同支付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来筹措资金,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收费制度:公共物品供给者可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来获取经济回报。
例如,公园和博物馆可以通过门票费用来弥补成本。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完全覆盖供给者的成本。
3. 合作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私人企业或组织可以与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满足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市场外部性的概念和类型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当某个经济活动的结果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时,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市场外部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2. 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分析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分析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社会经济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公共物品的供给和使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外部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之间的关系。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1.1 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一经提供即可供所有人使用且无法排除他人的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例如,公园、道路、防洪设施等均属于公共物品。
1.2 公共物品的特点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非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益;(2)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的使用,一旦提供,无法限制特定人群的使用权;(3)不属于市场商品:由于无法实现有效的定价和交易,公共物品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供给。
二、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2.1 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福利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市场交易中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进行内部化。
2.2 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性可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两类:(1)正面外部性:指一方的经济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给其他人的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情况。
例如,教育的正面外部性体现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
(2)负面外部性:指一方的经济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负面的影响,造成其他人的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情况。
例如,工厂的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就是一种负面外部性。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3.1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共同点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有以下共同点:(1)均存在非排他性:无法排除其他人的使用,倘若不能共同享受该物品的效益,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2)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均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但方向和程度可能不同。
3.2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差异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有以下区别:(1)性质不同:公共物品是一种具体商品或服务,而外部性是指一方行为对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的效益或成本影响。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对资源进行有限配置的一门学科。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进行深入的经济学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析公共物品是指供所有人共同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其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而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排除任何人使用。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提供,以满足公众的共同需求。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析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供给和融资。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无法以市场价格向个人收费,产生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如何提供和融资这些物品。
在供给方面,政府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征税等方式筹集资金,提供公共物品。
在融资方面,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称为"Lindahl定价",即通过向每个人收取税费来弥补公共物品的成本。
二、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或成本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体现。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教育的积极外部性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负向外部性则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涉及到修正市场失灵的问题。
由于市场无法准确反映外部性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比如征税、补贴、立法和监管等手段,以内化外部性的影响,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在经济学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公共物品通常与外部性相伴而生。
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是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比如公共教育的供给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影响。
其次,公共物品也可以产生外部性。
例如,公共交通的提供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出行需求,还能减少交通拥堵、节约能源等,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公共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公共物品是指无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无排他性意味着任何人都无法被排除在该物品的使用之外,非竞争性则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量。
公共物品的特点使得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根据Samuelson 的公共物品供应理论,纯公共物品的供应量应该等于边际社会效益,但市场往往无法直接测量和提供这样的供应量。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个体在有能力不支付的情况下,在不公平地占有公共物品的消费者剩余。
这会导致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市场失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
通过政府干预,公共物品可以得到正确的供给,并且可以实现效率的分配。
然而,政府的提供也存在问题,比如政府效率低下、政策失灵等。
因此,在公共物品供应中,需要找到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平衡点,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外部性是指因市场活动而给第三方带来的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面的(负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社会总体的供需关系。
正外部性表现为社会成本小于个体成本,即个体在选择某项活动时,不会考虑到其对其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
比如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为受教育者的受益不仅仅限于他们自己,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负外部性则相反,社会成本大于个体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环境污染,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损害。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进行干预。
通过施加税收,可以使造成负外部性的活动价格上升,从而减少其产生的程度;而通过补贴可以鼓励产生正外部性的活动,增加其产生的程度。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内部化外部性,让市场价格反映社会成本,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公共品是指那些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其供给与需求的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公共品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公共品的供给分析公共品的供给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通过提供物品或服务来满足公众需求的行为。
公共品的供给具有以下特点:1. 非竞争性:公共品的供给不会因为某个人或团体的使用而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例如,公园的使用不会因为某个人进入而减少其他人的享受。
2. 非排他性:公共品的供给无法排除任何人的使用。
一旦公共品提供,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受其带来的好处。
例如,公共广播电台的节目可以被任何人收听。
3. 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体。
例如,公共教育的提供将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
公共品的供给受到政府政策、财政预算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通过预算分配和公共项目的规划来决定公共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
同时,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也会影响政府的供给决策。
例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增加,政府可能会增加对环境保护公共品的供给。
二、公共品的需求分析公共品的需求是指公众对公共品的使用和消费行为。
公共品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 非排他性:公共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因此,公共品的需求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2. 外部性:公共品的使用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体。
因此,公共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个体对其需求的总和,还包括社会对其需求的考量。
公共品的需求受到个体收入、个人偏好和社会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对公共品的需求,因为个体有更多的能力支付公共品的使用费用。
个人偏好和社会价值观也会影响对公共品的需求。
例如,对环境保护的价值观提高将增加对环境保护公共品的需求。
三、公共品的供需平衡公共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保障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
当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时,社会将获得最大的福利。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政府干预和市场配置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特征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不排斥任何个体,并被多个个体共同使用的物品。
其特征主要包括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而非排他性则意味着无法排斥任何个体的使用。
经典的公共物品例子包括空气、防洪设施、公园等。
公共物品的存在意味着市场无法有效提供,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无法进行市场定价。
由于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定价,私人供应者无法获得正常的利润回报,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的供应通常由政府来提供。
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活动对于除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个体或者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两种类型。
正向外部性指特定经济活动产生的效益对其他个体具有积极影响,如教育的正外部性体现在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力上。
而负向外部性则指特定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工厂排污导致环境污染。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无法完整反映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和效益,因此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机制通常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区别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而外部性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影响。
其次,公共物品通常需要由政府来提供,而外部性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解决。
四、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存在给经济分析带来了许多挑战,也促使了经济学对资源配置和政府干预的深入思考。
为了解决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政策建议。
首先,为了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或收费的方式来融资并提供公共物品。
这样可以解决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导致的市场无法定价的问题。
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经济学中,外部性和公共产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幸福感或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而公共产品则是那些供应给公众消费的产品,任何人随时都可以享用,且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享用。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十分重要,因为它们都涉及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概念、特点以及政府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作用。
外部性的概念和特点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机构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外部性有两种类型:正的和负的。
正的外部性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福利产生积极影响,而负的外部性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个人投资于环境保护可能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因为它将改善空气和水质,从而使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一个工厂释放有害废物可能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外部性由于它们的特点而导致了市场失灵的问题。
因为市场机制仅反映个人的成本和收益,而不考虑外部性的影响。
当外部性存在时,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其社会成本和收益,因此市场未能提供正确的产量或价格。
因此,政府干预有时是必要的。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点公共产品是那些供应给公众消费的产品,不管一个人是否购买它们,他们都可以享用。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是无法被排他性所包含的产品,因为消费者的实际使用并不会使其他人受到排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家防御。
其它的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安全、教育、公园和环境保护。
公共产品有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公共产品通常不会被私营企业只能出售,而是由政府或政府提供的机构来提供。
第二,这些产品的成本通常由税收或其他政府收入来支付。
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它们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提供。
私营企业往往只会供应能够获利的产品,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因此政府通常会介入这个领域。
政府必须提供适当的资金来购买这些产品,并确保公共产品的供应达到特定的水平。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公共物品是指供给给一个人并不减少其他人消费的物品。
外部性是指个体的行为会对其他个体的福利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
公共物品通常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而非排他性则表示无法排除某些人的消费。
典型的例子包括公园、道路和卫生设施。
尽管公共物品的供给对社会福利至关重要,但其特性却使市场机制难以有效供给。
这主要是因为涉及到外部性的存在。
外部性分为正面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指的是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的福利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教育的社会效益。
负面外部性则是指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个体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工厂的污染。
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个体往往倾向于"搭便车",即在不支付成本的情况下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激励个体支付相应的费用,从而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通常需要介入,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或强制性收费来弥补公共物品的成本,并确保所有个体都能平等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外部性的负面影响,例如实施污染排放标准和补贴环保技术的研发。
除了政府的干预,市场也可以通过合作机制来提供公共物品。
例如,私人企业可以提供收费高速公路和私人保安等服务。
这些服务通常通过订阅制或会员制来实现,以确保所有使用者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
然而,即使政府或市场可以提供公共物品,但其供给仍然可能存在问题。
政府过度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而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需求,如国防和公共安全。
综上所述,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表明,它们的供给受到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限制,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应对。
政府的干预和市场合作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两种主要手段,但它们各自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最大福利,我们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求平衡,以确保公共物品得到有效供给,并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分析
外部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然而,公共服务的供给往往会受到外部性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外部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简单来说,外部性指的是某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超过了这个主体的自身利益。
例如,企业的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并不被市场价格所反映。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的,在公共服务方面,负面外部性更加常见。
负面的外部性指的是个人或团体的某些行为所导致的外界损失,例如道路交通中的污染和噪音等。
二、外部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由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常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政府在实施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外部性对公共服务的影响。
外部性不仅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削弱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例如,在城市中心建设高楼大厦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例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等,这些负面影响将对周围的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除了拥挤和污染等问题,外部性还会直接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会导致一些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服务,这将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外部性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1.建立税收和财政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公民更好地处理他们的外部性问题。
2.利用市场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以便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考虑外部性的影响,从而降低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3.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确保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区域和时间上得到充分考虑,从而降低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4.加强公共参与和社区治理,确保公民的意见和利益得以充分考虑,从而缓解外部性问题。
综上所述,外部性是公共服务供给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考虑这种影响,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940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供给与外部性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公共物品供给与外部性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认可,但是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它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为此,政府必须采取干预措施,来改善市场失灵的现象。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内在机制不能达到最优结果的情况,因此,经济价值分配出现了问题。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贸易壁垒、信息不对称、垄断行为、公共品的供应、外部性等。
其中,公共品的供应和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
公共品的供应公共品是一种非排他性和不可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由于这些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它们不会被市场充分供应。
在市场机制下,私人企业不会向公众提供公共品,因为它们难以从公共品中获得利润。
举个例子,环境保护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如果一家企业想要降低污染,它的降低污染所产生的环保影响是共享的,而其他企业和公众无需承担成本,享受到了相同的环境效益,所以该企业无法通过降低污染来获得利润。
政府干预对公共品的供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措施、公共物品的直接供应等方式进行干预,来保证公共品得到充分供应。
外部性的影响外部性指一个经济决策的结果对除决策人以外的人的影响。
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形式。
正外部性指经济行为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教育、健康等。
由于此类积极影响为其它人提供的不拥有者只能免费享受,因此,超过了市场供求关系所能够实现的最优程度。
负外部性指经济行为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污染、噪音、防护费用等。
负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价格低于成本,市场的参与者得出的行为决不是社会总收益最大的最优行为。
政府干预也可以纠正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噪声控制等方面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结论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但在实践中也显示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公共品和外部性等方面。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读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解读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进行经济学解读,并探讨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析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而非排他性则表示无法将其使用权排斥其他人。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进行了经典的分类,将其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通过政府提供,例如国防和法律制度。
这些物品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好处,而且无法将其使用权界定给个体,因此私人市场无法提供这些物品。
准公共物品则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例如道路和桥梁,它们可以通过收费实现使用权的排他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会选择提供补贴或税收等方式来实现准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着自由骑便车问题。
自由骑便车是指个人可以免费享受公共物品而不必承担成本。
这种情况下,私人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因为无人愿意付费。
因此,政府干预成为必要,通过征税或其他方式来收取成本,然后提供公共物品。
二、外部性的经济学解析外部性是指产生某种效应的经济活动对不直接参与该活动的个人或者机构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是有益的。
例如,教育的提升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因为正外部性的效应对于直接参与者来说是不可私有化的,市场难以内部化这些效应,导致市场机制下的供给不足。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或通过其他手段来鼓励这些经济活动。
负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产生的效应对第三方是有害的。
例如,工业生产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供给过多,因为市场无法内部化这些负面效应。
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其他方法来减少负外部性的产生,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1. 引言公共产品和外部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政策制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分别探讨它们的经济学分析和应用。
2. 公共产品及其经济学分析公共产品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无法排斥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些产品,而不会让其他人的使用受到影响。
例如,公园、灯塔和国防等都被认为是公共产品。
这些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企业无法从中获利。
在公共产品的经济学分析中,存在两个重要问题:“自由骑车”和提供者的免责。
自由骑车意味着即使没有付费,个人也可以使用公共产品。
免责是指提供者无法获得使用公共产品的所有权,因此无法在公共产品的使用者中执行排斥权。
由于国家在提供公共产品时,需要考虑财政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这种分析通常包括确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和成本,以便确定最佳的生产和供应量。
根据经济学原则,公共产品的最佳生产量应该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相等的时间。
3. 外部性及其经济学分析外部性是指某种活动对第三者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如儿童接种,也可能是负面的,如工厂污染。
外部性通常是对个人或集体福利产生影响的一种过程。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外部性的目的是确定外部性对价格和市场决策的影响。
在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中,经济学家通常将它们分为两类: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当某种活动对个人或集体产生积极影响时,出现的外部性。
例如,当一家公司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时,它将增加员工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并为管道中的其他公司创造人力资源。
负向外部性是指某种活动对个人或集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例如,当一家公司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时,会导致空气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对员工的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处理外部性时,政府通常会采取两种措施来减少其负面影响:税收和补贴。
税收的目的是降低造成负面影响的活动,而补贴的目的是增加积极影响的活动。
公共物品供给与市场外部性研究
公共物品供给与市场外部性研究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供给与市场外部性是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公共物品指的是无法排他性使用和非竞争性消费的物品,而市场外部性则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公共政策的重要议题。
公共物品的特点在于无法排他性使用。
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例如,公园、自由教育和环境保护等都属于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享受这些物品的好处。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私营部门通常不愿意提供这些物品,因为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向使用者收费。
因此,政府通常需要介入来提供公共物品,以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
与此同时,市场外部性也对经济体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的或负的。
正的外部性通常被称为外部效益,如教育和研发活动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
负的外部性则是指市场交易可能对环境或其他人群产生负面影响,如工厂排放物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市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市场失灵,因为市场无法考虑到所有的成本和效益。
公共物品供给和市场外部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公共物品的提供通常与市场外部性有关。
当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正的外部效益时,政府可能会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鼓励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和健康水平。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福利,还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公共物品供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公共物品的提供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和管理,这对政府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此外,公共物品的供给也可能存在滥用的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无法排他性使用,有些人可能会滥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浪费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平。
市场外部性的研究也对公共物品供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研究市场外部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分析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分析在经济学领域,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两个关键概念,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公共物品与外部性进行经济分析,并探讨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经济分析1. 定义与特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他性使用和非竞争性消耗的物品。
其中,排他性使用指的是一个人的使用会阻止其他人使用,非竞争性消耗指的是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数量。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园、自由空气和国防。
2.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私营部门通常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这是因为私人企业无法通过销售来收回投入的成本,从而没有动力提供公共物品。
因此,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税收和预算来筹集资金,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3. 免费骑车共享服务的案例现代社会中,共享经济模式不断发展,免费骑车共享服务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案例。
这种服务为大众提供了低成本的骑行方式,解决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然而,由于缺乏排他性使用,免费骑车共享服务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如广告赞助和增值服务,以确保免费骑车共享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性的经济分析1. 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
外部性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两种类型。
正向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正面影响,如他人的教育程度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负向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对周围居民健康的损害。
2.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由于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市场机制往往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
在面对外部性问题时,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如税收和补贴,以内部化外部成本或利益,从而促使市场达到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应用案例1. 环境保护与外部性环境保护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市场经济视角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市场经济视角在市场经济中,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点、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下面我们将首先介绍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其供给一方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园、街道照明和国防等。
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所以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有效供给和定价。
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机制在其供给方面的局限性。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个体往往会倾向于“搭便车”,即利用别人付出的成本却不进行相应的付出。
这导致了市场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甚至可能不提供任何公共物品。
这一现象被称为“自由魔术”(free-rider problem)。
与此同时,外部性是另一个影响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因素。
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结果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教育的效果提升整个社会人力资本水平;负面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的结果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如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完善和效率的下降。
由于市场无法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提供合适的激励使经济主体在考虑外部性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种市场失灵被称为外部性问题。
针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对于公共物品,政府通常会提供或补贴部分或全部的供给。
例如,政府会投入资金建设公园和道路,并通过税收等手段来获得相应的资金。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法律和监管措施来维护公共物品的使用和保护。
对于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整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视角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经济学视角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它们对于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探讨它们对于经济的启示。
一、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使用过程中不会消耗或减少其它人使用的物品,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
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或者非营利组织提供。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道路、桥梁、公园、图书馆等。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任何人无需与他人竞争才可以使用公共物品,比如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自由公园。
非排他性意味着不可能将某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之外,比如大家都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借阅同一本书。
由于公共物品通常是由政府或者非营利组织提供,因此其收益和成本并非像私有物品一样清晰,公共部门往往面临着难以评估的挑战。
此外,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往往存在“搭便车”问题,即某些人不愿意承担使用公共物品所需的成本,但仍可以享受到公共物品所带来的好处。
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个行为会对除了参与这个交易的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产生影响。
外部性一般分为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一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教育的积极外部性就是增加了个体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负向外部性则是指一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污染排放对空气和水质的影响就是负向外部性。
由于外部性在市场交易中产生的影响,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地为外部性问题设定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无法正确反映外部性造成的成本或效益,在经济理论上就会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因此,政府通常需要介入市场,通过税收或补贴等手段来修正外部性问题。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之间的关系公共物品和外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相互交织的情况。
例如,一座桥梁的建设,不仅对在桥梁上行驶的车辆具有直接的效益,还对该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理论研究・政府公共品①供给行为的外部性探析李郁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 广州 510632)[内容提要]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理论研究上的薄弱环节。
本文借鉴和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尽快完善公共品供给的决策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政府公共品提供的正外部性、防止和克服负外部性,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重视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公共产品;政府公共品提供的外部性;公共选择[中图分类号]F0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05)06-0021-03 公共品的基本特点在于能够为社会及其成员带来正的外部性。
但由于其所拥有的非排斥性消费和非竞争性消费两特点,公共品的供给存在着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出面,通过公共财政预算的方式加以解决。
但政府的公共品提供行为是否就一定能够改善社会福利?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就一定是正的吗?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外部性的产生机制又是什么?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献回顾关于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外部性,学术界专门的研究成果较少。
由于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外部性是政府行为外部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已有的研究往往是在分析后者时连带谈到的。
在这方面,公共选择学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世纪60、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盛行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之时,公共选择学派在对公共决策过程的分析中产生了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思想萌芽。
布坎南和塔洛克(1962)从政治市场上“经济人”的假定出发,认为民主原则下的公共决策过程有可能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而产生外部效应。
不仅如此,“通过集体选择而强加给个人的外部成本,也许会比以往所能预期的纯粹私人行动在任何可接受的法律框架范围内产生的外部成本大得多”②。
但他们并没有继续探讨由公共决策过程产生并强加于个人身上的成本究竟是什么。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R oland N.Browning和瑞士学者Jacquelene M.Browning在一篇题为《政府与非赢利部门的外部性》文章中首次清晰地提出:“政府行为也能产生外部效应”,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内涵作了在当时最为系统的探讨。
认为,“政府行为会产生所谓的‘干预成本’,如新的外部性所产生的损失、政府强制行为导致的负价值、过度税负、行政管理成本等,这些都应算入政府干预所导致的损失中”③。
当政府“再分配的收益超出交易成本与干预成本时,潜在的相关外部性就表现为抑制收益或强迫成本”④。
他们深入到公共决策内部,分别考察了“非赢利部门”中投票人、立法者、公共官员的行为对政府行为外部性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两位学者还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政府项目的副作用”。
在肯定了任何公共品的生产显然都能带来所期望的外部收益的同时,他们指出,公共品生产还“通常会导致并非所期望的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城市垃圾场、机场、感化院、公共捷运系统等未经公众允许而设立的政府性设施对周围产生的副作用,如噪音、美观的破坏、道路的拥挤;政府举办的危险设施如导弹基地、政府授权的核电厂对邻近居民产生的损害(这类似于私人部门火星四射的火车头所带来的损害)⑤。
艾伦・斯密德(1978)从人类之间相互依存的角度分析外部性问题。
在区分了“技术性外部性”、“金钱性外部性”和“政治性外部性”后,他把政府行为外部性称作政治性的外部性,认为,“政治性的外部性既可以是技术性的又可以是金钱性的,但它源于政府的作用,在政府改变游戏规则或进行管理型交易时产生”。
政治性的外部性“能改变给定的公共选择”⑥。
它“……转移了外部性,给他人带来了一种成本,而这原本是收入或用途”。
同时,他指出:在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公共服务时,会产生相应的“溢出”现象。
“如果一个人为一些他不想要的政府商品而付费,那么他就承担了政治性的外部性。
一个承受着蚊子侵扰,但不能组织起集体行动控制蚊子侵扰的人,由于缺乏政府的行动,也承受着一种政治性的外部性”⑦。
查尔斯・沃尔沃(1990)将政府行为外部性定义为“派生的外部性”,即“由公共机构引起的但却没有意识到的负面影响”。
“非市场领域中派生的外在性则是这样一些副作用,即它们并不在产生这些副作用的机构身上体现出来,因此这些副作用并不影响机构的筹划和行为”⑧。
他谈到了政府提供公共品所带来的双重外部性:“在荷兰,为了泽兰居民的安全而在费勒河入海口修建一个北海大坝虽然损失了贻贝和牡蛎养殖场的海底,但却开始了鳟鱼养殖,虽然结束了远洋航运,但却开辟了费勒河上新的飞船娱乐行业”⑨。
总之,国外理论界虽早已有了政府公共品提供行为外部性的思想,但还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概念及系统的理论体系。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政府公共品提供行为的外部性及其分类综合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定义: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即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而提供公共品时所引起的副作用。
与市场主体的逐利行为必然产生外部性一样,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而制定公共政策、行使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品的行为也必然产生外部性。
根据行为效应的不同性质,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可分为正的(积极的)外部性和负的(消极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是指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弥补了市场供给的不足,为社会生产和消费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无需补偿的收益”,促进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为社会提供正外部性就是由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负外部性则指因政府公共品的供给行为产生的对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环境、市场运行的负面影响,即对相关社会成员“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
一般来说,这种负面影响通常是政府事先没有预料到或没有考虑到的,但其所产生的效应却是巨大的。
根据行为效应影响的范围,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外部性还可分为空间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
所谓空间外部性“是指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即时的”,即“制造外部性和遭受外部性的双方处于同一时空中”⑩,如安装路灯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就是在路灯被安装的同时产生的,噪音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也是同噪音的制造行为同时发生的。
公共品供给所产生的空间外部性,是指该供给行为对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正面或负面的外在成本或收益。
与空间外部性历来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不同,时间外部性常常被忽略。
在发生时间外部性的场合,制造外部性的行为与其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在时间上是分离的,外部性的产生“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即在相对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外部性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表现出来” λϖ。
在这里,制造外部性和遭受外部性的双方处于不同的时空,换句话说,在同一时空双方中有一方缺失。
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定义“时间”。
若以“代”作为衡量时间的单位,则“时间外部性”就表现为“代际外部性”。
根据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对“代”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定义。
当我们用十年来定义“代”时,可以看到,政府投资兴建的社会基础设施,不仅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正外部性(空间外部性),而且在后一代甚至后几代还继续发挥作用(时间外部性)。
在这里,公共品的投资成本由当代人承担,后人则不付代价地得到了额外收益。
这是正的时间外部性。
负的时间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政府在修建公共工程时,“……没有把将来一代人(在当前选举中他们不可能进行投票)的利益内部化于决策中” λω,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或对资源进行了耗竭性使用,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后一代甚至后几代。
在此,当代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后人付出了额外的成本。
当用每一任政府的任期时间来定义“代”的内涵时,我们将发现,上界政府与下届政府之间实际上也是一种代际关系。
每一任政府都将为后任政府带来“政治遗产”而产生外部性。
在公共品提供问题上,届别政府之间的代际外部性表现得十分清楚。
由于政府任期是有限的(一般为四年),而公共品供给又是由政府财政来支持的,因此,拿出多少财政支出用于公共品供给,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届政府的财政收支,还将影响到下一任甚至后几任政府的财政状况及其公共品供给能力。
三、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外部性的理论解释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外部性首先产生于公共品供给的决策过程。
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特性,在供给与否的问题上只能通过公共选择即民主规则下的投票过程来决定。
而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下,公共选择的结果可能产生外部性。
布坎南和塔洛克认为,假如不存在对简单多数制的额外限制,政治决策的结果将很容易预见:一个最低多数联盟将击败少数联盟,从而在少数人利益损失的基础上获得净利益。
于是,多数利益集团中的个人边际收益大于整个社会的边际收益,或多数利益集团中的个人边际成本小于整个社会的边际成本,公共决策产生了外部效应。
塔洛克指出,“假定某项措施被提议且大部分人都支持它。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小部分人明显将从这一决策过程中遭受外部性” λξ。
沃尔沃也认为:“公共政策措施不管是打算纠正分配不公、规制产业(因为外在性或增加的利润),生产公共物品,还是纠正市场的不完善———都是由一部分人将手中的权力强加到其他人的头上” λψ。
在公共品供给问题上,多数民主制的决策过程所产生的外部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什么是当前应该提供的、什么是下一阶段应提供的;应该将资源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哪些地方的公共品建设等问题均取决于参与决策的多数人的意愿。
从空间外部性的角度看,参与决策的多数人的决定将使公共品投资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从而将外部成本强加于少数人等弱势群体身上。
而当政治过程被特殊利益集团控制时,政府则可能忽视提供符合公众利益的产品而按照特殊利益集团的要求行事;从时间外部性的角度看,由于后人并不可能参与当代人的决策,这就使得当代人有可能忽略甚至以牺牲后人利益为代价而为自己生产公共品,从而对后代人带来外部成本。
这么一来,“当前的发展可能危及将来一代的利益” λζ。
其次,与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所拥有的“派生的外在性”相联系。
沃尔沃将“派生的外在性”定义为“由公共机构的行为所引起的但却没有意识到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派生外在性至少有如下含义:其一,派生的外在性是由政府这一非市场主体的行为引起的。
由于政府自身并不创造物质产品,其执政行为所需要的任何一点费用都是从财政收入那里“转移”来的。
例如,政府供给公共品,实际上是将纳税人缴纳的税收转移到公共用途上,是国民财富的二次分配,是在已有财富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因此,其所产生的外在性也是派生的。
其二,派生外在性是由政府干预市场造成的,但政府机构本身并不承受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其预算约束较之市场主体也较有弹性。
因此,提供公共品所造成的这些副作用并不影响机构的筹划和行为。
换句话说,外部性的制造者并不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因而其行为不受该后果的影响。
在这点上,政府行为外部性与市场外部性有着类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