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文宗——韩愈
唐宋八大家--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人物生平困苦童年(年号大历·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年号贞元·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是年,韩愈在长安落第,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
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得到他的帮助。
韩愈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
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
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
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两入幕府(年号贞元·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
韩愈作者简介
韩愈作者简介【诗人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人物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唐代文学之韩愈
唐代文学之韩愈唐朝“非考试型选手”——韩愈。
(大器晚成)年代: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号: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籍贯:河南河阳人身份: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韩昌黎集》一、生平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河南河阳人。
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大家”二、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24岁以前。
3岁丧父。
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子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到居住宣城。
7岁读书。
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潜心研究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定努力的方向。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次不第。
2、第二阶段:25至35岁。
3、第三阶段:36至49岁。
官场沉浮。
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官为阳山令。
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
宪宗即位,获得大赦北还,为国子博士。
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厉官至太子右庶子。
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的重要诗文有《张中丞后叙》《毛颖转》《南山寺》《秋怀诗》《石鼓歌》等。
4、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
政治上教有作为。
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
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
他一生排斥佛教。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移袁州,不久回朝,厉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位。
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
他前往宣抚,政治上教有作为。
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等。
三、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个人作品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
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
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全唐诗》编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生平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陵府法曹参*。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百代文宗”韩愈十大经典名句,字字珠玑,读懂受益一生!
“百代⽂宗”韩愈⼗⼤经典名句,字字珠玑,读懂受益⼀⽣!韩愈(768年—824年12⽉25⽇),字退之。
河南河阳⼈。
⾃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
唐代杰出的⽂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惟陈⾔之务去。
出⾃唐·韩愈《答李翊书》。
⼀定要把陈词滥调去掉。
意在强调写⽂章不能因循模仿,应当锐意创新。
2、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出⾃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
独孤虽然已经作古,但他的⾳容笑貌仍在诗⼈⼼中长存,历历如在眼前。
后代形容⼀个⼈⽂笔⽣动、善于写⼈状物,常⽤此⾔。
3、李杜⽂章在,光焰万丈长。
出⾃唐·韩愈《调张籍》。
李⽩、杜甫的作品将千古流传,魅⼒永在。
后句是⽐喻与夸张,意在强调李杜⽂章的魅⼒不同⼀般。
4、丰⽽不余⼀⾔,约⽽不失⼀辞。
出⾃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
⽂字繁丰但不多⼀⾔,⾏⽂简约但不少⼀词。
这句话强调写⽂章不论是追求“繁丰”风格还是“简约”风格,都要遵循“恰到好处”的原则。
5、师其意不师其辞。
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
对于古⼈的⽂章,要学习其精神内涵,不要亦步亦趋地模仿其词句等形式上的东西。
借鉴学习前⼈⽂学创作的经验要着眼于内容精神⽅⾯,⽽不宜重在形式和⽪⽑⽅⾯。
6、⼝衔⼭⽯细,⼼望海波平。
出⾃唐·韩愈《学诸进⼠作精卫衔⽯填海》。
这句话写神话传说的精卫鸟衔⽯填海之事,在歌颂精卫鸟⽮志不渝精神的同时,也寄寓了这样⼀个道理:⼒虽有限,但志不可灭。
7、⽓盛,则⾔之短长与声之⾼下者皆宜。
出⾃唐·韩愈《答李翊书》。
⽂章的“⽓”盛,那么它的句式长短、声⾳节奏的⾼低⽆论如何安排,都会显得⾃然⽽合宜。
⽂章要想写得好,平时就须加强精神修养,即孟⼦所说的“养吾浩然之⽓”。
⽂章写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字技巧如何,⽽在于思想内容、情感境界的⾼下。
8、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
出⾃唐·韩愈。
径:道路。
⾈:船。
知识的⼭⾼耸云霄,但勤奋就是登上峰顶的路;真理的海洋浩瀚⽆边,但刻苦就是我们到达探索胜利彼岸的轮船。
韩愈的简介
关于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
下面是诗人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二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又常有离经叛道之言。
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韩愈简介资料
韩愈简介资料【诗人介绍】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人物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韩愈简介100字
韩愈简介100字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一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二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 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去世。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三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2024版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成为后世 学习的典范,其文学思想和风格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政治观念及贡献
政治观念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并曾随同裴度平 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章应该为政治服务, 传达儒家思想。
政治贡献
韩愈在政治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通过文 学手段来宣传儒家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同时,他 还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借鉴。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百 代文宗韩愈
contents
目录
• 韩愈简介与背景 • 韩愈文学作品赏析 • 韩愈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体现 • 韩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河南省人民政府对韩愈文化支持政策 • 总结反思与启示意义
01 韩愈简介与背景
韩愈生平及主要成就
生平概述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04 韩愈文化传承与 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掘工作回顾
河南省对韩愈文化的重视
河南省作为韩愈的故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韩愈文化的保护和传 承工作,积极推动相关研究和宣传。
韩愈文化遗址的保护
对韩愈故居、墓地等文化遗址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加强了对相关文 物的收藏和展示工作。
韩愈文化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对韩愈的诗文、书信、传记等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出版,为 韩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交流合作和国际化推广计划
交流合作机制
国际化推广计划
加强与国内外韩愈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共同推动韩愈文化的繁荣发展;举办国际韩 愈文化研讨会,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互 鉴。
韩愈文学常识
韩愈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扩展资料: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部编版37】高中语文必修(上)作文素材16韩愈与满分作文
【部编版37】高中语文必修(上)作文素材16韩愈与满分作文一、韩愈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①杂文《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②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③传记文《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④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⑤史书《顺宗实录》4.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百代文宗韩愈简介课件
▪ 唐代古文运动 代表 ▪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的古文运动的代表。
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 学。韩愈说, “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 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题欧阳生哀辞后》 )。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 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 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答吴武陵论非 国语书》) 。
▪古文运动 ▪作者简介 ▪课文讲解
1
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 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 对骈文,提倡古文。
2
所谓“古文 ”,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
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 自由,
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 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3
自南北朝 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 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 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 等形式, 华而不实 ,不适于用。
37
▪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 你所 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
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 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 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 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 代立言的人的境界, 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 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 (要像) 培养树木 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 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 油充足灯光就明亮, 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 和气可亲。
39
▪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 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 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
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
看法。 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 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 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 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 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 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 自己的修 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 《书 》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 绝作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欢迎大家参考!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韩愈在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
其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名篇如《谏迎佛骨表》、《原道》、《原毁》、《争臣论》、《师说》等;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名篇如《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诗影响颇大。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五年级作文】百代文宗韩文公
【五年级作文】百代文宗韩文公
他不是才高八斗的子安,诗文俱佳、天资聪颖;他不是狂放不羁的太白,潇洒飘逸、随性洒脱;他不是忧国忧民的子美,抑郁顿挫、悲天悯人。
然而他却是我最崇敬的人,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就是百代文宗——韩文公。
他的一生,并不像静海般风平浪静,也不像平地般坦途一片。
在韩愈中年时期他直谏君主却屡次被贬,十年求官,两个月即被贬为阳山令,为的是让朝廷减少收粮、收税,给正在遭遇干旱的人民有粮吃、有钱花。
这时,宪宗即位,韩愈被召回长安,又因与宦官为敌,被陷害、降职河南令。
在此期间,镇州王庭叛乱,他前往宣抚,立功而回。
然而,在功名利禄面前,韩愈却又再次选择站在忠义一边。
唐宪宗要大动干戈迎回佛骨,韩愈为了社稷、为了百姓上谏《谏佛骨表》惹得皇帝震怒,被贬潮州,可他依旧没有就此颓废,在潮州任职的他依旧为百姓着想:潮州除鳄,赎放奴婢,设置水布……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他是奋发向上的文学家,“文起八代之衰”;他是刚正不阿的政治家,“忠犯人主之怒”;他是勤奋思考的思想家,“道济天下之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韩愈简介及作品
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确实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文学创作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
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
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
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
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
“百代文宗”韩愈十句经典语录,蕴含哲理,启迪人生
“百代文宗”韩愈十句经典语录,蕴含哲理,启迪人生韩愈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人。
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有“百代文宗”之称。
晚年任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又因死后谥号是“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他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7岁攻读,13岁便能写文章。
贞元八年登进士第,几经求仕,屡受挫折。
曾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任过观察推官、节度推官等职位。
一、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
出自唐·韩愈《上张仆射书》。
量、度,皆指估量、根据。
任,任命、授职。
处,安置。
不能,没有能力。
强,勉强。
使为,指让他担任官职。
是,此指某种官职。
任用人才要根据被选用对象的实际能力、才干而授予官职、安排职位,对于没有能力的人,不要勉强任用,以防渎职、旷职。
二、必胜之师,必在速战。
出自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之,的。
师,军队。
必,一定。
此言战争中争取时间的重要性,强调的是战争中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的意义。
三、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出自唐·韩愈《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祗召途中见寄开缄之日马师已再领郓州之作》。
宿麦,去年种下的麦子。
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去年种下的麦子已经抽出了麦穗;春雨纷纷,凯旋的军队打着雨湿不展的军旗。
此以麦子抽穗、丰收在望的景象为陪衬,写出军队凯旋的喜悦悠闲之情。
四、五种俱熟,公私有余。
出自唐·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五种,指黍、稷、麦、菽、稻五种谷物。
熟,丰收。
公私,指国家与个人。
五种谷物都丰收,国家与百姓就都富足了。
此言五谷丰登对于国家与百姓的重要性。
五、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磨光,磨去毛瑕,使其光洁。
爬梳、网罗、剔除、选择,刮去污垢、磨光瑕疵。
此以搜物择物、刮垢磨光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如何网罗人才与培养人才的道理。
前句言网罗人才,后句言培养人才。
六、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
韩愈
韩愈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代文宗——韩愈
韩愈,公元(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思想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主张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创作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橘,或
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