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研究
产教深度融合的“线场课堂”实践创新——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国家连续打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组合拳”,对如何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出顶层设计和具体安排[1][2][3][4]。
如何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真正落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历经十年的实践探索,在“线场课堂”上给出了答案。
一、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线场课堂的背景与意义河南民权有着中国“冷谷”的美誉。
这里聚集着万宝、澳柯玛等大型制冷企业20余家,冰箱年产能达到2000多万台,占全国十分之一;冷藏汽车企业数量、产能和产量更是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据统计,在民权制冷产业集聚区,劳动用工90%是当地的农民工,由于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往往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不能胜任工作要求,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开发区管委会以当地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依托,组织制冷企业职工培训,但数年的实践表明,在人才结构优化和技能提升上,还不能完全达到企业需求,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着产、教“两张皮”的现象。
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尽快将民权制冷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民权县委县政府将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托管给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制冷技术学院。
学院成立以来,秉承“三融四境”的办学特色[5],在依托当地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于当地产业的思想指导下,以制冷专业为突破口,根据当地制冷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当地制冷企业的优势,采取生产线现场教学,即边生产边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生产场景又是教学课堂,作者简介张震(1963-),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郑州,451191);刘继广(1970- ),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体制机制研究”([2019]-JKGHZDZB -09),主持人:王本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2020]-JKGHZDZB -06),主持人:张震产教深度融合的“线场课堂”实践创新——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张 震 刘继广摘 要职业院校承载着培养技能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
高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
2 教 学过 程与 生产 过程对 接 实施途 径
1 船舶工 程技术 专业教学现 状
2 . 1 通 过 交替 式 教 学 来 达 到 理 论 教 学过 程 与 生 产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 开设 于 2 0 0 9 年 ,主要是培养能在船舶制造相关企业从事 船体制造 、船舶检验 、船舶设计等相关 岗位 的技 术 工作 ,具 有 良好 职业 道德 和 职 业 生 涯发 展 基 础 的技术技能型专 门人才 ,开办至今 ,该专业 已经 为地方及周 边城市 的船舶企业 输送 了2 2 0 余 名船 舶高端技能 型人才 。船 舶工程技术专业 如何更好
第l 5卷第 4期
2 0 1 5年 8 月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z h o u P o l y t e c h n i c C o H e g e
Vo 1 . 1 5 No . 4
Au g. 201 5
中图 分类 号 :G 6 4 2 . 4 5 文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号 :1 6 7 1 — 0 1 4 2 ( 2 0 1 5 ) 0 4 — 0 0 2 5 — 0 3
教育部 《 关 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
领 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 教 职 成 [ 2 0 1 1 ]l 2 号 )明确 提出 :职业教育要 以区域产 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强化办学特色 。促 进 “ 五个对 接” 。并在 《 关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业 教 育教 学质 量 的若 干 意见 》 ( 教高 [ 2 0 0 6 ]1 6 号 )中指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重点是教学过 程 的实践性 、开放性和职业性 。也就是说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要 凸显与行业生产深度对接。 “ 教学 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当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
浅谈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浅谈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为例张颖天津市公用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380摘 要: 所谓“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
培养技能人才需要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关键词:技能人才 汽车电控发动机 课程 对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整体类型特征、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鲁昕部长在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大会上提出的5个对接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创新模式改革的方向,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中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的是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为贴近社会工作的需要,对汽车专业的教学进行了一体化改革,基于实际项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达到实现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实现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保障《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需要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就要选择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新的课程章节内容。
首先是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中职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要求。
然后,通过企业专家座谈会进行工作分析,明确中职毕业生所对应岗位的主要工作活动,并从主要工作活动描述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再次,根据工作分析进行教学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结构、主要内容和参考课时。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的探索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的探索作者:郝俊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课程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教学内容;改革;“ DL”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2 -0177-01一、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现代汽车越来越向着舒适、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以微电脑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置占整车电子部件的60%以上。
同步汽车电子新技术,培养高端汽车电气维修人才,是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图1为大众品牌汽车维修量和所需维修人员数量发展态势。
[2]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核心是课程建设与改革。
因此,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二、与企业岗位对接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汽车行业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到汽车维修行业和生产企业发展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后市场及与之相关企业的维修、管理、服务等岗位群所需要的,熟练掌握汽车电气维修技术、汽车电子高新技术,懂得专业管理知识的,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因此,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使用维修工具;2.具有一定的电路图读图能力;3.熟练的汽车拆装和调整能力;4.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5.具备现场管理能力。
三、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中遇到的问题此次所调研的“长汽高专与一汽大众2010级订单培养项目”涉及设备电气、模具维修、汽车电气检测与返修、车身技术、汽车装配和调整共五个职业岗位,培训为期一年,就业方向为广东佛山大众。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研究与探讨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研究与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与之对接的生产过程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学与生产过程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研究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研究与探讨,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与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高效对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对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企业的用人满意度。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与生产对接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丰富高职院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进步,使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 正文2.1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关系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议题,对于教育教学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应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应当与生产过程密切结合,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实际能力。
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顺利融入到社会生产中。
高职院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搭建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更加贴近。
汽车机电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机电技术成为了汽车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机电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汽车机电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汽车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维修方法,并参与了实际操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汽车机电系统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汽车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通过学习,我对汽车机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汽车机电系统结构学习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学习了汽车机电系统的结构。
通过对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件的详细研究,我对汽车机电系统的整体架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 汽车机电系统维修方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汽车机电系统的维修方法。
这包括故障诊断、维修工具使用、维修工艺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汽车机电系统常见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技巧。
4. 实际操作与技能提升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多项实际操作,如发动机拆装、电路故障排查、电气设备维修等。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对汽车机电系统的维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汽车机电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汽车机电系统的理解。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动手能力显著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项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为我今后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多项任务,这使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4. 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性。
汽车机电实训报告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崛起,汽车机电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在学校组织下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汽车机电实训。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1. 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与维修。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以及维修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拆卸和安装发动机各个部件,并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了诊断和排除。
2. 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汽车底盘的拆装与维修。
实训过程中,我了解了底盘的结构、功能以及维修方法。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学会了如何拆卸和安装底盘各个部件,并对底盘的常见故障进行了诊断和排除。
3. 汽车电气系统拆装与维修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汽车电气系统的拆装与维修。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电气系统的结构、原理以及维修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拆卸和安装电气系统各个部件,并对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诊断和排除。
三、实训心得1.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分组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故障诊断能力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故障诊断能力。
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4. 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汽车机电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决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本次汽车机电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摘要根据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作为汽修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根底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良好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一体化教学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开展,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汽车电子产品在现代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工业处于一个以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时代。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采用一体化教学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汽车电工电子方面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
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室、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根据技工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际能力培养的原那么,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对理论偏深的内容和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对于各种单元电路,只要求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功能作用,而对于繁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计算那么删去不讲,把重点放在如何“用〞上。
故而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放在实习操作车间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论证〞的教学模式转到“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因此,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根底课程整合为7个模块20个子模块〔如下表〕进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每个模块都给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要到达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典型案例研究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典型案例研究作者:聂章龙来源:《职教通讯》2015年第23期摘要: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阐述了特长生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将企业机制引入杰出人才培养,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最后给出了杰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案例和运行实施机制。
关键词:教学过程;生产过程;企业机制;工作室;特长生作者简介:聂章龙,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3-0004-04“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所在。
在“五个对接”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应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能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不同专业和方向实施的方法和载体也不尽相同。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打出旗号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其实,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带有直接性、表面性和功利性,是不切实际而难以实现的。
本文以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为案例,探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切入点和平台,尝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一些方案和做法。
基于工作室的杰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和技能竞赛为主要任务,引入企业运作机制,建立工作室团队,集教学与产生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渗透,逐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1]工作室以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为主,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或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小班教育和特长生教育,对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大班式教学,在实践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型技能培养模式在汽修专业的应用
新型技能培养模式在汽修专业的应用摘要:“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这种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教学环节,通过在汽修专业的具体应用,表明此模式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
“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
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学 生 、徒 弟 为一 体 ,学 生既 是 理 论 知识 的
学 习者 ,又是 实践技 能 的操作 者 。
三 .汽 车 电工 电子技 术基础 课程 一体 化 二 、汽车 电工 电子技术 基础课 程一体 化 教 学的实施 教学的探 索 汽车 电工 电子 技 术 基 础课 程 是 一 门理
电的 三相正 弦交流 电 基本
知识 交流发 动机
用示波器观 测三相正弦 交流 电波形;三相 电源、三相 负 载的星形连接 、三角形连接
拆装交流发 电机 ,正确 维护 与检修车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磁电 磁现象及磁 电路
路及
电磁 感应现 象与原理 、磁路基本概念及基本物理量 变压 器结构 、工作原 理、车用变压 器 点火 系统与点火线圈组成 、工作过程 继电器结构 、工作原 理、在 汽车上 的运用
体化教学其 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
实践 获 得 汽 车 电工 电子 方 面 的基 础 知 识 和
基本 技 能 ,提 高学 生 的 观 察 能 力 、逻 辑 思
维能 力及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的 能力 。
元 电 路 , 只要 求掌 握 其 工 作 过程 及 功 能 作 用 ,而对 于繁琐 的理 论分 析和公 式推导计 算 则 删去不讲 ,把 重点放 在如何 “ 用”上 。故
熟练掌握各元器件 的识别和参数 的测试 用万用表等相 关仪器测量 电路电路基本物理量 :读懂 电 路图
直流 电路组成及其工作 状态 电路基本物理量概念 、电路 工作状 态、电路 图
直 流 欧 姆 定 律 及 直 流 电路 分 电 阻 器识 读 与测 量 ; 直 流 电路 的验 证 试 验 ;理 解 电 器铭 电路 析 欧姆定律 、电功及 电功率、直流电路规律 、电气铭牌 牌涵义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_汽车制造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为例
收稿日期:2023-07-19作者简介:李琤,女,安徽芜湖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制造、职业教育。
此文为以下项目的研究成果: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和实践”(Azcj2022016);2021年安徽省质量工程“奇瑞汽车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年安徽省质量工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汽车制造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为例李琤,洪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在汽车制造专业群课程中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依托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重构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程内容,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实现生产领域向教学领域转化。
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共创三线、三真、三融课堂教学新模式,按照三层建构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培养具备扎实学识和熟练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并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自信和工匠精神。
关键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4)01-039-07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应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1],“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坚持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研究认为,高职院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需要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共同实现资源的跨界、重组和优化配置[2]。
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29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文/王志辉 农定谋摘要:根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在未来的5-10年之内,我国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我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技工院校只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联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培育模式,以保障技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效果。
完成学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对接,实现技工院校的升学率,促进技工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走向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汽车维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规划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幅度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生到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参与到工作中。
制定校企人才培育计划就要正确的处理好学校专业课和通用课的设置、正确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加大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实训基地的建立、加大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实现一专多能,扩展学生的就业面。
我校为了促进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发展,分别与卡泰克广西运营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解放汽车有限服务有限公司等近20家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同时我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育,开展的专业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践课程也要加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育,实现理论结合实践。
并且建立了卡泰克汽车美容实训基地,签订卡泰克汽车美容订单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为例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产教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使高职院校达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化专业设置;还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推动课程与产业技术的同步机制[1,2]。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改革都进行了试点,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①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推动课程与产业技术的同步机制,根据产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机制,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③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建立与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长三角地区、依托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依托苏州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苏州汽车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平台。
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开发汽车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汽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
基于以上成果,汽车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不断改革,设置了多门课程的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等。
但由于受到坏境、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部分老师在教学改革中并没有按照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造成教学过程依然存在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设备相关结构的检修能力。
汽车机电培训个人总结
汽车机电培训个人总结1. 前言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汽车机电培训课程,这段时间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对汽车的机电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维修技能。
在这篇个人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汽车的基本结构、电子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发动机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汽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检修和维修技巧。
3. 学到的知识3.1 汽车基本结构在培训中,我学习了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这使我对汽车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2 电子控制系统现代汽车越来越依赖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各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我通过培训学习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工作原理,掌握了读取故障码、数据流和执行输出等基本操作。
3.3 传动系统培训课程还介绍了汽车的传动系统,包括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工作机构。
我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了变速器拆装和维修的基本流程。
3.4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我在培训中学习了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构造,了解了排气、供油、点火等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模拟故障和维修实操,我对发动机故障的排查和修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5 故障排除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过分析和模拟实际故障,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和工具,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4. 培训收获4.1 知识技能通过这段培训,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汽车机电方面的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维修技能。
这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还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团队合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组成小组进行实操练习。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相互帮助和交流经验,我们共同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果。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二例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践二例作者:陈海滨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2期一、项目课程——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结合点我校五年制高职项目课程是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三结合”上:“工”与“学”的目标相结合。
我校开设项目课程的目标就是要紧密联系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知识、能力、态度,并能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企业人”,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工”与“学”的环境、模式相结合。
我校项目课程是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模仿企业的实际生产与工作模式。
“工”与“学”的行动、成果相结合。
我校项目课程组织教学时,采用的是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企业项目,其任务要求和工作过程是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项目课程学习的成果也是与企业的工作成果相似的,接近企业的工作产品和要求。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有虚拟和真实之分,在教学中各有独到之处。
在实际的项目课程中,虚拟的项目较多,真实的项目较少,以合适的产品制作作为教学过程的更少。
我校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走访和调研了周边5家相关企业,积极寻找能实施专业教学的真实项目。
海门市油威力液压工业有限公司提供10只电力箱和相关电器件,用于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学生的生产实践。
学生通过电力箱的生产制作,完成相关知识、技能学习,体验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熟练职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把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
本学期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进行了三次试点。
第一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000个精度较高的轴类零件的加工。
第二次,五年制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专业的学生,将完成首批10只双泵电磁中频炉系统电力箱的生产制作。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图纸的识读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并将加工的零件图纸、工艺过程、产品检测等以录像、图片、文字等形式保存下来,构建案例资源库,以利于更多的学生共享。
汽车机电维修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汽车维修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汽车机电维修人才,我国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汽车机电维修专业。
本文以某高校汽车机电维修实训课程为例,对汽车机电维修实训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汽车机电维修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汽车机电维修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1)发动机拆装实训:学习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作用及拆装方法,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工艺。
(2)发动机维修实训:学习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2. 汽车底盘维修实训(1)传动系统维修实训:学习传动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作用及拆装方法,掌握传动系统的维修技能。
(2)制动系统维修实训:学习制动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作用及拆装方法,掌握制动系统的维修技能。
3. 汽车电气系统维修实训(1)汽车电气系统电路分析实训:学习汽车电气系统电路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
(2)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学习汽车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掌握电气系统维修的基本技能。
4. 汽车保养与维护实训(1)汽车保养实训:学习汽车保养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汽车保养的技能。
(2)汽车维护实训:学习汽车维护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汽车维护的技能。
四、实训过程1.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实训内容,并进行现场示范,使学生了解实训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训项目。
3. 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掌握实训技能。
4. 教师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实训效果。
5. 交流与总结:实训结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实训心得,教师对实训过程进行点评。
汽车机电基础
汽车机电基础
汽车机电基础作为汽车修理技术的重要基础,熟练掌握其中的知识对于有抱负
的汽车技师而言尤为重要。
汽车机电基础方面的知识主要涉及火花塞、电火花塞、火花塞插筒、火花塞和
油门踏板等汽车机械系统中的电气部分,还能掌握发动机控制电路、故障诊断技术等数据库。
因此,掌握汽车机电基础知识需要学习汽车机电原理以及电路设计、制作与诊断相关的实际操作。
学习汽车机电基础知识,有关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发动机系统的基本构造、电路、检测和连接的知识,以及电磁感应、火花塞和点火装置的控制、及气门、油门、排气阀、节油阀等电机控制阀具的检修和调整。
汽车机电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汽车发动机检测仪的使用、汽车空调保养、车辆振动分析仪的使用等。
好的技术人员,除了学习汽车机电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多加调试,增强自己的
见解,以及熟悉相关文件资料,学习适用于汽车维修的一些国家标准,提高技能。
只有合理运用知识,并结合实际操作,才能够使技术人员能真正掌握汽车机电基础知识,准确地诊断并解决发动机故障问题,这样才能保障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机电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汽车机电技术已成为现代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机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汽车机电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参观、实习、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汽车机电系统的结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汽车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 掌握汽车机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 体会汽车机电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参观汽车制造企业我们首先参观了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了解了该企业的发展历程、产品类型、生产工艺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重点参观了汽车机电系统的生产线,对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2. 机电系统实习在实习环节,我们分别学习了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机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亲自操作,掌握了相关技能。
3. 调研汽车机电技术发展趋势为了了解汽车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1)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车机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汽车机电系统向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3)汽车机电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实践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 深入了解了汽车机电系统的结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3. 体会到了汽车机电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实践总结通过本次汽车机电社会实践,我们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总结:1. 汽车机电技术是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汽车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 汽车机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化设计方案机电工程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优化汽车制造的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品质。
以下是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在汽车制造中的一些优化设计方案。
一、机械结构设计的优化1. 材料选择和强度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强度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确保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同时减轻汽车自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悬挂系统的设计优化: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减少震动和噪音,同时减少轮胎磨损。
3. 空气动力学设计:通过仿真分析,优化汽车外形和气动特性,减小气动阻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降低风噪。
二、电气系统设计的优化1. 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通过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延长电池寿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2. 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优化:通过优化电动机控制策略,提高动力输出效率,减少能量损耗,同时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
3. 车载电器系统的设计优化:通过合理的电气布线和设计,降低电器系统的功耗,减少线路干扰和电磁辐射,提高汽车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1. 汽车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汽车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误差。
2. 主动安全系统的设计优化:通过应用主动安全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等,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3.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对汽车的自动操控,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交通流畅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错误。
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1.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汽车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
理论、技能知识
汽车机电基 础教材内容
运用
生产实践
图 7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的对接
2005 年,学院启动校企合作品牌定向班培训基地
建设,目前已建立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
雪铁龙、丰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奥
迪、宝马等 10 多个品牌汽车定向班培训基地,每年向
各 4S 店输送 700 多名定向订单班毕业生,通过企业对 定向订单班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高度评价,说明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培养模式是汽车机电技术人 员培养的有效模式。
教学过程“教”的实施主体与生产实践过程实施主
体的对接,即专职教师与生产技术人员的深度对接(见
图 4)。
教学过程
聘用
机电技术人员
汽车机电基础 双师型教师
顶岗实习 资格认证
生产实践
图 4 教师与生产技术人员的深度对接
(二)学生与生产技术人员的对接
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学”的主体可以是定向班
订 单 培 养 的 学 生 ,也 可 以 是 汽 车 维 修 企 业 汽 车 机 电 工。学生在校企合作定向班培训基地里学习汽车机 电基础时是学生,在培训基地实训场地上就是汽车机 电技术人员,承担机电技术人员的工作。汽车维修企业 的汽车机电工上岗前需岗前培训合格并取得汽车维
修工初级证书,汽车机电技术人员在汽车生产车间是
员工,在教室里学习汽车机电基础时是学生。教学过
程“学”的实施主体与生产过程实施主体的对接流程
见图 5。
教学过程
岗前培训
机电技术人员
汽车机电 基础学生
校企合作定向班 培训基地实训场地
假期社会实践、 顶岗实习
生产实践
图 5 学生与生产技术人员的对接
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备、物资、场地、管理与生 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物资、场地、管理的深度对接
以 校 企 合 作 定 向 班 培 训 基 地 为 结 合 点 ,定 向 班
订单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深度对接(见
图 1)。
学校
场地 双师型教师 定向学生 教学课时津贴 管理
设备、车辆 技术资料 技术人员 资格认证 管理、培训费用
企业
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定向 班培训基地
定向班订单培养
生产实践
图 1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模式
参考文献: [1]凤勇.汽车机械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李予杰,陈建华.汽车机械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14. [3]王耀斌,宋年秀.汽车维修工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7. [4]黄秋平.汽车维修质量检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2012. [5]焦传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6]周林福.汽车拆装[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7]刘峬勇.汽车电路分析及检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11.
进行培训时,他们的出差补贴、接待标准均按 4S 店内 部员工标准执行。
四、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的深度 对接
汽车机电基础课程对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工作 的调研内容进行汇总,梳理汽车机电基础的各知识点 在汽车机电实践中的运用。教材编写采用的资料是由 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机械)基础的八门课 程体系的内容、电工电子三门课程体系的内容整合而 来,在教学中使用该教材,学生学习的是生产实践中要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校企合作定向班培训基地,
进行订单培养。学校提供场地,汽车生产企业提供车
辆、技术资料、技术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员工培
训费用等。每年的 11 月、12 月,品牌汽车的多家 4S 店
到学校选拔学生,通过面试、考核和签订协议,将选拔
出来的学生组成定向班进行订单培养,经过数月至一
年不等时间的培养,学生直接进入该品牌汽车 4S 店工
学校专职教师
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汽车机电工培训师
汽车机电基础双师型教师来自图 2 教师与生产实践的对接
汽车维修企业的汽车机电技术人员实践操作技能 较强,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可聘请他们承担汽车机电 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见图 3)。
企业汽车机电技术人员
聘用
汽车机电基础任课教师
图 3 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平台
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深度对接的研究*
□ 蒋晓琴 吴辉彤 王思霞 杜晶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在目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研究较少的背景下,以汽车机电基础课程为依 托,对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 程深度对接模式,以期为人员、设备、物资、场地、管理对接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的 对接教材开发提供借鉴。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人员深度对接 (一)专职教师与生产技术人员的对接 “教”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在《汽车机电基础》教学 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中,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能教 学又能完成汽车机电生产任务,汽车机电基础的任课 教师既可以是学院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汽车维修企 业的技术人员。 学院专职教师的汽车机电基础理论知识丰富,但 部分教师汽车机电基础的实践操作技能较为欠缺,因 此对汽车机电基础专职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很 有必要,组织专职教师入汽车维修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以熟悉汽车机电工作并通过企业的资格认证,获得汽 车机电工培训师认证证书。顶岗实习资格认证考试合 格的教师是汽车机电双师型教师(见图 2)。
关键词: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生产实践;深度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2-0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为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要求,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 人 才 的 需 要 ,高 职 院 校 需 加 大 力 度 推 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 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 号)明 确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五个对接”为主要改 革方向,其中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尤为关键。 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开展了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 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研究。
用到的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 (下转第 50 页)
74
当代职业教育/2016 年第 2 期
人才培养
(上接第 74 页) 过程实践内容的对接,对接流程见图 6 与图 7。
车辆、工量具、设备、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管理制度
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 培训基地
企业生产实践
企业生产工作要求
图 6 教学过程的教辅设备与生产设备的对接
50
当代职业教育/2016 年第 2 期
*项目来源:本文系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研究》(项目编号 GZY13B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晓琴(1976-),女,四川达州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动力;吴辉彤(1969-), 女,四川西昌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王思霞(1978-),女,山东聊城人,四川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杜晶(198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车 辆工程。
收稿日期:2015-10-21
当代职业教育/2016 年第 2 期
73
教学平台
作,上岗不需要岗前培训,定向班培训某种程度上等同 于企业的岗前培训。
目前,东风标致、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丰田、上 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宝马等品牌汽车和四川 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合作建立了品牌 定向班订单培训基地。
目前各省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研究 较多,提出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无缝对接理论, 对接的结合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但教学 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 以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汽修企业的机电工作实践 深度对接为依托,开展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深度 对接的研究。
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定向班培训基地,学校
提供场地,汽车生产企业提供车辆、技术资料、技术人
员、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费用等。校企合作
定向班培训基地的车辆由汽车生产厂家提供,车型、配
置与市场上该品牌 4S 店的车辆保持同步,使用的设 备、配件、工具、量具及其他物资均由汽车生产厂家提 供,与该品牌 4S 店的车辆保持同步。校企合作定向班 培训基地由汽车生产厂家的人员按该品牌汽车 4S 店 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例如丰田派驻工作人员承担丰 田定向班培训基地管理工作,又如学院的双师型教师 按汽车企业的生产计划定期到某片区的 4S 店对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