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uli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导致多重耐药菌(MORO)的感染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多重耐药菌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无效的特征,且常定植于患者体内形成潜在感染源,故一旦在医院内出现感染或传播,将十分难以控制,给治疗和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已引起医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MDR/PDR-PA)上述耐药菌的防御措施如下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分布MRSA主要来源于痰,占83.19%,研究表明下呼吸道是MRSA感染的主要部位[1]。

主要集中在儿科、ICU,呼吸内科最多见。

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1):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MRSA检测。

(2):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并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4):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有哪些?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有哪些?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要点有哪些?引言当前,多重耐药菌导致的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防控,任由其发展,那么多重耐药菌问题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甚至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所以,提高社会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减少细菌耐药对健康造成伤害已成为必然。

而医院需要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防控与管理,有效预防并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接下来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什么是多重耐药菌以及相关方面,并让大家知道有哪些防控要点,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

一、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是指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病原菌,其定义是一种微生物对三类及三类以上的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的三种。

如病原体对氨基糖苷类、头孢类以及青霉素类耐药,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可以称之为多重耐药菌。

二、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哪些?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5、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三、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老年人或低出生体重儿2、侵入性操作3、手术4、接触感染者5、抗生素治疗四、多重耐药菌是如何传播的?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传播源是医院内多重耐药菌主要的传播源。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源主要来自住院患者,如果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患者,此患者便是感染的主要来源,也是主要的生物性传播源。

如果患者污染的是环境物品,环境物品便是感染源,通过这些环境物品也可以传播给其他患者,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等构成非生物性传播源。

多重耐药菌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2)间接接触(3)共同媒介传播(4)生物传播2、飞沫传播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的多重耐药菌通过飞沫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攻略2024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部门,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焦点。

ICU环境内存在大量的多重耐药菌,这是导致ICU内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根据我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的数据JCU中耐药细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ICU患者通常具备多种特征,如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体内各类管路的存在、病情严重且复杂、需要大量有创,然作等。

这使得他们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 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所有ICU工作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下面小编围绕人、机、环、料、法、测六大方面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份详细的防控攻略。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组成一个庞大的工作团队,其中不仅包括本科室的员工,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医生,如内科医生进行会诊,外科医生进行查房和更换伤口的敷料,康复技师负责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超声诊断医师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以及前来探视的家属等外部人员。

这使得ICU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这对于日常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特别是在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方面。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ICU内各类人员的有效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1.1应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1.2为使用呼吸机、大便失禁、排泄物或伤口分泌物难以控制等情形的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患者/定植者实施诊疗照护时,应规范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1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大家时刻牢记〃戴手套。

洗手〃,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1.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MDRO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特修订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6年版)》。

一、多重耐药菌监测与管理范围多重耐药菌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我院监测范围的多重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等)、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CR-EC)。

重点监测与管理部门: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呼吸内科(含呼吸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老年病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等。

重点监测与管理人群: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各科室应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重点监测与管理部门应配备充足的洗手卫生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二)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1.患者安置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及防控措施目的:通过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s)监测分析,制定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

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252例ICU患者送检各类病原学标本1085份,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导入Whonet软件细菌菌株、耐药性统计分析。

结果:1085份标本中阳性菌株582株,细菌以G-杆菌为主,依据多重耐药菌诊断标准检出常见5种菌株及MDROs,393株MDROs主要分布在呼吸道与泌尿道,发生医院感染273株,占69.47%。

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采取积极有效综合防控措施可以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

标签: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随着多药耐药菌(MDROs)甚至泛耐药菌日益增多,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重要关键点[1]。

国内研究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与ICU病死率密切相关[2]。

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抢救成功率,笔者对2012年1-12月ICU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联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ICU 252例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等病原学标本累计1085份。

252例患者中男171例,女81例,其中年龄≥60岁246例。

1085份病原学标本中阳性菌株582株,细菌以G-杆菌为主,其中常见的MDROs菌株393株。

1.2 诊断标准MDROs诊断依据2012年国家质检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医院感染诊断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鉴定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导入Whonet软件细菌菌株、耐药性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多重耐药菌菌株数量阳性菌株582株,其中常见细菌种类551株(多重耐药菌菌株393株),占71.32%,耐药菌株发生情况见表1。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Ⅰ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避免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

Ⅲ制度一、纳入管理的的多重耐药菌(MDRO)包括(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三)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四)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五)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六)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七)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二、多重耐药菌诊断报告制度(一)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为MDRO诊断报告的责任科室,微生物室值班人员及临床科室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为报告责任人。

(二)微生物室在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按危急值管理),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室要及时将MDRO报告给感染防控科和临床科室,以便第一时间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阻断传播。

(四)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到电话后将MDRO感染病例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上,并立即上报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同时电话报告感染防控科。

(五)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及感染防控科均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本,以备检查。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制度(一)监测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和各临床科室。

(二)监测重点人群: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三)ICU主管医师对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需立即采集样本做病原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回报后立即分析感染或定植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决定用药,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ICU护士要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提高实验室对MDRO的分辨率。

收集MRSA标本的部位通常是鼻腔和会阴部,也可从咽、喉、耳、眼、伤口、褥疮、置管处收集标本,痰、尿和血中也常发现MRSA。

(五)对可疑感染者要连续监测,严密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计1800份,对其中多重耐药菌数量、分布等情况,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结果:检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共有51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比91.42%(469/513),最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

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诱因,临床护理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多重耐药菌是指微生物对三类及以上的抗生素可同时具备耐药性,目前,临床ICU检出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

近年来,临床MDR菌株的频繁检出,主要是由于外科手术治疗后频繁使用抗生素,使得多重耐药菌增多,导致药物作用效果减弱,患者极易感染,导致病情恶化,这也提示着人们应该抗生素药物的时代即将结束。

因此,本文就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

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13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5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65.47±3.45)岁,疾病类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重症颅脑外伤43例,重症肺炎36例,脑出血43例,高血压危象23例,MODS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5例;获取患者痰液、血液、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开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1.1.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开展临床检验与鉴定,药敏试验时选择K-B纸片扩散法,根据检测仪器与试剂说明书开展操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读。

细菌培养将患者同一部位获取的标本中检出的同类细菌,认定为同一株细菌,仅计为1个,其他不计数。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建立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体系。

临床科室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到临床科室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各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技术规范,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按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表严格执行。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治疗用药不足或浪费。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院感染。

做好卫生宣教,提高依从性。

对医务人员广泛开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指导及培训,倡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教育患者共同参与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或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减少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携带者,实施单间隔离治疗,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携带者与存在另外微生物感染者同住一个房间。

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执行。

建立督查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全院临床科室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情况进行督查。

临床科室对本科室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情况进行自查。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采取的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建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科室内出现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有效措施。

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和指征,防止滥用抗生素。

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实施消毒隔离技术,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配备防护用品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强化环境清洁与消毒
总结词
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内的 公共区域和患者房间。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清洁和消毒规程,并定期对公共区域和患者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对 于患者房间,应特别注意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头柜、医疗器械等 。在患者出院或转院时,应对房间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 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 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强化MDRO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MDRO的预 防与控制措施,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手卫生等措施,防止 MDRO的传播。
02
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 制措施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要点一
总结词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应遵循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避免滥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 而降低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因此,医生应遵循抗菌药物使 用原则,根据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 度,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消毒与隔离
加强病房内空气净化、消毒和隔离 措施,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04
培训、监督与评估
加强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
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 、药剂师、检验师等。
培训内容
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诊断、 治疗及预防控制措施。
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小组 讨论等多种形式。
定期监督检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1.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或CRPAE)6.产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报告、职责(一)临床科室职责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微生物室电话及检验单反馈后,记录在登记本上,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病程记录中体现处理措施:护士在病床标示牌、腕带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并通知保洁等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感染控制后医师停止隔离医嘱,病区做好终末消毒。

3.转科、手术、特殊检查等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对方科室,做好交接记录和隔离工作。

4.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管医师24小时内通过感染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感染管理科。

短时间内(无明显潜伏期的指7 天,有明显潜伏期的超过平均潜伏期)5.发现3例同种病原菌感染的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科主任、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多重耐药菌各种监测、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1282017.09临床经验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多重耐药性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

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菌的MDR-TB 和MDR-MRSA ,以及常在ICU 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1]。

MDR 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

这也是人们利用大量的抗生素最直接的结果,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

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2]。

但是很多时候病人治疗效果不佳,并不是因为治疗手段和用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全面提高,在很多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同时带来的结果就是,出现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不及时进行护理的情况下病人容易感染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甚至病人因感染而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为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选择取2015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120份细菌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对比2014年1~12月常规管理的细菌培养标本520份检查结果。

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重症病房进行治疗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范围在15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36.7±1.5岁,男性89例女性79例。

选取的标本来自患者的痰液血液伤口等,本研究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才进行[4]。

1.2 方法对收集的所有标本进行严格操作,防止标本感染,对标本中的有关细菌进行培养与鉴定,所有操作均按相关仪器的标准严格进行。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多重耐药菌通常指感染了3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且同时具备耐药性的致病病原菌。

由于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也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时间依赖于抗菌药物,因此,被感染的概率随之增大。

重症监护患者的感染几率往往高于普通病房患者近10倍。

所以,医院需要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及消毒隔离工作,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感染情况。

1.医院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怎么办1.1及时预防患者及家属①病房都备有快速洗手消毒液,尤其是严重感染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或以流水洗手。

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须备好消毒湿巾,并对单元床进行消毒,建议每日2次。

医护人员:①医院需强化医护人员关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意识,并按照严格标准执行手部卫生条例,在每次接触患者后都应快速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

②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防止细菌经手部而传播。

尤其是严重感染患者,应对其病房内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进行实时观测。

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入侵性操作或留置入侵性管道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例如: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等。

③医院可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准备单间,或者采取床边隔离方式,保持床间距1米以上距离。

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衣物等进行定时消毒,并保证一人一物。

对无法做到一人一用的医用器材或器具,在每次使用后都需擦拭消毒。

还需加强对病房及医院大环境的管理,定期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定期检查医院物品、病房大环境中的微生物情况。

④医院要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并时刻注意多重耐药菌谱的变化情况,对已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⑤医护人员要严格关注患者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可采取抬高患者床头的方式,防止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情况,并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以免出现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等症状。

保洁人员:①保洁人员须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患者病房进行打扫,并确保用一条毛巾擦拭物品。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措施护理课件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 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无指征的抗菌药物使 用,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多重 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降阶梯治疗策略 ,即先使用窄谱抗菌药物,后根据病情调整 为广谱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 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制度。
05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管理
02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一种细菌同时对 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通常由于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 物导致。
常见多重耐药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肺 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方式
流行病学监测主要包括对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传播途径、流行趋势等方面的调查 和分析。通过流行病学监测,可以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 策略提供依据。
04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
手卫生
手卫生是多重耐药菌防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正确的洗手和手消毒方法可以 有效减少细菌传播。
VS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 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使用洗手 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或使用快 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在接触患者及 其周围环境后,也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
防控效果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和患者病情变化,评估 防控措施的效果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措施进行改进 和优化,提高防控效果
经验总结
总结案例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多重 耐药菌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多重耐药菌防控的挑战
抗生素滥用问题严重
由于医疗环境中的抗生素滥用,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风险增 加。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8-29T15:27:10.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李文娟[导读] 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视频监控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山西省肿瘤医院ICU 山西太原 030013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ICU2014.1-12月送检的146份细菌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

结果:共培养出46株致病菌,其中耐药菌比例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我科2015.1-12月送检的14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26株致病菌,明显低于2014年。

结论: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视频监控等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原因分析;护理对策【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ICU 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 causes and nursing.Methods:ICU2014.1-12 month 146 parts by bacterial culture samples for the study,analysis of various types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 number of distribution. Results:A total of 46 pathogens cultured,wherein the ratio of the highest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The site of infection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the most common. After tak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s,our department 20151-- December submission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 samples of 140 out of 26 co-cultured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2014. Conclusion:Effectiv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hand hygiene,aseptic technique,video surveillance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ulti-drug resistant infections.【Key words】ICU;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cause analysis;Nursing Strategy多重耐药菌是指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呈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ICU专科护士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ICU专科护士培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2018.5.7
为什么要组织此次培训?
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困难。 费用高,预后差,存在着医疗纠纷隐患。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认识不足,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2017年我院多重耐药菌例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要求责任到人、可以追踪,防止一个和尚挑水 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
不要过程,只重结果!
注:表格由科室保存备查,不归入病历。
通过登记和统计,对本科室月度、季度、年度多重耐药菌感
染感染率和优势菌株,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这些数据对本科室 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评价!
落实管理要求 MDRO防控措施的引领
部分病原体在干燥无生命表面的存活时间
细菌名称
存活时间
大肠埃希菌 不动杆菌属(含鲍 曼) 金葡(含MRSA) 肺炎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球菌
1.5h~16m 3d~5m 7d~7m 3d~20d 6h~16m 5d~4m
流感嗜血杆菌
12d
克雷伯菌属
2h~30m
结核分枝杆菌
1d~4m
艰难梭菌
5m
病毒名称 存活时间
正确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前提是及时、正确 识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目前,仍有部分临床医师, 不能及时、正确识别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多重耐药菌 防控措施不能落实。
如何及时获取多重耐药菌信息?
1、在住院医生工作站电子版“检验 报告”单上查询相关信息:
这是获取多重耐药菌信息最快捷的方法, 因而首先推荐。
保洁工作在院感防控中的
两面性和重要性!
• 规范保洁能够起到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作用;不规范的保 洁必定会助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内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1520份标本测出致病菌46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82.61%;最为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菌比例最高的是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均为100.00%。

多重耐药菌有77.91%分布于呼吸系统,其次为血液、泌尿系统等。

护理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护理
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出现。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身体较为虚弱,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需要应用高级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使重症监护病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

因此,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笔者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1520份细菌培养标本,共有186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131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为(62.26±13.49)岁。

1.2护理方法
1)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健康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健康知识,准确判断临床上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等,提高重视程度。

2)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工作,对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细菌感染的传播,并且在病床上悬挂隔离标志,对患者实施隔离护理措施,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护理工作内容,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交接班,医疗用品专人专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消毒杀菌;每位患者需要指定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看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需做好严格隔离措施。

进入病房时需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待患者康复出院后,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杀菌措施,防止细菌残留。

3)护理人员要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配备等进行严格消毒,与患者进行接触时要严格清洗、消毒双手,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4)患者置管过程中要在无菌下进行操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流程,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并且要加强对患者日常卫生的护理,避免呼吸、泌尿系统等感染的发生;使用人工鼻、密闭式吸痰管,尽可能减少飞沫传播。

5)建立监测多重耐药菌制度,仔细认真地观察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情况等,及时采集患者的痰液、中段尿等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并严格的实施杀菌、隔离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前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及耐药菌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及耐药菌情况,见表1。

2.2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多重耐药菌有77.91%分布于呼吸系统,其次为血液、泌尿系统等。

2.3比较护理干预前后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
护理干预前,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出现院内感染59例,发生率为31.72%;护理干预后,发生院内感染35例,發生率为18.82%;护理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多重耐药菌的频繁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最主要场所是重症监护病房;由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加之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同时治疗期间往往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治疗,从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

对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重症监护病房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最多的是呼吸系统感染,由于大部分呼吸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治疗,在置管时可能会损伤到患者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第一道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引起致
病菌的侵入;并且大部分患者身体较为虚弱,无力排痰,使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引起细菌的定植;加上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很难控制致病菌的侵袭,导致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降低院内细菌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