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 练习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四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四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四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是以后者为重点的。

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有失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柴门小院王本道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下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

院墙底部砌有尺把高的青石,上部多由稀疏的树木枝条拼凑而成,高不盈米。

院门十分简陋,由薄薄的木板条钉制而成,门上无锁,通常是四敞八开的,夜间也只是虚掩着。

透过院墙和院门的缝隙,清晰可见院中栽种的瓜果菜蔬、欢蹦乱跳的鸡鸭猫狗、墙上挂着的农具、墙角立着的磨盘,还有那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和红艳艳的辣椒。

有时候,能看到院里老人拉着幼小的孩子蹒跚学步,系着围裙的女人安静地择菜,“咯咯咯”地召唤着鸡鸭吃食……这是当年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时,每天都司空见惯的柴门小院。

这样的柴门小院,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计其数,千百年来,它们供一代代子民繁衍生息。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到十年寒窗、面壁苦读,一个个孩子在柴门的进进出出中长大成人,而后告别小院,走上各自的人生舞台。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柴门小院怀有厚重的情感,寄托了无限情思,无论走到哪里,无一不葆有质朴的家国情怀,涌动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2024届高考语文散文复习之鉴赏散文形象

2024届高考语文散文复习之鉴赏散文形象
毅然:坚定的样子——追求真理之坚决不悔
黯然:忧伤的样子——担忧母校之真诚痴心
欣然:开心的样子——为国请愿之热忱期待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2019·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பைடு நூலகம்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
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问1: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解题步骤1: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
解题步骤2:结合描写母亲的语句,分析母亲形象,对母亲进行评价。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问1: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 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 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 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 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 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 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12
34
✓ 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 如: 爱国、守旧、反动、愚昧、 自私、贪婪等;
✓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 义: 如:人物身份、社会 地位、意义代表等。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回顾教材
问:《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三个“然”类后缀词,请概括其分别 体现出了刘和珍怎样的形象特点。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 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2025散文阅读——分析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2025散文阅读——分析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 我很不喜人类之中有所谓战争,然于异国中古时的骑士与城堡则常起一 种浪漫的怀想,至于此垒乱石以为城,我却嫌太草率了,虽是避难也不应如 此,并且,我看你们这地方山势险恶,民风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 这实在是一个山间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总不免也会有些 小小的不幸。说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恸大概是戏剧家的夸张,只是永远被一 些小小的不幸缠绕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说天上未必胜过人间,我且再指点 那岩后的山坡与你看呵,白杨多悲风,但见丘与坟,而它们一个个都绿得那 样沉默。
二、掌握解题通法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两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主题、
两结合
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
时代背景
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的作用
(1)结构上:线索、伏笔、铺垫、照应等; (2)内容上:深化主旨、寄托情感等。
考点解读
物象的特点及作用
• 再答准题目
文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怎样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解析:
教考衔接
•教考衔接 【选必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结合文本,分析刘和珍形象特点?
• 【参考答案】
教考衔接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
三§2: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 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 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 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 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 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散文形象类鉴赏题

散文形象类鉴赏题

【答案】 ①老代憨厚,没有生意人的精明,“我”问他饭钱, 他不说具体数字,只说昨天有人给了60元;(2分) ②老代淳朴,“我”和他谈好饭钱60元,给他一张 票子,他不要,“我”强行给了他。(2分)
题型二
[常见设问方式]
物象作用分析题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 2013年浙江高考 果? 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 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 2011年北京高考 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 其他设问方式: (1)文章中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解题方略] 分析次要物象作用“3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 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 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 作用;②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思考角度:对比、衬托、类 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题型1
2013年天津高考
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 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年江苏高考
2012面湖南高考 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其他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结合文中的画线句子,请概括×××的性格特点。 (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情感态度变化。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 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 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 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 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 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 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 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 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 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 “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 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 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 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 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 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 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 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鉴赏散文形象及内涵_jx

鉴赏散文形象及内涵_jx

2、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 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 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说出作者借这一 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说出它对于表现主 旨的意义和作用。在结构上一般起线索作用。
2 次要形象的作用
对次要形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 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 作多角度思考。 技巧点拨 ①.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 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 笔悬念的设置。 ②.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勾连上下文的 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 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 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概括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散文的形象,作答要注意形象的特点。 文中灶间“女人”的形象显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农村 妇女类型的形象。文中有支离破碎的细节描写,如“壮硕、丰 满的身影在焦黄的墙面上悠悠得晃,腰上的围裙转过来又旋过 去,早沾了一身嵌在灶台纹路里年深月久的烟尘”等,可以作 为概括的依据。
把握内涵
• 一审: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 二切:切分段落,关注转折 • 三抓:抓题目,抓首尾,抓表示作者观点的 句子(文章的标题 主旨句 过渡句 议论抒情句) • 四合:合并有效信息,概括整合 • 五落:落实答案,准确誊写
江南蓑衣
胡明刚
•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 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 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 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 绵的委婉笛声传入了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 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 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 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 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 我眼前描绘 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 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

专题18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以及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8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以及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高频考点解读】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对散文的考查有以下特点:简答题往往从散文的词语和句子含意、结构的作用、形象的特征、手法与情感等多个角度出题。

散文中探究题相对较少,多是对散文复杂意蕴和多样手法的分析评价。

在题材上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的散文都有,尤其注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的作品。

【热点题型】题型一体察内外语境,由浅入深细解词句内涵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①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解放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②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

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

”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

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

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③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④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说是要向我请教。

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式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

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

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

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⑤在他的客厅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⑥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

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 精准训练八 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 精准训练八 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

精准训练八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练前提示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后者为重点。

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失之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来寻找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钱谷融[注]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

1938年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

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

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主任。

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

他自己是爱好汉魏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善写五古。

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

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

更极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一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

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

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

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

3.散文:分析形象及内涵

3.散文:分析形象及内涵

第三节分析形象及内涵【考点概要】例文1: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三:赏析形象题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三:赏析形象题
• ②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 者感情。
• ③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 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解题方略 •1.常见的提问方式 •(1)根据全文概括××在文中的含义。 •(2)××在全文中有何意义? •(3)请分析××在全文中的内涵。
• 2、物象作用题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文章的结构形 式;二是Hale Waihona Puke 章的内容、主旨(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 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 ……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 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 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 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 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 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 羊。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 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 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 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 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 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 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 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 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 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5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练习卷(答案详解)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5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练习卷(答案详解)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5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2012·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有删节)“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

【精选】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7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含解析

【精选】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7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含解析

专题27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热点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杨人家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散文阅读形象内涵题精讲精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散文阅读形象内涵题精讲精析新人教版

形象内涵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于泥土耿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

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

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

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

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

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

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

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

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

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

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

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

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

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

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

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

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

散文之形象鉴赏题

散文之形象鉴赏题
• 从艺术构思角度,“一辆破旧的汽车”在文中多次出现,文章的开头“一 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文章的中间“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 陋的汽车”“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文末“这坐在车上的人们 ”,都提到了“一辆破旧的汽车”,它贯穿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是文 章的线索。 答案:①结构上,“一辆破旧的汽车”为文章线索,贯 穿全文,首尾呼应。
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 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 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
二、概括分析物象特点
典例2
(第91页《说起梅花》)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 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分析物象的 外在特征
四个情境中表现梅花外在特征的关键句是“梅花迎雪吐艳”“如枯若死, 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 。
主要物象 作用

②艺术构思: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
穿在一起的作用。
①内容主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②对主要物象: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
次要物象 作用
鲜明突出。
③艺术构思: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
典例4 (第92页 曹文轩《前方》)“一辆破旧的汽车”在文章中多次出 现,在文章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 从内容角度,前面说春天太过“疯狂”、夏天则是“死路”,后面说“比较起春与夏
来,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由此可以知道,写 春夏是与秋进行比较,突出秋给作者的感受,以此凸显秋天更显示了生命力,表达出 作者对秋天的偏爱。 • 答案:将秋与春夏冬对比,先后写出对于春天的“疯狂”、夏天的“死路”、冬天的 较少显示生命力的不同感受;以此凸显秋天更是“走向生路”(更显示了生命力),表 达出对秋的偏爱。

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高品质版

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高品质版

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形象与内涵一般知识.2、掌握形象与内涵类习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如何快速把握解题思路,并标准答题。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指导:对散文形象的考查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D〕常见提问方式:⑴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⑵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应对策略: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散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考生在把握作品形象时,要善于结合形象的外在特征来分析其内在的精神和典型意义。

先画出描写该形象的句子和关于该形象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

分析形象具有的典型意义要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二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文章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刻画“左公柳〞和“民勤人〞,在文段中不难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顽强〞“肯吃苦〞“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这两个形象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恶劣的环境决定的,环境越是恶劣,越能表达人的顽强,而这也是文章的主题。

二、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

雪野里的精灵李存葆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屡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

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假设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

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屡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

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邹志安①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②他死于肺心病。

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jǐn,饥荒)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

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

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

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20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③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

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

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病中神志不清说的胡话。

谵,读zhān),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

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④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⑤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⑥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

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

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

哭也徒然,哀也无助。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⑦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

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

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

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

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

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

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

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

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漾,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

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

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

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

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

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

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

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

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

甚至动物。

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

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节选部分用不少笔墨写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南山雨董桥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

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那期间,申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

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

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

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

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

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

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

事实竟然不是那样。

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

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

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

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

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申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

“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