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四: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四: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四: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典例分析】【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练习含解析

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突破一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散文,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篇幅较小、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
一、散文特点1.形散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可以说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读懂散文的难度要远高于读懂小说。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分类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阅读方法散文阅读,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2021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专题04散文传记类文本阅读(原卷word版)

2021届高考语文必背知识专题专题04散文类文本阅读一、思维导图1.散文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2.散文类文本答题思路二、知识清单一.散文的基础知识:(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
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二.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散文阅读复习——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

散文阅读复习——分析散文中的形象及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鉴赏散文的形象”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2、侧重于对散文作品内容和形象的理解和赏析。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散文阅读形象类考点的特点。
2、思练结合,结合典型例题分析训练感悟类题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典型考点考题的筛查训练与规律总结,让同学们建立针对于“鉴赏散文形象题”的考试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鉴赏散文形象题的基础能力,但套路性方法多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较弱,并且考点体系不健全。
继续老师进行散文考点系统的完美构建。
【教学重点】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结合文本具体、全面、依分值和分析与概括要求,条目清晰作答。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分类导入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或是写人怀思等。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二、教学重点典题强化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有时命题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知能构建](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亲》何家槐★6.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鉴赏形象和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形象和技巧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鉴赏形象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鉴赏形象一般包括赏析形象的特点和赏析物象的作用两点。
(1)赏析形象特点(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胡杨人家刘之蔚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2023届高中语文备考分析散文的形象及作用

2023届高中语文备考分析散文的形象及作用【考情简述】本考点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包括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
在复习中要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概念阐述】1.散文的形象(含人物形象)散文不是直接抒情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完成。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常考题型有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2.散文的物象及作用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散文物象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
【设问方式】1.概括分析形象(含人物及事物)特点(1)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给到×北工作的的L》方龄贵)(2)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叶梅)(4)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母亲》何家槐)2.分析物象作用(1)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牛铃叮当》李清明)(2)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祁连雪》王充阁)【解题思路】一、概括分析形象特点(一)审题要点对于这类题目,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相关提示性的动词,同时还有“品质”“性格特点”“形象”等指示答题方向的名词。
(二)解题思路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事件的角度。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同一个道理。
(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赏析散文形象,分析物象作用象 文学类阅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 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 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 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 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1.人物形象 与小说中的人物有所不同,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 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 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人物 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 两个方面。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表现了老祖母的勤劳;“萨丽娃看 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 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 作响”,表现了老祖母的坚忍。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 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表 现了老祖母敬畏自然。
2.物象 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 物、建物之类。由于这些景、物出现在散文中不仅有其自身的具体意 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即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浸透了作者的情意, 故称作“意象”也无妨。但是,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又有所不同,古诗中的常 见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和情感意蕴,而散文中物象(意象)的意义 却是被临时赋予的,脱离了文本,就无所谓“意象”了。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 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 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 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 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 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 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 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 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 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 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 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 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考点4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教案(含解斩)

考点4 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考法1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9[2019天津,18,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阅读文本见【高考帮】文2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赏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言行、经历和身份特征入手。
文中老祖母的身份是传统牧民,她敬畏大自然;呼伦贝尔草原气候寒冷,条件艰苦,但她含辛茹苦,辛勤牧羊,这体现了她的勤劳、坚忍;老祖母风雪夜里庇护小羊羔,体现了她的慈爱。
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教给她劝奶歌;在老祖母的感召下,萨丽娃回归草原;老祖母的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优秀品质深深影响了萨丽娃,这些美德因此得以传承。
方法点拨概括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1.从事件入手。
即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事件一般能反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2.从描写入手。
即要重点关注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的语句入手。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4.从主题和时代背景入手。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还需要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的作用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串;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次人物的不同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
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考法2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及作用10[2017天津,19(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四:分析鉴赏散文的形象【典例分析】【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
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
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
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
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
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虹关古村,回答本题可从环境描写的作用角度来分析。
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三四两段,主要描写了虹关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微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文章的第六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可见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到“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可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精要总结】【真题探究】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属于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
它不属于高考必考点,一旦考查,较之一般基础性题目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命题上表现为】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事物,如象征物、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涵就合二为一。
有时会选择一些内涵丰厚、情感丰富的句子作为命题对象。
【知识整合】1.重点文体——咏物散文和写人散文。
2.作品重要形象有“物象”“意象”与“人物形象”之分。
3.赏析原则:将形象本身特征与作品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结合起来。
【答题方略】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种题型应该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散文所表现的内涵有社会的、自然的意义,也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
但最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尤其是情感内涵。
要对作品内涵进行挖掘,还必须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内容、思想与时代背景;二是把握作品中的词语的含义、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
在阅读中注意标志性词语,如那些表示人物思想情感的词,“认为”“以为”“觉得”“感到”等,往往直接领起表明作者感情的内容,抓住它往往就抓住了作品的内涵线索。
另外,在阅读中还要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包括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写作的时间、写作动机等。
【对点提升训练】一、【2019·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迁徙的故乡梅洁真的开始上路啦,我迁徙的故乡!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始素材。
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满载着移民和家什的大客车、运输车,长龙般在山间公路缓缓前行;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挂在移民胸前;走了千里之路后大红花又挂到了移民新区的房子里;一排排、一栋栋含有欧式建筑元素的黄瓦白墙的移民新区,矗立在穿街而过的河渠两边;别墅般的房屋里全部装有自来水、管道煤气,还有卫生间。
移民新区将入住874户、3782位来自安阳镇的移民;团风人为每户移民送来了一份午餐、一袋米、一个开水瓶、一提挂面、一桶油、一筐青菜、一部电话机、一副对联、一挂鞭炮……移民进屋就能开伙;移民新村已有粮油、蔬菜供应点,已有超市、学校、图书室、卫生医疗室……啊,乡亲们毕竟等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常务副县长邵际军把办公室搬到了柳陂移民村,他天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做工作,移民们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
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几十年、几代人在荒沙滩上创造了一片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现在又要全部沉没了,柳陂的牺牲有多大?邵际军同情他们,他贴着心窝和移民说话。
长时间的说话,他的声音完全嘶哑了。
县移民指挥部,设在移民局很旧的小院里。
副总指挥周吉礼的办公室门开着,人不在。
环视周吉礼简朴的办公室,我在想:那个相貌英气、说话幽默、做事果决、极富判断力的周吉礼,两年前我认识了他。
如今,政法委书记兼起了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职务,看来,特殊时刻,县里在紧急调兵遣将。
正想呢,周吉礼进来了。
他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
他说感冒不好,咳嗽不止。
医生做结核试验,说他肺部深处有结核菌感染。
我担心地说:“那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
”周吉礼说:“移民的关键时刻,怎么休息?”是啊,移民的关键时刻,成千上万的乡亲每天都在等待着启程的号令,千里迢迢的迁徙长路,数万个家庭的安家落户……每天都要做重要决策的指挥部,“休息”“保重”“注意身体”这些关切的话,对于周吉礼们已是奢侈了。
天在下着小雨。
中午,我来到安阳镇龙门堂移民村。
村主任刘继武向我走来。
当我和一双粗糙的、结实的中年男子的手相握的刹那,刘继武怆然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的泪水也滚滚而出。
这个坚强的男人,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他都在鼓励自己的村民:为了国家的工程,为了北方人能喝上汉江水,我们到别的地方重建新的家园吧,我们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