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晚清时期的中国-课件讲解版(117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 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五大影响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 (1840~1912年)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 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 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主干知识排查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 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 民地。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 (1)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 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3)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 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 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前期 (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 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2.后期 (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 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 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 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思想: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 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 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 (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3.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2)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热考重点深化
1.对列强侵华的四方面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 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 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 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 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 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考点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考点三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模块结合 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考向预测 原创押题 · 热点追踪
六、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 斗争精神。
七、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